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大魚鉤距多少合適
A. 釣魚鉤距多少合適
釣魚鉤距多少合適?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吧。
一般來說,釣魚的鉤距並不是固定的,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比如魚鉤大小、目標魚等,如果釣大體型的生口魚,吃口好,可以放大到兩至三個鉤距;如果釣小鯽魚,魚情快,鉤距同樣可以放到兩至三個,魚情慢,則放到一個半到兩個鉤距。魚體大小及魚情快慢確定鉤距長短 。一般原則是魚體大、魚情快鉤距大,魚體小、魚情慢則反之。
當然也會有特殊情況存在,比如:
1、釣浮,不管是快浮還是慢浮,鉤距都會稍微大一點,一般是三個到三個半。釣浮魚情密度較大,上浮的魚並不會老老搭亮虧實實的呆在同一個水層吃餌料,因此大鉤距會大大提高雙尾率。
2、釣底,因為有的魚喜歡吃頓,也就是喜歡吃下鉤的餌料,而子線綳直後魚不太敢吃鉤上的餌料,因此作釣時可以將鉤距適當放小到一到兩個鉤子的距離,釣的稍微頓一點,讓雙子線在水下彎曲,方便魚吃餌。
拓展:魚鉤鉤距的設定要看哪幾方面
魚鉤鉤距大了小了都不合適,在設定的時候,知神主要綜合考慮三方面的因素來確定:
1、魚鉤大小
魚鉤大小決定目標魚大小,大鉤本身就大,鉤距隨之變大,小鉤鉤距也小,比如一枚3號白袖整體高度是0.8厘米,鉤距乘以2是1.5厘米左右;一枚伊勢尼10號鉤,整體高度是1.5厘米,鉤距則是3厘米。
2、目標魚習性
魚小鉤距小,魚大鉤距大,釣大魚時拉大鉤距。釣鰱魚鉤距大是為適應鰱魚吃下方溶散餌料的習性。釣小鯽要保證2條魚分別吞鉤時不會相互干擾。釣鯉魚鉤距一般2個鉤高度就夠了。釣鯿魚鉤距是根據所用釣餌來決定的,如餌料以商品餌或顆粒餌類為主,2個鉤距足夠;以草類浮釣,鉤距可放大至10~30厘米。釣青魚和草魚的鉤距也不復雜,只要在兩個鉤高的距離上放大半個就行,也可沒有鉤距,增加穩定性。浮釣草魚也可採用鍵塌釣鯿魚的鉤距。很多釣友底釣青魚和草魚時,大都是放大鉤距。
3、上魚速度和調標
這方面主要是比賽時用到,魚情越快鉤距越大,最大時可達3~4個鉤距。慢則不用減小鉤距,釣底時要適當縮小鉤距以方便調漂。
今天的分享就是這些,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B. 鉤距多少合適
1.鉤距的定義似乎沒有一個公認的標准,常規是說長子線釣鉤柄端至短子線釣鉤底端的距離。鉤距的選擇與以下因素有關:釣法、對象魚大小...
2..釣法:釣底鉤距小,釣浮鉤距大;
3..對象魚:對象魚大時鉤距趨大;
C. 釣魚時,如何確定雙鉤鉤距大小,以便有效提升垂釣的效果
釣魚時,如何確定雙鉤鉤距大小,以便有效提升垂釣的效果?
