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土豆溫度低於多少可以種植
『壹』 土豆生長溫度是多少
馬鈴薯適宜的溫度在10-21度之間,馬鈴薯播種之後在地下十厘米的溫度穩定在10-12度馬鈴薯會迅速的發芽,7-8度也可以生長但是比較緩慢。馬鈴薯種植的時候溫度降到零下就會受到冷害,零下1.5度莖部受凍害,零下2度的時候幼苗受凍害。但是不用擔心氣溫回升還能從節部發出新的嫩芽。
馬鈴薯適宜生長的溫度是21度,這個溫度馬鈴薯生長迅速,超過這個溫度生長開始變得緩慢,到了42度莖葉停止生長。馬鈴薯開花是最適宜的溫度是15-17度,花粉育性最好,氣溫低於5度或是高於38度花粉生育性會停止。
土豆生長環境條件
1、水分:
塊莖形成期是需水最多的時期,在結薯初期和盛期,土壤含水量為田間最大持水量的70-80%比較適宜,結薯末期,土壤含水量為田間最大持水量的60%為宜。
2、光照:
馬鈴薯是喜光作物,在生育期間,光照強度不足或栽植過密,會使莖葉徒長,塊莖形成延遲,抗病能力降低。日照長短直接影響植株生長和塊莖的形成,長日照可促進莖葉生長和現蕾開花,短日照有利於塊莖形成,在每天11-13小時日照下,莖葉發達,光合作用旺盛,塊莖的產量也高。
『貳』 土豆在零下七度時能下地種植嗎
不能種植。因為土豆在溫度為0-4攝氏度的條件下,馬鈴薯可長期保持休眠。零下7度的時候處於休眠期,並不會發芽生長。並且如果將休眠期的土豆埋在地下之後,有可能因為缺氧導致土豆腐爛。
馬鈴薯的生長從塊莖上的芽萌發開始,塊莖只有解除了休眠,才有芽和苗的明顯生長。所以5度以上土豆才會開始生長。如果想要種植土豆,需保持溫度在5度以上。
幼苗期
從出苗到第六葉或第八葉展平,即完成1個葉序的生長,稱為「團棵」,是主莖第二段生長,為馬鈴薯的幼苗期。幼苗期經過的時間較短,不論春作或秋作只有短短半個月。
發棵期
從團棵到第十二或第十六葉展開,早熟品種以第一花序開花;晚熟品種以第二花序開花,為馬鈴薯的發棵期,為時1個月左右,是主莖第三段的生長。發棵期主莖開始急劇拔高,占總高度50%左右;主莖葉已全部建成,並有分枝及分枝葉的擴展。根系繼續擴大,塊莖膨大到鴿蛋大小,發棵期有個生長中心轉折階段,轉折階段的終點以莖葉干物質量與塊莖干物質量之比達到平衡為標准。
結薯期
即塊莖的形成期。發棵期完成後,便進入以塊莖生長為主的結薯期。此期莖葉生長日益減少,基部葉片開始轉黃和枯落,植株各部分的有機養分不斷向塊莖輸送,塊莖隨之加快膨大,尤在開花期後10天膨大最快。結薯期的長短受制於氣候條件、病害和品種熟性等,一般為30-50天。
生長條件
馬鈴薯性喜冷涼,是喜歡低溫的作物。其地下薯塊形成和生長需要疏鬆透氣、涼爽濕潤的土壤環境。
馬鈴薯對溫度的要求:塊莖生長的適溫是16℃~18℃,當地溫高於25℃時,塊莖停止生長;莖葉生長的適溫是15℃~25℃,超過39℃停止生長。
『叄』 土豆種植溫度
生長周期1.休眠期馬鈴薯收獲以後,放到適宜發芽的環境中而長時間不能發芽,屬於生理性自然休眠,是一種對不良環境的適應性。塊莖休眠始於匍匐莖尖端停止極性生長和塊莖開始膨大的時刻。休眠期的長短關繫到塊莖的貯藏性,關繫到播種後能否及時出苗,因而關繫到產量的高低。馬鈴薯休眠期的長短受貯藏溫度影響很大,在26攝氏度左右的條件下,因品種的不同,休眠期從1個月左右至3個月以上不等。在溫度為0-4攝氏度的條件下,馬鈴薯可長期保持休眠。馬鈴薯的休眠過程,受酶的活動方向決定,與環境條件密切關聯。2.發芽期馬鈴薯的生長從塊莖上的芽萌發開始,塊莖只有解除了休眠,才有芽和苗的明顯生長。從芽萌生至出苗是發芽期,進行主莖第一段的生長。發芽期生長的中心在芽的伸長、發根和形成匍匐莖,營養和水分主要靠種薯,按莖葉和根的順序供給。生長的速度和好壞,受制於種薯和發芽需要的環境條件。生長所佔時間就因品種休眠特性、栽培季節和技術措施不同而長短不一,從1個月到幾個月不等。