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氧進水溫度多少合適
⑴ 污水厭氧池溫度控制
需要安裝溫度感測器,實時檢測厭氧池和出水的溫度,接入PLC控制系統,實現自動化控制。如果想實現遠程式控制制的話,可以配置帝圖信息無人值守監控箱
⑵ 污水處理過程中(就是最簡單的好氧厭氧處理中) 硝化池跟反硝化池的溫度 怎麼控制在最佳溫度
《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50014-2006)中對規定污水廠內生物處理構築物的水溫「宜」為10-37℃。硝化反應的最佳溫度一般為20-30℃,15℃以下硝化反應速率下降,5℃以下停止;反硝化最佳溫度為20-40℃,15℃以下反硝化菌活性下降;普通好氧菌最佳溫度一般為15-30℃。
但污水處理構築物一般不刻意去為實現最佳溫度而採取額外技術措施提高水溫,因為這樣做的成本太高!只有冬季特別寒冷地區,水處理構築物採取保溫等措施,而不是增溫。另外,羅茨風機曝氣,會壓縮後的發熱空氣帶入水中,但對水溫影響較小。無法維持最佳溫度。
⑶ 污水處理站厭氧菌的培養對水的溫度有沒有要求
微生物的培養在污水處理過程中是技術含量最高的,多數污水處理站會購買現成的菌種或者對待處理污水取樣經過當地的農業學校、實驗室進行微生物培養和馴化。那麼污水處理微生物的培養需要哪些條件呢?
1·營養物質:對於病理學或者葯敏檢驗的需要進行菌種培養時,常常使用瓊脂,但是作為污水處理站的菌株培養,就不需要這么高的要求了,一般使用適當的營養物調配成碳、氮、磷之比應保持100∶5∶1即可。
2·溶解氧:這是針對好氧菌來說的,就好氧微生物而言,環境溶解氧大於0.3mg/l,正常代謝活動已經足夠。但因污泥以絮體形式存在於曝氣池中,以直徑500µm活性污泥絮粒而言,周圍溶解氧濃度2mg/l時,絮粒中心已低於0.1mg/l,抑制了好氧菌生長,所以曝氣池溶解氧濃度常需高於3-5mg/l,常按5-10mg/l控制。調試一般認為,曝氣池出口處溶解氧控制在2mg/l較為適宜。而厭氧菌往往還需要對氧氣進行消耗,對於封閉式的培養基,好氧菌將氧氣消耗殆盡後,就輪到厭氧菌工作了。
3·溫度:任何一種細菌都有一個最適生長溫度,隨溫度上升,細菌生長加速,但有一個最低和最高生長溫度范圍,一般為10-45ºC,適宜溫度為15-35ºC,此范圍內溫度變化對運行影響不大。
4·酸鹼度:一般PH為6-9。特殊時,進水最高可為PH
9-10.5,超過上述規定值時,應加酸鹼調節。
5·培養好具有活性的菌株後,還要讓他們逐漸適應待處理污水的環境,可以先按照培養基的環境中加入少量待處理污水,經過3——5天後再適量增加污水的比例,讓菌株進化並且逐漸適應待處理污水的環境。
參考資料:http://www.nmgjlscl.com/Item/Show.asp?m=1&d=2854
⑷ 污水處理站厭氧菌的培養對水的溫度有沒有要求
厭氧菌是嚴格的專性菌,對溫度要求非常嚴格,有高溫厭氧50-55度,中溫厭氧30-35度
兼性厭氧菌(facultativeanaerobe)又稱兼嫌氣性微生物,兼嫌氣菌。在有氧或無氧環境中均能生長繁殖的微生物。在有氧(O2)或缺氧條件下,可通過不同的氧化方式獲得能量。如酵母菌在有氧環境中進行有氧呼吸,在缺氧條件下發酵葡萄糖生成酒精。許多腸道細菌,如大腸桿菌等均屬此類。
先在有氧環境下培養一段時間,再慢慢轉換的無氧環境培養一段時間,再從存活下來的菌種中提取優勢菌種。
⑸ 污水處理的水溫控制在多少度
污水處理一般是通過厭氧發酵技術,可分為中溫和高溫發酵,中溫溫度控制在35度左右,而高溫溫度控制在55度左右。
希望能幫助你還請及時採納謝謝
⑹ 厭氧反應器出水溫度
厭氧反應是個吸熱過程,如果不考慮罐體散熱,出水溫度比進水溫度低一些,具體低多少要看反應條件。大約低個3、4度吧
⑺ 厭氧罐進水cod2500,飲料廢水。水溫25度左右。ph6.8。其他無測量條件。出水cod高於進水cod。如何解決。
你的厭氧罐僅水解酸化,沒有進行產甲烷的反應,說明厭氧罐應經酸化,調試運行失敗了,應重新調試。
進水PH偏低,請調節至7.5-8.5之間。降低進水量,使厭氧罐水力上升流速為0.1米/小時,運行一段時間後,提高進水量使水力上升流速為0.2米/小時,以後每一段時間初步提升水力上升流速,每次增加0.1米/小時,最終穩定在0.7-1.0米/小時之間。每次增加進水量前,厭氧罐的COD去除率必須在80%左右。注意進水PH必須在7以上,且進水必須連續,不能間斷,直至達到滿負荷進水。
⑻ 污水處理好氧 厭氧的作用,水溫低於多少度不能運行
