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大連溫度多少
『壹』 大連七八月份的氣溫如何
舉世聞名的避暑旅遊勝地大連屬於北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是東北地區最溫暖的地方。年平均氣溫10°C左右,其中8月最熱,平均氣溫24°C,日最高氣溫超過30°C的天數只有10至12天。1月最冷,平均氣溫-5°C,極端最低氣溫可達-21°C左右。60%-70%的降水集中於夏季,多暴雨,且夜雨多於日雨。
四季大連氣溫及需要准備的衣物
冬季(11月底—3月初),當地最低溫度-14.0--17°C ,前來旅遊應准備羽絨服、毛衣、手套、牛仔褲、棉毛褲、保暖性好、便於旅行的鞋;
春季(3月—5月),當地平均溫度約15°C ,應准備茄克衫、毛衣、長袖襯衫、牛仔褲 ;
夏季(6—9月初),當地最高溫度30-32°C ,應准備T恤衫、短袖襯衫、短褲、裙子、涼鞋、太陽帽、太陽鏡 ;
秋季(9月底—11月初),當地 平均溫度約16-20°C ,應准備茄克衫、薄毛衣、牛仔褲。
『貳』 東北四個城市屬於什麼氣候,其中年中年平均氣溫最高的是什麼城市名,原因是什麼
東北地區乃是中國最東和最北的一部分,它的范圍北面和東面都到達國界,北面以額爾古納河、黑龍江與蘇聯接界,東面東南面以烏蘇里江、興凱湖和圖們江、鴨綠江跟蘇聯和朝鮮相連,南面臨黃海和渤海,西面到達大興安嶺的西坡,包括呼倫貝爾,跟蒙古高原相接。以緯度而論,大約在北緯38°40′至53°30′之間,以經度而論,大約在東經115°40′至135°20′之間,成一不整齊的四邊形,總面積為880000平方公里,相等於法國的二倍不足。
東北地區的四面,大部分環繞著山地和丘陵,中部是一片寬廣低平的松遼平原,大興安嶺從東北伸向西南,分布在大平原的西北面。伊勒呼里山和小興安嶺從西北東南延伸,分布在大平原的東北面,它們互相連接如同一個弓形,鑲在松遼平原的外面,總稱為興安山地。興安山地的高度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以下,僅在大興安嶺有山峰在1000—1600米之間。
從小興安嶺過松花江,就接著長白山地。長白山地是很多山脈的總稱,包括在吉林、黑龍江二省東部的張廣才嶺、完達山和長白山。長白山的高度大致和興安山地相近,但它的形式比較崢峻(最高點白頭山達2744米)。長白山地再往南,就和遼東半島上的千山山脈相連。千山高度大部都在400米以下,成為遼東丘陵。遼寧省的西南部也是一片海拔400米的丘陵地,地貌形式大致和遼東丘陵相近。西南部遼河上游原屬熱河省,現歸內蒙古自治區,除北部是1000米毗聯蒙古人民共和國的高原外,余均為1000米以下的丘陵地。
松遼平原從小興安嶺腳下向西南伸直到渤海沿岸,面積約有35萬平方公里左右,是我國最大的平原之一,它的高度大部在海拔200米以下。
(二)氣候特徵
1.高度的大陸性
中國東北地區位於世界面積最大的大陸東端,雖接近太平洋,但除沿海狹小區域而外,大陸性極強,這表現在冬嚴寒而夏酷熱這一點上,如和同緯度的其他地方相比就可很清楚的看出來。
自上表看,沈陽冬夏的月平均溫度較差數目要比同緯度的羅馬大2倍。而海拉爾的較差比之同緯度的巴黎要大到三倍多。若以緯度除年溫較差作為大陸度算,則海拉爾的大陸度為1,而巴黎的大陸度為0.3。
東北地區因在冬季接近東部西伯利亞的寒極,即維爾藿揚斯克區域,冬天又 盛行北風,所以冬季的嚴寒尤為特色。在近來40年中的最低溫度免渡河(海拔705米)曾到過-50.1,海拉爾為-49.3,哈爾濱為-41.6,沈陽為-32.9。歷年平均1月份最低溫度海拉爾、滿洲里亦達-30以下,哈爾濱為-26,沈陽為-18。由於冬季嚴寒,東北的北部土壤可以凍結很深,沈陽可至1.20米,哈爾濱為2.20米,北安為3.00米,海拉爾為3.40米,這對於農業、建築和交通均有很大影響。
