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工資水平 » 捕蟬人工資多少錢

捕蟬人工資多少錢

發布時間: 2023-02-09 19:08:36

Ⅰ 螳螂捕蟬文言文翻譯及注釋

1. 螳螂捕蟬,文言文翻譯及注釋

譯文

吳王要攻打荊地,警告左右大臣說:「誰敢勸阻就處死誰!」一個年輕侍從官員想要勸吳王卻不敢,便每天拿著彈弓、彈丸在後花園轉來轉去,露水濕透他的衣鞋,接連三個早上都像這樣。吳王覺得奇怪:「你為什麼要像這樣打濕衣服呢?」侍衛對吳王回答道:「園里有一棵樹,樹上有一隻蟬。

蟬停留在高高的樹上一邊放聲地叫著一邊吸飲著露水,卻不知道有隻螳螂在自己的身後;螳螂彎曲著身體貼在樹上,想撲上去獵取它,但卻不知道有隻黃雀在自己身旁;黃雀伸長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卻不知道有個人舉著彈弓在樹下要射它。

這三個傢伙,都極力想要得到它們眼前的利益,卻沒有考慮到它們身後有隱伏的禍患。」吳王聽後,說:「好啊!」隨後取消了這次軍事行動。

原文

吳王欲伐荊⑴,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⑵死!」舍人⑶有少孺子⑷者欲諫不敢,則懷丸操彈⑸,游於後園,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⑹。吳王曰:「子⑺來,何苦沾衣如此?」對曰:「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⑻,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螂委身曲附⑼,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⑽也;黃雀延頸⑾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⑿,而不顧⒀其後之患⒁也。」吳王曰:「善哉⒂。」乃罷(16)其兵。

注釋

(1)吳王:指吳王闔閭。欲:想要。伐:征討,討伐。荊,指楚國。

(2)諫:規勸。以下勸上為諫。

(3)舍人:門客

(4)少孺子:年輕人。

(5)懷丸操彈:懷揣子彈,手拿彈弓。操:持、拿。

(6)三旦:三個早晨,三天。三,泛指多次。天,古漢語里「旦」就是「早晨」的意思。

(7)子:你。

(8)悲鳴飲露:一邊放聲地叫著一邊吸飲著露水。古漢語中悲並不一定指代「悲傷」。

(9)委身曲附:縮著身子緊貼樹枝,彎起了前肢。附即「跗」,腳背,這里代腳。委:曲折。曲:彎曲

(10)傍:同「旁」,旁邊。

(11)延頸:伸長脖子。延,伸長。頸,脖子

(12)務欲得其前利:力求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務:一定,必須。利:利益。

(13)顧:考慮。

(14)患:憂患、災禍。

(15)善哉:好

(16)罷:停止

6個「其」的意思

園中有樹,其①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②後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顧知黃雀在其③傍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④下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⑤前利,而不顧其⑥後之有患也.」

①樹②蟬③螳螂④黃雀⑤他們(泛指前面所提的)⑥他們(泛指前面所提的).

(1)捕蟬人工資多少錢擴展閱讀

螳螂捕蟬 (成語)

螳螂捕蟬是成語,拼音táng láng bǔ chán,指人目光短淺,沒有遠見,只顧追求眼前的利益。

作者信息

劉向(約前77—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沛縣(今屬江蘇)人。楚元王劉交四世孫。宣帝時,為諫大夫。元帝時,任宗正。以反對宦官弘恭、石顯下獄,旋得釋。後又以反對恭、顯下獄,免為庶人。成帝即位後,得進用,任光祿大夫,改名為「向」,官至中壘。

曾奉命領校秘書,所撰《別錄》,為我國目錄學之祖。治《春秋彀梁傳》。據《漢書·藝文志》載,劉向有辭賦33篇,今僅存《九嘆》一篇。今存《新序》、《說苑》、《戰國策》、《列女傳》等書,《五經通義》有清人馬國翰輯本。原有集,已佚,明人輯為《劉中壘集》。

《楚辭》是劉向在前人基礎上輯錄的一部「楚辭」體的詩歌總集,收入戰國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漢代賈誼、淮南小山、庄忌、東方朔、王褒、劉向諸人的仿騷作品。

2. 《螳螂捕蟬》的注釋與古文翻譯

吳王一向很專橫,要想說服他是件很難的事情。

有一次,吳王准備進攻楚國。他召集群臣,宣布要攻打楚國。

大臣們一聽這個消息,低聲議論起來,因為大家都知道吳國目前的實力還不夠雄厚,應該養精蓄銳,先使國富民強,這才是當務之急。吳王聽到大臣們在底下竊竊私語,似有異議,便厲聲制止道:「各位不必議論,我決心已定,誰也別想動搖我的決心,倘若有誰執意要阻止我,決不輕饒!」眾大臣面面相覷,誰也不敢亂說一句說,於是,匆匆退朝。

吳王的侍從中有一位的年輕人,他下朝後心中仍無法安寧,思前想後,他覺得不能因為自己而不顧國家的安危,眼看國家滅亡。這位年輕人在後花園內踱來踱去,目光無意中落到樹上的一隻蟬的身上,他立刻有了主意。

就這樣,一連等了三個早晨,終於看到吳王在宮女的陪同下,來到後花園。那位年輕人裝著沒有看見吳王,眼睛緊盯著一棵樹。

吳王看到這位年輕人的衣服已經被露水打濕了,卻彷彿沒有察覺一般,眼睛死死地盯著樹枝在看什麼,手裡還擒著一隻彈弓,便很納悶地拍拍他的肩,問道:「喂,你一大早在這里做什麼?何以如何入神,連衣服濕了都不知道?」那位大臣故意裝作彷彿剛剛看到吳王,急忙施禮賠罪道:「剛才只顧看那樹上的蟬和螳螂,竟不知大王的到來,請大王恕罪。」吳王揮揮手,卻好奇地問:「你究竟在看什麼?」那位年輕人說道:「我剛才看到一隻蟬在喝露水,毫無覺察一隻螳螂正弓首腰准備捕食它,而螳螂也想不到一隻黃雀正在把嘴瞄準了自己,黃雀更想不到我手中的彈弓會要它的命……」吳王笑了說:「我明白了,不要再說了。」

終於,吳王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原文:吳王欲伐荊,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死!」此時,其下有一年少者,自知人微言輕,諫必無用,徒遭橫死。

惟日懷彈弓,游於後園,露沾其衣,如是者三。吳王問之,對曰:「後園有樹,上有蟬正飲露,不知螳螂在後欲捕之也!而螳螂作勢欲撲,竟不知黃雀躡其旁也!黃雀伸頸僅顧啄螳螂,而不知樹下之彈弓也!彼皆欲得前利而不顧後患也!」吳王聽後,甚覺有理,乃不出兵。

拼音 táng láng bǔ chán,huáng què zài hòu釋義 螳螂正要捉蟬,不知黃雀在它後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淺,只想到算計別人,沒想到別人在算計他。

來源 《莊子·山木》:「睹一蟬,方得美蔭而忘其身,螳螂執翳而搏之,見得而忘其形;異鵲從而利之,見利而忘其真。」漢·韓嬰《韓詩外傳》:「螳螂方欲食蟬,而不知黃雀在後,舉其頸欲啄而食之也。」

典出《戰國·莊子·外篇山木第二十》「睹一蟬,方得美蔭而忘其身,螳蜋執翳而搏之,見得而忘其形;異鵲從而利之,見利而忘其真。」《劉向·說苑·第九卷·正諫》「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顧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後之有患也。」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四·槐西雜志十四》:「後數年,聞山東雷擊一道士,或即此道士淫殺過度,又伏天誅歟?『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挾彈者,又在其後,此之謂矣。」春秋時,吳王欲伐楚,曰:「敢有諫者,死!」。

此時,其下有一年少者,自知人微言輕,諫必無用,徒遭橫死。惟日懷彈弓,游於後園,露沾其衣,如是者三。

吳王問之,對曰:「後園有樹,上有蟬正飲露,不知螳螂在後欲捕之也!而螳螂作勢欲撲,竟不知黃雀躡其旁也!黃雀伸頸僅顧啄螳螂,而不知樹下之彈弓也!彼皆欲得前利而不顧後患也!」吳王聽後,甚覺有理,乃不出兵。「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形容行事僅顧前而不顧後。 或喻目光短淺, 僅視眼前利益,而不知後患能隨之而來,常用此語。

這個成語出自劉向的《說苑·正諫》。書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春秋時期,吳國國王壽夢准備攻打荊地(楚國),遭到大臣的反對。

