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冊色溫多少合適
1. 單反相機色溫設置的越高照出來的照片發黃對嗎
單反相機色溫設置的越高照出來的照片發黃是對的。
在相機上(單反不單反沒關系,那是攝影知識和相機數據的關系)比如8000的色溫相片會偏黃,但那叫低色溫。3000的色溫會偏藍,其實那叫高色溫。
色溫低,顏色偏黃,稱暖色調;色溫越高,顏色白里偏藍,稱冷色調。
相機里的色溫設置,是設定「標准白」的色溫,就是確定白色是有多少藍、綠、紅混合成的。
假如設的色溫高,由4份藍、3份綠、3份紅組成;而實際環境白色的色溫低,是由3份藍、3份綠、4份紅組成;那麼拍出照片就偏黃了。
(1)相冊色溫多少合適擴展閱讀:
如何設置相機色溫:
一、白平衡預設
相機內都會有一些預設好的白平衡數值,我們如果不需要精確設定白平衡,可以直接調用這些白平衡預設選項。
比如我們日常拍攝光線環境比較單一的畫面,直接使用自動白平衡,一般情況下都可以得到相對准確自然的色溫。如果想要得到一些偏暖、偏冷的畫面色溫,可以選擇後面的預設選項。
二、、白平衡包圍
有一種曝光模式較包圍曝光,可以拍攝多張不同曝光強度的照片合成為一張,可以體現畫面的高光、暗部細節,其實白平衡也有包圍模式,和包圍曝光是一個意思。
只不過它並不是拍攝多張合成為一張,而是通過前期設定好的白平衡偏移和包圍模式,在拍攝一張照片後,一次行程多張不同色溫的照片,分別偏重於不同的色溫值,可供後期選擇合適色溫的照片。
2. 關於相機色溫高低和顏色冷暖我不懂
我回答過類似問題。
色溫:是理想黑體受熱後發光,用受熱的溫度(絕對溫度k)表示它的發光顏色。
色溫越低,顏色越紅,稱暖色調;色溫越高,顏色白里偏藍,稱冷色調。
相機里的白平衡設置,是設定「標准白」的色溫,就是你確定白色是由多少藍、綠、紅混合成的。
假如你設的白平衡色溫高,由4份藍、3份綠、3份紅組成;而實際環境白色的色溫低,是由由3份藍、3份綠、4份紅組成;那麼拍出照片就偏紅了。
請注意,相片是反轉的。
3. 攝影燈顯示色溫是5000,相機的k值要調到多少才合適也是5000嗎還是要另設置k值的
在設置白平衡時能設置K值的相機大概是單反/微單相機或高級卡片機。這類機器都有「預設白平衡」功能,在現有光源下對著灰板拍一張樣片作為測試參照物,測出正確的白平衡值,可以保證白平衡基本正常。
如果使用的是高端影室燈,它標出的色溫是可以信賴的,選5000°K就行了。
4. 光源的攝影正常色溫是多少k
5200-5600K
攝影上的「正常色溫」,是指能使拍攝對象色彩得到最真實表達的光源色溫值。一般以晴朗無雲的正午時段,非直射日光的色溫值為准,這個值約為5200-5600K。由於觀測時間、緯度等復雜原因影響,地球各地的「正午太陽」存在一定的差別。
實際操作中,廠商生產的相機及攝影燈具都是以5500K作為調校標准。
色溫與光源顏色顯示參考圖:
了解光線與色溫之間的關系有助於攝影師在不同的光線下進行拍攝,預先算計出將會拍攝出什麼色調的照片,並進一步考慮是要強化這種色調還是減弱這種色調,在實際拍攝時應該利用相機的哪一種功能來強化或弱化這種色調。
光源色溫不同,帶來的感覺也不相同。低色溫光源照射下,亮度過高則會給人們一種悶熱的感覺;高色溫光源照射下.如亮度不高就會給人們一種陰冷的感覺,色溫越低,色調越暖(偏紅);色溫越高,色調越冷(偏藍)。
(4)相冊色溫多少合適擴展閱讀
攝影家不光需要了解光源色溫,也必須懂得採用與光源色溫相同的彩色膠卷,才會得到准確的顏色再現。
