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溫度調節 » 白帛錢多少合適

白帛錢多少合適

發布時間: 2022-05-26 02:20:59

『壹』 我國古代的嫁妝標準是多少

我國古代,婚姻不僅是男女個人的事情,同時也與兩個家族的利益息息相關。傳統婚嫁中,嫁妝是男女雙方家族很關注的事宜,那麼在古代,嫁女兒到底需要多少嫁妝呢?
我國第一部系統完整敘述古代各項制度的典籍《周禮》有明確規定:「凡嫁子娶妻,入幣純帛,無過五兩。」這里說的「五兩」是指「五匹」,意思是婚嫁中的男方女方送聘禮或嫁妝,總數不要超過五匹黑色絲帛的價值。可見,在2000多年前,國家為避免百姓婚嫁過度攀比是有預見和指導標準的。
毋庸諱言,以財富論婚姻是我國古代社會長期存在的陋習。在漢代,為避免出嫁的女兒在夫婿家受歧視、怠慢,女方要花大量金錢辦嫁妝,久而久之形成風氣,使一些小戶人家吃不消。當時有個說法叫「盜不過五女之門」,意思是如果哪戶人家養了五個女兒,要辦嫁妝的話,非得傾家盪產,強盜也不屑去「光顧」了,或者也可以理解為,連強盜也不忍心去拿她們家的東西了。
從來都是富貴人家的嫁妝豐厚。皇家嫁女在古裝影視劇中,很吸人眼球。作為天潢貴胄的公主的嫁妝自然非同一般,重要「嫁妝」之一就是立即給她「老公」來個響當當的「駙馬」稱謂,其後自然是官居顯位,這或可稱為「官位嫁妝」。同時,公主的財貨嫁妝也讓人眼花繚亂。《資治通鑒》卷251記載,公元869年,唐懿宗朝的同昌公主出嫁,因為她是皇帝最喜愛的女兒,不但立即提拔她的未婚夫為起居郎、駙馬都尉,還給她准備了極其豐厚的嫁妝——一是將皇宮中所有寶貝隨她挑選,「傾宮中珍玩以為資送」;二是送給她和新郎一座位於京城黃金地段廣化里的豪宅,裝潢極盡豪華,連窗戶上都鑲嵌著各種各樣的寶貝,家裡的一應用品器具也非金即銀;三是給她「壓箱錢」,「賜錢五百萬緡」,也就是50億文錢;四是還有一大批皇家用品,應有盡有。這樣的嫁妝,非同凡響,正史上留下了記載。
同樣在唐懿宗朝,還有一件關於嫁妝的事情,發人深省。時任大唐尚書省右丞的裴坦的兒子迎娶地方官員楊收的女兒,當時盛行「陪門財」,楊收覺得自己攀了門高親,奉送了巨額嫁妝,陪嫁的器物用品也都非常奢華,「資送甚盛,器用飾以犀玉」。按理說,女方嫁妝豐厚,男方應該「笑納」才是,但作為唐朝名臣的裴坦不是這樣,他說:「這不是為我們家好,這是要害我們家啊!」命人當場將奢華的傢具全部砸壞。雖然史書上沒有寫明,但由後來裴坦家沒受牽連來看,楊家所送巨額嫁妝,裴家是沒有完全收受的。因為,後來楊收在端州司馬任上因受賄罪被賜死,「其僚屬黨友坐長流領表者十餘人」,作為楊收親家的裴坦卻並沒有受到牽連,後來還晉升宰相。
北宋熙寧朝以後有規定,除了皇帝的女兒出嫁由國庫支取嫁妝錢,趙宋皇族有女子出嫁,國庫也支付相應嫁妝錢。《建炎以來朝野雜記》記載了皇室支取嫁妝的例子:宋徽宗的女兒福國長公主得到的嫁妝是「奩具凡二十萬緡」,這二十萬緡是個巨額數字,相當於2億文錢,因為當時宰相、樞密使每月的俸祿才不過三百緡。據說,這嫁妝錢同北宋強盛時期相比,已經是減少了很多;還有一個是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年)出嫁的安康郡主,她的嫁妝是京城一座府邸,「又詔南庫給金五百兩、銀三千兩為奩具」。
對趙宋宗室女子,宋代也有嫁妝標准:「祖宗(宋太祖)元孫女五百千,五世三百五十千,六世三百千,七世二百五十千,八世百五十千。」譜系越遠,皇室給的嫁妝錢越少,八世以後,就沒有記載了。到了南宋紹興年間,戰事多開銷大,國庫緊張,皇帝下詔書將疏遠的宗女的嫁妝又減了不少,而且還不能保證正常支付。因為沒有像樣嫁妝,致使這些宗女嫁不出去,「有司不時給,宗女貧不能行,多自稱不願出適者」由於沒錢作嫁妝,這些與君主同宗的女子被迫成了「剩女」。由此來看,宋代婚姻是很講究嫁妝的。北宋名臣司馬光曾尖銳指出宋代婚姻注重錢財貨物的情形:「將娶婦,先問資妝之厚薄;將嫁女,先問聘財之多少。」
《水東日記》記錄了南宋景定元年(1260年)鄭氏家族的一份嫁妝標准:「奩租五百畝,奩具一十萬貫(錢),十七界。」因婚嫁雙方都是官宦之家,所以女方的嫁妝也頗豐厚,屬於中產階層吧。
再看景定三年(1262年)的一份嫁妝實物單子,很詳細:禮書三緘,雙金魚袋,銷金纈一疋(同「匹」),利市彩一疋,官綠公服羅一疋,畫眉褐織一疋,轉官毬須掠一副,疊金篋帕女紅五事……
明代中期以後,婚配門當戶對的觀念盪然無存,婚配不問門第,專論聘財了,「今女家許聘,輒索財禮,男家既醮,乃論資妝,稍不如意,非過期不歸,則婦歸見斥矣」,如果沒有令男方滿意的嫁妝,即便訂了親,也不娶進門,或者娶進了門,也還會將妻子送回娘家,不講夫妻情份。
婚姻重財的陋習在清代達到頂峰。《切問齋文鈔》中敘述了清代雍正、乾隆時期社會婚姻情況,「將擇婦,必問資裝之厚薄,苟厚矣,婦雖不德,亦安以就之;將嫁女,必問聘財之豐嗇,苟豐矣,婿雖不德,亦利其所有,而不恤其他。」
《巢林筆談》說了雍正年間一件涉及嫁妝的事,作者同一個朋友喝酒聊天,朋友跟他說,要給作者兒子介紹個對象,女方家是個富商,女孩是家中最小的女兒,女方家承諾如能找個合適的夫家,願意出嫁妝幾千兩銀子,「奩資可得數千金」。可見,當時婚配是先將錢財貨物講論在前的,形同談生意。但是,作者是個文人雅士,潔身自好,「予素持婚嫁不計聘奩之論」,所以,酒醒後,趕緊回絕了朋友的好意。
清代人卲長衡在《財婚》一文中對當時婚配有精準概括:「古人重嘉耦,今人重財婚。」
當然,也有開明的父母,《不下帶編》中記載了一個善畫的開明秀才,認為夫妻情趣投合感情好才是婚姻最重要的內核,他給女兒的嫁妝是他親手畫的一幅畫,上面題詩:「婚姻幾見斗奢華,金屋銀屏眾漫誇。轉眼十年人事變,妝奩賣與別人家。」老秀才幾句詩道出了婚姻中的勢利現象,同時也揭示了婚姻論財的荒唐可笑與悲劇。
應該指出的是,古代常常出現的婚配重財、嫁女論嫁妝,甚至以能否滿足財貨要求作為締結婚姻首要條件的現象,給個人和社會都造成了嚴重負面影響。

『貳』 • 高分請大師批八字,最好是《中國傳統批八字》詳細點的!