吳王很惱火,在召見群臣的會上警告:「有誰膽敢阻止我出兵,將他處死!」盡管如此,還是有人想阻止吳王出兵。王宮中一個青年侍衛官想出一個好辦法:每天早晨,他拿著彈弓、彈丸在王宮後花園轉來轉去,露水濕透他的衣鞋,接連三天如此。

吳王很奇怪,問道:「這是為何?」侍衛道:「園中的大樹上有一隻蟬,它一面唱歌,一面吸飲露水,卻不知已有一隻螳螂在向它逼近;螳螂想捕蟬,但不知旁邊又來了黃雀;而當黃雀正准備啄螳螂時,它又怎知我的彈丸已對准它呢?它們三個都只顧眼前利益而看不到後邊的災禍。」吳王一聽很受啟發,隨後取消了這次軍事行動。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提醒人們不要只顧眼前利益而不考慮後果。

3. 《螳螂捕蟬》這篇文言文的意思即注釋

原文 吳王欲伐荊⑴,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⑵死!」舍人⑶有少孺子⑷者欲諫不敢,則懷丸操彈⑸,游於後園,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⑹。

吳王曰:「子⑺來,何苦沾衣如此?」對曰:「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⑻,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螂委身曲附⑼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⑽也;黃雀延頸⑾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⑿,而不顧⒀其後之有患⒁也。」

吳王曰:「善哉!」乃罷⒂其兵。注釋 ⑴吳王:指吳王闔閭。

欲:想要。伐:征討,討伐。

荊,指楚國。 ⑵諫:規勸。

以下勸上為諫。 ⑶舍人:國王的侍從官員。

⑷少孺子:年輕人。 ⑸懷丸操彈:懷揣子彈,手拿彈弓。

操:持、拿。 ⑹三旦:三旦,三天。

三,多次 。天,古漢語里「旦」就是「天」的意思。

⑺子:你。 ⑻悲鳴飲露:一邊凄切地放聲高唱地叫著一邊吸飲著露水。

⑼委身曲附:縮著身子緊貼樹枝,彎起了前肢。附即「跗」,腳背。

⑽傍:同「旁」旁邊。 ⑾延頸:伸長脖子。

延,伸長。 ⑿務欲得其前利:很想得到它們眼前的利益。

⒀顧:回頭看。(句意疏通後為「考慮」) ⒁患:禍患。

⒂罷:停止 螳螂捕蟬實拍圖片吳王要攻打荊地,警告左右大臣說:「誰敢勸阻就處死誰!」一個年輕舍人想要勸吳王卻不敢,便每天拿著彈弓、彈丸在後花園轉來轉去,露水濕透他的衣鞋,接連三個早上都像這樣。吳王覺得奇怪:「你為什麼要像這樣打濕衣服呢?」侍衛對吳王回答道:「園里有一棵樹,樹上有一隻蟬。

蟬停留在高高的樹上一邊放聲的叫著一邊吸飲著露水,卻不知道有隻螳螂是在自己的身後;螳螂彎曲著身體貼在樹上,想撲上去獵取它,但卻不知道有隻黃雀是自己身旁;黃雀伸長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卻不知道有個人舉著彈弓在樹下要射它。這三個傢伙,都極力想要得到它們眼前的利益,卻沒有考慮到它們身後有隱伏的禍患。」

吳王聽後,說:「好啊!」於是停下了他的戰斗。

4. 螳螂捕蟬文言文解釋

吳王決定去攻打楚國,他對左右的人說:「誰敢勸阻就處死誰!」吳王的侍從官中有個年輕人想要勸說吳王放棄攻楚的打算,但又不敢直說,就拿著彈弓,帶著彈丸,一連三天早晨,在王宮後面的花園里走來走去,露水打濕了衣服,也全不在意。

吳王問他:「你這是為什麼呢?衣服都被露水打濕了。」少年說:「園中有棵樹,樹上有一隻蟬,它停在高高的樹上歡快地叫著,飲著露水,不知道有隻螳螂在它的身後想要吃掉它;螳螂屈著身子靠近蟬,想捕捉它,卻沒想到黃雀就在自己身旁;黃雀伸長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卻不知道有人在樹下舉著彈弓瞄準自己。

這三個小動物,都力求得到它們眼前的利益,卻沒有考慮它們身後隱伏的禍患。」吳王想了想說:「你講的很好!」於是放棄了攻打楚國的打算。

5. 文言文(螳螂捕蟬)的全文註解

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蠶,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後之有患也。 翻譯:(花)園里有(一棵)榆樹,樹上有隻蟬(知了)。

蟬正振動翅膀發出悲傷的鳴叫,准備飲食清涼的露水,(它)不知道有隻螳螂在身後,(正)弓曲著頸,想抓住並吃了它。螳螂正要捕捉蟬,卻不知道黃雀在它後面,伸著脖 子,想啄它來吃。

黃雀正要吃螳螂,不知道有個小孩(拿著彈弓)捏著彈丸站在下面,對著它想要彈射它。小孩正要彈 射黃雀,不知道前面有個深坑,後面有個洞窟。

這都是只看見前面的利益,卻不顧後面的災害啊。

6. 《螳螂捕蟬》文言文的注釋

1.伐 攻打 2.旦 早晨 3.子 你 吳王一向很專橫,要想說服他是件很難的事情。

有一次,吳王准備進攻楚國。他召集群臣,宣布要攻打楚國。

大臣們一聽這個消息,低聲議論起來,因為大家都知道吳國目前的實力還不夠雄厚,應該養精蓄銳,先使國富民強,這才是當務之急。 吳王聽到大臣們在底下竊竊私語,似有異議,便厲聲制止道: 「各位不必議論,我決心已定,誰也別想動搖我的決心,倘若有誰執意要阻止我,決不輕饒!」 眾大臣面面相覷,誰也不敢亂說一句說,於是,匆匆退朝。

大臣中有一位正直的年輕人,他下朝後心中仍無法安寧,思前想後,他覺得不能因為自己而不顧國家的安危。這位大臣在自家的花園內踱來踱去,目光無意中落到樹上的一隻蟬的身上,他立刻有了主意。

第二天一大早,這位大臣便來到王宮的後花園內,他知道每天早朝前吳王都要到這里散步,所以,他有意等在這里。 過了大約兩個時辰,吳王果然在宮女的陪同下,來到後花園。

那位大臣裝著沒有看見吳王,眼睛緊盯著一棵樹。 吳王看到這位大臣的衣服已經被露水打濕了,卻彷彿沒有察覺一般,眼睛死死地盯著樹枝在看什麼,手裡還擒著一隻彈弓,便很納悶地拍拍他的肩,問道: 「喂,你一大早在這里做什麼?何以如何入神,連衣服濕了都不知道?」 那位大臣故意裝作彷彿剛剛看到吳王,急忙施禮賠罪道: 「剛才只顧看那樹上的蟬和螳螂,竟不知大王的到來,請大王恕罪。」

吳王揮揮手,卻好奇地問: 「你究竟在看什麼?」 那位大臣說道: 「我剛才看到一隻蟬在喝露水,毫無覺察一隻螳螂正弓首腰准備捕食它,而螳螂也想不到一隻黃雀正在把嘴瞄準了自己,黃雀更想不到我手中的彈弓會要它的命……」 吳王笑了說: 「我明白了,不要再說了。」 終於,吳王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7. 《螳螂捕蟬》這篇文言文的意思即注釋

吳王欲伐荊,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死!」此時,其下有一年少者,自知人微言輕,諫必無用,徒遭橫死。惟日懷彈弓,游於後園,露沾其衣,如是者三。吳王問之,對曰:「後園有樹,上有蟬正飲露,不知螳螂在後欲捕之也!而螳螂作勢欲撲,竟不知黃雀躡其旁也!黃雀伸頸僅顧啄螳螂,而不知樹下之彈弓也!彼皆欲得前利而不顧後患也!」吳王聽後,甚覺有理,乃不出兵。

注釋

吳王:指吳王闔閭。 欲:想要。 螳螂捕蟬實拍圖片

諫:直言勸阻。 三旦:三,多次 。天,古漢語里「旦」就是「天」的意思,三旦 即三天。 躡:停留。 作勢欲撲:彎起前肢,想要撲上去捕捉。 顧:考慮。 患:災禍。 伐:征討,討伐。 徒:枉。 舍人:國王的侍從。 荊,楚國。伐:進攻。 諫:規勸君主、尊長或朋友,使之改正錯誤和過失。 舍人,宮廷侍從;少孺子,年輕人。 懷丸操彈:懷揣著子彈持著彈弓。 操:持、拿 子:你。 委身曲附:彎曲著身體,屈著前肢。「附」同「跗」,腳背骨。委:縮。 延頸:伸長頭頸。引:拉開;伸長 延,伸長; 傍:通「旁」。 務欲:一心想要。 前利:眼前的利益。 罷:停止。 則:就。

