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馳工資多少
❶ 潘國富事跡是什麼
淚雨霏霏,泣聲低回;逝者已矣,思念永駐。
他捨不得花10塊錢跟同事湊份子「撮一頓」,卻甘願掏50塊錢給孤寡老人換漏電保護器;
他養活四口人,一家人擠在35年房齡、50多平方米的平房裡,卻主動為汶川地震災區捐款800元;
他在世時大家不覺得什麼,走了後卻讓人感覺如同渴了找不到水喝;
他18年如一日,奮戰在搶修一線,卻倒在心愛的崗位上,沒留一句遺言……
盡管千人送別、慟哭成片的場面已經過去了近一個月,但談起共產黨員、西平縣電業局員工潘國富,河南省西平縣宋集鄉後岳庄村的父老鄉親仍含淚追思著他的音容笑貌和一件件平常往事。
7月19日,在潘國富因公殉職12天後,我們踏上西平縣的土地,追尋潘國富的足跡,眼睛一次次因感動而濕潤,采訪多次因此暫時中斷……
壯漢老潘倒下了
1.75米高、當了13年兵的老潘,幾乎從來沒生過病,是個結實的壯漢。大家不明白,這么健康的人,這么一個好人怎麼說走就走了?直到現在,很多人仍不相信這是真的。
洪河徘徊,蒼天落淚,傾訴著國富匆忙的一生。
時間撥回7月7日5時30分。
前一天定好的手機鬧鈴響起,潘國富撐起疲憊的身體,穿好工作服。妻子趙益妮已經烙好兩張他喜歡吃的小油饃,准備盛粥,叫他吃早飯。
「你把油饃掛在車把上,我先去地里送化肥了。」
「你喝點粥走吧!」
「今天單位有很多事,我得早點走,就不喝了。」
趙益妮拗不過老潘,只好用袋子給他裝好油饃。老潘扛起兩袋化肥,放在電動車後座上,跨上車,朝地里騎去。
趙益妮沒想到,這竟是跟丈夫的訣別。「他這幾年檢查身體時都好著哩,平時也沒覺得哪兒不得勁兒,誰想到……」趙益妮用手遮住眼睛,一時間說不出話來。
8時30分,西平縣電力搶修服務中心接到電話:新汽車站出現用電故障。早已趕到單位的潘國富和同事胥亞偉、王亞傑三步並作兩步,登上搶修車,啟動引擎,向故障點疾馳而去。
新汽車站的故障不大,導線燒斷了。正當他們抓緊時間更換導線時,胥亞偉接到搶修服務中心的電話:邵庄二線所台區停電,請迅速處理。
迎峰度夏期間,搶修明顯增多。
9時30分,潘國富他們排除故障,跳上車趕往下一處故障點。
邵庄二線所台區與新汽車站相距僅1千米。搶修車行至邵庄轉盤時,坐在副駕駛座的潘國富低聲說:「我頭暈,胸悶,出不來氣。」
隨後,潘國富一頭栽向汽車前窗,昏了過去。
正在開車的胥亞偉邊放倒車座邊對後排的王亞傑說:「亞傑,你掐他的人中穴!」他一打方向盤,朝最近的西平縣中醫院飛奔而去,並向搶修服務中心匯報。
5分鍾後,汽車停在醫院急救室門口。很快,胥亞偉和王亞傑協助6名護士把潘國富抬上擔架推車。車一邊走,一名醫生一邊按壓潘國富的胸口,進行急救。
「我們給潘國富插上呼吸機,10多名醫護人員輪流用力按壓他的胸口,使用電擊,開展葯物救治,並組織專家會診。能用的辦法全用上了。」參與搶救的西平縣人民醫院急救中心主任吳全立記憶猶新。
然而,潘國富的嘴唇和臉卻漸漸發紫。
搶救期間,搶修班班長韓亞平把趙益妮接到醫院。「趕到醫院,看到國富臉已發紫,俺大腦一片空白,昏了過去。」趙益妮捂著流淚的雙眼回憶。
西平縣電業局要求院方不惜一切代價,全力搶救潘國富。
蘇醒過來的趙益妮拍著丈夫的臉,用手搖著丈夫的頭,深情地喊著:「國富,國富,你不要我們了嗎?」
但是潘國富沒能醒過來。兩個多小時的搶救沒有拉回他,還有兩個月就過50歲生日的他永遠地去了。
遲來的兒子潘馳看到父親躺在那裡,一頭撲倒在病床前,拉著父親冰冷的手說:「爸,你醒醒,我再也不氣你了。」
在場的人們無不痛哭失聲。「俺長這么大,基本沒哭過,看到這一幕,實在忍不住了。」回憶著,韓亞平的眼圈已經發紅。
百姓流淚寄哀思
百姓的眼淚很金貴,也很慷慨。18年來,潘國富在搶修一線為千家萬戶送去光明和愛心。國富走了,走得如此匆忙,認識他的和不認識他的人都潸然淚下。大家感慨:好人,真是個了不起的好人,咋走得這么早呢?
