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來斤豬豬舍溫度需要多少
『壹』 豬舍溫度多少度最適合
回答豬舍溫度需根據豬的生長階段決定。新生仔豬的適宜溫度為34℃,之後每周下降2℃,斷奶時溫度以22-25℃為宜,冬季的新生仔豬吃到初乳後,要馬上轉移進保溫箱內保溫。育成豬適宜的環境溫度為20-23℃、成年豬適宜的環境溫度為15-18℃。夏季可以在豬的體表灑水降溫,還可以通風降溫。
一、豬舍溫度多少度最適合
1、豬舍溫度多少適合,需根據豬的生長階段決定。新生仔豬在剛出生時適宜的環境溫度為34℃,之後的每周降2℃,到了斷奶時22-25℃為宜,小豬在母體內處於恆溫環境(39℃),生後環境驟然變化,加上毛稀、皮薄、皮下脂肪少、體表面積相對較大、體溫調節能力差、散熱快,所以小豬怕冷,冬季新生仔豬吃到初乳後,要馬上轉移進保溫箱保溫。
2、育成豬適宜的環境溫度為20-23℃、成年豬適宜的環境溫度為15-18℃,若是氣溫超過了35℃,就會發生熱應激反應,成年豬的汗腺退化,皮下脂肪厚,體內熱量不易通過體表散失,所以怕熱,夏季,溫度過高,可以在豬體表灑水降溫,還可以通風降溫。
二、豬舍如何控溫
1、夏季氣溫過高,可以採取向豬圈地面噴灑涼水、設置洗浴池、圈外搭涼棚,封閉式豬舍要打開通氣孔和所有門窗通風、供給充足飲水、做好綠化等,有助於改善整個豬舍的環境溫度。
2、冬季氣溫低,用於維持體溫的能量增加,要及時的採取保溫措施,使飼料消耗增加,減少維持消耗,是提高冬季飼養效果的關鍵。在封閉式圈舍要厚墊草、吊頂棚、卧滿圈、多裝豬、讓豬在舍內吃食、舍外排糞,利用豬體的散熱來保持舍內溫度。在敞圈養豬的條件下,保溫的措施是堵抹豬圈牆壁和棚蓋的裂縫,豬圈周圍設置防風帳,加蓋作物秸稈如稻草等,防止賊風侵襲豬體。
『貳』 100斤的豬溫度多少合適
100斤的豬正常溫度是38一39.5℃。39一39.5℃的豬不吃料多由於積食,霉變飼料,副豬嗜血桿菌,慢性消耗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叄』 最適合豬生長的溫度是多少
肥豬生長的環境溫度是指豬舍溫度,育肥豬生長適宜的溫度為15 一22 ℃ 。不同生長階段和體重的豬適宜的溫度是不同的,具體計算公式為:T= 26 一0 . 06W 。T 代表生長所需的最適宜溫度,W 代表豬體重。例:豬體重為100 千克時,最適宜溫度為T = 26 一6 = 20 ℃ 。2 .低溫對仔豬有什麼影響?( l )低溫對初生仔豬獲得母源抗體有很大影響。受冷應激後的初生仔豬吃的初乳不到正常溫度下仔豬的2 / 3 ,母源抗體獲得相應減少,其免疫力下降,發病率和死亡率增加。( 2 )由於仔豬本身的體熱調節機能發育不全,仔豬對溫度變化相當敏感,尤其是對低溫。因此低溫對仔豬的生長發育和健康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3 )在低溫環境中,仔豬活動受到限制,哺乳次數減少,營養攝取不足,直接影響仔豬的生長速度。( 4 )低溫可引起仔豬消化道、呼吸道的抵抗力降低,常發生仔豬消化道、呼吸道等疾病。( 5 )在低溫條件下,仔豬因怕冷而被母豬壓死的數量增加,溫度過低時,仔豬也會被凍死。3 .低溫對育肥豬有什麼影響?育肥豬臨界最低溫度的計算公式為e 一19 . 5 ℃ 一。.065w 。e 代表臨界最低溫度,W 代表豬活體重(千克)。
