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油炒菜油溫多少合適
1. 豆油燒開到多久是60度
豆油燒開可以120度到240度,豆油是從大豆中壓榨提取出來的一種油。豆油的保質期最長只有一年,質量越好的大豆油顏色越淺,為淡黃色,清澈透明且無沉澱物,無豆腥昧,溫度低於零攝氏度以下的優質大豆油會有油脂結晶析出。
2. 我們經常吃的油也怕熱,炒菜油溫多少合適
當油燃燒成煙時,溫度約為150-200度,根據油的溫度不同,溫度可能會更高。此時,油本身和菜的營養素將被完全破壞。維生素C在70攝氏度以上被完全氧化。高油溫還會產生大量甲醛、苯並芘、過氧化物等有害致癌物。許多老年人說這種油又熱又香,但事實上這種香味是苯並芘的味道。一般油炸或油炸三到五個油溫就足夠了,油炸鍋放入干油加熱即可直接油炸(俗稱火鍋冷油,三個油溫)。筷子里會有很多泡泡,沒有煙,油炸的東西就夠了。
此時,實際溫度應在120攝氏度至140攝氏度之間,其特點是油麵平靜,無油煙,五指伸開,手掌放在油麵上感受熱量,將筷子插入油底殼內,不要有氣泡。意思是他升到了下一級。熱量從三升到四:據報道,油溫在120-140攝氏度之間;,它的特點是無煙、無音,油溫平穩,手放在油麵上有輕微發熱,把筷子放在油鍋上,周圍基本沒有氣泡,這個油溫適合輕輕煎炸。
3. 大豆油玉米油需要燒開才能炒菜嗎
不是的,要根據不同的菜選擇不同的油溫,具體如下:
1、一二成熱,炒醬
油溫介於0℃~30℃,屬於冷油溫。此時,由於油溫較低,把筷子放入油中,不會有什麼反應,適合炸堅果類食物,如油炸花生米、油酥腰果,也適合炒醬料等。
2、三四成熱,干熘、軟炸
油溫在85℃~120℃,屬於低溫油。此時,油麵泛起白泡,無聲響和青煙,用手置於油鍋表面,能感覺到熱,筷子置於油中,周圍會出現細小的氣泡。
這個油溫一般用於干熘、軟炸等,有保鮮嫩、除水分的作用,如軟炸蝦仁、炸香椿、干炸帶魚等。但這些菜鍵枯餚需要復炸,即將菜餚炸熟後撈出,待油溫升高後再炸一遍,復炸時需要七八成熱油溫,才能使菜外酥里嫩。
3、五六成熱,熗鍋、快炒
油溫約為120°C~180°C,也稱中油溫。此時油麵波動,向四周翻動,微有青煙升起,細看油表面會有波紋,筷子周圍氣泡變得密集,但沒響聲,原料下油後,周圍有大量氣泡,並鍵亮悶伴有嘩嘩聲。
用於炒、熗等烹調方法,待油溫五六成熱,將蔥姜蒜等輔料倒入熗鍋,然後放入肉、青菜,水分明顯蒸發,蛋白質凝固加快,原料不易碎爛。用這個油溫炒青菜能使炒出來的菜顏色漂亮且營養流失少,油溫過高可能造成原料受熱不均勻,油溫過低蔬菜容易出水。
4、七八成熱,油炸、煎肉
溫度約為180°C~240°C,屬於高油溫。此時,油麵翻動轉向平靜,有青煙,用勺攪動時有聲響,若將筷子置於其中,筷子周圍會有大量氣泡,並有噼里啪啦的響聲。原料下鍋後,周圍出現大量氣泡,並帶有輕微的油爆聲。
炸、煎、爆都適用七八成油溫。做出的蔥爆肉,能使主料迅速加熱,纖維急劇收縮,使肉內的水分不易浸出,吃時口感較嫩。如果火力不足,鍋內溫度不夠高,主料不能及時收縮,就會將主料炒老或煮老。
七成油溫煎出的荷包蛋,外皮金黃酥脆、蛋黃溏心;煎魚,能使其外皮變得酥脆。具有脆皮和凝結原料表面,使原料不易碎爛的作用;做拔絲地瓜、拔絲土豆的話,可用三四成油溫將原料內部炸熟,再用七八成熱油溫給原料炸制上色。
5、九十成熱,淋油
油煙密、有灼熱的熱氣,青煙四起並向上沖,即將到達燃點,油溫約在240°C~300°C,屬於旺熱油。原料入鍋後,有大泡翻騰,並伴有爆破聲。
這種油溫僅適用於蒸制菜餚和水煮類菜餚,如給水煮肉片、蔥油魚、清蒸魚等上最後一道工序。做法是:把熱稿彎油淋在蔥絲、蒜末、花椒、辣椒碎上。這時有嘩嘩的響聲,熱油易飛濺,要小心。