做件好事容易,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讓一個人說好容易,難的是讓大家都說好。但潘國富做到了。
7月10日,西平縣剛下過雨,正是下地施肥、噴灑農葯的好時機。但後岳庄全村人放下了手中的農活,牛寨庄、徐庄等鄰村的村民也自發趕來,送老潘最後一程。
「國富是個了不起的好人,他不該這么早就沒了。」76歲的西平縣教育局退休幹部周大正抹了把淚說,「我真後悔以前總給國富添麻煩。」
周大正的老伴兒因病卧床多年,家裡住的是1976年的瓦房,室內線路老化嚴重,經常停電。
2008年,周大正結識了經常來搶修的潘國富。潘國富看到周大正家的情況後,多次建議他更換線路。周大正很固執,堅決不肯更換線路,哪怕潘國富主動提出掏錢給他換。「我都這么大年紀了,還能活幾天?」
於是,潘國富路過時,經常到周大正家檢查一下線路,以免耽誤病人用電。
2008年1月的一個晚上,屋外飄起雪花,周大正家又停電了。老伴全靠電熱毯取暖,周大正眼看家裡溫度降下來,老伴凍得渾身發抖。
「我看看錶,已經晚上11點多了。我也怕打擾國富休息,但實在沒辦法,就給他打電話說,『俺家停電了,國富,你能過來一下嗎?』」周大正說。
「沒關系,我這就過去。」潘國富爽快地答應著。
20多分鍾後,潘國富迎著雪,小心翼翼地騎著自行車趕到周大正家。他掏出手電筒,仔細檢查線路,周大正也在一旁拿著手電筒幫他照明。
很快,故障找到了,是線路斷線。潘國富從背包里拿出准備好的導線更換線路。很快,電通了。
「國富,俺給你倒點酒,你喝點暖和一下再走!」
「不用了,大爺。」
「俺給你倒了杯茶,你喝了再走吧!」
「你甭忙了,俺這就走了。」
潘國富說著就出了門,騎上車,很快消失在雪夜中。
「線路修好了,俺家暖和了,國富卻受凍了。」周大正眼睛紅紅地說。
老潘有個習慣,走到哪兒就把手機號留到哪兒,方便客戶報修。他的手機號已被很多人熟記於心了。大家說,打他的手機好使、省時。老潘去世幾天後,還有不少人打他的手機,請他幫忙搶修。
潘國富經常利用一技之長,幫村裡人或客戶免費維修家電、線路。有的人實在過意不去,常給老潘送來煙酒或是錢。
老潘常說,咦,你這是弄啥來?趕緊帶回去。說罷就把送禮的人攆走了。久而久之,大家知道了他的脾氣,就再也不送東西了。
在老潘看來,吃客戶的飯,就相當於吃掉自己的形象。
國富待人真誠,又走得這么突然,很多人都不敢相信。鄰居崔新崗說:「7月10號早上,老伴跑回來告訴我,國富沒了。我邊給豬喂水邊說,胡扯!不可能。她說,你咋不信哩?你聽,外面有放炮的。我心裡一驚,水管掉到地上,好長時間沒緩過神來。」
戰友嗚咽別英雄
朝夕相處、共事多年的同事感慨良多:他在世時大家不覺得怎樣,他走了卻感覺老潘就像空氣或水。不能呼吸或者口渴了,才意識到空氣和水的可貴。
在單位,潘國富會過日子是出了名的。有時,同事會覺得他太「摳門」。
「有時搶修結束回來晚了,俺們就湊份子一塊兒吃飯,老潘從來沒參加過。他說,俺沒錢,不去。他就是這么實誠。」韓亞平抽泣著說,「他搶修完回到宿舍,一般就用電磁爐煮點面吃。」
大家發現,潘國富不僅給自己省錢,還把這種「會過日子」的習慣帶到單位。
在搶修服務中心,有一張咖啡色茶幾,上面鋪了一層橡膠板。橡膠板上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洞,茶幾中間往下凹陷,桌面呈弧形。
韓亞平說:「這就是老潘修低壓動觸頭開關的工具台,生被他壓出來的。」
「加上其他節約物資的款項,一年下來,他能給單位省萬把塊錢呢。」韓亞平說,「比如,他經常加固竹梯,在保證安全的基礎上,延長梯子的使用年限。他還把絕緣膠布纏在老虎鉗把手上,防止絕緣層意外損壞。」
單位每年都有助困基金,按家庭狀況發放。潘國富從來沒向同事提起過自己貧困的家境,也從未主動申請照顧。
更讓人想不到的是,每次單位組織捐款,或同事需要救助時,老潘都慷慨解囊。韓亞平對此印象深刻:「每次捐款,他至少捐50元。」
