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蠶絲千斤線直徑多少合適
⑴ 二胡千斤 應該上在什麼位置
千斤的位置與中國人手的平均尺寸有關。平均高度為40厘米。弦的材質,直徑,比重,皮膜的調整都是以千斤高度為40厘米為標准進行的。
把左手手肘放在琴筒上伸直手臂像回答問題舉手一樣,手臂貼著琴桿,張開手掌,小指指根就是小指的第三條紋路所指的琴桿的位置就是千斤的位置。
(1)二胡蠶絲千斤線直徑多少合適擴展閱讀:
千斤是胡琴類樂器獨有的部件。它正切於二胡有效弦長的一個點上,有調節音域、音色、音量的作用。千斤綁的越高,指距越大,音色好。
千斤是輔助二胡導振共振的聯系體,二胡發音過程:弦經過馬尾摩擦發音後,向下經過琴碼傳導至琴筒進行主共振共鳴;向上經過千斤第一迴路連接琴桿輔助共振共鳴,再向上經過琴軸形成第二迴路輔助共振共鳴,因此千斤對二胡的發音有重要的作用。
⑵ 二胡怎麼裝
具體的安裝步驟在下面:
1.打開琴弦包裝,注意琴弦有分內弦與外弦,外弦為細小一根,內弦為粗壯的一根。打開後小心展開,防止琴弦折彎。
(2)二胡蠶絲千斤線直徑多少合適擴展閱讀:
二胡全長81厘米,直徑約為0.55寸(1.83厘米)。
琴弓全長76~85厘米,琴筒長其形狀主要為六方形,長13厘米,前口直徑(對邊)8.8厘米。
始於唐朝,稱「奚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一種中國傳統拉弦樂器。二胡,即二弦胡琴,又名「南胡」、「嗡子」,二胡是中華民族樂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樂器(擦弦樂器)之一。
產地分類:江西琴(龍韻牌)、北京琴(龍韻牌)、蘇州琴(漢韻牌、虎丘牌)、上海琴
根據琴筒情況分為四類:圓筒二胡、八角二胡、六角二胡、扁筒二胡、雙層底托二胡、前八後圓。
二胡名曲有《二泉映月》、《良宵》、《聽松》、《賽馬》、《葡萄熟了》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二胡
⑶ 二胡線的做法
你不是想自己做吧,自己也可以網路下,這個是我找到正音堂二胡的做法,參考下吧~
http://www.maiqin.com/erhujiegou/
製作二胡,應先將各部件做出,然後裝配而成。各部件的製作過程如下:
[琴桿和琴頭] 選好料後按尺寸加上加工餘量鋸出毛坯,將上部刨方(頂部至肩部),下部刨去稜角,用大尖木銼銼成上粗下細的圓錐體形。在琴桿上端要刨成四方形,一定要刨平,刨時除可用木工刨子(俗名二虎頭刨),也可使用耪(製作紅木產品的特殊工具),用耪比刨子還要好,不致出逆茬。耪的木製部分用色木製作,將底部平面鋸出若干寬0.7毫米的鋸口,鋸口深20毫米,在鋸口中嵌以薄鋼片(鋼片厚0.8毫米、長35毫米、寬25毫米),鋼片露出5毫米,鋼片刃部後角為30'一35',刃端不能鋒利,要倒成圓角。嵌入鋼片時,可在鋸口中塗些生黃醬或醋,使鋼片嵌入後生銹更加牢固。耪使用時,只可向前方推行,不可倒用。 琴桿的頂端要拼上足夠雕刻琴頭裝飾(如彎脖、龍頭、卷書等)的粗坯,待膠干後即可進行雕刻,最後在琴桿上部的方柱處鑽軸孔,在桿下端銼方即可裝配。琴頭雕刻只作為裝飾用,以增加美觀,音樂愛好者自己製作時,如有條件可以雕出各種形象,沒有條件的也可以做成平頂或彎脖形的。任何一款的二胡琴頭都是拼上去的,並不是整體雕刻或製作的。琴桿製作很關鍵,是二胡受力的只要部件,因此在製作的時候,琴桿可以像後彎曲,徑面向前挺出一些,但要掌握度,過分挺出會使二胡在正常演奏中失去弓學的作用,使琴桿失去有效彈性,琴桿在演奏中會向前彎曲,就像拉弓的原理,形成彈性,也是二胡音色豐富的主要因素,這一點在京胡製作中也是一樣的。琴桿製作的很多技巧需要通過實踐來完成,知道原理就可以慢慢實踐,這些技巧的運用都會使二胡的音色變得更好。
