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攤面積多少合適
Ⅰ 房屋公攤面積多少合適公攤面積大就虧了嗎
買房子之前,購房者需要對自己購買房子大小提前規劃一下,因為房屋面積的大小會影響購買房子的總價,也就是說,房子越大的話,購買房子說話的錢就越多,不過現在買房子絕大部分都是按照建築面積計算的,但關上門來,我們實際能使用的只是套內面積,是要除開公攤面積的,那麼房屋公攤面積多少合適呢?公攤面積大就虧了嗎?
房屋公攤面積多少合適?
大家要買房子的話,必須要對房屋面積的各個稱呼了解清楚,房屋的公攤面積=房屋的建築面積-房屋的套內面積,公攤面積其實就是公用分攤建築面積,是指由整棟樓的產權人共同所有的整棟樓公用部分的建築面積。包括:電梯井、管道井、樓梯間、垃圾道、變電室、設備間、公共門廳、過道、地下室、值班警衛室等。
雖然房屋的公攤面積不是自己室內可以使用的面積,但是在現在的高層建築中,公攤面積確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同的住宅性質,所產生的公攤面積和公攤率也是不同的,通常情況下,7層以下的住宅的公攤率是7%-12%;7層-11層的住宅的公攤率是10%-16%;2層-33層的住宅公攤率為14%-24%;而還有一種別墅,有的朋友以為沒有公攤,其實別墅類型的住房的公攤率是1%-8%。
公攤面積大就虧了嗎?
我們在買房子的時候可以一招小編上面所講的公攤面積的一個范圍來對比,一般在這個數值之內的公攤面積就是正常的,買房子不能一味的追求公攤面積過小,對於公攤而言,如果面積太小,則公共空間,例如樓梯、大堂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為此,公攤面積越少對於個人來說,則是好事。對於整體而言,則在美觀和居住舒適度上有一定的影響。
有的朋友可能會覺得公攤面積過大的話,自己實際得到的房屋面積就笑了很多,這樣自己購買的房子就虧了,事實上購房者不能拿自己的小區跟別人的小區對比,而應該看公攤面積是否在正常的數值之內。只要沒有超過正常的數值,那麼公攤面積大一點也沒有太大的關系,雖然說公攤數越大所購房屋的使用面積會越小,但如果過小即意味著配套公共設施規模的縮減,從而影響住宅品質。
另外提醒廣大購房者,市場上宣稱的所謂“零公攤”一般多為噱頭,低公攤面積是以犧牲社區的居住品質為代價的,低公攤情況下,社區的公共設施規模會大大縮減,公共的樓梯、過道、門廊等狹窄陰暗,公共面積小的讓人難以承受,居住會很不方便,舒適度也會很低。
以上就是關於公攤面積多少合適以及公攤面積大是否就虧了的介紹了,雖然買房子的時候大家都想省錢,但是買房時,購房者也不要為了貪圖小便宜,買房子的時候就考慮得不周全了,因此而影響了以後未來的生活,買房子還是應該多考慮一下居住體驗。
Ⅱ 房屋公攤面積多少合理該佔多大比例
無論是高層還是多層,商品房都有公攤面積。可公攤到底攤了些什麼?公攤面積多少才是合理的?不少購房百姓對此並不清楚,這也在買房過程中形成了一定的困擾,在此筆者為您詳細解答,讓你了解公攤面積為多少才更為合理。
公攤面積該佔多大比例
公攤面積是分攤的共有建築面積的簡稱,即指各產權共同佔有或共同使用的共有建築面積包括電梯井、管道井、樓梯間、垃圾道、變電室、設備間、公共門廳、過道、值班警衛室、為整幢樓服務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築面積、套與公共建築之間的分隔牆以及外牆(山牆)、計入套內建築面積之外的共用牆體面積。
普通多層住宅樓在沒有地下設備用房、沒有底層商鋪、底層架空的情況下,公攤系數約在10%-15%;帶電梯的小高層住宅,公攤系數約在15%-20%;高層住宅相對更高一些,約在20%-25%。在簽訂購房合同時,合同上都會註明房屋的公攤系數范圍。房屋面積以房地產交易權屬登記中心測繪部的測繪結果為准,房產證上標注的面積也以此為准。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3-09-09,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點擊查看更多房產信息
Ⅲ 公攤面積多大合適公攤都攤了什麼
對於公攤面積,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去算,有的房子公攤面積可能只有15%,有的房子公攤面積卻要30%。那麼,公攤到底是個啥?究竟多大面積才合適?錢花在公攤上真的是「浪費」嗎?小編對此進行了深入了解。
