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株距多少合適
1. 高粱合理密植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1)品種特性。品種的植物學性狀和生物學特性是確定合理密度的主要依據之一。一般原則是矮稈、葉片窄小上沖、分囊少、莖稈堅韌抗倒的品種或雜交種適於密植。植株高大、莖稈細弱、葉片肥大披散的品種容易倒伏和造成田間冠層郁閉,應適當稀植,早熟品種可適當密植,晚熟品種則適當稀植。適應性差、喜肥水的高產品種宜稀植,適應性廣、抗逆性強的品種宜密植. 2)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水肥充足,種植密度應大;而土壤瘠薄、施肥水平低的地塊,則種植密度應小。沙土或沙壤土保水保肥能力差,前期發小苗,後期無勁,密度過大生長不好;黏土地養分、水分含量高,保肥保水能力強,應適當密植,平地,土層厚,肥力高,宜密植;山地,土層薄,肥力低,宜稀植。注地,土層雖厚,但含水量大,通氣性不良,也應適當稀植。 (3)種植方式。合理安排植株在田間的分布及株間、行間距離,既能充分利用土地、陽光,又可方便田間管理作業,如採用縮壘增行、縮小株距及大壟雙行種植等。
2. 種植高粱要想高產,注意這幾點
高粱生長過程中耐旱、耐澇、耐瘠,易種易管,產量高,在較惡劣的環境條件下也能栽培。但隨著品種更新和技術進步,在高梁種植上應注重如下關鍵技術:
一、品種選擇
可選湘兩優糯高粱1號、兩系雜交糯高粱等表現良好、產量高、適應性廣的品種。
注意事項:
1嚴禁使用敵百蟲、敵敵畏、殺螟松、殺螟硫磷、磷胺、 辛硫磷、甲胺磷等農葯。
2不宜連作,合理輪作。
3常用化學除草劑與方法:①每667平方米用25%綠麥隆可濕性粉劑200~300克對水50千克均勻噴施土表。②每667平方米用25%綠麥隆可濕性粉劑150克加50%殺草丹乳油150毫升或60%丁草胺乳油50毫升對水50千克噴施土表。
3. 高粱怎麼種植 (大概說法)
(一)平地施肥
甜高粱籽粒較小,頂土能力較弱,對土質要求不嚴格,pH值在5.0--8.5的土壤均能生長,因此土地要精耕細靶,細碎平整,若土地貧瘠,每0.067公頃可施農家肥4000公斤左右,採用化肥可沿溝施每0.067公頃10公斤磷酸氫銨、10公斤尿素或50公斤復合肥。
(二)適時播種
在西北地區外界平均氣溫達15℃時最佳,即4--7月均可。播種時可機播,也可點播,每0.067公頃播種量250--750克之間,播種深度一般在3--5厘米,在點播時,穴距15--20厘米,土壤濕度大時需淺播,濕度小時需深播。播種後覆細土或細沙壓實。
(三)田間管理
甜高粱早間苗為避免幼苗互相爭壓養分與水分,減少地力消耗,以利於培養壯苗,可在2--3葉期,撥除過於稠密地段的弱苗,定苗在4--5葉期進行,要求株距遠近一致留壯苗。由於播種質量不好或地下害蟲等原因,造成缺苗斷壟應及時補苗,補苗時取稠密地段的苗子(注意要盡量少傷根,邊取邊補,為減少水分蒸發,要剪去葉尖),補苗後對其偏施肥水,促其迅速趕上正常苗,甜高粱具有分葉的習性,若分葉過多,會消耗大量養分,影響主莖生長速度,因此,要適時除葉,每株留4--6葉為佳,若留種需除全部分葉。
(四)培耕追肥
甜高粱在幼苗2--3葉期,進行第1次中耕,可起到提高地溫,消滅雜草,防旱保墒的作用。在4--6葉期時結合定苗進行第2次中耕,深度在10厘米左右,以切斷表層根系,促使根系下扎。第3次中耕一般在第2次中耕後10--15天進行,並行小培土,當植株長到70厘米高,即將封行時進行培土,將行間的土壤培於甜高粱的基部,在行間形成壟溝,促進支持根的生長,增強吸收能力,防止倒伏、排澇和便於灌溉。此階段追施10--15公斤的尿素或磷酸氫銨,埋植於甜高粱根部。
(五)及時澆灌
甜高粱耐旱,但在生長期內至少澆灌3次水。不同的季節,視氣溫的高低,若氣候炎熱,長期乾旱,應及時灌溉補充水分,保證甜高粱正常生長。甜高粱的生長過程中在抽穗前澆水最為重要,有利於後期的開花結實和稈中糖分的積累。
(六)蟲害防治
