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鴨孵化的溫度是多少
㈠ 孵小鴨溫度要多少
鴨胚胎適宜的溫度范圍37~38℃。溫度過高過低都會影響胚胎的正常發育,嚴重會造成胚胎的死亡。
相反,溫度偏低時,胚胎發育遲緩,孵化期延長,雛鴨質量較差。因此在孵化過程中,可根據孵化廠的
具體情況和季節、品種以及孵化機的性能,制定出合理的施溫方案、一般採用立體孵化器,通常採用兩
種施溫方案。
(一) 恆溫孵化通常機內空氣溫度控制在37.8℃。但應注意孵化機上下、前後、左右溫差不能太大,
溫差越小越有利於腐化,一般情況下溫差不能超過0.1℃到0.2℃。溫差可通過調整進出氣口等方式得到
解決。如果溫差較大時,也應注意定時調盤:較少溫差對孵化率的影響。
(二) 變溫孵化試用於種蛋來源充足情況下所採用的立體孵化器具有份孵化方法。由於鴨蛋大,特
別是大型肉鴨種蛋,脂肪含量較高。孵化13天後,代謝熱上升較快,如不改變孵化機的溫度,會造成孵
化機內局部超溫而引起胚胎的死亡。針對不同胚齡的種蛋採取不同的孵化溫度,有利於胚胎的生長發育
,特別是較少早期和後期胚胎的死亡。孵化的第一天溫度為39℃-39.5℃,第二天為38.5℃-39℃,第三
天為38℃-38.5℃,第四到第二十天37.8℃,第二十一到第二十五天37.5℃-37.6℃,第二十六到第二十
八天為37.2℃-37.3℃,第二十一天以後多轉入出雛機孵化。採用變溫孵化時,應盡量減少機內的溫差,
另外溫度的調整應做到快速而准確,特別十孵化的頭三天。 二、濕度
立體孵化器具有風扇裝置,空氣流動速度快,加上蛋南脂肪含量高,含水量低,代謝熱高,蛋內水分容
易蒸發。濕度過低蛋內水分蒸發較快,胚胎易與殼膜粘連,影響正常出殼。濕度變化總的原則是「兩頭
高,中間低」。孵化初期,胚胎產生羊水和尿囊液,並從空氣中吸入了一些水蒸氣,相對濕度控制在
70%左右。孵化中期,胚胎要排出羊水和尿囊液,相對濕度控制在70%為宜。孵化後期,為使有適當的
水分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作用產生碳酸,是蛋殼中的碳酸鈣轉為碳酸氫鈣而變脆,有利於裴太婆科爾初
,並可防止雛鴨絨毛占殼,相對濕度控制在65%-70%為宜。在鴨蛋孵化後期如果濕度不夠,可直接在蛋
殼表面噴灑文水,以增加濕度。
㈡ 鴨苗孵化溫度是多少
鴨苗孵化溫度和濕度的要求,如果把孵化機感測器放在孵化機內蛋盤外面的空間里,在入孵後第1-7天孵化機空間溫度為38.5度,第8-25天為38度,第26-28天為37.度,如果把孵化機感測器放在蛋盤里的種蛋上,則從始至終保持蛋溫37.8-38度即可
㈢ 請教小鴨孵化過程
一、消毒:先對孵化器進行消毒,然後選擇剛生下7天內的新鮮受精種蛋大頭朝上靜放在蛋盤上進行消毒。(消毒方法有熏蒸、紫外線等)
二、溫度: 不同的孵化方式溫度控制不同。 恆溫孵化法,溫度始終控制在37.8度。而變溫孵化法溫度控制的原則是「前高,中平,後低」,即1-6日為38.5度,4-16日為37.8度,17-20日為37.6度。
三、濕度: 原則是「前高,中平,後更高」,即1-7日為60-65%,8-18日為50-55%,19-21日為65%-70%。