據產權處測繪科負責人介紹,一般來說,高層樓房的分攤面積要大於多層的分攤面積。在他們測量實踐中,高層的分攤系數一般在0.18—0.26之間,而多層的分攤系數則在0.11—0.16之間。不過,每個樓盤,甚至一個樓盤各幢房子的情況都不一樣,因此房屋的公攤面積要實地測量,要根據房屋的使用功能和相關配套情況來定,沒有限定的范圍。
有關公攤面積的規定
據了解,關於分攤面積目前尚無法律加以約束,而只有建設部的行政規章和地方政府的部門文件做出的原則性的規定。現在政策主要是根據2000年8月1日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房產測量規范》執行。
根據《房產測量規范》,可分攤的公用建築面積為:1、大堂、公共門廳、走廊、過道、電(樓)梯前廳、樓梯間、電梯井、電梯機房、垃圾道、管道井、水泵房、消防通道、交(配)電室、值班警衛室等,以及為整幢服務的公共用房和物業管理用房以及其他功能上為該建築服務的專用設備用房;2、套與公用建築空間之間的分隔牆及外牆(包括山牆),為牆體面積水面投影面積的一半。
不應計入的公用建築空間:1、倉庫、機動車庫、非機動車庫、車道等,作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單獨具備使用功能的獨立使用空間;2、售房單位自營、自用的房屋;3、為多幢房屋服務的警衛室、管理(包括物業管理)用房。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7-03-13,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更多房產資訊,政策解讀,專家解讀,點擊查看
Ⅳ 房屋公攤面積多少合理
所謂的公攤面積是整棟樓的門廳、樓道、走廊、電梯井、管理間、管理區域的公共用房等公用面積總面積除以管理區域的總面積得到分攤系數,你家的建築面積加建築面積乘以分攤系數,就是你家的建築面積,是我國建設部規定的計算方法,應該是合理的。每棟樓的分攤系數是不同的。除非每棟樓的總建築面積、建築布局一模一樣的。
Ⅳ 公攤面積多少合適
我買了153.94的房子, 公攤面積34.87.實用面積119.07,這個是否合理
以上內容由好好住用戶住友_OEOG8OL分享,希望可以幫到你~
Ⅵ 公攤面積多少合適
1、多層住宅:我們所說的多層住宅,通常就是低於六層的樓房,其公攤率一般是再7%至12%之間,而公攤面積是包括了配電室、樓梯、物管用房等。大多數的多層住宅是沒有電梯的,因而公攤率會相對的少一些,若是安裝電梯,則會適當的增加。
2、小高層樓房:小高層樓房,主要是指7層至11層的樓房,公攤系數相對於多層樓房而言,會比較高一些,一般是在10%至16%之間。另外,要是小高層樓房帶有電梯的話,則公攤系數可能會達到20%左右,而且居住的樓層越高,需要承擔的公攤就高。
3、別墅:要是購買別墅的話,是不需要承擔公攤面積的,畢竟所有的空間都是自家的,只供自己使用,如花園、車庫、娛樂室等,可別墅的價錢也是相當高的。而對於聯排別墅,雖然是有公攤面積,但非常少。
以上就是關於公攤面積多少合適的介紹了,希望可以給到大家一些參考。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公攤面積多少合適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建築界分享更多干貨
Ⅶ 公攤面積多少算是合理呢
1、多層住宅
多層住宅一般指的是7層以下的房子,這類房子的正常公攤率為7~12%,公攤面積的主要組成部分有電梯井、管道井、樓梯間、垃圾道、變電室、設備間、公共門廳、過道、地下室、值班警衛室等。
2、小高層
小高層住宅一般指7~11層的建築類型,不同小區的公攤面積差距較大,和具體的樓盤實際情況有很大的關系。不同的小高層公攤是有差異的,沒有地下用房、商鋪的情況下,公攤10%~15%;帶電梯的小高層公攤在15%~20%。
3、高層住宅
高層住宅指的是12-33層住宅,因為電梯多、公用面積多等因素,這類建築的公攤面積都比較大,一般公攤率為14%~24%。
4、別墅
別墅的類型較多,因此公攤率也有較大差異,例如獨立別墅是幾乎沒有公攤面積的,而聯排別墅會有公攤面積。但無論哪一種別墅類型,其公攤率都應該在1%~8%之間。