出生公歷:1973年6月5日4時32分(北京時間),星期二。
出生農歷:癸丑年 五月 初五日 寅時。

劫 財 日元 比
乾造 癸 丁 壬 壬 (日空戌、亥)
丑 巳 申 寅
藏干 癸辛己 庚丙戊 戊庚壬 甲丙戊
劫印官 梟才殺 殺梟比 食才殺
地勢 衰 絕 長生 病
納音 桑松木 沙中土 劍鋒金 金箔金

節氣:立夏:1973年5月5日23時46分,芒種:1973年6月6日4時7分。
起大運周歲:10歲 0個月 23天,每一交大運年 6月 28日起運(公歷)。
排大運:
才 傷 食 劫 比 印 梟 官
大運 丙辰 乙卯 甲寅 癸丑 壬子 辛亥 庚戌 己酉
墓 死 病 衰 帝旺 臨官 冠帶 沐浴
歲數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年份 1983 1993 2003 2013 2023 2033 2043 2053
排流年:
始於 癸亥 癸酉 癸未 癸巳 癸卯 癸丑 癸亥 癸酉
1 甲子 甲戌 甲申 甲午 甲辰 甲寅 甲子 甲戌
2 乙丑 乙亥 乙酉 乙未 乙巳 乙卯 乙丑 乙亥
3 丙寅 丙子 丙戌 丙申 丙午 丙辰 丙寅 丙子
4 丁卯 丁丑 丁亥 丁酉 丁未 丁巳 丁卯 丁丑
5 戊辰 戊寅 戊子 戊戌 戊申 戊午 戊辰 戊寅
6 己巳 己卯 己丑 己亥 己酉 己未 己巳 己卯
7 庚午 庚辰 庚寅 庚子 庚戌 庚申 庚午 庚辰
8 辛未 辛巳 辛卯 辛丑 辛亥 辛酉 辛未 辛巳
9 壬申 壬午 壬辰 壬寅 壬子 壬戌 壬申 壬午
止於 1992 2002 2012 2022 2032 2042 2052 2062

※胎元:戊申(大驛土) 命宮:壬戌(大海水)

終身卦:(用年干起)
干支: 癸丑年 丁巳月 壬申日 壬寅時

主變卦 雷山小過(兌宮-遊魂) 之 澤山咸(兌宮) [空亡:戌、亥]

白虎 ━ ━ 父母戌土 ━ ━ 父母未土 應

騰蛇 ━ ━×兄弟申金 ━━━ 兄弟酉金

勾陳 子孫亥水 ━━━ 官鬼午火 世 ━━━ 子孫亥水

朱雀 ━━━ 兄弟申金 ━━━ 兄弟申金 世

青龍 妻財卯木 ━ ━ 官鬼午火 ━ ━ 官鬼午火

玄武 ━ ━ 父母辰土 應 ━ ━ 父母辰土

吉神凶煞:
年柱 金輿
月柱 天乙 太極 劫煞 地網
日柱 太極 亡神 十惡大敗
時柱 文昌 驛馬 劫煞 孤辰 孤鸞

☆星座:雙子座。 生肖:牛。 二十八宿:翼。
☆命主福元:離宮,屬東四命。

※提示:神煞是八字預測中的一個附加信息,是吉是凶,要看神煞的喜忌而定,不能單憑神煞的性情論判。在八字中,能起到反映事情類型、性質的作用。※

命局生克制化:
※五行個數(計入藏干): 5囚水 1休木 3旺火 4相土 3死金
五行個數(不計藏干): 3囚水 1休木 2旺火 1相土 1死金
五行力量:水87(26.9%) 木26(8.0%) 火137(42.3%) 土54(16.7%) 金20(6.2%)
己生助力量:107(33.0%) 克泄耗力量:217(67.0%)。 陰氣:121(37.3%) 陽氣:203(62.7%)。

※日主綜合得分:-120。 日元太弱,喜用水,金(比劫、印梟)。忌仇土,火(官殺、財星)。
壬水生於巳月,火旺、土相、木休、水囚、金死。 生於炎熱夏季,八字可適當借水調候。
調候用神:用壬、辛、庚、癸。

※此命局未入正格。
比肩 3位囚(052,16.0%),劫財 2位囚(035,10.8%),合計力量(087,26.9%)
食神 1位休(026,8.0%),傷官 0位休(000,0.0%),合計力量(026,8.0%)
偏財 2位旺(074,22.8%),正財 1位旺(063,19.4%),合計力量(137,42.3%)
七殺 3位相(032,9.9%),正官 1位相(022,6.8%),合計力量(054,16.7%)
偏印 2位死(019,5.9%),正印 1位死(001,0.3%),合計力量(020,6.2%)

※天干有丁壬月日淫匿之合,丁壬月時淫匿之合。地支有巳申月日六合,巳寅月時相害,申寅日時相沖,巳申寅月日時無恩之刑。

※提示:這一步給出了整個八字最有價值的信息,用數量化表示,容易理解把握,論命者要有意識的綜合利用這些數據,切記!※

三命通會論斷:
◆壬日壬寅時生,入水火既濟格。日主壬水以丙火為財星,以甲木為食神,寅中所帶丙火和甲木,處於長生和旺盛狀態,而壬水則無氣,因此若是通得水局,有了依託,都是貴命,如果不通水局,又無救助,主人便沒有那麼多福氣了。若是日柱也是壬寅,日主健旺,主人大富,即使月令不通氣,也是貴命。
◆壬申日壬寅時生,生於巳酉丑月,主人是武職三品的高官。生於辛卯月或戌月,也是貴命。生於子月或寅月,命主大貴。一說從貧微地位而發起,也不能長久。

※提示:單以日時論命顯然有失偏頗,但給出的斷語可以為分析八字起提醒的作用,經典名著自有它的深意。※

窮通寶鑒-調侯用神參考:
壬日巳月生(壬、辛、庚、癸)
(1)壬日、巳月於十二運中逢絕運,水勢極弱,火性司權。以壬之比肩助日於.無比肩時,則以劫財來扶助我身。之後還需有辛金之水源。有辛與丙干合時,可化克助水。壬、辛兩透,又逢甲木時,富貴雙全之命。若無甲,則為門下之客。意即雖有富貴,但不為自己所有,為空虛之富貴。
(2)無壬水之比肩,且命中木火多時,為「棄命從財格」,可以妻為貴。逢癸水則成破格,稱「滴水干殺」,為一殘疾之人,一生貧苦。
(3)四柱之地支中有申、酉等之金時,為巳酉金局,若巳申干合,可由弱轉強.有戊土,則名利雙收,得貴人之助後,可為貴命。若命中見寅,寅可刑巳,即偏官受損,故名利共虛。
(4)地支成申子辰之三合水局時,月氣中有戊之殺,且有丙之財星得月令時,日干旺。此稱「真神為用」,必然為大貴之路。
(5)壬水日生者,命中全為火神,而無水神之劫財及比肩時,命中獻身星勝日於,不為眾財格。此謂之「王氏迎佳婿」,意即可娶富家女為妻,為從妻而富之命。
(6)天干中和壬、乙並顯,地支中寅、午、巳俱全時,構成「刑合格」,為極貴之命。舉左例示之。
生年 壬 寅
生月 乙 巳
生日 壬 午
生時 乙 巳
以上之命.天干中有壬、乙兩干,為「不雜格」,且地支中有寅、午、巳並出,故成「刑合格」,為大貴之命。

