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雞飲水溫度多少
1. 二斤重的小雞溫度需要多少
20至25℃比較好。
雞飼養方法
一、雛雞飼養管理
雛雞的溫度要控制在28℃左右,之後生長適宜溫度要控制在20至25℃左右。
雛雞的聲張發育特點是體溫調節能力差、生長速度快、消化機能不完善、抗病能力差、敏感性強、喜群居、膽小。因此,在飼養管理上要抓好如下幾點:
1、飲水與開食。雛雞進入育雛室後,休息半小時至1小時,便可以喂水。一般喂水先於料。水溫以32度左右為宜,不可飲冷水。
2、環境溫度與濕度。育雛的關鍵是給予雛雞適宜的溫度。濕度過大、有利於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容易誘發球蟲病。濕度過小、乾燥會使雛雞呼吸加快,體內的水分隨呼吸而大量散發,剩餘蛋黃吸收不良,影響雛雞的生長。
3、注意分群,加強巡查。強弱雛雞和病雛要分群飼養,檢查弱雛最好在早晨第1次餵食的時候,弱雛易被擠出來。
二、蹬爪大方案
雞蹬子,公雞腿上長出的硬物,老百姓管它叫「蹬子」,跟雞的年齡有關,就像人體的骨質增生一樣,雞活得越久,這個「蹬子」也會越長越長。此外,有些品種公雞的「蹬子」會不斷生長,而有的雞蹬子則長得很慢。
1.蹬爪小主要是鈣物質缺少,加強鈣物質的補給。
2.杜絕使用含抗生素的產品,產生免疫抑制,自然腳蹬也會受到影響。
3.可以使用無抗蹬爪王,改善蹬爪小,促進骨骼生長,促進腳蹬子生長,含有定位巴式細胞,針對長腳蹬,液體,油脂包被有效針對長蹬爪,含有大量納米鈣。
三、生長雞飼養管理
生長期的雞生長速度快,食慾旺盛,採食量不斷增加。飼養目的是使雞得到充分的發育,為後期的生長打下基礎。飼養方式是放牧結合補飼。公母雞分群飼養。
1.一般公雞羽毛長得較漫,爭斗性強,對蛋白質及其中的賴氨酸等物質利用率較高,飼料效率高。
2.母雞由於內分泌激素方面的差異,增重慢,飼料效率差。
四、育肥雞飼養管理
育肥期即10周齡至上市的時期。此期的飼養要點是促進雞體內脂肪的沉積,增加肉雞的肥度,改善肉質和羽毛的光滑度、做到適時上市。在飼養管理上應注意以下二點:
1.育肥期採用放牧育肥的,一方面可以讓雞採食大自然的昆蟲及樹葉、雜草等節約飼料,另一方面,提高雞的肉質風味,使上市雞的外觀和肉質更好。在進入育肥期,應減少雞的活動范圍和運動,以利於育肥。
2.搞好防疫,重視殺蟲、滅鼠和清潔消毒工作。以預防疾病發生。
五、散養土雞的養殖方法
散養土雞的方式一般分為3種,分別是草地養殖、山地養殖、果園養殖,那我們一起看看這些養殖方式有何特點。
草地養殖顧名思義就是在草地上進行土雞的散養,草地的草要茂盛、有蟲子,但是草不宜過高。
山地養殖是三種養殖方式中土雞肉質較好的一種養殖方式,讓土雞在山地中生長,這樣養出來的土雞肉質最鮮嫩,價格相對也比較高。但是養殖的面積偏大,這樣的養殖方式也需要人工的飼喂、管理,以保證散養土雞營養的足夠攝入。另外為防止疾病,可在投入的食物中加入一定無抗的葯物,預防疾病。
果園養殖,是一種新型的散養方式,能夠達到水果、土雞雙豐收的養殖效果。果園里掉落的水果為雞提供食物來源,果樹還能很好的遮陰,雞便給果樹帶來豐富的有機肥料。當然土雞養殖的棚舍還是要搭建的。
2. 肉雞在什麼溫度下生長好
雞的體溫在40.9度與41.9度之間,平均溫度是41.5度。養殖時,雞舍溫要求高,在三十四五度左右。
初出殼的雛雞,體溫比成年雞低3℃,要10天後才能達到正常體溫,加上雛雞絨毛短而稀,不能禦寒,所以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不強,必須依靠人工保溫,雛雞才能正常生長發育。1-30天的雛雞都要保溫,並放在清潔衛生的環境中飼養。30天以上的小雞,羽毛基本上長滿長齊,可以不用保溫。