台釣有兩個基本標志,一個是懸墜,一個是雙鉤,其基本概念便是經過對線組的精確調釣,促使鉛墜懸浮在水中,雙鉤在水底的狀態達到要求,以此來控制垂釣的靈敏水平,即你是要釣靈還是得釣鈍。
雙鉤鉤距的大小,也是調釣的主要層面,直接關繫到垂釣的靈與鈍。鉤距合不科學,直接關繫到魚獲的是多少。可是有許多釣魚愛好者,尚不可以系統地把握在什麼情況下鉤距要增加,哪種情況下鉤距要縮小。下邊,小編結合多年的野釣實踐總結,與諸位釣魚愛好者交流一下確定雙鉤鉤距大小的三個基本原則,便於有效提升垂釣的效果。
01釣大魚鉤距要大,釣小魚鉤距要小
因為氣溫、風頻、標准氣壓的不一樣,每一次垂釣時魚口速度都是不一樣的。釣快魚時鉤距要變大,釣慢魚時鉤距則要稍小。魚情迅速時,魚兒十分活躍,吃口較猛,爭食慾望強烈,警覺性也較弱,因而垂釣快魚時,雙鉤鉤距要適當變大,以擴大垂釣的總面積,提升中魚的速度,還可以提升一次中雙尾的機會。
魚情比較慢時,魚兒不太活躍,吃口較輕,爭食沖動差,警覺性卻極強,因而垂釣慢魚時,雙鉤鉤距要適當縮小,雙鉤相對靈敏一些,多去守一守,降低空竿的狀況。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全部內容了,希望對各位釣友有所幫助!如果大家有更好的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大家一起共同提升釣魚技巧,謝謝了!
D. 池塘里釣魚,浮標和魚鉤之間的距離一般多長比較合適
池塘里釣魚,浮標和魚鉤之間的距離一般多長比較合適?, 魚鉤與魚浮之間的距離是多少
池塘里釣魚,浮標和魚鉤之間的距離可以根據釣法覺得:
1、浮釣,如果是浮釣鰱鱅魚,浮漂和魚鉤之間的距離可以選擇在0.8米-1.8米比較合適。
2、浮釣,如果是浮釣白魚,浮漂和魚鉤之間的距離可以選擇在0.5米-1.2米比較合適。
3、底釣任何魚,浮漂和魚鉤之間的距離應該是釣位處水的水深度。
這要看你投魚鉤地點的深度!一般來說浮標與深度相等,即你要把魚鉤放到水底.你又要知道魚鉤是否被魚動了吃了,呵呵看見浮標的情況你就可以判斷了!
釣鰱魚魚浮和魚鉤之間的距離是多少?
所謂鉤距,在釣魚界是指採用雙鉤垂釣時從下鉤的鉤柄圓頭到上鉤的鉤底的距離。
一、決定鉤距大小的因素
鉤距的大小是由以下三個方面的因素決定的:1、魚鉤的大小;2、所釣之魚的品種和習性;3、上魚速度快慢和調標的需要。
1、由魚鉤閉察櫻的大小決定的。魚鉤的大小決定了你所釣的魚的大小,大型鉤的本身鉤型就大,鉤距也就會隨之變大,而小型鉤的大小也帶來鉤距的小,如一枚3號白袖,他的整體高度是0.8毫米,那他的鉤距乘以2,一般是1.5厘米左右;一枚伊勢尼10號鉤,他的整體高度是1.5厘米,那他的鉤距就應該是3厘米。
