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養殖溫度多少開始停食
① 怎樣養海鮮,鹽度溫度分別是多少,怎麼才能減少死亡率!
鹽度
不同水生動物適宜的鹽度各有不同,請用鹽度計進行測量。
(1)水產養殖溫度多少開始停食擴展閱讀
提高海鮮成活率三件事
提高海鮮成活率,說白了就是要做好三件事:改善水環境、殺滅病原菌、提高海鮮抗病力。
水環境因素包括:水源;鹽度;ph值;水溫;溶解氧;水體過濾;水體解毒;水深;藻類;光照;氣壓;聲響震動。
殺菌消毒即殺滅或抑制危害海鮮的細菌、真菌、病毒、寄生蟲。需要指出,並不是所有的微生物都是有害的,還有一些有益菌可改善水環境和吞噬有害菌,這部分有益菌要培養。殺菌消毒包括:水箱和工具消毒;機體消毒;水體消毒;餌料消毒。
提高機體抗病力包括:避免海鮮受傷;合理搭配混養品種;合理設計放養密度;餌料管理;餌料添加劑管理;營養素施加。
改善水環境、殺滅病原菌、提高海鮮抗病力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水環境好,可抑制有害微生物繁殖,海鮮的抗病能力增強;病原菌被殺滅或繁殖受抑制,可減少有害微生物對水環境的破壞,減少海鮮疾病的發生;海鮮抗病力增強,可提高對不良水環境和有害微生物的耐受力
② 不同的溫水養殖魚最適宜的溫度都分別有哪些
不同魚類所需溫度不同。
草魚:對水溫適應性較強,在0.5~38℃水中都能生存,但適宜溫度為20~32℃,在水溫27~30℃時攝食強度最大,20℃時攝食量降低,水溫低於5℃停止攝食,水溫低於0.5℃或高於40℃便開始死亡。水溫18度以上,可以進行人工繁殖。
鯽魚:適應性非常強,不論是深水或淺水、流水或靜水、高溫水(32℃)或低溫水(0℃)均能生存。最佳生長水溫為25~30℃,即使在pH:9的強鹼性水域,鹽度高達4.5%的達里湖,仍然能生長繁殖。水溫18度以上,可以自然產卵。
鯉魚:適應能力強,在水溫15-30℃范圍內都能很好生長,既耐寒耐缺氧,又較耐鹽鹼,最適生長水溫25-32℃。水溫18度以上,可以自然產卵。
花白鰱:喜高溫,最適宜的水溫為23℃~32℃。只要水溫大於0攝氏度,都能生長。一般來說,水溫小於15攝氏度,生長非常緩慢。水溫穩定在18度以上,可以進行人工繁殖。
黃鱔:生長最適水溫23-25℃,水溫降至10℃時鑽泥冬眠,水溫高於30℃時停止攝食,繁殖水溫23-26℃。
泥鰍:生長水溫15-30℃,15℃以上開始攝食,25-27℃攝食最旺,30℃以上攝食減退,繁殖水溫23-26℃。
青蝦:生長最適水溫18-30℃。18℃開始蛻皮交配,20-25℃在7-25天內產卵、19.5-24.5℃需21-23天、25-28℃需14-15天孵出蝦苗。
羅氏沼蝦:生長最適水溫25-30℃,18℃時活動減弱,16-17℃反應遲鈍,最低水溫下限14℃(冰死),最高水溫上限35℃。水溫控制在25℃左右可常年產卵,孵化適溫25-32℃,最適26-28℃,親蝦越冬水溫20-22℃。
南美白對蝦:親蝦越冬水溫27℃,親蝦培育水溫24-26℃。無節幼體、蚤狀幼體、糠蝦培育適溫26-30℃,仔蝦至成蝦適溫28℃左右。
河蟹:最適生長水溫18-30℃,15℃時尚少量攝食,水溫低於10℃代謝功能減弱,交配水溫7-10℃。蚤狀幼體、大眼幼體最適水溫19-25℃。
烏龜:水溫低於10℃冬眠,15℃開始攝食,最適生長水溫23-31℃。孵化溫度24-28℃,此溫度下需2-3月才能孵出稚龜,恆溫30℃左右可縮短孵化期。
