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生長分裂的最佳溫度是多少
1. 冬小麥最低氣溫多少度能生長
性型品種要求氣溫16-18℃,5厘米地溫17-19℃;半冬性型品種要求氣溫14-16℃,5厘米地溫15-17℃;春性型品種要求氣溫12-14℃,5厘米地溫13-15℃。因此,類型不同,播期各異。在適宜的播期范圍內,要力爭早播,才能實現壯苗,有利越冬。2.小麥播期與溫度,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播種過早,溫度高,出苗快,冬前易旺長,不僅消耗養分,而且易受凍害。播種過晚,溫度低,冬前積溫少,苗小、苗弱、分櫱苗少,不利越冬。目前種植的小麥品種可分為冬性、半冬性、春性三大類型。各類型品種,由於遺傳特性不同,其春化階段長短也不一樣,因而對播種的溫度要求也不盡相同。
冬小麥的最低生長溫度是零下12度。
2. 麥芽生長的最佳溫度
大麥在人工控制的條件下,經浸麥、發芽、乾燥、除根的操作過程,生產上稱為制麥。制麥前的大麥須除雜與分級,以2.2、2.5、2.8毫米孔徑的篩面將麥粒分成大、中、小三級分開投料,以便浸麥、發芽和麥芽的溶解度均勻一致。操作要點如下:
一、選麥要求精選後的凈麥夾雜物不得超過0.15%;麥粒的整齊度,即腹徑2.2毫米以上麥粒達93%以上;精選率一般為80%~90%。
二、浸麥採取浸水斷水交替法,就是在浸麥過程中,先用水把大麥浸漬,然後把水放掉,讓大麥暴露在空氣中,以後再相繼反復進行浸水和斷水,一直達到所要求的浸麥度為止。現以「4浸4斷」操作為例:開始投料時,浸水以漂去污泥和浮麥,2小時後換水。在第二次浸麥水中加入用水量1%~3%的生石灰,化成石灰乳浸麥。其作用為消毒,溶解麥粒上的粘液、色素和單寧類物質,以降低麥芽色度和苦澀味。
此後連續4小時浸水,4小時斷水,定時通風,直至麥粒的含水量達到43%~45%。水溫17℃~18℃,整個浸麥操作約為60小時,其中浸麥32小時,斷水28小時。浸麥時要經常換新鮮水,每隔半小時通入壓縮空氣5分鍾~10分鍾;斷水時通風15次,每次20分鍾~ 30分鍾,供給空氣、排去二氧化碳和熱量。冬季氣溫低,宜浸水久,斷水短。夏季水溫高,宜浸水短,斷水久。
三、催芽在最後一次浸麥時或發芽初期,採用0?15ppmGA處理,對促進與調節麥節生長有良好的效果。它能縮短發芽期2天~3天,減少制麥損失0~4%,提高浸出物2%左右,促進澱粉酶、半纖維素酶和蛋白分解酶等多種酶的活力,能打破麥粒的休眠,提高發芽力,並能改善機械損傷麥粒和低酶活力大麥的溶解性。
四、發芽大麥發芽的方法按設置條件,可分為地板式、通風式、塔式和連續式等。通風式包括箱式和罐式。現以單箱間歇通風式發芽法為例,來說明發芽管理:將浸麥後的大麥送入發芽箱,立即進行翻拌,使浸麥水從箱底排出。麥層厚度0.6米~1米,麥層過厚影響通風,麥層內溫差過大。麥層過薄設備和動力不經濟,且麥層容易乾燥。
在潤濕堆積階段,開始時通入 10℃~14℃的乾燥空氣,除去麥粒表面多餘的水分,然後再通入10℃~14℃ 的濕空氣,用來調節麥層的溫度,使麥層溫度逐漸升高,在24小時內達到14 ℃。浸麥後的大麥在這樣的溫度下,經24小時以後開始發芽。由於呼吸作用,麥層溫度逐漸升高,須連續通入10℃~14℃的濕空氣,控制溫度,每天約升溫1℃,使第5天達到18℃~20℃,以後繼續保持這個溫度或逐漸下降至14 ℃發芽。溫度須保持20℃以下,每日早、中、晚各通風1次,麥層上、下溫度相差1℃~2℃。發芽旺盛期翻拌要勤,後期停止翻拌和通風,使根芽凋萎。