「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老潘在單位捐款3次,共800元,相當於他半個月的工資。
「我單獨找他,做過他的工作,甚至代表組織給他送過救助金,都被他拒絕了。」潘國富的第三任主任龔世同擦了下眼淚說,「他說,我是黨員,不能給組織找麻煩,還有比我更需要救助的同事。」
「這一點,他讓人恨得牙疼。踢三腳踢不出個屁來,他就是這樣一個人,太老實了。」韓亞平「恨恨」地說。
在大夥看來,老潘是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了。有了臟活、累活、危險活,他總沖在前面。
讓同事小賈不能忘懷的是2008年8月14日。他剛從柏城供電所調到搶修服務中心。晚上11點多,在單位值班的潘國富和小賈已經睡著了,潘國富的手機響起。
「柏城道東段的變壓器出故障了。」
「好的,俺們馬上去修。」
潘國富和小賈摸起衣服,邊穿邊往外走。10多分鍾後,他們到達故障點。天氣炎熱,周圍已經聚集了七八名居民。小賈正要上前察看情況,潘國富一把攔住他:「你不熟悉情況,我來。」
「我事後想了想,他這是為我的安全考慮。」小賈說,「他只用了5分鍾就排除了故障,周圍的人鼓掌說,咦,這師傅不得了。」
感動同事的遠不止這些,他技術過硬,為人和氣,高調做事,低調做人……工作18年,從未跟同事紅過臉、急過眼。
小賈眼裡噙著淚花說:「7月7號早上8點多,我見到老潘,還跟他開玩笑。中午,我聽說他走了,心就像被人揪了一下,真沒想到。」
家人慟哭送親人
老潘是一名優秀的黨員和員工,他把有限的時間奉獻給了無限的事業和千千萬萬的普通人,但是,他留給家人的卻只是有限的回憶。
潘國富一家至今還擠住在1976年洪水過後用「救濟磚」蓋的平房裡。去年下大雨,家裡的泥圍牆倒了,潘國富才在鄰居幫助下,用黃泥和磚砌了一堵新牆。
家裡三間房,一間是四口人勉強棲身的正屋,被薄薄的磚牆分割為三:潘國富夫婦的卧室、父親和兒子的卧室、客廳;院里一間做廚房,一間放雜物。
正屋的頂棚是用化肥袋縫起來的,已經氧化成條狀。在潘國富夫婦的「卧室」里,蚊帳最顯眼,上面有23個大大小小的補丁,還有36個沒來得及補的小窟窿,牆上貼著發黃的1985年的《河南日報》和掛歷。屋裡的電線已經用了20多年,一位曾去過他家采訪的記者感慨:單看電線就知道,他沒拿國家的東西,是個好電工。
一台去年花200多元從舊貨市場淘來的沒有商標的電視機,一部給癱瘓在床的老父親用的台式電扇,一台用了20多年銹跡斑斑的吊扇和四盞電燈,就是老潘家所有的家電。
老潘家是明顯的「一頭沉」:父親因患腦血栓癱瘓在床,妻子在家務農,兒子退伍後剛從河南電力工業學校畢業。給父親買葯,養活家人,基本靠老潘一人的工資,日子相當緊巴。
在大夥看來,潘國富是個大孝子。潘國富每次一回家,不管多累都會在父親床前呆一會兒,陪他說說話,幫他按摩一下。
就在老潘去世前一天,他看父親咬不動脆甜瓜,又頂著太陽給老父親買回了3個面甜瓜和這段時間要吃的葯。
妻子趙益妮跟潘國富情深意篤。
「俺跟國富說,錢多咱就多花,錢少就少花。」趙益妮說,「他非常省,從來不給自己添衣服,最近的一件還是俺去年花30塊錢從集上給他淘回來的褲子。他下葬時,加上冬天的衣服,俺只整理出6件,其中還有工作服。」
老潘捨不得給自己買衣服,卻捨得給趙益妮買。有一次,同事的親戚來推銷棉衣,韓亞平勸他買一件。老潘說,俺沒錢。韓亞平很認真地說,俺給你出。
老潘不好意思了,就給趙益妮買了一件灰格子女式棉衣,分幾次付了360元。趙益妮說:「這輩子俺跟他,不後悔。俺後悔的是,這么多年沒有好好照顧他一天。哪怕他癱在床上,俺也願意照顧他。」
說著,趙益妮泣不成聲。
24歲的潘馳對父親的記憶,大都停留在20歲前。
潘馳7歲前,潘國富當兵,父子常年見不上面。20歲的潘馳到鄭州當兵,在部隊一呆就是兩年。盡管兒子就在家門口,老潘和妻子只在兒子快要退伍時去看過他。
