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課堂花多少錢買保險最合適
Ⅰ 保險購買有原則,這樣計算才不會被人忽悠,每年花多少錢買保險才合適
現在家庭拿出一部分預算購買保險產品,是很有必要的。生活中的意外和風險還是比較多的。通過購買保險產品,可以讓保險公司與我們共擔風險。但是很多人對於購買保險產品還是有很多疑問的。比如,到底每年應該花多少錢購買保險產品。一個家庭在保險方面每年應該花多少錢,影響因素是比較多的。比如收入、家庭、人口等都是影響因素。
如果是一些六七十歲的老人,也是有必要配置保險的。在這個階段,隨著年齡越來越大,患有各種疾病的概率也會增大。同時,由於在這個階段身體器官都在衰老,發生意外的可能性也在增大。很多重疾險產品是不允許55周歲以上的老人購買的。所以在這個階段應該配置防癌險以及意外險、醫療險。
Ⅱ 保險到底怎麼買花多少錢合適呢
隨著保險意識的逐漸普及,越來越多人想通過購買保險轉移意外、疾病、身故等不可預知的人生風險,可到底該怎麼買?花多少錢買保險最合適?今天,我整理了一些保監會官網發布的「保險知識大講堂」,和大家一起共享。
保險到底怎麼買?花多少錢合適呢?
買保險如同買衣服,要根據不同家庭、個人的經濟和風險情況,量體裁衣,合理設計,正所謂沒有最好的保險,而只有最適合自己的保險。投保時應分析家庭的主要風險是什麼,合理地把風險通過保險轉給保險公司。保險公司哪家強,我剛好整理了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最新榜單!全國十大保險公司排名
1、少年兒童。此階段生病、意外的概率較高,應首先考慮購買健康醫療類及人身意外傷害類保險;其次可以購買教育金類的保險,為高等教育、留學等儲備資金;如家庭條件許可,還可提前購買商業養老保險,因為少年兒童購買商業養老保險繳費較低,保障程度較高。有哪些保障好的兒童大病重疾險?哪些性價比高?哪款最值得買?我們一起來看下10大保險公司熱銷兒童大病重疾保險盤點
2、青年人群。此階段人群意外傷害的可能性和對家庭的影響都比較大,而經濟收入又有限,因此首先應考慮購買價格較低、保障較高的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或定期壽險;如有經濟餘力,可考慮購買健康醫療類保險;如建立了家庭,需考慮更多生活中的風險,對家人負責,應該開始投保一些長期人壽保險。對於中國人壽怎麼樣,我剛好整理了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中國人壽好不好?有什麼保險值得推薦?
3、中年人群。此階段人群家庭和收入較穩定,子女逐漸長大。作為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和經濟支柱,此時應以長期壽險為第一選擇;同時,隨著年齡的增加,生病的概率也日漸增大,所以其次要考慮投保健康及醫療類保險;如有餘力,還可以選擇一些理財、分紅類險種,為養老做准備。
買多少保險比較合適?
買保險應遵循量力而行的原則。投保時要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量力而行。如選擇每年繳費的,一般以家庭年收入的10%到20%為宜,保障額度(發生了保險事故後保險公司給付的賠款額)以年收入的10到20倍較合適。
這里小島想進一步說明的是,保費支出應佔比家庭年收入10%-20%。如果要細究的話,保險費預算在整個家庭理財當中所佔的比例是有規律可循的。影響這個數值的重要因素有兩個:年齡和收入。
從年齡的角度講,30歲以下的年輕人,保費預算不應超過年收入的10%,這時要想保額足夠,就盡量選擇消費型保險;30歲到45歲的人群,保費預算可以控制在年收入的10%到20%,產品配置可以是儲蓄型和消費型保險做合理組合;而45歲至55歲的中年人,保費預算可以增加到年收入的30%,產品配置就應該盡可能多選儲蓄型;55歲以上的中中老年人,如果有多餘的錢不知如何理財,那麼多投入一些也並不為過。
而從收入方面看,年收入10萬元以下,可參照30歲以下的比例和方式;年收入在10到30萬元之間,參照30到45歲的比例和方式;年收入在30到100萬元之間,則可以參照45至55歲的比例和方式。
當然,實際操作中,根據除去必要開支剩餘的收入來定保費支出更靠譜。就像一個網友所說:比如我一個月掙1萬,但是我還房貸車貸之後就剩4000,總不能還按年收入12萬來定,對吧?
