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化鵝雛的溫度計是多少度
⑴ 剛進的鵝苗老是扎堆怎麼辦
你好,以下方法可供參考:
鵝苗飼養主要要注意溫度和喂養。 1 O~21日齡雛鵝的飼養管理 1.1雛鵝的潮口與開食雛鵝出殼後的第一次飲水俗稱潮口,第一次吃料俗稱開食。開食時間是否適宜,直接關繫到雛鵝的生長發育和成活率。雛鵝出殼24h左右,當大多數雛鵝站立走動、伸頸張嘴、有啄食慾望時,就可進行潮口。具體方法:將雛鵝放入籃中,將鵝籃浸入清潔的淺水中(以不淹到雛鵝的頸部為宜),讓雛鵝自由活動和飲水3~5min,然後,將鵝籃提出水面放到溫暖的地方,讓鵝理干絨毛。也可在室內用小盆盛水潮口。經幾次調教,便可以自由飲水。天氣炎熱、雛鵝數量較多時,可人工噴水於雛鵝身上,讓其互相吮吸絨毛上的水珠。或用飲水器直接給雛鵝初飲;初次飲水可以刺激雛鵝的食慾,促使胎糞排出。 潮口後即可開食。開食料採用青飼料如苦蕒菜、萵筍葉、黑麥草等,將其洗凈切碎,與碎米、米飯或全價配合小鵝料拌在一起開食。精青飼料1~3日齡按1:3,4~10日齡1:lO,10日齡以上按l:15的比例摻合。每日飼喂的次數按日齡的增長適當提高,1~4日齡每天飼喂5~6次,4~10日齡每天飼喂6~8次,10日齡以上再從每天5~6次降至3~4次正常喂養。飼料的變化由熟到生、由軟到硬,慢慢過渡,不可突然大幅度變化。飼喂方法應採用「先飲後喂,定時定量,少給勤添,防止暴食」。雛鵝以開食後的第2天起便可按時飼喂。3日齡後適當補飼砂礫,以幫助消化。從11日齡起可開始適當放牧,飼料以青綠飼料為主,精料逐步從熟喂過渡為生喂。 1.2保溫 由於雛鵝體溫調節能力差,溫度對雛鵝的生長發育和成活率有很大的影響。大群飼養可利用煤爐加熱或暖氣供熱來進行,密度控制在20~30隻/m2。1.-25日齡溫度26~28 0C,濕度60%~65%;6~lO日齡24~26℃,相對濕度65%;11~15日齡22~24℃,相對濕度65%~70%;16~20日齡20~22℃,相對濕度70%左右。這樣經過10~20日齡後,選擇晴朗天氣就可將雛鵝進行放牧飼養。 育雛保溫應遵循下列原則:群小稍高,群大稍低;弱雛稍高,強雛稍低;夜間稍高,白天稍低;冷天、陰天稍高,熱天、晴天稍低。雛鵝一般保溫2~3周,保溫期的長短因品種、季節、地理位置不同而調整。 保溫結束時的脫溫應非常慎重,要做到逐漸脫溫,特別當氣溫突然下降時不要急於脫溫而應適當補溫。 1.3防濕潮濕對雛鵝的健康和生長發育有不利的影響。育雛鵝舍適宜的相對濕度為60%~70%。因此要經常打拇衛生,及時清除潮濕墊料,換上干凈、乾燥的新墊料,保持室內乾燥。 1 .4分群與防堆雛鵝在開水、開食之前,應根據出雛時間的遲早和雛鵝的強弱,進行第1次分群,給予不同的保溫制度和開水、開食時間。開食後的第2天,可以根據雛鵝採食情況,進行第2次分群,將那些不吃食,或吃食量很少的雛鵝,分出來另外餵食。一般每群以100~150隻為宜,分群時還應注意密度,一般每平方米雛鵝飼養數為:1~5日齡20~25隻,6~10日齡15~20隻,11~15日齡12~15隻,15日齡以後8~10隻。雛鵝喜歡聚集成群,如果溫度低時更是如此,易出現壓傷、壓死現象。 1.5放牧與放水 雛鵝在10日齡以後,條件適宜即可放水和放牧。 1.6衛生防疫雛鵝育雛階段易發生的疾病有:小鵝瘟,小鵝流感,禽出敗,胃腸炎,鵝球蟲病等,重點要防治小鵝流感和小鵝瘟。