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平均溫度上升了多少
『壹』 全球氣候現在每年大概,上升多少度
根據儀器記錄,1860~1900年期間,全球陸地與海洋的平均溫度上升了0.75℃;自1979年開始,陸地溫度上升幅度約為海洋溫度上升幅度的一倍(陸地溫度上升了0.25℃,而海洋溫度上升了0.13℃)。同年,人類開始利用衛星溫度測量來量度對流層的溫度,發現對流層的溫度每十年上升0.12℃至0.22℃。2000年之後,多方組織對過去1000年的全球溫度進行了研究,對這些研究成果進行對比和討論後發現,自1979年開始的氣候轉變的過程是十分清晰。此外,其他的研究報告顯示,從20世紀初開始至今,地球表面的平均溫度增加了約1.1f(0.6℃);在過去的40年中,平均氣溫上升約0.5f(0.2-0.3℃)
『貳』 地球每年升溫多少
2007年初時,地球平均升溫約爛逗1.2度,現在大概又漲了不少吧
世界氣象組織在日內瓦公布一份報告說,2006年地球表面平均氣溫升高了0.42攝氏度,成為有相關統計以來第六個最熱的年份。
報告說,與1961-1990期間相比,北半球今年氣溫平均升高0.58℃;而工業化程度相對較低的南半球升高了0.26℃。歐洲今年7月份比正常氣溫高譽山出2.7℃,而秋天則比正常氣溫高出3℃。今秋英國的平均氣溫是1659年以來最高的。美國今年1至9月的平飢虛賣均氣溫也創
造了歷史最高記錄。報告說,北極冰蓋在加速融化,平均每10年減少8.6%,每年減少約6萬平方公里。
『叄』 地球的溫度每年都增加幾多度呢
在以前的一段時間里 是每年地球平均溫度上升0.3℃至0.6℃海平面則持續上升10至15厘米工業革命後CO2濃度增加28%。科學家預測,若不採取任何防治措施,則到2100年時,地表溫度將較目前增加l℃至3.5℃,海平面將上升15至95厘米。
『肆』 過去的100年,地球的的平均溫度上升了多少
國際聯閉核合科研小組發表調查報告稱,在過去的100年間,人類活動引發的溫室效應使地球平均溫度上升凱畢了0.5攝氏度轎孫掘。
『伍』 地球上溫度比起以前提升了多少
100多年來,全球平均氣溫經歷了冷-暖-冷-暖兩次波動。進入八十年代,全球氣溫明顯上升。
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氣溫比100年前棗鍵岩上升凳御了0.48℃。 到2100年,全球氣溫估計將上升大約1.4-5.8 ℃
全亮嫌球變暖的主要原因是人類在近一個世紀以來大量使用礦物燃料.
『陸』 五四年至今地球溫度升高了多少度
因大氣中溫室氣體含量增加導致的地球溫度升高並不是一直持續的,它只是一個趨勢。從歷史的數據來看,溫度並不是呈直線一直上升的,而是若干年上升,若干年平穩或下降的波動中,但總體看是上升的。就是說,全球變暖是一個趨勢。
從總的趨勢看,地球溫度上升的幅度並不大。如研究人員說,從1880年到2012年的130年中,全球平均地上氣溫上升了0.65—1.06攝氏度,或大致為1攝氏度。而在過去的100年間,人類活動引發的溫室效應使地球平均溫度上升了0.5攝氏度。只是近數十年來,增溫趨勢更加明顯了。那麼近幾十年中,地球平均氣溫上升的幅度不會高於0.5攝氏度。
『柒』 全球平均氣溫上升了多少
氣候變化問題是21世紀各國可持續發展中面臨的重大課題。
1988年由世界氣象組織和聯合國環境署共同組建了 *** 間氣候變化專業委員會(IPCC),其任務是每5年組織世界幾百名科學家評價一次全球氣候變化的科學、影響和對策問題,並應要求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大會提供咨詢。
從1990年起IPCC已經進行了四次評價, 2007年4月在布魯塞爾IPCC第二工作組第四次評估報告指出,在人類社會各個經濟領域未來氣候變化的主要影響是負面的。
*** 間氣候變化專業委員會(IPCC)的系列報告表明,在20世紀的100年中,全球地面空氣溫度平均上升了0.4℃~0.8℃,根據不同的氣候情景模擬估計未來100年中,全球平均溫度將上升1.4℃~5.8℃。
在帶凱過去的100年中,由於氣溫升高導致海洋熱膨脹和冰川融化,全球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了1~2毫米,預計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將上升9~88厘米,雖然在這些認識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不確定性,但國際社會埋行廳已經對氣候變化的現實和它未來的趨勢基本達成共識。
