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中葯要放多少水合適
❶ 熬中葯一次加多少水。
分類: 醫療健康 >> 中醫
問題描述:
醫生開得止瀉葯,一天服用兩次。可以一次多放些水嗎?
解析:
一般的中葯分兩次熬,第一次是2碗半水熬橡好成8分(就是一個碗裝8成),第二次是一碗半熬成半碗,這梁哪鉛是不能隨便說多加水或者少放水的,水太多熬得少了話喝了會上火,而水要是下得太少的話則會影響葯效,一般的醫緩高生開葯的話都會跟你說要怎麼加水的
❷ 熬中葯大概要放多少水
一般需要放400-500毫升水,煎取200-300毫升
煮中葯還要看是何種葯,如果是解表的葯,一般開鍋5-10分鍾就可以的,滋膩的葯一般開鍋35-40分鍾的
❸ 熬中葯加多少水合適
問題一:煎中葯放多少水合適? 很多煎煮中葯說明是三碗水煮成大半碗,其實是籠統的說法而已。碗有大小之分,葯物有多少之別,不能簡單以三碗煎煮成大半碗而論。 一般說來,水要浸泡過葯物一指高左右即可。草葯較多或第一遍煎煮時可以多放一點水,第二遍可少一些;一般第一遍用冷水,第二遍則用熱水。
問題二:熬中葯需要多少水? 煎煮前葯物的浸泡和加水量
煎煮前應將葯物預先浸泡濕潤。因為植物性中葯大多數是干品,有一定的體積、厚度。在煎煮前必須用冷水在室溫下浸泡,其目的為使中葯濕潤變軟,細胞膨脹,使有效成分首先溶解在葯材組織中,產生滲透壓,有效成分便滲透擴散到葯材組織細胞外部的水中。同時可在加熱煎煮時避免葯材組織所含的蛋白質凝固,澱粉糊化使有效成分不易滲出。白頭翁湯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實驗證明,在浸泡20~30分鍾後第一次煎液的抑菌直徑為17毫米,第二次煎液為15毫米,而未浸泡的第一次煎液抑菌直徑為15毫米,第二次煎液為14毫米,即未浸泡的第一次煎液只能達到浸泡後的第二次煎效力。所以在煎煮前應將葯材進行冷水浸泡。
浸泡時間要根據葯材性質而定,一般對葯、葉、莖等類葯材為主的復方葯劑可浸泡20~30分鍾,以根、根莖、種子、果實等類為主的葯材,可浸泡60分鍾。但浸泡時間不宜過久,以免引起葯物酶解和霉敗。
煎葯的加水量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響湯劑的質量。葯多水少,會造成「煮不透,煎不盡」。有效成分浸出不完全,稍一蒸發葯汁即乾涸,葯物有效成分可因局部高熱而被破壞;葯少水多,雖能增加有效成分的溶出量,但湯葯液量過大,不宜病人服用。
中葯材質地不同,其吸水量有顯著差別,一般為葯物重量的5~10倍,個別的如胖大海可達20倍,因此,煎葯用水量,要根據葯物的用量及質地而定。重量相同的葯物,質地輕松其容積必大,吸水量多。質地堅實,其容積必小,吸水量亦少。煎煮花、葉、全草及其質地輕松的葯物,其用水量大於一般用水量。煎煮礦物、貝殼及其它質地堅實的葯物,其用水量應小於一般用水量。
傳統經驗,將飲片置煎鍋內,加水至超過葯物表面3~5厘米為度,第二次煎可超過葯渣表面1~2厘米。這是一種行之方便,亦易掌握的加水方法。
按每克中葯加水約10毫升計算,然後將計算的總水量的70%加到第一煎中,餘下的30%留作第二煎用。
根據煎葯時間長短,水分蒸發量之多寡,中葯吸水性能之大小,以及所需葯液收得量等,來具體掌握用水量。
所以,應根據煎葯時間長短,水分蒸發之多少,葯料吸水性能的大小及葯液得量等幾個因素來確定加水量。
有人研究煎煮中葯加水量的計算公式:
Q=W×K+R+T×V
式中 Q―加水量
W―原葯量
K―吸水量
T―煎煮時間
V―單位時間水分蒸發量
R―葯液得量
利用上述公式計算加水量,是比較麻煩的工作。首先要做大量的試驗,以便求出每種葯材的吸水量,才能列表備用;其次在煎葯火力保持不變的條件下測V值才有意義。實驗證明,一般掌握每分鍾平均蒸發量為15~20毫升比較適用。但必須在一定的容器中及一定溫度下操作,條件變了,計算出的Q值就無意義。所以, 上述計算公式僅適用於有大量煎葯業務的單位。
煎液量應根據每付總葯量來確定。一般是煎液得量愈多則煎出率愈高。但葯液得量受服用量所限,因此需要確定一個合理界限。有人從實驗數據確定,當煎液量為1:4時,兩次煎液可以得到70%~80%的煎出率,如將此液量再濃縮成1:2時,即可便於病人服用。
有一研究單位進行了87次爐火煎葯,以實際用水量記錄,按統計學的方法,求葯重與耗水量的相關系數,得出以下用水量的計算標准:
第一煎=100毫升×葯重(兩)+150毫升+服用量
第二煎=服用量+200毫升
本計算式適合老秤1~川兩葯物,直火加熱煎葯應用。加熱時間以半小時左右為准,遇葯物吸水率過大或煎煮時火力過大過小時,可按具體情況酌情增減加水量。
臨床醫師所要求的服用量......>>
問題三:中葯怎麼熬?要放多少水?熬多長時間? 中葯的煎法
