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溫度調節 » 海洋動物水溫多少合適

海洋動物水溫多少合適

發布時間: 2022-05-02 01:21:52

㈠ 海洋動物與陸地動物的生活習性

鱉、泥鰍、青蝦、龍蝦、牛蛙、塘角魚、河蟹的生活習性

1、甲魚的生活習性
鱉是變形動物水陸兩棲,用肺呼吸,鱉無鰓,出水爬行用肺呼吸,有鼻孔、氣管、支氣管和肺等完善的呼吸系統。肺大而多泡,海綿狀,對水中生活十分適應。鱉的咽壁粘膜上也布滿了用於水中氣體交換的毛細血管,隨著水流從口中的吞吐,也可進行水中氣體交換。所以,鱉在冬眠期潛棲水底泥沙中,只把嘴尖和管狀鼻孔伸到貼近水底的泥沙表面,即可吸收水中的溶氧以維持生命。由於鱉具有以上特殊器官,所以它能較長時間潛棲水底。
在溫暖地區的水系,鱉的生長期很長;在北方地區,每逢北風呼嘯霜鋪地、草衰葦敗綠水寒的季節,鱉潛伏水底泥沙中冬眠,不吃也不動。鱉平時潛棲在水底泥沙上,頭頸藏在體內,雙目炯炯窺視水底世界,當魚蝦等游到它的身邊時,則突然伸頸襲擊,一口咬住不放。在晚春、炎夏和初秋季節,波平浪暖,綠菌鋪地,它們常常爬到岸邊曬太陽。在風平浪靜的炎夏中午前後,常浮到水面,把管狀的鼻子伸到水外呼吸空氣。稍有風吹草動,立即潛入水中。在溫暖季節,每到氣壓低的陰雨天,鱉也紛紛游到水面呼吸,有時全身露出水面。尤其在陰雲密布、大雨滂沱、江河漲水、驚濤拍岸時,常有幾十公斤的老鱉探頸張望。
鱉的生活習性可歸納為「三喜三怕」即喜靜怕驚,喜陽怕風,喜潔怕臟。對周圍環境的聲響反應靈敏,只要周圍稍有動靜,鱉即可迅速潛入水底淤泥中,所以養鱉場或養鱉池地環境一定要保持安靜。鱉如果經常受到驚嚇,對其生長繁植都是很不利的。
鱉是以肉食為主的雜食性動物。主要食物為小魚、小蝦、螺、蚌、水生昆蟲、蚯蚓、動物內贓等。 同時也兼食蔬菜、草類、瓜果等。在食物不足時,同類可互相殘食。所以在飼養時一定要大小分類,切不可不同規格的鱉混養在同一池中,以免互相殘殺,造成損失。鱉既貪食又耐餓,一次吃後很長時間不吃東西,也不會死亡。當然,這是靠它自身積蓄的營養來維持生命活動的,在人工養殖時一定要供給它充足的食物,以加快它的長生。
鱉是一種變溫動物,對周圍溫度的變化非常敏感。當外界溫度降至15℃以下時,鱉就開始停食,潛伏在水底泥沙中冬眠(一般為10月至翌年4月),冬眠期長達半年之久。因此,在自然條件下養鱉,生長緩慢,一般一年只長100克左右。為了加快鱉的生長速度,在人工養殖中常採用加溫措施,打破鱉的冬眠習性,加快生長速度。

2、泥鰍的生活習性
泥鰍營底本生活喜生活於淤泥較厚的靜水中。棲息於稻田、池塘,湖沼和江河等有軟泥的地方。由於生活於光線較差的淤泥中,眼睛退化,只有靠觸須來尋找食物。泥鰍可生活在溶氧極小的水或淤泥中,除進行鰓呼吸外,還可用皮膚和腸直接從空氣中吸取氧氣。當水溫高、氣壓低或密度過大、水中溶氧不足時,可躍出水面吞吸空氣,行腸管呼吸。泥鰍的適宜生活水溫為20-30℃。當水溫過高或過低,以及天旱水淺時,往往潛入泥層度過不良環境。通常除遇到缺氧、染病和氣候惡劣等原因外,幾乎不到水的中、上層活動、冬季池水乾涸時,鑽入軟泥中,靠少量水分保持皮膚濕潤,並行腸呼吸維持生命。
泥鰍是雜食性魚類。主要食物是小型甲殼動物、昆蟲幼體、水絲蚓、藻類以及高等植物碎屑、水底腐植質等。幼體階段捕食動物料,然後轉為雜食性,成鰍以攝食植物性餌料為主。水溫在15℃以上時,食慾逐漸增加,上升到25-27℃時食慾特別旺盛,生長迅速。一旦超過32℃,食慾則減退。平時多在夜間攝食,生殖期間則在白天,而且雌魚攝食明顯增加。