翻譯

春秋時期,吳國國王闔閭准備攻打荊地(楚國),遭到大臣的反對。吳王很惱火,在召見群臣的會上警告:「誰敢勸阻就處死誰!」盡管如此,還是有人想阻止吳王出兵。王宮中一個青年侍衛知道自己身份卑微說話沒有分量,想要規勸吳王可是不敢,便想出一個好辦法:每天早晨,他拿著彈弓、彈丸在王宮後花園轉來轉去,露水濕透他的衣鞋,接連三天如此。吳王很奇怪,便問他為什麼這樣做,侍衛道:「後園里有一棵樹,樹上有一隻知了,知了停息在樹上吸飲著露水,卻不知道有隻螳螂就在知了的身後;螳螂彎起了前肢,想撲上去捕捉知了,卻不知道有隻黃雀就在螳螂身旁;黃雀伸長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卻不知道有個人舉著彈弓在樹下要射它。這三個東西,都極力想要得到它們眼前的利益,卻沒有考慮到它們身後有隱伏的禍患。」吳王聽後,覺得很有道理,於是放棄了攻打楚國的打算。

寓意

諷刺了那些只顧眼前利益,不顧身後禍患的人。 教導我們在考慮問題,處理事情時,要通盤謀劃,近憂遠慮,居安思危,不能顧此失彼。

Ⅱ 哪一個詩句寫出了兒童捕蟬的專注

1. 關於兒童捕蟬的專注的詩句 2. 關於兒童捕的詩句 關於兒童捕蟬的專注的詩句 1.寫出孩童捕蟬時專注的詩句有什麼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寫出了兒童捕蟬前的專注 「路人借問遙招手, 怕得魚驚不應人。」寫出了垂釣時怕魚兒嚇走時的擔心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寫出了兒童放風箏時的天真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寫出了兒童剝蓮蓬時的稚態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寫出了兒童模仿大人種瓜時的討人喜歡的樣子 我還想到了描寫兒童的這樣一句詩「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兒童是那樣天真可愛。「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寫出了兒童捕蟬前的專注,「路人借問遙招手, 怕得魚驚不應人。」寫出了垂釣時怕魚兒嚇走時的擔心;「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寫出了兒童放風箏時的天真,「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寫出了兒童剝蓮蓬時的稚態,「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寫出了兒童模仿大人種瓜時的討人喜歡的樣子。我還想到了描寫兒童的這樣一句詩「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2.描寫兒童捕蟬前專注的詩句 兒童是那樣天真可愛。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寫出了兒童捕蟬前的專注,「路人借問遙招手, 怕得魚驚不應人。」 寫出了垂釣時怕魚兒嚇走時的擔心;「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寫出了兒童放風箏時的天真,「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寫出了兒童剝蓮蓬時的稚態,「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寫出了兒童模仿大人種瓜時的討人喜歡的樣子。 我還想到了描寫兒童的這樣一句詩「小娃撐小艇專,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屬道開。」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3.寫出了兒童捕蟬前的專注有什麼詩句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譯文:想要去捕捉鳴叫的蟬,趕緊把嘴巴閉上,一動也不動。 寫出了兒童的天真,以及兒童對於捕蟬前的專注。 出處:《所見》 作者:袁枚 朝代:清 原文: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原文譯文: 放牛的兒童正騎著黃牛,正在高聲的歌唱,聽見蟬叫後,想要去捕捉,趕緊把嘴巴閉上,拉住牛,一動也不動。 通過前後對比,描寫出了兒童的天真活潑,對於捕蟬的專注。 (2)捕蟬人工資多少錢擴展閱讀: 作者簡介與創作背景: 袁枚熱愛生活,辭官後僑居江寧,「小住倉山畔,悠悠三十年」(《松下作》),其主張抒寫性情,所寫多為士大夫的閑情逸致,空靈流利,新奇眩目。此詩也即是詩人在生活中看見一個牧童騎著牛、唱著歌,忽然聽到蟬的叫聲後停住歌聲准備捕捉蟬的這一幕場景後,詩興大發而創作。 此詩寫了作者偶然所見牧童騎牛唱歌想捕捉知了的一件小事,通過對牧童的動作神態變化的描寫,表現了牧童天真活潑機智靈活的性格和熱愛大自然情趣的特點。描繪了一幅林中牧童一派天真快樂的畫面,表達了作者對田園風光的喜愛之情。 全詩通過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活的描寫,直接抒發生活的感受,看似閑情逸致,實則寄託情思,用語活潑自由、淺顯明了。 4.關於「兒童捕蟬」的詩句有哪些 1、《所見》 清 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2、《新蟬》 宋 李復 病耳不堪聽,仍悉露下時。才能升木杪,便解入雲吹。 漫有真仙契,猶多風樹悲。美陰如可托,後患亦須知。 3、《浣溪沙》 宋 晏殊 湖上西風急暮蟬,夜來清露濕紅蓮。 少留歸騎促歌筵。為別莫辭金盞酒, 入朝須近玉爐煙。不知重會是何年。 4、《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 宋 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5、《蝶戀花·梨葉疏紅蟬韻歇》 宋 晏殊 梨葉初紅蟬韻歇。銀漢風高,玉管聲凄切。 枕簟乍涼銅漏徹。誰教社燕輕離別。 草際蟲吟秋露結。宿酒醒來,不記歸時節。 多少衷腸猶未說。珠簾夜夜朦朧月。關於兒童捕的詩句 1.描寫小孩捕的詩句 小孩捕蝶的詩句 宿新市徐公店 朝代:宋代 作者: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小孩捕蟬的詩句 所見 【作者】袁枚 【朝代】清代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閑居初夏午睡起二絕句其二 朝代:宋代 作者:楊萬里 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2.描寫孩子捕鳴蟬的詩句 今天,翻書的時候突然看到一首《所見》,雖然只是寫一個兒童的一系列動作,但整首詩給人的感覺輕松愉快,充滿一種歡樂的氣氛,沒有其他詩詞那種壓抑,傷感,一時興起就收集了一些描寫小孩子的詩詞邀請大家一起放鬆一下,隨便懷念一下自己的兒童時代。 1、《所見》清代:袁枚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2、《宿新市徐公店》宋代:楊萬里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3、《村居》清代:高鼎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4、《小兒垂釣》唐代:胡令能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5、《池上》唐代:白居易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6、《舟過安仁》宋代:楊萬里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7、《牧童 / 令牧童答鍾弱翁》唐代:呂岩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卧月明。 8、《村晚》宋代:雷震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3.關於「兒童捕蟬」的詩句有哪些 1、《所見》 清 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2、《新蟬》 宋 李復 病耳不堪聽,仍悉露下時。才能升木杪,便解入雲吹。 漫有真仙契,猶多風樹悲。美陰如可托,後患亦須知。 3、《浣溪沙》 宋 晏殊 湖上西風急暮蟬,夜來清露濕紅蓮。 少留歸騎促歌筵。為別莫辭金盞酒, 入朝須近玉爐煙。不知重會是何年。 4、《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 宋 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5、《蝶戀花·梨葉疏紅蟬韻歇》 宋 晏殊 梨葉初紅蟬韻歇。銀漢風高,玉管聲凄切。 枕簟乍涼銅漏徹。誰教社燕輕離別。 草際蟲吟秋露結。宿酒醒來,不記歸時節。 多少衷腸猶未說。珠簾夜夜朦朧月。 4.寫兒童捕蟬的詩句 描寫兒童捕蟬的詩句,關於蟬的詩句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所見 【清】 袁 枚 牧童騎黃牛, 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 忽然閉口立。 高蟬多遠韻,茂樹有餘音。 「殘暑蟬催盡,新秋雁帶來。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蟬噪林愈靜,鳥鳴景更幽 兒時的夏天。 聞蟬聲,就有一種捕蟬的心癢。小伙兒各自握一根長竿,盯准了樹枝上伏著的知了,嗖一下將長竿猛伸過去,那蟬,就被罩進竹竿尖的網鬥上,死命地掙扎著叫。 就這樣,兒時的夏天,兩耳之中,總是布滿了蟬聲。那時,心靈也常常溢滿著一種快樂。 5.關於兒童的詩句 1、《宿新市徐公店》【宋】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2、《清平樂·村居》【宋】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 3、《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4、《村居》【清】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5、《所見》【清】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6、《小兒垂釣》【唐】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7、《牧童》【宋】黃庭堅 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隴聞。 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8、《觀游魚》【唐】白居易 繞池閑步看魚游,正值兒童弄釣舟。 一種愛魚心各異,我來施食爾垂鉤。 9、《田家》【宋】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織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10、《花影》【宋】蘇軾 重重疊疊上瑤台,幾度呼童歸不開。 