(3)豆油炒菜油溫多少合適擴展閱讀
食用油的挑選竅門
1、色澤
品質好的豆油為深黃色,一般的為淡黃色;菜籽油為黃中帶點綠或金黃色;花生油為淡黃色或淺橙色,棉籽油為淡黃色。
2、氣味
用手指沾一點油,抹在手掌心,搓後聞其氣味,品質好的油,應視品種的不同具有各自的油味,不應有其他的異味。
3、透明度
透明度高,水分雜質少,質量就好。好的植物油,經靜置24小時後,應該是清晰透明、不混濁、無沉澱、無懸浮物。
4、滋味
用筷子沾上一點油放入嘴裡,不應有苦澀、焦臭、酸敗的異味。
4. 家庭做菜選用哪幾種油較為合適
米糠油 254°C
茶油 252°C
菜籽油高油酸 246°C
---八成成油溫240°C,以上為油炸溫度,以下為炒菜溫度。
---我是油炸的分割線---
- 菜籽油精製 240°C
- 菜籽油壓榨 240°C
- 橄欖油果渣油 238°C
- 棕櫚油 235°C
- 玉米油精製 232°C
- 花生油精製 232°C
- 麻油半精製 232°C
- 大豆油精製 232°C
- 葵花籽油精製 232°C
---7成油溫210°C,以上溫度為炒菜乾煸爆炒溫度。
---我是炒菜的分割線---
- 葡萄籽油 216°C
- 橄欖油特級初榨 191°C
- 豬油 182°C
- 黃油 177°C
- 麻油未精製即小磨香油 165°C
- 玉米油未精製 160°C
- 花生油未精製 160°C
- 大豆油未精製 160°C
---4成油溫120°C,滑炒溫度(滑油)。
- 亞麻籽油未精製 107°C
- 葵花籽油未精製 107°C
- 做個常用油發煙點排序。
- 各種用油一目瞭然。大概分成三檔,適合油炸,適合炒菜,適合涼拌。
以
油溫幾成通常被稱為"幾成熱"每成熱約為30度左右,並不是說某個油達不到這個油溫,只是它一邊升溫一邊在用力冒煙。經過工業精製的油,基本都能達迅擾到232°C,滿足中餐一般的使用。
油的製法大概分壓榨和浸出,目前市面上基本都是經過再精煉的,其實兩者就差不多了。有些人覺得壓榨的香,我覺得差不多。
既然說菜和油搭配的話,不同的還是有特定搭配的。隨便說一下。
菜籽油/花生油 240°C:
菜籽油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菜油,舌尖中國二心傳裡面的菜油就是徽州木榨。
我國是菜籽油最大的生產國和消費國,1999年前市場份額40%,目前是20%左右。
油菜主要分夏播和冬播,
順帶一提芥花籽油 canola oil。學名叫做低芥酸菜籽油,沒錯畝畢旦就是菜籽油。主要是以夏播芥菜為主流。是所有植物油不飽和脂肪酸最高的,但是它還是個菜籽油。
↑古法小磨香油就這樣,真的香,現在不多見了。找的圖。
多用於涼拌,加一點很香,但是不要多加,加多了反而不香。
粵菜有「麻油包尾」的講法。就是上桌前在鍋里加入麻油達到增香、增潤的作用。一般其他菜系勾芡菜也要用出鍋加香油。
我一直不知道四川火鍋油碟用純麻油是不是正宗,但是有些專門封裝好油碟的成分標明,麻油是和玉米油豆油一起調配的,麻油成分僅30%。
北大路魯山人(日本美食家)說炸天婦羅的油,是要用芝麻油混合山茶油30%炸的,我不懂這樣是不是對,供參考。
一些冷門油類。
茶籽油:又叫山茶油。全球90%的茶油來自中國,主要是湖南人民愛吃。不飽和脂肪酸比橄欖油還高,而且分子比較小,吃著不膩。民間有坐月子吃茶油的說法。但是產量少,貴。農民也不太愛種,年景不好每畝只能產10斤茶籽。
不過這幾年每個牌子都在抓茶籽,用高產林。未來會好些。