※提示:這里對命局生克關系有較好的論述,不失為找用神的一個點醒之筆,給出了實際命例,論命者可對照研究。※

十神定位論斷:
★年干為劫財,上有兄姐。善理財、重義氣,婚變或有異腹手足。年支為正官,受祖蔭力大,易少年得志且學業佳,若有二德臨之,以己力成名,或生於富貴之家。
★月干為正財,勤勞節儉,父母富有得雙親蔭助。月支為偏財,父掌家權,或幼年為養子。
★日支為偏印,男不得良妻,女不得良夫,遇刑沖易患難。
★時干為比肩,養子相繼,少子女或無子息。時支為食神,晚年享福,坐建祿子女發達。
☆劫財坐正官,半凶半吉,浮沉未定,雖能發達,但與部屬不和,多不如意,並有免職,疾病破財之災。若女命則有被丈夫凌慮之苦。
☆正財坐偏財,平吉,利益雖多,開支亦繁,不滿現狀,兼營數業,徒增心勞,應忌色情,嚴防災來。
☆比肩坐食神,大吉,食祿豐厚,有創業才能,萬事順遂。

※提示:分宮論斷,可反映出一些信息,但要綜合用之,不可執一而斷。※

八字重量:
【3兩9錢】 年0.7兩、月0.9兩、日1.6兩、時0.7兩。
袁天罡斷:此命終身運不通,勞心做事盡皆空,苦心竭力成家計,到得那時在夢中。此命為人靈機性巧,胸襟通達,志氣高,少年勤學有功名之格,青年欠利,腹中多謀,有禮有義,有才能,做事勤儉,一生福祿無,與人幹事,反為不美,六親骨肉可靠,交朋友,四海春風,中限光耀門庭,見善不欺,逢惡不怕,事有始終,量能寬大,義利分明,吉人天相,四海聞名,末限成家立業,安然到老,高樓大廈,妻宮無刑,子息三人,只一子送終,壽元七十七,卒於春光中。

※提示:這是一種神奇的斷命法,依據的原理已無從查考,可大體看出一生的命運輪廓,可參考。※

命宮寓意:
★戌宮,天藝星,心性平和,藝道有名。戌宮之人,舉動靈敏,工作熱烈,精神勇敢。對於事務,一經計劃就緒,即以全力實施擴展,絕不躊躇顧慮。但缺乏忍耐性,為其所短,故須擅自控制,毋使躁進,遂能納入正軌,底於成功。大凡賦性好動之人,偶受刺激,如非心灰意懶,則將變本加厲,縱結局未必盡敗,亦屬得不償失,應以冷靜之頭腦,作縝密之思考為要。如逢歲運不佳,生理方面,可能影響頭部,如眩暈,中風,思想錯亂,牙筋疼痛等疾病。
★卯戌宮,火星之垣也,以火為主。其為人也,宜習有關理科之學術,利於化工,機械,土木,兵工一類。

※《三命通會》說:「神無廟無所歸,人無室無所棲,命無宮無所主。」命宮宜生旺不宜衰,宜與年命相生相合,不宜刑沖克害。※

性格特徵:(測個人性情、先天稟賦、相貌、喜好等)
★壬水日主,其個性是心胸寬廣,機智靈敏,喜歡照顧他人,聰明,有官運,或者駕馭他人,但是為人操勞,沖動易怒。
★偏財心性。優點:精力充沛,性情急躁,待人慷慨豪爽。精明干練,善於掌握機會賺錢。擅交際,處事圓滑機智,舉止軒昂,言行有威,一生多機緣巧遇,常有意外收獲,樂觀不怕挫折。缺點:豪爽慷慨,不大重視金錢,易致奢移浪費。不喜靜坐家中,喜外出工作。喜鑽營,擅交際,圓滑,多情,男性則女人緣多,易影響家庭婚姻生活,金錢與女人運得失均大,常有意外開銷。
★日干坐月支,絕:精打細算,執著追求,孤獨,早婚不利,人際關系差,少受信賴,一生漂泊不定,慎重協調人際關系,財源幾起幾落。
★陽氣過重,性情偏於外向,喜歡自我表現,有男性化的性格特點。
★比肩為喜用,外表平凡卻外虛內實,用心努力之人,善比較選擇,改良創辦,意志堅定不易改變立場,與朋友交往重實質的情誼。一般而言比肩是象徵意志堅定,自尊心強,分別是非,擇善固執,堅守崗位,忍耐心很強,常能在逆境中完成心願。
★壬癸日生者,眼大好酒,膽大。
★日元屬水,不及,則人物矮小,行事反復,性情不常,膽小無略。
★柱中三水或多者,生在船中,或臨水而生。
★寅申巳亥四時生,習慣側身睡覺,臉長。
★水多聰明,有技巧。
★火旺性急雄辯。
★柱中合多者,雖疏也親。
◆柱中多刑,為人不義。
◆日弱水火相戰,多招是非。
◆水多木少身又弱,漂泊五湖四海。
◆驛馬無韁,東西南北之客。
◆驛馬被沖,走遍紅塵之客。
◆合多過於有情,志無遠大。
◆財星被合日干衰,外春風內奸詐。
◆日主太弱,少樂多憂。

※提示:個人性格除稟受天賦外,與後天環境的影響也有很大的關系,包括社會環境、時代背景等。※

職業財運:(測適合職業、財運等)
★四柱喜水,應以從事有關水的事業或職業為宜,如外勤職務,奔波流動性事業,製冰,冷藏,行海,旅遊,運動家,記者,旅社等。事業發展利西北,不利中南。
★四柱喜金,應以從事有關金的事業或職業為宜,如經營五金器材,工廠機械,汽車,交通,金融,電器,工程,礦業等。事業發展利中西,不利東南。
◆財星為仇忌神,求財不易,須多費苦心經營。
★偏財信息:天干不透。地支 2藏,得時而旺。
★正財信息:天干 1透,得時而旺。地支不藏。
★正財透干,勤儉踏實,可以勤勞致富。
★地支藏財,錢財可流住,不會虛花多有積蓄。
★天干透財,支中又藏財,財厚之命。
★食傷為財之原神,今食傷弱,錢財不變,賺錢門路少,得小財而已。
★月支偏財,善於理財,有較好的經濟頭腦,喜投機。但為人慷慨、虛花、重義輕財,豪放風流,金錢出入大,反難積聚。離開家鄉到外界發展,容易得利致富。
★五行需水或命有驛馬,宜流動事業或外交職務。
★日主過弱,宜學習農工百藝,養其一技之長。
★土為正官,個性溫和,同時又是正直的人,在各方面表現都很方正和寬容,雖然適合多方面的工作,不過比較適合農林或土木製造方面的工作。
★生年干或支正官,父若存可助其產業而益發達。
★比肩或劫財為喜用,適合經營共同事業,公司,同時可添設分支機構。也可自己赤手空拳創一番事業。
◆四柱有財,衣食不缺。

※提示:職業和財運密切像關,有什麼樣的職業就有什麼樣的財運,偏財旺可從偏業、投機性行業得財,正財旺可從正業、傳統行業得財。※

功名官運:(測官運、學業、名氣、一生事業成就等)
◆年柱有官星,如能當官,往往年輕便為官。
◆官星為仇忌神,不利搞管理工作。
★七殺信息:天干不透。地支 3藏,得時而旺。
★正官信息:天干不透。地支 1藏,得時而旺。暗藏入庫。
★財為官之原神,今財星健旺,利於升遷,仕途較順利。
◆日支偏印逢刑沖者,有災厄,又損名譽。女命尤甚。
★貴壓三刑,執法有權。
★身衰印弱,莫進考場。