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 6.關於兒童的詩句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注釋]: 艇:船。 不解:不知道;不懂得。 一道:一路。 撐:撐船,用篙使船前進。 小娃:小孩兒。 浮萍:水生植物,橢圓形葉子浮在水面,下面有須根,夏季開白花。 開:分開。 [作者資料]: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屬山西]。到了其曾祖父時,又遷居下邽(音guī)(今陝西渭南北)。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鞏縣[河南鞏義]縣令,與當時的新鄭[屬河南]縣令是好友。見新鄭山川秀美,民風淳樸,白湟十分喜愛,就舉家遷移到新鄭城西的東郭宅村(今東郭寺)。 唐代宗大歷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在東郭宅降生了。武宗會昌六年(846年)八月卒於洛陽[屬河南],享年75歲。 著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一卷。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謚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 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寫下了不少感嘆時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對後世頗有影響。是我國文學史上相當重要的詩人。 元和時曾任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因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晚年好佛,又自號樂居士。他一生作詩很多,以諷喻詩為最有名,語言通俗易懂,被稱為「老嫗能解」。 敘事詩中《琵琶行》、《長恨歌》等極為有名。 早年熱心濟世,強調詩歌的政治功能,並力求通俗,所作《新樂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確實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盡規」,與杜甫的「三吏」、「三別」同為著名的詩史。 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琵琶行》則代表他藝術上的最高成就。中年在官場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長別,世事從今口不開」,但仍寫了許多好詩,為百姓做過許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著紀念他的白堤。 晚年寄情山水,也寫過一些小詞。贈劉禹錫詩雲: 「古歌舊曲君休聽, 聽取新詞《楊柳枝》」,可見他曾自度一些新詞。 其中《花非花》一首,頗具朦朧之美,後世詞人如歐陽修、張先、楊慎,都極為贊賞。 [譯文]: 天真活潑的農村兒童,他們撐著一隻小船,偷偷地去采人家的白蓮花。 回來的時候,他們不懂怎樣掩蓋留下的蹤跡,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盪開,船後留下了一道道清清楚楚的水路。暴露了自己的行蹤~~ [簡析] 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將一「偷蓮 」小童的憨態描繪得惟妙惟肖.詩中最傳神的當是「不解藏蹤跡」一句,寫盡小童頑皮、純 真情態。 風鳶圖詩(其一) 徐渭 柳條搓線絮搓棉, 搓夠千尋放紙鳶。 消得春風多少力, 帶將兒輩上青天。 一 作者簡介 徐渭(公元1521—1593),字文長,號青藤山人。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人。 明代著名的藝術家。早年參加鄉試,屢試不第;中年做過浙閔總督胡宗憲的幕客,曾為對抗倭寇的軍事出謀劃策。 但由於徐渭嫉惡如仇,鄙視權貴,導致他一生窮困潦倒,甚至一度發狂,到了晚年只能靠變賣書畫度日。他在書法、繪畫、詩文、戲曲等多方面都有很高的造旨。 他的畫自成一家,尤其擅長花鳥,據史料載,近代花鳥畫中流行的潤筆寫意的潑墨畫法,就是從他開始發展起來的。他的詩文不落窠臼,所作戲曲論著、雜劇,亦有不少超越前人見解和打破陳規之處。 二 背景資料 相傳中國最早的風箏是由二千多年前春秋戰國時代的哲學家墨翟製造的。他在魯山(今山東省濰縣境內)因為看到老鷹在空中盤旋,因而有了製造風箏的念頭,但他製造風箏的過程並不順利。 他研究試制了三年,終於用木頭製成了一隻木鳥,但只飛了一天就壞了。後來墨翟把制風箏的事業傳給了他的學生公輸班(也稱魯班),魯班根據墨翟的理想和設計,用竹子做風箏。 魯班把竹子劈開削光滑,用火烤彎曲,做成了喜鵲的樣子,稱為「木鵲」,在空中飛翔達三天之久。風箏後來應用於軍事上,用來探測敵方的陣地。 唐代以後它的用途開始向娛樂方面轉化。到了明清,民間逐漸形成風俗,清明節這天人們把風箏放得高而遠,然後將風箏線割斷,讓風箏隨風飄去,意思是把一年來積下的「郁悶之氣」徹底放出去,祈求在一年中消除疾病。 徐渭晚年窮困潦倒,主要以賣畫為生。「風鳶」是他晚年常作的繪畫題材之一,他曾畫了大量的《風鳶圖》,並有題詩。 這類《風鳶圖詩》現存三十多首,這里所選的是其中較有代表性的一首。他通過對小孩子放風箏的描述,把未來的希望和寄託傾注到兒童身上,也寄寓自身的感慨。 三 注釋 1. 風鳶:或稱「紙鳶」。鳶:○粵[淵],[jyn1];○漢[yuān];老鷹。 紙鳶上常畫老鷹,故名。嚴格來說,風箏和紙鳶還是有分別的。 所謂「風箏」,是指它在空中能發生像箏弦的聲音;至於「紙鳶」,則為啞鳥,只飛不鳴。風箏是在紙鳶背上繫上一條弓弦,或在紙鳶頭部按一個風笛,當紙升空以後,強風通過笛,或者引起弓弦的顫動,就會奏出嗚嗚的聲音。 普通紙鳶是不會發出聲音的。不過,現在人們已不再將二者區分了。 2. 搓:○粵[磋], ;○漢[cuō]。兩個手掌反復摩擦,或把手掌放在別的東西上來回的揉。 3. 絮:柳絮。柳樹的種子,帶有白色絨毛,稱為「柳絮」,也稱「柳綿」。 4. 尋:古代的長度單位,以八尺為一尋,千尋是極言其長。 5. 消得:消耗,耗費。 6. 帶將:。 7.描寫兒童捉蝴蝶的詩句有哪些 宋·楊萬里《閑居初夏午睡起二首》(其一) 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譯注】 ①梅子:一種味道極酸的果實。軟齒牙:一作濺齒牙,指梅子的酸味滲透牙齒。 ②芭蕉分綠:芭蕉的綠色映照在紗窗上。 ③無情思:沒有情緒,指無所適從,不知做什麼好。思,意,情緒。 ④捉柳花:戲捉空中飛舞的柳絮。柳花,即柳絮。 ⑤半弓:半弓之地,形容面積極小。弓,古時丈量地畝的器具,後為丈量地畝的計算單位。 ⑥掬:兩手相合捧物。 春去夏來,日長人倦,午睡後起來,情緒無聊,閑著無事觀看兒童戲捉空中飄飛的柳絮。 【說明】 《閑居初夏午睡起二絕句》是宋代詩人楊萬里的組詩作品。第一首詩寫芭蕉分綠,柳花戲舞,詩人午睡初起,沒精打采,當看到追捉柳絮的兒童時,童心復萌,便不期然地沉浸其中了。全詩精於煉字,充滿生活情趣。更多描寫田園閑居的古詩詞名句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 【賞析】 初夏天氣驟熱,詩人閑居鄉村,一邊吃著酸甜可口的梅子,一邊看著窗紗外綠油油的芭蕉,心情十分恬淡。由於夏天白晝變長,詩人中午不免昏昏睡去,睡醒之後仍然感到心灰意懶,百無聊賴,閑著無事便看起兒童嬉戲,以打發閑情。「日長睡起無情思」,這是很多人都有的感受,夏天中午,人很容易睏倦,須要美美地睡上一覺,否則,「中午不睡,下午崩潰」;即便如此,睡醒之後,人們仍然毫無精神,慵懶而閑散。詩人亦是如此,他百無聊賴,只「閑看兒童捉柳花」,沉浸在兒童捉柳絮的趣味之中了。末句一個「閑」字,不僅淋漓盡致地把詩人心中那份恬靜閑適和對鄉村生活的喜愛之情表現出來,而且非常巧妙地呼應了詩題之「閑居」。 8.寫出孩童捕蟬時專注的詩句有什麼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寫出了兒童捕蟬前的專注 「路人借問遙招手, 怕得魚驚不應人。」寫出了垂釣時怕魚兒嚇走時的擔心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寫出了兒童放風箏時的天真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寫出了兒童剝蓮蓬時的稚態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寫出了兒童模仿大人種瓜時的討人喜歡的樣子 我還想到了描寫兒童的這樣一句詩「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兒童是那樣天真可愛。「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寫出了兒童捕蟬前的專注,「路人借問遙招手, 怕得魚驚不應人。」寫出了垂釣時怕魚兒嚇走時的擔心;「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寫出了兒童放風箏時的天真,「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寫出了兒童剝蓮蓬時的稚態,「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寫出了兒童模仿大人種瓜時的討人喜歡的樣子。我還想到了描寫兒童的這樣一句詩「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9.描寫兒童的詩句 古代兒童古詩詞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風鳶圖詩(其一) 徐渭 柳條搓線絮搓棉, 搓夠千尋放紙鳶。 消得春風多少力, 帶將兒輩上青天。 所見 【清】 袁 枚 牧童⑴騎黃牛, 歌聲振⑵林樾⑶。 意欲⑷捕⑸鳴⑹蟬, 忽然閉口立。 、《宿新市徐公店》【宋】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村居》【清】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小兒垂釣》【唐】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牧童》【宋】黃庭堅 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隴聞。 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花影》【宋】蘇軾 重重疊疊上瑤台,幾度呼童歸不開。 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 初夏睡起 梅子流酸濺齒牙,芭蕉分綠上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田家》【宋】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織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Ⅲ 文言文螳螂捕蟬的譯文