胡麻籽油:國內只有陝西甘肅寧夏內蒙等省份吃,尤其是寧夏。胡麻耐高寒耐乾旱,是西北油。味道很濃,適合土豆茄子什麼的。不適合青菜。
芥花籽油:芥花籽油 canola oil。學名叫做低芥酸菜籽油,沒錯就是菜籽油。主要是以夏播芥菜為主流,主產區在內蒙。是所有植物油不飽和脂肪酸最高的,但是它還是個菜籽油,風味沒那麼強。
用油兩個心得:
有味者使之出,無味者使之入。by袁枚
葷油炒素,素油炒葷,相得益彰。
動物油配海鮮,增加豐腴的味道。
同種油炒同種菜
之前說的菜油炒油菜(上海青是葉用種,榨油的是油用種),豆油煎豆腐都是這樣,蒸飯煮粥時放點米糠油也是絕佳選擇。
同種油炒同種菜讓食者覺得味道濃郁又渾然天成。
買油的渠道
現在買油基本都在網上買,要不就在銀行買理財有送。
豬油什麼的就自己煉了,每次買肉把肥膘剔下來冷凍,攢多了加姜煉一下。因為是飽和脂肪,所以長久放冰箱不容易壞,半夜下面條下速凍餛飩,事半功倍。
盡量不要自己榨油,沒精煉吃太多對身體不好。
家用榨油機榨出的油真的比浸出油健康嗎?毛油可以直接食用嗎?
必須的建議:
如果想保持健康,無論你家是葡萄籽油還是橄欖油還是亞麻籽油,最好都做到少吃點油,這點遠遠比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鏈長度要重要的多。中華營養學會建議每天吃油最好少於30g。
少吃點油比什麼都強
少吃點油比什麼都強
少吃點油比什麼都強
現在我家裡有點什麼油?
200ml香油,拌菜總要用點
250ml初榨橄欖油,網上打折帶
250g黃油。義大利面和蘑菇時用,炒蛋也很好吃。
500g豬油,煉的。還有一點牛油,買的牛腩太肥了。
1L鄉鎮壓榨菜油,去周邊鄉鎮買著玩的
2L某品牌菜油,炒菜用的
1.5L葵花籽油,丈人非要買,說豆油轉基因
5L大豆油,銀行送的
7月11日增加,一些油類業界的小事兒。來自懂行的人。
1.國產大豆不榨油
國內生產的大豆,現在都不太拿來榨油了。榨油的都是進口大豆,便宜。我國種大豆的人很大一部分都去改種玉米了,畝產高收入高。國內大豆只有東北自己榨油自己吃。
2.花生油為毛這么貴
03年花生油和豆油差2000元每噸,到了現在基本差價7000塊都是常事。因為花生原料價格高了。
原料價格高是因為對花生的加工在不斷進步,如果榨油剩下的花生渣只能飼料,但是做成花生飲料,花生醬、麻辣花生,毛利更高賺的更多。
出現了一個食品廠和油廠爭原料的情況,價格就高。
而且因為花生自身有一個特性,就是非常容易識別的花生香。靠這個花生香就能搶占市場,獲得比其他油更多的利潤。除了文中提的X花牌,其他品牌也在搶花生油的市場。比如益海X里胡X花,比如金X魚外婆鄉小榨。
盡管我國花生產量不停在增長,但是價格還是居高不下。
3.悲催的葵花籽油。
葵花籽油一直是我國傳統高端油,煙點又高,又利於人體吸收。
但挺不錯的油因為沒有什麼特色的香味,受到了玉米油、大豆油的強力沖擊。
多X本來是葵花籽油的老大,進入時間早市場份額高,但是在玉米油的沖擊下,行業老大又沒啥成本優勢。現在只剩原來的1/3份額了。現在多X用葵花籽和橄欖油做調和油了。
4.利潤很高的芥花籽油。
上文介紹芥花籽油說了,它就是菜油的一種,低芥酸的夏播油菜製成。
市佔率最高的是多X,還有刀麥等。多X的芥花籽油產區主要是內蒙呼倫貝爾,采購自海拉爾,采購菜籽油成本並不貴。
但是標上芥花籽油之名,再在瓶子上寫好美國FDA宣布芥花籽油高不飽和脂肪量,可減少冠心病非常健康blablabla——就可以賣的非常貴啦。
5.單一油做形象,調和油做銷量。單一油做利潤,調和油做份額。
基本上調和油便宜,賣的快。主要調和都是用大豆油菜籽油棕櫚油什麼的。而且因為單一油沒什麼太大差別,但不同搭配組合的調和油比較能夠創造獨特賣點。