鱉:生長水溫20-33℃,最適26-30℃,20℃以下攝食減少,15℃以下停食,10℃冬眠,33℃以上攝食減弱。20℃交配,交配後半個月左右產卵,孵化溫度26-36℃,孵化積溫3.6萬℃。
淡水白鯧:生存水溫10-42℃,生長水溫12-35℃,最適水溫28-30℃。低於10℃出現異常反應,8℃部分死亡,7℃全部死亡。產卵最適水溫25-28℃。
鬍子鯰:生長水溫18-32℃,15℃以下攝食減少、生長緩慢。當水溫降至臨界7℃時則會凍死。繁殖水溫18℃以上,最適24-30℃。
大口鯰:生存水溫0-38℃,最適生長水溫25-28℃。產卵水溫18-26℃,最適20-23℃,水溫22-23℃在50-60小時孵出魚苗。
鱖魚:生長水溫范圍7-32℃,7℃即開始攝食,攝食生長最旺盛水溫18-25℃,繁殖最適水溫21-24℃。
加州鱸魚:溫水性魚類,生存水溫2-34℃,生長最適水溫12-30℃,繁殖最適水溫22-25℃。
③ 水溫對水產養殖有何影響
(1)水溫對水產養殖的影響
不同水生動物對溫度的要求不同,同類水生動物在不同的生長階段對水溫的要求也有差異。水溫變化的影響主要表現在養殖動物呼吸頻率和新陳代謝的改變等方面。在適溫范圍內,水溫升高,呼吸頻率增快,代謝作用增強,耗氧量增大;反之,溫度的迅速變化將會導致新陳代謝速度的改變,滲透壓調節和免疫系統功能低下等問題,甚至會導致水生動物體內各種酶的失活,從而引起魚類的死亡。在適溫范圍內,如遇寒潮、暴雨、換水、轉池等發生的水溫變化,也會給水生動物帶來不良影響,輕則發病,重則死亡。水溫突變對幼魚的影響更為嚴重,初孵出的魚苗只能適應±2℃以內的溫差,6厘米左右的小魚能適應±5℃以內的溫差,超過這個范圍就會發病。此外,水溫的變化明顯影響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水溫上升,溶解氧減少;水溫升高還能使病原微生物活力增強,誘發疾病。
水溫的高低對魚類的攝食影響明顯。草魚在水溫27~32℃時攝食量最大,20℃時攝食量顯著減小,水溫低於7℃時,就會停止進食;鯉魚在水溫23~29℃時吃食最旺盛,4℃以下基本停食。因此魚類的生長表現出明顯的季節性,即春季吃食逐漸加強,夏季攝食旺盛,冬季攝食停止或基本停止。
(2)提高養殖水溫的主要措施
①增加光照可提高水溫。因此池塘應為東西走向,周圍不種植高大的樹木,不建高建築物。
②春季池塘水位應降低,在0.7~1.0米即可,以利於池水溫度的提升,增加養殖動物食慾;隨水溫的升高和養殖動物產量的增加,逐漸加深水位,高溫季節達到最高水位,以降低水溫;秋後隨水溫的降低,應保持高水位池水,以保持較高的池水溫度,利於養殖動物攝食和生長。
③如果水源溫度低,入塘前應使水經過一段較長曝氣的流程,或在貯水池貯存一段時間,以提高水溫。
④有條件的地方可利用地下溫熱泉水或工廠溫排水,進行水產養殖。
④ 養殖鯉魚的水溫是多少
養殖鯉魚的水溫是16度左右。
鯉魚屬於底棲雜食性魚類,葷素兼食。餌譜廣泛,吻骨發達,常拱泥攝食。鯉魚又是低等變溫動物,體溫隨水溫變化而變化,無須靠消耗能量以維持恆定體溫,所以需餌攝食總量並不大。同時鯉魚與多數淡水魚一樣屬於無胃魚種,且腸道細短,新陳代謝速度快,故攝食習性為少吃勤食。
冬季(尤其在冰下)基本處於半休眠停食狀態,體內脂肪一冬天消耗殆盡,春季一到,便急於攝食高蛋白食物予以補充。深秋時節,冬季臨近,為了積累脂肪,也會出現一個「抓食」高峰期,而且也是以高蛋白餌料為主。
(4)水產養殖溫度多少開始停食擴展閱讀:
鯉魚的營養分析:
一、鯉魚的蛋白質不但含量高,而且質量也很高,人體消化吸收率可達96%,並含有能供給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礦物質、維生素A和維生素D等人體所需元素。