※提示:財能生官,印能護官,兩者對官運也是很重要的。有大災大難者,格局生得好,好運臨之,卻能大富大貴。傷官有制,反變成揚名之星。※

婚姻擇偶:(測婚姻、戀愛、看夫妻狀況)
★命主與巳、酉年生者三合,與子年生者六合,也就是屬相為蛇、雞、鼠的人婚配較為有利;與午年生者相害,與未年生者相沖,和此二年生者婚配不利,也就是屬相為馬的人較不利,與屬羊的人相沖,除此以外不必顧慮。
【配偶方向】選在自己住宅的西方或東方為佳。
★日支為偏印配偶之人為人精明干練,聰明而善於改變,喜歡孤獨,以自我為中心,有時會漠視他人,對別人的錯誤會提出尖銳的批評,讓人覺得過於刻薄,雖然膽量較小,偶而也很沖動。
★日支對命主而言為喜主配偶多有幫助或關系密切。
★妻子身材中等,在1.6米左右上下,妻略豐滿。
★日干支相生,夫妻和睦,相互之間多有助益。
★日支為寅申巳亥,主配偶為人踏實敦厚。
◆財星為仇忌神,妻子對自己沒有助益,夫妻偶有矛盾。
★偏財旺而得位,妾勝妻。
★正財坐偏財,男命之能從妻獲得大福,多是得妻財起家,若不得妻財,亦必娶得高才之妻。
★財星自坐生旺之地,妻壽長。
◆日坐七殺或梟,妻多小產,血氣不調。
◆妻宮子宮相沖,克妻損子。
◆命里用印,財星來破壞,主妻不得力。
◆天干合多,妻緣易變。
◆妻宮喜神逢沖,雖美卻難偕老。
◆比肩合正財,妻嚴少是非。
◆妻宮有沖無早娶。
★天干有合,異性緣佳,多早婚。
◆比肩多於官殺,如呈三比一,二比一,夫妻無情。

※提示:看婚姻除看個人八字外,還須合看雙方八字,才能下最終判斷,大致喜生和,不喜克害。※

祖業遺產:(測祖父輩、遺產、家境等)
★日主弱,用神為正印或比肩幫扶者,主得雙親或兄妹之寵愛,並倍得余蔭或遺產。
★月干支皆財星,其他干支不再出現財星,雙親富豪,且能繼承其產業。
◆驛馬無合,別土離鄉。

※多從年、月上看祖業遺產,為喜用、財官、吉神則多得祖上遺蔭,反之則靠自己白手起家。※

家庭子女:(測父母、兄弟姐妹、子女、家庭關系等)
◎頭胎生女孩。
◎觀子星落宮,應生四子,此以古法論斷,現在應考慮計劃生育的影響。
★兄弟姐妹中排行三、六、九,現代避孕技術先進,應當計入流產的胎兒。
★年上或月上遇貴人,雙親貌秀而文雅。
★年支得月令之生,母壽長。
★年干為用神,父母雙全。
★年柱生日元,得父母之愛。
◆財重印輕,主雙親多病。
★比劫得生旺之地,主手足健康而長壽。
★比劫為用神者,得兄弟姐妹之助。
★比劫坐驛馬者,兄弟姐妹多遠行,多瀟灑。
★月柱臨旺地,兄弟姐妹必多。
★比劫遇旺地,兄弟姐妹必加倍。
★時出比肩為喜用者,得與父子協力大發家業於壯老年時期。
★用神在時柱,主子女能助父母。
★寅申巳亥多者,主雙生。
◆時帶刑害不利子,或子女多病。
◆日坐偏印,妻多小產。
◆日時支相沖,中年防子女或配偶有損。
◆日時相沖,不利子息。

▲雙胞胎者,陽日陽時生者,兄勝弟;陰日陰時,弟強兄;陽命後生者難養或先死,陰命先生者難養或先死。
※提示:年上父母,月上兄弟姐妹,時上子女,可分宮論判,也可以十神為准。※

體質健康:(測身體素質、易患疾病、肢體損傷等)
◆日主衰弱,體質比較差,平常多鍛煉身體,可免疾病困擾。
◆你八字中金太弱或死絕,應多注意氣虛,咳嗽,皮膚乾燥,骨節疼痛,大腸泄痢便血,並常有呼吸不暢,常受感冒之患,如果嚴重的話,有得肺病的可能。
★日坐長生,身健少病。
◆支有申、巳二字,四肢受過傷或手腳有病,如關節炎、肩周炎之類。
◆刑多終有傷殘。
◆日坐梟或梟重者,因食而疾。
◆三刑失合,破相傷身。

※提示:八字陰陽五行平衡,人的身體就康健無病。過旺或過衰都容易誘發疾病,所主的五行往往是病根之所在。※

有利選擇:(指導後天補救、改造命運、趨吉避凶的事項)
☆以出生地或居住地為中心,你的住屋、辦公室、坐位、睡姿頭部、就業、就學、求醫等朝向北方、西方為吉利。
☆創業時機、出門遠行等辦事時間選在冬季、秋季可事半功倍。
☆衣著、首飾、傢具、裝潢等宜採用黑色、白色。
☆門牌、車牌、電話號碼、抽獎、樓層、房號等選擇有數字0,9或有7,8比較幸運。
☆居住地宜選擇:寒冷之地及江河湖泊海洋之地居住,或者涼性區域及多金屬,礦產之地居住。
☆飲食方面宜吃:寒性食物及肉食動物的腎膀胱和各種魚類,或者涼性食物及肉食動物的肺大腸。
☆葯物方面宜吃:寒性之葯物,或者涼性之葯物。
☆朋友上選擇卯、巳年生的人,因為他是你的天乙貴人,是能給你幫助的人,命主與巳、酉年生者三合,與子年生者六合,和這三年生的人相處較融洽。

『叄』 帛金什麼時候給

一般都是喪禮當天送上帛金,如果當事人不方便參加葬禮,就在儀式當天或轉賬或委託他人送上即可。

帛金,源於以前人們生活不富裕,親友家裡發喪,出席喪禮的都會送些數目為單的錢,幫補一下親友辦喪事支出,除了是對死去的人聊表心意,也實實際際地幫助一下在生的人。

「帛」是絲織品的總稱,絲織品在古時是貴重物,「財帛」之意就泛指金錢。

帛金尾數:

喪禮時送上帛金的金額,通常是在整數以外加上零丁的一元,以零一作結,例如101元,這與中國人的「長長久久」觀念有關。按照中國傳統習俗,親友參加喪禮都會收到由亡者家屬送出、內含一元硬幣及糖果的吉儀。

一旦親友送出的帛金是整數,扣除吉儀內的一元,尾數便為九,導致喪事「長長久久」不吉利之意。因此,便要特別在帛金內加入一元,以便扣除吉儀內的一元後,不會以九字作結。

此外尾數一元也可取其單數,免得「壞事成雙」。避免偶數是因為「雙」與「傷」是諧音,有「傷心」的意思。

『肆』 請問古代的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人民幣的多少最好詳細分朝代來說,不勝感激。

一兩銀子到底值多少錢,很多人都討論過吧.現在很多人其實是毫無概念的。特別以當代某某電視劇為極端,居然出現兩個饅頭一碗湯5兩銀子,一個少奶奶一次賭博輸掉一千萬兩銀子等等荒唐透頂的情節,顯示當前中國的創作人無知和不認真到了何等程度,要知道萬曆年間國庫年收入才達到200萬兩,而且還是經過張居正改革後國庫收入豐富才有的數字。甚至包括了金庸這樣的大師似乎也對銀兩的貨幣價值沒有進行深入研究。大家都該記得郭靖初遇黃蓉,被她宰了一頓,結果「一會結賬,共是一十九兩七錢四分」。看過一些古籍就可以發現,一兩銀子的貨幣價值其實相當的高。

