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立體聲系統聲音調多少合適
『壹』 5.1聲道家庭影院幾個音箱聲音調到多少最合適
都調到總音量的50~60%比較合適,音量再大對喇叭不利,小了有沒有效果。
AV功放泛指多聲道功率放大器。但多聲道功放必需支持多的輸入或多聲道的解碼輸出才能叫AV功放。即最基本 也要支持杜比AC-3功放和DTS輸出。
這才能叫現代家庭影院播放系統組成部分中的AV功放。大部分中低價AV功放也帶有杜比AC-3解碼和DTS解碼,也就是俗稱的雙解碼。當然還有更高級的THX功放等。
(1)電影立體聲系統聲音調多少合適擴展閱讀:
該項標准對家庭影院用環繞聲放大器和組合揚聲器的技術要求、試驗方法、質量評定程序以及標志、包裝、運輸和存儲等各方面均作出十分明確的規定,該項標準是根據家庭影院產品的技術特點制定的,其中有關技術要求參照了其它有關國家標准和行業標准。
根據家庭影院產品質量考核需要,在技術要求中提出了「頻率覆蓋范圍」、「最大輸出雜訊電壓」等性能指標,在《家庭影院用環繞聲放大器通用規范》中規定了家庭影院系統的定義,明確指出只有由環繞聲放大器(或環繞聲解碼器與多通道聲頻功率放大器組合)。
『貳』 電影院里的音響系統,究竟是多少聲道
1樓的,人家問的是電影院!不是家庭影院,而且家庭影院也不會僅僅雙聲道啊。電影院基本配置都應該達到7.1聲道左右的。但是和咱們電腦用的不是一個概念。電影院一般有6~8個環繞音箱,來反映畫面中聲源在不同位置發出的聲音,還有一個聲道是綜合聲道,提供主要的劇情聲音,比如對話之類的。當然我說這個是個基本影院配置,有些3D影院,遠遠超過這個配置,達到真立體聲的效果了。但是目前大部分電影的片源,也只有5.1聲道這么高,所以一般影院看電影,已經比較不錯了。(3D除外)
『叄』 關於3d電影聲音問題
看你的電視是否是分聲道的,或者片源,需設置,音軌的關系。
這是正常的,因為電視機無法解碼DTS等次世代音軌,何為DTS自己網路吧。說白了就是環繞立體聲 5.1聲道。現在很多電視廠家已經把電視神話了,能解碼這個解碼那個,買電視的時候他們會拿肯定能解碼的來掩飾,可實際上電視機的解碼功能十分有限,對於他們來說騙你把電視買了就達到目的了。要想解決這問題就只能再配個3D播放機,要不就只能撞運去了,能看就看看不了就沒轍了。
『肆』 電腦音量和播放器調到多少比較合適 系統聲音開最大不會失真 調播放器就好了
系統音量不建議超過80%,一般都在50-60%這樣的音量
『伍』 立體聲混音是什麼意思,一般立體聲混音調到最大還是最小
立體聲混音,說白了就是我們通常看到的「迴音、混響」。
用處:一般用來在語音聊天室唱歌、錄制音頻時給自己聲音達到一定的美化、修飾作用。
所以「立體聲混音」的音量一般不能調太高,一般是方形滑動條的底部是2個格子左右就好用了,
『陸』 要怎麼調才能實現3D環繞立體聲
只需要將第一張圖中的3D環繞調到最大就可以了
『柒』 請問,可以通過聲道調節電影背景音和對白的大小比例嗎
不能
單聲道
單聲道是比較原始的聲音復制形式,早期的音效卡採用的比較普遍。當通過兩個揚聲器回放單聲道信息的時候,我們可以明顯感覺到聲音是從兩個音箱中間傳遞到我們耳朵里的。這種缺乏位置感的錄制方式用現在的眼光看自然是很落後的,但在音效卡剛剛起步時,已經是非常先進的技術了。
立體聲
單聲道缺乏對聲音的位置定位,而立體聲技術則徹底改變了這一狀況。聲音在錄制過程中被分配到兩個獨立的聲道,從而達到了很好的聲音定位效果。這種技術在音樂欣賞中顯得尤為有用,聽眾可以清晰地分辨出各種樂器來自的方向,從而使音樂更富想像力,更加接近於臨場感受。立體聲技術廣泛運用於自Sound Blaster Pro以後的大量音效卡,成為了影響深遠的一個音頻標准。時至今日,立體聲依然是許多產品遵循的技術標准。
准立體聲
准立體聲音效卡的基本概念就是:在錄制聲音的時候採用單聲道,而放音有時是立體聲,有時是單聲道。採用這種技術的音效卡也曾在市面上流行過一段時間,但現在已經銷聲匿跡了。
四聲道環繞
人們的慾望是無止境的,立體聲雖然滿足了人們對左右聲道位置感體驗的要求,但是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大家逐漸發現雙聲道已經越來越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由於PCI音效卡的出現帶來了許多新的技術,其中發展最為神速的當數三維音效。三維音效的主旨是為人們帶來一個虛擬的聲音環境,通過特殊的HRTF技術營造一個趨於真實的聲場,從而獲得更好的游戲聽覺效果和聲場定位。而要達到好的效果,僅僅依靠兩個音箱是遠遠不夠的,所以立體聲技術在三維音效面前就顯得捉襟見肘了,但四聲道環繞音頻技術則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