雞宜在乾爽通風的環境中生長,如果環境潮濕,一些病原菌和黴菌易於生長繁殖。如果雞舍內潮濕,雞糞會發酵產生有毒氣體,使雞容易得病。
(2)肉雞飲水溫度多少擴展閱讀:
一、雞的相關生理特性:
1、心跳,160到170次每分鍾,就日齡而言,雛雞高於成雞。就性別而言,母雞高於公雞;
2、產蛋,一隻母雞年平均產蛋300枚左右,平均出雛率70%以上;
3、其它,料肉比,一般在1.50~2.00:1;料蛋比,一般在2.0-2.5:1.0;
4、雞的一般最長存活13年;
5、蛋雞:一般在110天左右開產,到72周淘汰、淘汰時體重為2千克左右。
二、生理特性對生長的相關影響:
1、濕度:雛雞需要在乾爽的條件下飼養,適宜的濕度為10日齡前60%到70%,10日齡後50%到60%。雞體對溫度的感覺與濕度有關,夏季越濕越熱,冬季越濕越冷。
2、通風:通風的目的是為了減少舍內的有害氣體及塵埃密度,補充新鮮空氣,保持舍內的氣流速度,並調節舍內的溫度和濕度。要求舍內氨氣濃度低於20×10,以人走進雞舍,眼睛、鼻子不會受到刺激為適度。
育雛階段要處理好保溫與通風的關系。最冷的天氣,也要保證一定時間的通風。飼養中大雞的雞舍也應注意通風換氣。雞舍可安裝排氣扇進行橫向或縱向負壓通風。或安裝牛角扇進行正壓通風。
3、密度:1到30日齡,地面或網上平養為每平方米30隻左右;多層籠養為每平方米46到60隻。31到60日齡,地面或網上平養為每平方米15隻左右;階梯式籠養為每平方米25到30隻。61到100日齡,地面或網上平養為每平方米8隻左右;階梯式籠養為每平方米12到15隻。
4、光照:雛雞第1到2天實行通宵照明,其他時間都是晚上停止照明1小時,保持23小時光照時間,這樣即使停電雞也不會受驚打堆。
光照強度的原則是由強變弱。1到2周齡時,每平方米應有2--3瓦的光量;從第3周齡開始改用每平方米0.7到1.5瓦的光量,實際上只要雞只能看到採食飲水就已經夠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雞
3. 肉雞飲用水溫度30度,對肉雞的損害有那些。
除了水中的大腸桿菌過多時會引起腸道疾病,溫度30-38度一般不會對肉雞造成損害。
而且可以防止冷水應激造成的腸道不適 祝您養殖獲得更好收益!
4. 雞群的飲用水用自來水就行嗎水溫有什麼講究
雞群的飲用水用自來水就行嗎?水溫有什麼講究?
雞人體內絕大多數構成物質水,水針對雞與精飼料針對雞是相同的關鍵,不可或缺。產蛋雞在舍溫21℃後的飲水量一般是採食量的2倍,伴隨著氣溫的上升或減少,飲水量會變得越來越好,提升或者減少幅度跟氣溫轎掘友呈強正相關。
應及時確保有足夠的整潔生活用水供雞喝,要定期查驗儲水箱,不可以少水,特別是炎熱的夏天更需要注意,雖然有時供電充裕會讓豬糞變稀,但少水導致散檔的危害性會比較嚴重。每一次飲用水免疫力後不要忘記立即開啟供水設備。平常應觀察和紀錄每日的飲水量。忽然提升或驟然降低全是不正常,這樣的事情通常意味著雞體身體問題或精飼料難題,需提前診斷和認真仔細,便於及早發現難題,解決困難,降低生產過程中的下蛋損害。
5. 一隻肉雞一天喝多少水
一隻雞一天大約喝一二百毫升的水。要看季節不一樣 飲水量也不一樣。夏天天熱喝的比冬天多。雞喝水可以放個盆子,水倒里邊,它就會渴了自己去喝。剛喂完食的時候它會喝水 也許也是往下順一順吧。
6. 肉雞各階段適宜溫度范圍是多少_肉雞飼養方法
