左右輪胎間距多少合適
Ⅰ 汽車左右兩個輪胎的距離一般是多少
輪胎沒有固定的間距,要看輪胎的型號和使用范圍。
一般間距大的輪胎跑起來舒適,不容易有異響,排水性能好,間距小的輪胎 ,耐磨,可是跑起來經常有噪音,特別是雨天和轉向的時候。
防止輪胎遭受日光直射、紫外線照射、雨淋、臭氧、油的污染、遇熱等。保管輪胎時,放置於陰暗涼爽的地方並放掉輪胎內的空氣,是很重要的。請讓日光直射。
1、下雨時請將輪胎搬到室內以免輪胎內部進水;
2、輪胎粘上油或水,容易受到傷痕或變形。因此請放在沒有油和水的地方;
3、請不要放在可以導致輪胎傷痕或變形的地方;
4、請不要放置在發電機、電池等旁邊;
5、長時間拆掉輪胎保管時,請注意輪胎內部滲出化學品而會弄臟地面。
(1)左右輪胎間距多少合適擴展閱讀:
輪胎尺寸:
國際標準的輪胎代號,以毫米為單位表示斷面寬度和扁平比的百分數。後面加上:輪胎類型代號,輪輞直徑(英寸),負荷指數(許用承載質量代號),許用車速代號。例如:175/70R 14 77H中175代表輪胎寬度是175mm,70表示輪胎斷面的扁平比是70%,即斷面高度是寬度的70%,R表示子午線輪胎,輪輞直徑是14英寸,負荷指數77,許用車速是H級。
輪胎尺寸印在胎壁上,表示方法有二種,即如34*7或7.50-20等表示之。前者為高壓輪胎,後者為低壓輪胎。另外也有許多記號,例如D用於輕型汽車,F用於中型汽車,G指標准型汽車,H、L、J是用於大型豪華及高性能汽車。如胎壁上加印個R,如175R13,表示輪胎是徑輪胎,寬長175mm(6.9英寸),裝在輪圈直徑13英寸(330mm)在車輪上,一般也會刻上RADIAL字。
Ⅱ 輪胎間距是多少
一般說來,輪距越大,駕駛舒適性越高,操縱平穩性越有利,同時對車身造型和車廂的寬敞程度也有利,橫向穩定性越好。 前輪距和後輪距不一定不一樣。 前後輪距相等通過性最好。越野車選用。 前輪距比後輪距大操控性好,家用車通常選用這種形式,有助於安全,也有助於發動機艙和轉向的布置。 前輪距比後輪距小,有過渡轉向傾向,一般運動型車選用,例如F1。
輪距是車輪在車輛支承平面(一般就是地面)上留下的軌跡的中心線之間的距離。如果車軸的兩端是雙車輪時,輪距是雙車輪兩個中心平面之間的距離。
汽車的輪距有前輪距和後輪距之分,前輪距是前面兩個輪中心平面之間的距離,後輪距是後面兩個輪中心平面之間的距離,兩者可以相同,也可以有所差別.
一般來說,輪距越寬,駕駛舒適性越高,但是有些國產轎車沒有方向助力的,如果前輪距過寬其方向盤就會很「重」,影響駕駛的舒適性。此外,輪距還對汽車的總寬、總重、橫向穩定性和安全性有影響。
Ⅲ 小型轎車輪距一般是多少
每個車都不一樣,一般的轎車輪距都在一米六上下。
一般說來,輪距越大,對操縱平穩性越有利,同時對車身造型和車廂的寬敞程度也有利,橫向穩定性越好。但輪距寬了,汽車的總寬和總重一般也加大,而且容易產生向車身側面甩泥的問題。如果輪距過寬還會影響汽車的安全性,因此,輪距應與車身寬度相適應。
軸距指的是前輪中心點到後輪中心店的長度,每一個系列基本都不同,比如奧迪A8L就超過3米有一半的基本都是在2.6到2.8之間,沒有標准軸距短到比如比亞迪F0長到邁巴赫在長就是加長車。
輪距特點
前輪距增大會增加車輛的轉彎半徑,所以前輪距大的車,前輪轉向角也要相應增大,來抵消對轉彎半徑的不利影響。一般說來,輪距越大,對操縱平穩性越有利,同時對車身造型和車廂的寬敞程度也有利,橫向穩定性越好。
但輪距寬了,汽車的總寬和總重一般也加大,而且容易產生向車身側面甩泥的問題。如果輪距過寬還會影響汽車的安全性,因此,輪距應與車身寬度相適應。
Ⅳ 開車如何把握左右車胎的距離,並順利通過限寬墩
有一次跟老闆一起出差,開著他剛買不久的奧迪Q7,落地價一百多萬,當時我是司機,在去一家工廠的時候,遇到了限寬墩,老闆說他的車寬是1.97米,我肉眼看那個限寬墩子大概是2.2~2.3米左右,我覺得過去不是問題,老闆擔心他的車被劃,叫另一個同事下車看,並看著左右距離來指揮我通過。
當時我就駕著車通過限寬墩,其實我一點也不緊張,雖然第一次開奧迪Q7,我平常都是開哈弗的,有五六年駕齡了,那次過限寬墩完全是憑感覺,任何一個合格的老司機,對車子左右的距離都有一個把握,完全靠感覺來調整好車身,順利通過限寬墩。
當時在下面指揮的同事,也就是很輕微指揮我向左或者向右做一個微調,相比之下,我更相信自己的感覺,結果一把就很順利就通過了,過了之後,又有一個限寬墩,這種鄉村公路上的限寬墩都是成對出現的,這次沒有指揮,直接通過了,我對自己的技術還是滿意的。
一般來說,這種限寬墩主要是控制大貨車通過的,寬度一般在2.0~2.3米之間,小車通過是沒有問題的,不用擔心,一般的小型客車都能通過,奧迪Q7的寬度是1.97米,算是夠寬了吧,一樣沒有問題。
這個尺寸是大概的,是憑感覺來調整的,如果你覺得太貼近了,就微調一下,反正駕駛員就在左邊,把你腦袋伸出車外仔細看下也行,保持車身左側與限寬墩有3~5cm的距離就行,然後看一眼右邊,感覺差不多了就通過,沒有把握就下車查看。
不管你用什麼方法,沒有絕對標準的答案,而作為駕駛員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感覺,而不是上面教你的標准,車子不同,路面不同,可能都會有點差距,一般來說,開車有個一年左右,基本上就能把握自己左右車輪的位置了,在會車、倒車、經過限寬墩等一系列應用中,都是靠感覺把握的,感覺是最准確的。
這種對車身距離與左右車輪位置的感覺來自於你平常駕駛的技術,是一個經驗的積累,即使你換了車,也是有感覺的,要相信這個感覺,如果某一次感覺失敗了,你會迅速調整過來的,同時經驗也進步了,駕校教的把握距離的方法都是死的,只有不斷在開車過程積累的經驗才能形成正確的感覺,但這種感覺是無法用文學、圖片和視頻記錄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