《紅樓夢》里劉姥姥看到賈府上下一餐螃蟹24兩銀子,感嘆說小戶人家可以過一年了。要知道劉姥姥家當時也算中產階級的,有房有地還雇得起工人丫頭,第一次上賈府打秋風,得了20兩銀子,千恩萬謝的。《明史》里也提到七品知縣一年的正當俸祿(基本工資吧)只是45兩白銀。而《射鵰》時代在南宋中晚期,白銀流通量還低於明清,其價值只能更高才對,這19兩多一餐飯,不管是怎樣難得的美味佳餚都似乎太過分了。
因為各朝代銀兩的貨幣價值都有所不同,那麼現在一般推算古幣值都採用一般等價物交換的方式來計算,對中國人來說千年不變的民生商品就是大米。以下採用太平年間的大米物價記錄為標准,進行一個粗略的推算,大致可以得出銀兩的貨幣價值答案。

史載明朝萬曆年間一兩銀子可以購買一般質量的大米二石,當時的一石約為94.4公斤,一兩銀子就可以買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現在我國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間,以中間價1.75元計算,可以算出明朝一兩銀子=人民幣660.8元。由於《紅樓夢》故事雖以清朝為原型,生活狀況卻以明朝為藍本,姑且以明朝的銀兩價值計算,劉姥姥拿到了一萬三千多元的過年費,當然很高興了;而郭靖則付出了超出一萬二千元人民幣一餐飯錢,還是在張家口這樣一個小地方,太誇張了吧。郭靖就算傻,但窮苦出身,不可能不知道錢的價值,黃蓉更不可能挨店家的這一宰吧。
這一兩銀子要是拿到唐朝就購買力而言更是高得嚇人了。唐太宗貞觀年間物質文明極大豐富,一斗米只賣5文錢,通常一兩銀子折1000文銅錢(又稱一貫),就可以買200斗米,10斗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約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價1.75元一斤計算,一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4130元的購買力。唐玄宗開元年間通貨膨脹,米價漲到10文一斗,也是一兩銀子=2065元人民幣。

最大的問題出在宋朝,主要原因是宋朝的錢幣制度極其混亂,而其記載也矛盾重重。宋朝是以「錢」為流通貨幣的,因為宋朝的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工商業也前所未有地發達,因此貨幣需求量也前所未有的龐大,而且白銀的產量和進口量都不高並且當時沒有類似央行這樣的政府宏觀調控管理機構,造成了極為混亂的情況。我們知道一般朝代1000個錢為一貫,等於一兩銀子,但是宋朝卻不是這樣的。《宋史 食貨志》及《續資治通鑒》均提到自真宗朝開始因白銀存量偏少不足以趕上經濟的發展,銀價不斷上漲,基本上是2000個以上的銅錢當銀一兩。而且宋朝「錢法」很亂,有銅錢、鐵錢還有鉛錫錢同時流通,各州都有權自行鑄錢,還存在私人鑄錢的情況,錢的大小不一、成分不宜、價值多變,「隨時立制」,非常混亂。川陝地區通行鐵錢,十個換一個銅錢,江南和江北流通的錢還不一樣。一貫實際有多少個錢也是不確定的,有800或850個為一貫的,也有480個為一貫,還要下詔以770個為一貫,並且各州「私用則各隨其俗」,完全是筆糊塗賬。
需要補充說明的是宋朝以前白銀總量太少,價值過高,還沒有成為流通貨幣(想想看,拿一張面額2000元以上的紙幣去市場買東西……),只存在於朝廷賞賜與會計結算當中,比如稅收、國家支付(如向金、西夏送交的歲幣「銀帛」多少之類),實際上明朝以前,市場流通均使用銅錢(北宋局部地區出現了紙幣)。銀兩成為流通貨幣只是明清兩代對外貿易活躍,外國白銀大量湧入以後的事。但為何在很多人心目中一向以為銀兩是歷來的流通貨幣呢,筆者認為主要是因為明清小說的盛行,均按照當時的生活情況為常識對前朝進行描寫,如《水滸》、《金瓶梅》、《三言二拍》等等,而這些作品中的銀兩價值均以明朝的銀價為標准,與原有的文、貫、緡、銖等貨幣單位攪合在一起,並且對後世影響很大,因此今人所寫較多以中國古代為背景的歷史小說、武俠小說作品如《射鵰》等書中也跟著把古代流通貨幣統統說成「銀兩」。但畢竟現代人比起明清時代的人時距更遠,對前朝貨幣制度及銀兩的實際購買力的認識更加不足,才會經常出現天價饅頭、天價酒菜,而認真的讀者或觀眾出於對古代經濟情況的好奇應該對「銀兩」的價值有一個比較清楚的認識。