『肆』 最適合豬生長的溫度是多少
解答如下:
初生仔豬最適宜的溫度是34~35℃,生後1~2周適宜溫度為31~33℃,生後3~4周適宜溫度為28~30℃,斷奶後保育階段的適宜溫度為24℃
拓展資料:
豬,雜食類哺乳動物。
身體肥壯,四肢短小,鼻子口吻較長,體肥肢短,性溫馴,適應力強,繁殖快。有豬黑、白、醬紅或黑白花等色。出生後5~12個月可交配,妊娠期約為4個月。平均壽命20年。是五畜(牛、犬、羊、豬、雞)之一。在十二生肖里之為亥。有很多關於豬的典故和習俗。人類蓄養家豬的歷史相當悠久,不過至16世紀才廣為世界所知,中國飼養的豬即是人類最早馴養的豬的直系後代。
豬的歷史要追溯到四千萬年前,有跡象證明家豬可能來自歐洲和亞洲。在被人們發現的化石中證明有像野豬一樣的動物穿梭於森林和沼澤中等。
野豬首先在中國被馴化,中國養豬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早、中期。先秦時期 據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記載,商、周時代已有豬的舍飼。而後隨著生產的發展,逐漸產生了對不同的豬加以區分的要求,商、周時代養豬技術上的一大創造是發明了閹豬技術。漢代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養豬已不僅為了食用,也為積肥。這一情況促進了養豬方式的變化。
漢代以前雖已有舍飼,但直至漢代時止,放牧仍是主要的養豬方式。當時在豬種鑒定上已知豬的生理機能與外部形態的關系,這對漢代選育優良豬種起了很大作用魏晉南北朝時期這一時期,舍飼與放牧相結合的飼養方式逐漸代替了以放牧為主的飼養方式。隨著養豬業的發展和經濟文化的不斷進步,養豬經驗日益豐富。唐宋時期 隋、唐時養豬已成為農民增加收益的一種重要手段。
元明時期 元代在擴大豬飼料來源方面有很多創造。明代中期,養豬業曾經遭受嚴重摧殘,正德十四年(1519),因"豬"與明代皇帝朱姓同音,被令禁養,旬日之間,遠近盡殺,有的則減價賤售或被埋棄。但禁豬之事持續時間不長,在養豬技術如豬品種鑒別和飼養方法等方面取得一些突破性成就。
『伍』 仔豬圈舍多少溫度濕度正常
管理好豬場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面面俱到,任何一個環節疏忽就有可能給豬場帶來很大的損失,而在豬場日常管理中豬舍內的溫度、濕度、氣流也是需要重點管控的,它們對豬只的影響超出了你的認知。
溫度
在長期的飼養數據統計中驗證,豬只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5-25℃,這個溫度范圍內,豬只飼料報酬率高,生長發育快,而不同性別和日齡豬只其最適宜的溫度有一定的差別。
初生仔豬最適宜生長溫度為32-35℃,需要注意的是初生仔豬對外界溫度非常敏感,剛出生的仔豬被毛稀疏,皮膚脂肪層薄,體內能量儲存有限,這些決定了其抗寒能能力較弱。如果初生仔豬所處的環境溫度過低,仔豬易失溫死亡,即使勉強存活也極易形成弱仔。
因此在仔豬哺乳期要注意仔豬的保暖工作,在仔豬斷奶後溫度可以調整到26-28℃,每周降低2-3℃,直至降到豬正常生長溫度范圍15-25℃。