在飼料中添加O.05%的復方敵菌凈或O.05%~O.10%的土黴素,可有效防止禽出敗、胃腸炎、鵝球蟲病的發生。 2 22~70日齡肉用仔鵝的飼養管理 這一階段鵝的覓食能力增強,消化道容積增大,採食量日益增加。為適應這些特點應加強仔鵝飼養管理,滿足生長發育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物質,為轉入育肥期或為選留後備種鵝打下良好的基礎。 22~70日齡仔鵝可採用全舍飼和放牧結合補飼兩種方式,其中以後者較多見。一般全舍飼飼養每隻鵝需要全價飼料lOkg左右,放牧結合補飼飼養每隻鵝需要全價飼料5.6 kg。體重可達到3.2~3.5 kg以上。 2.1 放牧飼養 2.1.1 放牧時間 春秋季雛鵝10日齡在氣溫暖和,天氣晴朗時可在中午放牧;夏季時可提前到5~7日齡,剛開始時1 h左右,以後逐步延長,到30~40日齡可採用全天放牧,並盡量早出晚歸。放牧時可結合放水,時間從15 rain逐漸延長到O.5~1 h,每天2~3次,再過渡到自由嬉水。 2.1.2放牧場地的選擇 放牧場地要有豐富優質的鵝喜食的牧草。鵝喜食的草類很多,一般只要無毒、無刺激、無特殊氣味的草都可供鵝採食。牧地要開闊,可劃分成若干小區,有計劃地輪牧。牧地附近應有湖泊、小河或池塘,給鵝有清潔的飲水和洗浴清洗羽毛的水源。牧地附近應有蔽蔭休息的樹林或其他蔽蔭物(如搭臨時蔭棚)。 2.1.3放牧時注意事項:①放牧群一般以250~300隻為宜,由2人放牧,放牧地開闊時可增至500隻左右,甚至可達1 000隻,由3~4人管理;②放牧時應注意觀察採食情況,待大多數鵝吃到7~8成飽時應將鵝群趕入池塘或河中,讓其自由飲水、洗浴;③防驚群,防止其他動物及有鮮艷顏色的物品、喇叭聲的突然出現引起的驚群;④放牧時驅趕鵝群速度要慢,防止踐踏致傷;⑤避免在夏天炎熱的中午、大暴雨等惡劣天氣放牧。 2.2全舍飼飼養採用專用鵝舍,應用全價配合飼料飼養,日糧中代謝能11.7 MJ/kg,粗蛋白質18.O%,粗纖維6.O%,鈣1.2%,磷O.8%。育肥鵝育肥期間的日糧組成:前期精飼料60.O%,粗飼料40.O%;後期精飼料80.0%,粗飼料20.O%。全舍飼鵝生長速度較快,但飼養成本較高。全舍飼法也是放牧鵝後期快速育肥的一種方法,育肥期約1周。 鵝的育肥還可採用強制育肥的辦法,強制育肥又稱填飼育肥,分人工填飼和機器填飼兩種。 3鵝疫病的防制 3.1加強管理,科學飼養 3.2科學免疫 3.3定時驅蟲和消毒
摘抄自有機農業網,僅供參考。
⑵ 兩個月的鵝苗咋養
1、及早飲水,有利於卵黃的吸收,刺激食慾,促進胎糞排除,宜飲清潔的冷水,忌飲冷開水、污水。在水中加入5—10%的葡萄糖或電解多維,這對提高鵝苗成活率有很大幫助。
2、適時開食,防止能量和養分供應相脫節,開食飼料中必須有青飼料。
3、防止日曬雨淋、防止鵝苗受熱、在運輸途中不餵食,溫度是育鵝苗的首要條件,溫度與體溫的調節、運輸、採食、飲水以及死了的消化吸收有關系,濕度和溫度不一樣,對鵝苗的健康和生長發育有很大影響,二者共同起作用。
有幫助到你嗎,望採納哦!謝謝
⑶ 小鵝雛怎麼防止瘟疫