3、青蝦的生活習性
青蝦生活在淡水,且能適應低鹽度的水域。水質要求中性或偏鹼性。青蝦在水溫上升時,在沿塘邊、河岸淺水處活動,秋冬季向深水處移動,由於深水的溶氧、餌料生物條件的影響,青蝦很少進入池塘中心的深水水域。青蝦適應的潛伏深度為1-1.5米。青蝦的游動能力較弱,通常是在塘底和水草叢中攀緣爬行。白天喜隱蔽,晚上出來活動覓食。越冬期間則潛伏於水底的石礫、泥穴、樹枝或草叢中,清明前後出來活動。
青蝦是以動物性食物為主的雜食性動物。不同的發育階段食性不同。幼體孵出後,從第一次蛻皮到第八、九次蛻皮的階段為幼體發育期,總的時間為20-30天(即每年5月-6月),平均每1-3天蛻皮1次,每蛻一次皮,蝦體即長大一次,這一階段的食物主要是有機碎屑和單細胞藻類,特別是藻中的絲狀藻,鼓藻和矽藻中的固著性藻類,其他還包括水中的無節幼體和昆蟲幼蟲等,或人工投喂的蛋黃和豆漿。經4-5次蛻皮的幼體,即可投喂煮熟的魚肉或其他切碎的動物性飼料。仔蝦階段後為幼蝦階段(變態結束到性成熟前),生活習性轉入底棲。每隔7-11天蛻皮1次,這一階段為35-45天。這一階段的食物主要是小型的水生昆蟲、蠕蟲、動物屍體等,也喜食人工投喂的軋碎貝類、魚蝦、蠶蛹等動物性飼料及豆餅、米糠、水草、菜葉等植物性飼料,包括魚粉、蝗蚓、蠅蛆、小蛤等,植物性飼料則包括豆餅、豆渣等。青蝦成蝦特別喜食糖糟。在飼料不足時,青蝦會自相殘殺。
青蝦貪食,生長快,適口的飼料投入後,2-3分鍾即能充滿全胃,但總的攝食強度取決於水溫。一般3月份,當水溫達14℃時即開始攝食,4-10月攝食強度最大,12月進入越冬階段,即很少攝食,只在氣溫回升時少量攝食。

4、龍蝦的生活習性
紅螯螯蝦的生理適應性較強,包括耐低氧和耐高溫,卵和幼體除外。棲息的水體為河流、湖泊、水庫和池塘。白天潛伏在水體可陷蔽的地方,傍晚和黎明前出來覓食,喜夜晚活動,營底棲爬行生活,喜群居。交配季節所有的蝦白天都顯得十分活躍。試驗證明,紅螯螯蝦能夠在水溫11℃的條件下生存,在水溫5℃的條件下存活3周,但如長期生活在水溫為9℃的條件下,會產生大量死亡。該蝦在不利的生活條件下會打洞,據觀察,在較軟的池底泥中越冬過程中,這種蝦會打洞。
紅螯螯蝦耐低溶氧能力較強,如水中溶氧量為1毫克/升時仍能生存,在潮濕微水狀態下,亦能存活較長時間,在養殖或越冬過程中,常發現紅螯螯蝦出現在堤埂上。幼體和懷卵蝦則不宜在低溶氧中,否則會導致幼體和卵胚的死亡。故在養殖過程中溶氧一般不應低於4毫克/升,在孵化過程中溶氧量還應高一些。
紅螯螯蝦為雜食性動物,在天然條件下,主要攝食有機碎屑、水生藻類、絲狀藻類、水生植物的根、葉及碎片,特別喜食汁多肥嫩的綠色植物如水浮蓮、水葫蘆、馬來眼子菜、綠萍和苦草等。動物性食物喜食水蚯蚓、蚯蚓、水生昆蟲卵、蛹、螺、蚌和魚肉等。人工飼養中,適量投喂市售的配合飼料均可攝食。
紅螯螯蝦從稚蝦生長到成蝦的整個生長過程中將發生多次蛻皮。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剛孵出的稚蝦,每次蛻殼的時間間隔較短,在1-2天蛻殼1次,隨著身體的長大,蛻殼間隔的時間也就延長。在蛻殼期間,該蝦最容易受敵害生物或同類侵食,是該蝦引起死亡的危險期,若在此期間人為捕捉、搬動、水質差或缺氧則易於死亡。