如果光源的色溫與膠卷的色溫互相不平衡,就要靠濾光鏡來提升或降低光源的色溫,使與膠卷的色溫相匹配,才會有準確的色彩再現。
通常,兩種類型的濾光鏡用於平衡色溫。一種是帶微藍色的82系列濾光鏡,另一種是帶紅色的81系列濾光鏡。前者用來對付紅光,以提高色溫的:而後者是在光線太藍時(也就是在色溫太高時)使用。82系列濾光鏡使用的機會不如81系列的多。
事實上,很多攝影家的經驗是,盡量增加色溫,而不是降低色溫。用一枚淡黃濾光鏡拍攝最平常的日落現象,會產生極其壯觀的效果。
美國一位攝影家的經驗是,用用藍濾光鏡可使日光型膠卷適用於低達4400K的色溫條件,而微紅濾光鏡可在色溫高達8000K時降低色溫。
平時,靠使用這些濾光鏡幾乎可以在白天的任何時候進行拍攝,並取得自然的色調。但是,在例外的情況下,當色溫超出這一范圍之外時,就需要用色彩轉換濾光鏡,如琥珀色的85B濾光鏡,可使高達19000K的色溫適合於日光型膠卷。
相反,使用燈光型膠卷配以82系列的濾光鏡,可使色溫下降到2800K。
倘若需要用燈光型膠片在日光條件下拍攝時,就需用85B濾光鏡,需要增加2/3級光圈。而當用日光型膠片在用鎢絲燈照明的條件下拍攝時,還可以用80濾光鏡。如果當時不用TTL曝光表測光的話,須增加2級光圈,以彌補光線的損失。
5. 室內攝影色溫應該設多少
室內攝影,色溫要5000-5500 K。
6. 相機中色溫應設置在多少
所謂色溫,從字面解就是顏色的溫度,所以有冷暖之分,從直覺觀察,暖色調偏紅黃,冷色調偏青藍。白平衡就是要以白色為准,當拍出來的相片中的白光與看到的白光顏色一樣時白平衡就對了。
攝影中說的色溫一般是指環境光源的色溫,對於黃種人的肉眼而言,5500K左右為白光,色溫越低光色越偏暖(黃、紅),越高月偏冷(藍、紫)。
1、AWB(自動白平衡) 3000-7000K
2、日光(明亮的室外日光下) 約5200K
3、陰影(室外的陰影地方) 約7000K
4、多雲(黎明、傍晚或者多雲) 約6000K
5、白熾燈(室內鎢絲燈) 約3200K
6、熒光燈(室內熒光燈) 約4000K
7、閃光燈 約6000K
8、自選設置 約2000-10000K
9、手動 約2800-10000K
使用規律是:
1、機內色溫高於現場色溫,畫面色調偏紅。
2、機內色溫低於現場色溫,畫面色調偏藍。
3、機內色溫等於現場色溫,畫面色調正常。
7. 相機色溫高低和顏色冷暖關系
1、色溫:是理想黑體受熱後發光,用受熱的溫度(絕對溫度K)表示它的發光顏色,色溫越低,顏色越紅,稱暖色調,色溫越高,顏色白里偏藍,稱冷色調。
2、相機里的白平衡設置,是設定「標准白」的色溫,就是你確定白色是由多少藍、綠、紅混合成的,假如你設的白平衡色溫高,由4份藍、3份綠、3份紅組成;而實際環境白色的色溫低,是由由3份藍、3份綠、4份紅組成,那麼拍出照片就偏紅了。
3、陰影模式,是用於在色溫偏高的陰影區拍的,在陰影區拍,它減了藍綠,使畫面呈正常的人眼看到的效果。
4、如果你在普通光下用陰影模式,由於藍綠被減了,照片自然就會偏紅黃,鎢絲白熾燈模式用在普通日光下拍攝,由於紅黃被減,照片自然就偏藍紫,拍攝時的相機色溫選擇,應當實際光線的色溫一致。
(7)相冊色溫多少合適擴展閱讀
相機色溫的作用
1、用黑白膠片拍照片,只要根據光的強弱 (物體的亮度) 定準光圈進行拍攝就行了。但用彩色膠片和彩色攝像機拍攝,除了正確曝光之外,還要考慮照明被攝對象光線的色溫,否則拍出的彩色照片或彩色電視圖像就會偏色,不能正確還原景物的色彩。
2、色溫的概念不能從字面上理解,它並不是「色的溫度」。色溫是表明白光光源光譜成分的標志。
