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內心溫度多少度
① 地球的中心溫度有多少度
科學家們經過實驗證實,在地表從挖石油的鑽孔往下測量,深度每增加1千米,溫度就上升33℃。而從地表到地下200千米處是岩石,所以地下200千米以內的溫度還沒有達到使岩石熔化的程度,溫度也不過只2000℃左右。但地下200千米以外的溫度就不能測量了,於是科學家們從墜落在地球之上的隕石、隕鐵中的鈾及釷的含量來推測地球中心的溫度。因為隕石、隕鐵的成分與地球內部的成分相差無幾。據科學家們推測,地球中心的溫度一般不會超過5000℃。
② 地球的內核的溫度是多少
迄今為止,地球外層內核的構成物質對人類仍然是個謎。瑞典林科平大學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發現,地球外層內核可能由鐵鎂合金構成,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即將於12月16日出版的《物理評論快報》刊物上。
研究小組成員林科平大學理論物理教授阿布里科索夫表示,為了能夠模擬地球內部發生的一切,必須了解其內核的構成。地球內核的溫度能夠達到6000攝氏度,壓力可達300萬個大氣壓,在實驗中很難達到這種模擬環境。
眾所周知,鐵由於太輕不可能單獨存在,一般存在於與硅、硫、氧等元素的混合物中。鎂雖然是地球上最普通的元素之一,但長期被排除在能與鐵結合的物質中。研究小組在壓力很高的實驗環境下,從理論角度和實驗研究中,均成功地使鐵與鎂熔合在一起。阿布里科索夫解釋道,人們普遍認為,鐵與鎂在熔化狀態下不可能混合,原因是鐵原子體積與鎂原子體積相比顯得太小。但如果提高壓力,鎂原子體積與鐵原子體積相比減小更迅速。
研究中,科學家使用了一個叫做鑽石鐵砧單元的獨特實驗裝置,它能夠承受特別高的壓力。實驗顯示,鐵與鎂在20萬個大氣壓的壓力下,可以生成鐵鎂合金。
研究人員認為,該項發現對地震預報和新材料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③ 地球的內部溫度是多少
根據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傳播速度的變化,一般將地球內部分為三個同心球層:地殼、地幔和地核。地核又分為外核、過渡層和內核
理論上認為過地殼內的溫度和壓力隨深度增加,每深入100米溫度升高1℃。近年的鑽探結果表明,在深達3公里以上時,每深入100米溫度升高2.5℃,到11公里深處溫度已達200℃。
④ 地球內心溫度是多少
有好多人認為地球內心的溫度會是極寒,其實現在科學家認定地心溫度有所上升,大概在零下1200攝氏度。
⑤ 地球內部溫度有多高
能源就夠人類使用很久。不過人類也知道總會用光地球一切能源的,所以人類不得不科學研究一些自然新能源利用,以此來代替日以減少的能源,如;太陽能,就是利用了太陽光照熱能來為人類服務的熱能之一。可想而知地球內部的溫度有多高了。不過這樣高的溫度究竟是怎麼來的呢?
幾十億年前,原始地球是個大火球,溫度一千多度以上,岩石都是熔融狀態,經過幾十億年的慢慢冷卻,地球外殼變涼了,變成了山脈,丘陵,平原,大海,地球內部還沒有涼,地幔里涌動著幾千公里厚的岩漿,地殼漂浮在岩漿上,隨岩漿對流移動,板塊相互撕裂,碰撞,形成火山,地震。因為在地球形成早期,各類小天體相互撞擊拼合形成原始地球過程會產生大量的熱量這就是原因。總的來說地核的溫度能夠超6000攝氏度,這是非常高的溫度,也只有地核才能有這么高的溫度了,地球上的物質都不可能承受這么高的溫度。
⑥ 地球的地心溫度有多少度
地球內部的溫度
隨著深度的增加,地球內部是以什麼樣的比率逐漸變熱的呢?地
球中心的溫度有多高?回答這些問題是很重要的,因為這將有助於了
解地球是如何形成的,以及放射性物質在地球內部是如何分布的。我
們也能依此很好地估計太陽系和其他星球內部的溫度,並對它們有更
多了解。
我們知道,當不斷向地球深處挖掘時,溫度會不斷升高。從礦山
以及溫泉和火山的存在,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地球內部也必定
存在一個足夠大的能量源來引發地震。
對地核溫度的合理估計為4000~6000℃,但不幸的是目前還沒有
一個肯定的結論。
然而我們對地球內部其他一些特徵確實有了一定的了解。數年來,
科學家們一直在研究地球內部由地震所引起的並以彎曲路徑傳播的震
動波。通過研究這些波的路徑,我們可以確定在不同深度地球密度的
增加情況。
在我們所能往下鑽探的范圍內,地球皆由岩石組成,其密度並未