3.幼苗期從出苗到第六葉或第八葉展平,即完成1個葉序的生長,稱為「團棵」,是主莖第二段生長,為馬鈴薯的幼苗期。幼苗期經過的時間較短,不論春作或秋作只有短短半個月。4.發棵期從團棵到第十二或第十六葉展開,早熟品種以第一花序開花;晚熟品種以第二花序開花,為馬鈴薯的發棵期,為時1個月左右,是主莖第三段的生長。發棵期主莖開始急劇拔高,占總高度50%左右;主莖葉已全部建成,並有分枝及分枝葉的擴展。根系繼續擴大,塊莖膨大到鴿蛋大小,發棵期有個生長中心轉折階段,轉折階段的終點以莖葉干物質量與塊莖干物質量之比達到平衡為標准。5.結薯期即塊莖的形成期。發棵期完成後,便進入以塊莖生長為主的結薯期。此期莖葉生長日益減少,基部葉片開始轉黃和枯落,植株各部分的有機養分不斷向塊莖輸送,塊莖隨之加快膨大,尤在開花期後10天膨大最快。結薯期的長短受制於氣候條件、病害和品種熟性等,一般為30-50天。生長條件馬鈴薯種植地馬鈴薯性喜冷涼,是喜歡低溫的作物。其地下薯塊形成和生長需要疏鬆透氣、涼爽濕潤的土壤環境。馬鈴薯對溫度的要求:塊莖生長的適溫是16℃~18℃,當地溫高於25℃時,塊莖停止生長;莖葉生長的適溫是15℃~25℃,超過39℃停止生長。[4] 馬鈴薯傳入中國只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據說是華僑從東南亞一帶引進的,在21世紀中國馬鈴薯種植面積居世界第二位馬鈴薯產量高,營養豐富,對環境的適應性較強,現已遍布世界各地,熱帶和亞熱帶國家甚至在冬季或涼爽季節也可栽培並獲得較高產量。地理分布
『肆』 馬鈴薯種植對溫度有什麼要求
馬鈴薯生長所需要的條件,第一個就是溫度。由於它的原產地不在我們國家,是在南美洲的安第斯高山地區,那裡的溫度平均氣溫是5℃~10℃,最高的平均氣溫在21℃左右,從這點可以看出,馬鈴薯的生長發育是需要冷涼低溫的特點,那麼,馬鈴薯種植對溫度有哪些要求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
馬鈴薯適宜涼爽的氣候,最適宜的生育環境是:在馬鈴薯生長的初期有比較長的日照和比較高的溫度,這樣是有利於地上莖葉的生長,再然後就是比較短的日照以及比較低的溫度,來促進塊莖的形成以及物質的積累。
『伍』 秋土豆什麼時間種植為好呢
土豆又叫馬鈴薯,分別在春季與秋季種植,秋季種植的馬鈴薯又叫秋土豆,秋土豆具有耐儲藏性好,經常作為整個冬季的蔬菜貯存與銷售。在種植秋土豆的時候,應掌握以下幾點,更有利於秋土豆優質高產。
1,掌握秋土豆的播種時間,秋土豆不耐高溫,喜歡日平均氣溫在15~21度,稍微陰涼的氣候條件。
一般秋土豆播種的時間應掌握在立秋節氣之後,氣溫降至20度左右,就可以播種秋土豆,即使是過了立秋節氣,氣溫仍然居高不下,達到30度左右,就向後推遲幾天再播種,因為,秋土豆播種過早,在氣溫較高的氣候條件下,容易出現爛種,造成出苗參差不齊,影響到總體的產量,還有一點原因就是,秋冬播種過早,土豆的休眠期還沒有結束,造成出苗時間過長,容易出現病蟲危害,出苗不齊,不利於出土的優質高產。
當然,也不可以播種過晚,秋土豆播種的時間過晚,距離霜降的時間過短,也會影響到秋土豆的正常生長,造成減產。應掌握從秋土豆出苗一直到收獲,至少有60天以上的生長期為好。
6,注意施肥,為了滿足土豆生長的需要,每畝地最好施用充分腐熟的農家肥1500公斤左右,作為基肥,45%氮磷鉀復合肥40公斤左右,將肥料均勻撒開之後,用旋耕機深耕15~20公分左右,然後起壟種植。
秋土豆經歷的氣溫由高逐漸走低,為了提高土豆耐熱,抗寒,提高抗逆,抗病的能力,在秋土豆出苗後10公分左右高,進行葉面噴灑0.2%磷酸二氫鉀+1000倍液吡唑醚菌酯+1000倍液5%啶蟲脒或者2000倍液噻蟲嗪+芸苔素內酯等葯劑的混合液。
『陸』 河南秋季種植土豆的最佳時間是什麼時候該如何種植
河南秋季種植土豆的最佳時間是什麼時候?該如何種植?