五、乾燥我國啤酒麥芽乾燥,通常採用間接加熱的1段~3段水平焙燥塔。其結構包括加熱裝置、水平式烘床以及通風裝置等。烘床有單床、雙層或三層,每層稱為一段。一般小型啤酒廠雙層烘床較多。烘焙時間為24小時。麥芽前24小時在上層,應採取20℃~25℃低溫,強烈通風,排去水分,阻止麥粒水解作用的繼續進行,減少酶的破壞,保持胚乳呈粉質疏鬆狀態,如溫度上升過快,麥芽會變硬粒。溫度逐漸上升至50℃~55℃,水分降至8%~ 12%,即進入下層焙焦階段。
對於淺色麥芽,希望色素形成不多,仍保持一些香味,且希望能在較高溫度下,使凝固性含氮物變性凝固,以及能除去影響泡沫的微量油脂。綠麥芽具有青氣味,當烘焙溫度繼續上升至2小時,溫度要迅速上升到85℃,水分下降至2%~5%,使麥芽產生焦香味。對濃色麥芽,要求產生較多的色素與焦香味。焙焦溫度須提高到100℃~105℃。麥芽烘好的標准,水分2%~4%左右,入水不沉,嗅之有明顯的大麥香,粒子膨脹,麥仁發白,麥根極易脫落。
六、除根經乾燥後的麥芽,根十分焦脆,只要稍加摩擦就能脫落。因此,出塔以後的干麥芽,須隨即把根除去。除根機一般用一個轉動緩慢的金屬網輥筒,轉速20轉/分,打板轉速快,160轉~170轉/分,以同方向轉動,麥根經機械撞擊極易脫落,而被金屬網篩去。淺色麥芽的根芽約為2%~3.5 %,濃色麥芽的根芽約為3%~5%。脫落的根芽收集後稍經冷卻,應即密封包裝,供製造復合磷酸脂酶片的原料,提取葯物後的根渣仍可作為禽畜的飼料。
3. 小麥生長的最低溫度
小麥到了0度以下就會休眠。生長的最低溫度一般認為土壤溫度為1度到4度,但只可發芽或維持,不可分櫱、拔節等後期生長,
分櫱需要10度左右,和品種也有關。各階段需要的溫度也不同
4. 小麥,玉米生長的最適宜氣候是
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於美國本土,雨熱同期,適合小麥玉米的生長發育。
5. 冬小麥的最低生長溫度是多少
冬小麥越冬期:
在北方麥區,入冬前氣溫下穩定在O℃時,麥苗基本停止生長,進入休眠狀態。
其安全越冬的臨界溫度,正常生長麥苗在嚴冬時,冬性品種分櫱節(土壤3厘米深度處)最低溫度-13℃;
強冬性品種在新疆等地-17℃,冬季土壤乾旱或遇到春寒天氣,容易發生凍害。
6. 小麥種子怎麼種 小麥種子發芽最適溫度是多少
一般種植在濕潤的土地里。在4度以上就可發芽,最高可達到35度。土壤種植適合溫度是15到20度,但是化驗室培養30度較快
7. 小麥播種期的適宜溫度是多少需要注意什麼
小麥屬於耐低溫作物,種子發芽所需要的溫度較低,秋小麥在播種過遲的情況下,以種子在土壤越冬,已經發芽的種子也可以順利度過寒冷的冬季。春小麥在土壤解凍後就開始播種,在低溫下緩慢發芽,但是不耐高溫。
小麥播種期和冬前小麥壯苗有直接關系,土壤結凍以前有6~7片葉和3~5個壯櫱就達到壯苗標准。 每年的秋冬季溫度不同,所以,也會出現播種期發生變化,有的播種期合適,但是暖冬現象也會造成小麥冬前形成徒長苗。