在不同的階段對於肉雞養殖的溫度要求也是不一樣的,每一個階段的溫度是多少呢?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我為大家精心推薦的肉雞各階段適宜溫度范圍,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肉雞各階段適宜溫度范圍
肉雞對溫度的要求:1~3日齡為34~35℃,4~7日齡為32~33℃,以後每周下降2~3℃,到第三周周末降至27℃,直到20~21℃,停止降溫,並保持這一溫度。育雛期間,炎熱天氣要注意防止舍溫過高,每周可降3℃,冬季要注意防寒流及賊風,每周可降2℃。降溫要均勻,不能太快或太慢。溫度是否合適可以通過觀察雛雞的行為狀態。溫度適宜時,雞只分散均勻,活潑好動,羽毛光順,食慾良好,飲水正常,糞便正常,雞群20~30隻為一群,且雞群間相互走動。育雛前期的溫度不足,會影響肉雞的正常的生理活動,表現為行動遲緩,扎堆,向熱源靠攏,食慾不振,卵黃吸收不良,易引起消化道疾病,增加死亡率,嚴重時大量雛雞會窒息死亡。溫度過高也會影響肉雞的正常代謝,表現為肉雛雞張嘴喘氣,遠離熱源分布,精神懶散,採食量減少,飲水增加,生長減緩。中後期環境溫度過低,會降低飼料的利用率。
肉雞育成期的溫度
專業資料顯示,白羽肉雞育肥期,室內溫度在18-19℃時,生長的速度最快,25℃時飼料轉化率最高。所以,通常育肥期的環境溫度控制在20-21℃為宜,因為在這個溫度段下,肉雞生產的飼料轉化率和生長速度都比較理想。
肉雞能適應的溫度范圍比較大,但超出適宜溫度外,對其生長、生產都是不利的。例如,溫度較低時,肉雞採食量大,生長速度感覺上很快,其實有相當一部分飼料用以維持體溫,料肉比會很高,也就是造成了飼料隱形損失。不過也有人認為,肉雞在溫度時,常常扎堆取暖,活動減少,生長速度和飼料效率都會降低。當然,在高出適宜溫度的環境下生存,飲水增加,食慾下降,飼料採食量低,生長緩慢。
肉雞的 飼養 密度
飼養密度對雛雞的健康和生長影響很大,密度過高,雞群踩踏增加,意外死亡率高,疫病發生率高。負面影響顯得極為突出。因此,要創造條件,採用合理的飼養密度。
籠養肉雞。育雛採取全舍育雛和上層籠架育雛相結合的方式,每個籠子的育雛只數為25隻,採取全舍育雛所以不存在擁擠的問題。籠養肉雞育成期的飼養密度與季節有關,夏季飼養密度低,冬季的飼養密度可以適當增加,一般控制在每個籠子飼喂8-9隻。
平養肉雞。在採用地面墊料、網上平養條件下,要在舍內把雞群分為若干個小群,每個小群雞的數量在200-300 只,分群時按照體重大小、體質強弱、公母進行,每個小群內的個體特點要基本相似。群內個體特點相似,有利於群體的均勻發育,有助於提高雛雞的成活率。
肉雞飼養 方法
1、雞舍建築保溫性能要好,適時通風
冬季氣候寒冷,而舍內需要的溫度與外界氣溫相差懸殊,既要通風換氣,又要保持舍內溫度,這就是冬季應解決的主要問題。雞舍要求防寒性能好,達到冬季保溫的要求。嚴防仔雞由於低溫造成扎堆擠壓致死的現象發生。
在通風換氣的同時,注意不要造成舍內溫度忽高忽低,嚴防由於溫差過大造成應激反應引起疾病,通風口以高於雞背上方1.5米以上為宜。當氣溫急驟下降,防寒保溫工作跟不上時,往往易使肉雞外感風寒,發生咳嗽、噴嚏、氣管口羅音、呼吸困難等症狀為特徵的呼吸道疾病。因此,飼養者要掌握好氣候的變化,做好防寒保溫工作。雞舍要維修好,防止賊風、穿堂風侵襲雞群。平地飼養的肉雞群要加厚墊料,利用墊料來提高室內溫度。要勤換墊料,中午開窗通風。
一般情況,6日齡開始通風,並隨日齡增加,加大通風量,使雞群有足夠的氧氣。雛雞入舍前3天,將舍內溫度控制在34.5℃-35℃。雞入舍後,升溫1℃-2℃,第1周溫度在35℃-36℃為佳,此時雞只狀態佳,精神活潑,分布均勻,活動自由,飲食正常。同時,應注意雞只的變化及時進行調溫,若雞只聚群,“嘰嘰”顫叫,縮頭等,說明溫度過低,應提高舍內溫度;若出現張口喘氣,頻繁喝水等,說明溫度過高,應降低舍內溫度。在2周齡時降到30℃-32℃,在3周齡時降到26℃-28℃,再用1周時間降到恆定溫度23℃。
