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壩高度多少合適
㈠ 阿壩州各區縣海拔高度多少
阿壩州各區縣平均海拔3500-4000米。
阿壩州的平均海拔在3500-4000米之間。阿壩州全稱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是四川省轄自治州,緊鄰成都平原,典型的高原地形輪廓,地勢高亢,境內垂直氣候顯著。
阿壩州的自然風景迷人,著名的九寨溝、黃龍、四姑娘山都是在這里。
阿壩州山勢南高北低,河谷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山川呈西北至東南走向。其平均海拔在3500-4000米之間,境內最高海拔四姑娘山主峰6250米,與東側岷江出境處水平距離僅59公里,高差卻達5470米。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地層出露,受龍門山古陸和古海灣阻隔,形成兩大地層分區。
阿壩州的全稱是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是四川省轄自治州,緊鄰成都平原。轄1縣級市、12縣,總面積84242平方公里,主要生活的少數民族是羌族和藏族。
㈡ 阿壩縣海拔多少米
四川阿壩縣的海拔高度為3290.0米。
阿壩縣,隸屬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地處青藏高原東南緣,位於川甘青三省交匯處,與州內的若爾蓋縣、紅原縣、馬爾康市帆豎、壤塘縣和甘肅省瑪曲縣、青海省久治縣、班瑪縣等7縣接壤,是以牧為主、農牧林兼營的縣。幅員面積10435平方千米。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阿壩縣常住人口為8.04萬人。
阿壩縣的地方特產
1、奶餅:奶餅是把磨細的奶渣和炒熟磨細的人參果粉溶入深化的鮮酥油、白砂糖中調勻冷卻凝固而成,製成圓形、方形態戚大、長方形,刻上各種祥瑞的民俗宗教圖案,當貴客臨門,將切成小塊的奶餅盛入盤中,香甜酥脆。
2、玉帶酥:玉帶酥,酥點,色白酥紋美觀,皮酥餡香甜。因點心形如古代-的玉飾腰帶而得名。
3、手抓肉:手抓肉多以牛肉、羊肉製成,有時也用獵獲的野生動物肉。一般是將牛羊鮮肉帶仔核肋骨等一起用刀割成一根肋骨寬的條形,然後用斧頭將骨頭砍成小段,放入加水的鍋中,加入鹽、辣椒、花椒、生薑、蒜等加水煮至收完血水,鮮嫩可口時即成。
㈢ 阿壩州海拔
阿壩海拔在3500到4000米之間。山勢南高北低,河谷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山川呈西北至東南走向。全州高原和山地峽谷約各佔一半,高原包括高平原、丘狀高原、高山原。
阿壩州主要城市海撥高度
九寨溝縣城:1406米;
若爾蓋縣城:3406米;
馬爾康縣城:2600米;
松潘縣城:2851米;
汶川縣枝行城:1326米;
金川縣城:2165米敏搭棗;
小金縣城:2367米;
壤塘縣城:3285米;
理縣縣城:1888米;
黑水縣城:2350米;橋拆
阿壩縣城:3290米;
紅原縣城:3504米;
茂縣縣城:1580米;
㈣ 阿壩州海拔多少米,阿壩州海拔高度是多少
1.阿壩州海拔在3500到4000米之間。
2.山勢南高北低,河谷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山川呈西北至東南走向。
3.全州高原和山地峽谷約各佔一半,高原包括高平原、丘狀高原、高山原。
4.山地峽谷主要有低中山、中山、高山、極高山和山原,其間分布平壩或台地。
5.阿壩州:阿壩藏族雀宏羌族自治州,四川省轄自治州,阿壩藏族羌則槐族自治州境內有孫歲友世界自然遺產九寨溝、黃龍及卧龍·四姑娘山大熊貓棲息地等世界級旅遊景區。
6.有馬爾康卓克基土司官寨、松崗直波碉樓(含羌寨碉群)、松潘古城牆、壤塘棒托寺、錯爾機寺、營盤山和姜維城遺址、日斯滿巴碉房、阿壩州紅軍長征遺跡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㈤ 生活在四川盆地的人去阿壩州,會有嚴重的高原反應嗎
