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血壓控制多少合適
『壹』 高血壓腎病的血壓應控制在什麼水平...
血壓控制在130/80以下為好最好用長效的降壓葯如ACEICCBARB類葯物聯合應用並查血脂血糖腎功二十四小時心電等.如有異常一並治療最好把尿蛋白控制在陰性為好.高血壓用葯如蒙諾一粒施慧達一粒都一天一次適當運動.
『貳』 LgA腎病的血壓一般控制在什麼范圍
LgA腎病的血壓最好在130/80mmhg,可以在140/90mmhg之下
『叄』 腎性高血壓控制多少為滿意
腎性高血壓的治療主要是治療腎臟疾病,同時根據患者的血壓情況,平穩的控制血壓,預防高血壓並發症,注意保護心、腦、腎等重要臟器。腎性高血壓,主要是急、慢性腎小球腎炎以及腎動脈血管狹窄。對於急性腎小球腎炎,關鍵是積極抗感染治療,保護腎臟功能,一般高血壓會痊癒。慢性腎小球腎炎,需要積極的應用抗高血壓葯物,很難治癒。腎動脈狹窄嚴重的,可以介入微創,進行腎動脈球囊擴張,以及腎動脈支架植入手術治療,有可能治癒。腎性高血壓往往血壓升高明顯,很容易出現高血壓並發症,比如出現腦血管並發症、腦梗死、腦出血等,需要盡早治療。
『肆』 高血壓合並慢性腎臟病患者,最佳血壓目標值是多少 的評論
高血壓和腎臟損害互為因果,往往造成惡性循環,其病理生理學機制十分復雜,並未完全明了。目前國內外高血壓指南對高血壓合並慢性腎臟病(CKD)的降壓目標值基本上都定在130/80mmHg以下,而這一目標值的設定是
1999WHO/ISH
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開展的MDRD試驗研究結果推薦的。以往傳統的觀念是將血壓降至140/90mmHg即可,當上世紀90年代初MDRD試驗結果公布之後,認為尿蛋白超過1g/d的患者應將血壓控制在125/75mmHg以下,但對尿蛋白少於1g/d的腎臟病患者,血壓降到什麼程度,沒有結論。但在MDRD試驗中,尿蛋白少於1g/d的患者平均動脈壓(MAP)降到92mmHg與降到97mmHg預後無異。試驗中對MAP控制達上述水平後的心、腎安全性做了研究,認為安全有益,但此目標對病人的腦血管安全度未作研究。至2005年,
MDRD試驗進入腎衰竭及復合終點研究後,報告結果均未獲得統計意義,而且該試驗結束後的隨訪存在明顯的缺陷,使這一目標值設定的可信度受到影響。
2010年AASK研究(非洲裔美國人腎臟病及高血壓研究)的公布也顯示嚴格降壓並沒有在整體上使高血壓腎病患者獲益,僅僅亞組分析顯示,
130/80mmHg以下的血壓對部分患者具有延緩腎臟病進展的優勢,但僅僅局限在其中的蛋白尿患者。所以AASK研究和MDRD研究的類同之處是同樣使目前指南中推薦的130/80mmHg以下的目標值受到了質疑。
中華高血壓雜志2011年第6期上題為「慢性腎臟病降壓目標值反思」的編輯部述評,實際上是對現行指南中CKD降壓目標值設定的合理性提出爭鳴。筆者支持此文的觀點
,說明我們目前的循證醫學證據研究還存在不足,高血壓指南中對這一問題的推薦建議還值得反思,同時筆者認為可根據CKD的分期來制定降壓的目標值,不能一味強調將血壓控製得越低越好,要考慮腎臟血流自身調節的重要機制。由於CKD是多病因的,不同類型CKD患者的腎臟灌注對血壓的要求顯然是不同的。近年來國外學者提出「蛋白導向治療」的概念,可根據點測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的目標值,反過來作為評估降壓治療是否恰當的指標之一,如比值