投保時應注意哪些環節?
首先,您應該查看營銷員的《展業證》。《展業證》是保險營銷員接受保險公司委託,代表其從事保險營銷活動的證明。保險營銷員從事保險營銷活動,應當出示《展業證》。消費者應仔細查看《展業證》,並可撥打所屬保險公司的客戶服務電話,查詢營銷員的姓名、工號等信息進行核實;也可以登陸保險行業協會網站查詢相關信息及營銷員的誠信記錄。
其次,您應該認真閱讀保險計劃書,了解保險產品的保障范圍、免責條款、保險費用等主要內容。同時如實填寫投保單,並簽名。填寫投保單時,為確保您作為投保人的合法權益,應在填寫同時仔細閱讀《人身保險投保提示》(本提示適用於1年期(不含1年)以上的人身保險產品),並如實填寫投保單有關內容,親筆簽名或蓋章。被保險人簽名一欄應由被保險人其財產或者人身受保險合同保障,享有保險金請求權的人。親筆簽名,若被保險人為未成年人,由法定監護人親筆簽名:團體保險中,若涉及死亡責任或受益人指定為單位的,須被保險人本人簽字同意。
最後您應認真履行告知義務。投保人需按最大誠信原則履行如實告知的義務,否則將嚴重影響合同的合法性。如出現虛假告知情況,嚴重的將使合同失去法律效力,最終造成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的經濟損失。告知的內容一般在投保單上已詳細列明,特別要注意的是保險只能保在未來的時間里有可能發生的風險,已發生的或肯定將要發生的風險是不能投保的。
怎麼交付保險費?
保戶到保險公司營業廳櫃面直接繳納、通過銀行或郵政網點代收等形式,但續期保費一般採取通過銀行代收的方式。一般情況目前保險公司都不採取業務員收取現金方式。
一般情況下,如投保一個月未收到保險公司的正式保險單,請向保險公司查詢。收到保險單後,您應當場審核,如發現錯漏之處,有權要求保險公司及時更正。
收到保單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有效利用「猶豫期」規定。為確保客戶投保純屬理性和自願,保險公司都會為新客戶提供一段猶豫期來對自己的投保行為做冷靜的考慮。猶豫期內,投保人有權要求解除保險合同,保險公司全額退還已收保費。
收到保單正本後應認真閱讀保險責任、繳費方式、保險賠償或給付辦法、責任免除等重要條款,如發現保單條款規定與保險計劃書或營銷員口頭陳述不符,或者經冷靜考慮認為自己投保的險種、期限、費率等不合適,則應盡快在猶豫期內解除合同,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來源:舟山市保險行業協會
Ⅲ 別再被人忽悠了!我們每年花多少錢買保險最合理
著各種輕松籌、水滴籌的刷屏,人們越來越意識到了保險的重要性。那麼問題來了,花多少錢買保險才合適?對此說法挺多的,市面上最廣為流傳的是「雙10原則」。雙10原則真的靠譜嗎?我們今天來聊聊,主要內容如下:
什麼是雙10原則?