『伍』 古幣那種最值錢 什麼樣的古幣價值最好最高

1 橋足半釿布:戰國時期鑄幣。系從空首布演化而來,因其錢文多鑄有貨幣單位「釿」字而得名。產生於戰國早期,主要流通於魏國地區。基本形制為首部平實、圓肩(或平肩)、圓襠、方足。錢文紀地、紀值,一般分二釿、一釿和半釿三等。除此之外,當時楚國地區也曾鑄行過錢文分別是「殊布當釿」和「四布當釿」的長足釿布。
2:三孔布:圓足布之一種。因其首部和兩足部各有一小孔而得名。這種布幣發現極少,所見面文有二十餘種,背文紀值,分「兩」和「十二朱」等。
3 :博山刀:齊明刀之一種。燕昭王二十八年至齊襄王五年(前284-前279),燕國攻佔齊大片領土時鑄。清代嘉慶年間山東省博山香峪村出土,字樣特殊,習稱「博山刀」,傳世極少。背面鑄有三字或四字,一般開頭兩字都是「莒冶」。1979年,山東莒縣故城遺址曾出土有這種刀幣的錢范。
4 晉陽匕:即圓首刀,戰國時期鑄幣,又稱直刀、趙刀。形體輕薄,錢文有「甘丹化」、「甘丹」、「白人化」、「白人」、「白化」、「王化」、「城」等十幾種,多出於今河北、山西、內蒙古等地。「成白」又釋作「成帛」,河北靈壽戰國中山故都城址曾出土這種刀幣的錢范,可證其鑄地。
5 齊六字刀:齊刀,戰國時期齊國鑄行的「齊返邦長大化」、「齊大化」、「齊之大化」、「即墨之大化」、「即墨大化」、「安陽之大化」等刀幣的總稱。除此之外,一般將「莒邦」等殘刀亦歸入齊刀范圍。
6 東周、西周(圜錢):又稱「環錢」,戰國時鑄幣。形制為圓形圓孔,源於玉壁或紡輪,主要流通於三晉地區。
7 共屯赤金(圜錢):又稱「環錢」,戰國時鑄幣。形制為圓形圓孔,源於玉壁或紡輪,主要流通於三晉地區。
8 壯泉四十:新莽錢,始建國二年(10)鑄。「六泉」指規則直一、么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壯泉四十、大泉五十,「十布」指小布一百、么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差布五百、中布六百、壯布七百、弟布八百、次布九百、大布黃千。其中規則直一在始建國元年(9)已鑄,大泉五十則在西漢居攝二年(7)已鑄,始建國元年(9)又鑄。
9 國寶金匱直萬:新莽時鑄錢。上部方孔圓形,有直讀「國寶金匱」;下部方形,「直萬」兩字直書於兩豎紋之間。傳世僅兩枚。
10 大泉五千:三國吳錢,史志無載。
11 太夏、真興:夏赫連勃勃真興年間(419-475)鑄錢。錢文隸書,面重郭,存世極少。
12 永光:南朝宋前廢帝永光元年(465)鑄錢。形制薄小,重二銖,存世極少。
13 景和:南朝宋前廢帝景和元年(465)鑄錢。重二銖,錢形薄小,存世極少。
14 咸通玄寶:唐錢。咸通十一年(870)桂陽監錢官王彤所鑄,尋即廢止,存世極罕。
15 開平通寶、元寶:梁錢。開平是五代梁朱溫年號(907-911),存世僅通寶、元寶大銅錢各一枚,對其真偽錢幣界看法不同。另有開平元寶鉛質小錢,系南漢劉隱奉梁正朔而鑄。
16 天成元寶:五代後唐錢。天成年間(926-930)鑄。
17 永平元寶:前蜀錢。永平年間(911-915)鑄,存世極罕。
18 天德重寶:閩錢。天德年間鑄,有銅、鐵兩種,當百使用,背穿上「殷」字,以紀國號。
19 天策府寶:楚錢。馬殷受梁封天策上將軍,建天策府,於乾化元年(911)鑄天策府寶,有銅、鐵兩種。據《十國紀年》載,當時城中行用鐵錢,城外使用銅錢。其所指城中城外可能是指境內境外。銅錢又有背龍及鎏金等品。
20 乾封泉寶(楚):楚馬殷所鑄大錢。有銅、鐵二種,背有天、策、天府、天策、策府等字,銅錢數量少於鐵錢,錢文隸書,與唐高宗乾封泉寶不同。
21 廣政通寶:後蜀錢。孟昶廣政年間(938-965)鑄,有銅、鐵、鉛三種平錢。
22 大蜀通寶:後蜀錢。錢文形制與廣政通寶接近。存世極罕。
23保大元寶(背天):南唐錢。李璟保大年間(943-957)鑄,背上「天」字,形制厚重,存世極少。
24 永通泉貨:南唐錢。顯德五年(958),李璟鑄永通泉貨大錢,以一當十,錢文有篆、隸兩種,篆書者較薄小,為後期的減重錢。
25 大齊通寶:南唐錢。此錢真品僅發現二枚,因其文字形制與大唐通寶接近,所以定為南唐開國者徐知誥升元元年(937)建國號大齊時所鑄。一說為南唐後期鑄大唐通寶時所鑄。
26建炎元寶:南宋高宗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鑄。「建炎元寶」鑄造量極少,錢文篆書,隸書成對,同時期高宗尚鑄造有「建炎通寶」,「建炎重寶」,皆罕見,為古錢大珍。
27至寧元寶:P金代衛紹王至寧元年(公元1213)鑄造。存世僅有一枚折五型銅錢孤品,書體與北宋崇寧小平楷書相似。珍罕無定價。
28大宋通寶(當拾):南宋大錢 大宋通寶當拾 直徑一般:52MM.厚:3MM
29貞佑通寶、元寶:鑄期:宣宗貞佑年間(1213-1216年)特徵通寶,小平,錢文真書順讀。元寶小平,錢文真書旋讀。 貞佑元寶,早年流入日本(日本平島春水藏) 國內僅發現此一枚。
30臨安府行用銅質錢牌:臨安府行用銅質錢牌(俗稱「垮牌」),是一種獨特的品種臨安府行用銅質錢牌,系南宋末年宋理宗淳衤右年間(1241—1252年)所鑄。臨安府,今浙江省杭州市,在北宋時,稱為餘杭郡,高宗南渡後建都於此,改稱臨安府。臨安府行用銅質錢牌就是由當時的臨安府鑄行的。其面額分為「准貳佰文省」、「准叄佰文省」和「准伍佰文省」三等。「准」為「平」的意思,「省」為「省佰」,即以七十七文充當一百文銅錢。該銅質錢牌呈狹窄長方形,上端有一圓孔,四周及圓孔有廓;長度和寬度因面額大小而異,「准貳佰文省」長6.2厘米、寬1.9厘米,「准伍佰文省」小型的長7.3厘米、寬2.3厘米,大型的長7.9厘米、寬2.7厘米;面文均為「臨安府行用」五個字,背面標明幣值,分別為「准貳佰文省」、「准叄佰文省」和「准伍佰文省」;面、背文均楷書,且製作精美。
31大朝通寶:蒙古汗國在改稱元以前稱大朝時(公元1227年)鑄。錢文楷書,直讀,光背無文。有銀質、銅質兩種,均為小平錢, 存世極少,銅質更罕見。屬中國古泉五十名珍。
32乾亨通寶:五代十國時期南漢 劉龔政權乾亨元年(公元917)鑄造。一般製作不精,文字內多流銅,極少見。另有「乾亨重寶」銅錢。
33天顯通寶:天顯通寶隸書小平光背 無定價 遼太宗天顯年間鑄,據內蒙出土:徑2.38厘米,重2.7克。文字自然,頗具遼錢風韻,隸書體旋讀,傳世甚罕。太宗天顯年間(947-950年)鑄,僅發現1枚孤品,該錢已流入日本。
34中統元寶:元世祖忽必烈中統年間(公元1260-1264年)鑄行。錢文楷、篆二體,直或旋讀。背可見星紋,平錢。
35永安一十、五百、一千:,五代十國時期盤踞幽州的劉仁恭,劉守光父子所鑄造,永安一十有銅鐵兩種銅錢存世量極少,價格極高,,永安五百有銅鐵兩種,銅錢存世僅孤品,古錢之大珍。鐵錢存世也已屈指可數,價格頗高。此外「永安五百」面文形制獨特,按照右左上下順序讀,永安一千有銅鐵兩種,銅錢存世量極少,價格極高,為古錢珍品。鐵錢存世量也已不多,能得善價。