弦軸孔要順著琴筒開,開時可先用麻花鑽頭鑽一細孔,或使用自製的木工鑽頭鑽出孔來,鑽孑L可用木工拉鑽或搖鑽,用台鑽當然更好,然後再用通條烙眼。烙眼通條可用直徑1.5厘米的鐵棍製作,烙眼的部位要作成1:12的錐度,也就是在2厘米的長度內,細端直徑為10.3毫米,粗端直徑12毫米。通條柄的長度可自由選取。
[琴筒] 製作琴筒要經過制板、堆筒、打凹、起線和平口等程序。
琴筒的六塊板在長短、寬窄和厚薄上要求是一致的。每塊板長131毫米,前口外邊,寬度為51.9毫米,前口內邊寬41.6毫米,後口外邊寬46.2毫米,後口內邊寬35.8毫米,厚度均為9毫米。六塊板組合起來,才能成為正六方形,其每塊板兩邊所刨成的角度均為60度。為了達到上述要求,首先要將木材鋸成10毫米厚的板料,板的寬度為琴筒的長度。這樣,琴筒的六塊板就同取材於一塊木料上,木材的紋理,密度也一致,六塊板的質量也相同,六塊板取料的寬度,應大於前口外邊寬度,這就能防止在加工中尺寸不足。琴筒的六塊板按規格尺寸加工,其關鍵部位是刨削板的角度,一定要達到60度,否則拼粘後就不成六方形了。刨板的角度要使用大的(約一尺半)木工刨子,這樣縫隙才能嚴密。
二胡琴筒以六方形的居多,這是通過許多年前輩們不斷研究探討的結果,六角二胡的振動,音源的停留和傳送的特性,使六角二胡的音色最為優美。也有八方形的,八方形的筒板角度為45度,圓形琴筒是先堆成八方形,然後再車圓。為了增加二胡的美觀,也可以在每塊板的兩邊貼上不同顏色木料的薄片,待膠合成琴筒後,就成其美麗的鋃嵌線條。琴筒膠合時,膠水(101甲乙兩組混合使用)要塗勻,用繩捆紮緊固,必須注意琴筒一定要方正,待干約24小時。
琴筒膠好後,要在中部銼出凹形(俗稱打凹),可先用扁鏟鏟出筒凹或用大尖木銼銼出凹來,然後用半圓光銼將表面銼光,用砂布打磨光滑。
筒後口的起線,可先用鉛筆劃出標記,然後用小鋸開出。琴筒裡面如果不平,可用開齒銼(也稱馬牙銼,系用板鋼銼退火後製成)銼平銼光。
圓筒二胡(或稱高胡)要將琴筒車圓,筒後口車上三條闊狹線(稱起線),並在筒的前中部車出長凹形(亦即打凹),最後將筒內徑做圓磨平。
筒前口是蒙皮膜的部位,對發音有密切的關系。筒前口要求平,不平會使皮膜蒙上不平,同時要銼去各邊的硬棱,以免損壞皮膜。琴筒蒙皮後,再在筒後口內裝上音窗,即告完成。
[鞔皮] 二胡的鞔皮極為重要,其中包括皮的挑選、皮質的處理和鞔皮的松緊。蟒皮的厚薄對二胡整體振動,音色的優美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鱗大皮厚。蟒皮處理的目的是穩定它的張力,並將皮質均勻拉開,去除皮上的肉和油使皮面均勻,使它的振動勻稱。皮經過處理後會有漂亮的色澤,皮背呈均勻白色,柔軟彈性好,皮質處理的完美會增加二胡的音色發揮和耐用性,也使二胡有更好的"前途",演奏時手感,壓弦都很舒適。每一張皮質的處理都會有不同,從根本上也就是要將每一張蟒皮的特性充分的發揮出來,皮質的處理一直是二胡製作的關鍵工序。蟒皮變為琴皮是「質」的改變,改變的方式就是蟒皮的處理,怎樣處理才是好是關鍵,也是一個二胡製作師需要不斷研究和進取的,再好再漂亮的蟒皮,沒有好的工藝去處理,永遠不會變為一張好的琴皮。