是指家庭總保費占家庭年收入的10%左右,保險額度為家庭年收入的10倍左右,雙10原則是目前公認買保險遵循的定理,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每個家庭的實際情況都不一樣。
打個比方,家庭收入的10%有時不一定能獲得足夠的保額。給大家舉個例子:老王今年45歲,年薪50萬,按照雙十原則需要獲得10倍年薪的保障,也就是500萬。
但45歲人群的保費本來就高,保額越高要求的保費也越高,此時保險能發揮的杠桿作用極為有限,甚至可能出現保費倒掛的情況,這時候就需要對預算做出局部調整,比如提高保費支出、縮短保障年限、降低保額等等。
另外提醒一下,「雙十原則」所涉及的保費保額,指的都是人身險,如果有人利用雙10原則引誘你買商業養老或理財型保險,小心不要上當受騙。
總之呢,在運用「雙十原則」時不能生搬硬套,要根據實際情況做出調整,避免出現買少了得不到足額保障,買多了家庭又無法負擔的情況。
Ⅳ 保險怎麼買,花多少錢買保險較合適
1、未成年群體這個階段的人群,患病和意外的概率比較高。建議優先考慮配置意外險、健康保險;如果預算充足,還可考慮購買教育金,為以後的教育作為儲備資金。如家庭條件許可,養老保險也可以提前進行規劃,因為這個階段的群體購買商業養老保險繳費較低,保障程度較高。
2、年輕人群體此階段人群,經濟收入節余不多,但是遭遇意外傷害的可能性較大,因此首先應考慮購買價格較低、保障較高的意外險或定期壽險;如果經濟條件還不錯,可考慮購買健康保險;如果已經成家立業,為了保障家庭,應該開始投保一些長期人壽保險。
3、中老年群體這個階段的人群,不管是家庭還是自身的收入應該都已趨於穩定。作為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和經濟支柱,患病的概率較高,健康保險配置少不了,尤其是重大疾病保險。而長期壽險的配置,是對家人更好的責任和愛;另外,還可以選擇一些理財、分紅類險種,為養老做准備。花多少錢買保險比較合適?不是說哪款保險好就要多買,孰不知貪多嚼不爛。因此大家在買保險時,也應該認真遵循量力而行的原則,即投保時要根據實際情況量力而行。
比如保費的選擇,一般以家庭年收入的10%到20%為宜,保障額度以年收入的10到20倍較合適。需要重點說明的是,保費的預算之所以如此設置,是因為對於家庭理財來說,它所佔的比例是有規律可循的。影響這個數值的重要因素有兩個:年齡和收入。
從年齡層面來說,30歲以前買保險,既要保證保額充足,保費預算在家庭收入的可控范圍內,建議選擇消費型保險;30-45歲這一類,建議保費預算不要超過年收入的10%到20%,可以選擇儲蓄型的和消費型的保險。
而45歲至55歲,保費預算可以適當調整為年收入的30%,產品優先選擇儲蓄型的。55歲以上的人群,如果手頭比較寬裕,可以多增加理財金額的投入。綜上所述,保險沒有是否劃算的說法,只有合適不合適。
因此大家在配置保險時,一定要根據自身的切實需求來完善保障,只有合適的才是最好的!
Ⅳ 保險要買多少才算合適應該預算多少錢去買保險
買保險最重要的事結合自身情況看你需要什麼才買,沒規定一個人要買多少保險
對一般投保人來說,只有當6個核心問題弄清楚後,才能買到最合適的保險。
對於這個問題,答案很簡單:任何人在任何年齡階段,都需要買保險。有的人會問,我這么年輕,需要買保險嗎?事實上,任何人在任何年齡階段,意外事故、疾病發生以後,都可能使家庭經濟發生額外的支出。盡管我們會有一些基礎保障,這些保障可能來自自己的收入、家庭或社會保障,但很多時候這些都不足以抵禦風險,那麼就需要一份商業保險進行補充。除了意外險,任何保險都是年紀越小的時候保費越便宜。如果需要買保險,越早買越合適。
如果孩子未成年,父母應考慮3個風險:意外險、重疾險和醫療險。選擇那些保額逐年遞增或者有分紅的保險品種來抵消通脹,一些兼有投資作用的教育金產品,在父母經濟實力寬裕的情況下也可以同步考慮。
未成年孩子的父母應當為自己構築充分的保障。需要為自己購買較高額的壽險、意外險和重疾險,因為父母的保障才是孩子真正的保險。工作不久、尚未成婚的年輕人,應該重視自身的意外和意外醫療類保障。可考慮一定數額的定期壽險,為報答父母養育之恩做充分准備。若收入尚可,還可以一並考慮重疾險。成家後家庭責任最重,也正處於收入高峰期,保障應該全面和充足,除了保障型產品外,養老保險也要列入議事日程。
已經退休的老年人保險顯得可有可無。由於這一階段各種保險的費率都很高,應該主要依靠早年積累的養老金和子女贍養。為子女減輕壓力,也可投保一些保費不是很高的意外險等險種。如果中國開征遺產稅,為了盡可能多地將財產傳給子女,也可購買高額壽險以避稅。