一、煎葯容器以砂鍋、搪瓷器皿、不銹鋼為宜,嚴禁用鐵器。
二、中葯入煎前應先用冷水浸泡20分鍾左右。煎葯用水量一般以浸過葯面1-3厘米。 大劑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葯物可適當增加用水量。
三、煎葯時間應根據葯性而定,一般葯為30分鍾。解表葯、清熱葯、芳香類葯物不宜久煎,沸後煎15-20分鍾。滋補葯先用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鍾。煎葯時要攪拌葯料2-3次。每劑中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時間可略短。
四、煎葯量:兒童每劑50-100毫升。成人每劑150-200毫升。
五、特殊葯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葯」:煮沸10-15分鍾,再加入其它葯同煎。
2、「後下葯」:在一般葯即將煎至預定量時,投入同煎5分鍾即可。
3、「溶化葯」:應在其它葯煎至預定服葯量,取葯汁,微火煎煮,不斷攪拌溶解即可。
4、「沖服葯」:將沖服葯調入煎好葯汁或開水中沖服。
5、其它特殊葯物按醫囑煎煮。
中葯的服法:
一、每天煎一劑,每劑煎二汁,早、晚各服一汁,一般在飯後服為宜。
二、丸葯一般每天服二次,服時最好將葯烊開服用,便於吸收增強療效。
問題四:熬中葯到底該放多少水? 我之前熬中葯是水量沒過葯物,浸泡大概半小時,然後大火煮開,換小火熬半小時左右。我家盛菜的小碗,八分滿
問題五:熬中葯該放多少水 熬葯,一般加葯材重量的5~6倍比較好,葯材會吸收掉自身重量的三倍,剩餘約1~2倍,第二次加水三倍,剩餘約2倍,芳香性葯物,首次煎煮沸騰時間不要超過10分鍾為好,所以要加水少一些,煮前浸泡1小時。
問題六:請教:第一次熬中葯,一般放多少水可以 淹沒 中葯兩指。
問題七:熬中葯一般怎麼熬,熬多久,放多少水 中葯的煎法
一、煎葯容器以砂鍋、搪瓷器皿、不銹鋼為宜,嚴禁用鐵器。
二、中葯入煎前應先用冷水浸泡20分鍾左右。煎葯用水量一般以浸過葯面1-3厘米。 大劑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葯物可適當增加用水量。
三、煎葯時間應根據葯性而定,一般葯為30分鍾。解表葯、清熱葯、芳香類葯物不宜久煎,沸後煎15-20分鍾。滋補葯先用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鍾。煎葯時要攪拌葯料2-3次。每劑中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時間可略短。
四、煎葯量:兒童每劑50-100毫升。成人每劑150-200毫升。
五、特殊葯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葯」:煮沸10-15分鍾,再加入其它葯同煎。
2、「後下葯」:在一般葯即將煎至預定量時,投入同煎5分鍾即可。
3、「溶化葯」:應在其它葯煎至預定服葯量,取葯汁,微火煎煮,不斷攪拌溶解即可。
4、「沖服葯」:將沖服葯調入煎好葯汁或開水中沖服。
5、其它特殊葯物按醫囑煎煮。
問題八:熬中葯要放多少水 最起碼要淹過中葯。
一般來講,按你熬制中葯的設備來講是淹過中葯後,再加上一大半的水。平常我們講2碗水熬成1碗。這個是中葯不太多的情況下。主要還是看時間,熬制用文火,2個小時。
現在很多葯店有代煎服務。是用高溫蒸汽,效果也還不錯。
❹ 熬中葯該放多少水
熬葯,一般加葯材重量的5~6倍比較好,葯材會吸收掉自身重量的三倍,剩餘約1~2倍,第二次加水三倍,剩餘約2倍,芳香性葯物,首次煎煮沸騰時間不要超過10分鍾為好,所以要加水少一些,煮前浸泡1小時。
❺ 熬中葯加多少水啊
我們這里的祖傳中醫熬葯方法:煎葯服葯標准1:一副葯煎3次,現吃現熬2:每次加水量:第一次熬葯,水高於葯一公分(用涼水泡2小時或溫水20分鍾)第二次熬葯,水與葯持平(用涼水泡8-12小時)第三次熬葯,水低於葯一公分(涼水泡8-12小時)3:每次煎葯剩至80-100毫升(少半小碗),現吃現熬每日服葯2次,早飯前30分鍾,晚飯後30分鍾,如胃不好的可飯後服用,服葯期間忌食辛,辣,酒,海鮮。4:煎葯容器:用鋁,泥,沙鍋均可(不可用銅鐵鍋)5:忌喝涼葯,葯若煎糊切不可服用。
❻ 熬中葯要加多少水與方法推薦
熬 中葯 是很常見的一件事情,很多人都會經常熬中葯,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熬中葯究竟要加多少水是最合適的,那麼這篇文章你就要看了。以下是我推薦熬中葯要加多少水知識,歡迎閱讀!