雛鵝初次放牧與放水時間視外界氣溫而定。天氣暖和時間在7~11日齡開始放牧,冷天在15~20日齡。必須選擇風和日暖的天氣。待飼喂完後,將其趕到附近平坦草地上放牧,任其自由採食青草,放牧0.5~1小時左右,趕到清潔的淺水塘中嬉水幾分鍾,再趕到岸上讓其梳理絨毛。切忌在日光暴曬的中午放牧,暴風雨來臨時,立即將雛鵝趕回舍內或避風遮雨的場所。初次放牧後,只要天氣好,要堅持天天放,隨雛鵝日齡增加逐步延長放牧時間,加大放牧距離,相應減少喂青次數,白天甚至不喂,只需夜間補飼1次。每天爭取放5~6個飽,所謂吃飽,即鵝的嗉囊發鼓發脹到喉部下方處,即為一個飽的標志,收牧時清點數,毛干後再趕回育雛室。 防疫滅病在1~2日齡注射小鵝瘟抗血清0.5~1毫升/只或小鵝瘟高免卵黃抗體1毫升/只,也可在雛鵝3日齡皮下注射10倍稀釋的小鵝瘟疫苗0.2毫升/只;5~7日齡用鵝副黏病毒油乳劑滅活苗肌肉或皮下注射0.3毫升/只;在鴨瘟常發生地區雛鵝在5~10日齡取鴨瘟弱毒疫苗2~3隻份,用0.5毫升生理鹽水稀釋後肌肉注射;30日齡左右用0.1%的敵殺死對鵝體噴灑,殺滅體外寄生蟲。 雛鵝初次放牧與放水時間視外界氣溫而定。天氣暖和時間在7~11日齡開始放牧,冷天在15~20日齡。必須選擇風和日暖的天氣。待飼喂完後,將其趕到附近平坦草地上放牧,任其自由採食青草,放牧0.5~1小時左右,趕到清潔的淺水塘中嬉水幾分鍾,再趕到岸上讓其梳理絨毛。切忌在日光暴曬的中午放牧,暴風雨來臨時,立即將雛鵝趕回舍內或避風遮雨的場所。初次放牧後,只要天氣好,要堅持天天放,隨雛鵝日齡增加逐步延長放牧時間,加大放牧距離,相應減少喂青次數,白天甚至不喂,只需夜間補飼1次。每天爭取放5~6個飽,所謂吃飽,即鵝的嗉囊發鼓發脹到喉部下方處,即為一個飽的標志,收牧時清點數,毛干後再趕回育雛室。 防疫滅病在1~2日齡注射小鵝瘟抗血清0.5~1毫升/只或小鵝瘟高免卵黃抗體1毫升/只,也可在雛鵝3日齡皮下注射10倍稀釋的小鵝瘟疫苗0.2毫升/只;5~7日齡用鵝副黏病毒油乳劑滅活苗肌肉或皮下注射0.3毫升/只;在鴨瘟常發生地區雛鵝在5~10日齡取鴨瘟弱毒疫苗2~3隻份,用0.5毫升生理鹽水稀釋後肌肉注射;30日齡左右用0.1%的敵殺死對鵝體噴灑,殺滅體外寄生蟲。 預防性投葯一般出殼羽毛干後運到育雛室,稍加休息就可以飲水,1日齡飲5%多維葡萄糖水或5%~8%蔗糖水,以增加雛鵝能量,促進胎糞排除;2日齡飲0.02%高錳酸鉀水,以清洗和消毒胃腸道,並補充錳元素;3日齡飲0.1%穿心蓮和板藍根(大青葉)水,以清胃解毒,健胃殺菌;4~7日齡投喂0.02%土黴素和強力黴素10~20毫克/只,以及沙星類等葯物,以防止雛鵝胃腸道疾病。一旦發現雛鵝食慾不振、打蔫、糞便異常,立即投喂0.03%土黴素或卡那黴素,與水混合內服,每升水加入30~120毫克,每天2次,連用2~3天。 飲水與開食頭3天最好飲溫開水,每晝夜飲水不少於6~8次。經過長途運輸或飲水不足容易出現脫水現象,表現為粘膜乾燥,眼凹陷、腳蹼皮膚干癟、皺縮、羽毛逆立、體重減輕,應立即採取相應措施:提高育雛室溫到30℃~32℃,用0.9%的食鹽水浸泡細菜葉,令其充分採食,然後喂精料,最後再飲水,發現雛鵝脫水或極度口渴時,第1次飲水必須限制飲水量,逐漸增加飲水量,切忌暴飲,以防水中毒。飲水後1小時就可以開食,開始以細小的谷實類飼料為好,如小米、碎米等,經水浸泡2小時左右,喂前瀝干水分,或喂半生不熟的米飯,不粘不爛,或蒸六七分熟的玉米面窩頭,用麩皮或玉米面將窩頭搓成小顆粒喂給。開食時可把精料撒在草席或暗色塑料布上,任其啄食。然後再喂青綠飼料。每晝夜喂6~8次,其中夜間2~3次。每天喂的次數宜多不宜少,每次喂量宜少不宜多。喂的方法是「先飲後喂,定時定量,少給勤添,防止暴飲暴食」。2~3天後按定時、定量、定質飼喂。4日齡開始喂不溶性河砂,以幫助消化,喂量占精料的1%,大小1~1.5毫米,喂前砂礫用清水沖洗干凈或砂鍋消毒,每周喂量一次性喂完,切勿天天喂和敞開喂,否則招致「食砂癖」,影響對其他飼料採食。 