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窯溫度上下浮動多少正常
❶ 陶藝素燒溫度是多少度電窯
素燒主要是排除雜質,500度以上可以慢慢燒會更好。 一般其實燒到1260(溫錐04)材料上來說只能告訴你500-1260(因為500起就可以排出大部分結晶水,還有一些成分也會融了結合在一起)
素燒是根據工藝不同(你要多好吸水性比如)還有後續的燒制方法決定的
我建議800-1060 都可以。
❷ 急求:水泥行業,回轉窯的窯體外表溫度一般是多少度窯頭和窯尾的外表溫度一樣么
200-350度,每個公司都不盡相同,主要是窯內溫度,窯胴體外表溫度只能判斷窯磚的使用情況或窯皮的掛結情況。窯胴體外表溫度還可以作為一種輻射取溫的依據。
❸ 回轉窯大瓦溫度和油溫溫度正常應該是多少
回轉窯大瓦溫度正常應該是55度60跳停;油溫溫度正常應該是45度報警,48跳停.
❹ 窯爐臨界溫度高低如何選擇
燒窯前,要根據所燒坯釉的特點決定一個升溫和降溫的曲線圖。曲線的分布情況與下列因素有著密切的關系:
1、坯料的組成和純度;
2、坯體入窯時的含水量;
3、坯體的厚度和大小,坯體的溫度傳導系數;
4、窯的型式、構造和容量,以及裝窯密度;
5、高溫結晶相的生成與轉變及坯的特性。 中等大小的窯,燒制白瓷的升溫速度約在下列范圍內: 脫水期--每小時升溫20-40℃,一直燒到500℃為止; 氧化期--每小時升溫50-70℃,從 500℃至900℃左右為止; 玻化期--每小時升溫25-35℃,從900℃到1350℃左右為止; 保溫期--每小時約升溫5℃到15℃左右。 我國瓷器一般在1320℃左右燒成,但目前有些產區瓷廠的窯火溫度實際上有向高溫燒成溫度發展的趨向,如湖南有些大瓷廠已達1410℃。 變動下列因素,可以控制燒窯的溫度:
1、通風強弱--通風強,則升溫快。控制通風強弱可用調節閘板,改變爐柵空隙,人工鼓風等辦法進行;
2、變動入窯氣體的溫度--入窯氣體溫度高,則有利於燃燒和升溫,採用預熱空氣的辦法可以提高入窯氣體的熱值,從而提高燒成溫度。
3、預防冷空氣侵入窯中--冷空氣侵入窯中,會減緩升溫速度。為了防止冷氣入窯,應封密窯牆,掌握去灰的時間和次數。
4、加煤也應注意控制每次的加煤量,控制煤塊的大小(煤塊小的空氣多),控制加煤的時間,以及掌握加煤的方法等。
❺ 國家規范窯爐表面溫度是多少
根據《評價企業合理用熱技術導則》GB/T3486-93。
第5.1.2當環境溫度為25C時,工 業 鍋 爐 外壁表面平均溫度不得超過50C。
第5.1.4附錄A表A6中列出各種爐渦的工業爐溫的爐體外表面溫度指標,作為設計建造與維修工業爐 窯時,評價爐體保溫性能的依據。
注∶①表中值系在環境溫度為20℃是時,正常工作的爐子外表面平均溫度(不包括爐子的特殊部分)。
②本表不適用於下列工業爐窯:
a.額定熱負荷低於0.85×106kJ/h者;
b.爐壁強製冷卻者;
c.回轉窯。
❻ 瓷器的燒制溫度一般是多少
在1000-1200度左右的高溫下焙燒而成的物品。
1、黑陶是在焙燒時,前期採用氧化焰,燒窯快結束時用濃煙薰翳(這時火焰是還原焰),經短時間滲透,便呈現黑色。燒成溫度在1000℃左右。有的黑陶表面烏黑發亮,胎體薄如蛋殼。白陶是用高嶺土燒成的白色陶器,胎質細膩堅硬,燒成溫度在1000℃左右。
2、在我國江南地區和東南沿海一帶,還出土了獨具特色的印紋硬陶,此後,人們還創燒了表面施釉的陶器,稱釉陶。常見的有兩種,一是胎呈灰色,胎質堅硬,器表帶有灰色透明青釉,燒成溫度達1200℃的釉陶。其物理性能已接近瓷器,原料為高嶺土,吸水率很低,火候1200℃,叩之有金屬聲。因此稱這種釉陶為原始青瓷。另一種是胎呈紅色,表面施綠、黃、黃褐色的低溫釉,釉料中有鉛作助熔劑,因之稱鉛釉陶器。在西漢晚期已經出現。唐三彩便是低溫釉陶。
3、先用60-70℃的溫度烘乾,然後預熱到600℃,再用1200-1300℃的高溫加熱,最後降溫。燒制碗碟時,將高嶺土、鉀長石、鈉石等粉碎,攪拌成面團狀,用機器按碗碟形狀壓成坯,一批碗碟最快6個小時燒制完成,厚一些的則需10多個小時。
(6)素窯溫度上下浮動多少正常擴展閱讀
製作順序:
從配泥、成型、配釉及煅燒四方面加以介紹。
1、配泥
配泥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清除雜質,另一方面是把產地來源不同,成型和煅燒性能不同的土搭配成符合製作者所需要的、具有一定燒成溫度范圍的、能和釉及煅燒溫度相呼應的熟土。有時為了加強泥質在高溫煅燒情況下的支承力,使坯體不致下塌而適當滲些砂子。有時為了追求陶土燒成後的色澤而加入一些著色原料成為"色胎"。 陶土和瓷土的化學成分基本是相同的,由於風化和再風化的原因,改變了它們的物理性能,使之出現了陶土具有較大的粘性和可塑性,瓷土具有脆性及高溫狀態下玻化程度較大的區別。