隨深度出現明顯的增加。明顯大於岩石密度的物質是金屬,而最常見
的金屬是鐵。因此,地質學家們確信,地球有一個被岩石「幔」所圍
的鐵「核」。
我們知道,某些地震波能夠穿過固體物質,但不能通過液體。由
於這些波能夠穿過地幔而不能穿過地核,所以地質學家們由此認為,
地溫隨深度增加不斷升高,地幔雖然可能稍微變軟了一些,但仍為固
態。鐵核則為液態。
這並不令人驚訝。在通常條件下,岩石在2000℃左右熔化,而鐵
則在1500℃就開始熔化。顯然,一個不能使岩石熔化的溫度卻足以使
鐵核熔化。
然而,僅僅這些還不能告訴我們在核-幔邊界處溫度有多高。岩石
和鐵的熔點隨壓力而增高,而壓力隨深度也逐漸升高(當深層岩石隨
火山噴發被抬升時,由於壓力降底,其熔點也變低。火山噴出的流體
狀岩石稱為「熔岩」)。
越向地核深入,壓力會不斷增加,鐵的熔點也會不斷增高。事實
上,鐵的熔點似乎比溫度上升得要快。這樣,在地球最中心的75英里
范圍內,鐵核變為固態的「內核」。壓力已使鐵的熔點變得非常高,
以至於不斷升高的溫度也不能熔化內核。
如果我們知道岩石和鐵的熔點是如何隨壓力而升高的,我們就會
知道在地幔與地核的邊界處能熔化鐵而不能熔化岩石的確切溫度。我
們也會知道外核與內核邊界處的溫度,因為它就是這個壓力條件下鐵
的熔點。岩石和鐵的熔點以前僅能在遠小於地球深處壓力的條件下測
定,所以很難估計深處溫度。
1987年初,科學家發明了一種新技術,用它可在短時間內形成非
常高的溫度和壓力,並可進行測量。用它可測量出比以前能測量出的
壓力高10~12倍條件下的熔點。用此技術進行測定的結果表明,在地
幔和外核之間的壓力條件下,鐵的熔點為4500℃;而在外核與內核之
間,鐵在7300℃時才開始熔化。
當然,科學家們並不認為地核完全由鐵組成,應該還有其他元素,
特別是硫。它們可使地核的熔點降低1000℃。因此,科學家們估計地
核外部邊界的溫度為3500℃,內核外部邊界的溫度為6300℃,而地球
正中心的溫度高達6600℃。
這比我們曾經想像的溫度要高。現已證明,地球中心要比太陽表面溫度高1000℃。
⑦ 地心的溫度到底有多高能和太陽溫度相媲美嗎
地心的溫度足足達到6800℃,比起太陽的表面溫度是有過之而無及。眾所周知,地球內部是由地核、地幔以及地殼這三部分結構共同組成,其中各個部分的溫度都是不同的。溫度的高低與距離地心的距離有著非常顯著的聯系,距離地心距離越近,溫度就越高。就地核部分的溫度來說,最靠近地幔的部分溫度大約為4000℃,而地心部分則是高達6800℃。而太陽的表面溫度也就只有6000℃左右,由此可見地心的溫度是非常高的。
反觀太陽,它就是一個難以接近的炙熱星體,抵達地球表面的太陽光的熱量雖然已經經過大氣層的弱化,但是依舊時常會給人類帶來炙熱感。如果地球沒有地幔與地殼,人類若想要在地球上生存想必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⑧ 地球中心的溫度有多高
地核又分為內地核與外地核兩部份。地球內部越接近地心,溫度越高,地心點地面附近的溫度梯度不能外推到幾十千米深度以下。地下深處的傳熱機制是極其復雜的,由熱傳導的理論去估計地球內部的溫度分布,常得不到可信的結果。但根據其他地球物理現象的考慮,地球內部某些特定深度的溫度是可以估計的。結果如下:①在100千米的深度,溫度接近該處岩石的熔點,約為1100~1200℃;②在400千米和650千米的深度,岩石發生相變,溫度各約在1500℃和1900℃;③ 在核幔邊界,溫度在鐵的熔點之上,但在地幔物質的熔點之下,約為3700℃;④在外核與內核邊界,深度為5100千米,溫度約為4300℃,地球中心的溫度,估計與此相差不多。
內部結構 地球的分層結構基本上是按地震波(P和S)的傳播速度劃分的。地球上層有顯著的橫向不均勻性:大陸地殼和海洋地殼的厚度大不相同,海水只覆蓋著2/3的地面。
的溫度據科學家推測約為攝氏6000度
⑨ 地球的內核溫度是多少
內核的溫度高達攝氏一千五百萬度
⑩ 地心的溫度可以達到多少度
地球內部越接近地心,溫度越高,地心點的溫度據科學家推測約為攝氏6000度。
地心,是地核的俗稱,是指地球的中心部分,半徑約3480千米,主要由鐵、鎳元素組成。其物理性質與周圍的地幔和地殼有明顯的不同。地球質心的簡稱。地球參考系的原點定義在包括固體地球、大氣和海洋的共同質量中心。地心又分為內地心與外地心兩部份。
目前認為:地心主要由鐵、鎳元素組成,外地核的物質為液態,內地核現在科學家認為是固態結構。
關於地球深處具體是什麼物質,處於什麼狀態,科學界還眾說紛紜,難下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