(1)蚜蟲:甜高粱含糖度高,易受蚜蟲危害,在天氣炎熱乾旱時易發生,應及早防治。防治方法:若發現蚜蟲,用溴氰菊脂、氯氰菊脂或無公害農葯按比例噴灑防治,注意:甜高粱品種對有機磷農葯過敏,忌用。(2)螟蟲:若發現有螟蟲危害心葉時,即按比例噴施溴氰菊脂;若螟蟲已進入甜高粱稈內危害時,可在心葉處撒數粒呋喃丹防治;甜高粱抽穗後,螟蟲上到穗部為害,可按比例施溴氰菊脂。
(七)及時收獲
甜高粱生長期在45--60天,適時收割可收獲2到3茬,在成熟後及時收獲,以利第2茬生長,選晴天收割,便於切口癒合,收割時利刀斜砍,根茬3--5厘米整齊一致。若留種時,選取健壯葉莖,注意培土防止倒伏,成熟後要及時收獲、防止鳥食。
4. 旱地高梁株距47厘米合適嗎
摘要 34厘米左右就可以了
5. 請問老師傅高粱播種行距和株距是多少
株距16cm 6940株左右行距60cm 株距21cm 5300株左右行距60cm 株距27cm 4100株左右行距60cm 株距31cm 3580株左右 我可以製作這種規格的播種機,用微耕機
6. 高粱米一天能吃多少為合適
米這種東西只要不是身體有問題或者想控制每天攝取的卡路里,吃多少都是沒問題的。但是糖尿病患者應禁食高粱,大便燥結以及便秘者應少食或不食。
高粱米的適用人群
一般人都可食用。
高粱米適宜小兒消化不良時服食;適宜於脾胃氣虛、大便溏薄之人食用;黏性較強的高粱,適宜於肺結核病人食用。
高粱米要注意一下3點:
1.在吃高粱米時一定要煮爛了吃。
2.不宜常吃加熱後放置的高粱米飯或煮剩的高粱米飯,不宜加鹼煮食。
3.高粱米忌與瓠子和中葯附子同食。
7. 高粱如何選擇合適的土壤呢
隨著白酒價格日益上漲,高粱的種植現在越發火熱,但是在種植技術上有很多問題需要了解,首先在土壤選擇上面就是大問題。下面就是土壤選擇的一些問題。
最後總結一下,高粱適應性廣,抗逆性強。 可種植於肥沃的平原、乾旱的丘陵和貧瘠的山區。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8. 栽種高粱的株距是30cm,行距是40cm,在邊長為25m的正方形田地里,可種高粱約多少棵
栽種高粱的株距是30cm,行距是40cm,在邊長為25m的正方形田地里,可種高粱約5208棵。
本題主要考查四則混合運算與單位換算的應用知識,解題方法如下:
1、首先根據題意我們知道栽種高粱的株距是30cm,行距是40cm,講題中長度單位換算一致,30厘米=0.3米、40厘米=0.4米。
2、根據正方形面積=邊長×邊長的公式得到正方形面積,用正方形面積÷每株高粱的大小即可得到答案。
3、列算式:25×25÷(0.3×0.4)=625÷0.12≈5208(棵)。答:可種高粱約5208棵。
(8)高粱株距多少合適擴展閱讀
四則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
1、同級運算時,從左到右依次計算;兩級運算時,先算乘除,後算加減。
2、有括弧時,先算括弧裡面的,再算括弧外面的;
3、有多層括弧時,先算小括弧里的,再算中括弧裡面的,再算大括弧裡面的,最後算括弧外面的。要是有乘方,最先算乘方。
9. 高梁種植的遲了一個月,怎麼讓高粱成熟
高梁種植的遲了一個月,正常照顧一樣可以成熟。高粱的適應能力是很強的。
高粱種植注意事項:
一、栽培制度
1、高粱對前茬的要求:高粱的適應性和耐瘠力強,安排在多種作物後茬都能獲得較好的收成。但不同的前茬,產量有明顯的差別。大豆作前茬,高粱可大大增產,其次是玉米、花生、甘薯、馬鈴薯等作物。
2、高粱不宜重茬:高粱重茬黑穗病加重,植株生長發育變差,產量降低,因此重茬高粱要增大施肥量,特別是農家肥,並選用抗病品種,才能獲得高產。重茬減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氮素養分消耗多:高粱吸肥量大,土壤肥力下降,氮素養分缺乏,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動也受到影響。
(2)黑穗病加重:重茬由於增加了土壤中的含菌量,擴大了病源,發病明顯加重。