熬中葯要加多少水
中葯材 因其質地不同,它的吸水量差別也較大,一般加水量控制在5-10倍。重量相同的葯物,質地疏鬆其體積就大,吸水量 自然 就多。質地堅實其體積就小,吸水量就少。因此,熬煮花,葉,全草類葯物,加水量就要多一些。熬煮礦物類,貝殼類葯物,加水量就少一些。
一般的中葯通常加水量為浸泡後用手指輕按時,水面高出一橫指左右,當然,加水量與熬煮時間長短成正比,如熬煮時間要求長的多加一點,熬煮時間要求短的少放一點。
治虛弱病證的補養葯,水量可多些。頭熬加水應漫過葯面約1寸左右,二熬和三熬則應根據熬煮時間而定,一般漫過葯面即可,如果熬中葯時間超過25分鍾,則可適當增加水量。
熬治 感冒 的解表葯或通利大便的攻下葯,水量不宜過多,頭熬只要水漫過葯面就可以,第二熬加水只需與葯 面相 平即可。
熬中葯加水的方法
傳統加水法
將中葯置於砂鍋內,用手將葯攤平,然後加入高出葯面3-4厘米的水。此方法最為簡單方便,使用最多,但是准確度稍差。若葯中花(如旋復花、袋袋花等)、葉(如桑葉、枇杷葉等)類較多時,還可適量多加些水。
量器加水法
即採用量杯或量筒加水,按不同的葯物及其頭煎、二煎加不同量的水。一般而言,調理、滋補類葯,頭煎 700-900毫升,二煎400-450毫升;解表葯,頭煎400-600毫升,二煎280-300毫升;其他頭煎500-700毫升,二煎300-350毫升。此法比傳統加水法准確,但是,若遇到葯物量多時,加水量則顯得少些。
重量加水法
即按葯物的總重量,確定加水量。將配好的中葯(1劑)稱一下重量,然後根據1克中葯加10毫升水的原則,把總加水量的65%加到第一煎中,餘下的35%留給二煎用。例如,滋補調理葯人參養榮湯,葯物總重量為150克,加水量應為1500毫升,頭煎應加65%即為975毫升,二煎加水35%為525毫升。該方法加水準確,特別是葯物種類多、葯量大的中成葯 方劑 更為適宜。此法雖然比以上兩種方法麻煩,但較准確。
熬中葯的 注意事項
揮發葯蓋著蓋兒煮
熬葯時要不要蓋上蓋子,可不是生活習慣的問題,不同的葯物,敞開蓋和蓋上蓋效果確實有差別。一些揮發性葯材,如果敞開熬,有效成分會隨水蒸氣散發到空氣中,葯效將大打折扣。這類揮發性葯材很容易辨認,一般是辛散解表或芳香化濕類葯物,如薄荷、蘇葉、藿香等,且煎煮時間不宜過久。又如一些補益類葯物如人參、鹿茸、西洋參等,需要在容器內用小火慢煎久熬,才能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煎煮出來,也應該蓋上蓋子,以防止葯物成分在慢煎久熬中隨水蒸氣失去了。
而一些重量輕、體積大的葯材,如金錢草、番瀉葉等,如果熬葯容器不夠大,蓋上蓋子易使葯液溢出。另外,有些不易溶解的葯材,煎熬時需經常攪拌,這樣的葯物最好不要蓋著蓋子煮。當然攪拌最好順著一個方向,這樣使葯材均勻受熱,使有效成分完全溶解,一般間隔10分鍾翻動1次。
假沸的葯多熬一會兒
葯熬好了,在一般人印象中是“咕嘟咕嘟”地沸騰,但有的葯材,如沙參、田七、牛膝、甘草、桔梗等會有假沸現象,即葯物在溫度沒有達到100℃時就開始沸騰,如果此時把葯從火上拿下來,葯材中有效成分沒有溶解,葯效會受影響。
煮葯需用白開水
現在人們熬葯都有些“懶”,打開自來水就直接用。其實,熬葯的水不能圖省事,還是要把燒開的水晾涼後再使用,因為一些地方的自來水多用氯消毒,或多或少都有殘留,同時自來水中的鈣、鎂離子較多,也容易和葯材中化合物發生反應,影響葯效。