1992年簽署的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至今已有188個國家批准。
締約方一致同意採取行動保護全球氣候。
(IPCC)是世界上最權威的氣象監測機構,全球氣溫只有波動值,沒有凈值
這是圖表,希望你彎隱能滿意
『捌』 過去一百五十年全球平均溫度上升了多少
全球變暖是指全球氣溫升高.近100多年來,全球平均氣溫經歷了冷-暖-冷-暖兩次波動,總得看為上升趨勢.進入八十年代後,全球氣溫明顯上升.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氣溫比100年前上升了0.48℃ .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是人類在近一個世紀以來大量使用礦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種溫室氣體.由於這些溫室氣體對來自太陽輻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過性,而對地球反射出來的長波輻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說的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全球變暖的後果,會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凍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更威脅人類的食物供應和居住環境.
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大氣層遭到破壞,嚴重的污染以及溫室效應全球變暖可能造成的影響全球變暖將給地球和人類帶來復雜的潛在的影響,既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例如隨著溫度的升高,副極地地區也許將更適合人類居住;在適當的條件下,較高的二氧化碳濃度能夠促進光合作用,從而使植物具有更高的固碳速率,導致 植物生長的增加,即二氧化碳的增產效應,這是全球變暖的正面影響.但是與正面影響相比,全球變暖對人類活動的負面影響將更為巨大和深遠.今年8月份CCTV報道,由於氣候變暖的影響,珠穆朗瑪峰的頂峰下降了1.3米.
祁連山冰川縮減危及河西走廊:近年來,祁連山冰川融化比上個世紀70年代減少了大約10億立方米,冰川局部地區的雪線正以年均2-2.6米的速度上升.專家分析,冰川退縮,雪線上升除自然氣候因素外,另一個主要原因是人口膨脹,超載超牧,過度開墾,亂砍濫伐,濫采地下水有關.《中國環境報》2004-9-16
1、海平面上升的影響過去的百年海平面上升了14.4cm,我國上升了11.5cm.海平面升高的原因,主要是海水熱膨脹,當海洋變暖時,海平面則升高.全球升溫會引起地球南北兩極的冰山融化,這也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影響有以下幾個方面:
(1) 低地被淹:
英國加高堤壩應對氣候變暖全球變暖使海平面升高,暴風雨頻率增加,這使英國人不得政治面目 加高防洪堤壩.據英國官方近日公布的統計數據,在過去的20年中,由於泰晤士河的水位隨全球變暖而升高,當地政府機構不得不先後88次加高防洪堤壩,以保障倫敦人的生命財產安全.,據悉,人們現在平均每年4次加高其堤壩.據估計,在2030年以前,其加高堤壩的頻率會達到每年30次.鍾和 中國環境報2004-10-19
(2) 海岸被沖蝕
(3) 地表水和地下水鹽分增加,影響城市供水.
(4)地下水位升高.
(5) 旅遊業受到危害(海平面上升50米,大連、秦皇島、青島、北海、三亞濱海旅遊區向後31-366料,沙灘損失24%,北戴河沙灘損失60%.2002年中國國土資源公報報道,沿海旅遊業已成為第一大產業,其產值為2503億元,占海洋產業總產值的34.6%.
(6) 影響沿海和島國居民的生活(佔世界1/3的人口),使之受到威脅.如果極地冰冠融化,經濟發達、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區會被海水吞沒,馬爾地夫、塞席爾等低窪島國將從地面上消失,上海、威尼斯、香港、里約熱內盧、東京、曼谷、紐約等海濱大城市以及孟加拉、荷蘭、埃及等國也將難逃厄運.