鞔皮的松緊度對二胡的出聲很有關系,蟒皮是完全依靠製作人的聽覺和手感,每一張皮和每一個筒子接觸後都會產生不同的聲音,是對二胡音色和演奏手感以及將來皮質音色變化的一種感覺,從理論上是無法言語的,也正是如此,周榮庭一開始就學習二胡演奏,尋找其中的奧秘和靈感,這種學藝方式已被後代所繼承。這些因素常被行內人士稱之為"高科技"。[琴桿與琴筒的安裝] 這是值得注意的一個方面,如安裝配合得不好,就會影響使用。在琴筒上,以距前口邊緣(振動膜在內)37毫米~38毫米處為圓心鑽上下孔,下孔鑽好後烙方,安上琴桿必須嚴緊。琴桿與琴筒的垂直角度使非常關鍵的,直接影響二胡的振動和音色,按裝不正確會導致有狼音和音色不統一,音量不平衡的問題。由此可以看出,琴殼製作對音色的重要關系。
[弦軸] 將選好的材料鋸成小段,經修圓後粗端旋成粗坯,細端旋成1:12的錐度,然後粗端按照直瓣形刻出或銑出瓣紋(六瓣),再用小尖光木銼逐瓣清溝。瓣的大小必須均勻、分明、深淺一致。最後進行磨光而成。
[弦軸與琴桿的安裝] 弦軸的錐度一定要和琴桿軸孔的錐度一致,使緊密結合,不能過緊、過松或錐度過大,以免發生跑弦、跳弦等現象。弦軸與軸孔有效配合部分的錐度為1:12。
[音窗]琴筒音窗的製作,是將選好的料刨光後,把各種花樣的音窗圖樣貼在木板上,用搜弓鋸搜出,經砂紙磨光後即成。
音窗四周的邊不要過寬,寬了音發悶。音窗上的花要大些,雕的空隙也應大些。獨 奏用二胡的音窗空隙宜密,合奏用的二胡音窗空隙宜疏,一般應有百分之六十到七十的 空隙為宜,花紋應美觀。 琴筒後口如不加音窗,則音響大而發空,加音窗才是二胡的味道。音窗一般鑲在筒 後口裡面5毫米左右處,音窗本身厚度為5~7毫米。
[琴弓]製作方法基本上與京胡弓相同,所異者僅弓的前彎頭較大一些。同時,由於二胡運弓比較平穩,所以竹子的根部在弓尾(手握的一頭),這與京胡弓恰恰相反。馬尾的數量160~220根,裝時應倒順各半,上下弓音才會一致。現在的琴弓,在弓尾處大都加上了調節螺絲,便於張緊馬尾。
[琴弦]拉弦樂器使用的琴弦,不論是絲弦或鋼絲弦,其製作方法都和京胡弦完全 相同。絲弦為四種固定的規格;鋼絲弦的規格則不固定。
[琴馬]琴馬中間的橋孔大小要適中,大一些可以使音量增大,但同時也會使聲音發空,琴馬底座可以做成橢圓,中間部分可以圓一點並突出一些,這樣可以使琴馬受壓後與琴皮相對吻合一些,使弦的音源充分的通過琴馬帶動琴皮的振動傳至琴筒。琴馬以色木為好,琴馬材料的要求是松緊適合,太緊的木料,例如紅木,紫檀等會使音色發尖,影響了聲源的傳送,因此琴馬並不是越高檔的木料就越好的。琴馬的底座,扁可以使音質發亮,通常可以用這樣的方式調整二胡下把位的音量,但一定要適中,不然音色就不甜美渾厚了
⑷ 二胡千斤用什麼線最好
大多數人用的是棉線,棉線任何一個百貨商場都有,你去你媽媽針線盒裡找找,直徑在0.3毫米以上的棉線都可以用來綁千斤。但有的人用魚線,就是釣魚的那種,不過我自己用的正音堂二胡,買來的時候上面就是用的棉線,
⑸ 請問,二胡的千斤線有什麼作用
千斤是胡琴類樂器獨有的部件。它正切於二胡有效弦長的一個點上,使二胡音域的起點和確定二胡音高的基點,還兼有調節音域、音色、音量的作用。千斤是輔助二胡導振共振的聯系體,分析二胡發音過程:弦經過馬尾摩擦發音後,向下經過琴碼傳到至琴筒進行主共振共鳴;向上經過千斤第一迴路連接琴桿輔助共振共鳴,再向上經過琴軫形成第二迴路輔助共振共鳴.因此千斤對二胡的發音有重要的作用.