3、輪作間套方式:高粱的輪作間套方式與當地的作物結構、地勢、土質、土壤肥力等都有密切的關系。在重慶市地區,主要有以下幾種較為科學的輪作間套方式:
(1)田坎凈作:田坎凈作最能發揮高粱的高產性能。一般3月中旬以前播種,4月上中旬定植,7月底收獲後進行再生栽培。
(2)旱地凈作:在旱地面積較大或旱地土壤瘠薄的區域,高粱凈作能獲得較好的產量,效益好。一般3月中旬以前播種,4月上中旬定植,7月底收獲後低海拔地區蓄留再生高粱,再生高粱收獲後種一季秋冬蔬菜。
(3)望天田水稻——高粱輪作:水源條件差、保水保肥力差的望天田,種植水稻產量低,水稻與高粱輪作,既可以提高產量,又可以改善地力。高粱——再生高粱——綠肥(秋冬蔬菜)——水稻——綠肥(秋冬蔬菜)——高粱。
(4)旱地高粱與小麥、馬鈴薯、黃豆、紅苕、花生等矮桿作物間套作:採取5—6尺開廂,對半種植,高粱為主作,套作於小麥或馬鈴薯行間,與黃豆或紅苕、花生間作。高粱3月中旬以前播種,4月上中旬套作於小麥、馬鈴薯行間,小麥或馬鈴薯收獲後種植黃豆或紅苕、花生,高粱頭季收獲後蓄留再生高粱。
二、高粱的高產高效栽培技術
(一)科學施肥
1、高粱的需肥特點:高粱的需肥從幼苗出土到成熟可分為三個時期:一是生育前期,從幼苗出土至拔節;二是生育中期,從拔節至穗形成;三是生育後期,從開花授粉到籽粒形成。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生育特點,對肥料吸收需求也不同。
(1)生育前期:苗期生長緩慢,根吸收養分較少,但對養分的缺乏較敏感。據試驗,生育前期對N、P、K的吸收量佔全生育期的12—20%。苗期養分充足,特別是N、P,有利於根系的生長,增多根系數量,增強抗旱性。尤其是分櫱品種,加強氮素營養,可促進分櫱,是提高產量的關鍵。因此,定植後,應根據苗期生長情況,適時追肥。
(2)生育中期:高粱生育中期,為整個生育階段中最旺盛的階段,植株生長迅速,莖葉繁茂,對營養的需要量急劇增高。這一階段是穗大粒多的關鍵時期。據試驗:生育中期對肥料三要素的吸收量,占總吸收量的63—86%。此期,充足的氮素供應,可以促便穗形成更多的小穗及在小穗上形成更多的小花;磷素對小花形成為可育花粉和正常的子房以及提高警惕籽粒重量的重要作用;鉀素對於碳水化合物的形成和轉運的很大的作用,有利於產量的提高,促進纖維的形成,使莖桿堅韌,增施鉀肥可以防止高粱倒伏。
(3)生育後期:高粱的生育後期,主要是如何能夠實現籽粒大而飽滿的要求。這個時期的營養特點,除了繼續從外界吸收、同化營養物質外,還依靠營養器官中已經積累的物質轉化。據試驗:開花灌漿階段,吸肥量佔全生育期的2—22%。在籽粒形成期,適當的氮素供給,可以籽粒中蛋白質的形成。磷、鉀對籽粒灌漿有良好的作用,主要是促進營養物質的轉移。,以供籽粒形成時所需的大量養分。
2、高粱施肥技術
(1)基肥:增施基肥能提高土壤肥力,又可以保證高粱苗期的生長需要,為中、後期打下良好的基礎,使高粱在整個生育期中可以源源不斷地從土中攝取所需的養分。基肥以農家肥為主,配合施用過磷酸鈣、尿素或復合肥,通常占總施肥量的70—80%。一般每畝需施人畜糞2000—2500公斤,過磷酸鈣30—40公斤、尿素10公斤或復合肥30—40公斤。採取窩施或撒施,於移栽前施入。
(2)追肥:生育期需追2—3次,即提苗肥、拔節肥、孕穗肥。
提苗肥:定植成活後,根據幼苗生長狀況,用淡糞水兌少量尿素追肥。一般畝用1000公斤人畜糞,5—10公斤尿素。
拔節肥:拔節肥通常在10葉期施用,每畝用人畜糞1000公斤,尿素20公斤。
孕穗肥:孕穗肥通常在13—14葉期施用,每畝用人畜糞1000公斤,尿素10公斤。
(二)培育壯苗
1、苗床地要求:高粱幼芽頂土能力差,要求苗床地平整、土壤細碎,並且向陽、排灌方便,在播種前施足水糞,清除雜草和殘茬等。最好選擇菜地作苗床地。
2、種子處理:為了提高發芽率,促進出苗整齊,防治苗期病害及高粱黑穗病,播種前需進行種子處理。其處理方法為:在播種前曬種1—2天,用清水浸種12—24小時,瀝干後用「粉銹寧」4克拌種1公斤,然後均勻撒播於苗床。