「三度」的控制「三度」系指溫度、濕度和密度。一般雛鵝的保溫期為3~4周。舍內溫度要平穩。穩中有降,切勿忽高忽低,忽冷忽熱,否則影響雛鵝健康與整齊度。溫度計應懸掛在鵝群中央,高度距墊料8厘米左右,應盡量保持雛舍乾燥,有利於減少胃腸疾病和球蟲病的發生。1~5日齡:溫度27℃~28℃,相對濕度65%~75%,飼養密度:中、小型鵝種每平方米15~20隻,大型鵝種12~15隻;6~10日齡:溫度25℃~26℃,相對濕度60%~65%,飼養密度:中、小型鵝種10~15隻,大型鵝種8~10隻;11~15日齡:溫度22℃~24℃,相對濕度60%~65%,飼養密度:中、小型鵝種6~10隻,大型鵝種5~8隻;16~20日齡:溫度20℃~22℃,相對濕度65%~70%,飼養密度:中、小型鵝種5~6隻,大型鵝種4~5隻。 通風與光照育雛室空氣越新鮮,雛鵝長的越快,成活率越高。若發現育雛室二氧化碳、氨、硫化氫等有害氣體多,有刺鼻、眼感覺,應先把雛鵝趕起來活動一會,再逐漸打開門窗通風換氣,不要有過堂風吹到鵝身體上。一般以人進入鵝舍時不覺得悶氣,沒有刺鼻眼的臭味為宜。 育雛期間,一般要保持較長的光照時間,有利於雛鵝熟悉環境,增加運動,便於採食、飲水。1~3日齡24~23小時光照,4~15日齡18小時光照,16日齡逐漸減為自然光照,晚上需開燈喂料。光照強度0~7日齡每15平方米用1個40瓦燈泡,8日齡後換用25瓦燈泡,高度距鵝背部2米左右。 放牧與放水雛鵝放牧地應「就近、平坦、草嫩、水潔、僻靜」。鵝群大小以300~500隻為宜,將日齡、大小、強弱接近的組成一群,最好採用全進全出制的管理方式。 雛鵝初次放牧與放水時間視外界氣溫而定。天氣暖和時間在7~11日齡開始放牧,冷天在15~20日齡。必須選擇風和日暖的天氣。待飼喂完後,將其趕到附近平坦草地上放牧,任其自由採食青草,放牧0.5~1小時左右,趕到清潔的淺水塘中嬉水幾分鍾,再趕到岸上讓其梳理絨毛。切忌在日光暴曬的中午放牧,暴風雨來臨時,立即將雛鵝趕回舍內或避風遮雨的場所。初次放牧後,只要天氣好,要堅持天天放,隨雛鵝日齡增加逐步延長放牧時間,加大放牧距離,相應減少喂青次數,白天甚至不喂,只需夜間補飼1次。每天爭取放5~6個飽,所謂吃飽,即鵝的嗉囊發鼓發脹到喉部下方處,即為一個飽的標志,收牧時清點數,毛干後再趕回育雛室。 防疫滅病在1~2日齡注射小鵝瘟抗血清0.5~1毫升/只或小鵝瘟高免卵黃抗體1毫升/只,也可在雛鵝3日齡皮下注射10倍稀釋的小鵝瘟疫苗0.2毫升/只;5~7日齡用鵝副黏病毒油乳劑滅活苗肌肉或皮下注射0.3毫升/只;在鴨瘟常發生地區雛鵝在5~10日齡取鴨瘟弱毒疫苗2~3隻份,用0.5毫升生理鹽水稀釋後肌肉注射;30日齡左右用0.1%的敵殺死對鵝體噴灑,殺滅體外寄生蟲。
⑷ 雛鵝晚上需要燈光嗎
需要。
雛鵝要特別注意加強保溫、保濕等方面的管理。育雛室的窗門不宜密閉,要注意通風透光,室內相對濕度以維持在60%-65%為宜。室內不宜放置濕物,水槽中的水切勿外溢,以保持地面乾燥。
一般出殼後要保溫2-3周。農村多用自體供溫與人工供溫相結合的方法。不同日齡的雛鵝所需的溫度不同,1-5日齡時要求維持在27℃-28℃;6-10日齡時為23℃-24℃;11-17日齡時為19℃-20℃;18-24日齡時為15℃-16℃。
(4)伏化鵝雛的溫度計是多少度擴展閱讀