5、牛蛙的生活習性
牛蛙屬變溫動物,一生經過產卵,卵孵為蝌蚪,生活於水中,後經完全變態成為幼蛙,開始兩棲生活。牛哇喜棲於溝塘邊,若水面長有浮水植物,則伏於水上,將頭露出水面,遇驚擾便潛入水中。牛蛙常常是幾只或幾十隻群居共棲,在適應環境後,一般不再遷移。每年4月-9月,牛蛙開始抱對產卵,受精卵3-4天孵化為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為為幼蛙後,過著水陸兩棲生活。冬季水溫降到10℃以下時,牛蛙躲藏於洞穴或淤泥中,進入冬眠。待氣溫回升到10℃以上,又出來覓食。
牛蛙是變溫動物,它的體溫隨外界溫度變化而改變。在自然條件下,蝌蚪的生存的 水溫為2-35℃;最適於生長發育的水溫為23-25℃;水溫超過35℃蝌蚪便陸續死亡,溫度低於15℃時、蝌蚪不攝食;水溫低於9℃時便進入冬眠狀態。成蛙攝食、生長的適宜溫度為2 0-30℃,最適溫度為25-30℃。秋季水溫降至18℃以下時,食慾與活動減弱;15℃以下停止攝食;9-10℃開始冬眠。當水溫超過32℃時,活動和攝食明顯減弱,水溫超過35℃時,牛蛙陸續死亡。
牛蛙皮膚沒有防止水份蒸發的保護組織,因此不能長時間離開水,在乾燥的空氣中或日曬過 久均能造成牛蛙死亡。皮膚的溫度直接影響牛蛙的生殖、排卵,蝌蚪的生長、發育需在水中進行,因此水是牛蛙不能缺少的生態需要。牛蛙一般具畏光性,晝伏夜出,喜歡棲息在有利於生長發育和繁殖的向陽環境。但避免陽光直接照射,喜歡弱光,更喜歡藍光。
牛蛙蝌蚪以有機屑及浮游動物等為食,幼蛙和成蛙以某些水生和陸生動物為食。捕食時,選擇安全、僻靜和餌料豐富的淺水處,或陸地上,耐心等待,當發現被捕食對象活物時,則以猛撲的方式跳躍捕捉。在離蛙較遠時,則輕輕爬向目標,伺機捕捉。在餌料缺乏時,牛蛙有大吃小的現象。

6、塘角魚的生活習性
塘角魚也叫革鬍子鯰:頭部扁平,頭後側扁,魚體光滑無鱗。體色深灰色或黑色,體兩側具有灰黑色蝕狀斑塊,胸腹部白色。口寬、橫裂、齒利,口稍下,有觸須4對,上下吻各2對。上下頜和犁骨上密生絨毛狀細齒。
原產非洲尼羅河流域,喜溫怕寒,適宜生長和水溫為18-32℃最適宜生長的水溫為22-32℃,15℃以下攝食量很少,生長慢。當水汩降至臨界7℃時則會凍死。
生活在水的下層,夜間活動敏捷,攝食旺盛。由於革鬍子鯰魚具有樹枝狀(又稱珊瑚狀)的鰓上呼吸輔助器官和皮膚呼吸功能,能夠生存於一般魚類不能生存的低氧或淺水和污染的水域中,只要其體表保持濕潤,離開水幾天仍能生存。由於革鬍子鯰的胸鰭外緣有一根堅硬粗壯的硬刺,能在陸地上爬行,它能越過障礙物,從一個魚池遷移到另一個魚池。它的四對口須頗長,且能靈活轉動。
革鬍子鯰是以動物為主的雜食性魚類。貪食,且一次吃飽,具有群聚爭食的習性。