小麥需要確定合適的播種期,也需要進行合理的種子處理和土壤處理,防治小麥銹病、地下害蟲等病蟲害,也需要掌握好施肥量和施肥種類,根據墒情掌握好播種深度等。小麥生產上,因為小麥種子所需要的水分比較少,一般很少採用浸種催芽處理,除非在播種期偏遲或者連續陰雨造成缺苗的情況下,才會考慮催芽播種。在製作麥芽糖等過程中,就需要掌握好溫度,確保整個工藝流程進度
8. 冬小麥的最佳種植時間和氣溫條件是多少
最佳種植時間:10月5號左右。
最佳氣溫條件:16-20度。
因為北方麥區春季回暖快,小麥幼穗分化期短,難以長大穗,灌漿後期氣溫偏高,乾熱風、雨後青枯及病蟲害較多,干粒重不穩定,依靠大穗大粒創高產的成功可能性較小。高產應主要靠爭取足夠的穗數, 而選擇恰當的播期,冬前形成壯苗是未來提高成穗率的基礎。
冬小麥秋季播種,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播種,次年夏季5月底至6月中下旬收獲,冬小麥生育期較長,且不同地區生長期差異較大,中國南方冬麥區為120天,北方冬麥區為270天以上,西南部高海拔地區可達330天以上,全世界的冬小麥種植面積約佔小麥總種植面積的75%,分布廣泛。
(8)小麥生長分裂的最佳溫度是多少擴展閱讀:
需水規律
1、播種後至拔節前 在此期間,因植株小,溫度低,地面蒸發量小,耗水量佔全生育期耗水量的 35%~40%。
2、拔節到抽穗期 在此期間,小麥已經進入旺盛生長時期,耗水量急劇上升。在此 25~30 d 時間內耗水量佔小麥總耗水量的 20%~25%。該期是小麥需水的臨界期,如果缺水會嚴重減產。
3、抽穗到成熟期 該期約 35~40 d,耗水量占總耗水量 26%~42%,日均耗水量比前一段略有增加。 尤其是在抽穗前後,莖葉生長迅速,綠色面積達一生最大值。
9. 小麥適宜在溫度多少地方種植
小麥適宜在溫度6-18度地方種植。
小麥是小麥系植物的統稱,是單子葉植物,是一種在世界各地廣泛種植的禾本科植物,小麥的穎果是人類的主食之一,磨成麵粉後可製作麵包、饅頭、餅干、面條等食物;發酵後可製成啤酒、酒精、白酒(如伏特加),或生質燃料。小麥富含澱粉、蛋白質、脂肪、礦物質、鈣、鐵、硫胺素、核黃素、煙酸、維生素A及維生素C等。
小麥是新石器時代的人類對其野生祖先進行馴化的產物,栽培歷史已有1萬年以上。中亞的廣大地區,曾在史前原始社會居民點上發掘出許多殘留的實物,其中包括野生和栽培的小麥小穗、籽粒,炭化麥粒、麥穗和麥粒在硬泥上的印痕。其後,從西亞、近東一帶傳入歐洲和非洲,並東向印度、阿富汗、中國傳播。早在公元前7000-前6000年,在土耳其、伊朗、巴勒斯坦、伊拉克、敘利亞、以色列就已廣泛栽培小麥;公元前6000年在巴基斯坦,公元前6000-前5000年在歐洲的希臘和西班牙,公元前5000-前4000年在前蘇聯的外高加索和土庫曼,公元前4000年在非洲的埃及,公元前3000年在印度,公元前2000年在中國,都已先後種植小麥。中國的小麥是由黃河中游逐漸擴展到長江以南各地,並傳入朝鮮、日本。公元15世紀至17世紀間,歐洲殖民者將小麥傳播至南、北美洲;18世紀,小麥傳播到大洋洲。
10. 麥子最適宜的溫度是多少
一般用40℃左右的溫水浸泡小麥種子4-5小時,待種子吸足水分後撈出,裝入透氣的袋內,保持25℃左右的溫度條件下7-8小時,一般在這時,種子露出白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