3、播種期:播種過早,氣溫低,出苗率低;播種過遲影響營養生長,發育不良,產量低。應根據種植區域的氣候條件、栽培制度及品種特性、栽培目的來確定高粱播種期。在移栽前20——25天為適宜播種期,進行再生栽培的播種期要求在3月底以前,一般在3月上旬——4月中旬播種。海拔600米以下,前作在4月上旬以前收獲或前作為空地的高粱播種期以3月上中旬為宜,可蓄留再生高粱;小麥收獲後種植高粱,高粱的適宜播種期為4月中旬。海拔600米以上區域,播種期以3月中下旬——4月下旬為宜,具體播種期根據前作收獲期定。
4、播種育苗技術:苗床地按要求整理好以後,每平方米播種20克種子,均勻撒播,播後蓋細土1—2厘米。實行雙膜覆蓋,保溫育苗。出苗後及時揭膜,避免燒苗。加強苗床管理,及時間苗、勻苗,清除雜草,培育壯苗。
(三)適齡移栽,保證密度
高粱大苗移栽是傳統的種植習慣,但栽大苗既影響成活,又容易形成老苗,影響高粱的營養生長,降低產量。適宜的移栽苗齡為20—30天,葉齡4—5葉。
種植密度是影響高粱產量的重要因素,合理密植才能獲得高產。確定密度的依據主要有:品種特性、土壤肥力和栽培制度。瀘雜四號的間套種植畝密度為5000—6000株,凈作畝密度8000株左右。雙株分開栽植,苗子實行分級移栽。移栽成活後查苗補缺。
(四)加強田間管理
1、中耕培土:移栽成活後要中耕除草、培土,防止倒伏和雜草為害,促進根系的形成。
2、病蟲害防治:用吡蟲啉10克兌水30公斤,或40%氧化樂果乳液噴霧防治蚜蟲,喇叭口期畝用5%的殺蟲雙大粒劑1公斤點心或殺蟲丹噴霧,穗期用殺蟲雙撒上部葉片葉腋間及穗基部和穗部防高粱條螟或殺蟲丹噴霧,或畝用50克千勝可濕性粉劑稀釋後點心或噴霧。
3、及時收獲脫粒,曬干揚凈:高粱收獲後不及時脫粒,易被條螟危害,因此,高粱成熟後及時收獲脫粒,曬干揚凈。
三、高粱再生栽培技術
高粱的再生栽培是利用高粱的腋芽具有較強的萌發能力,頭季收獲後,莖基部芽萌發,長出新的植株,並在適宜的條件下生長發育,抽穗成熟,再收一季。再生高粱由於在抽穗灌漿階段,晝夜溫差大,有利於有機物質的積累,籽粒飽滿,千粒重高,如果管理到位,畝產量可達350公斤以上,與頭季產量相當。高粱的再生栽培技術如下:
1、選擇適宜區域:再生高粱的收獲期為10月底,因而海拔低於600米以下區域都可以蓄留再生高粱。
2、把好季節關:再生高粱能否成熟主要取決於頭季收獲期。重慶地區頭季高粱在3月底以前播種,8月10日以前收獲,再生季就能充分成熟。
3、選擇再生能力強的品種:通過試驗,目前適宜再生栽培的品種有瀘雜六號、瀘雜四號。
4、適時施用促芽保苗肥:在頭季收獲前5—7天,畝施7—8公斤尿素促芽保苗。
5、及時砍桿,合理留樁:砍桿時間影響出苗早晚,頭季高粱收獲後,及時用快刀砍桿,盡量避免莖桿破碎,因莖桿破碎易引起腐爛,影響再生。留樁過高,出苗快,穗小不齊,產量低;留桿過高,再生苗多而弱。一般近地上部留2個節作再生為好。
6、選留壯芽:砍桿後5—8天,再生苗即可出齊。幼苗長出3—4葉時,應及時間掉多餘苗,將弱苗和高苗拔掉,每株可留苗1—2株,畝保苗10000株左右。
7、中耕培土、施肥:定苗後,及時進行一次中耕培土,疏鬆土壤,除凈雜草,促進新根的生長。並施提苗肥,畝用10公斤尿素、1000公斤人畜糞。
10. 高粱的栽培技術
產區
地區高粱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和較強的抗逆能力,無論平原肥地,還是乾旱丘陵、瘠薄山區,均可種植。山西地區是高梁主要產區之一。
高粱的種植可分為春作與秋作兩種。春作播種期約在農歷三月底至四月中旬,時間不宜過早,因早期播種氣溫低,生長緩慢,遇到寒流易枯死,秋作則選在農歷五月下旬至六月下旬之間播種,時間不宜太遲,以免生育中後期遇低溫,影響生育而延遲成熟期。其栽培過程大致如下:
【整地】:先將堆肥撒施於耕地上,然後耕犁12~15公分(4~5寸)深,充分耕碎土塊,除去雜草,並耙平土面,
按照行距50公分開挖4~6公分深的植溝。
【播種量】:每公頃約需15~20公斤種子,種子可向當地鄉鎮農會購買。
【播種法】:播種法分點播及條播兩種,一般以條播為主,把種子均勻播於植溝內然後覆土厚約3公分。
【施肥法】:
(1)春作及秋作:堆肥於整地前撒施於田間,然後翻入土中,磷肥全量及氮鉀肥半量作基肥,於播種前施用,余半量氮鉀肥於播種後30天施用。
(2)宿根栽培:半量肥料於主作收獲後10天施用,余半量於主作收獲後30天施用。肥料施用位置應離植株10~15公分,以免傷及植株。 (1)間苗補植:高粱播種後20~25天,苗高15公分時,實施第一次間苗,到苗高25~30公分,實施第二次間苗,最後株距保持約10公分,如發現缺株時,可挖取間苗中要拔除的健壯苗來補植。
(2)中耕除草:高粱生育期間,按照雜草發生情形,實施中耕除草2~3次,尤其生育初期,特別注意將雜草除凈,以免影響發育。若使用除草劑時,應在播種覆土後萌芽前噴施。
(3)培土:第一次中耕除草後,隨即施追肥於植株旁,並將土壅培於植株莖部,以防止倒伏, 促進發育。
(4)灌溉排水:高粱耐旱,但在幼穗形成期(播種後35天左右)、(播種後60天左右)、乳熟期(播種後75天左右)如遇乾旱,影響產量很大,應加以適量灌溉。在多雨季節,應隨時排除積水,以免發生病蟲害及延長成熟期。
宿根(再生)栽培
(1)切莖:春作收獲時,即時於離地面1~2公分處將莖切斷,切莖的時期越早越好。
(2)施肥:施肥量及肥料種類施肥時期如前述進行。
(3)疏芽:切莖後每株萌芽數可達2~5株,但每株以留健芽二枝為原則,其餘的芽應早日摘除,以免吸收養分。
(4)其他管理:如中耕除草,收獲調制等作業均與高粱的一般栽培法相同。高粱田的化學除草
高粱田的化學除草具有除草及時、效果好、勞動強度輕、工效高、成本低等優點。推廣和應用化學除草,可以取得較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高粱田的化學除草主要在播種至出苗前,和出苗後5~8葉兩個時期進行,具體使用方法和葯劑分述如下:
(一)播後苗前土壤處理
播後至出苗前的化學除草是利用時差選擇法除草的方法,它是在高粱種子播種後,幼苗未出土前,噴灑除草劑,而雜草萌發早的,遇葯後會迅速死亡,達到除草目的。高粱田常用、向播後苗前化學除草方法有:
(1)25%綠麥隆可濕性粉劑,每667平方米用200克~300克,兌水50kg,均勻噴於土表。
(2)25%綠麥隆可濕性粉劑,每667平方米用150克,加50%殺草丹乳油150mL,或者加60%丁草胺乳油50mL,兌水45kg~50kg,噴灑土表。
(3)80%治草醚(又稱茅毒、甲羧除草醚)可濕性粉劑,每667平方米用75克~120克,兌水35kg~40kg,噴灑土表。如遇乾旱可淺耙2cm~3cm,使葯液與土混合,增加同雜草、幼草接觸機會,提高除草效果。
(4)72%異丙甲草胺乳油,每667平方米用100mL~150mL,兌水35kg左右,噴灑土表;或用72%異丙甲草胺乳油75mL,加40%阿特拉津膠懸劑100mL,兌水35kg噴灑土表。
(5)50%利谷隆可濕性粉劑150克~200克,兌水40kg,均勻噴霧土表。
(6)50%撲滅津可濕性粉劑200克~300克,兌水40kg,均勻噴霧土表。
(7)48%百草敵水劑,每667平方米用25mL~40mL,兌水35kg,或百草敵20mL~30mL加40%阿特拉津膠懸劑150mL~200mL,或加48%甲草胺(又稱拉索)乳油200mL~300mL,兌水35kg,噴灑土表。
(8)40%西馬津膠懸劑200mL~300mL,兌水40kg,均勻噴灑土表。注意此葯有效期長,後茬作物不宜安排小麥、油菜、大豆等作物,後茬按排玉米、甘蔗時,可加大用葯量至500mL。
(二)苗期莖葉處理
苗期化學除草是利用除草劑在作物和雜草體內代謝作用不同生物化學過程來達到滅草保苗目的。高粱出苗後5~8葉期,抗葯力較強,使用化學除草劑較安全,而5葉前、8葉後對除草劑很敏感,故苗期化學除草一般在5~8葉期進行,否則容易產生葯害。高粱化學除草多在播後苗前進行土壤處理,一般不宜苗期噴除草
劑。如苗期確因草害嚴重,應嚴格掌握噴葯時間、濃度和品種。常用的苗期化學除草方法有:
(1)72%2,4-D丁酯乳油,每667平方米用40mL~65mL,兌水35kg左右,於高粱出苗後4~5葉期,均勻噴霧雜草莖葉,主要防除闊葉雜草和莎草科雜草,對禾本科雜草無效;