二、鯉魚的脂肪多為不飽和脂肪酸,能最大限度的降低膽固醇,可以防治動脈硬化、冠心病,因此,多吃魚可以健康長壽。
三、鯉魚肉每百克蛋白質17.6克,脂肪4.1克,維生素A25微克,核黃素0.09克,尼克酸2.7毫克,維生素總E1.27毫克,鉀334毫克,鎂33毫克,鋅2.08毫克,硒15.38毫克。氨基酸含量完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鯉魚
⑤ 淡水魚的養殖溫度多少合適
熱帶淡水魚的適宜溫度一般為24到28度,其他淡水魚5到30度左右都可以適應,但是所有魚都對溫差很敏感,不宜溫度突變。
⑥ 養殖梭魚要什麼要求
1、梭魚養成池的面積應盡量大一些,一般在10-20畝之間較為適宜,池形以長方形為好,池深1.5-2.0米,底質為泥砂土結構,魚池應選在水源充足,交通、電力便利的地方。要求光照時間長,池塘進排水系統完善。
2、魚種放養前20天,池塘須徹底清塘消毒,方法可參照苗種培育池的消毒方法,池塘經過消毒處理,大約兩周後待葯性消失後,注滿池水,進水時要用80目的尼龍紗絹或聚乙烯網過濾。然後在池的四角掛袋堆放經發酵後的有機糞肥,滲出的肥水進入池塘後可起到培育水質的作用。
每畝(667平方米)池塘用肥量為100-200千克。
(6)水產養殖溫度多少開始停食擴展閱讀:
梭魚的養殖技術:
1、放養及管理
養殖池消毒。在苗種放養前,應提前做好養殖池消毒工作。可用 20~25 mg/L 漂白粉或 100~200 mg/L 高錳酸鉀浸洗 24 h,如果是新水泥池應提前 30 d 用 50 mg/L 過磷酸鈣除鹼。
苗種放養。放苗時間一般為每年的 3—10 月,放養規格為 10~16 cm。2011 年放養時間是 6月10日,魚種規格為14cm 左右,放養密度為70尾/m2,每個養 殖 池 放 養1120尾,共放苗11208尾。放養的魚種要求規格整齊,無傷病,活動能力強,攝食正常。
魚種放養前用 3%食鹽水浸泡 5 min 進行體表消毒。
2、飼料與投喂
魚種放養後,第 3 天開始投餌,投餌按照定時、定點、定量、定質的「四定」原則進行。在養殖初期每日投喂 6 次,逐漸減少到每日 2 次。
根據鱘魚生長規格使用蛋白質含量為40%~42%的鱘魚全價顆粒飼料,飼料粒徑根據魚的體重,本著「宜小不宜大」的原則靈活掌握,投餌量根據魚體重和水溫調整,每次投餌量以投喂後 20 min 內吃完為宜。
3、病情防治
在工廠化高密度養殖的情況下,受自身或外界因素的影響偶爾也會發病。因此,在養殖過程中,應認真貫徹「以防為主、防治結合」原則,一般每隔10~20d交替用二氧化氯或聚維酮碘進行養殖池消毒,同時在飼料中定期添加 VC、VE,以提高魚體免疫能力,預防病害的發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梭魚
⑦ 水產養殖冬季水溫10度左右投喂量多少
一般情況下,常規魚類在水溫10度時極少攝食,不用投喂(或投喂極少)。冷水性魚類如鱒魚除外。
⑧ 南美白對蝦在池塘水溫多少度後不能生存,我在自然池塘養殖,現在夜間溫度較低(12度左右)
南美白對蝦對低溫的敏感性相對於高溫更強,當水溫低於18℃時,對蝦的攝食活動會受到影響,低鹽度水溫下降到9℃之後,對蝦會沉底側卧,生命活動幾乎停止。
南美白對蝦是一種廣溫性水產動物,適宜生長溫度18~32℃,生長鹽度為1‰-40‰,而且高鹽度使其對溫度的適應性更強。研究顯示其極端生存溫度可為6~43.5℃。