「俺爸不是一個非常稱職的父親。俺小時候,小朋友有的東西俺也想要,但他不給俺買。因為工作忙,他經常不在家。」潘馳抽泣著回憶。
2007年春節是潘馳退伍回家後的第一個春節。一家人熱熱鬧鬧包餃子准備年夜飯。大家剛落座,潘國富的手機響了。「是單位打來的,我得去搶修。」潘國富放下筷子,騎上自行車,迎著雪趕往單位。
除夕夜,這個千家萬戶團圓的日子,潘國富沒在家。大年初一上午,潘國富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家,勉強笑笑,對潘馳說:「中午把大家叫來,一起補一頓年夜飯。」
退伍後,潘馳按組織分配來到西平縣電業局,到河南電力工業學校學習兩年。可由於工作忙,潘國富跟兒子仍是聚少離多。
「如果是100分,你給父親打多少分?」
「最多90分。」
「為什麼?」
「他這么狠心拋下我們就走了。」潘馳說不下去了。
今年6月,潘馳順利畢業,但沒想到老潘卻走了。西平縣電業局負責人問趙益妮有什麼要求,她唯一的要求是,讓兒子到父親曾經工作過的搶修服務中心,完成父親未竟的事業。
7月20日上午,西平縣電業局為潘馳舉行了簡短的入班儀式。當天下午,以潘國富名字命名的「國富搶修班」「國富送光明服務隊」掛牌成立。韓亞平成為第一任班長和隊長。隊員們說,要將國富精神發揚光大,傳承下去,精心守護85萬西平人的光明。
西平縣縣委書記張金泉說,潘國富出現在電網企業不是偶然,正是有了千千萬萬的潘國富,社會經濟發展和群眾幸福生活才有了堅強後盾。
他為了多數人能更好地生活,百姓就會把他抬得很高,很高。
創先爭優 服務人民
本報評論員
一個先進的基層黨組織就是一個堅固的戰斗堡壘,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就是一面迎風招展的鮮紅旗幟。
在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中,公司系統涌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普通黨員。他們積極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在工作中充分體現公司「誠信、責任、創新、奉獻」的核心價值觀,潘國富便是其中典型的一員。
向潘國富學習,要學習他忠誠企業、奉獻社會的責任意識。從退伍轉業進入西平縣電業局起,他18年如一日,堅守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在服務社會中體現了一名電網員工的真正價值。
向潘國富學習,要學習他踏實勤懇、任勞任怨的工作作風。作為一名普通的電網搶修員工,他沒有驚天動地的豪言壯舉,但他在平凡的搶修工作中卻飽含著對黨、對人民、對電力事業的無比熱愛。他以忘我的工作態度、扎實的工作作風和實實在在的工作成績,贏得了人民群眾的認可與愛戴。
向潘國富學習,要學習他牢記宗旨、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懷。他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帶頭作用,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在迎峰度夏關鍵時刻,他早來晚走,搶著乾急活重活,直至生命最後一刻仍戰斗在保電一線,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庄嚴誓言。
在創先爭優的熱潮中,我們向潘國富同志學習,就要腳踏實地做好本職工作,為建設「一強三優」現代公司、深入推進「兩個轉變」作貢獻,為服務好人民群眾作貢獻。(劉金星 郝宏升 凌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