(2)40%阿特拉津膠懸液,每667平方米用200mL~250mL,兌水35kg,於高粱4~5葉期,均勻噴霧雜草莖葉。可防除單、雙子葉雜草以及深根性的雜草;
(3)20%二甲四氯水劑,每667平方米用100mL和48%百草敵水劑12.5mL混合,兌水35kg,於高粱出苗後4~5葉期,均勻噴霧雜草莖葉。
高粱對化學葯劑很敏感,使用時一定要嚴格掌握用葯品種、時間、濃度和方法,否則,容易造成葯害。如果是初次使用化學除草劑,缺乏經驗,必須先做小面積的除草試驗,總結經驗後再推廣,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產量損失。 苗枯病
主要發生在高粱苗期,以田間積水較多、濕度過大的田塊,尤其是在高粱移栽後遇持續降雨發病更重。其症狀是高粱生長到4—5片葉子時即可發病。始於下部葉片,後向上擴展。染病葉片生紫紅色條斑,漸聯合,致葉片從頂端逐漸枯死,種子很變褐。
該項病由半知菌亞門的串珠鐮孢菌引起。病菌以菌絲體和厚垣孢子在病部組織或遺落土中的病殘體上越冬。翌年產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濺射傳播,從植株傷口侵入致病。早春和初夏陰雨連綿,晝暖夜涼的天氣有利發病。植地低窪積水,田間郁閉高濕,或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土雜肥,會加重發病。
防治方法:(1)實行3年以上輪作;(2)合理密植,採用高壟或高畦栽培;(3)起苗移栽時盡量少傷苗,避免造成傷口讓病菌侵入;(4)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雨後及時排水,嚴禁大水漫灌;(5)苗床內用衛保或三保奇花普防一次再移栽。
炭疽病
高粱重要真菌病害,在苗期至成株期都可發生。苗期發病為害葉片、葉鞘,導致葉枯,造成死苗;中後期危害莖基部和穗部,造成莖腐和穗腐。以葉片和葉鞘症狀最為明顯。病株多由下部葉片先發病,逐漸向上部葉片發展,導致葉片逐層枯死。病葉則多由葉片端部開始發病,向葉片基部擴展。葉片病斑較小,近圓形或橢圓形,長2~4毫米,寬1~2毫米,中央深褐色或黃褐色,邊緣紫紅色、黃褐色或褐色,上生黑色刺毛狀小粒點。嚴重時,多數病斑匯合,致使葉片大片變褐枯死。葉鞘病斑較大,橢圓形至長條形,紅色、紫色或黑褐色,其上也有刺毛狀黑色小粒點。莖腐發生於近成熟期,莖基部節間初呈水浸狀變色,後形成中部紅褐色、邊緣紫紅色的斑狀,重者莖基部開裂,莖桿內部變色腐爛。病原菌還可侵染穗頸、小穗梗和籽粒,使之腐爛變色。
該病由半知菌亞門的禾生炭疽菌引起。病菌除為害高粱外,還可寄生小麥、燕麥、玉米等多種禾本科植物,引發炭疽病。病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在病殘體中或種子內外越冬,成為翌年初侵染源,田間發病後,病斑上產生的分生孢子,借風雨或氣流傳播,進行多次再侵染,不斷蔓延擴展或引起流行。多雨的年份或低窪高濕田塊普遍發生,高溫、高濕、多雨有利發病。
防治方法:(1)收獲後及時處理病殘體,進行堆漚發酵,高溫殺菌;(2)深翻土地,把土壤中殘留病殘體翻入土層深處,減少初侵染源;(3) 實行3年以上輪作,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4)及時追肥,確保後期不脫肥,增強抗病力。 (5)及時摘除植株基部老病葉;(6)嚴格進行種子處理,防治苗期種子傳染的炭疽病;(7)流行年份或個別重病田塊,從孕穗期施葯,葯劑可用衛保或三保奇花。
高粱紫斑病
發生於高粱生長的中後期,主要為害葉片和葉鞘。下部葉片先發病,逐漸向上擴展,嚴重時高粱葉片從下向上提前枯死。葉片病斑紫紅色,橢圓形或長圓形,邊緣不明顯,多限於平行葉脈之間,有時呈現淡紫色暈圈,濕度大時病斑背面上生灰色霉層;葉鞘病斑較大,橢圓形紫紅色,邊緣不明顯,很少產生霉層。該病屬半知菌亞門尾孢屬真菌引起氣傳重復性侵染病害。病菌以菌絲或分生孢子在病株殘體內越冬,成為翌年的初侵染源。田間發病後,產生的分生孢子借氣流傳播,進行重復侵染,使病菌不斷擴散,。該病的發展與氣候關系密切,一般高溫多雨年份發病重。