7、螃蟹的生活習性
自然生長的河蟹一般是穴居或隱居。在食物豐盛、飽食時,它們為躲避敵害,常常營穴居生活。沒有穴居條件時,它們便躲在石礫或草叢中隱居。河蟹通常喜歡生活在水質清潔、水草豐盛的江河湖泊中,在池塘中時,它們常隱伏在池底的淤泥中。河蟹晝伏夜出,在餌料豐富,環境適宜時安於定居,一旦成熟,便棄穴離去。
河蟹在淡水中生長,在海水中繁殖。蟹苗進入淡水後,一般在餌料豐足的河灣、湖泊中生活18個月左右,性腺逐漸成熟。成熟的河蟹在秋末冬初開始到海淡水混合的近海區產卵,這就是生殖洄遊。交配後的雌蟹不久便可產卵,卵一串串貼附在雌解的腹肢毛上,堆積在腹部,直到孵出幼體。這類蟹稱「抱卵蟹」。河蟹一次可產數萬至百萬粒卵,並且能產2-3次。
在自然界受精卵要經過4個月才能出苗,孵化率可達90%左右。剛孵出的幼體很小,形狀像水蚤,稱蚤狀幼體。蚤狀幼體經過五次蛻皮,大約35天就長成蟹苗(大眼幼體),蟹苗再蛻一次皮,成幼蟹。剛脫殼的蟹稱軟殼蟹,它無力攝食和防敵,1-2天後殼才漸硬,這時才漸漸活動,脫殼後蟹體顯著增大。河蟹繁殖後,身體很快便衰老、死亡。
河蟹的食性很雜,它葷素均吃,並且喜歡吃魚、蝦、螺、蠕蟲、蚯蚓、昆蟲及其幼早等動物性食物,也殘食受傷或剛蛻殼的同類,抱卵蟹在飢餓時還取卵當食。在自然環境中河蟹容易得到的多為水草,所以植物食性為主。
河蟹十分貪食,食量也大,消化能力很強。在食物豐富時可以吃得很多,而沒有食物時,幾天甚至一個月不吃,也不至餓死,這是因為在飽食後,會把多餘的營養貯存在肝臟中,剛脫殼的「軟殼蟹」就是預先貯存的營養來維持生命的。在穴洞里越冬期間,才停止或減少攝食。
河蟹不僅貪食,而且有搶食好鬥的習性。為了爭搶一頓美餐,經常會互相殘殺。

㈡ 海洋動物能忍受的最高水溫是多少

最高體溫極限:大約46.5℃ 正常人腋窩溫度的上限通常為37.4℃。如果發熱,最高不過達到42℃。但人 體最高體溫極限大約是46.5℃。 環境溫度極限:大約116℃ 環境溫度極限是指人體置身其間尚能呼吸的溫度。有關實驗發現,由於無法 通過排汗蒸發散熱,人在水中的耐高溫能力明顯低於乾燥空氣中耐熱的能力。 科學家曾對人體在乾燥的空氣環境中所能忍受的最高溫度做過實驗:人體在71℃環境 中,能堅持整整1個小時;在82℃時,能堅持49分鍾;在93℃時,能堅持33分鍾; 在104℃時,則僅僅能堅持26分鍾。但是,據有關文獻記載,人體能忍受的極限溫 度似乎還要高一些。

㈢ 養海水魚需要多少溫度

需要控制在25°左右,原因如下:

因為海水魚是生活在海洋中的魚,因此,我們要飼養它,必須要有相關的設備,採取相關的措施,來模擬大洋中的生活環境。 溫度應控制在25℃左右,鹽度1·020%~1·023%之間,並需擺上海里的動植物。只有這樣,海水魚才肯高高興興地在這里安居樂業,繼續生活下去。


(3)海洋動物水溫多少合適擴展閱讀:

飼養海水魚需要以下設備:

1、照明設備:水族箱的照明設備有金屬鹵素燈、熒光燈、水銀燈和珊瑚燈等。珊瑚燈是一種適合 海水無脊椎動物的燈光,它又有藍光燈和纖光燈之分,可以增加珊瑚等無脊椎動物的顏色,觀賞效果很好;

2、保溫設備:小型水族箱可選用市售的100—300W的電熱管,固定在水族箱的兩端。在炎熱的夏季,當水溫接近30℃ 時,應採取降溫措施,如配備製冷機 或空調機,或用機製冰塊裝入塑料 袋內,封口後放入水族箱中;

3、蛋白質分離器:又稱為泡沫分離器。它是利用水中的氣泡表面 可以吸附混雜在水中的各種顆粒狀 的污垢以及可溶性的有機物的原理,採用充氧設備或旋渦泵產生大量的氣泡,將通過蛋門質分離器的海水 凈化,這些氣泡全部集中在水面形 成泡沫,將泡沫收集在水面上的容 器中,它就會變為黃色的液體後被排除;

