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不在了去隨禮多少合適
『壹』 白事紅包一般給多少
葬禮也有隨禮的習俗。與紅包不同的是,葬禮隨禮的是白包。白事包一般不具名和致辭,把紅包送給相關司禮人員即可。
喪事送白包的時間也是有講究的。親人去世後,主人家一般都會派專人去給親友報喪,白事紅包一般就是在使者報喪的時候送出去。
對於一些親友去世,有的人可能由於關系比較特殊,還要給逝者送花圈或是輓聯,一般也是交代主人家代辦了,在使者報喪的時候一並把這個代辦款交給使者,注意要交代清楚代物款和紅包數目,避免使者弄混出醜。
隨禮原則:
一、根據民間說法單數比較好(比如100、300、500、700、900等等),避免偶數是因為「雙」與「傷」是諧音,有「傷心」的意思。當然,有些地方可能並無此忌諱,所以也不完全局限於此。
二、尾數加1(如101、301),一方面寓意依依不捨的意思,表達對逝者的悼念之情。另一方面因為按照中國傳統習俗,親友參加喪禮都會收到由亡者家屬送出、內含一元硬幣及糖果的吉儀。
一旦親友送出的帛金是整數,扣除吉儀內的一元,尾數便為九,導致喪事「長長久久」不吉利之意。因此,便要特別在帛金內加入一元,以便扣除吉儀內的一元後,不會以九字作結。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葬禮
『貳』 親人去世一般隨多少禮
親人去世一般隨多少禮
親人去世一般隨多少禮,在生活中生老病死是常態,但是因為我們本身對死亡的種種不可知,人們總是寄回「死」字。現在有親人逝世我們反而最關心的是需要隨多少禮,來看看親人去世一般隨多少禮吧。
親人去世一般隨多少禮1
600——2000元。
生老病死是誰也不可避免的。但因為死亡的種種不可知,人們總是迴避,對死亡的說法也盡量避開「死「字。雖然古籍中用不同說法將人的死亡分了等級:「天子死曰崩,諸侯曰甍,大夫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但庶民百姓也諱言死,所以又把「死」說成卒、沒、下世、謝世、逝世、老了、走了等。
孔子說:「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孝,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被視為德之本。
自古以來,將對父母「生養死葬」的態度,視為衡量「孝」的普遍標准。如果說平時對父母的贍養主要是在自己家中進行,還不是太為外人所了解的話;那麼,父母去世後的喪葬儀式因為要公開諸於外,所以古人特別重視這死、葬的環節。
隨著喪葬儀式的傳承,也就形成了嚴格的喪葬文化,各地習俗雖有不同,但喪葬儀式中的還是有很多共同的禁忌,違反則視為對逝者不敬,並可能會觸怒神靈。
一、忌諱去世時候身邊無親人
舊時人們很重視傳宗接代,認為老人去世的時候,必須有後輩兒孫在場,以便老人走得時候有人送,不孤單;老人在陰間也不用總是牽掛,靈魂可得安寧。
如果老人是在所有親人在場的情況下去世的,就是最大的福氣。相傳白族認為老人死在兒孫懷里,是兒孫在報答養育之恩,俗稱「接氣」。
二、忌諱讓死者光身而去
北方很多地方都講究,在死者斷氣前就要穿好殮衣,不能讓死者光著身子而去。
所以舊時,老人們在到了一定年齡以後,兒孫們往往就要在閏月年為其准備壽衣,讓老人們看著放心。
壽衣的件數、質地是很有講究的。件數要單數,諸如五、七、九件不等,忌雙數,怕凶禍再次降臨;材質上則忌用緞子,因「緞子」和「斷子」諧音,而多用綢子,因為「綢子」和「稠子」音同,寓意福佑後代多子多孫;壽衣還不能用皮毛製作,怕來世轉為獸類。
三、入殮時候的忌諱
逝者入殮的時候有很多忌諱。
1、入殮的時候忌諱淚灑屍身
在入殮的時候,親人們要暫時忍住悲傷,控制住眼淚,以免淚灑屍身。
2、入殮前後忌諱貓、狗接近屍體,認為會引起死者驟然挺立或成僵屍。
3、棺材忌諱用柳木
棺木以松柏材料為佳,禁用柳木。因為松柏象徵長壽,柳樹不結籽,恐會絕後。
四、報喪的禁忌
治喪之家,要在大門上掛上白布、白紙,讓人們都知道家中有人去世,並向堂親姻戚報喪,給在外地或海外親人發訊,子女聞訊奔喪。其中向姻戚報喪,尤要慎重。
父母去世,確定了葬禮的日期後,孝子要去親戚家報喪。報喪時講究孝子未進屋,先跪在室外行禮,向親戚報告父母去世的消息以及葬禮的時間。
五、葬禮日期、墓地的選擇
古人認為人死後靈魂是不會一下子走遠的,死亡會涉及很多事項,所以古人尤其重視葬禮日期的選擇,以免引發系列的不幸。
而墓地的選擇自古以來都十分講究。俗以為墓地好壞直接關系後代的貧富吉凶。舊時,關於墓地的選擇禁忌,民間有十不葬歌謠:一不葬粗頑塊石,二不葬急水灘頭,三不葬溝源絕境,四不葬孤獨山頭,五不葬神前廟後,六不葬左右休囚,七不葬山岡撩亂,八不葬風水悲愁,九不葬坐下低小,十不葬龍虎尖頭。
因此,要請專業人士選擇葬禮的日期、好風水的墓地。
