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陸地海洋比例多少合適
『壹』 如果地球70%是陸地,30%是海洋,那世界會怎麼樣
我們都知道地球是三分陸地,七分海洋的星球,所以在太空之上看到的地球就是蔚藍色的,因為海洋的面積占據大部分,那麼當地球70%是陸地,30%是海洋,那世界會怎麼樣?首先人類的住房面積絕對足夠,房價就不會這么高,也會有更多的陸地生物和種群,但也有壞處,我們會因為水資源枯竭而擔心。
地球上的生物都是適應環境的,其實在我看來,生物的進化過程,就是不斷的適應環境,改變自我的過程,雖然我們現在科技十分發達,但是面對環境,我們還是十分渺小,所以環境不需要有大的改變,畢竟已經適應了幾百萬年。
『貳』 陸地和海洋的比例如果對調,會是一番怎樣的景象
地球是目前人類唯一發現存在生命的星球。對於地球來說,合適的大氣層,平衡的氧氣濃度,豐富的水資源,處於太陽系宜居帶等等優越的條件都是地球能夠誕生生命的條件。從最簡單的單細胞生物,到人類大腦復雜的結構。地球上的生命千姿百態,各有不同。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我們已經實現了許多了不起的壯舉。比如說,中國的“蛟龍號”實現了人類首次下潛七千米。美國的航天探測器已經能夠發射到火星進行探測,最遠的“旅行者1號”也在不斷地靠近太陽系的邊界。
地球上百分之七十的表面積被海洋覆蓋,剩下的百分之三十才是陸地。很多人認為,如果將地球的陸地與海洋互換,地球將不會出現生命,其實還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因素。水是比熱容最大的物質,它能很好地調節地球的溫度。如果地球的水變少了,那麼很有可能出現中午的氣溫是四、五十攝氏度,而晚上卻冷得要命。
『叄』 如果地球70%是陸地,30%是海洋,這個世界會怎麼樣呢
地球是個蔚藍色的星球,表面積為5.1億平方公里,其中陸地佔地球表面積的29%,面積為1.49億平方公里;海洋佔地球表面積的71%,面積為3.61億平方公里。有些人大膽假設一下,如果地球30%是海洋,70%是陸地,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
如果地球70%是陸地,30%是海洋,那就會因為缺少水蒸氣導致降水稀少,江河水量大減,絕大多數河流斷流成為內陸河;湖泊水位大降,絕大多數湖的面積將萎縮、乾涸或消失,地球上的沙漠、戈壁面積將超過濕地的面積,不毛之地將會大到一眼望不不到盡頭。 因為缺水,大部分陸地將是乾旱氣候,沙塵暴天氣將成為常態。
『肆』 假如陸地和海洋的比例換過來,會是怎樣的呢
關於地球。人類已經從知之甚少發展到知之較多的階段,甚至人類憑借著發達的科學技術走出了地球,去探索地球以外的一些星球。在宇宙面前人類是渺小的,宇宙中除了地球以外還有別的星球存在生命嗎?盡管人類目前還沒探測到宇宙的其他星球存在生命,但是人類知道太陽系以內的星球里,只有地球有生命的跡象。
『伍』 如果陸地和海洋各佔地球表面的一半,地球還是宜居星球嗎
地球表面由大約71%的水和29%的陸地組成,而海洋容納著地球上將近97%的水資源。如果這個比例逆轉,地球表面的大部分變成固體的陸地,原先的高山變成深淵,那麼,地球會產生怎樣的變化呢?
地球的氣溫會上升
海洋在降低地球氣溫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大量的水從海洋中蒸發,從而防止地球溫度急劇上升。然而,如果大部分地表是陸地,那麼地面將會非常熱,使大部分土地變成沙漠,而冰蓋會變小,洪水會淹沒附近的陸地。海洋之所以能夠調節溫度,是因為水的比熱容很高,這意味著它吸收了更多的熱量,從而使溫度不會顯著上升,這與陸地相差很大。如果沒有這樣巨大的水庫,地球的氣溫將遠高於現在。
另一方面,海洋還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如果海洋變小,這意味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不能被有效地鎖在海洋中,從而加劇地球的溫室效應,使得全球氣溫變得更高。
另一方面,如果海洋變小,就進化周期而言,生命將會更早從海洋來到陸地上,並且更多比例的生命將會演化為陸地生命,因為海洋的生存空間和資源十分有限。為了應對缺水的環境,動物的體型也會相對較小。而由於陸地上缺乏植物,食肉動物的比例將會變得更高。
如果人類能夠在這種高溫環境下演化出來,那麼,人體解剖結構將非常不同於目前的情況。人類可能不會像現在這樣依賴水,並且有可能會進化出更強的運動能力,以便在廣袤的陸地上活動,比如更加敏捷的四肢,甚至翅膀。
『陸』 地球上陸地和海洋各佔多少個格子
如果把地球表面的總面積分成100個格子的話,地球上的陸地佔29個格子,海洋佔71個格子。
在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占表面積的71%,陸地只佔29%。
『柒』 地球上陸地與海洋的比例是多少
目前的數據是:地球表面陸地面積占約29%,海洋面積占約71%。比例上看,大概就是接近三分之一是陸地,三分之二以上是海洋。
『捌』 海洋和陸地分別佔地球的多少
71%為海洋,29%為陸地,在太空上看地球總體上呈藍色。大氣層,主要成分為氮氣和氧氣以及少量二氧化碳、氬氣等。