4、二氧化碳補充設備:海水中的硬度和酸鹼度存在一個動態的緩沖系統,它可以保持海水的水質穩定、當海水的PH值下降到8.0時,就可以考慮採取補充二氧化碳的方法,來保持水質的緩沖能力的穩定;

5、水質測試設備:海水的比重可以採用比重計測得。海水的酸鹼度,可採用PH值電子測試測試筆獲得。水的硬度、鐵含量、亞硝酸鹽含量等,可採用專用測試劑測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海水魚

㈣ 海參在水溫0下多少溫度不能存活

稚海參、幼海參和成海參的生長對溫度和鹽度的要求是有差異的,它們對最適溫度和鹽度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1)溫度 通常,刺參的最適生長水溫為8℃~15℃,但其可適應的溫庋范圍較廣,它可耐受的水溫為-2℃~30℃。如果長期生活在低溫(0℃以下)或高溫(28℃以上)的條件下,對刺參會造成危害,易發生排臟和潰爛。
海參不同的生長發育階段對溫度的要求是不同的。稚海參培育期間,水溫超過28℃以上時基本不生長,適宜的水溫為20℃~27℃,在高達28℃以上時,將會引起稚海參的大量死亡。體長2厘米幼海參生長的最佳溫度為19℃~20℃,適溫范圍為15℃~23℃,生長溫度范圍為0.5℃~30℃;體長5~15厘米的刺參生長最適溫度為10℃~15℃。刺參開始產卵的水溫為15℃~17℃,產卵盛期的水溫為17℃~20℃。溫度對海參的耗氧也有影響。在水溫下降的試驗中,當水溫在26℃左右時,刺參隨水溫的下降而耗氧量減小;在水溫升高試驗中,刺參耗氧量隨水溫的升高而增加,在22℃時達到最大。若溫度進一步升高,耗氧量反而會減小,這也許是海參夏眠的原因。這與崔相的報告所指出的當水溫高於19℃以上,刺參的活動能力減弱,水溫過高會引起夏眠的結果是一致的。
(2)鹽度 除極個別種外,大多數海參是典型的狹鹽性海洋動物,特別是對低鹽度海水的適應能力較弱,鹽度降低幅度過大會造成海參的死亡。加拿大有學者報道,低鹽度可能引起海參季節性排臟,也許是由於滲透調節作用變化的結果。刺參在不同發育階段對低鹽度的耐受力不同,從耳狀幼體到成體,其對低鹽的耐受力逐漸增強。俄羅斯學者Levin報道,樽形幼體、五觸手幼體及稚海參的鹽度耐受范圍為24~32,當鹽度低於20以下,發育受到抑制。我國多數學者的研究表明,刺參對鹽度耐受的下限范圍是:浮游幼體為20~30,體長0.4毫米以下的稚海參為20~25,成體為15~20。在20℃以下時,水溫越高,海參對低鹽度的抵抗力越強。
試驗表明,將耳狀幼體放在鹽度為10的低鹽水中,1小時後全部死亡;鹽度在20以下,12小時後有近半數個體死亡。在水溫為15℃下的稚海參(體長0.4毫米),鹽度25時未見有死亡個體,在20以下則有死亡個體出現佔在水溫20℃~25℃、鹽度為20時,無死亡。
通過馴化海參對低鹽度海水有個逐漸適應的過程,但鹽度的急劇變化,即急劇升高或降低值為5以上時,則導致海參的排臟、潰爛和死亡,應引起注意。

㈤ 水母適合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中對水溫是否有要求

水母適合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中?對水溫是否有要求?

一、水母適合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中? 對水溫是否有要求?

水母,這種生物是生活在海洋當中的,所以我們普通人如果想要見到水母的話,基本都是在海洋當中,或者是在一些海洋館裡面,對於水母的生存環境,大多數人其實是並不了解的,其實水母一般都生活在比較深的海洋當中,水母這種生物喜歡溫暖的水域,所以在熱帶以及溫帶水域當中,水母的數量非常的多,種類也是比較多的。所以我們大家看到的很多長得非常漂亮的水母,大多數都生活在比較溫暖的水域裡面,因此水母對水溫是有一定要求的。