2、防氨氣蓄積
冬季氣候寒冷,不能為了給雞舍保溫而忽視了通風換氣,對雞群排泄的糞便和潮濕的墊料不及時清除,致使雞舍內氨氣蓄積,濃度增大,導致肉雞氨氣中毒或引發其他疾病。氨氣能強烈地刺激雞呼吸道黏膜和眼角膜,通常會對肉雞造成下述危害:雞群精神不振,食慾減退,口腔液體黏稠,喝欲增加,重症雞呼吸困難,咳嗽流鼻涕、流眼淚、角膜發紅,直到死亡。因舍內氨氣蓄積,氧氣相對缺乏,加上天氣寒冷,雞的代謝率增高,對於生長快速的肉雞,容易引發腹水綜合征。
為了防止氨氣對肉雞的不良影響,建議養雞場和養雞抓好下述飼養管理工作:鋪設的墊料要有一定的厚度,一般在5厘米以上;操作時盡量減少灑水,防止水槽漏水,弄濕墊料;如果雞舍內濕度過大,則應及時清除舍內糞便及潮濕的墊料。此外,可使用吸氨除臭劑來降低雞舍的氨氣濃度,常用的有硫酸亞鐵、過磷酸、硫酸銅、熟石灰之類。
3、合理飼喂,嚴防疾病傳播
根據肉雞不同的生長階段,按飼養標准配製日糧。由於冬季氣溫偏低,肉雞的熱量消耗較大,配製日糧時可適當提高飼料中代謝能的標准,而適當降低飼料中蛋白質的比例,同時要特別注意日糧中維生素的含量,滿足其需要。飼料應現拌現喂,防止冰凍,有條件時可以喂熱料,飼溫水。所配飼料的原糧必須無霉變、無雜質,以防誘發呼吸道疾病。
做好預防病毒性疾病和細菌性疾病的工作,當肉雞體質較弱,抵抗力下降時,一些疾病的發生還可並發呼吸道疾病。因此,在提高機體抵抗力的同時,要做好有關疾病的防治工作。有疫苗預防接種的要嚴格按免疫程序進行預防注射。平時要經常使用一些預防疾病的葯物。定期給雞舍消毒,空雞舍最好採用福爾馬林熏蒸消毒,飼養期間宜採用高效無毒的消毒劑進行噴霧消毒。
定期帶雞消毒,一般採用噴灑消毒和飲水消毒配合執行。肉雞發生呼吸道疾病以後要及時找獸醫確診,對症下葯。對症治療可適當應用一些平喘、止咳的葯物,可減少因呼吸困難而死亡的數量。防治原則應採取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綜合 措施 :建立嚴格的衛生防疫制度,搞好環境衛生,嚴格控制外來人員、車輛進入生產場,制定科學有效的消毒制度;加強對種雞的監控和凈化;葯物防治;免疫。冬季飼養肉雞一定要解決好通風和保溫的矛盾,保持舍內空氣質量,加強衛生管理,合理用葯,這樣發病率就會大大降低,保證肉雞的生長和生產,從而獲得理想的經濟效益。
4、加強飼養管理
進雛前對雛舍進行嚴格的沖刷、消毒、熏蒸。用具、衣帽、房舍等徹底清洗。由於肉雛雞生理特點的需求,入舍後,先飲水後開食,尤其長距離運輸的雞,可及時補充機體所失的水分。對於不願意活動的雞,應採用人工轟趕強制採食的措施,但應注意動作要輕,不要造成擠壓致死的現象。光照時間宜縮短,不宜延長,不可隨意改變光源的位置、時間、強度等,使舍內照度均勻。
地面要乾燥,水泥地不吸水易潮濕,最好用三合土打地面,地面透氣、保持乾燥不反潮。
選好墊料,要用新鮮、乾燥、柔軟、不霉變、吸水性好的墊料,最好為刨花。用時要巧用,最好一次鋪好墊物,不要零星添加,要經常翻動,使其不發硬、不趕氈、不板結,保持松軟。
控制飲水,滿足水的需要,一般飲水是耗料量的2-3倍,但不多供水,因為水多會加劇墊料的潮濕,不要在舍內洗菜,不在舍內貯水,防止墊料吸水,用水管時防止跑水。
雞日糧中不過量用鹽,防止喝水多,導致雞糞含水分高或拉稀,打濕墊草墊料。另外,飼料中含脂率不要過高,否則會使糞便黏稠,落在墊料上易板結,雞趴在上面易引起胸部發炎、囊腫,日糧中蛋白質添加要適量,過多則不易消化,如喂豆餅多,容易拉稀,打濕墊草則有害。