四、通風: 一般要求胚蛋周圍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得超過0.5%。如果超過1%,胚胎發育慢,死亡率高,弱雛增加。
五、翻蛋: 雞胚21日發育期間,只需要前期1-18日進行翻蛋,要求每2小時翻蛋1次,翻蛋角度45度。
六、晾蛋: 是指種蛋孵化到一定時間,將孵化器門打開,讓胚胎蛋溫度下降的一種孵化操作程序,晾蛋一般與翻蛋同時進行。如果孵化條件在適宜的范圍內可不必晾蛋。
在炎熱的夏季,氣溫超過30度,當胚胎孵化到中期後,自身產生大量體熱,而孵化箱內的溫度又偏高,在這種情況就應晾蛋。
七、照蛋:在孵化期間照蛋三次,第一次白蛋在第5日,褐蛋在第7日進行照蛋,及時挑出無精蛋,血環蛋和死精蛋,第二次在第11天進行照蛋,第三次18天照蛋,根據種蛋的發育情況,及時調整溫濕度。
(3)肉鴨孵化的溫度是多少擴展閱讀:
現代大型孵化器每台可孵化 1~10 萬個,其溫度、濕度、轉蛋、通風均可自動控制。家禽的孵化期因禽種而異:雞 21 天,鴨 28 天,鵝 30~33 天,鴿 18 天,鵪鶉 17~18 天。
各種家禽適宜的孵化溫度不同,若以雞的 37.8℃ 為基準,則鴨、鵝、火雞等約降低 0.3℃。機器孵化出雛期溫度可降低 0.5℃。孵化的相對濕度宜控制在 40~70% 范圍內,以 53~60% 為宜,出雛期以 65~70% 為宜。
㈣ 家禽種蛋孵化的適宜溫度、濕度分別是多少
採用恆溫孵化時,雞(1~18天)、鴨(1~25天)、鵝(1~29天)種蛋的適宜孵化溫度是37.8℃。在孵化後期,雞(19~21天)、鴨(26~28天)、鵝(28~31天)孵化溫度應維持在37.0~37.5℃之間。
採用變溫孵化時,在孵化初期(1~5天),孵化溫度為38.4~38.8℃;在孵化中期(6天至出雛前4天),孵化溫度為37.8~38.2℃;在孵化後期(出雛前3天至出雛),孵化溫度為37.0~37.5℃。在孵化過程中應對溫度嚴格控制。
雞蛋孵化初期相對濕度為60%~65%;孵化中、後期相對濕度可降至55%~60%;出雛期間(19~21天)相對濕度應增高至70%。水禽蛋要求的相對濕度較雞蛋高,一般孵化初期為70%左右,孵化中期為60%,孵化後期為70%。
㈤ 鴨子孵化要出殼時候蛋,表面溫度有多高
鴨蛋的適宜孵化溫度是37~38攝氏度左右,溫度過高過低都不好。
如果是農村孵鴨蛋,一般用母雞。母雞的正常體溫是40.5℃~42℃,傳導到種蛋上面一般為38.5℃左右。
㈥ 孵小鴨溫度要多少
1、孵鴨子溫度需要控制在28~38℃;
2、種蛋在孵化過程中,一般要照蛋2次,第一次是入孵第5天,再隔12天後照蛋第二次;
3、胚胎發育過程中新陳代謝旺盛,要保持室內空氣新鮮,促進胚胎正常發育;
4、室內溫度偏高時,每天可通氣2~3次,天冷則通氣1次即可。
(6)肉鴨孵化的溫度是多少擴展閱讀:
鴨子的尾部有一個很大的脂肪腺,叫尾脂腺。它的胸部還能分泌一種含脂肪成分的「粉」狀角質薄片。
平時,它經常用嘴啄擦,把尾脂腺分泌的脂肪和胸毛分泌的「粉」狀角質薄片塗擦在羽毛上,因此,它入水時羽毛不會沾水。同時,它的羽毛很輕,所以能被水把整個身軀托起來,漂浮在水面上。另外,鵝和水鳥也與鴨子一樣。而雞雖然也有脂肪,但量很小,所以不能在水中漂浮起來。