1. 螳螂捕蟬,文言文翻譯及注釋

譯文

吳王要攻打荊地,警告左右大臣說:「誰敢勸阻就處死誰!」一個年輕侍從官員想要勸吳王卻不敢,便每天拿著彈弓、彈丸在後花園轉來轉去,露水濕透他的衣鞋,接連三個早上都像這樣。吳王覺得奇怪:「你為什麼要像這樣打濕衣服呢?」侍衛對吳王回答道:「園里有一棵樹,樹上有一隻蟬。

蟬停留在高高的樹上一邊放聲地叫著一邊吸飲著露水,卻不知道有隻螳螂在自己的身後;螳螂彎曲著身體貼在樹上,想撲上去獵取它,但卻不知道有隻黃雀在自己身旁;黃雀伸長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卻不知道有個人舉著彈弓在樹下要射它。

這三個傢伙,都極力想要得到它們眼前的利益,卻沒有考慮到它們身後有隱伏的禍患。」吳王聽後,說:「好啊!」隨後取消了這次軍事行動。

原文

吳王欲伐荊⑴,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⑵死!」舍人⑶有少孺子⑷者欲諫不敢,則懷丸操彈⑸,游於後園,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⑹。吳王曰:「子⑺來,何苦沾衣如此?」對曰:「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⑻,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螂委身曲附⑼,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⑽也;黃雀延頸⑾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⑿,而不顧⒀其後之患⒁也。」吳王曰:「善哉⒂。」乃罷(16)其兵。

注釋

(1)吳王:指吳王闔閭。欲:想要。伐:征討,討伐。荊,指楚國。

(2)諫:規勸。以下勸上為諫。

(3)舍人:門客

(4)少孺子:年輕人。

(5)懷丸操彈:懷揣子彈,手拿彈弓。操:持、拿。

(6)三旦:三個早晨,三天。三,泛指多次。天,古漢語里「旦」就是「早晨」的意思。

(7)子:你。

(8)悲鳴飲露:一邊放聲地叫著一邊吸飲著露水。古漢語中悲並不一定指代「悲傷」。

(9)委身曲附:縮著身子緊貼樹枝,彎起了前肢。附即「跗」,腳背,這里代腳。委:曲折。曲:彎曲

(10)傍:同「旁」,旁邊。

(11)延頸:伸長脖子。延,伸長。頸,脖子

(12)務欲得其前利:力求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務:一定,必須。利:利益。

(13)顧:考慮。

(14)患:憂患、災禍。

(15)善哉:好

(16)罷:停止

6個「其」的意思

園中有樹,其①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②後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顧知黃雀在其③傍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④下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⑤前利,而不顧其⑥後之有患也.」

①樹②蟬③螳螂④黃雀⑤他們(泛指前面所提的)⑥他們(泛指前面所提的).

(3)捕蟬人工資多少錢擴展閱讀

螳螂捕蟬 (成語)

螳螂捕蟬是成語,拼音táng láng bǔ chán,指人目光短淺,沒有遠見,只顧追求眼前的利益。

作者信息

劉向(約前77—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沛縣(今屬江蘇)人。楚元王劉交四世孫。宣帝時,為諫大夫。元帝時,任宗正。以反對宦官弘恭、石顯下獄,旋得釋。後又以反對恭、顯下獄,免為庶人。成帝即位後,得進用,任光祿大夫,改名為「向」,官至中壘。

曾奉命領校秘書,所撰《別錄》,為我國目錄學之祖。治《春秋彀梁傳》。據《漢書·藝文志》載,劉向有辭賦33篇,今僅存《九嘆》一篇。今存《新序》、《說苑》、《戰國策》、《列女傳》等書,《五經通義》有清人馬國翰輯本。原有集,已佚,明人輯為《劉中壘集》。

《楚辭》是劉向在前人基礎上輯錄的一部「楚辭」體的詩歌總集,收入戰國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漢代賈誼、淮南小山、庄忌、東方朔、王褒、劉向諸人的仿騷作品。

2. 文言文《螳螂捕蟬》的翻譯

《螳螂捕蟬》譯文有一次,吳王准備進攻楚國。

他召集群臣,宣布要攻打楚國。大臣們一聽這個消息,低聲議論起來,因為大家都知道吳國目前的實力還不夠雄厚,應該養精蓄銳,先使國富民強,這才是當務之急。

吳王聽到大臣們在底下竊竊私語,似有異議,便厲聲制止道: 「各位不必議論,我決心已定,誰也別想動搖我的決心,倘若有誰執意要阻止我,決不輕饒!」 眾大臣面面相覷,誰也不敢亂說一句說,於是,匆匆退朝。 大臣中有一位正直的年輕人,他下朝後心中仍無法安寧,思前想後,他覺得不能因為自己而不顧國家的安危。

這位大臣在自家的花園內踱來踱去,目光無意中落到樹上的一隻蟬的身上,他立刻有了主意。 第二天一大早,這位大臣便來到王宮的後花園內,他知道每天早朝前吳王都要到這里散步,所以,他有意等在這里。

過了大約兩個時辰,吳王果然在宮女的陪同下,來到後花園。那位大臣裝著沒有看見吳王,眼睛緊盯著一棵樹。

吳王看到這位大臣的衣服已經被露水打濕了,卻彷彿沒有察覺一般,眼睛死死地盯著樹枝在看什麼,手裡還擒著一隻彈弓,便很納悶地拍拍他的肩,問道: 「喂,你一大早在這里做什麼?何以如何入神,連衣服濕了都不知道?」 那位大臣故意裝作彷彿剛剛看到吳王,急忙施禮賠罪道:「剛才只顧看那樹上的蟬和螳螂,竟不知大王的到來,請大王恕罪。」 吳王揮揮手,卻好奇地問: 「你究竟在看什麼?」 那位大臣說道: 「我剛才看到一隻蟬在喝露水,毫無覺察一隻螳螂正弓首腰准備捕食它,而螳螂也想不到一隻黃雀正在把嘴瞄準了自己,黃雀更想不到我手中的彈弓會要它的命……」 吳王笑了說: 「我明白了,不要再說了。」

終於,吳王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3. 文言文《螳螂捕蟬》的翻譯

《螳螂捕蟬》譯文

有一次,吳王准備進攻楚國。他召集群臣,宣布要攻打楚國。大臣們一聽這個消息,低聲議論起來,因為大家都知道吳國目前的實力還不夠雄厚,應該養精蓄銳,先使國富民強,這才是當務之急。

吳王聽到大臣們在底下竊竊私語,似有異議,便厲聲制止道:

「各位不必議論,我決心已定,誰也別想動搖我的決心,倘若有誰執意要阻止我,決不輕饒!」

眾大臣面面相覷,誰也不敢亂說一句說,於是,匆匆退朝。

大臣中有一位正直的年輕人,他下朝後心中仍無法安寧,思前想後,他覺得不能因為自己而不顧國家的安危。這位大臣在自家的花園內踱來踱去,目光無意中落到樹上的一隻蟬的身上,他立刻有了主意。