2、成型
拉坯的准備工作是揉泥:就是把泥團放在車面的圓心部位,轆轤轉動後,用手腕和手指的相反作用力把泥團把握在圓心之中,然後雙手把泥團反復幾次上下托拉,使其進一步排除裡面的氣泡,使泥更"熟"。
3、施釉
施釉方法:浸釉、塗釉和噴釉。浸釉是把整件坯體浸於稀稠合適的釉葯之中,讓其自然吸附至一定的厚度。塗釉是用毛筆蘸了釉葯後塗於坯體上,用筆的側鋒塗擦也會出現特殊的效果。噴釉是用噴霧器把釉葯噴於坯體。
4、煅燒
煅燒則是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步。
❼ 構件出窯溫度應保證在內外多少攝氏度
摘要 您好 1產量設定控制環節: 根據窯振、窯體溫度、電石爐尾氣流量和窯前燃氣壓力及時調節產量,當窯體溫度每下降3℃時,產量降低0.1t. 4.2窯體負壓控制環節: 通過調節主引風機頻率,穩定鍛燒帶,窯體負壓控制在-0.02- -0.06kpa之間. 4.3出灰溫度控制環節: 通過調節冷卻風機進口擋板開度,控製冷卻風壓力保證窯底出灰口平均溫度在200℃~350℃之間. 4.4助燃風壓力和流量控制環節: 通過調節助燃風機進口擋板開度,控制助燃風壓力在3±0.2kpa,根據助燃風配風公式2.6V(X+Y),注:V-電石爐尾氣流量、X-CO含量、Y-H2含量。 4.5串氣點窯時間控制環節: 停窯時間超過6小時必須串氣點窯保溫,由石灰質量和電石爐尾氣較穩定的窯串氣保溫4小時,保證窯體溫度和石灰質量. 5異情處理 4.1當 窯體上下樑溫度降溫速率達到10℃/h時,由崗位班長匯報給工區工 程師,然後由工區工程師匯報給事業部工藝副部長。
❽ 水泥回轉窯窯內溫度為什麼有波動敬請高手指點,多謝!!
這個有波動太正常。。。窯內溫度和很多因素有關。煤粉細度、水分、灰分發熱量;入葯生料細度、成分;分解爐用煤量,窯頭用煤量;篦冷機冷卻效果及型號,系統用風等等。。
❾ 水泥回轉窯溫度范圍,窯頭,窯中,窯尾溫度是多少度以及有沒別的地方高溫
你問的應該是筒體溫度吧,窯頭應在320℃左右,燒成帶不超350℃,窯尾250℃左右
❿ 燒紫砂壺的溫度需要控制到多少
燒紫砂壺的溫度
(1)常溫~200℃,為紫砂坯體的脫水階段,這段時間內主要是排除坯體內的結合水(機械水),要求升溫緩慢均勻。我們知道100 ℃為水的沸點,當窯溫升至105℃時,坯體內大量水分開始蒸發。為了有效而完全的排除水分,105℃時應保溫30分鍾,即30分鍾時間內窯溫始終控制在105℃左右。脫水階段必須緩慢升溫,否則坯體極易開裂或炸裂。
(2)200℃~500℃是紫砂坯體排除結晶水的階段,結晶水又叫結構水,它不同於泥料的結合水,必須在450℃-500℃時才能從Al2O3•2SiO2 •2H20 (高嶺土)中分解,這時只要平穩的正常升溫即可。
(3)500℃~600℃為石英晶型轉變階段。石英(即SiO2)在573℃時,從ß-Si02—〉α-SiO2,其體積增加0.84%,而紫砂泥料中含有大量的SiO2成份,特別是段泥(或本山綠)含量更大。所以這一階段燒成操作要特別當心。雖然整個反應過程很快,只需短短幾分鍾時間,但如處理不當,就有可能出現坯體開裂。這一時間段必須確保窯內溫度均勻,盡可能的減少窯內各處的溫差,這是相當關鍵的。
(4)600℃~1050℃,氧化分解階段,在這階段碳酸鹽得到分解,氧化鐵、氧化錳等著色氧化物開始顯示本色。
(5)1050℃~1200℃,燒結階段(這是指紫泥溫度),當窯溫達到這個溫度時,尚需保溫一段時間,因紫砂壺為薄壁產品,一般保溫3O分鍾即可,保溫的目的是為了減少窯內上下溫差。當上下溫度相同時,可以停止加溫,關閉燒嘴。
(6)1200℃~700℃,急冷階段,這一階段窯內製品還處在熔融的有塑性的狀態,可以快速急冷而不至於開裂。採用快冷有兩個好處,一是可以縮短燒成周期,提高窯爐工作效率;二是由於急劇快冷,製品表面光澤度極好,茶壺的水色可以顯現。
(7)700℃~400℃為緩慢冷卻階段,這一階段很重要,操作時尤應注意。因為573℃為石英晶型轉化溫度,製品中石英成分將由僅α-Si02—〉ß-SiO2 ,體積縮小0.84% ,特別是段泥(本山綠)產品更應當心,要確保窯內緩慢而又均勻的冷卻,否則製品極易驚裂報廢。
(8)400℃~90℃為正常冷卻,也可快也可慢,反正此時的冷卻已不會對產品產生負面影響。
不同的泥料燒制紫砂壺溫度是不同的,這個也不能一概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