36應歷通寶:遼國穆宗皇帝應歷年間鑄造(公元951~969),錢文粗糙,制式為小平,現存世僅有數枚。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一。遼代應歷通寶,直徑23.5mm,位列古泉五十名珍之一,珍罕,美品。
37大元國寶:元朝 元武宗至大年間(公元1308~1311年)鑄造。文字形制極為精美,有以孤品背龍紋者尤其精緻,疑為開爐試鑄樣錢。另有鉛錢孤品,系雕母。
38建國通寶:北宋 宋徽宗 趙佶有 建中靖國 年號,但建國通寶僅有篆書,楷書 小平 對錢各一,其中篆書錢銅色金黃,狹穿大字,面帶黑斑及松花綠銹,據說出土於蘇北,曾被錢幣收藏大家羅伯昭先生以400銀元購得。也有人認為此錢太過離奇,懷疑是建炎通寶改刻而成,但據考證,建國通寶是取建中靖國年號的首尾二字組合而成鑄造的貨幣,卻因趙佶的建中靖國年號中的「建中」二字與唐代某年號重復,所以此幣剛剛鑄成就馬上廢止,而改鑄非年號的「聖宋通寶」、「聖宋元寶」。因此建國通寶極為珍稀,存世量不超過10枚,無法估價,稱建國通寶為北宋第一珍稀幣並不為過。楷書建國通寶早在清末,民國時期曾被發現,可惜皆已流失,1956年錦州博物館在發掘清代范子和墓時,曾經出土一枚隸書「建中靖國」錢,銅質厭白,屬於夾錫錢一類,實屬僅見。 請大家欣賞國家博物館所藏名珍篆書體建國通寶。根據實物考證篆書體建國通寶的版別有三種,均屬試鑄。
39保寧通寶:遼代遼景宗耶律賢保寧年間(969-978)的鑄幣,是古泉五十名珍之一,存世量極少,版式有大字、小字、寬緣、細緣、狹穿、廣穿、背月紋等區別。其錢文右旋讀,書體隸兼八分,渾厚樸拙,古意盎然,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可謂影響了整個遼一代錢風。根據相關資料、圖譜及所見所聞,保寧通寶平錢的統計存量大約在數十枚之內,是遼錢中的稀見品之一。
40至正之寶:元朝順帝至正年間(公元1341-1368)鑄造.均為大錢,用以代表交鈔與紙幣並行。錢體厚重,製作精良。有折十,二十,三十,五十等幾型。面文「至正之寶」為端麗楷書,直讀。背穿上「古」系記江西吉安道監制;穿右「權鈔」二字可作權當銀鈔解。穿右為幣值銀重,所見有「伍分」、「壹錢」、「壹錢伍分」、「貳錢伍分」及「伍錢」五種。「伍錢」即值銀鈔半兩、銅錢五百文,為「權鈔錢」之最大者;徑達8厘米,重120克左右,系有史以來出現之最大行用方孔圓錢。以銅錢權鈔行使,又稱「至正權鈔」。錢文書體特別俊秀流暢,與「至正通寶」一類書法相同。這類銅錢均比較罕見,價格極高。
41聖宋通寶:直徑2.4厘米,穿0.65厘米,厚0.1厘米。錢幣完整,未見拼接、挖補、改刻的痕跡,應當是一枚真品古錢。「聖宋通寶」行書旋讀,字體與行書聖宋元寶相同,只是「元」作「通」。背右下角現一斜月,左側邊郭有一個直徑0.1厘米的圓形深孔,形態較規則,似乎是用作定位用。
宋徽宗趙佶於崇寧二年(1103年)鑄聖宋通寶,行、篆二體,以一當五,崇寧三年(1104年)乃止。聖宋通寶錢行世只有8個月,世間所見甚少。
42貞觀寶錢(西夏文):西夏崇慶貞觀年間(公元1101~1113年)鑄造,形制為小平錢,直徑2.5CM。錢形較大存世僅有一枚,極其珍貴。
43天啟通寶:背面有字的天啟通寶是明代的,明光宗未鑄錢,因其在位僅數月,未及鑄錢,其子明熹宗於天啟元年先補鑄其父年號「泰昌」錢,稱「泰昌通寶」。此錢為小平錢,真書直讀,銅色淡紅,也有黃銅錢,版本不多,有背月,背星錢,還有錢徑達2.9厘米,大如折二錢的寬郭大樣錢;也有錢徑2.3-2.4厘米的小錢。明熹宗鑄泰昌通寶錢只一年,次年便開鑄「天啟通寶」,同年設立了戶部寶泉局,稱「錢法堂」,從此由戶部主管鑄錢。所鑄錢幣主要用於軍需,軍隊的鑄錢爐只保留西北三鎮,東南的一律取消,這時全國形成了三個造幣中心,分別為兩京及四川地區,但天啟三年(公元1628年),宦官魏忠賢專權,宦官亂政,濫鑄情況又出現,地方錢局大量出現,因此所鑄的天啟錢版本極多,差異大。錢背文大量的出現記地,記局,記重等形式。此前僅萬曆時期出現過,但版本有限。所以明朝錢幣制式的復雜時期是從天啟年間開始的。天啟年為了彌補財政的虧空,繼以往的方法,仍採用增加鑄錢量來解決。在這種情況下,全國各省錢局濫錢惡錢,好賺取利潤。大量的輕劣錢摻入官錢充數,與明朝前期制錢力求精整美觀的傳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天啟通寶」初鑄為小平錢,後開鑄當十錢。天啟五年,因官私所鑄大錢過多過劣,下令停鑄,並由朝廷出白銀,回收當十錢,其大錢鑄期不過三年;天啟錢錢重原定一錢三分,千錢重八斤八兩,但後來由於官鑄過於濫惡,小錢僅重七分,千錢僅重四斤八兩,含銅量不足三成。此外有一種用日本鉛錫銷熔入銅所鑄的銅呈折色的「折沙錢」就是此時所鑄。天啟小平錢分背無文和背有文兩大類,背文比萬曆錢復雜,背鑄有星月紋的種類多;背有文分記重,記事,記局、記地。背記事為「奉旨」二字,是當時宦官、大臣奉旨辦事造錢的意思。「天啟通寶」小平錢不僅背文多,其它如字文大小,文字水平,輪郭寬窄,錢文結構也有諸多不同,很復雜多變。「天啟通寶」當十錢也分背無文和背有文兩類,折二錢則大都背無文,存世也較少。這兩種錢皆較少見。
元末南方起義軍紅巾軍領袖徐壽輝公元1358年鑄「天啟通寶錢」,該幣質地為紫銅,就式樣有小平錢、折二錢、折三錢三種,錢文有楷書和篆書兩種,由於從發行到停鑄僅經歷了一年,因此元天啟通寶比較珍稀,尤其是篆書折三天啟錢為一級品,為可遇而不可求之神品;而明天啟錢則版式較多,有小平錢、折二錢、折三錢、折五錢、折十錢多種,質地也為黃銅,但錢文卻均為楷書。元天啟錢光背,而明天啟錢背豐富多彩,背字有:日、月、工、戶、浙、京、新等多種,紀值有二、十、十一兩等,當然還是以光背為常見。
44靖康通寶:「靖康通寶」、「靖康元寶」是北宋 宋欽宗時期鑄造的,他在位16個月就被擄往北方。因此,「靖康」錢鑄量很少,「靖康通寶」更為罕見,屬國家一級文物。
45天國通寶:天國背通寶當十是太平天國建都南京後第一批試鑄的通用錢幣,因不久即改鑄太平天國聖寶錢而屬臨時過渡性的錢幣,因此鑄額有限而十分罕見.
46應運元寶:"應運元寶"銅錢,系北宋淳化年間李順起義所鑄起義軍錢,
47皇統元寶:金代錢幣,皇統年間(1141-1149年)鑄造,製作極為精美。存世不多枚皇統元寶篆書孤品。
48應感通寶:北宋時,李順於994年發動農民起義,攻克成都,建元應運。曾鑄應運元寶。李順死後,部下又鑄應感通寶,存世皆罕。
49崇慶元寶、通寶:崇慶元寶為金衛紹王崇慶年間(公元1212年)所鑄,由青銅鑄造。有元寶、通寶兩種。元寶為篆書當五大錢(即折五,直徑為3.5厘米);通寶有小平、折二兩種,錢文仿瘦金體所制。崇慶元寶傳世極少,有書籍稱其為「孤品」,實際上據了解全國保存有五六枚真品。
崇慶元寶史志不載。唯遼中出土一枚孤品,大如折五,形制與文字近似泰和重寶。「崇慶元寶」四字作玉筋篆,旋讀,光背無文。錢體銅色青白,製作精整,文字秀美,仿崇寧錢制,然仔細推敲仍不免匠氣。近代京滬諸多泉家皆審為贗品,而錢幣學家鄭家相以為當屬金泉。
50元德重寶:西夏崇宗皇帝元德年間(公元1119-1127)鑄造。版式為折二型錢。錢文楷書,直徑一般為2.7厘米。今存世僅有兩三枚,珍罕無定價。崇宗皇帝朝另鑄造有「元德通寶」錢。