解決好形成胸囊腫的突出問題,如為籠養或網上養,可在籠底或網底部,加一層柔軟的橡皮條,以防止雞的胸部直接與尖硬的鐵絲接觸,以避免造成胸囊腫。平養雞只要用柔軟度良好的墊草,而不使用硬墊料或板結料,也可防止雞腸道病的發生。
網上平養的肉雞群易發生非傳染性呼吸道病,尤其是25日齡左右的肉雞以冬季時易發。該病的病原不是細菌或病毒,也不是寄生蟲,而是飼養管理不善的結果,一般從第一天開始,連續或間斷的空氣乾燥、粉塵過多,且在通風不良情況下,被雞群吸入、長期蓄積而致病。防治措施是在保持舍內溫度前提下,加大通風量,以保證舍內氧氣含量,是雞群不發病或少發病、發病後盡快恢復的基本條件。
要保持舍內一定濕度,第1周濕度20%左右,第2周至出欄濕度應保持60%左右。3周齡以上肉雞要以通風為主,舍內溫度不低於21℃即可。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應激因素,採取一切可行手段讓雞採食,以保證機體能量需要,增強雞只抗病能力。除採取以上相應措施外,在飲水和飼料中添加適量的抗菌葯物和維生素或小蘇打,以增強雞只的抗應激能力和緩解由於呼吸不暢引起的酸中毒。
5、雞場的衛生管理
首先,應從健康種雞場引進雞苗,嚴防經垂直傳播帶進病原體。其次,應創造良好的飼養環境,包括雞場大環境和舍內小環境。大環境是指盡量將場址選擇在遠離其他雞場,地勢開闊、交通便利、無雜訊等外界干擾的地方。
舍內環境是指良好的保溫和通風條件,配備單獨的貯料室、消毒池、更衣間、工具室等。飼養用具與消毒用具嚴格區分,並定期消毒,嚴防水平傳播疾病,同時定期監測相鄰雞場及本地區有無疾病疫情的發生,採取預防措施。定期監測本場雞群的健康狀況,出現疫情及時處理。第三,堅持帶雞消毒,消滅鼠害,嚴防鼠害傳播疾病,病死雞燒埋處理,病雞與健康雞隔離的原則。
總之,冬季肉雞的飼養管理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除以上幾點外還有雞苗的免疫、斷喙、飼料的質量、飼養人員的管理等多方面的因素影響,因此只有掌握各方面的環節要點進行綜合性考慮,才能提高冬季養肉雞的經濟效益。
7. 如何控制肉雞各個階段的溫度
適宜的溫度是保證雛雞前期飼養成活的關鍵。雛雞30日齡時才長出羽毛,體溫調節機能才逐漸加強。
一般分三階段:
1、1~21日齡為育雛期。
雛雞日齡小,對溫度很敏感,體溫調節中樞不健全,不能自體調溫 ,加之皮薄、脂少、羽毛細短,保溫能力低,對外界環境溫度適應能力差。育雛期對溫度控制的要求:溫度要高, 日差變化要小,要保持相對穩定。
此階段離不開人工調溫,無論冬夏及氣候變化都應如此,以保證雛雞對環境溫度的需求。(參考值:肉雞對溫度的要求:1~3日齡為34~35℃,4~7日齡為32~33℃,以後每周下降2~3℃,到第三周周末降至27℃,直到20~21℃,停止降溫,並保持這一溫度。)
2、21~35日齡為育肥前期。
隨著雞不斷長大,雞的體溫調節中樞也逐漸完善,物質代謝旺盛,可逐漸通過機體產熱和散熱來調節體溫,來適應外界溫度的變化,保證健康生長,但是這種功能並不十分健全,此階段還需管理人員依據要求進行調正。炎熱天氣要注意防止舍溫過高,每周可降3℃,冬季要注意防寒流及賊風,每周可降2℃。降溫要均勻,不能太快或太慢。
3、35日齡後為育肥後期。
雞體器官功能基本健全,雞體完全可以通過產熱和散熱來調節體溫,適應外界溫度的變化。此期肉雞極不耐熱,因為育肥期代謝十分旺盛,增重快,體脂多,產熱多,加之雞無汗腺,排熱僅靠呼吸,體表輻射,環境溫度高於 30℃可導致熱應激 ,不僅影響生長,高熱可至死亡。