防治方法:(1)秋後及時深翻土地,將病殘體深埋土中;(2)高粱生長後期及時追肥,增強植株抗病力。(3)盡早打去病株下部的1-2片老葉,增強通風透光,減少病菌傳染。(4)在發病初期用葯防治。
紅條病毒病
病毒性病害,整個生育期都可發生,以苗期發病的植株受害最重。發病初期心葉基部葉脈間出現褪綠條點,斷續相連成行,後擴展到整個葉片,產生淡綠色、黃色條紋。有時條紋變紅,出現紫紅色梭條狀壞死斑,病斑擴展受粗葉脈限制。嚴重時全葉紫紅乾枯。病株矮小,苗期發病的病株株高是健株的1/3~1/2,不能抽穗,提早枯死;拔節至孕穗期被侵染的病株株高為健株的1/2~4/5,穗數,穗長,穗粒數和粒重都有所減少;抽穗後被侵染的,株高基本正常。
病毒依靠蚜蟲、病株汁液摩擦和帶毒種子而傳播,但以蚜蟲非持久性傳播方式為主。防治上以葯劑治蚜為主,適期播種,增施有機肥,及時中耕除草,培土保墒。
黑穗病
高粱黑穗病有絲黑穗病、散黑穗病、堅黑穗病、花黑穗病和長粒黑穗病五種,都是危害穗部。
絲黑穗病以土壤帶菌浸染為主,屬幼芽浸染,每年浸染一次。浸染時期為白尖期至幼芽長2cm期間的幼苗。發病後整個穗子變成菌癭,不結實。病株在5~6片葉時明顯比健株矮小,葉色濃綠。孕穗期旗葉直挺,剝開苞葉可見白色棒狀物,俗稱「烏米」。烏米初期小,指狀,逐漸膨大為圓柱形,較堅硬,內部組織由白變黑。隨後烏米從苞葉中外伸,表面有白色薄膜。薄膜破裂後散出黑粉狀物,殘留一束束黑色絲狀物。散黑穗病的病株也比健株矮小,病穗籽粒被病原菌破壞,變成一個個的橢圓形或圓筒形小「灰包」。小灰包比健粒稍大,外被被暗灰色薄膜。薄膜易破裂,散出黑粉。一般全穗發病,但仍保持原來的穗形,個別病穗僅部分籽粒被害,其餘籽粒照常結實。堅黑穗病病株與健株無異,抽穗後病穗籽粒變為灰白色,露出穎殼之外,穗形不變。灰包圓筒形,內含黑粉狀冬孢子,外被灰白色薄膜。薄膜較堅硬,不易破裂。破裂時,僅頂部裂開小口。花黑穗病僅部分小穗發病,其餘健康。發病小穗多位於穗的下部,靠近旗葉葉鞘的部位。受害子房白色,多從一側開始膨大,形成隆起的皰斑(菌癭)。菌癭外膜灰白色,不規則開裂,露出黑粉狀冬孢子。長粒黑穗病僅部分小穗發病。染病小穗的子房變為稍彎曲的長角狀菌癭,突出於護穎之外,外膜灰白色。菌癭頂端破裂,散出黑色粉狀冬孢子球。黑粉散落後,無中柱,僅剩下8~10根黑色絲狀物,即殘留的維管束組織。
防治方法:(1)與非寄主植物輪作;(2)秸稈漚肥,高溫發酵,充分腐熟,防止肥料帶菌。深翻滅茬,消除病殘體。(3)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4)在「烏米」出現後但尚未破裂前及時拔除病株,集中深埋或銷毀。(5)種子處理,用45-55℃溫水浸種5分鍾後悶種,待剛出芽時播種。(6)提高播種質量,縮短幼芽出土時間,減少病菌浸染時間。
生理性病害
為高粱缺乏營養元素所引起,症狀因所缺元素不同而異。
1、缺氮:生長緩慢,莖稈細弱,葉片變窄,葉色發黃,根少且瘦弱,生育延遲,穗粒小米質差產量低。早期缺氮不易察覺,只有幼苗呈淺黃色時,才能發現。高粱長到膝蓋高後則症狀明顯,其特徵是株型細瘦、葉色黃綠。下部老葉從葉尖開始變黃,然後沿葉脈伸展,葉邊緣仍綠色,最後整個葉片變黃乾枯,引起植株早衰。補救方法是及時追施腐熟清糞水或根外追施沼液;
2、缺磷:葉片變窄,呈暗綠色,花數減少,開花結實延遲,根系發育不好,根少且短,植株生長變慢,造成貪青晚熟。解決辦法是增施腐熟農家肥。
3、缺鉀:葉片中心部暗綠,葉尖、葉緣出現部分黃化或壞死,黃化及壞死部分與健部之間具明顯界限,葉片褶皺彎曲狀。防治方法:增施農家肥。
4、缺微量元素:缺錳植株生長緩慢,出現明顯的失綠,葉脈間具紅褐色的色素帶;缺硫葉脈間變黃,晚秋莖基部變紅,多沿葉緣逐漸擴至整葉;缺鐵下位葉變為棕色,莖稈、葉鞘變為紅紫色,新長出的嫩葉出現缺綠症。 地下害蟲