空懷母豬最適宜生長溫度為18℃左右,妊娠母豬最適宜生長溫度為15℃左右,產後哺乳期母豬最適宜生長溫度為18℃左右,而成年公豬最適宜生長溫度在15℃左右。
濕度
豬只對所生長環境的濕度有一定的適應范圍,最適宜濕度為60%-80%(綜合各方面因素考慮),豬舍內濕度不在此范圍內將會對豬群的生長產生不利影響。
空氣中的粉塵易附著大量的病原,通過呼吸道進入豬只的體內後,會致使豬只發病,如果豬舍內濕度過低,舍內空氣粉塵含量就會增加,這就加大了豬只致病的風險。
另外,豬舍內空氣濕度過低,會增加豬只體表水分的散失,豬只呼吸道黏膜因水分蒸發而變得乾燥,致使豬只呼吸道疾病多發。
豬舍內濕度過大同樣危害豬只的健康,如果豬舍溫度較低,在高濕低溫的環境下,潮濕的空氣會加快豬只體內熱量的流失,致使豬只消耗掉本該用於生長的能量來抵禦寒冷,從而阻礙豬群正常生長。
如果豬舍溫度較高,在高溫高濕環境下,不利於豬只進行有效地散熱,這會增加豬只對高溫的應激反應,進而影響豬場的正常生產成績。
氣流
在養豬環境中我們總會談論一個話題,那就是:通風換氣,因為豬舍內空氣污濁,需要時常換氣來凈化豬舍內空氣,而換氣就有氣流的產生,豬舍內氣流的速度、濕度、溫度對豬只的正常生長來說作用很大。
通風大小會直接影響豬舍內環境溫度,不同的季節、不同性別和日齡的豬只對通風量要求不同。炎熱的夏季加大氣流可以促進豬體的散熱(氣流速度不宜過大,過大產生的摩擦會引起豬只不適。),而寒冷的冬季氣流過大會增加豬體熱量的流失。
哺乳仔豬冬季氣流速度為0.15m/s,夏季為0.4m/s;保育豬冬季氣流速度為0.2m/s,夏季為0.6m/s;育肥豬冬季氣流速度為0.3m/s,夏季為1m/s;空懷妊娠母豬冬季氣流速度為0.3m/s,夏季為1m/s;種公豬冬季氣流速度為0.3m/s,夏季為1m/s。
另外,豬舍氣流與濕度、溫度相互影響,夏季考慮降適當低空氣的溫度,提高空氣的濕度,有助於豬體降溫;冬季可以適當提高空氣的溫度,降低空氣的濕度,減少豬只熱量的散失,當然空氣的濕度與溫度也要根據豬舍具體環境來調整。
『陸』 豬啥的溫度正常多少度為適宜
豬舍溫度需根據豬的生長階段決定。新生仔豬適宜溫度為34℃,之後每周下降2℃,斷奶時溫度以22-25℃為宜,而大豬適宜溫度為10-20℃。豬舍在夏季需進行降溫處理,可打開所有門窗,加強通風,也可以用水噴霧降溫,還可以在運動場建水池等。
一般豬的正常體溫是38℃~39.5℃(直腸溫度)。
不同年齡的豬體溫略有差別,如剛初生的豬體溫為39.0℃;哺乳仔豬39.3℃;中豬39.0℃;肥豬38.8℃;妊娠母豬38.7℃;公豬38.4℃。一般傍晚豬的正常體溫比上午豬的正常體溫高0.5℃。
豬的大小是按體重劃分的,不同體重的豬對溫度的要求也不一樣,初生仔豬對溫度的要求最高,隨著體重的增加要求的溫度越來越低.
下面就按豬的體重介紹適宜溫度和臨界溫度(℃):.
豬的體重(千克)低臨界溫度適宜溫度高臨界溫度.
"臨界"是指物質狀態發生改變時所需的外界條件.
豬的臨界溫度是在臨界溫度范圍之內,豬可通過自身的調節機能來適應環境,環境溫度超出了臨界溫度的范圍,也就超出了豬只自身的調節能力,容易發生危害.
從上面的溫度范圍可以看出看,初生仔豬的適宜溫度是29℃,高/低臨界溫度分別是31℃和29℃,范圍很窄,說明初生仔豬的調節能力不健全,必須創造適宜的環境才能保證其正常生長.