北方地區一般在春天播種,還可進行二季作秋天種植土豆,在冬前可以完善收獲,秋天種植土豆的時間段一般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上中旬期內,土豆喜溫濕冷,不耐熱,適應能力較強,是喜歡超低溫的農作物。在我國絕大部分地區都可以栽種,一般分秋春兩個季節播種。
在中原地區便是山東,河北,河南,江蘇安徽這一塊。在其中山東,河北等地2~3月份播種,6~7月份收獲,8月份播種,豐收10月底到11月初收獲,江蘇浙江等地區1~2月份播種,5~6月份收獲。
『柒』 栽種馬鈴薯在各個階段,對溫度的要求都有哪些
莖尖最低溫度為4,低於該溫度就會發芽。莖形成能承受的最高溫度為20,20以上的莖生長速度減慢,25以上的莖生長趨於停止,30以上的莖完全停止生長。為了使莖更好更快地生長,需要將溫度控制在15至18,土豆(土豆)莖進入膨化期時,最適宜的溫度為16至19。塑料大棚里種植土豆(土豆)的種植者為了確保產量和質量,可以根據這個溫度進行調整。土豆(土豆)莖葉生長溫度要求最適合莖葉生長的溫度是16~22。溫度超過25會影響莖葉生長,使其緩慢。溫度在7以下或35以上時,土豆(土豆)的莖葉停止生長,完全停止。
分手期間從抱團到主幹頂葉展開,歷時25~30天。早熟品種是第一花序開花、晚熟品種,是結束第二花序開花的形式標志,此次飢荒系持續擴張,莖葉生長加快,莖膨脹到3厘米左右,其乾重達植物總乾重的50%以上。土豆期間從朱京頂葉伸展到莖葉,呈黃色。此次氣鏡迅速膨脹,生產上一般採用溫光處理解除種子土豆休眠。
『捌』 土豆最適宜的生長是多少溫度
土豆是一種喜冷涼怕熱的作物。土豆切塊播種後,在10厘米地溫5到7攝氏度條件下開始萌芽。如果播種後持續5到10攝氏度的低溫,幼芽的生長就會受到抑制,不易出土甚至形成夢生薯。當土溫在10到20攝氏度時,幼芽能很快出土,其發育最適溫度是13到18攝氏度。莖葉生長要求的最適溫度為17到21攝氏度,最低溫度為7攝氏度。當日平均溫度達到25到27攝氏度時,生長就會受到影響,呼吸作用旺盛,光合作用降低,同時蒸騰作用加強。日平均溫度達到29攝氏度以上時,植株呼吸作用過盛,結薯延遲甚至匍匐莖伸出面變為地上莖。
塊莖形成的膨大的適宜溫度為16到19攝氏度,超過20攝氏度,塊莖生長漸慢,當溫度達到30攝氏度左右時塊莖便停止生長。幼苗在零下2到零下1攝氏度時就會受凍,低於零下4攝氏度植株就會死亡。
『玖』 秋季土豆種植最佳時間溫度26度到30度左右可以種土豆嗎
不行的,它對溫度的要求:塊莖生長的適溫是16℃~18℃,當地溫高於25℃時,塊莖停止生長;莖葉生長的適溫是15℃~25℃,超過39℃停止生長。
土豆就是馬鈴薯
生長習性
生長周期
1.休眠期
馬鈴薯收獲以後,放到適宜發芽的環境中而長時間不能發芽,屬於生理性自然休眠,是一種對不良環境的適應性。塊莖休眠始於匍匐莖尖端停止極性生長和塊莖開始膨大的時刻。休眠期的長短關繫到塊莖的貯藏性,關繫到播種後能否及時出苗,因而關繫到產量的高低。馬鈴薯休眠期的長短受貯藏溫度影響很大,在26攝氏度左右的條件下,因品種的不同,休眠期從1個月左右至3個月以上不等。在溫度為0-4攝氏度的條件下,馬鈴薯可長期保持休眠。馬鈴薯的休眠過程,受酶的活動方向決定,與環境條件密切關聯。