㈥ 白化鯊為什麼很難養

白化鯊很難養是因為其抗低溫能力弱。

白化虎頭鯊是熱帶淡水魚的一種,它對低溫的耐受能力較弱,適溫20℃—34℃,最佳生長水溫26℃—32℃,水溫低於18℃時活動緩慢,反映遲鈍,水溫低於12℃時開始死亡,因此,在養白化鯊時,水溫控制至關重要。

另外,該魚食性較雜,幼魚以浮游動物為餌料,成魚以水生植物及人工配合飼料為食,飼料蛋白質要求28%—32%。

白化鯊的注意事項:

淡水鯊魚食性雜,食量大,生長速度快,當年魚苗(3cm—4cm)養殖4個月,體重可達0.6kg以上。該魚性成熟較晚,飼養3年—4年,體重達3kg以上可以進行繁殖。繁殖季節為4月—9月,屬一年一次性產卵魚類。

白化鯊的雌雄鑒別很難,並且藍鯊在水族箱中很難繁殖。只有在繁殖其間,從雌魚略顯膨脹的腹部才能鑒別出其特徵,其他時候很難區分。公魚的背鰭更尖,胸鰭寬,臀鰭、尾鰭更長一點,身體比較瘦,母的身體較豐滿。

㈦ 水族館的生物飼養

大型水族館的設計必須考慮到各個品種的要求;尤其是因為現代水族館的展品包括各種水生生物體;哺乳類、鳥類、爬蟲類、兩生動物、無脊椎動物和魚類。在必須考慮的諸多因素中有遊客流動型式,玻璃的反射、音響效果以及諸如水的清晰度、溶解的排泄物、溫度,水箱裝飾、疾病治療及營養等水箱放養問題。
放養水生生物的主要要求是水的品質。水源不允許有污染物質,如污水和工業廢料;水中的氣體必須與大氣平衡,保證水中有充分的氧氣;同時避免氮的過飽和狀態。在再循環系統中,水的處理不僅要確保水的清晰,還要確保排泄物的凈化。淡水源通常要使供水用炭過濾或投入化學葯品,除去其中的氯和其他添加劑。海洋生物體可放養在自然海水或人造海水中。人造海水的優點是沒有致病的生物體和污染物,但對某些生物可能不那麼合適。
供水方法基本上分3種︰開放式、封閉式和半封閉式。開放式供水系統中,水從水箱流過即予棄去,其水質和自然環境接近,有毒的新陳代謝的排泄物也不會集結;但溫度控制和用泵抽水的費用較高,且常需過濾。
封閉式供水系統中的水反覆環流,只是定期換水。排泄物不能從該系統中不斷沖洗出去,故必須經過處理。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其中的氨必須迅速除去或使之轉化,因為即使在濃度很低的情況下氨也是有害物。在水箱中,將氨變換成亞硝酸鹽的細菌主要存活在過濾器材料中。通常用表面積很大的沙質慢濾器來確保這些細菌大量存在。水櫃中的植物生長,尤其是在海水供水系統中,通常不能充分利用細菌從亞硝酸鹽中製取的全部硝酸鹽。雖然某些水櫃多年來換水次數極少,但一般每月需換水1~10%,使硝酸鹽保持在低水平。在淡水和海水供水系統中使用炭有助於減緩含氮廢物的積聚。排泄物也造成水中酸度的增加。通常施用碳酸鹽化合物使酸度維持在最適宜的程度,特別是在不經常換水的時候。
半封閉式供水系統基本上與封閉系統相同,但與水源之間有固定的聯系,定時添加新水以控制溶解的廢物問題,在控制水溫和泵水方面,其費用低於開放式供水。
過濾器有各種各樣,從簡單的流過式系統到完全自動化的再循環系統,裝有監控水的各種物理化學特性的專門設備。各水櫃的水更換率很重要,應不超過兩小時。還應備有利用吹氣器通氣的裝置,如果供水意外中斷,便可防止魚類窒息。
在與植物取得平衡的水櫃內放養魚類和無脊椎動物也可不用過濾或通氣;然而,大規模的動植物之間的平衡極難獲得,即使在放養正常的水櫃中,也很難獲得這種平衡,特別是在海水水櫃中。
飼養哺乳類和鳥類的淡水池更有特殊的問題。它們通常要求較高的過濾率和較大的過濾能力,因為這些地方積聚大量的糞便。然而呼吸空氣的動物對水質不十分敏感;因此,化學處理法,如氯化消毒(chlorination),雖會使魚類死亡,卻可用來控制細菌和改造進水的清晰度。人造海水較簡單;如含2%氯化鈉的人造海水即可飼鯨及海豚。海豹及海獅一直養在淡水中,但眼病發病率會增加,這是因為淡水對眼組織的滲透作用所致。 不同種類的水生動物對水的溫度、溶氧量、酸鹼度、鹽度和硬度都有一定的要求。
水溫