雛鵝育雛所需溫度,可按日齡、季節及雛鵝的體質情況進行調整。注意觀察雛鵝對溫度的反應。溫度適宜時,雛鵝無扎堆現象,安靜無聲,睡眠時間長;溫度過低,雛鵝聚集扎堆,互相擠壓,發出尖叫聲;溫度過高,雛鵝向四周散開,遠離熱源,張口呼吸、大量飲水,有口渴現象。
當觀察到雛鵝表現出溫度過高或過低的行為活動時,應立即調整溫度。在夜間,尤其是凌晨2~3點時,氣溫較低時,應注意適時加溫,以免受冷打堆。根據氣溫情況把握好脫溫時間,一般雛鵝達20~30日齡時,就可以逐漸脫溫。
⑸ 大鵝怎麼么養殖
鵝是食草性為主的家禽,具有出生發育快、吃草長肉、消耗精料少、肉類肥嫩、抗病力強、飼養周期短、資金周轉快等特點,飼養四個月左右即可出欄上市,鵝吃百樣草,群眾稱之為「青草換肥鵝」,能充分利用自然資源進行放牧飼養,還能利用酒糟,秸稈粉等多種農副產品,是廣大農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首選項目。幾年來,筆者在養鵝生產實踐中,結合鵝的生物學特性,總結摸索出一套規模養鵝的飼養管理程序,現介紹如下
雛鵝的培育
雛鵝是指孵化出殼到一個月齡內的小鵝,雛鵝的培育是整個飼養管理的基礎,其飼養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雛鵝的生長發育和成活率,繼而影響養鵝的成敗,是大鵝養殖過程的關鍵環節。
1、育雛前的准備
(1)品種及季節的選擇
現本地飼養的品種有黑龍江大白鵝、雁鵝、疤拉眼鵝(又名五龍鵝、豁眼鵝)、均為優良的地方品種;引進品種有萊茵鵝等。產蛋性能及生長速度都很好,但就肉用性能及毛色品質說來,養殖戶及市場上受歡迎的是黑龍江大白鵝,四月齡育成體重8-10斤,毛色潔白;雁鵝為中型鵝品種,毛色為灰羽色,銷售價格低;疤拉眼鵝在遼寧、吉林及我省南部縣份如雙城、延壽飼養較多,為小型鵝品種,產蛋較高,但育成體重為6?8斤,體重偏小,當為肉仔鵝用途飼養時,養殖戶不願養。
在育雛季節的選擇上,我省由於受季節性因素的影響,考慮到溫度、出售時的羽絨品質以及經濟效益等諸多因素,育雛季節多選擇在五月下旬至七月初最為適宜,飼養4-5個月,10月中下旬溜完秋茬下小雪後出欄。
(2)育雛方式
在規模飼養超過百隻的情況下,一般多採用地面平面育雛方式,搭地炎龍人工給溫。
(3)育雛舍的維修,對漏風的牆壁要修補好,以保證室內沒有賊風進入;對老鼠洞要堵嚴,以防老鼠咬死鵝雛;對門窗封閉不嚴的要用塑料布封好,以利雛舍保溫;對照明用的線路要安裝好,燈泡個數及分布按每平方米3W的照度安排,燈泡度數以45度為宜;對鵝雛飲水所用的以塑料飲水器為好,育雛時不能用寬口的飲水槽;同時備好採食用的塑料布。
(4)育雛舍的消毒,育雛室內外在接雛前2-3天應進行徹底的清掃消毒。地面及牆壁消毒要用3%火鹼水徹底噴灑消毒,新利用的雛舍可用3%來蘇兒水溶液消毒,育雛室門口要沒有白灰消毒槽,但不可以用白灰粉用於地面消毒。
(5)墊料的准備,在地面育雛的情況下,在消毒後的地面上鋪8分厚的墊料,從經濟實用方面,可採用乾燥無霉爛的稻殼做墊料。
(6)飼料的准備。要保證雛鵝進入育雛舍能吃到營養而易消化的飼料,所備飼料有:小米、玉米面,雞蛋黃(煮熟去清每100隻1個)苦買菜,同時要准備投料喂飼時用的塑料布(每張為1.5m×1.5m)。
(7)預溫。進雛前一天要對地火龍試燒預溫,主要目的是看能否達到育雛時所需28-27℃,同時,要看舍內是否保溫,溫度計要放置於能代表舍內平均溫度的位置,從天棚上用線垂到距墊料上距溫度計下緣8?10火處,以鵝頭頂不上為准。