主流油品公司的產品矩陣式,推出一個單一油,比如花生油橄欖油玉米油,顯示自己某油類專家的形象。然後再推出2~4個單一油調配的調和油種類,搶市場。
各種調和油搶市場的玩法↓
強調比較香的:以花生、茶籽、菜籽為主設計的調和油
強調比較貴的:魚油、橄欖油、藻油為主設計的調和油
強調健康的:橄欖+茶籽,橄欖+玉米,亞麻籽+玉米 設計的調和油
強調多合一的:1:1:1,五合一,五珍寶
強調脂肪酸配比的:脂肪酸平衡,歐米茄3,高不飽合等等
比較成功的案例是金X魚調和油1:1:1 又便宜又有口碑傳播的效果,打一個性價比。
還有成功案例就是營養物質添加,比如植物甾醇玉米油,比如DHA添加什麼的,比如維生素AE添加(其實維生素E是抗氧化劑)。
現在市場也有所謂高級調和油,比如橄欖油調和葵花籽油,超高亞油酸什麼的。就是上面說的強調健康型。
5. 大豆油炒菜油一定要燒的很熱嗎
不用。
大豆油如果不經過充分加熱,在炒菜時會富含一種特殊的氣味。這種氣味非常的難聞,會影響到食物的味道。因此很多家庭在做菜的時候,都有將油充分加熱的習慣,甚至要等到鍋里的油冒煙了才開始炒菜。這種炒菜方式是不科學的。
油溫過高,不但可能會破壞食物中的營養成分,還可能會模氏兆產生一系列的過氧化物,甚至可能會產生致癌物質因此我們在做菜的時候,可以先將鍋燒熱,再倒入部分油,微微發熱後就可以炒菜了。
(5)豆油炒菜油溫多少合適擴展閱讀
一、食用油燃點
1、大豆油257℃
2、玉米油246℃
3、花生油226℃
4、芝麻油215℃
二、常見用油誤區
1、不吃植物性食用油,或者不吃動物油
如果沒有油,就會造成體內維生素的缺乏,以及必需旦租脂肪酸的缺乏,影響人體的健康。一味強調只吃植物油,不吃動物油,也是不核衫行的。在一定的劑量下,動物油(飽和脂肪酸)對人體是有益的。
2、長期只吃單一品種的油
一般家庭還很難做到炒什麼菜用什麼油,但我們建議最好還是幾種油交替搭配食用,或一段時間用一種油,下一段時間換另一種油,因為很少有一種油可以解決所有油脂需要的問題。
6. 炒菜時油溫多少度合適,
炒菜油溫適合約為120°C~180°C,也稱中油溫。此時油麵波動,向四周翻動,微有青煙升起,細看油表面會有波紋,筷子周圍氣泡變得密集,但沒響聲,原料下油後,周圍有大量氣泡,並伴有嘩嘩聲。
適用於炒、熗等烹調方法,待油溫五六成熱,將蔥姜蒜等輔料倒入熗鍋,然後放入肉、青菜,水分明顯蒸發,蛋白質凝固加快,原料不易碎爛。用這個油溫炒青菜能使炒出來的菜顏色漂亮且營養流失少,油溫過高可能造成原料受熱不均勻,油溫過低蔬菜容易出水。
(6)豆油炒菜油溫多少合適擴展閱讀: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家庭烹調時,油的溫度最好控制在中油溫,即120℃~180℃的五六成熱油,如果超過該溫度,油脂易產生過氧化物以及其他有害物質,還可能導致油著火,帶來安全隱患。油溫在70℃以上時,蔬菜中的水溶性維生素就會被破壞;
油溫達到180℃~200℃,人體所需的各種脂肪酸也會被氧化破壞,使食用油的營養價值降低;如果油溫繼續升高,油脂會氧化產生過氧化脂質,這種物質在腸道內會阻礙人體對蛋白質和氨基酸的吸收。
如果在飲食中長期攝入過氧化脂質並在體內積蓄,會加快人體的衰老速度,甚至還會誘發癌症;油溫達到150℃~200℃時,油煙中的致癌物濃度較高。因此,平時家中烹調,應少用高溫油。
7. 我們炒菜時,油溫加熱到多少度比較合適呢
我們炒菜時,油溫加熱到多少度比較合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