㈦ 孵化雞鴨鵝的濕度和溫度
1、雞
19日胚齡~21日胚齡時,出雛器溫度一般不得超過37℃~37.5℃。出雛期間相對濕度提高到70%~75%左右。
2、鴨
孵化溫度37.5℃左右,孵化相對濕度可控制在40%~70%,適宜范圍為50%~70%。出雛時以65%~75%為宜,以利於雛鴨啄殼、出殼,防止雛鴨的啄、絨毛粘在蛋殼上。
3、鵝
正常孵化鵝蛋的溫度的適宜范圍是36~37.2℃。但由於孵化初期照蛋開門和室溫較低,所以孵化時實際溫度高於理論溫度。一般恆溫是37.8~37.6℃。濕度以相對濕度75%~85%為宜。
(7)肉鴨孵化的溫度是多少擴展閱讀
1、雞
雞孵化期約21天,18天落盤,7天照蛋,一般到室溫影響,可能出現提早或推遲孵化。自然孵化,有母雞孵蛋,可以省卻人工,並且提供適宜的溫度和濕度,但是不適合大規模孵化雞蛋。而適宜的溫度和濕度控制可直接影響到雞蛋的孵化率。因此選擇恰當的孵化技術,通過人工控制孵化環境可以提高種蛋的孵化率。
2、鴨
恆溫孵化,新老蛋要交錯放置,通常機內溫度控制在37.5℃,但應注意孵化機內前後、上下、左右的溫差不應過大,應控制在±0.1℃~0.2℃。否則,孵化率會降低。此孵化法為不同批次同時進行、流水作業的方式。如溫濕度、通風等條件不能保證時不宜採用。
3、鵝
高溫對胚胎致死界限較窄,危險性較大,如胚蛋溫度達42℃時,3~4小時可使胚胎死亡,低溫致死界限較寬,危險性相對較小,如溫度低至30℃時,經過30小時,鵝胚才會死亡。
但溫度較長時間偏高或偏低,雖然不會引起死亡,但卻影響孵化出雛率和雛鵝的健康。由於鵝蛋的脂肪含量和熱量水平比雞蛋、鴨蛋高,所以鵝蛋孵化要求的溫度比雞蛋、鴨蛋低些。
㈧ 孵化鴨子多少濕渡
准備一個泡沫保溫箱,再准備一個瓦數稍高一點的燈泡,把溫度大約控制在40度左右,注意溫度變化不要過大,尤其不要高於這個溫度,濕度也要保持好,可以在小箱子里放一碗水。差不多28天左右就能孵化,期間不要忘記翻蛋。
大多數真鴨(包括由於個體大小和體形原因而被不正確地稱為雁的幾種鳥)與天鵝和雁不同,具有下列 特徵:雄鳥每年換羽兩次;雌性每窩產卵數較多,卵殼光滑;兩性的腿覆蓋著相重疊的鱗片;叫聲和羽毛顯示出某種程度的性別差異。所有真鴨,除翹鼻麻鴨和海鴨,都在頭一年內性成熟,僅在繁殖季節成對,不像天鵝和雁那樣成熟較晚且終生配對。根據鴨的特有行為,鴨可分為鑽水鴨、潛水鴨和棲鴨3個主要類群。
㈨ 溫度對肉鴨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1)溫度對肉鴨孵化的影響
溫度是決定種蛋在孵化過程中胚胎能否正常發育的首要條件,只有在適宜的溫度條件下才能保證鴨胚胎正常的物質代謝和生長發育。孵化器內溫度為37.5~38.2℃。溫度過低,胚胎的新陳代謝降低,導致胚胎發育遲緩或停止發育,最後引起胚胎死亡。溫度過高,鴨胚胎新陳代謝加快,細胞分化加劇,發育期縮短,可能造成胚胎大量死亡。試驗表明:孵化溫度超過42℃,2~3小時後胚胎就會死亡;孵化溫度低至24℃時,經30小時胚胎便全部死亡。
目前,人工孵化通常有恆溫孵化和變溫孵化兩種方式。