好氧池的作用是讓活性污泥進行有氧呼吸,進一步把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去除污染物的功能。運行好是要控制好含氧量及微生物的其他各需條件的最佳,這樣才能是微生物具有最大效益的進行有氧呼吸。
厭氧處理是利用厭氧菌的作用,去除廢水中的有機物,通常需要時間較長。
厭氧過程可分為水解階段、酸化階段和甲烷化階段。
水解酸化的產物主要是小分子有機物,使廢水中溶解性有機物顯著提高,而微生物對有機物的攝取只有溶解性的小分子物質才可直接進入細胞內,而不溶性大分子物質首先要通過胞外酶的分解才得以進入微生物體內代謝。例如天然膠聯劑(主要為澱粉類),首先被轉化為多糖,再水解為單糖。纖維素被纖維素酶水解成纖維二糖與葡萄糖。半纖維素被聚木糖酶等水解成低聚糖和單糖。
水解過程較緩慢,同時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是厭氧降解的限速階段。在酸化這一階段,上述第一階段形成的小分子化合物在發酵細菌即酸化菌的細胞內轉化為更簡單的化合物並分泌到細菌體外,主要包括揮發性有機酸(VFA)、乳醇、醇類等,接著進一步轉化為乙酸、氫氣、碳酸等。酸化過程是由大量發酵細菌和產乙酸菌完成的,他們絕大多數是嚴格厭氧菌,可分解糖、氨基酸和有機酸。
工作原理厭氧反應四個階段一般來說,廢水中復雜有機物物料比較多,通過厭氧分解分四個階段加以降解:
(1)水解階段:高分子有機物由於其大分子體積,不能直接通過厭氧菌的細胞壁,需要在微生物體外通過胞外酶加以分解成小分子。廢水中典型的有機物質比如纖維素被纖維素酶分解成纖維二糖和葡萄糖,澱粉被分解成麥芽糖和葡萄糖,蛋白質被分解成短肽和氨基酸。分解後的這些小分子能夠通過細胞壁進入到細胞的體內進行下一步的分解。
(2)酸化階段:上述的小分子有機物進入到細胞體內轉化成更為簡單的化合物並被分配到細胞外,這一階段的主要產物為揮發性脂肪酸(VFA),同時還有部分的醇類、乳酸、二氧化碳、氫氣、氨、硫化氫等產物產生。
(3)產乙酸階段:在此階段,上一步的產物進一步被轉化成乙酸、碳酸、氫氣以及新的細胞物質。
(4)產甲烷階段:在這一階段,乙酸、氫氣、碳酸、甲酸和甲醇都被轉化成甲烷、二氧化碳和新的細胞物質。這一階段也是整個厭氧過程最為重要的階段和整個厭氧反應過程的限速階段。
再上述四個階段中,有人認為第二個階段和第三個階段可以分為一個階段,在這兩個階段的反應是在同一類細菌體類完成的。前三個階段的反應速度很快,如果用莫諾方程來模擬前三個階段的反應速率的話,Ks(半速率常數)可以在50mg/l以下,μ可以達到5KgCOD/KgMLSS.d。而第四個反應階段通常很慢,同時也是最為重要的反應過程,在前面幾個階段中,廢水的中污染物質只是形態上發生變化,COD幾乎沒有什麼去除,只是在第四個階段中污染物質變成甲烷等氣體,使廢水中COD大幅度下降。同時在第四個階段產生大量的鹼度這與前三個階段產生的有機酸相平衡,維持廢水中的PH穩定,保證反應的連續進行。
⑼ 污水處理厭氧菌對溫度的要求
作用范圍在10℃~55℃之間,較好的作用溫度為30-35℃。高於60℃會導致細菌內酶的變性;低於10 ℃時,細胞生長會受到很大的限制。
⑽ 厭氧出水變差什麼原因
1:厭氧池污泥(生化泥)負荷過高
解決方案:污泥負荷過大,主要是厭氧入水量多大或者污泥過少,所以要減輕就要減少厭氧池的進水量或者增加污泥投放;
2:厭氧污泥濃度過高
解決方案:污泥過多,導致在一定時間內厭氧沉澱效果較差,所以要加大排泥,延長厭氧沉澱時間;
3:厭氧污泥質量變差
解決方案:污泥發生絲狀膨脹或者變得易爛,鬆散使水難以沉澱,所以要投加葯物增強污泥沉降性能或是直接殺死絲狀菌,做好對入水性質的控制;
4:初沉池出水懸浮物過多
解決方案:因為初沉池進入厭氧池水質不凈導致厭氧水無法沉澱甚至厭氧水出現浮渣,所以要控制好初沉池入水質量;
5:厭氧池營養料不均衡
解決方案:營養料不均衡也就說明厭氧微生物等分布不均,導致入水厭氧反應不均不充分,所以要增加填料,均衡營養料;
6:厭氧池入水溫度過高
解決方案:進水溫度超過40,對於厭氧系統中甲烷菌的活性影響巨大,產氣量降低,在溢流堰邊緣出氣泡往往就是揮發酸增高的一個表象.而跑泥就比較嚴重水混濁,所以要控制入池水溫;
7:進入有毒物質
解決方案:有毒物質進入厭氧池會使厭氧菌大量死亡,影響厭氧效果所以要注意檢測入水水質;
8:入水水量變化過大
解決方案:水量變化大對微生物負荷變化也較大,導致厭氧反應不穩定,水質變化也會不穩照成出水混濁所以要控制入水穩定性,均勻流入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