地球表面積總計約5.1億平方千米,約70.8%的表面積由水覆蓋,大部分地殼表面(3.6113億平方千米)在海平面以下。海底的地殼表面具有多山的特徵,包括一個全球性的中洋脊系統,以及海底火山、海溝、海底峽谷、海底高原和深海平原。
水圈資源
在太陽系中,表面為大面積的水域所覆蓋是地球有別於其他行星的顯著特徵之一,地球的別稱「藍色星球」便是由此而來的。
地球上的水圈主要由海洋組成,而陸海、湖泊、河川以及可低至2,000米深的地下水也佔了一定的比例。位於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的挑戰者深淵深達10911.4米,是海洋最深處。
地球上海洋的總質量約為1.35×1018噸,相當於地球總質量的1/4400。海洋覆蓋面積為3.618×108平方千米,平均深度為3682米,總體積約為1.332×109立方千米。
如果地球上的所有地表海拔高度相同,而且是個平滑的球面,則地球上的海洋平均深度會是2.7~2.8千米。
『玖』 符合什麼條件的星球才可以被成為宜居星球
近年來,天文學家陸續發現了上百顆「宜居星球」。2011年12月5日,美國航天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一顆行星與地球表面環境相似,可能適宜人類生存。科學家認為,這顆名為「開普勒-22b」的行星是尋找地外宜居星球的「里程碑」。它距離地球600光年,直徑為地球的2.4倍,體積介於海王星與地球之間。在所屬恆星系與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相似,公轉周期290天。科學家據此推測,「開普勒-22b」表面平均溫度大約22攝氏度。這意味著,這顆星球的溫度或適宜生命生存。美國天文學家特恩巴爾博士總結出「宜居行星」的四大標准:1、至少存在30億年,這樣才足以形成行星並產生生命;2、中心恆星體積不能超過太陽的1.5倍;3、應有足夠多的鐵元素,才能形成;4、中心恆星應處於既非紅巨星、也非白矮星的發展階段,這樣周圍行星上的生命才有足夠長的生存時間。宜居星球必須位於「宜居帶」內。那麼宜居帶又是指的什麼?對於任何動物、植物、以至於微生物來說,都會有一個最適合其生存的區域。如果我們把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它們在不同演化階段所需要的不同條件加以總結,將這些條件擴展到所需行星的條件、太陽的條件甚至是恆星系的條件,就有了「宇宙宜居帶」的概念。據NASA定義,處於「宜居帶」的行星,意味著一顆行星與母星保持適當距離,進而為它表面存在液態水提供條件。恆星傳遞給行星的熱量適中,行星既不會太熱也不太冷。這一距離會根據母恆星的狀態而改變,恆星散發熱量多亮度高,這個距離就較遠,恆星散發熱量少,這個距離就較近。「宜居帶」行星的表面溫度大約介於零下17攝氏度至93攝氏度之間。以太陽系為例:太陽系共有8顆行星,只有地球上存在宜人的氣溫,使水能以液態形式長期存在於地表之上。根本原因在於,地球到太陽的距離既不太近,也不太遠,接受到的太陽輻射剛剛好。太陽周圍能夠滿足這一條件的區域,就被稱為「宜居帶」 不得不先潑一盆冷水的事實是,不少人把天文學名詞「宜居」理解為適合人類居住,但對於天文學家來說,「宜居」指適合生命存在,哪怕這個生命只是一個單細胞細菌。針對宜居星球,研究人員提出了兩個不同的指數,一個是與地球相似度指數,一個是行星適居性指數。與地球相似度指數用於評比行星和衛星與地球的相似程度,評比時參考體積、密度、與母星之間的距離等因素。行星適居性指數關注的則是其他一系列因素,例如是否擁有多岩或者冰凍地表,是否擁有大氣層或者磁場。此外,這一指數還關注任何生物體能獲取的能量,或者通過母星的光照,或者通過所謂的潮汐擾動過程。最後,行星適居性指數還要考慮是否存在有機化合物,至關重要的化學反應能否獲得液態溶劑支持等。將地球的數據定為標准1,在與地球相似度指數的評比中,得分最高的是Gliese 581,得分為0.89,而行星適居性指數的評比結果和與地球相似度指數截然不同,得分最高的是土衛六「泰坦」,適居性指數達到0.64。 讓我們來看看土衛六這顆與的資料吧。土衛六是環繞運行的一顆衛星,是土星衛星中最大的一個平均半徑2575千米,比冥王星大。它很特殊,因為它是太陽系唯一一個擁有濃厚大氣層的衛星,通過大型無線電望遠鏡觀測的結果又證明它極有可能存在液體海洋。但是——土衛六的大氣98%是氮氣,1%是甲烷,人根本無法呼吸,但大氣壓力是地球的29.5倍。——土衛六的引力比地球小,天氣變化比地球劇烈得多。——土衛六的海洋並非水,而是液態碳氫化合物。——土衛六沒有磁場保護,所以當它運行到土星的磁氣層外時,便直接暴露在太陽風之下,強大的輻射會傷害一切有機生命。——最嚇人的是,土衛六的常年平均溫度是零下180度。看了這些數據,你還想移居土衛六嗎?當然,也有人反對宜居星球的提法,反對者認為這是把地球的標准固化為宇宙的標准。有個笑話是這樣的:小明的媽媽懷孕了,大著個肚子,小明圍著媽媽轉了兩圈,問:「媽媽,弟弟在裡面干什麼呢?媽媽回答:「睡覺。」小明驚訝地問:」「媽媽,你怎麼把小床塞進肚子里的?」這個笑話的可笑之處在於,小明認為自己睡覺需要小床,所以弟弟睡覺也需要小床。現在,多數人也都是小明,認為地球生命需要什麼,外星生命也需要什麼。這是另一種形式的人類中心主義,也可以認為是想像力不夠。考慮到生命的頑強,以地球為標准來衡量外星球是否適合居住也確實缺少說服力。擺脫了地球標準的束縛,生命的宜居區域可就要寬廣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