(7)公攤面積多少合適擴展閱讀:
以下房子的公攤面積高:
1、梯戶比大的房子
梯戶比就是每層樓的電梯和住宅戶數的比例。電梯多住戶少自然公攤面積就大,但是並不是電梯少、梯戶比大就好,因為電梯少了居住舒適度、居民出行方便度也會受到影響。
2、有設備層的房子
設備層就是用來放置各類設備的房子,一般在高層建築中比較常見,設備層也屬於公共面積,因此有設備層的樓房,購房者們需要公攤的面積也就相對較大。
3、外觀奇特的房子
在房地產市場上,有的開發商會設計出一些外觀奇特的房子,這類房子的特點一般是外觀凹凸不平、公共區域多,這樣的樓房公攤面積也會比較大,因此購房者選擇房子的時候需要注意這一點,一般而言房子造型越詭異,可能產生的公攤就越多,買房時要盡量避開。
Ⅷ 得房率、公攤面積 到底多少最合適
專業術語應了解 的確,對於像老劉這樣的普通購房者來說,雖然平時有可能也曾聽說過這些術語,但是不是完全了解其中的含義就難說了。專家表示,這些指標卻關繫到日後的居住品質,如容積率過高的小區會因為樓層過高而給人壓抑感,綠化率過低則會使得小區環境太差,車庫率太小會導致停車極為不便,因此作為購房者,有必要對此有個清晰的認識。 更有甚者,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目前在這方面還存在一些認識上的誤區。比如有些購房者一味追求高得房率,反而忽視了住宅其他功能配套,也會給居住造成一定的困難。基於此,購房者更要對這些基本概念有個全面的了解。 容積率:盡量避免高指標 容積率是指小區總建築面積與總用地面積的比值,這個比值越小,意味著小區容納的建築總量越少,人均用地面積越多,居住品質就會越高。為什麼這么說呢?上海五合國際副總經理吳茂輝解釋說,容積率低的小區有更多的土地用於綠地建設,以及建築層高也適中,因而居住品質相對較高。比如綠樹成蔭的別墅區,其容積率只有0.35左右。而位於城市核心地段的樓盤,容積率超過5以上,因而整個小區內高層建築林立,讓人頗感壓抑。相比較而言,前者的舒適性肯定遠大於後者。 而與此同時,高容積率的小區也意味著帶來高密度的居住人口,這對小區本身樓道、公共娛樂場所等的使用也會更加頻繁,從而加速其老化。同時,高容積率的小區在安保方面也存在不小的壓力。因此專家建議,購房者一定要選擇選擇在適當的區間內選擇容積率,如多層不超過3,以小高層居多的小區在4左右,而高層為主的小區不能超過5。 綠化率:謹防偷換概念 綠化覆蓋程度高達40%!如果這樣的樓盤位於寸土寸金的市中心,會不會讓人怦然心動?答案肯定是會。 綠化率是開發商會經常提及的概念,跟容積率一樣,也是一項規劃指標,可簡單表述為指規劃建設用地范圍內的綠化面積與規劃建設用地面積之比。但目前與之有關的概念還包括綠地率和綠化覆蓋率,其中綠地率中的綠地是指居住區用地范圍內各類綠地,主要包括公共綠地、宅旁綠地、配套公建所屬綠地和道路綠地等。綠化覆蓋率是綠化垂直投影面積之和與佔地面積的百分比,因此,樹的影子也可算入綠化覆蓋率,所以綠化覆蓋率有時能做到60%以上。 但是有業內人士指出,少數開發商在宣傳時只提綠化覆蓋率或者綠地率,因為通過一些技術上的處理,均能得到不錯的效果,但實際上綠化面積到底有多少,則避而不談。因此購房者在如果要真正小區的綠化程度,除了要詢問綠化覆蓋率之外,還要了解規劃綠化面積的大小。 得房率:還要關注使用率 得房率越高,則意味著購房者花在公攤面積上的費用越少。但專家提醒,得房率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會發生變化,因此購房者別僅僅只是聽信開發商的說辭。 一般情況下,得房率是指套內建築面積與套(單元)建築面積之比。其中,套內建築面積包括套內使用面積、套內牆體面積、陽台建築面積三部分,套(單元)建築面積為套內建築面積與分攤的公用建築面積之和。正是因為公攤面積是一個可變數,因此專家解釋說,對於一些分若干期開發的樓盤,一定要注意得房率的變化。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吳茂輝舉例說,前期銷售的房源一般是在規劃建築方案設計最初計算並得到的得房率,由於此時公攤面積部分一時無法統計完全,一般只計算現有的公攤面積,有時甚至只是簡單計算標准層內的公共交通分攤面積,這樣得來的得房率自然是相對比較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