『陸』 喪事禮金怎麼送

參加喪事送禮金一般是201或301。但不論哪種後面都得加一塊錢,表示是喪禮。根據民間說法單數比較好(比如101、301、501、701、901等等)當然,有些地方可能並無此忌諱,所以也不完全局限於此。

親友前往弔唁時,一般都要攜帶禮品或禮金。禮金用黃色、藍色簽封好,在正中的藍簽上寫上"折祭×元"。"奠敬×元"的字樣。禮品有匾額、輓聯、挽幛、香燭、紙錢等。

注意事項:

1、不要穿得花花綠綠的。

參加葬禮,一定要盡量穿深色的衣服,最好是黑色的。如果實在沒有的話,也不能穿得花花綠綠的去,畢竟這是在辦喪事,而不是在辦喜事,在穿著方面可一定要著調啊。

2、整個過程中不能打鬧。

在參加葬禮的過程中,一定要嚴肅、莊重,讓自己看起來是一種悲戚的自然的真情流露,而不是跟身邊的人笑嘻嘻的,打打鬧鬧,這樣可太不像話了噢。也不能對死者不敬,避免造成公憤。

3、勸慰失去親人的長輩。

如果葬禮現場有失去親人的健在長輩,這個時候你應該要適度勸慰一下對方,讓其不要過度悲傷,避免影響到身體康健。要注意關心這些健在的長輩,照顧好老人家的身體狀況。

『柒』 帛金一般給多少才合適

喪葬禮金給多少合適?
一般喜事, 禮金會統稱為紅包。 而葬禮的 禮金,則可以叫帛金。 喪禮時送上帛金的金額,通常是在整數以外加上零丁的一元,以零一作結,例如101元。 按照中國傳統習俗,親友參加喪禮都會收到由亡者家屬送出、內含一元硬幣及糖果的吉儀。 一旦親友送

你們家鄉現在辦喜事或者喪事,送禮最少送多少?
十里鄉俗不同,親戚關系遠近不同。

這些隨禮沒有約定。甘肅一代叫隨情,表現一種親戚朋友關系。一般紅白喜事,都會有人還情和隨情。

隨情不能讓別的親戚感到不舒服,要入鄉隨俗,就是以當地的鄉村習俗為准。

村裡面最低的有隨二十,吃三天的,這些主要是幫忙的鄉鄰。一般親戚有五十或一百的。城裡一般不能低於二百,也有五百的。關系近些的上千。這是西北的民俗。

喪事禮金一般給多少?
一、喪事禮金隨禮原則原則一、根據民間說法單數比較好(比如100、300、500、700、900等等)當然,有些地方可能並無此忌諱,所以也不完全局限於此。原則二、尾數加1(如101、301)寓意依依不捨的意思,表達對逝者的悼念之情原則三、錢不再多,根據雙方的關系和自身的經濟情況來定。一般幾百元就足矣。二、喪事禮金如何封包一般是用素色紙、白紙來封包,常用的是白色信封。再者是,白包封面可寫上「奠儀」二字。

『捌』 喪事隨禮怎麼寫 喪事隨禮怎麼寫 白事紅包怎麼寫

喪事隨禮白事紅包最簡單的寫法就是六個字:


中間寫大字——奠儀


左下小字款——某某某具


或者:


(右上寫稱呼)某某千古


(左下送禮人名款)某某敬輓


喪事禮金封包:


一般是用素色紙、白紙來封包,常用的是白色信封。



(8)白帛錢多少合適擴展閱讀:


喪事禮金、喪事封包注意事項:


白事送禮數額要單數,不能封雙數的禮包。單數表示不好的事情只此一回,如果是雙數,則寓意禍不單行,就會得罪主人家了。


很多人習慣送禮包就封個大額的整數了事,可能不經意間就得罪人,一般封喪事的禮包都帶尾數,常用1做尾數,比如501、511等。


白事封包不能用喜事的喜慶封包,市場上的那種現成封包,只能用大吉大利或是白事專用封包,千萬不要用恭喜發財、雙喜、賀等封包。


親人去世後,主人家一般都會派專人去給親友報喪,白事禮包一般就是在使者報喪的時候送出去,讓使者代收,這個使者往往也是兼任司禮人員,收到禮包後會登記在人情簿,然後回禮。


辦喪事的時候,主人家收到禮包時,很多地方的習俗是需要回禮的,也就是送一個小禮包給送禮者,這種禮包一般就是一塊錢左右,象徵著送禮者大吉利,這種回贈禮包,送禮者是要收下的,不能拒收。

『玖』 現代的彩禮錢一路飆升,古代都有哪些彩禮要求

彩禮這個制度已經讓我們這一輩人喘不過氣來,那麼古代人又是怎麼走過來的,結婚時候的彩禮會有什麼要求呢?
1.梳子。
古代人做彩禮的時候特別喜歡用梳子,裡面一定要備這樣東西。
結婚的時候我們有一個習俗,就是新娘子的媽媽會給新娘子梳頭。梳頭的時候還要念一些咒語:一梳怎麼樣,二梳怎麼樣,三梳怎麼樣,反正就是一些好聽的話。


彩禮肯定不是只有這么一點,但是從上面的幾樣東西我們已經能夠看出彩禮的要求,其實就是實用於生活和蘊含美好的寓意。這些東西或多或少在生活中都有一定的實用性,並且又能夠代表長輩對新人美好的祝願。

『拾』 古代布匹是多少銀子一匹布匹種類很多,大概的價格範圍就可以,若能舉例最好。朝代很多,明清的比較好吧

生而在世,衣食住行一樣都不可少。繼關心完漢末糧價,又來關心漢末絲織品價格了,只是相關記載較少。

古代早早就出現了監制織物的官員,周代就有「掌葛」,《詩經》中涉及葛的內容也頗多。就兩漢時期而言,也有掌管織物的官職,如西漢有織室令丞,東漢有織室丞,案《後漢書·皇後紀》,可以看到雖然東織室一度被省去,但織室在東漢時期仍保留下來了。

此外,東漢時期有平準令,不僅要關心物價,還要負責絲織品染色。下文提及的錦綉、冰紈、綺縠hú,個個都是當時名品,質地精良。

「又御府、尚方、織室錦綉、冰紈、綺縠、金銀、珠玉、犀象、檋瑁、雕鏤玩弄之物,皆絕不作」——《後漢書·皇後紀》

只要涉及的織物有綾、帛、素、練、縹piāo、縑jiān、麻布,而人們購買時基本以「疋pǐ」為單位購買。昂貴這如綾、錦,案《西京雜記》漢時綾一匹可賣上萬錢,案《孫子算經》漢末時期錦一匹可賣18000錢,一本正經的數學著作,卻也提供了珍貴的史料。

「今有錦一匹,直錢一萬八千」——《孫子算經》

再看看其餘織物的價格,案《居延漢簡》漢末河西帛在3、400錢左右,而同一時期的縑可以賣到800錢,案《鹽鐵論·散不足》紈素的價格是縑的2倍,富貴人家才用得上紈素、冰錦。案《居延漢簡甲乙編》,練一匹在1000錢,縹一匹在800錢。

「今富者縟綉羅紈,中者素綈冰錦。常民而被後妃之服,褻人而居婚姻之飾。夫紈素之賈倍縑,縑之用倍紈也。」——《鹽鐵論·散不足》

單根生絲織物為「繒zēng」,所以常用繒帛來泛指絲織物,雙根為「縑」,絹會用到更粗的生絲。皇帝時不時會賞賜臣子一些縑、帛,縑還另有他用,可以用來贖罪,比如漢靈帝劉宏時期,就頻繁下詔書允許「入縑贖罪」,當然不同罪名對應不同數量的縑。

贖罪這事也要看運氣,案《後漢書·孝靈帝紀》一共出現了7次入縑贖罪,有6次都是在9、10月份出現的,也就是說要捱過秋後問斬的高峰期才行,到時候仍未被執行刑罰的犯人才能贖罪。

應劭,漢末時人,他在評價買爵免死時,就提到「一級直錢二千,凡為六萬,若今贖罪入三十匹縑矣」,30匹縑等價於6萬錢,那麼1匹縑即為2000錢,顯然是因為縑可以拿來贖罪,而導致的價格上漲。

「貴縑帛,賤紙張」是很現實的問題,百姓們用紙用竹簡,還不是因為買不起縑帛呀。此外,《居延漢簡》還提及了八稯zōng布、九稯布等,布八十縷為稯,八稯布在230錢左右,九稯布在330錢。這是質量好些的麻布,案《九章算術》還有價格在125錢的粗麻布。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1885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357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644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724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486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1809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1947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592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572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