0.22說明強化降壓可有潛在獲益,反之則無獲益,甚之有害。
由此所謂最佳血壓目標值不是固定的,而是動態的,這與老老年高血壓患者降壓目標值的設定是一個道理。希望能夠在流行病學研究的基礎上作進一步的循證醫學證據探討,並按慢性腎臟病分級得出一個可行的降壓目標值來。
『伍』 老年人,腎病的病人我們血壓控制的理想值是
55歲以上的人群為老年人,如果尿蛋白在1克以上尿蛋白控制在130/80
蛋白在1克以下血壓控制在125/70,如果患者是長期的高血壓病史,同時現在也出現了腎功能不全的症狀一般在140/90以下就可以
『陸』 腎炎能治好么
腎小球腎炎能否治好是眾多因素相互影響的結果,准確診斷明確病因是基礎,採用治療方法是關鍵,日常注意是保證,這些方面統籌兼顧,密切配合,腎小球腎炎患者可以重獲健康,享受自由的生活。
腎小球腎炎一下六點是核心,缺一不可。
診斷病情要准確
治療前應該先做認真檢查,明確腎臟病變性質及輕重程度。當前,診斷最好的方法就是腎活檢,此方法不僅能夠確定腎病的性質,還能了解其損害程度,並對制定治療方案提供准確的幫助。
搜尋病因要仔細
多數腎臟病患者發病前存在不同誘因,如:IgA腎病與急性扁桃體炎、慢性膽囊炎有關,膜性腎病與甲狀腺瘤、肝炎及消化道腫瘤關系密切,這些誘因不及時去除,腎病症狀就無法控制。所以,在開始實施葯物治療前,一定要搜索並及時清除原發病灶或發病誘因。
治療方案個體化
除了臨床表現之間的差別之外,同一種病理類型的患者也會因年齡、性別、病程、合並症等因素的不同而存在差異。所以,在選擇葯物時,還要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綜合考慮。
治療慢性腎炎的葯物西醫分為免疫抑制劑和非免疫抑制劑兩大類。一般來說,免疫抑制劑主要用於新月體腎炎等體內有免疫異常,同時腎組織中又有較強炎症反應(增生性病變)的免疫性腎病。如果腎臟病變以退行性病變為主,如:腎小球硬化、腎小管及間質纖維化、腎臟萎縮,不管其腎功能是否正常、蛋白尿多少與否,均不主張使用免疫抑制劑。一旦濫用,極易誘發腎功能損害及其他合並症。因此,應根據病情特點制定治療方案及選擇免疫抑制劑。
隨訪制度化慢性腎炎的特點是病情進展隱匿,即使是發生腎功能惡化後,也不一定會立刻產生明顯的臨床症狀。因此,定期到醫院隨訪對每一位患者來講都顯得非常重要。這不僅有助於醫師觀察病情變化,還有助於掌握葯物的治療反應及有無毒副反應,及時地調整治療方案。
治療方法的選擇是關鍵
診斷明確後,療法的選擇是關鍵的核心點。目前單純採取西醫治療慢性腎炎,臨床的復發率相對較高。因為西醫對症治療而非對病因治療的缺陷,導致有漏堵漏而非徹底修復造成放入,一朝有隱性病因即再次復發決堤,又一次導致蛋白、潛血的漏出。周而復始還會導致腎臟損傷的日趨加重!這就是為什麼很多患者在經過數月或者數年的反復性慢性腎炎後,會出現腎功能衰竭尿毒症。這就是葯物不勝症而導致。
採取哪種療法是正確的選擇呢目前推薦中西醫結合的系統療法。但是不推薦傳統的口服中葯。因為傳統口服中葯雖有一定效果,但是見效太慢,另外還可能會與西葯制劑發生沖突,起到相反的作用和效果。
臨床上應用微化中葯滲透療法,配合西葯聯合應用,近年被證實效果顯著。見效較為快速,另外指標轉陰後,也不易復發。西醫激素及免疫抑制劑可以起到抗炎、抗凝的效果,快速的消除蛋白尿;微化中葯滲透療法通過擴血管、抗炎、抗凝可修復炎症病灶,防止其再次復發。