隨著體重的增加,調節能力逐步增強,要求的條件越來越寬。
養豬需要注意:
(1)選擇健康的種豬,注意參考2個方面,一是適應能力強的,還有就是育肥效果好的,綜合起來比較高的就是比較合適的。
(2)養殖的場地要適合,通風條件、水源、陽光和衛生都要注意。
(3)還要注意防疫,如果豬群感染了某種傳染病,往往會給養殖戶帶來巨大的損失,所以在養殖過程中一定要重視防疫程序,同時在豬舍進行消毒處理。
(4)還要注意小豬的保溫,小豬在冬季成活率高低主要與溫度有密切的關系,同時注意小豬生活環境的濕度。
『柒』 豬場對溫度要求有多大
豬群是恆溫動物,對環境溫度的高低都有非常嚴格的要求,畢竟豬群對環境溫度的高低是非常敏感的,豬群會感到炎熱,採食量下降,嚴重的還會造成豬只疾病,給豬場到來不必要的損失。當豬舍內低溫、高濕、有空氣流通時,豬群會感到非常寒冷,採食量增加,飼料轉化率降低,豬的免疫力下降,易患各種疾病,尤其是仔豬的身體機能發育不完善,很容易發生疾病或被凍死。,溫度計是衡量畜舍內溫度的重要依據,可是我們也不能過多的依賴溫度計,一切要以豬為本,豬說了算,這就需要飼養員有高度的責任心和事業心,不能僅僅看溫度計是在某個范圍內就萬事大吉了,必須認真觀察母豬和乳豬的睡姿、採食、健康等情況來調節溫度。
『捌』 200斤的豬溫度是多少
38~39.5度之間。
200斤、250斤、300斤豬多大體重出欄才最合算?
一、肥豬體重要適應當地市場要求
各地市場對肥豬出欄體重有不同的要求,這是因為市場要適應當地的消費群體的要求,根據各地的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和消費習慣的差異產生的。發達地區消費群體要求瘦肉高,欠發達地區、民工集中地區要求肥瘦適宜。而且同一市場不同季節亦有不同的要求。
酷暑季節要求體重小點的,冬春即要求體重大點的。這是因為,除了消費者的嗜好,還有肉食經營者的因素,大豬出肉率高,肉色好於小規格的豬。還有銷量的影響,有些經營者一天的銷量有限,太大的豬一天銷售不完。我們做為豬農,只能跟隨市場,千萬不能試圖去改變市場。
二、根據品種的不同調整出欄體重
豬的最佳日增重和最佳飼料利用率,不同的品種差異性是很大的,一般來說,外來品種、大體型品種體重彈性大,有的品種在150公斤范圍內增重性能仍然很好,有的品種,特別是有些地方品種,到七八十公斤就不行了。這就要求我們豬農掌握不同品種的特性,靈活地調整出欄體重。
三、根據市場生豬價格和增重成本調整出欄體重
這里的成本主要指飼料成本。生豬的價格千變萬化,雖然大趨勢有經驗的人不難預測,但是短期波動雖然有規律性,但是因為形成波動的因素太復雜,最有經驗的豬農也是無法把握的。我們只能大略的根據增重成本與銷售價格的差額來計算。
比如說你的的豬已經長到100公斤,原來的料肉比是2:8,再喂下去即料肉比要到3。5,飼料價是2.2/公斤,豬價是每公斤8.5,長一公斤豬需飼料成本7.7元,哪么每增重一公斤還可以有毛利0.8元,也就是說可以再喂大點出售是合算的。
如果豬價是8元/公斤,加上其它成本賺不了多少,你就可以考慮出售了。
四、根據出欄時機調整出欄體重
這點要從幾個方面予以考慮。
第一個方面是市場生豬價格走勢。通過各種因素的綜合分析,豬價低谷期即將過去,社會存欄量又不充足,豬價回升在即,可以適當推遲出欄。反之即要提前或者適時出欄。