第二天一大早,這位大臣便來到王宮的後花園內,他知道每天早朝前吳王都要到這里散步,所以,他有意等在這里。

過了大約兩個時辰,吳王果然在宮女的陪同下,來到後花園。那位大臣裝著沒有看見吳王,眼睛緊盯著一棵樹。

吳王看到這位大臣的衣服已經被露水打濕了,卻彷彿沒有察覺一般,眼睛死死地盯著樹枝在看什麼,手裡還擒著一隻彈弓,便很納悶地拍拍他的肩,問道:

「喂,你一大早在這里做什麼?何以如何入神,連衣服濕了都不知道?」

那位大臣故意裝作彷彿剛剛看到吳王,急忙施禮賠罪道:「剛才只顧看那樹上的蟬和螳螂,竟不知大王的到來,請大王恕罪。」

吳王揮揮手,卻好奇地問:

「你究竟在看什麼?」

那位大臣說道:

「我剛才看到一隻蟬在喝露水,毫無覺察一隻螳螂正弓首腰准備捕食它,而螳螂也想不到一隻黃雀正在把嘴瞄準了自己,黃雀更想不到我手中的彈弓會要它的命……」

吳王笑了說:

「我明白了,不要再說了。」

終於,吳王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4. 古文《螳螂捕蟬》的白話譯文

有一次,吳王准備進攻楚國。他召集群臣,宣布要攻打楚國。大臣們一聽這個消息,低聲議論起來,因為大家都知道吳國目前的實力還不夠雄厚,應該養精蓄銳,先使國富民強,這才是當務之急。

吳王聽到大臣們在底下竊竊私語,似有異議,便厲聲制止道:

「各位不必議論,我決心已定,誰也別想動搖我的決心,倘若有誰執意要阻止我,決不輕饒!」

眾大臣面面相覷,誰也不敢亂說一句說,於是,匆匆退朝。

大臣中有一位正直的年輕人,他下朝後心中仍無法安寧,思前想後,他覺得不能因為自己而不顧國家的安危。這位大臣在自家的花園內踱來踱去,目光無意中落到樹上的一隻蟬的身上,他立刻有了主意。

第二天一大早,這位大臣便來到王宮的後花園內,他知道每天早朝前吳王都要到這里散步,所以,他有意等在這里。

過了大約兩個時辰,吳王果然在宮女的陪同下,來到後花園。那位大臣裝著沒有看見吳王,眼睛緊盯著一棵樹。

吳王看到這位大臣的衣服已經被露水打濕了,卻彷彿沒有察覺一般,眼睛死死地盯著樹枝在看什麼,手裡還擒著一隻彈弓,便很納悶地拍拍他的肩,問道:

「喂,你一大早在這里做什麼?何以如何入神,連衣服濕了都不知道?」

那位大臣故意裝作彷彿剛剛看到吳王,急忙施禮賠罪道:「剛才只顧看那樹上的蟬和螳螂,竟不知大王的到來,請大王恕罪。」

吳王揮揮手,卻好奇地問:

「你究竟在看什麼?」

那位大臣說道:

「我剛才看到一隻蟬在喝露水,毫無覺察一隻螳螂正弓首腰准備捕食它,而螳螂也想不到一隻黃雀正在把嘴瞄準了自己,黃雀更想不到我手中的彈弓會要它的命……」

吳王笑了說:

「我明白了,不要再說了。」

終於,吳王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譯文就這么長,原文短,翻譯過來就這么長啊

5. 古文螳螂捕蟬及翻譯

拼音 táng láng bǔ chán,huáng què zài hòu 啟示 螳螂正要捉蟬,不知黃雀在它後面正要吃它。

比喻目光短淺,只想到算計別人,沒想到別人在算計他;看見前面有利可圖,不知禍害就在後面。 出處 《莊子·山木》:「睹一蟬,方得美蔭而忘其身,螳螂執翳而搏之,見得而忘其形;異鵲從而利之,見利而忘其真。」

漢·韓嬰《韓詩外傳》:「螳螂方欲食蟬,而不知黃雀在後,舉其頸欲啄而食之也。」 在《說苑》也有此故事:「園中有樹,其上有蟬。

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旁也。

黃雀延頸要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後之有患也。」

譯文 園子里有一棵樹,樹上,有一隻蟬,它唱著歌飲著露水,高興得很,哪知背後來了一隻螳螂;螳螂彎著身體伸出前臂,要抓住這只蟬來充飢,怎知道它的背後又來了一隻黃雀;黃雀伸長頸子,要向螳螂一口啄去,可是黃雀又怎知道它的背後也有彈丸正等著它呢。蟬、螳螂、黃雀,它們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看不到藏在背後的禍害呀! 《劉向·說苑·正諫》 春秋時期,吳國國王壽夢准備攻打荊地(楚國),遭到大臣的反對。

吳王很惱火,在召見群臣的會上警告:「有誰膽敢阻止我出兵,將他處死!」 盡管如此,還是有人想阻止吳王出兵。王宮中一個青年侍衛官想出一個好辦法:每天早晨,他拿著彈弓、彈丸在王宮後花園轉來轉去,露水濕透他的衣鞋,接連三天如此。

吳王很奇怪,問道:「這是為何?」侍衛道:「園中的大樹上有一隻蟬,它一面唱歌,一面吸飲露水,卻不知已有一隻螳螂在向它逼近;螳螂想捕蟬,但不知旁邊又來了黃雀;而當黃雀正准備啄螳螂時,它又怎知我的彈丸已對准它呢?它們三個都只顧眼前利益而看不到後邊的災禍。」吳王一聽很受啟發,隨後取消了這次軍事行動。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提醒人們不要只顧眼前利益而不考慮後果。 典故 吳王一向很專橫,要想說服他是件很難的事情。

有一次,吳王准備進攻楚國。他召集群臣,宣布要攻打楚國。

大臣們一聽這個消息,低聲議論起來,因為大家都知道吳國目前的實力還不夠雄厚,應該養精蓄銳,先使國富民強,這才是當務之急。 吳王聽到大臣們在底下竊竊私語,似有異議,便厲聲制止道: 「各位不必議論,我決心已定,誰也別想動搖我的決心,倘若有誰執意要阻止我,決不輕饒!」 眾大臣面面相覷,誰也不敢亂說一句說,於是,匆匆退朝。

吳王的侍從中有一位的年輕人,他下朝後心中仍無法安寧,思前想後,他覺得不能因為自己而不顧國家的安危,眼看國家滅亡。這位年輕人在後花園內踱來踱去,目光無意中落到樹上的一隻蟬的身上,他立刻有了主意。

就這樣,一連等了三個早晨,終於看到吳王在宮女的陪同下,來到後花園。那位年輕人裝著沒有看見吳王,眼睛緊盯著一棵樹。

吳王看到這位年輕人的衣服已經被露水打濕了,卻彷彿沒有察覺一般,眼睛死死地盯著樹枝在看什麼,手裡還擒著一隻彈弓,便很納悶地拍拍他的肩,問道: 「喂,你一大早在這里做什麼?何以如何入神,連衣服濕了都不知道?」 那位大臣故意裝作彷彿剛剛看到吳王,急忙施禮賠罪道: 「剛才只顧看那樹上的蟬和螳螂,竟不知大王的到來,請大王恕罪。」 吳王揮揮手,卻好奇地問: 「你究竟在看什麼?」 那位年輕人說道: 「我剛才看到一隻蟬在喝露水,毫無覺察一隻螳螂正弓首腰准備捕食它,而螳螂也想不到一隻黃雀正在把嘴瞄準了自己,黃雀更想不到我手中的彈弓會要它的命……」 吳王笑了說: 「我明白了,不要再說了。」

終於,吳王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原文 吳王欲伐⑦荊①,告其左右曰:「敢有諫⑧者死!」舍人②有少孺子③欲諫不敢,則懷丸操彈,游於後園,露沾其衣,如是者再三。

吳王曰:「子來,何苦沾衣如此!」,對曰:「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螂委身曲附④,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⑤也;黃雀延頸⑥,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後之有患也。」

吳王曰:「善哉!」乃罷其兵。 解釋 ①荊:楚國 ②舍人:宮廷侍從 ③少孺子:年輕人 ④委身曲附:彎著身子,屈著前腳 ⑤傍:通「旁」 ⑥延頸:伸長著頭頸 ⑦伐:進攻 ⑧諫:規勸君主、尊長或朋友,使之改正錯誤和過失 ⑨罷:停止 ⑩則:就。

11.三:多次 譯文 吳王要進攻楚國,向左右大臣警告道:「如有人敢於進諫,就叫他死!」有一位年輕的宮廷侍從,想諫又不敢,他就懷揣彈弓到後花園去,露水灑濕了衣裳,他像這樣子了多(三:虛詞即為多次)個早晨。吳王知道後說:「你來,何苦把衣裳淋濕成這個樣子?」他回答道:「園子里有樹,樹上有蟬,蟬在高高的樹枝上一邊放聲得叫著一邊吸飲著露水,不知螳螂就在它的身後。