四聲道環繞規定了4個發音點:前左、前右,後左、後右,聽眾則被包圍在這中間。同時還建議增加一個低音音箱,以加強對低頻信號的回放處理(這也就是如今4.1聲道音箱系統廣泛流行的原因)。就整體效果而言,四聲道系統可以為聽眾帶來來自多個不同方向的聲音環繞,可以獲得身臨各種不同環境的聽覺感受,給用戶以全新的體驗。如今四聲道技術已經廣泛融入於各類中高檔音效卡的設計中,成為未來發展的主流趨勢。
5.1聲道
5.1聲道已廣泛運用於各類傳統影院和家庭影院中,一些比較知名的聲音錄制壓縮格式,譬如杜比AC-3(Dolby Digital)、DTS等都是以5.1聲音系統為技術藍本的,其中「.1」聲道,則是一個專門設計的超低音聲道,這一聲道可以產生頻響范圍20~120Hz的超低音。其實5.1聲音系統來源於4.1環繞,不同之處在於它增加了一個中置單元。這個中置單元負責傳送低於80Hz的聲音信號,在欣賞影片時有利於加強人聲,把對話集中在整個聲場的中部,以增加整體效果。相信每一個真正體驗過Dolby AC-3音效的朋友都會為5.1聲道所折服。
千萬不要以為5.1已經是環繞立體聲的頂峰了,更強大的7.1系統已經出現了。它在5.1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中左和中右兩個發音點,以求達到更加完美的境界。由於成本比較高,沒有廣泛普及。
7.1聲道
7.1聲道系統的作用簡單來說就是在聽者的周圍建立起一套前後聲場相對平衡的聲場,不同於5.1聲道聲場的是,它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了後中聲場聲道,同時它也不同於普通6.1聲道聲場,因為7.1聲道有雙路後中置,而這雙路後中置的最大作用就是為了防止聽者因為沒有坐在皇帝位而在聽覺上產生聲場的偏差。因為人的耳朵分左右兩個,這時如果你的後面只有一個中置喇叭,聲場就會有所偏差,這個偏差會造成有時你覺得聲音是比較靠近左邊,因為你左耳先收到聲音,有時又會覺得聲音在右邊,而且聲場不會有立體感,幾乎是很平面的聲音,聽起來不對勁。道理是:當你的耳朵正面不是正對著發音點時,你需要兩只喇叭來修正相位差,這是為什麼聽音樂要至少用兩只喇叭(立體聲)。 所以,用兩個後環繞喇叭所能營造的音場與相位是家庭影院領域里更高級的配置。
『捌』 看電影中置和主音箱音量如何設定好
左右先打開,別的都關上,坐在你看電影的地方調左右聲道〈遙控器有吧?〉,要調到聲音在中間就可以了,開中置,加音量到剛好能聽到它的地方,不要太大,否則左右聲道的距離感覺上會變近就沒有立體聲了。最後調左右環繞聲,要空間感出來的時候就行了。這個要根據你音箱擺放的角度,位置,和你坐的地方而定。個人感覺,中置的作用不怎麼大,嘿嘿,
『玖』 音響的高中低頻應該調在多少頻率好
每個人欣賞水平和角度不一樣,沒有什麼標准,主要是看自己。
人耳的聽音范圍,也就是人能分辨出的聲音范圍,正常的成年人在60Hz~20kHz。符合工業標準的音響設備,其頻率響應為20Hz~20kHz。
正常人對低於60Hz或高於18kHz的聲音已經非常不敏感,家庭影院等所謂「超低音」都是對100Hz以下的音頻信號單獨處理放大的,並非真正的低頻。
頻率響應是一個范圍,下限越低越好,最好不高於20Hz,上限越高越好,最好不低於20kHz。
音響系統頻率的判別
音響系統的頻率特性常用分貝刻度的縱坐標表示功率和用對數刻度的橫坐標表示頻率的頻率響應曲線來描述。當聲音功率比正常功率低3dB時,這個功率點稱為頻率響應的高頻截止點和低頻截止點。
高頻截止點與低頻截止點之間的頻率,即為該設備的頻率響應;聲壓與相位滯後隨頻率變化的曲線分別叫作「幅頻特性」和「相頻特性」,合稱「頻率特性」。
這是考察音箱性能優劣的一個重要指標,它與音箱的性能和價位有著直接的關系,其分貝值越小,說明音箱的頻響曲線越平坦、失真越小、性能越高。
『拾』 看電影時聲音輸出選立體聲還是5.1聲道(戴著耳機看的)
立體最好咯,真實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