研究表明,在低溫情況下,南美白對蝦耐飢餓的適應能力相對較強,可以在完全停食的情況下存活30天,因此,低溫天氣減少對蝦喂料或者停料,不會導致對蝦飢餓死亡。
(8)水產養殖溫度多少開始停食擴展閱讀:
南美白對蝦養殖低溫防控與注意事項
1、冬棚保溫。近期要將越冬大棚的棚口全部封閉,不留風口,以免風吹進大棚內降低溫度。水溫太低時(低於17℃),可在大棚內用電熱風機、鐵鍋裝木炭燃燒等方法增加棚內溫度;
2、確保水體溶氧足夠。進風口要通外面,以免棚內密封氧氣稀薄導致缺氧。
合理使用增氧設備增氧,最好用鋪底管增氧,特別是晚上最好使用底部增氧,因為鼓風機壓縮的空氣一般也有25℃左右,而用水車式增氧機打起水花容易散熱。此外還可以大功率的燈管照射促進藻類光合作用、使用增氧劑等;
3、喂料管理。每次投料後在認真檢查料台是否有剩餘飼料,在寒冷天氣要少投料甚至不投料,以免剩餘飼料敗壞水質。拌料內服水產誘食酵母、健腸寶、維生素C、中草葯、免疫多糖,提高對蝦抗應激、抗病能力。
⑨ 在海鮮市場,賣海鮮,養殖海鮮的鹽度,溫度是多少
在海鮮市場,賣海鮮,養殖海鮮的鹽度,溫度如下:
鹽度
不同水生動物適宜的鹽度各有不同,請用鹽度計進行測量。
不同種類的海鮮存活的適宜溫度不同。例如,皮皮蝦(學名蝦蛄)適宜的鹽度就是23-27,梭子蟹(學名三疣梭子蟹)適宜鹽度就是16-35,八爪魚(學名短蛸)適宜鹽度是18-30。根據海鮮的種類而定鹽度。
如果想要降低鹽度,可酌量添加淡水,如果想要增加鹽度,可酌量添加海水晶。
溫度
大多數魚蝦蟹暫養適宜溫度為9-15度,最適11-13度。
大多數水生動物都是變溫動物,也就是說,它們的體溫隨水溫的變化而變化,以此適應環境。不同水生動物適宜的溫度范圍是不同的,在適溫范圍內,還有最適溫度。
水生動物在海中生活的最適溫度與適宜在暫養池/桶內暫養的溫度並不一致。由於暫養過程中基本不餵食,增重不考慮,主要是保活,故暫養最適溫度通常是水生動物基本不活躍、不吃食時的溫度。
⑩ 魚什時候停止飼喂魚幾月份停止喂
在十一月份,天冷之後可停止投喂。下面介紹一下養魚的小知識。
在淡水池塘養魚中,選擇魚類品種通常都要參考市場的實際需求,並應考慮易得性和放養的可行性。而80∶20養殖模式中的80指的就是市場中一些非常受歡迎且具有較高經濟價值的品種。需要注意一點,80∶20並不是絕對不變的,在養殖中也可以使用70∶30、90∶10等模式,通常將主要品種控制在70%~90%即可。在選擇搭配魚的過程中,應選擇能將主要養殖品種的、排泄物等作為飼料和營養物質來源的魚類,以濾食性和掠食性魚類為主。並且要注意搭配魚對主要養殖的魚類品種不能具有攻擊性,也不能與主要養殖品種爭奪養分。
在淡水池塘養魚中,營養物質的來源是主要養殖品種的飼料投喂,投喂的飼料可以是人工飼料也可以是天然飼料,飼料的選擇要參考具體的養殖品種,以達到通過飼料投喂增強魚類抵抗力、避免發生魚病的目的。
在適當的養殖密度范圍內,養殖密度與產量呈正相關關系,也就是說適當增加養殖密度,可以提升淡水池塘養魚的產量。但如果養殖密度達到了一定數值,即使再增加放養量,對產量的提升也不會有任何幫助,甚至可能會造成負面影響,因此必須合理控制養殖密度。具體的控制方式應考慮池塘條件、魚類品種、魚類規格及池塘規格。在放養過程中,魚類品種需要符合生長規格整齊、體質健壯無傷病等要求。另外,為了令放養魚的質量得到充分保障,放養之前最好能對所選品種進行鑒別,可從魚的體色、群體構成、活動能力、逆水游動能力和離水掙扎情況等方面進行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