主要咬食幼苗葉片和幼莖,造成缺窩斷行。常見的有地老虎、螻蛄、蠐螬、蟋蟀幾種,均發生於苗期。地老虎俗稱土蠶,以幼蟲為害;螻蛄俗稱土狗,成蟲幼蟲均可為害;蠐螬為金龜子的幼蟲;蟋蟀以稱蛐蛐、蟈蟈,成蟲幼蟲均為害。防治上以灌根和毒餌誘殺為主,用葯時間以早上和傍晚(下午六點鍾後)為宜,葯劑只能選用清源保、三保奇花、綠晶生物制劑、Bt制劑、蘇雲金桿菌、青蟲菌、芽孢桿菌、白僵菌、魚藤、苦楝、煙草石灰水等。
粘蟲
又名粟夜盜蟲、剃枝蟲,俗稱五彩蟲、麥蠶、行軍蟲等。鱗翅目食葉害蟲,以幼蟲為害,主要發生於5—6月份高粱苗期,大發生時可將高粱葉片莖桿全部食光,造成嚴重損失。因其具有群聚性、遷飛性、雜食性和暴食性的特點,已成為全國性的重大農業害蟲。
老熟幼蟲體長38mm。頭紅褐色,兩側有八字形褐色粗縱紋。體色由淡綠至濃黑,因食料和環境不同而變化甚大;大發生時背面常呈黑色,腹面淡污色。初孵幼蟲有群集性,初齡幼蟲僅能啃食葉肉,使葉片呈現白色斑點1、2齡幼蟲多在植株基部葉背面背光處為害,3齡後食量大增,可蠶食葉片成缺刻,開始具備假死性,受驚動即迅速卷縮墜地。幼蟲畏光,晴天白晝潛伏在根際處土縫中,傍晚後或陰天爬到植株上為害,當幼蟲發生量大且食料缺乏時,常成群遷移到附近地塊繼續為害;5—6齡幼蟲進入暴食階段,食光葉片或把穗頭咬斷,其食量占整個幼蟲期90%左右;6齡後陸續入土化蛹。幼蟲取食禾本科植物的發育快,羽化的成蟲產卵量高。
成蟲晝伏夜出,傍晚開始活動,黃昏時覓食,半夜交尾產卵,黎明時尋找隱蔽場所。對糖醋液趨性強,產卵具有趨枯性。成蟲需取食花蜜補充營養,蜜源豐富時,產卵量高;成蟲喜在茂密的田塊產卵,生產上長勢好的小麥、粟、水稻田、生長茂密的密植田及多肥、灌溉好的田塊,利於該蟲大發生。
防治方法:(1)誘殺成蟲。利用成蟲多在禾穀類作物葉上產卵習性,在田間插穀草把或稻草把,每畝20-100個,每5天更換新草把,把換下的草把集中燒毀。(2)用糖醋盆、黑光燈等誘殺成蟲,壓低蟲口。(2)根據預測預報,掌握在幼蟲3齡前及時施葯防治。
芒蠅
雙翅目蠅科鑽蛀性害蟲,俗稱高粱稈蠅、蛀稈蠅,主要以幼蟲在植株體內越冬,也有以幼蟲或蛹在生育後期高粱的分櫱苗里及土中越冬現象,每年7代。以幼蟲為害高粱,初孵幼蟲多於7時前從喇叭口或葉縫侵入心葉,再由由心葉間隙鑽入生長點附近取食,造成枯心苗或穗畸形,俗稱「削心」。幼蟲侵入後1天出現枯心,嚴重時枯心率高達60%一70%,甚至絕收。成蟲有趨食蚜蟲蜜月露和腐臭動物的習性。卵多散產在最內3片心葉背面主脈兩旁或葉尖葉緣,每株1粒,每蟲產卵24—34粒。。多發生於5月中下旬和6月初高粱苗期。
防治方法:(1)適時播種;(2)及時拔除枯心苗;(3)毒餌誘殺成蟲;(4)毒土點殺或葯液灌心。
蚜蟲
俗稱「厭蟲」、膩蟲、蜜蟲、油汗,為高梁的主要的害蟲。一般發生高粱苗期和抽穗舉灌漿期。以卵越冬,次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產生有翅胎生雌蚜遷移到位高粱上為害,初呈點片發生,多以成、若蚜群集在高粱下部葉片背面吸汁液,使受害葉片者發紅、重者葉枯。後逐漸向上部葉片蔓延直至穗部,並產生有翅蚜擴散到全田。該蟲為害時分泌大量蜜露,滴落在莖葉上,油亮發光,並招致黴菌寄生,受害重者葉片枯萎,莖桿發軟彎曲,甚至不能抽穗。若抽穗揚花至灌漿期氣溫高,連續多天高溫乾旱少雨,則蚜蟲就會大發生。
防治方法:(1)按6:2與大豆間種,改善田間生態條件;(2)黃板粘殺;(3)發生初期用葯噴霧防治。
高粱條螟
俗稱高粱鑽心蟲,鱗翅目鑽蛀性害蟲,多發生於高粱生長中後期。該蟲以老熟幼蟲在玉米、高粱莖桿內越冬,每年發生2—4代。成蟲晝伏夜出,具趨光性但不強,初孵幼蟲常群集於心葉內啃食葉肉,被害葉可見網狀小斑和許多不規則的小孔,3齡後開始蛀莖為害,蛀食早的可咬斷生長點造成枯心苗,遲的莖桿被蛀則易造成風折枯死。
防治上以高粱揚花前後和灌漿初期兩次用葯為宜。
防治葯物:1、防病葯物可選用:CuSO4、Cu(OH)2、石硫合劑、松脂合劑、衛保、三保奇花、生石灰等;2、防蟲葯物可選用:清源保、三保奇花、綠晶生物制劑、Bt制劑、蘇雲金桿菌、芽孢桿菌、白僵菌、青蟲菌等生物農葯和苦楝、魚藤、核桃、煙草等植物農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