2.發芽期
馬鈴薯的生長從塊莖上的芽萌發開始,塊莖只有解除了休眠,才有芽和苗的明顯生長。從芽萌生至出苗是發芽期,進行主莖第一段的生長。發芽期生長的中心在芽的伸長、發根和形成匍匐莖,營養和水分主要靠種薯,按莖葉和根的順序供給。生長的速度和好壞,受制於種薯和發芽需要的環境條件。生長所佔時間就因品種休眠特性、栽培季節和技術措施不同而長短不一,從1個月到幾個月不等。
3.幼苗期
從出苗到第六葉或第八葉展平,即完成1個葉序的生長,稱為「團棵」,是主莖第二段生長,為馬鈴薯的幼苗期。幼苗期經過的時間較短,不論春作或秋作只有短短半個月。
4.發棵期
從團棵到第十二或第十六葉展開,早熟品種以第一花序開花;晚熟品種以第二花序開花,為馬鈴薯的發棵期,為時1個月左右,是主莖第三段的生長。發棵期主莖開始急劇拔高,占總高度50%左右;主莖葉已全部建成,並有分枝及分枝葉的擴展。根系繼續擴大,塊莖膨大到鴿蛋大小,發棵期有個生長中心轉折階段,轉折階段的終點以莖葉干物質量與塊莖干物質量之比達到平衡為標准。
5.結薯期
即塊莖的形成期。發棵期完成後,便進入以塊莖生長為主的結薯期。此期莖葉生長日益減少,基部葉片開始轉黃和枯落,植株各部分的有機養分不斷向塊莖輸送,塊莖隨之加快膨大,尤在開花期後10天膨大最快。結薯期的長短受制於氣候條件、病害和品種熟性等,一般為30-50天。
生長條件
馬鈴薯種植地
馬鈴薯性喜冷涼,是喜歡低溫的作物。其地下薯塊形成和生長需要疏鬆透氣、涼爽濕潤的土壤環境。
馬鈴薯對溫度的要求:塊莖生長的適溫是16℃~18℃,當地溫高於25℃時,塊莖停止生長;莖葉生長的適溫是15℃~25℃,超過39℃停止生長。
馬鈴薯傳入中國只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據說是華僑從東南亞一帶引進的,在21世紀中國馬鈴薯種植面積居世界第二位。馬鈴薯產量高,營養豐富,對環境的適應性較強,現已遍布世界各地,熱帶和亞熱帶國家甚至在冬季或涼爽季節也可栽培並獲得較高產量。
『拾』 土豆最低可以在幾度下種植
利用塊莖無性繁殖時,種薯在土溫5~8℃的條件下即可萌發生長,最適溫度為15~20℃。適於植株莖葉生長和開花的氣溫為16~22℃。夜間最適於塊莖形成的氣溫為10~13℃(土溫16~18℃),高於20℃時則形成緩慢。出土和幼苗期在氣溫降至-2℃即遭凍害。
播種
用塊莖繁殖,把土豆按芽眼切成塊狀,壟播,3月份或9月份播種,平均溫度超過25°C時,地下塊莖停止膨脹。大概三個月左右就可以成熟了。
注意事項
適時早播:要適時早整地施肥播種,使土豆的整個生育期處於相對冷涼、氣溫較低的季節,使薯塊形成和膨大避開高溫時期。
注意培土厚度一般培土厚度不低於12厘米。若播種時覆土厚度不足,出苗後隨苗生長培土1~2次。覆土太薄,地溫變化劇烈,匍匐莖易竄出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