3、簡單的說,你用不同的色溫,表現出來畫面的顏色就不一樣,要看場景和你要拍出的效果來調整色溫,色溫其實就是白平衡,如果是單反,一般用自定義,找張白紙,照張,來自定義白平衡比較好,這樣能還原真實一點。
8. 室內攝影,色溫要設多少
室內攝影,色溫要5000-5500 K。
人 工 光 自 然 光
光 源 色溫(K) 光源 色溫(K)
蠟燭光 1900 日出日落 1850
煤油燈 2000 日出日落前半小時 2350
普通民用燈泡 2650 9時至15時 5500
碘鎢燈 3200 9時至15時後 5000-4800
鎢絲燈 3200 平均日光 5500
照像強光燈 3400 夏季中午直射光 5800
鏑燈 5500 秋季中午直射光 6000-6500
萬次閃光燈 5000--6000 藍天陰影中 12500
9. 室內攝影的色溫要設多少
這個東西是沒有模版可以借用的。必須根據現場的光線情況進行實際的測光和拍攝。其實,iso值你可以自行設定,根據光照條件,光照越低,感光度越高,當然,上腳架例外。一般設在400就差不多了。再往上就沒有什麼意義了,畢竟要用燈。而光圈值么根據你需要的景深而定。快門速度就會隨之變化了,光圈優先模式下。在光圈設定好後,快門不夠就提iso或者加亮燈光。就這么回事。我倒是覺得,更應該注意的是白平衡,似乎普通的影室燈的色溫是4800k左右,但是不能教條,畢竟燈可能不一樣。這個時候你可以對著白色的牆壁開一槍,然後把這張照片作為自定義白平衡的依據,讓相機按照現場光線設定白平衡,這樣出來的片子色溫就正了。
10. 如何設置相機色溫
一般單反相機上都有白平衡設置的功能,有些有獨立的快捷鍵,可以直接調出白平衡選項,有些則需要進入快捷菜單進行選擇設定。
一、白平衡預設
相機內都會有一些預設好的白平衡數值,我們如果不需要精確設定白平衡,可以直接調用這些白平衡預設選項。比如我們日常拍攝光線環境比較單一的畫面,直接使用自動白平衡,一般情況下都可以得到相對准確自然的色溫。如果想要得到一些偏暖、偏冷的畫面色溫,可以選擇後面的預設選項。
二、自定義白平衡
自定義白平衡是一種相對精準的白平衡設定方法。需要選擇自定義白平衡模式,然後對著當時所處環境中的某一白色物體進行拍照,這時候相機就會自動分析出這個光線環境下的白平衡色溫值,並進行記錄,然後在這個環境下再拍攝其它照片,就會得到相對准確的色彩還原。
三、手動設置色溫值
還可以直接輸入所需要的色溫值來進行白平衡設定,這就是所謂的「k值」設定方式。高階一點的單反相機都具有K值設定選項,我們可以把白平衡模式選擇為K值模式,然後轉動相機的撥輪,對K值進行人為設定,想讓相機設定在多少K值,它就會固定在這個K值不會變化。
四、白平衡包圍
有一種曝光模式較包圍曝光,可以拍攝多張不同曝光強度的照片合成為一張,可以體現畫面的高光、暗部細節,其實白平衡也有包圍模式,和包圍曝光是一個意思。
只不過它並不是拍攝多張合成為一張,而是通過前期設定好的白平衡偏移和包圍模式,在拍攝一張照片後,一次行程多張不同色溫的照片,分別偏重於不同的色溫值,可供後期選擇合適色溫的照片。
五、要得到比較理想的畫面冷暖效果,還是需要在後期軟體里進行設定,最好的方法依然是忽略白平衡設定,直接設定在RAW格式,在後期軟體里可以任意調整白平衡范圍,甚至可以對畫面局部色溫進行設定,比如實現一部分畫面是冷色調,一部分是暖色調的效果,這只能在後期精細調整來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