一年中東北全區溫度的差異冬夏迥異,夏季南北相差不大,在7月大連平均溫度為23.4,海拉爾為21。沿海一帶等溫線作南北向,近海則涼,內陸燠熱。如7月間虎林、密山離海較哈爾濱為近,7月平均溫度較哈爾濱低2—3,其差別反大於南北同距離的差別。但至冬季則等溫線密集,南北溫度相差極大,如在同一經度附近的免渡河(49°06′N,121°03′E)1月溫度為-27.8。而旅順(38°47′N,121°38′E)同月溫度則為-4.2,計南北溫度之差每一緯度達2.2之多。為世界各地所稀有。南北緯度的差別在春、秋二季亦相當大,這在初霜和終霜的季節中表現得很清楚,結果東北地區無霜日數南北也相差懸殊,如在大連、旅順為220日,在通遼、丹東、密山、虎林為180天,在沈陽、綏芬河、洮南為106日,在哈爾濱、佳木斯為140天,在札蘭屯、索倫為120天,在海拉爾、滿洲里為100天。免渡河8月可下霜,而6,9兩月則經常有霜。東北區因西部緊靠蒙古戈壁,因此夏季可有酷熱。濱海諸地如大連、旅順絕對最高溫度均不超出36,而大興安嶺以西如海拉爾、滿洲里均曾有40的記錄。札蘭屯在1919年7月23日曾有42.6的最高記錄,但此等高溫只有在夏季來自戈壁沙漠的西南風盛行時偶一見之。海拉爾、滿洲里、札蘭屯在7月平均最高溫度不算很高,均在27°—28之間。
2.冬夏季候風的影響
東北地區的氣流冬季處於蒙古高氣壓和太平洋阿留申群島低氣壓控制之下,自大陸吹往海洋,夏季則受太平洋高氣壓和印度洋低氣壓之影響,從海洋吹上大陸。這種冬夏換易方位的風名為季風。季風在印度和中國南部最為顯著,東北地區因緯度較高,很受西風帶的影響,又因低氣壓來去頻繁,所以季風不如在熱帶、副熱帶區域的明顯。在松遼河谷中從沈陽、長春、窯門、哈爾濱直至佳木斯,一年12個月最多的風向均為西南風和南風,這是受了東、西二邊大興安嶺與長白山嶺的影響,不足以代表東北區域的氣候,凡不受地形影響者在本區域從南至北,冬夏風向方位均大約相同,1月為西北或北風,而7月則為東風或南風。穆拉柴也夫教授滿以為東北夏季風只到大興安嶺為止,實際上並不如此。大興安嶺以西如海拉爾、滿洲里等,1,2,3各月均為西北或西南風,7月、8月則以東風為最盛行,更重要的夏季風不但盛行於地面,而且流通於12公里以上之高空,因而在夏天供給各地以豐沛之雨澤甘霖,鑒於大興安嶺以西,滿洲里、海拉爾等地雨量雖較大興安嶺以東為少,但仍集中於6—9月,即夏季風盛行的時候,由此更可以知道夏季風對於此區域之重要性。
從上表可知大興安嶺雖足以減少呼倫貝爾的雨量,但未能改變其性質,即其仍為夏季風雨。近來東北高空氣流的勘測材料已積累漸多,對於此點當更能加以證實。
3.東北地區氣旋活動和災害性天氣
本區位於北緯53°—38°之間,一年四季低氣壓均有過境而尤以冬、春二季為多,與華北區域一年中除夏季以外,以高氣壓為主宰者有別。冬季本區位於蒙古高氣壓的東部,寒流經常自北方或西北方侵入本區,在北緯43°以北盛行氣流方向為西北,其南盛行氣流為正北或東北。每當從蒙古東來的大氣壓槽移到東北區時,槽後隨之以強烈的寒流,氣溫急劇下降,在本區北部氣溫常達-30。寒槽冷鋒過境不僅經常出現大風,而且產生雪暴,冬季本區低壓槽過境時,槽前經常出現相當強盛的偏南氣流與槽後的偏北氣流相交錯,釀成地面的一個低氣壓系統,因此可形成持久至1,2日的陰濕天氣,這類低氣壓向東南移入日本海後可以得到發展。在冬、春二季另一種低氣壓多在貝加爾湖以東生成而移入東北地區,這類低氣壓次數較多,路徑偏北。第三種低氣壓由黃河上游和河套一帶所發生的氣旋也可在東北地區發展為比較深的低氣壓,這類氣旋為數不多。
東北地區在春季常發生偏南大風,其速度經常每秒10—20米。時間可維持1,2天之久,對於農業有不良影響。根據1950年至1954年五年中3—5月份大風記錄,知道這類大風是在貝加爾湖附近或蒙古中部地區出現低氣壓,於24—48小時後到達黑龍江上游一帶,低氣壓的東南方向同時有高壓自大陸入海,形成了氣壓南高北低現象。因之發生了每秒10米以上的西南風的大風。這類春季大風在熱河山區、長白山區和興安嶺山區均少出現,而在松花江下游每月平均出現三次,最大風速在15—20米/秒之間。松遼平原春季大風最為常見,平均每月達6次,尤以鞍山、四平等地為甚,最高風速可達每秒30米。