如果環境溫度低於15℃時可增加維持量,提高料肉比,也不利於生長發育,易發疾病。對溫度要求 ,溫度不可超過28℃,要保持相對穩定,日變化不可過大,應在2℃以內,直至出欄。
注意:在生產實踐中,根據雞的分布及行為表現觀察溫度是否適宜。如果雛雞分散良好,運動自如,說明溫度正常。若雛雞擠堆,擠向熱源鳴叫,說明溫度過低,應採取增加爐火、門窗覆膜等辦法提高溫度。若雛雞翅膀張開,張口喘息,說明溫度過高,應加強通風,供應涼水,增加帶雞噴霧消毒次數等辦法降溫。
(7)肉雞飲水溫度多少擴展閱讀:
控制好溫差,可有效預防肉雞感冒
1、季節溫差
指一年四季,季節對飼養管理造成的影響,和在季節交替時,氣侯極易突變給飼養管理帶來的不便。
2、天氣溫差
主要指天氣對飼養管理造成的變化及應對。在養殖過程中,只有不斷地隨環境的變化而變化,才能讓雞群最大限度地減少發病,因此養雞喜勤忌懶。晴天時要注意隨時調整通風量,冬季忌忽冷忽熱,盡量延長鍋爐供暖時間,給良好的通風提供保障。
天氣突變,溫差較大對養殖的影響最主要考慮的是快速及時應對,不要認為冷一會兒不要緊,熱會兒沒關系,要知道細節決定成敗,提前了解天氣變化,做好應對措施。
3、雞舍內外溫差
舍內溫度與舍外溫度所形成的溫差,了解舍內外溫差對通風口開關,大小負壓是一個很重要的參考指標。
4、雞舍口溫差
一般進風口瞬間進來的風較涼,也最容易忽視,因此七成以上雞群的呼吸道,都是由於進風口溫差引起。當舍外溫度與舍內溫度達 10℃以上的溫差時,應在進入雞舍一頭用塑料紙遮擋,防止人員進入雞舍涼風趁機而入,風直接吹到雞,使其受涼發病。
5、擴群溫差
指在雞群擴群前後產生的溫差,15%的呼吸道病與擴群前後端溫差大有一定關系。擴群前適當提高舍內溫度,並持續到擴群 24 小時以上,逐漸下降至正常溫度。
擴群前,對即將擴的位置預溫,不低於雞舍內現有溫度,當溫度能夠滿足時,先將塑料隔斷下,3 小時以後擴群。擴群時盡量選擇在天氣晴朗的時候,免疫前後 1 天不擴群,雞在亞健康時慎重擴群。
8. 大肉雞13天了喝水少是怎麼了
養雞多注意飲食,糞便,呼吸道,以及大群精神狀態的變化。
雞飲食不正常,要找找原因:
1,夏季熱應激屬於正常,吃的少喝的少,應在飼料中提高蛋白能量水一定給足多加一點小蘇打多維緩解熱應激,特別是剛買來的小雞。
2,環境衛生沒搞好,潮濕,不衛生等不好的環境特別會影響小雞飲食。
3,環境條件好了,就檢查飼料是否夠好,營養豐富均衡,適口性也很重要。像換了飼料等原因也有影響。
4,在27℃以上的天氣條件下,卜橘肢舍內溫度每升高1℃,肉雞的採食量就會下降1.5%。因此,在炎熱的氣候條件下,首先要保證飼料的質量和充足的槽位,適當降低能量水平,盡量用植物蛋白代替動物蛋白,提高日糧中蛋白質含量1%~2%,多種維生素增加30%~50%,增加採食量,盡量使肉雞在涼爽的時間採食。夜晚適當調亮燈光,增加雞的興奮性,增加夜間飼喂次數。
5,提供充足的水,讓雞飲用,飲水器數量要充足,放置高度合適,分布均勻,保證每隻肉雞都能喝到水,水溫以10℃左右為宜。三伏天上午10點到下午5點,要每隔伍慎2小時換1次水,每天清洗、消毒飲水器。
6,小雞生病,飲食都會下降型世,可以吃點腺胃佳和營養葯,後期還得吃抗病毒的。
9. 如何給雞飲水更科學
養雞必備
「
正元
」
給雞飲水講科學
一、按最佳飲水量供給飲水
最佳飲水量標准。按採食量的比例確定:在正常氣溫(20℃)環禪檔境中,飲水量應為採食量的2倍;在高溫33℃的環境中,飲水量應為採食量的5倍。適於各年齡段的雞。按產蛋率確定:蛋雞產蛋率為50%時,每隻蛋雞需水量為每天每雞170ml,以後產蛋率每提高10%,則飲水量相應增加12ml。適於商品蛋雞、種母雞。按周齡確定:飲水量隨周齡的增加相應遞增。1—6周齡雛雞:每天每隻20—100ml;7—12周棚攔齡的雞、青年雞:每天每隻100—200ml;不產蛋母雞:每天每隻200—230ml;產蛋母雞每天每隻230—300ml。