(8)不同日齡鵝雛占舍面積參改系數(凈面積)。1-10日齡15-20隻/m2;11-20日齡10-15隻/m2;21-30日齡8-10隻m2;每10m2應用尼龍網隔成一個圈欄,可容納3周齡以內的鵝雛100隻,育雛時每個舍的飼養數量應根據舍內的有效面積(凈面積)來計算,在這樣規范的飼養系數范圍圈內,鵝雛才能生長發育快,否則密度過大,鵝群擁擠,表現生長發育遲緩,嚴重時出現相互啄羽、啄趾、啄肛現象;密度過小,會造成房會浪費而增加成本。
2、雛鵝的運輸
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若途中照料不周,雛鵝易引起受涼、受熱、受擠壓,從而常引起雛鵝生病,甚至窒息死亡,造成經濟上的很大損失。因此,在運輸雛鵝過程中必須注意以上幾點。
(1)盛放鵝雛的用具必須干凈,不受污染即要保溫又要透氣,每箱盛放鵝雛的數量要適中,不要過多,以免悶死、壓死,運輸車上要有覆蓋牧及防曬用具。
(2)在買鵝雛時必須加以選擇,挑選健康鵝雛,這直接關繫到雛鵝的育雛成活率和生長發育。合格的雛鵝應該是:健壯活潑,眼睛靈活而有神,個體大,絨毛潔凈,握在手中強壯有力。
(3)起運的時間要待出殼的鵝雛胎毛已干,能站立行走後才可裝箱起運,運輸途中要開箱檢查注意溫度狀況,鵝雛表現,發現異常及時處理,天氣熱時,可在早晚趕路。
3、雛鵝的飼養
(1)及早開水,當鵝雛運回後,立即進入育雛室。此時的育雛室應已預熱溫達到28-30℃,放完鵝雛稍事休息後,就要准備給鵝雛飲水,一般說來,鵝雛最佳飲水時間是出殼12小時左右開始給水,如果是較遠距離運輸回來的鵝雛,則宜首先飲用5%-10%的葡萄糖水,其後可改用普通清潔水;如果是較近距離運輸回來的鵝雛,在飲水中可加入VC,其比例為100毫升水加10毫升VC,飲用一次後可改用清潔水;這兩種做法,在實踐中證明育雛成活率高,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做法。鵝雛飲水時間宜早不宜晚,否則會引起「嗆水」暴飲現象,造成生理上酸鹼平衡失調引發「水中毒」,死亡率極高。一經開水後,以後就不能斷水,保證雛鵝隨時都能喝到水。初次飲水也叫:「潮口」,一定要在開料之前進行,否則影響雛鵝的生產發育。
(2)適時開食。開食必須在第一次飲水後當鵝雛行走自如,並表現有啄食行為時進行,一般是在出殼後24-36小時內開食。
(3)喂飼方法
1-3日齡,將煮成八成熟的小米(有硬心),撈出控干水分亮涼,每100隻鵝雛0.5斤,玉米面0.5斤,新鮮苦賣菜1斤要切成細絲狀,再加一個熟雞蛋黃,將其混合後拌成不幹不粘的程度,均勻撒在塑料布上讓鵝自由啄食,日喂5次,其中夜間喂1次,每次喂飼時間約為半個小時左右,到第3日齡時,要加大一倍喂量,每百隻喂量為1斤小米、1斤玉米面、2斤苦賣菜,同時要給以充足我飲水。
4-10日齡,可喂給混合飼料,其配方是:苦賣菜64%、玉米面30%、浸泡豆餅2%、貝粉1%、骨粉1%、食鹽0.25%,苦賣菜切成細絲狀,喂飼次數每日可喂6?8次,其中晚向要喂2次,喂飼量以每次8成飽為宜,並從第4日齡開始,在每個飲水器旁邊四周,要放置一些沙粒,大小以鵝雛能吃下去即可。
1-20日齡,雛鵝的消化能力有所增強,此時應轉為以青菜為主,精飼料與青菜的比例為1:8?9,每天喂飼次數為6次,其中晚上喂2次。
2-30日齡,如天氣晴暖,中午時分可以開始放牧,讓鵝自由採食青草,放前不喂料,放牧時間不要過長,以後可逐步延長放牧時間,同時減少舍飼喂飼次數到每日4次,白次3次,晚上1次。