2、對動植物的影響
氣候是決定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氣候變化能改變一個地區不同物種的適應性並能改變生態系統內部不同種群的竟爭力.自然界的動植物,尤其是植物群落,可能因無法適應全球變暖的速度而做適應性轉移,從而慘遭厄運.以往的氣候變化(如冰期)曾使許多物種消失,未來的氣候將使一些地區的某些物種消失,而人些物種則從氣候變暖中得到益處,它們的棲息地可能增加,競爭對手和天敵也可能減少.比如說桔子,過去20世紀70年代,它的最北的邊界線是在黃山一線,宣城市也曾經試種過,但到冬天的一場大雪,樹木就凍死了.但現在我們校園里的桔子樹都長得很好.又如,揚子鱷只生活在宣城、涇縣和南陵這樣狹 小的地帶,如果北界線北移,揚子鱷可能會自然絕種.這是從我省的局部地區來 講.從全國來講,我國把冬季1月0度等溫線作為副熱帶北界,目前這一界線處 於我國秦嶺-淮河一帶.研究發現,氣溫升高會使這一界線北移至黃河以北,徐 州、鄭州一帶冬季氣溫將與現在的杭州、武漢相似.
3、對農業的影響
一年中溫度和降水的分布是決定種植何種作物的主要因素,溫度及由溫度引起降水的變化將影響到糧食作物的產量和作物的分布類型.氣候的變化曾經導致生物帶和生物群落空間(緯度)分布的重大變化.如公元800-1200年北大西洋地區的平均溫度比現在高1℃,使玉米在挪威種植成為可能,但到了公元1500-1800年,西歐出現小冰川期,平均氣溫也只比現在低1-2℃,就造成了挪威一半農場棄耕,冰島的農業耕種活動則幾乎全部停止.除此之外,全球變暖還會使高溫、熱浪、熱帶風暴、龍卷風等自然災害加重.因此,全球氣溫升高後,世界糧食生產的穩定性和分布狀況將會有很大變化.
4、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人類健康取決於良好的生態環境,全球變暖將成為下個世紀人類健康的一個 主要因素.極端高溫將成為下世紀人類健康困擾變得更加頻繁、更加普遍,主要 體現為發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尤其是瘧疾、淋巴腺絲蟲病、血吸蟲病、鉤蟲病、 霍亂、腦膜炎、黑熱病、登革熱等傳染病將危及熱帶地區和國家,某些目前主要發生在熱帶地區的疾病可能隨著氣候變暖向中緯度地區傳播.
『玖』 全球溫度每年平均上升多少度
全球變暖是指全球氣溫升高.近100多年來,全球平均氣溫經歷了冷-暖-冷-暖兩次波動,總的看為上升趨勢.進入八十年代後,全球氣溫明顯上升.
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氣溫比100年前上升了0.48℃.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是人類在近一個世紀以來大量使用礦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種溫室氣體.由於這些溫室氣體對來自太陽輻射的可見光具有高度的透過性,而對地球反射出來的長波輻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說的「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變暖.
全球變暖的後果,會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凍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更威脅人類的食物供應和居住環境.
出現全球變暖趨勢的具體原因是,人們焚燒化石礦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並將其焚燒時產生的二氧化碳進入了地球的大氣層.政府間氣候變化問題小組根據氣候模型預測,到2100年為止,全球氣溫估計將上升大約1.4-5.8攝氏度(2.5-10.4華氏度).根據這一預測,全球氣溫將出現過去10,000年中從未有過的巨大變化,從而給全球環境帶來潛在的重大影響.
為了阻止全球變暖趨勢,1992年聯合國專門制訂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該公約於同年在巴西城市裡約熱內盧簽署生效.依據該公約,發達國家同意在2000年之前將他們釋放到大氣層的二氧化碳及其它「溫室氣體」的排放量降至1990年時的水平.另外,這些每年的二氧化碳合計排放量佔到全球二氧化碳總排放量60%的國家還同意將相關技術和信息轉讓給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轉讓給發展中國家的這些技術和信息有助於後者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各種挑戰.截止2004年5月,已有189個國家正式批准了上述公約.
全球升溫可致下世紀食品匱乏
據新華社電美國世界觀察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近期警告說,全球氣候升溫將致全球農業減產,或許在下個世紀出現食品匱乏的局面.研究人員在分析聯合國和美國國立科學院發布的信息以及世界稻米市場趨勢後得出了這一看法.