螳螂縮著身子貼緊樹枝向前爬去想要捉蟬,而不知黃雀在它身旁。黃雀伸長脖子想要啄螳螂,而不知在它的下面有我手中張開的彈丸。

這三者都想得到它們眼前的好處,卻沒有想到它們身後的災禍!」吳王說:「您說得好啊!」於是停止用兵。

6. 【古文螳螂捕蟬翻譯】

吳王欲伐荊,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死!」此時,其下有一年少者,自知人微言輕,諫必無用,徒遭橫死.惟日懷彈弓,游於後園,露沾其衣,如是者三.吳王問之,對曰:「後園有樹,上有蟬正飲露,不知螳螂在後欲捕之也!而螳螂作勢欲撲,竟不知黃雀躡其旁也!黃雀伸頸僅顧啄螳螂,而不知樹下之彈弓也!彼皆欲得前利而不顧後患也!」吳王聽後,甚覺有理,乃不出兵. 注釋 吳王:指吳王闔閭. 欲:想要. 螳螂捕蟬實拍圖片 諫:直言勸阻. 三旦:三,多次 .天,古漢語里「旦」就是「天」的意思,三旦 即三天. 躡:停留. 作勢欲撲:彎起前肢,想要撲上去捕捉. 顧:考慮. 患:災禍. 伐:征討,討伐. 徒:枉. 舍人:國王的侍從. 荊,楚國.伐:進攻. 諫:規勸君主、尊長或朋友,使之改正錯誤和過失. 舍人,宮廷侍從;少孺子,年輕人. 懷丸操彈:懷揣著子彈持著彈弓. 操:持、拿 子:你. 委身曲附:彎曲著身體,屈著前肢.「附」同「跗」,腳背骨.委:縮. 延頸:伸長頭頸.引:拉開;伸長 延,伸長; 傍:通「旁」. 務欲:一心想要. 前利:眼前的利益. 罷:停止. 則:就. 翻譯 春秋時期,吳國國王闔閭准備攻打荊地(楚國),遭到大臣的反對.吳王很惱火,在召見群臣的會上警告:「誰敢勸阻就處死誰!」盡管如此,還是有人想阻止吳王出兵.王宮中一個青年侍衛知道自己身份卑微說話沒有分量,想要規勸吳王可是不敢,便想出一個好辦法:每天早晨,他拿著彈弓、彈丸在王宮後花園轉來轉去,露水濕透他的衣鞋,接連三天如此.吳王很奇怪,便問他為什麼這樣做,侍衛道:「後園里有一棵樹,樹上有一隻知了,知了停息在樹上吸飲著露水,卻不知道有隻螳螂就在知了的身後;螳螂彎起了前肢,想撲上去捕捉知了,卻不知道有隻黃雀就在螳螂身旁;黃雀伸長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卻不知道有個人舉著彈弓在樹下要射它.這三個東西,都極力想要得到它們眼前的利益,卻沒有考慮到它們身後有隱伏的禍患.」吳王聽後,覺得很有道理,於是放棄了攻打楚國的打算. 寓意 諷刺了那些只顧眼前利益,不顧身後禍患的人. 教導我們在考慮問題,處理事情時,要通盤謀劃,近憂遠慮,居安思危,不能顧此失彼.。

7. 螳螂捕蟬古文的翻譯

翻譯

春秋時期,吳國國王闔閭准備攻打荊地(楚國),遭到大臣的反對。吳王很惱火,在召見群臣的會上警告:「誰敢勸阻就處死誰!」盡管如此,還是有人想阻止吳王出兵。王宮中一個青年侍衛知道自己身份卑微說話沒有分量,想要規勸吳王可是不敢,便想出一個好辦法:每天早晨,他拿著彈弓、彈丸在王宮後花園轉來轉去,露水濕透他的衣鞋,接連三天如此。吳王很奇怪,便問他為什麼這樣做,侍衛道:「後園里有一棵樹,樹上有一隻知了,知了停息在樹上吸飲著露水,卻不知道有隻螳螂就在知了的身後;螳螂彎起了前肢,想撲上去捕捉知了,卻不知道有隻黃雀就在螳螂身旁;黃雀伸長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卻不知道有個人舉著彈弓在樹下要射它。這三個東西,都極力想要得到它們眼前的利益,卻沒有考慮到它們身後有隱伏的禍患。」吳王聽後,覺得很有道理,於是放棄了攻打楚國的打算。

編輯本段寓意

諷刺了那些只顧眼前利益,不顧身後禍患的人。 教導我們在考慮問題,處理事情時,要通盤謀劃,近憂遠慮,居安思危,不能顧此失彼。

8. 古文螳螂捕蟬翻譯

吳王欲伐荊,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死!」此時,其下有一年少者,自知人微言輕,諫必無用,徒遭橫死。惟日懷彈弓,游於後園,露沾其衣,如是者三。吳王問之,對曰:「後園有樹,上有蟬正飲露,不知螳螂在後欲捕之也!而螳螂作勢欲撲,竟不知黃雀躡其旁也!黃雀伸頸僅顧啄螳螂,而不知樹下之彈弓也!彼皆欲得前利而不顧後患也!」吳王聽後,甚覺有理,乃不出兵。

注釋

吳王:指吳王闔閭。 欲:想要。 螳螂捕蟬實拍圖片

諫:直言勸阻。 三旦:三,多次 。天,古漢語里「旦」就是「天」的意思,三旦 即三天。 躡:停留。 作勢欲撲:彎起前肢,想要撲上去捕捉。 顧:考慮。 患:災禍。 伐:征討,討伐。 徒:枉。 舍人:國王的侍從。 荊,楚國。伐:進攻。 諫:規勸君主、尊長或朋友,使之改正錯誤和過失。 舍人,宮廷侍從;少孺子,年輕人。 懷丸操彈:懷揣著子彈持著彈弓。 操:持、拿 子:你。 委身曲附:彎曲著身體,屈著前肢。「附」同「跗」,腳背骨。委:縮。 延頸:伸長頭頸。引:拉開;伸長 延,伸長; 傍:通「旁」。 務欲:一心想要。 前利:眼前的利益。 罷:停止。 則:就。

翻譯

春秋時期,吳國國王闔閭准備攻打荊地(楚國),遭到大臣的反對。吳王很惱火,在召見群臣的會上警告:「誰敢勸阻就處死誰!」盡管如此,還是有人想阻止吳王出兵。王宮中一個青年侍衛知道自己身份卑微說話沒有分量,想要規勸吳王可是不敢,便想出一個好辦法:每天早晨,他拿著彈弓、彈丸在王宮後花園轉來轉去,露水濕透他的衣鞋,接連三天如此。吳王很奇怪,便問他為什麼這樣做,侍衛道:「後園里有一棵樹,樹上有一隻知了,知了停息在樹上吸飲著露水,卻不知道有隻螳螂就在知了的身後;螳螂彎起了前肢,想撲上去捕捉知了,卻不知道有隻黃雀就在螳螂身旁;黃雀伸長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卻不知道有個人舉著彈弓在樹下要射它。這三個東西,都極力想要得到它們眼前的利益,卻沒有考慮到它們身後有隱伏的禍患。」吳王聽後,覺得很有道理,於是放棄了攻打楚國的打算。

寓意

諷刺了那些只顧眼前利益,不顧身後禍患的人。 教導我們在考慮問題,處理事情時,要通盤謀劃,近憂遠慮,居安思危,不能顧此失彼。

9. 文言文(螳螂捕蟬)的全文註解

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蠶,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後之有患也。

翻譯:(花)園里有(一棵)榆樹,樹上有隻蟬(知了)。蟬正振動翅膀發出悲傷的鳴叫,准備飲食清涼的露水,(它)不知道有隻螳螂在身後,(正)弓曲著頸,想抓住並吃了它。螳螂正要捕捉蟬,卻不知道黃雀在它後面,伸著脖 子,想啄它來吃。黃雀正要吃螳螂,不知道有個小孩(拿著彈弓)捏著彈丸站在下面,對著它想要彈射它。小孩正要彈

射黃雀,不知道前面有個深坑,後面有個洞窟。

這都是只看見前面的利益,卻不顧後面的災害啊

Ⅳ 調皮的牧童在捕蟬的詩句

1. 關於牧童和蟬的詩句
關於牧童和蟬的詩句 1.有關牧童的詩句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