4、雛鵝的管理
雛鵝的管理是育雛成敗的關鍵之一,對提高成活率和增重有很大的影響。俗話說,「育雛如育嬰」,「四分飼料,六分管理」,雛鵝的管理有以下幾個內容:
一是合適的溫度,第一周28-27℃;第二周26-24℃;第三周23-20℃,以後可常溫飼養。我縣近幾年來一些養殖戶失敗的原因多為育雛溫度不夠,鵝雛著涼,拉稀死亡較多,因此說溫度是決定育雛成敗的關鍵所在。對養殖戶說來一定要抓好溫度這一關。
二是適宜的濕度。鵝雖然屬於水禽,但確怕圈舍潮濕,尤其是30日齡以內的雛鵝,俗語說:「養鵝無巧,窩干吃飽,潮濕對雛鵝的健康和生長影響很大,因此育雛室要具有通風條件和透光條件,室內相對濕度的具體要求是:0-10日齡時,相對濕度為60%-65%;11-21日齡時相對濕度為65%-70%。
三是正確的光照,每平方米3W燈泡,安裝在棚頂,第一天可採取24小時光照,以後每2天減少1小時,到4周齡時採用自然光照。
四是加強對鵝雛的晝夜看護,防止夜間人工給溫不足,舍溫降低,鵝雛出現」扎堆「現象。要在前兩周晝夜看好爐子,保證育雛的合理溫度,防止扎堆壓死,是提高育雛成活率的重要一環
五是防止應激,育雛室的內外環境應保持安靜,嚴禁粗暴操作,大聲喧嘩,易引起驚群扎堆;光線不宜亮,只要鵝雛能看見飲水吃料就行,燈泡以暗色較好,可防止雛鵝啄毛癖的發生,而且對鵝眼睛的刺激較為溫和。
對了,可以網路有關養鵝的視頻看一下。
希望能幫到你.........
⑹ 孵化小鵝最佳溫度是多少度
孵化小鵝最佳溫度溫度是37 .5~39度,超了這個溫度,容易被燙死,低於這個溫度,時間長達5小時
以上,也有可能死亡。為了保證這個溫度,一般採用火炕+水袋孵化法,火炕提供熱源,水袋能
夠較好的平衡和保持溫度,上面要蓋上棉被。
檢測溫度,可以放一個溫度計,也可以
用眼皮接觸鵝卵判斷,眼皮不燙為適合溫度。每日要翻動幾遍鵝卵,夜間也要至少2次。開始之日起5天以後,開始檢查和觀察鵝卵內部情況,方法是夜間關燈,用手電筒照鵝卵,可看到內部變化。
鵝卵孵化30天開始出殼,注意保持和增加水分,以防卵膜乾燥,粘在鵝毛上,導致孵化失敗。
方法是用毛巾在溫水中投洗擰干,蓋在鵝卵翻滾幾下,視天氣濕度,決定次數。破殼以後,注意觀察,最好讓它自己脫離蛋殼,不夠健康的還要人工幫助剝皮離殼。
(6)伏化鵝雛的溫度計是多少度擴展閱讀:
鵝雛的飼養方法:
育雛前期(0-21日齡)精料和青料比例為1:2,21日齡後比例為1:5.青料可用青菜切細,精料在育雛頭3天主要是米飯,以後慢慢用配合料,1周後全部用配合料,10日齡後用部分切碎牧草代替部分青菜,15日齡完全喂以牧草加上自配飼料。
半開放式圈養養鵝專業戶普遍利用原有廢棄的舊房屋或者自製簡易棚舍,周圍用竹籬笆或粗網圍護飼養。另外將棚舍建在河邊,沿河圍養也是一種方式。一般採用1日飼喂4次,其中晚上加喂1次。
喂料時可把牧草切碎後和精料分開放在不同的食槽內,做到「先精後青」飼喂,以避免鵝專挑青料而少吃精料,既滿足了鵝對營養的需要,又可防止吃青料過多而拉稀。
⑺ 如何給鵝苗大蓬加溫
鵝育雛期是指從出殼到4周齡內的飼養階段,此時飼養環境調控是雛鵝飼養管理的工作重點,直接影響到雛鵝的生長發育、成活率和生產性能。籽鵝屬小型鵝品種,雛鵝個體較小,對環境適應力較弱,前期生長發育緩慢。因此,針對籽鵝育雛期的生理特點,進行科學的飼養環境調控具有重要意義。