世界觀察研究認為,全球氣候升溫和地下水水位下降將成為全球糧食供應緊張的直接誘因,全球稻米價格上漲趨勢體現了這一點.
美國政府發布的統計數字顯示,即使是在去年全球糧食大豐收、小麥和玉米價格下降的情況下,稻米價格依然上漲了30%,達到每噸260美元.
美國國立科學院去年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水稻生長季節氣溫異常上升將使收成減少.另外,全球許多地區出現地下水水位下降、水井枯竭問題,也將對糧食產量構成影響.
專家釋疑全球持續變暖
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羅勇表示,據世界上許多科學家預測,未來50—100年人類將完全進入一個變暖的世界.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21世紀溫室氣體和硫化物氣溶膠的濃度增加很快,使未來100年全球、東亞地區和我國的溫度迅速上升,全球平均地表溫度將上升1.4℃-5.8℃.到2050年,我國平均氣溫將上升2.2℃.
「入冬以來罕見大霧天氣頻發也是暖冬的一個徵兆.」羅勇說,大霧天氣系「暖冬」造成強冷空氣非常弱所致.全球變暖的現實正不斷地向世界各國敲響警鍾,氣候變暖已經嚴重影響到人類的生存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它不僅是一個科學問題,而且是一個涵蓋政治、經濟、能源等方面的綜合性問題,全球變暖的事實已經上升到國家安全的高度
早期農業就已引起全球變暖
美國科學家發現史前農業活動曾使世界避免進入新冰川期
據新華社電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古代農業活動曾使世界避免進入新冰川期.這說明,人類活動引起全球氣候變暖可能持續了數千年.
研究人員說,砍倒大樹並開墾第一片田地的史前農民使大氣中甲烷和CO 2等溫室氣
體含量發生了很大變化,全球氣溫因此逐漸回升.
美國弗吉尼亞大學教授拉迪曼說:「要不是早期農業帶來的溫室氣體,目前地球氣溫很可能還是冰川時期的氣溫.」拉迪曼承認,研究結果非常容易引起爭議.
科學家預測本世紀全球變暖趨勢已經不可逆轉
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17日說,科學家通過兩項最新研究預測,即使現在全世界溫室氣體的排放量穩定在2000年的水平,本世紀全球變暖和海平面上升的趨勢已經不可逆轉.
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在18日出版的《科學》雜志上連續發表兩篇論文,從不同角度預測了全球氣候變化的趨勢.他們的成果將由聯合國下屬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評估,收錄到2007年公布的下一份全球氣候變化報告中.
在第一篇論文中,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的魏格雷提出了一個較簡單的數學模型來理解全球氣候變化.他認為,由於海洋存在「熱慣性」,對溫室氣體等外界影響的反應有所滯後,本世紀全球變暖的趨勢只不過是以前排放溫室氣體的後果.
據魏格雷預測,到2400年,已存在於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成分,將至少使全球平均氣溫升高1攝氏度;不斷新排放的溫室氣體,又將導致全球平均氣溫額外升高2至6攝氏度.這兩個因素還會分別引起海平面每世紀上升10厘米和25厘米.
他在論文中說,要遏制氣候變暖的趨勢,現在就必須將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控制在極其低的水平,即使這樣海平面上升的趨勢恐怕也難以避免,每世紀10厘米的上升速度可能是最樂觀的預測.
由傑拉爾德·梅爾等人發表的第二篇論文則預測,由於「熱慣性」的存在,即使本世紀中人類不向大氣排放任何溫室氣體,到2100年全球平均氣溫也將至少升高0.5攝氏度,海平面將上升11厘米以上,其中海平面上升的速度比科學家早先的預測值高了一倍多.梅爾對此解釋說,這是因為以前的預測沒有考慮到冰川融化等的影響.
梅爾的研究小組用兩套數學模型,藉助超級計算機模擬了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分別為低、中、高時的氣候和海平面變化情況.