各種水生動物在生長、發育以及繁殖中,要求不同的水溫。例如,熱帶魚的飼養水溫不能低於20℃,繁殖時的水溫應保持在25℃左右;金魚可適應於15~30℃水中生活,但以20℃左右生長最快,金魚的極限低溫為1℃,最高為38℃,超過此限度就會死亡。海洋魚類按其對水溫的要求可分為冷水種、溫水種和暖水種。冷水種包括寒帶種 (適溫0℃左右)和亞寒帶種(適溫0~4℃);溫水種包括冷溫種 (適溫4~12℃)和暖溫種(適溫12~20℃);暖水種包括亞熱帶種(適溫20~25℃)和熱帶種(高於25℃)。青島水族館飼養的魚類大部屬於暖溫種,溫差需控制在0.5~1.5℃之間,低於或高於適溫5℃,就會死亡。
溶氧量
水生動物自身耗氧,其排泄物的分解也耗氧,由於儲水量有限,應防止飼養用水缺氧。如金魚要求溶氧量每升5毫升以上,如低於每升1毫升,就會浮頭或窒息;冷水種的虹鱒要求溶氧量在每升7毫升以上,如低於每升3毫升,就會死亡。一般水溫越高,溶氧含量越少,由於熱帶魚適溫一般都在20℃以上,更應防止缺氧。為防止缺氧應按時測定氧的含量,及時清除魚的排泄物和食物殘渣等。如發現缺氧,就要加快水的循環或加大水的更換量或使用打氣機充氧,甚至用氧氣瓶輸氧。
酸鹼度
魚池水體中影響pH值升降因素很少,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游離二氧化碳與重碳酸鹽數量的比例關系。二氧化碳越多,pH值越低。絕大多數熱帶魚生活在弱酸性水中,其最佳值因種而異,一般為6.0~7.0。在熱帶魚繁殖時,常因pH值變化而不能產卵或卵不能孵化,故要隨時調節。金魚和海洋魚類一般適合於pH值7~8.5中性或弱鹼性水,pH值小於7時即停止活動,攝食量降低,並出現浮頭;過高時,魚易死亡。
鹽度
海水魚類能適應較高的鹽度(10~47‰),淡水魚類只能適應極低的鹽度(0.2~0.5‰),廣鹽性的蝦虎魚類及一種彈塗魚,既可生活在純淡水中,也能生活在鹽度為 6‰的海水中。而許多狹鹽性魚類則經常受不了鹽度的輕微變化,如棲息於珊瑚礁中的許多鱸形目魚類,只能經受不足千分之一的鹽度變化。鹽度的突然改變是導致狹鹽性魚類死亡的重要原因。鹽度除用化學分析法測得外,也可用比重計測定後換算得出。
硬度
水的硬度主要決定於所含金屬離子的數量。大多數熱帶魚都需在軟水中才能生長。水族箱中水的硬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由於水的不斷蒸發導致重碳酸鹽含量增加。高硬度水可用蒸餾水稀釋;或者把水煮沸,沉澱二晝夜以上,利用上部2/3的水;或者通過離子交換柱以減少鹽分等。熱帶魚對水硬度變化(上升)不如對溫度變化(降低)敏感;而且經過長期飼養,有些原產於低硬度水中的種類如地圖魚(Astronotus ocellatus)也可在較高的硬水中生活。但在某些熱帶魚繁殖時如不將水的硬度調節到合適的程度,便不能產卵,有的即使產卵也不能孵出幼魚。 按攝食習性不同,可將魚類分為肉食、素食、雜食和食浮游生物等類別。應盡可能以接近於其天然食料的食物喂養各種魚類。肉食性魚類較易飼養,可喂魚、蝦、蟹肉等食料。以活魚作餌容易感染病菌,經過冷藏後餵食較為安全。在喂前要加溫至水族箱溫度,還要切成碎片。食浮游生物的魚類,可喂切碎的魚肉、水蚤、紅蟲和豐年蟲等。活的、冰凍的或者乾燥冷藏的均可。只吃植物或兼吃植物的魚類,可用青豆、菠菜、海藻、淡水藻和酵母等喂養。
水族館所養的海洋魚類,多數為捕食性魚類。除個別魚類在放養約10天後能逐漸攝食少量死餌外,一般均需經過20天以上的馴養才逐步適應吃死餌。通常在魚類放養4~5天後便開始投死餌,以誘發其食慾,使少量攝食死餌,逐漸改變其習性。誘食方法可使少許食物緩慢地下沉,或用線牽引使其象活動物一樣讓魚捕食。
飼食不宜太多,以免引起消化不良;剩食要及時清除,以免污染水質。捕食性魚類一日餵食一次即可,珊瑚礁魚類每日要多喂幾次,但每次量要少。餵食時要耐心,待魚吞食後再投餌。要用混合餌料,以保證魚類的營養需要。捕食性魚類每周斷食1~2天,可以避免消化不良。把只吃單一食物的魚與雜食的魚混養,使前者也接受其他食物。可把不大吃食的魚與很愛吃食的魚混養,前者就會同後者競相爭食。快食性魚類與慢食性魚類混養,可先讓快食者吃飽,而後再喂慢食者。