按最佳飲水量飲水的益處。避免雞群因放任飲水天熱口渴而貪飲無度,引起水瀉,增加雞舍臭味。可以滿足雞的生理需求,更好地發揮其生產性能,同時節約水資源,降低養雞成本。
二、按最佳溫度段供給冷水
冷水最佳溫度段標准。夏季給雞飲冷水有許多好處已成為養鏈襲胡雞戶的共識,但8℃以下溫度較低的冷水對雞有害,12℃以上溫度較高的冷水表現不出飲冷水的效果,到底什麼溫度段效果最佳,尚需廣大養雞戶在實踐中探索總結。目前據生產一線養雞人的經驗,夏季天熱時,給肉仔雞飲用「8—12℃」的清涼飲水效果最佳。其它雞可參照應用。
飲最佳溫度段冷水的益處。炎熱夏季給肉仔雞飲用8—12℃的冷水,雞群清醒、精神好,採食量增加,飼料轉化率高,生長發育良好,增重明顯提高,經濟效益顯著增高。
10. 肉雞飼養需要多少溫度才最好
溫度是肉雞 飼養 的首要條件。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肉雞飼養溫度,一起來看看。
肉雞飼養溫度
溫度 在整個飼養期內肉雞對溫度要求都很嚴格。有試驗表明,5周齡後偏離適宜溫度1℃,到8周齡時每隻肉雞體重約減少20g。肉雞適宜溫度的范圍如下:1—2日齡34—35℃,3—7日齡32—34℃,8—14日齡30—32℃,15—21日齡27—30℃,22—28日齡24—27℃,29—35日齡21—24℃,35日齡至出欄維持在21℃左右。應注意,上述列出的溫度是指雞背高度處的溫度。還可以通過觀察雞群的活動來判斷。當溫度正常時,肉雞表現為活潑,分布均勻,食慾良好,飲水適當,睡眠時不擠堆,安靜,聽不到尖叫聲。當溫度過高時,雞不好動,遠離熱源,張口喘氣,採食量減少,飲水量減少,往往出現拉稀現象,長期偏離則生長發育緩慢,羽毛缺乏光澤。當溫度過低時,肉雞主動靠近熱源,發出連續不斷的尖叫,夜間睡眠時不安靜,易擠堆甚至出現壓死或憋死現象,應對此引起足夠重視。
濕度 肉用仔雞適宜的相對濕度范圍是5O%~70%。一般10日齡前要求濕度大一些,可達70%,這對促進雛雞腹內卵黃的吸收和防止雛雞脫水有利。10日齡後相對濕度要少一些,可保持在65%左右,這樣有利於棚內保持乾燥,防止因墊料潮濕而引發球蟲病。
光照 光照的目的是延長肉雞的採食時間,促進其生長速度。一種光照時間安排是在整個飼養期每天23小時光照,1小時黑暗,採用此法可使中後期肉雞死亡率增加。目前一般採用下列光照方案:1~2日齡24小時光照;3~42日齡16小時光照,8小時黑暗;43日齡後23小時光照,1小時黑暗,這種光照方案既不影響肉雞生長又可提高成活率。光照強度的原則要求是由強變弱,1~7日齡應達到3.8w/平方米,8~42日齡為3.2w/平方米,42日齡以後為1.6w/平方。前期光照強一些,有利於幫助雛雞熟悉環境,充分採食和飲水,後期強光照對肉雞有害,阻礙生長,弱光可使雞群安靜,有利於生長發育。另外,為了使光照強度分布均勻,不要使用60W以上的燈泡,燈高2m,燈距2~3m為宜。
飼養密度 肉雞飼養密度是否合理,對養好肉雞和充分利用雞舍有很大關系。飼養密度過大時,棚內空氣質量下降,引發傳染病,還導致雞群擁擠,相互搶食,致使體重發育不均,夏季易使雞群發生中暑死亡。飼養密度過小,棚舍利用率低。肉雞的飼養密度要根據不同的日齡、季節、氣溫、通風條件來決定,如夏季飼養密度可小一些,冬季大一些。以下飼養密度(每平方米)可供參考:1~7日齡40隻,8~14日齡30隻,5~21日齡27隻,22~28日齡21隻,29~35日齡18隻,36~42日齡14隻,43~49日齡10~11隻,50~56日齡9~10隻。