地球變暖與太陽活動有關 不能全賴溫室氣體
地球氣候變暖和人類大量排放溫室氣體導致溫室效應有關.但日本和丹麥科研人員近日指出,溫室氣體增加並非導致氣候變暖的惟一原因,太陽活動變化在其中也起到了推動作用.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日本橫濱國立大學環境信息研究院的伊藤公紀教授製作了一張圖表.從圖上看,過去200年間地球平均氣溫和太陽磁場強度的變化曲線基本吻合.伊藤公紀由此推斷,太陽活動對氣候變暖也有影響,僅用溫室氣體增加解釋氣候變暖可能不夠全面.
太陽活動對地球氣溫的影響已被專家們關注了很長時間.一般來說,太陽黑子多的時候,太陽活動劇烈.比如史料曾記載,公元17世紀時太陽黑子很少出現,當時的地球氣候也相對寒冷.但地面獲得的探測信息也顯示,太陽活動強弱變化引起的太陽輻射能量變化幅度僅為0.1%,如此微小的變化似乎不足以對氣候造成太大影響.
然而,最近國際空間科學界出現了一種假說,認為太陽活動的變化會改變地球上空的雲量,「放大」太陽對地球的影響,從而左右氣候變化.提出這種假說的丹麥科學家推測,射向地球的宇宙射線可較穩定地使部分大氣離子化,使雲容易生成,從而吸收太陽的大量輻射,降低地球溫度.但是,太陽活動高峰時釋放出的高速帶電粒子流,能幹擾宇宙射線射向地球,使雲不易形成,進而導致地球溫度升高.目前,丹麥科研人員正在研究與雲形成有關的各種因素,以論證上述假說.
也有日本專家提出,雖然太陽輻射能量的變化幅度只有0.1%,但他們發現這種能量變化能使地球大氣對於太陽紫外線的吸收量變化幅度達到百分之幾,這種吸收量的增加會使大氣臭氧層溫度升高.日本氣象研究所第二研究部負責人小寺邦彥表示,臭氧層溫度的變化會波及對流層,從而對寒流和季風造成影響,但目前尚不清楚上述機制能對地球氣候變暖產生多大影響.為了繼續研究這個課題,小寺邦彥等人組成的國際研究小組已於去年開始工作.
未來全球氣溫可能高於科學家以前的預測
德國研究人員表示,未來全球氣溫可能會遠遠高於一些科學家此前所做的預測,如果新的計算機模型關於氣候變化所做的預測是正確的話.
據路透社報道,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由各國氣象專家組成,研究全球氣候趨勢)此前預測,到本世紀末,隨著二氧化碳的成倍增加,全球氣溫將升高1.5至4.5攝氏度.但德國美因茲馬普化學研究所的邁因拉特·安德烈埃教授及其研究小組的最新測算方法卻表明,全球氣溫上升的最高幅度可達到6攝氏度.
安德烈埃教授表示,這種新的方法是將懸浮微粒、溫室氣體和生物圈效應統一在一起,改變了以往關於氣候變化的預測,即使之從人們可以容忍的程度發展到更迅速變化的危險境地.
安德烈埃教授將溫室氣體比作是導致全球變暖的加速器,懸浮微粒的存在則可以減緩氣溫的上升.懸浮微粒是空氣中產生於燃燒、化學製品和煙塵之中的細小微粒.隨著新的空氣凈化調節裝置的使用,懸浮微粒的數量將會減少,因而其冷卻功效也就隨之變小.相反,全球氣溫卻會隨之上升.
懸浮微粒只能在大氣中停留一周的時間,而溫室氣體則能停留大約50多年的時間.也就是說,懸浮微粒的冷卻作用減少得快,而溫室氣體減少得慢.這樣,在長期的競賽中,溫室氣體最終必將戰勝懸浮微粒,隨之而來的就是灼熱的高溫天氣.
然而,安德烈埃教授也同時承認,這種情況具有高度的科學不確定性,氣候的變化也遠遠超出了經驗和科學理解所能達到的范疇.如果他的計算是正確的,21世紀氣候的變化就會超過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預測.
『拾』 地球每年上漲幾攝氏度
據分析,在過去二百年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25%褲做,地球平均氣溫上升0.5℃。估計到下個世紀中葉,地球表面平均溫度將上升1.5——4.5℃,而在中高緯度地區余衫溫度上升更多。胡毀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