㈧ 養貝類需要多少度的鹽水

扇貝,扇貝,貽貝,蝸牛:溫度0 ℃,鹽度18-20%,可以放置長達三天,通常用流動水喂養。這些貝類一般沒有混養禁忌,而是因為個體小,所以被分開放置。

㈨ 哪種海洋動物在夏天需要休眠

海參是海洋動物中夏天需要休眠


一、海參簡介


屬海參綱(Holothuroidea),是生活在海邊至8000米的海洋棘皮動物,距今已有六億多年的歷史,海參以海底藻類和浮游生物為食。 海參全身長滿肉刺,廣布於世界各海洋中。我國南海沿岸種類較多,約有二十餘種海參可供食用,海參同人參、燕窩、魚翅齊名,是世界八大珍品之一。海參不僅是珍貴的食品,也是名貴的葯材。據《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海參,味甘咸,補腎,益精髓,攝小便,壯陽療痿,其性溫補,足敵人參,故名海參。海參具有提高記憶力、延緩性腺衰老,防止動脈硬化以及抗腫瘤等作用。隨著海參價值知識的普及,海參逐漸進入百姓餐桌。生活環境決定海參品質。


二、海參休眠原因:

1、生活在海底的海參很怕熱。當水溫超過20攝氏度的時候,它就會轉移到海水較深,波浪較穩的地方,鑽進岩石下的黑暗處,進行長達100天的「夏眠」。刺參就會轉移到深海的岩礁縫隙中或潛藏於石底,不吃不動,整個身體收縮變硬如刺球。一般動物不會吃掉它。當水溫降到20攝氏度以下時,它又復甦過來,重新開始覓食活動。


2、海參生長在海底,夏季食物因都上升到海面,造成海底食物缺乏,於是海參就進入休眠了

㈩ 養殖海洋動物

人工配置海水只要將人工海水鹽按照一定比例與水混合,就可配製成與天然海水較接近的人工海水。其中,國產海水鹽含有20種微量元素,進口海水鹽含有40種微量元素。人工海水配製的水源,應選用無毒,無味,潔凈的過濾水,地下水和晾曬一周的自來水。飼養用人工海水的密度要維持在1.022-1.023,海水的密度,鹽度和水溫是時刻變化的,在溫度一定的情況下,可按下表的數據配製出所需要的海水。

密度 1.021 1.022 1.023
25攝氏度 29.9克 31.2克 32.6克
26攝氏度 30.3克 31.6克 33.0克
27攝氏度 30.6克 31.9克 33.3克

例如:100千克在25攝氏度時,要配製成密度為1.021的人工海水需家海鹽29.9克。人工海水在配製過程中不要採用金屬容器。剛配製的人工海水比較混濁,水底常有沉澱物堆積,這是正常的。人工海水配好後,應立即啟動水族箱中的循環水過濾裝置,加溫設備和充氧設備,12小時後就會變得澄清。剛配好的人工海水的水質不穩定,應每12小時對水質進行測量。經一周後,若水質已穩定在合理范圍,這時就可飼養海水觀賞魚了。

養海水魚用人工鹽,特製的,1公斤鹽兌30公斤水,很衛生也很方便。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1864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335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620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701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464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1786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1922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567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545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