阿壩州的平均海拔在3000米左右,而四川盆地的平均海拔在200~500米左右棚段,海拔落差非常大。這使得二地的氧氣含量差異很大,阿壩州的氧氣含量只有四川盆地的10%~20% ;這就意味著對長期生活在低海拔的人首次去高海拔地區普遍會有悔仔嚴重的缺氧症狀;輕則呼吸困難,四肢無力,重則危及生命。具體情況由個人因素決定。對於已經去過高原地區的人和鏈前譽肺活量大又擅長運動的人,高原反應弱,反之就強。我看她是個體質弱且生病的女孩,個人認為現在帶她去高原地區是不理智的和不負責任的行為。
㈥ 四川阿壩縣的海拔高度
四川阿壩縣的海拔高度3290.米。
阿壩縣地處青藏高原東南緣,位於川甘青三省交匯處,與州內的若爾蓋縣、紅原縣、馬爾康縣、壤塘縣和甘肅省瑪曲縣、青海省久治縣、班瑪縣等7縣接壤,是內地通往西北的重要交通樞紐,是重要的商貿中心和物資集散地,是以牧為主、農牧林兼營的縣,屬典型的老、少、邊、窮、病地區。
縣境內地形復雜,地勢由西北向東南逐漸傾斜,縣城海拔3290米,境內最高海拔5154米,最低海拔2936米,徑流分屬長江、黃河兩大水系,屬高原寒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無明顯四季之分,晝夜溫差大,無霜期短,太陽幅射強,年均氣溫4℃。
(6)阿壩高度多少合適擴展閱讀:
阿壩縣地區歷史悠久,遠古時代,即有人類生絕姿息。
唐初在劍南道設羈鷹州168個,阿壩屬松州都督府所轄。
唐太宗貞觀十二年(638年),唐太宗決定安撫吐蕃,把一個遠房侄女文成公主嫁給了松贊干布,吐蕃贊普松贊干布迎娶文成公主,佔領松州以西地區後,曾從吐蕃腹地阿里一帶移民駐軍於此,居住繁衍,游牧耕作。
《安多政教史》載:「吐善以武力攆走唐軍後;(藏族)百姓次第定居下來,所以阿壩當有古代守邊的吐警士卒血統,宗喀巴時代也有藏族部落(來阿壩)安家」。「多麥南北人民好多都是吐蕃法王派來駐防唐蕃邊境的部隊之後裔」。
明太祖洪武初年屬潘州灶滲衛,明成祖永樂年間,上中下阿壩屬松潘衛所轄,稱為三阿壩。
清康熙年間,阿壩亦納入松潘廳建制。雍正元年(1723年)授甲爾多、麥桑、安羌官寨為土千戶;麻休、恰窩、阿爾根、學玉貢、浪洛為土百戶,受松潘廳漳臘營管轄。
民國時屬松潘縣管轄並形成11個大部落、37個小部落,逐步稱為阿壩。
1951年8月和平解放。12月建立相當於縣的阿壩藏族自治區人民政府。
1954年1月,西南行政委員會批准設縣。
1956年3月正式完成建縣。
1959年實行民主改革,廢除了統治人民長達數千年的封建農奴制度,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
1990年底,全縣行政建置為1鎮、5 區、18鄉、2場、83個行政村。
1997年,阿壩縣面積10369.6平方千米,人口5.4萬。轄1個鎮、18個鄉:阿壩鎮、哇爾瑪鄉、麥昆鄉、龍藏鄉、河支鄉、各莫鄉、甲爾多鄉、四窪鄉、德格鄉、安斗鄉、求吉瑪鄉、安羌鄉、洛爾達鄉、茸安鄉、垮沙鄉、柯河鄉、麥爾瑪鄉、查理鄉、賈洛鄉。縣政府駐阿壩鎮。
2000年,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達到62312人。
2004年,阿壩縣轄1個鎮、18個鄉。
全縣地貌分為東北丘狀高原、平坦高原區;中西部盆地、高原山地區;南部高、中山河谷林區三種不同地貌區域,並有高原山地向高山峽谷過渡的地貌特徵。
縣境屬高原寒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春秋相連,於雨季分明。年均降水量712毫米,濕季(5-10月)降水集中,佔全年的89.6%。年平均氣溫3.3攝氏度,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全年無絕對無霜期,相對無霜期33天。
阿壩縣地處青藏高原東部,巴前顏並辯絕喀拉山槽區,位於川西高原北隅長江、黃河支流分水嶺河源地帶,地形復雜。縣境垮長江、黃河兩大水系,境內有麻爾曲河、阿柯河和賈曲河及其支流和溪溝以及大小海子(高原湖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