第二個方面是季節性調整。在這里主要考慮兩點,一是酷暑嚴寒在即,豬場防暑降溫條件又不是太好,有可能影響豬的生長,逆境到來之前適當提前出欄是明智的選擇。
二是根據規律性的價格漲落進行調整,一般節日需求的變化規律是節前向上,節後萎縮,春節前即是節前一個月左右是高峰,然後回落,到春節前幾天回升,節後恢復。
第三個方面是根據仔豬價格波動情況於以調整。這主要針對外購仔豬的養殖戶而言的,如仔豬處於暫時的低位,你為了適時補欄,由於欄舍有限,或是資金不足不得不提前出欄。
『玖』 小豬仔豬舍溫度
哺乳仔豬適宜溫度:1~7日齡為31.8~28.3℃,8~35日齡為27.7~23.5℃,舍內溫度控制在18.3~22.1℃,相對濕度49.7%~70.4%,保持空氣新鮮。仔豬應設有保溫箱或保溫室,並在保溫箱底或距保溫室底30~40厘米處掛一隻250瓦的紅外線燈泡。同時做好仔豬護理工作。
仔豬生後1小時內要人工輔助吃足初乳。仔豬生後2~3日齡內,肌肉注射鐵制劑,每頭劑量100~150毫克鐵。泌乳母豬每頭哺仔10~12頭,對窩產超過12頭或不足7頭的仔豬按先產的仔豬往後產的母豬過仔的原則,把過哺的仔豬過給產期相差不超過3天、產仔少的母豬代哺。仔豬過哺前必須吃足初乳。
(9)一百來斤豬豬舍溫度需要多少擴展閱讀:
幼崽如何飼養:
①進豬前准備。仔豬培育舍在轉入仔豬前1周要檢查維修圈舍設備,並清掃圈舍,然後用2%火鹼水溶液或其他消毒葯消毒。
②飼養。仔豬入舍後,2周內仍喂給原仔豬料,1周內控制採食,日暖5~6次,自由飲水。2周之後逐漸過渡到肥有前期料,採用生濕料型(料水比為1:0.5),日喂4~5次,自由飲水。
③管理。仔豬斷奶後原窩轉入仔豬培育舍,要及時進行調教,逐漸養成在固定位置排便、睡覺、進食和飲水的習慣。舍內溫度控制在25~20℃,相對濕度50%~70%,保持空氣新鮮。每天清掃圈舍2次,每周會內通道用2%火鹼水溶液或其他消毒葯消毒1次。
仔豬生後55~60日齡接種豬瘟、豬丹毒、豬肺疫及仔豬副傷寒疫苗。仔豬在轉群前用驅蟲精、四咪吐等驅蟲葯驅除體內寄生蟲,或用蟲剋星驅除體內外寄生蟲。當仔豬在仔豬培育舍飼養5周時轉入生長肥豬育舍。
『拾』 豬舍溫度多少為最合適
豬舍應保持適宜的溫濕度, 良好的通風, 給肥育豬提供一個舒適的生長環境。豬舍溫度應控制在20℃左右, 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增重和飼料利用率。相對濕度保持在65%左右, 如果溫度適宜, 擴大相對濕度的范圍對豬的生產性能影響不大。
豬舍溫度
1、新生仔豬剛出生時的適宜環境溫度為34.0℃,以後每周降2℃,到斷奶時22.0~25.0為宜。
小豬在母體內處於恆溫環境(39.0℃),生後環境驟然變化,加上皮薄、毛稀、皮下脂肪少、體表面積相對較大,散熱快,且體溫調節能力差,所以小豬怕冷。冬季,對新生仔豬斷臍、吃到初乳後就要立即移入保溫箱保溫。
2、大豬適宜環境溫度為10.0~20.0℃,若氣溫超過35.0,就會發生熱應激。
大豬的汗腺退化,皮下脂肪厚,體內熱量不易通過體表散失,所以大豬怕熱。夏季,溫度過高,除了通風降溫,還可在豬體表灑水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