2、由所釣之魚的品種和習性決定的,魚小雙鉤鉤距宜小,魚大雙鉤鉤距宜大,總的原則是釣大魚要拉大鉤距,防止魚吞餌時另一餌妨礙進口,釣鰱魚鉤距很大是為了適應鰱魚吃下方溶散餌料的習性。如釣小鯽魚還要保證2條魚分別吞鉤時不會相互干擾,釣鯽魚時雙鉤鉤距的要求是最簡單的,兩個鉤距大多是可以適宜的;鯉魚的鉤距在一般情況下2個就夠,鯿魚的鉤距是根據你所用的釣餌的情況來決定的,如用餌料以商品餌或顆粒餌類為主,2個鉤距足夠了,而以草類浮釣,那他的夠距可盡量放大至10~30厘米以上,青魚和草魚的鉤距也不復雜,只要在兩個鉤距上稍微放大半個就行,也可利用釣鯉魚的方法而沒有鉤距,增加穩定性。浮釣草魚時,也可採用釣鯿魚時的鉤距,筆者底釣青魚和草魚時,大都是放大鉤距而不縮小。只要有很好的遛魚技巧就行。
3、由上魚速度的快慢和調標需要決定的。這方面大都在競技釣魚比賽中使用的比較多,魚情越快鉤距就越大,最大時可達3~4個鉤距,而慢則不用減小鉤距,而釣底時要適當縮小鉤距以方便調漂。
二、鉤距的調整
懸墜雙鉤釣法鉤距調整總的原則是釣口大且生口的魚,鉤距相對可以大一些,釣口小口猾且慢的魚,鉤距可小一些,具體來說有以下幾種情況。
1、正常的鉤距,應為1.5~2個鉤距,浮釣鉤距可略大一些,2-3個鉤的距離;底釣猾口魚時可相應小一些,1~1.5個鉤距。
2、釣生口快魚時,鉤距可大一些,以2~3厘米為宜,理由是因為雙鉤距離大,會使鉤餌在水底自然的狀態下張開的越寬闊,其餌的目標也就越明顯,中雙魚的機率會相對提高,但也不是說拉的越大越好,釣鯽魚時,鉤距超過3厘米以上容易出現假口。
3、釣慢而猾的魚時轎叢,以正常的鉤距(1.5~2厘米)為宜。或縮小一點鉤距,如兩鉤鉤距太大,易出現下鉤太鈍,上鉤太靈的現象。
4、釣混合魚時,可將雙鉤距離拉得大一些,用一個半到三個鉤距。考慮的因素主要是餌團大,魚嘴大,如鉤距太小,雙餌可能同時卧底,如遇到淤泥底,雙餌會陷入泥中,釣混合魚時,在鉤距拉大的同時,要同時將浮漂的目數調的更高一些,讓較大浮力能承托起大餌團,使下鉤剛觸底,上鉤懸浮,提高浮標的靈敏度,雙鉤距離大,還能避免魚把雙餌同時吞入口中。
5、底釣合理的鉤距一般應一個半到兩個鉤長為標准。而浮釣快魚時,為提高速度,追求釣雙尾,應適當拉大雙鉤距離,以2~3個鉤長為好,魚越大鉤距越應適當拉大。
在池塘釣魚一般多長的魚沒消竿合適
魚塘釣魚四.5米最合適,因為三.陸米的竿子釣到大魚控制魚的難度大,5.四米的竿子有些重,釣一天累。還有就是大家大多數用四.5米的竿子的時候,丟擲去的餌料就會固定形成一個餌料帶,魚就會習慣在這一區域找食物,比較容易上鉤。但是如果純粹的釣鯽魚的話,因為個頭小,可以用三.陸米竿子提高速度,操作方便
池塘一般不會特別大,長度一般在 4-6米左右就適合了,池塘多為四大家魚,蚯蚓是最好的作料,這里有比較好的說明 sihaidiaoyu.
在河道、水庫、池塘釣魚用幾號線、幾號魚鉤比較合適?
河道:1.5號主線 0.8號子線。鉤 新關東1
水庫:3.0主線 2.5號子線鉤 新關東3
吃糖 2.0號主線 1.5號子線新關東32
釣的魚大,所用的主線和子線都應增大號數。
大水面一般用大漂,大鉤,長竿為宜。小水面看魚情,魚大則線粗,魚小則線組小。一般子線比主線小一半,比如主線是1。0的,子線就用0.4,0.6,鉤用3袖,4袖為佳。
用磯釣桿釣魚魚鉤和咬鉛之間的距離多少為宜
看流速來決定,流大靠近鉤子,流緩遠離鉤子,一般三十厘米左右吧,釣無定法
釣魚串鉤一般多長合適
怎樣釣魚?釣魚要准備什麼?