保障是保險最基本的功能,也要重視其另一個重要功能——理財。我國正處負利率時代,又有加息預期,保險的理財功能正處於最弱時期,具有返還功能的傳統長期壽險的收益率正處於歷史谷底。
第一步:保險的本意就是保障,現在要買保險,最合適的選擇就是購買保障型產品,主要有壽險、意外險、醫療保險、重疾險等。在選擇保險產品時,建議以分紅型產品為主,因為這類產品可以抵禦通脹,防止保單貶值。
第二步:在建立了基礎保障後,一些投資型的保險產品,可作為一種穩健理財的方式酌情補充。
保險產品猶如超市裡面的商品一樣,都是有價值和作用的,但卻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和有實力購買的。
多少保額最適合
一個人到底應該購買多少保額的保險,這是一個難以精確回答的問題。因為與財產保險不同,人壽(601628,股吧)保險的標的是人的生命和身體,它的價值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盡管也有學者提出了一些計算方法)。保額需求會隨著家庭結構、收入以及外部經濟形勢的變化而發生變化。建議經常對保險合同進行檢查,適時增減保額和險種。
一般來說,保額的估算方法分為生命價值法、家庭需求法、養老儲備法,三者相結合決定保障額度的高低:
生命價值法該法是以一個人的生命價值做依據,來考慮應購買多少保險。可以分成三步:估計被保險人以後的年均收入;確定退休年齡;從年收入中扣除各種稅收、保費、生活費等支出,用收入×年齡來估算保額。
家庭需求法當事故發生時,可確保家人的生活准備金總額。計算方式是,將家人所需生活費、教育費、供養金、對外負債和喪葬費等,扣除既有資產,所得余額作為保額的粗略估算依據。
養老儲備法的估算方法先定需求後算缺口。在確定養老保險保額時要檢視自己的養老規劃,測算需求,估算收入。確定實際需求的養老金額,再確定老年資金需求缺口。看看自己有沒有社保養老金、固定資產投資收益(如房租)、股息分紅、子女贍養等。建議購買商業養老保險所獲得的補充養老金占所有養老費用的20%~40%為宜。最後,確定實際的養老險保額。一般而言,高收入者可主要靠商業養老保險。中低收入家庭主要依靠社會養老險,商業養老保險作為補充。
每年支出多少保費最合適
不同的生命周期、家庭結構、收支情況,需要的保險產品是不同的,保費支出也會在不斷調整過程中。
家庭資金安排一般可以參考簡單的四三二一家庭理財法則,即收入的40%用於供房和其他投資,30%用於家庭的一般性生活開支,20%用於銀行存款以應付急時之需,10%購買保險。保險屬於安全層面的需求,過低的保費支出意味著不能帶來足夠的安全保障,而過高的保費又會帶來較大壓力。因此,保費支出大約相當於年收入的10%最為合適。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Ⅵ 買多少錢的保險合適呢
看你提的問題,覺得樓上的各位,基本也都回答的比較全面了。
主要說明的是,不明白為什麼會選擇3年全部交清,以後每年返還紅利的方式,如果是孩子選擇這樣的方式,還是可以理解,但是也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才好。
至於大人購買保險,考慮重疾和壽險問題,則是繳費期越長越好,把每年繳費的壓力分散,才叫保險,否則你選擇躉交保費,交5萬,保10萬,沒什麼意思,基本等於拿自己的錢保自己玩,失去了保險保障的本意了。
儲蓄和買保險是理財的第一步,是每個人必須要做的事情。保險費用的支出,理論上是按照年收入計算,教科書上都這么說,但是實際生活中,我們要考慮的問題還是蠻多。
舉例,同樣2個人,年收入都是10萬。但是一個人,能每年留住8萬,另外一個人是花費掉8萬,你說,這兩個人誰是富翁,這么兩個人的保費支出,差別可就大了。我們基本上還要教育第二個人,先學會儲蓄存錢,可見理財保險屬於基礎性工作。
也可見,書本上的理論運用到實際生活上,還要研究很多的問題。
找一個專業的代理人,好好研究自己的生活,把現實和未來的預期結合起來,綜合的考慮一下這個問題,是購買保險的關鍵。
畢竟,保險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的生活。保險只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祝您好運!
對於平安富貴人生保險的問題,我以前回答過一個網友。
有興趣可以看看。希望能對您有幫助吧。
http://z..com/question/134410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