加強自我保健
具體體現在監測血壓變化及預防各種感染。高血壓的出現往往是腎病惡化的重要信號。腎炎可導致高血壓,而血壓增高又常常加重腎臟負擔,加速腎臟的毀壞。一般認為,腎病患者的血壓應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左右,過高過低都不合適。慢性腎炎患者抵抗力低,容易感染,故病情尚未完全穩定的患者,應注意預防感染。此外,還必須慎用一些葯物及造影劑。
腎小球腎炎院外護理不可少。
慢性腎炎的患者一般住院治療期不會太長,大部分時間是在家康復。那麼根據慢性腎病的觀察規律,慢性腎炎患者治療要觀察和療養一年,在這一年中,不復發,才可視為疾病的痊癒。所以,在家療養期是非常的關鍵的。
要注意飲食、運動和休息。飲食要以清淡為主,低鹽、低脂、少量攝入優質蛋白。運動要適度,注意作息,不可過於勞累,又要進行康復運動訓練。兩者要有機結合,做好做到位。六個方面起頭並進,共同努力,治療腎小球腎炎不再是一個難題。
『柒』 正常血壓值是多少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使用的血壓標準是:凡正常成人收縮壓應小於或等於140mmHg(18.6kPa),舒張壓小於或等於90mmHg(12kPa)。如果成人收縮壓大於或等於160mmHg(21.3kPa),舒張壓大於或等於95mmHg(12.6kPa)為高血壓;血壓值在上述兩者之間,亦即收縮壓在141—159mmHg(18.9-21.2kPa)之間,舒張壓在91-94mmHg(12.1-12.5kPa)之間,。為臨界高血壓。診斷高血壓時,必須多次測量血壓,至少有連續兩次舒張期血壓的平均值在90mmHg(12.0kPa)或以上才能確診為高血壓。僅一次血壓升高者尚不能確診,但需隨訪觀察。
『捌』 糖尿病或腎病高血壓患者, 降壓目標是<130/80還是等於130/80
目標是小於等於130,80,不過還是按照各個年齡階段來控制的。
『玖』 腎病血壓高治療зийлм
預防
自我管理
1、定期測量血壓,1-2周應至少測量一次。
2、應堅持「三心」,即信心、決心、恆心,只有這樣做才能防止或推遲機體重要臟器受到損害。
3、定時服用葯,自己不隨意減量或停葯,可在醫生指導下及現病情加予調整,防止血壓反跳。
4、條件允許,可自備血壓計及學會自測血壓。
35、隨服用適當的葯物外,還要注意勞逸結合、注意飲食、適當運動、保持情緒穩定、睡眠充足。
36、老年人降壓不能操之過急,血壓宜控制在140-159mmhg為宜,減少心腦血管並發症的發生。
7、老年人及服用去甲腎上腺素能神經末梢阻斷葯的防止體位性低血壓。
8、不需要嚴格禁止性生活:注意以下幾種情況,不宜進行性生活①事後不要立即進行房事②酒後應禁止性生活③若有頭暈,胸悶等不適應停止性生活。
個人覺得做好預防是我們自己應該主動地去做的一件事,現在治療高血壓首選的方法就是吃高血壓〈槐.仲膠@.@囊〉,對於任何已經出現並發症的高血壓均有效果,可以減緩並發症的進展、逆轉、消除並發症,高血壓患者同樣能夠長壽!lsh
『拾』 高血壓腎病的血壓應控制在什麼水平
應控制在90/140,如果化驗有尿蛋白,就應該控制在80/130。盡早去正規醫院檢查,以免到達無法挽回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