第一、釣魚的工具:
桿:建議買三米六的,一般來講釣魚竿越短越順手。
漂:建議買立漂,便於新手觀察
墜:鉛皮、鉛絲皆可用,重量要與漂的浮力相當,建議多試幾次
線:要記住細線釣小魚,粗線釣大魚。新手建議用細線
鉤:有倒刺和無倒刺。建議無倒刺,有倒刺的鉗掉即可。
這樣的好處是以免傷到其他人
鉺:使用釣餌,讓釣魚工具的幫你調好。
最後提醒別忘了帶漁網。
第二步、釣魚時候灌上魚餌,浮漂一半露在水面上,一半在水下面。
第三步、觀察水面上的浮漂,浮子突然都飄到水面或者突然沉到水底,說明魚吃鉤了。
第四步、抬竿,不要太用力,但是速度要快,一但抬桿後就不要松。
第五步、捉魚時要抓頭,一是保護自己手免於劃傷,二是魚不易掙脫
E. 雙鉤鉤距多少比較合適
雙鉤鉤距多少比較合適要根據鉤距的大小來判斷:
F. 子線雙鉤距離多少合適
10到50厘米之間的子線。
釣魚雙鉤之間的距離在一個半鉤子的距離比較好。一般來說,釣魚雙鉤之間的距離不要小於一個鉤子的長度,不然兩個鉤子就無法處於不同的水層,對垂釣的成功率有影響。但也不能太長,不要超過鉤子長度的兩倍,不然會影響信號傳遞,這對釣魚也會有不利影響。總體來看,鉤距為鉤子長度的1.5倍比較好。
子線雙鉤注意事項
釣大魚時候子線首先得長,一般區間為,40到100CM對折,鉤距離為二到五個鉤距。釣鯉魚草魚等正常情況下2個到3個鉤距子線50到60CM對折就夠,現在天氣熱了,釣鰱鱅的黃金季節來了,因為鰱鱅是通過吸入含有鉤餌的水,然後過濾來吃食的,釣鰱鱅就得加大鉤距,且上鉤小於下鉤,下鉤主要作用的起錨魚的作用。
釣烏青巨草的時候一般放到1米對折,有幾個作用,一是全水層抓口,第二是很多黑坑限主線長度,那麼我就子線放長一點,第三是大魚沖擊大,長子線可以起個緩沖作用,防止切線跑魚。
G. 鉤距多少合適
根據三個方面來選擇鉤距
H. 子線鉤距多少合適
子線鉤距根據魚的大小設定。
正常釣魚的話,如果是釣小體型的魚,子線鉤距是1.5-2個鉤距;如果是釣大魚,子線鉤距是2.5-3個鉤距以上。如果是釣鰱鱅,敬陪啟就比較特殊,一般來講鉤距會偏大一些,大概在5厘米以上,體型比較大的話,子線鉤距可以調整到10厘米。
2、野釣時水域的深淺:
一般來說,水域的水越深,子線鉤距就要調的越大,鉤距可以調到3厘米到5厘米,這個鉤距主要是針對釣魚的。
3、 鉤餌的狀態:
如果是用拉餌這種快頻率釣法,選擇的子線鉤距就可以小一點,一般是2厘米,如果是搓餌野釣,就要亂坦選擇大一點的子線鉤距,一般是3.5厘米。不過也要根據魚的體型來酌情調整。
I. 釣鰱鱅鉤距是多少最好
釣鰱鱅鉤距6-8厘米最好。
垂釣鰱鱅是各地的垂釣者都普遍歡迎的一種活動,而此時使用的漁具就是影響垂釣的一個關鍵的方面。這個時候,一般來說用到的是雙鉤,所以雙鉤之間的距離,也就是說鉤距就是需要垂釣者特別注意的一個問題。最好的鉤距是在6到8厘米之間。
一般來說,鉤距老跡殲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這兩種極端的情況都可能對垂釣的效果造成十分不利的影響,從而降低垂釣鰱鱅的成功率,並不合適。
