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貌距離多少合適
① 人與人之間的安全距離是多少
美國心理學家鄧肯提出的人際安全距離是1.2米。在公共場合里,與人交談的距離應該保持這個數字標准,過遠會顯得疏離,過近會令對方感到威脅。
在交談的前兩個階段中,必須要恪守安全距離。具體的距離數字以交談時的舒適感為標准。在這開頭的十分鍾里,不要著急去拉近距離。等度過了交換信息的階段後,若仍然有進一步溝通的願望,可以嘗試找機會拉近彼此的距離。
比如,在聊到一些對對方表示關慰的話題時,可以嘗試著上前一小步,這會讓你的關心顯得更真實、更急迫。再比如,你可以在表達自己真實想法的時候,用上前一步的方式,更近距離地去表達。這會令對方感到被信賴,有「你已把我當自己人」的安全感受。
(1)禮貌距離多少合適擴展閱讀:
安全距離在最初的溝通階段,是必須遵守的法則。但過了最初的攀談階段,巧妙地去打破它,可以縮短彼此的心理間距。
安全距離逐漸縮短的這個過程中,也是一個親密度不斷增進的過程。當兩個人的空間距離越來越近,彼此心理上也會發生親密變化:會更願意認同這個距離自己最近的人,是自己最值得信賴的親密朋友。
安全距離到親密距離,就是這樣發生轉變的。安全距離也並非人人適用。懂得安全距離的人,會是大家喜歡的社交對象,但若不懂得縮短它,你也不可能找到真正的朋友。
② 男女交往時保持怎樣的距離才是最好的
人與人之間最好的交往,不是無時無刻在一起,而是保持適當的距離。這個距離,不遠,也不近,不疏,也不密。 人生如尺,需有度,感情如面,別越界。我們總在感情最好的時候,忘記了自己原本的位置,跨越了本來要保持的距離,越靠越近,後來,適得其反,漸行漸遠。西方有一則寓言:在寒冷的冬天裡,兩只刺蝟要相依取暖,一開始由於距離太近,各自的刺將對方刺得鮮血淋漓,但是離得太遠又無法抵禦寒冷。後來它們調整了姿勢,相互之間拉開了適當的距離,這樣的距離不但能夠取暖,而且很好地保護了對方。人與人之間其實像是相互取暖的刺蝟,太近會彼此刺傷,太遠又無法相互取暖,只有適度的距離才能更就加和諧地相處,而合適的距離產生才是舒服和溫暖的真諦。
③ 人們在溝通交流時,彼此間會保持一定距離,通常恰當的社交距離是( )
C、0.5--1.25米。
在心理學上也有四種空間距離,代表了不同關系之間的安全距離。
1、親密距離:涵蓋了大約45厘米范圍內的實際身體接觸。通常這一距離涵蓋了你的親密朋友、愛人或者與你感情深厚的人。工作中通常不提倡身體親密,但是也有一些例外,例如,人們可能會在親密距離范圍內低聲傳達某些秘密信息。
2、私人距離:覆蓋了45-122厘米的范圍。在這一區域內進行友好的談話和討論是非常自然的事情。當人們進行激烈的爭論時,有時候會進入私人距離。
3、社交距離:覆蓋122-366厘米的范圍。在商業或者非個人化的交流互動中,人們一般會保持這樣的距離。我們通常會與陌生人之間保持這樣的距離。
4、公共距離:覆蓋了366厘米以外的距離,直到聽不到為止。在大會上或教室裡面對聽眾講話時會保持這樣的距離。但一些感覺較為遲鈍的人可能會通過在房間里大聲喊叫來傳遞普通的信息。這種方式的好處接收者不必走近就能聽到。
四種距離表示不同情況:
(1)親密接觸(intimate distance 0-45 cm)交談雙方關系密切,身體的距離從直接接觸到相距約45厘米之間,這種距離適於雙方關系最為密切的場合,比如說夫妻及情人之間。
(2)私人距離(personal distance 45-120cm)朋友、熟人或親戚之間往來一般以這個距離為宜。
(3)禮貌距離(social distance 120-360cm)用於處理非個人事物的場合中,如進行一般社交活動,或在辦公,辦理事情時。
(4)一般距離(public distance 360-750cm)適用於非正式的聚會,如在公共場所看演出等。
④ 禮儀距離一般是多遠
0~0.5米為親密距離。這是戀人之間、夫妻之間、父母子女之間以及至愛親朋之間的交往距離。
0.5~1.5米為社交距離。在這一距離,雙方都把手伸直,還可能相互觸及。由於這一距離有較大開放性,親密朋友、熟人可隨意進入這一區域。
1.5~3米為禮儀距離,這是商業活動、國事活動等正式社交場合所採用的距離。
3米之外為公共距離.
⑤ 有誰知道與人交談,應該保持多遠的距離
當人們進行交際的時候,交際雙方在空間所處位置的距離具有重要的意義,它不僅告訴我們交際雙方的關系、心裡狀態,而且也反映出民族和文化特點。心理學家發現,任何一個人需要在自己的周圍有一個自己能夠把握的自我空間,這個空間的大小會因不同的文化背景、環境、行業、不同個性等而不同。不同的民族在談話時,對雙方保持多大距離有不同的看法。根據霍爾博士(美國人類學家)研究,有四種距離表示不同情況:
(1) 親密接觸 (intimate distance 0-45 cm) 交談雙方關系密切,身體的距離從直接接觸到相距約 45 厘米之間,這種距離適於雙方關系最為密切的場合,比如說夫妻及情人之間。
(2) 私人距離 (personal distance 45-120cm) 朋友、熟人或親戚之間往來一般以這個距離為宜。
(3) 禮貌距離 (social distance 120-360cm) 用於處理非個人事物的場合中,如進行一般社交活動,或在辦公,辦理事情時。
(4) 一般距離 (public distance 360-750cm) 適用於非正式的聚會,如在公共場所聽演出等。
從這四種分法可以看出,人類在不同的活動范圍中因關系的親密程度而有著或保持不同的距離。不同民族與文化構成人們之間不同的空間區域,多數講英語的人在交談時不喜歡離的太近,總要保持一定的距離。西班牙人和阿拉伯人交談是會湊的很近,而對俄羅斯人來說義大利人交談是過於靠近,拉美人交談時幾乎貼身。更有趣的是英國人與義大利人交談時,義大利人不停的「進攻」,英國人不斷的「撤退」。實際上他們交談時都只不過是要佔據對自己適當的,習慣的實際距離。西方文化注重個個隱私,東方人「私」的概念薄弱。在電梯,巴士或火車上,素不相識人的擁擠在一起,東方人可以容忍身體與身體接觸的那種擠,西方人無法容忍,在對個人空間的要求方面,中國人、日本人以至大多數亞洲人要比西方人小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