煎葯的時間講究有哪些
1、用於治療急性熱病、四季外感風寒、風熱類 疾病 的 清熱 發散性葯物。頭煎從沸後用中火偏大煎煮15~20 分鍾,第二煎沸後再煎10~15 分鍾左右。
2、用於治療一般常見的慢 性病 ,如:脾胃病、臟腑功能失調、高 血壓 病、 心血管 類疾病的調理性葯物。頭煎從沸後中火煎煮20~30 分鍾,第二煎沸後再煎15~20 分鍾左右。
3、用於治療虛損性疾病的補益葯,如:氣虛、血虛、 腎虛 等各類虛損病症的葯物。頭煎從沸後小火(文火)煎煮30~40 分鍾左右,第二煎葯沸後再煎20~30 分鍾。
4、皆屬輕清發散葯,有效成分容易隨水蒸氣擴散掉。例如薄荷若煮的時間太長,葯液中薄荷油及薄荷醇的含量必將減少,直接影響功效。煎時間長了損失葯效,所以要等其他葯煎好之前5 分鍾放入鍋內,後下葯一般由葯房包好並注有“後下”字樣。
5、有些飲片所含有效成分能迅速溶解在水中,如:鉤藤、大黃、番瀉葉、青蒿、徐長卿等,這類葯如果久煎,其 化學 成分可能發生變化。
猜你感 興趣 :
1. 中葯泡腳方法
2. 中葯補水美白偏方
3. 中葯白術的功效作用食用方法以及炮製方法
4. 蘆根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5. 喝中葯傷胃的處理方法和服用方法
❼ 熬中葯要放多少水,熬多少時間
具體看你用的什麼方葯。一般解表清熱、芳香葯物,質地疏鬆的煎煮20分鍾左右即可;滋補質厚煎煮40分鍾左右,礦石骨甲煎煮1個小時左右,烏頭附子煎煮一個小時以上。根據你煎煮的時間不同,容器大小不同,加的水量適當調整。
❽ 煎中葯要放幾碗水
中葯熬2-5碗水就可以了,中葯熬過一次不需要在熬了,精華葯效都在前幾碗,熬越多越沒用,
❾ 熬中葯都有哪些講究熬中葯的時候應該填多少水
熬中葯都有哪些講究?熬中葯的時候應該填多少水?千萬不要用熱水煎中葯。同樣,煎葯前也要浸泡一段時間,讓水能滲透到葯的內部組織中,以便於煎葯的有效成分,但千萬不能用熱水,只能用冷水。具體如何加水,跟隨小編來了解一下吧
煎葯時要怎麼加水重量與水法:根據葯物的總重量,確定加水量。配葯後,取中葯(葯)1片,稱量。然後,按照加1克中葯加10毫升水的原則,將總水量的65%加到次煎煮中,剩下的35%留作次煎煮。例如補益人參陽榮湯,葯的總重量為150克,水應1500毫升,次煎煮時應加65%,即975毫升,次煎煮時應加35%,即525毫升。特別適用於品種多、用量大的中成葯處方。雖然這種方法比上述兩種方法更麻煩,但更准確。
❿ 熬中葯加多少水啊
我們這里的祖傳中醫熬葯方法:煎葯服葯標准1:一副葯煎3次,現吃現熬2:每次加水量:第一次熬葯,水高於葯一公分(用涼水泡2小時或溫水20分鍾)第二次熬葯,水與葯持平(用涼水泡8-12小時)第三次熬葯,水低於葯一公分(涼水泡8-12小時)3:每次煎葯剩至80-100毫升(少半小碗),現吃現熬每日服葯2次,早飯前30分鍾,晚飯後30分鍾,如胃不好的可飯咐或後服用,服葯期間忌食辛,辣,酒,海鮮。4:煎葯容器:用鋁,泥,沙鍋均可(不可用銅鐵轎余鍋)5:忌喝涼葯,葯若煎糊切不可服用閉簡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