在釣鰱鱅的時候,用到的一般就是雙鉤,而雙鉤之間的距離就是需要注意的重要方面。當然,除了侍沖這個方面之外,魚鉤本身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鉤型是需要注意的。鉤型的選擇,跟魚類嘴巴的形狀有關,此時就得充分考慮到鰱鱅的嘴巴形狀。
J. 雙鉤鉤距多少比較合適
比較合適的雙鉤鉤距
鉤距小,一般小於一個鉤子的長度為鉤距小,它的弊端是掛餌料不容易,特別是拉餌,容易拉在一起,無法分辨是單鉤還是雙鉤,釣魚時經常出現雙鉤同時掛在一個魚嘴中,起不到一鉤打窩一鉤垂釣的效果。
鉤距大,一般大於三個鉤子的長度為鉤距大,很難調出雙鉤到底的現象,如調一釣五,還是一鉤卧底(子線彎曲)一鉤懸浮,如果餌料重,可能直接就是一鉤到底一鉤子線彎曲很大,但是優點是釣浮的時候效果很好。
其實不管是在釣底還是釣浮,我們的雙鉤鉤距控制在1.5倍-2.5倍的鉤距是最理想最合適的。
1、由魚鉤的大小決定的。魚鉤的大小決定了你所釣的魚的大小,大型鉤的本身鉤型就大,鉤距也就會隨之變大,
而小型鉤的大小也帶來鉤距的小,如一枚3號白袖,他的整體高度是0.8毫米,那他的鉤距乘以2,一般是1.5厘米左右;一枚伊勢尼10號鉤,他的整體高度是1.5厘米,那他的鉤距就應該是3厘米。
2、由所釣之魚的品種和習性決定的,魚小雙鉤鉤距宜小,魚大雙鉤鉤距宜大,總的原則是釣大魚要拉大鉤距,防止魚吞餌時另一餌妨礙進口,釣鰱魚鉤距很大是為了適應鰱魚吃下方溶散餌料的習性。
如釣小鯽魚還要保證2條魚分別吞鉤時不會相互干擾,釣鯽魚時雙鉤鉤距的要求是最簡單的,兩個鉤距大多是可以適宜的;鯉魚的鉤距在一般情況下2個就夠,鯿魚的鉤距是根據你所用的釣餌的情況來決定的,
如用餌料以商品餌或顆粒餌類為主,2個鉤距足夠了,而以草類浮釣,那他的夠距可盡量放大至10~30厘米以上,青魚和草魚的鉤距也不復雜,只要在兩個鉤距上稍微放大半個就行,也可利用釣鯉魚的方法而沒有鉤距,增加穩定性。
浮釣草魚時,也可採用釣鯿魚時的鉤距,筆者底釣青魚和草魚時,大都是放大鉤距而不縮小。只要有很好的遛魚技巧就行。
3、由上魚速度的快慢和調標需要決定的。這方面大都在競技釣魚比賽中使用的比較多,魚情越快鉤距就越大,最大時可達3~4個鉤距,而慢則不用減小鉤距,而釣底時要適當縮小鉤距以方便調漂。
懸墜雙鉤釣法鉤距的調整
懸墜雙鉤釣法鉤距調整總的原則是釣口大且生口的魚,鉤距相對可以大一些,釣口小口猾且慢的魚,鉤距可小一些,具體來說有以下幾種情況。
1、正常的鉤距,應為1.5~2個鉤距,浮釣鉤距可略大一些,2-3個鉤的距離;底釣猾口魚時可相應小一些,1~1.5個鉤距。
2、釣生口快魚時,鉤距可大一些,以2~3厘米為宜,理由是因為雙鉤距離大,會使鉤餌在水底自然的狀態下張開的越寬闊,其餌的目標也就越明顯,中雙魚的幾率會相對提高,但也不是說拉的越大越好,釣鯽魚時,鉤距超過3厘米以上容易出現假口。
3、釣慢而猾的魚時,以正常的鉤距(1.5~2厘米)為宜。或縮小一點鉤距,如兩鉤鉤距太大,易出現下鉤太鈍,上鉤太靈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