六、下葬後的`禁忌
逝者下葬之後,送葬的人要繞墓三周,在回家途中則忌回頭觀看,以免逝者的鬼魂跟隨活人回家。
七、服喪期間忌諱走親訪友
子女服孝期間不走親戚,不訪友,不集會,不拜年,尤其不能到病人家去,以免給他人帶來不幸。俗語有「身穿熱孝,不登鄰宅。」
八、守孝期間,子女忌穿色彩鮮艷衣服
父母去世後,子女要為父母守孝,古時候一般要守孝三年。現代時間縮短,但也不宜少於一年。守孝期間,子女忌諱穿色彩鮮艷的衣服,濃妝艷抹,飲酒作樂。
親人去世一般隨多少禮2
喪事份子錢一般給多少 給多少才合理
首先我們要知道的一點是喜事那種才能叫份子錢,喪事那種叫帛金。
舊時候「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最開始,是因為,家裡有事,如紅白喜事,但是,因為沒有那麼多存款,喜事辦不下來,來的親戚朋友,你出一點,他出一點,湊齊了,把喜事辦了。
以前遇到親戚朋友有人過世通常都是帶一些金銀紙錢之類過去祭拜後燒給往生者,到現在為了方便基本都是包成帛金給逝者親屬讓他們自行安排。至於一般帛金給多少是取決於很多因素的。
死者關系遠近:與死者關系的遠近,直接影響著白事給多少錢。通常情況下,直系親屬隨的份子錢應該是最多的,金額多數為500元或1000元。非直系親屬隨的份子錢,相對較少,金額多數為100元或300元。前來幫忙的村民,通常是不隨份子錢的,但也要有所表示,多數在出殯日隨一份黃燒紙,以表示對死者的悼念。
經濟發展水平: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影響著白事份子錢的高低。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地區(中東部地區),份子錢金額相應會高些;經濟發展水平低的地區(中西部地區),份子錢金額相應會低些。部分地區弔唁去世的親人,有不隨份子錢只送黃燒紙的習俗(家屬有三年不買黃燒紙的習俗),也即出殯日送的黃燒紙,足夠家屬燒三年用。
與喪主關系遠近:上文我們提到,白事給多少錢合適?要根據與死者關系而定。同樣喪主的為人處世,也決定著份子錢金額的高低。現在的人情世故,多數呈這樣的趨勢,小時候收到份子錢,看長輩;老了收到份子錢,看兒輩。也即子女在社會或當地影響力,也是間接影響份子錢高低的重要因素。所以說與喪主關系的遠近,是白事給多少錢合適的關鍵因素,跟子女關系好,多給多少都無所謂,跟子女關系不好,多給一分都覺得心碎。
『叄』 喪事隨禮給多少錢合適
給1001是合適的。1000元體現了你們的感情的厚重,尾數加1,一方面寓意依依不捨的意思,表達對逝者的悼念之情。另一方面因為按照中國傳統習俗,親友參加喪禮都會收到由亡者家屬送出、內含一元硬幣及糖大橋果的吉儀。
一旦親友送出的帛金是整數,扣除吉儀盯枯內的一元,尾數便為九,導致喪事「長長久久」不吉利之意。因此,便要特別在帛金內加入一元,以便扣除吉儀內的一元後,不會以九字作結。
隨份子凱仿洞的習俗:
隨禮金作為自古以來的傳統民俗,體現了國人禮尚往來的處事原則。而「白包」又是其中較為特殊的一種。
相比於紅事,「喪事分子」講究更多細節,很多地區有「隨單不隨雙」的說法;有些地方則在白包上頗具講究,要在白包上寫下「牛眠之敬」敬語等等。
當下,我們更提倡移風易俗,盡可能減少這種「人情往來」,提倡用更多的慰藉方式來表達對逝者及逝者家屬的情感。也希望隨著觀念的轉變,我們能夠超脫於「隨分子」的情感表達,將更多的愛傾注到和所愛的人共度的每一分鍾里。
『肆』 親人去世後,隨多少份子錢才合適
親屬去世後,家屬一般都會舉辦一周年或三周年的祭奠儀式,以紀念逝去的親人,表達哀思。親朋好友一般都會備上一定的握辯坦錢財或物品,用以隨禮,即通常說的份子錢。隨禮的多少是沒有統一規定標準的,一般來說,如果是還禮,那麼不應該低於之前別人的隨禮金額,而如果是首次隨禮,以周邊的標准或關系遠近來定,不宜過低或是過高。
各個地方的風俗不盡相同,以我們家鄉的傳統習俗而言,父母親去世三周年紀念活動,主要由兒子操辦,女兒需要辦一桌配好的成品菜,由專人吹著嗩吶,挑著擔子或者是用車運到兒子家,擺放在死者牌位前作供菜,民間稱為「換飯」,此外如果兒子請和尚放「焰口」念經,女兒還要給和尚包個「開經紅包」(又稱封子)。
也有的地方兒子承擔主要費用有兩個或幾個兒子平攤費用,也有其中一個出錢多,其他兒子出錢少的情況,一般都是幾個兒子平攤費用。
女兒承擔一部分費用,相比兒子灶虧來說,要少得多。
兒子花錢買棺材,女兒買壽衣。
兒子承擔喪事的段桐酒席錢,女兒出做墓子的僱工費。
兒子出殺豬錢,女兒可以出殺羊的錢。
『伍』 朋友爺爺去世隨禮多少錢合適
朋友爺爺去世,隨禮多少合適的,這樣看你朋朋朋友跟你的關系是什麼,要看你你今天的關系,如果是特別好的關系,你可以隨意多少都可以,一般1000塊錢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