⑹ 二胡的每個部件的名稱及具體尺寸
「二胡」的組成部件名稱及具體尺寸如下:
1、琴筒:多用紅木、紫檀或烏木製成,七十年代並開始使用低發泡(ABS)材料模壓成型。其形狀主要為六方形,長13 厘米,前口直徑(對邊)8.8 厘米,有些地區則製成圓形或八方形。
2、琴皮:它是二胡發聲的重要裝置,普及式二胡為蛇皮,中高檔二胡多為蟒皮,尺寸為包裹住二胡整個外部。
3、琴桿:是支撐琴弦、供按弦操作的重要支柱,全長81 厘米,直徑約為0.55寸。
4、琴軸:是與琴桿相互垂直那兩個猶如圓錐體的部件,木質,前端細小,有一穿弦小孔,中間漸大,後端最大。內外琴軸相距約為0.26尺。外琴軸距琴筒一般為1.45尺。
5、琴弦:一般是用銅絲或鉛絲製成「S」形的鉤,再用絲弦或其它線繩套住這鉤的一端並系在琴桿上,琴弦距琴桿的寬度掌握到0.7寸左右較為適宜。
6、琴馬:它的作用是把弦的振動傳導到蟒皮上,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二胡的音質。琴馬長約0.4寸,高約0.25寸較為適宜。如果是竹製或木製琴馬,當中最好挖空成拱橋形。
(6)二胡蠶絲千斤線直徑多少合適擴展閱讀
二胡始於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最早發源於我國古代北部地區的一個少數民族,那時叫「奚琴」。到了宋代,又將胡琴取名為「嵇琴」。
到了近代,胡琴才更名為二胡。半個多世紀以來,二胡演奏水平已進入旺盛時期。劉天華先生是現代派的始祖,他借鑒了西方樂器的演奏手法和技巧,大膽、科學地將二胡定位為五個把位,並發明了二胡揉弦,從而充擴了二胡的音域范圍,豐富了表現力,確立了新的藝術內涵。
由此,二胡從民間伴奏中脫穎出來,成為獨特的獨奏樂器,也為以後走進大雅之堂的音樂廳和音樂院校奠定了基礎。新中國成立以後,民族、民間音樂發展很快,為了大力發掘民間藝人的藝術珍寶,二胡樂曲經過整理被灌製成唱片,使二胡演奏藝術如雨後春筍迅猛發展起來。
⑺ 有誰知道二胡的尺寸大小
按二胡的尺寸大小來分,可分為普通琴和童式琴兩種,如果5歲多的孩子開始學二胡,因手臂較短,手也較小,應該選用童式二胡,學到8歲左右再換普通尺寸的琴。
二胡由琴筒、琴皮、琴桿、琴頭、琴軸、千斤、琴馬、弓子和琴弦等部分組成,另外還有松香等附屬物。
琴筒是二胡的共鳴筒,多用紅木、紫檀或烏木製成,也有用花梨木或竹子做的,七十年代並開始使用低發泡(ABS)材料模壓成型。其形狀主要為六方形,長13 厘米,前口直徑(對邊)8.8 厘米。有些地區則製成圓形或八方形。筒腰略細,筒後口敞口或裝置開有各種式樣花孔的音窗。琴筒起擴大和渲染琴弦振動的作用。
⑻ 二胡千斤上邊的微調千斤如何綁扎和使用
方法如下
1、首先找到千斤線,然後將千斤線繞個活結。
⑼ 二胡兩根弦的直徑分別的多少
二胡兩根弦的直徑s是不同的品牌粗細不一樣。(單位:mm)。
琴種:敦煌牌,紅龍牌,華音牌,牡丹牌。
二胡,0.45,0.27,0.42,0.25。
高胡,0.37,0.23。
二泉,0.54,0.33。
中胡,0.67,0.39。
申胡,0.46,0.28,0.48,0.30。
板胡,0.37,0.25。
⑽ 二胡 千斤線 一般 要多長
二胡的千斤線要50公分左右足夠了。
1、首先找到千斤線,然後將千斤線繞個活結。
(10)二胡蠶絲千斤線直徑多少合適擴展閱讀:
持弓的錯誤方法
1、持弓位置過於靠近弓頭或過於靠近中弓。
2、弓子過於深入虎口底部,使弓子掐死在虎口中,不能靈活運動。
3、持弓時手指過於向下「耷拉」,使弓桿緊壓琴筒磨擦,弓毛反而離開琴筒向上偏移。
4、演奏外弦時,中指和無名指從弓桿與弓毛之間拿出來,到演奏內弦時再伸進去。
5、持弓時拇指的位置不正確。
6、持弓時中指過於伸入弓桿與弓毛之間,使它里外都用不上勁。
7、握弓過緊,致使食指根部、拇指第一關節內側、以及中指第一關節外側磨出了厚厚的老繭,有人誤認為這是「功夫」,而實際是持弓方法上的錯誤。
8、拉二胡時,弓不可向上翹起,這樣會導致音色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