夏季本區在大陸低氣壓的東北部。盛夏7,8月間黃河下游出現低氣壓系統,常向東北方向移動,溫濕空氣自東南方向流入,同時北方有冷氣流侵襲,氣流輻合區可產生大雨。1956年8月松花江流域發生近年稀有的大水,是由氣旋活動頻繁所造成。另一因素能造成東北之暴雨者為台風之襲擊。雖東北緯度已告,台風在此區陸上已屬鮮見,但如不加防範可造成巨大損失,如1949年8月大連台風即其一例。
東北地區秋季雖如春季同為過渡時期,風暴次數秋季不如春季之多,而且高氣壓停滯在東北地區的機會較多,所以秋季較春季晴天較多而雨天較少,秋季風速也較春季為小,東北地區南部如遼河區域的氣溫有一特點,即秋季氣溫高於春季,這不僅由於春、秋二季大氣環流有不同,也因東北地區春季地面有積雪之故。
(三)氣候區劃
氣候區劃最重要的因素是熱量和水量,以熱量分帶,中國除高山、高原而外可分為五帶,從北到南為寒溫帶(最冷月氣溫在-24以下,積溫不足2000)、溫帶(最冷月平均氣溫在-8以下,積溫在3400以下)、暖溫帶(最冷月平均氣溫在-8至0,積溫3400°—4500)、副熱帶(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至16,積溫4500—8000)和熱帶(最冷月平均氣溫在16以上,積溫8000以上)。東北地區除遼東半島及遼河流域極南部屬於暖溫帶區外,其餘均在溫帶,中國雨量除新疆及部分的內蒙和西藏而外,多為季風雨,其濕度系由夏季風從太平洋或印度洋挾帶而來,因之雨量由南向北、由東南向西北銳減。在氣候分區方面雨量尚不及乾燥度之重要。所謂乾燥度即雨量與可能蒸發量之比。在中國蒸發量記錄既少,而且所用蒸發器標准不一,所以可能蒸發量系依照蘇聯席良尼諾夫方程式用溫度算出,方程式如下:K=E/R=0.16×10∑T/R
其中K為乾燥度,E為可能蒸發量,R為雨量,∑T為10以上積溫,在中國氣候區劃中,森林地區乾燥度小於1,森林草原1—1.5,草原1.5—4.0,荒漠草原大於4,但各地亦有不同,如東北森林草原和草原之界線為乾燥度1.2而非1.5。
東北全區可分為三個氣候區域即(1)興安區;(2)松嫩長白區;(3)遼河區。興安與松嫩長白區以10以上的積溫2000為界,松嫩長白區和遼河區則以積溫2750為界。其中松嫩長白區又分為三個副區,即A.松嫩副區,B.三江副區,C.長白副區。東北地區之北邊和東邊均以國界為界線,西邊以乾燥度1.2線為界,亦即草原與森林草原之界線,南邊以積溫3400為界與最冷月平均溫度-8相合為溫帶和暖溫帶之界線。
1.興安區
興安區包括大小興安嶺山地,全區都在北緯47°以北,是東北最北的一區,如以月平均溫度22以上月份作為夏月,以月平均溫度在0以下作為嚴冬,則興安區可稱無夏月,而嚴冬可達7—8個月之久,年平均溫度在0左右,為我國平地范圍內最冷地區。該區無霜期100—120天左右。年雨量一般在450—550毫米,多的地方可達600毫米以上,其中80—90%降落在5—9月間。
興安區的南界,以積溫2000的等值線為准,大致和東北的多年凍土區的南界相當,且與年平均溫度0,1月份氣溫-24等值線的走向大同小異。在這個凍土區里,有些地方的土層中大部分已達永久凍結狀態,夏融亦僅限於表層,地面積雪達5個月以上,河流封凍達半年之久(從10月底到次年4月初),本區盛產木材,小興安嶺為全國最大的木材產地,亦為將來森林工業基地。黑河則有造紙工業。
2.松嫩長白區
(1)松嫩副區 北界為積溫2000等值線,南以積溫2750與遼河區為界,一年中夏月只有一個月,而嚴冬卻有五個月,無霜期120—150天,土地凍結達5個月以上,河流封凍亦可有5個月。年降水量約400—700毫米等,其中80—90%集中在5—9月。多雨與高溫季節相符合,這是我國季風的特點,加以土壤肥沃,對農業生產是有利的。盛產春麥、大豆、高粱等夏季作物,其中春麥的生產量佔全區的80%,大豆50%,雜糧37%,與遼河地區同為我國東北之谷倉,本區包括有吉長工業區、哈爾濱工業區和齊齊哈爾工業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