溫度對養肉雞的影響
育雛給溫的原則是:前期高,後期低;弱雛高,強雛低;小群高,大群低;陰雨天高,晴天低;夜間高,白天低。溫度的變化,應根據日齡增長與氣溫情況逐步平穩進行,絕不可忽高忽低變化無常。開始溫度較高,不能與孵化出雛的溫度相差太大,否則雛雞不適應,團縮打堆不願活動,更不會採食,無法正常生長。一般1~2日齡育雛溫度(雞背高度或網上5厘米高度)為34~35℃,舍內溫度27~29℃。以後每7天降低3℃,到第28天溫度降至21℃左右,以後即保持這個溫度。在降溫的過種中一定要保持均衡降溫,另處還要考慮天氣情況,降溫速度太慢不利於羽毛生長;降溫速度太快雛雞不適應,生長速度降低,死亡增加。
育雛溫度是否適宜,主要看雞群的行為表現,不能單憑溫度測量,主要根據雛雞的行為表現加以適當調整,做到看雛施溫。溫度適宜時,雛雞活潑好動,精神旺盛,叫聲輕快,羽毛平整光滑,食慾良好,飲水適度,糞便多呈條狀,飽食後休息時,在地面(網上)分布均勻,頭頸伸直熟睡,無奇異狀態或不安的叫聲,雞舍安靜。溫度低時,雛雞行動緩慢,集中在熱源周圍或擠於一角,並發出“嘰嘰”叫聲,生長緩慢、大小不均。嚴重者發生感冒或下痢致死。溫度高時,雛雞遠離熱源,精神不振,趴於地面,兩翅展開,張口喘息。大量飲水,食慾減退,高溫會導至熱射病致雛雞大批死亡。
肉雞飼養的 方法
1、選好雛雞:選擇健康的雛雞,是養雞能否成功的關鍵。因此,購買雛雞時須嚴把質量關,進行嚴格挑選,以確保種源可靠、雞種純正和雛雞健康。
2、防寒保暖:冬春季節氣溫變化大,如果溫度過低,雞只易互相擠壓取暖,增大消耗,降低飼料利用率,同時,容易發生腹瀉或呼吸道疾病。因此,要根據溫度變化及時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3、把握濕度:育雛期間,舍內溫度較高,易造成相對濕度過低、空氣乾燥、粉塵飛揚,從而導致呼吸道疾病和大腸桿菌病的發生。當舍內相對濕度過低時,可採用灑水、噴霧、火爐上加水盆等 措施 來增加濕度。
4、科學防疫:根據當地雞病流行情況,制訂免疫程序,並按要求及時接種各種疫苗。商品肉雞接種疫苗的方法主要有滴鼻點眼法、氣霧法、飲水法和注射法。所選用的疫苗應來自正規廠家或經國家主管部門認可的進口疫苗,正確貯存和使用。
5、合理用葯:由於肉雞生長速度快,組織代謝旺盛,因此,在治療疾病時盡量不要大劑量的使用對腎臟刺激性大和影響採食的葯物,如磺胺類葯物和紅黴素等。結合實際情況,制訂合理的用葯程序。
6、重視消毒:消毒是養雞成敗的又一個關鍵環節,除進雞前需要徹底消毒外,還必須加強平時的衛生消毒工作,場區門口和雞舍門口要設有消毒池,並經常保持消毒葯水的有效濃度。飼養用具應固定使用,飲水器每天進行洗刷消毒,然後用水沖洗干凈,對其他用具也要定期進行一次消毒。飼養管理人員要穿工作服,限制外人參觀雞場,更不準運雞車進入生產區。
7、適時分群:分群飼養是保證雞群健康、生長均勻的重要因素。一是在雛雞到達育雛室時,挑出弱雛、小雛單獨隔離飼喂,殘雛應予以淘汰,以凈化雞群。二是在雛雞首次免疫時,把個頭小、長勢差的雛雞單獨隔離飼喂。三是肉仔雞公母分群飼養,公母分群後可分別調整日糧水平,更好地提高飼料利用率。
8、供足飲水:飲水不足,會影響肉雞生長。因此,要設置足夠的水槽,水溫保持在10℃左右。保持雞舍內外排水暢通,舍內清潔乾燥。
9、搞好衛生:舍內墊料不宜過臟、過濕,灰塵不宜過多,用具安置有序不亂,經常殺滅舍內外蚊蠅。對場區要鏟除雜草,不能亂放死雞、垃圾等,保持經常性良好的衛生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