①恆溫孵化。在同一個孵化箱中,有多批次不同孵化日齡的胚胎孵化時採取始終不變的溫度進行孵化。採用恆溫孵化時,在孵化的1~24天,種蛋的適宜孵化溫度是37.8℃。在孵化後期,即25~28天,胚胎發育開始成熟,此時不需要繼續翻蛋,種蛋需要由孵化機轉入到出雛機中,此過程稱為落盤,標志著孵化進入了出雛期。在出雛期,孵化溫度應維持在37.0~37.5℃。恆溫孵化適於生產規模小、種蛋量少的養殖場戶。
②變溫孵化。在孵化箱中只有單批次孵蛋,則可按胚胎各階段所需要的溫度進行變溫孵化。孵化溫度受季節、氣候等自然條件的影響很大。所以,室內溫度低時,孵化器溫度就應高些;室內溫度高時,孵化器溫度就應低些。在深秋、冬季和早春室溫應保持平衡,最好維持在27~30℃。在實際孵化過程中,由於胚胎不同發育階段的代謝強度存在較大差異,代謝所產生的熱量顯著不同。因此,在孵化過程中最好採用變溫孵化。在孵化初期(1~5天),孵化溫度為38.4~38.8℃;孵化中期(第6天至出雛前5天)的孵化溫度為37.8~38.2℃;孵化後期(出雛前4天至出雛)的孵化溫度為37.0~37.5℃。
(2)溫度對肉鴨的影響
鴨子沒有汗腺,加上豐厚羽毛的覆蓋,鴨體的散熱受到很大限制。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對肉鴨帶來不利的影響。
①雛鴨。雛鴨絨毛未豐滿,體溫調節機能不健全。因此,育雛期鴨舍內溫度適宜是育雛取得成功的關鍵。目前,肉鴨育雛期常採用3種環境溫度(表7-1)。
表7-1 肉鴨育雛期的3種環境溫度(℃)
a.高溫育雛。高溫育雛可減少弱鴨的產生,同時在保溫時挑選出個體小的進行隔離飼養能提高成活率。高溫育雛有利於雛鴨卵黃的吸收,卵黃吸收完全,母原抗體也相對高,可減少傳染病的發生,在基礎免疫上比較牢固,也為後期的免疫奠定了基礎。高溫育雛還可充分利用飼料,降低料肉比。
b.低溫育雛。其優點是雛鴨經受低溫的鍛煉後體質健壯,生長發育均勻,採食較好,節約燃料,並因室內外溫差小,可以較早放牧。缺點是飼料消耗較多,生長較慢。由於溫度低,部分鴨的卵黃會出現吸收不良,易發生傳染病,尤其是白痢感染率和呼吸道感染率相對增高。
②中鴨。與雛鴨相比,中鴨對溫度要求不是很嚴格。最適宜肉鴨生長的溫度為15~25℃。
a.高溫對中鴨的影響。氣溫超過等溫區時,在防暑降溫條件差的情況下,若高溫持續時間較長,容易導致肉鴨機體的散熱機能發生障礙、熱平衡受到破壞,從而引起中暑。鴨中暑後會出現體溫升高、蹲伏不願走動、張口呼吸或伸翅散熱,隨後會出現站立不穩、陣發性昏迷麻痹,嚴重時可引起肉鴨大批死亡。另外,高溫、高濕的飼養環境,鴨舍內氨氣等有害氣體含量增高,嚴重危害鴨的健康和生長。高溫會促使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和繁殖,誘發多種疾病。
b.低溫對中鴨的影響。若溫度低於10℃,而鴨舍保溫性能較差時,肉鴨會出現不適,縮頸、發抖,或很多肉鴨重疊地堆擠在一起,造成最下層的肉鴨被擠壓、窒息而引起死亡。肉鴨不斷要消耗自身的能量來抵禦寒冷,容易造成機體抵抗力下降,而誘發疾病的發生。若溫度突降,易引起肉鴨發生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