環境溫度。雛鵝對溫度的反應非常敏感,高溫或低溫對雛鵝生長都不利。溫度高,雛鵝易感染呼吸道疾病或感冒;溫度低,易受涼,導致消化不良或擠壓死亡,所以育雛階段要有專人看護,及時調整育雛溫度。因籽鵝屬小型鵝種,對低溫和溫度驟變的適應能力很弱。所以,育雛初期要求溫度較高,脫溫速度要求較慢。
適宜的育雛環境溫度是促進雛鵝生長發育和提高成活率的重要條件,是雛鵝本身在此飼養階段感受的舒適溫度,而不是經驗得出的溫度參考值。因此,實際飼養必須在育雛舍多安放溫度計,經常觀測環境溫度。通過雛鵝具體的行為表現及健康情況來判斷育雛的溫度是否合適。具體判斷方法是:當溫度適宜時,雛鵝均勻分布,呼吸平和、安靜,食慾、採食正常,吃飽後很快安靜睡眠,糞便、生長發育均正常。雖然雛鵝仍有喜歡趴卧在一起休息的習性,但沒有集堆、相互擠壓的現象。
育雛生產中,還需靈活掌握一些規律,夜間、陰天溫度可高些,中午、晴天可低些;小群可高些,大群可低些;弱雛可高些,強雛可適當低些等。21日齡以後,當雛鵝的禦寒能力增強、舍內外溫度基本相同時,則可逐漸脫溫。
相對濕度。生產中,要求育雛舍內濕度適宜。如濕度過高,病原微生物容易生存、繁殖,導致墊料出現黴菌,雛鵝易發白痢、球蟲病、麴黴菌病和大腸桿菌病等多種疾病;濕度過低,舍內乾燥,會加快雛鵝體內水分散失,絨毛發脆,腳趾干癟,且雛鵝易患呼吸道疾病等。
2周齡內雛鵝新陳代謝旺盛、生長發育快,且需要溫度高,易脫水。所以相對濕度應為60%~70%。3周齡~4周齡內雛鵝新陳代謝速度加快,活動力強,濕度過大會阻礙雛鵝體熱散發,因此,相對濕度宜在65%左右。
控制舍內濕度的方法有很多,可採取以下4種方法:一是在通風換氣窗上裝上布簾,既起到通風換氣的作用,又達到吸濕保溫的效果;二是食宿分開,避免雛鵝把飲水器中的水打翻,造成墊草潮濕;三是勤換墊草,勤清糞污,隨時保持育雛室乾燥;四是可以使用生石灰吸潮。
籽鵝雛鵝應按體質強弱和體重大小分群飼養,並隨日齡增長逐漸減少飼養密度。通常1日齡~5日齡為20隻~25隻/平方米,6日齡~10日齡為15隻~20隻/平方米,11日齡~15日齡為10隻~15隻/平方米,16日齡~21日齡為7隻~10隻/平方米,21日齡後密度逐漸下降。
合理光照。日光照射可以增加雛鵝體溫、食慾,利於消化,加快新陳代謝,增強維生素D的吸收,促進鈣磷代謝,促進骨骼生長,增強機體抗病力。如光照強且時間長,雛鵝得不到適當休息,易發啄癖。初生雛鵝視力較弱,若光線暗淡則不利於其飲水和採食,晚上應採用人工光照來彌補自然光的不足,確保鵝群能在適當強度的光線下進行運動、飲食、飲水,以提高雛鵝生產發育速度。
下面給你發幾張圖片作為參考: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
⑻ 養鵝的最佳時間是幾月呢有哪些飼養技術推薦
養鵝的最佳時間是每年的九至十月,由於如今養鵝應該是養反季鵝,即每年的9月下旬開端養鵝到來年4月底連續養3~4批肉仔鵝,出欄時正是活鵝的高價期,效益高。而傳統養鵝是2月底或3月上旬開端飼養,不斷養到6月底,出欄時正值低價期,所以養鵝要緊跟市場。只要這樣才幹投入少,產出多,效益好,經濟價值高。
留意放水:鵝是水禽,需停止放水,以進步鵝的體質,加強抵禦力,普通育雛1 周左右,就可選擇氣溫較暖、晴朗無風的天氣停止放水,初次放水應在淺水塘中,水溫在25℃左右為宜,自在下水幾分鍾後即可趕上岸。但在冷天要避免放水惹起受凍。
⑼ 溫度表在雛鵝舍內怎麼掛
掛在屋裡中間牆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