歌聲在樹林中回盪。

心想捕捉鳴叫的知了,

馬上站在樹下一聲不響。

這是清代詩人袁枚寫的一首五言絕句,寫夏天中午所見到的情景。詩的語言清新流暢,明白如話,通過動靜結合的描寫,把一個活潑機靈、天真可愛的牧童刻畫得栩栩如生。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一句,寫牧童悠然自得地騎在黃牛背上,他唱著牧歌,嘹亮的歌聲在樹林中回盪。「騎黃牛」表現了牧童悠閑自在的神態。「歌聲」則表達了牧童愉快的心情。聲色俱備,情景交融,勾畫出了一幅色彩鮮明的「牧童行歌圖」。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一句,寫牧童行走間,忽然想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就馬上停止了唱歌,一聲不響地站在樹下,盯住鳴蟬。「意欲捕鳴蟬」不是寫詩人所見,而是詩人對牧童心思的推想。「忽然閉口立」是寫牧童的機靈敏捷的動作、神態變化。這句詩抓住牧童剎那間心理發展和動作變化這一細節,生動形象地勾畫出一幅「牧童捕蟬圖」。
2.跟牧童有關的詩句
《初秋夢故山覺而有作》

年代: 宋 作者: 陸游

陂水白茫茫,草煙濕霏霏。

牧童一聲笛,落日無余暉。

遙山已漸隱,村巷亞竹扉。

老翁延我入,苦謝柿栗微。

幸逢歲有秋,一醉君勿違。

念此動中懷,命駕吾將歸。

《秋思絕句》

年代: 宋 作者: 陸游

煙草茫茫楚澤秋,牧童吹笛喚歸牛。

九衢不是風塵少,一點能來此地不?

《雜感》

年代: 宋 作者: 陸游

老子傾囊得萬錢,石帆山下買烏犍。

牧童避雨歸來晚,一笛春風草滿川。
3.關於蟬的詩句
蟬 李商隱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早蟬 白居易

月出先照山,風生先動水。

亦如早蟬聲,先入閑人耳。

一聞愁意結,再聽鄉心起。

渭上村蟬聲,先聽渾相似。

衡門有誰聽?日暮槐花里。

六月三日夜聞蟬 白居易

荷香清露墜,柳動好風生。

微月初三夜,新蟬第一聲。

乍聞愁北客,靜聽憶東京。

我有竹林宅,別來蟬再鳴。

不知池上月,誰撥小船行?

聞新蟬贈劉二十八 白居易

蟬發一聲時,槐花帶兩枝。

只應催我老,兼遣報君知。

白發生頭速,青雲入手遲。

無過一杯酒,相勸數開眉。

答夢得聞蟬見寄 白居易

開緘思浩然,獨詠晚風前。

人貌非前日,蟬聲似去年。

槐花新雨後,柳影欲秋天。

聽罷無他計,相思又一篇。

風蟬旦夕鳴,伴夜送秋聲。

故里客歸盡,水邊身獨行。

噪軒高樹合,驚枕暮山橫。

聽處無人見,塵埃滿甑生。

聽蟬 趙嘏

噪蟬聲亂日初曛,弦管樓中永不聞。

爭奈愁人數莖發,故園秋隔五湖雲。

聞蟬 杜牧

火雲初似滅,曉角欲微清。

故國行千里,新蟬忽數聲。

時行仍彷彿,度日更分明。

不敢頻傾耳,唯憂白發生。

詠蟬 李百葯

清心自飲露,哀響乍吟風。

未上華冠側,先驚翳葉中。

在獄詠蟬 駱賓王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秋晨同淄川毛司馬秋九詠·秋蟬 駱賓王

九秋行已暮,一枝聊暫安。隱榆非諫楚,噪柳異悲潘。

分形妝薄鬢,鏤影飾危冠。自憐疏影斷,寒林夕吹寒。

始聞夏蟬 韋應物

徂夏暑未晏,蟬鳴景已曛。一聽知何處,高樹但侵雲。

響悲遇衰齒,節謝屬離群。還憶郊園日,得向澗中聞。
4.關於牧童的詩句
《牧童詩》作者是宋朝文學家黃庭堅。其古詩全文如下:

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橫吹隔隴聞。

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翻譯】

牧童騎著牛遠遠地經過山村,他把短笛橫吹著,我隔著田隴就能聽到,哎,多少到長安求取名利的人啊,機關算盡都不如你(牧童)啊,作者贊頌牧童清閑恬適,不追求名利的生活,他認為人應活得悠閑自在,不應受名利所驅。

《牧童》作者是唐朝文學家呂岩。其古詩全文如下:

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卧月明。

【翻譯】

綠草如茵,廣闊的原野,一望無垠。笛聲在晚風中斷斷續續地傳來,悠揚悅耳。 牧童放牧歸來,在黃昏飽飯後。 他連蓑衣都沒脫,就愉快地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所見》作者是清朝文學家袁枚。其古詩全文如下: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翻譯】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林中回盪。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立在樹下。

《清明》作者是唐朝文學家杜牧。其全文古詩如下: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翻譯】

清明節這天細雨紛紛,路上遠行的人好像斷魂一樣迷亂凄涼。問一聲牧童哪裡才有酒家,他指了指遠處的杏花村。

《渭川田家》作者為唐朝文學家王維。古詩全文如下:

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翻譯】

村莊處處披滿夕陽余輝,牛羊沿著深巷紛紛回歸。老叟惦念著放牧的孫兒,柱杖等候在自家的柴扉。雉雞鳴叫麥兒即將抽穗,蠶兒成眠桑葉已經薄稀。農夫們荷鋤回到了村裡,相見歡聲笑語戀戀依依。如此安逸怎不叫我羨慕?我不禁悵然地吟起《式微》。

《牧童詞》作者為唐朝文學家張籍。其古詩全文如下:

遠牧牛,繞村四面禾黍稠。

陂中飢烏啄牛背,令我不得戲壠頭。

半陂草多牛散行,白犢時向蘆中鳴。

隔堤吹葉應同伴,還鼓長鞭三四聲。

牛群食草莫相觸,官家截爾頭上角。

《牧童詞》作者為唐朝文學家李涉。其古詩全文如下:

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荷蓑出林春雨細,蘆管卧吹莎草綠。

亂插蓬蒿箭滿腰,不怕猛虎欺黃犢。

【翻譯】

早晨去放牛,趕牛去江灣;傍晚去放牛,趕牛過村落。披著蓑衣走在細雨綿綿的樹林里,折支蘆管躺在綠草地上吹著小曲。腰間插滿蓬蒿做成的短箭,再也不怕猛虎來欺負牛犢。

《村晚》作者為宋朝詩人、文學家雷震。其古詩全文如下: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翻譯】

四周長滿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滿滿的(一說:水草長滿了池塘,池水漫上了塘岸),夕陽西下,山像是銜著落日似地,倒映在冰涼的池水波紋中。放牛回村的孩子橫坐在牛背上,手拿短笛,悠閑的隨口亂吹,吹奏著不成調的曲子。

《田家元日》作者為唐朝文學家孟浩然。其古詩詞全文如下:

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

【翻譯】

昨天夜裡北斗星的斗柄轉向東方,今天早晨一年又開始了。我已經四十歲了,雖然沒有官職但仍擔心農事。靠近在種滿桑樹的田野里耕作的農夫,扛著鋤頭和牧童一起勞作。農家人推測今年的收成,都說這一年是豐收年。
5.有關蟬的詩句
蟬 唐 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

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

非是藉秋風。

《蟬》是唐代詩人虞世南的作品,是一首托物寓意的小詩,也是唐人詠蟬詩中時代最早的一首,作者通過對蟬青翠叫聲的描述,繼而表達了作者潔身自好的高尚情操。

蟬 唐 李商隱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蟬》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一首五律。此詩先是描寫蟬的境遇,後面直接跳到自身的遭遇上來,直抒胸臆,感情強烈,最後卻又自然而然地回到蟬身上,首尾圓融,意脈連貫。全詩以蟬起,以蟬結,章法緊密,對蟬的刻畫與詩人的情意婉轉表達到了渾然交融與統一,是托物詠懷的佳作。詩人借蟬棲高飲露的個性來表現自己高潔的品格,可謂借物詠懷的典型。

早蟬 唐 白居易

六月初七日,江頭蟬始鳴。

石楠深葉里,薄暮兩三聲。

一催衰鬢色,再動故園情。

西風殊未起,秋思先秋生。

憶昔在東掖,宮槐花下聽。

今朝無限思,雲樹繞湓城。

晚蟬 唐 盧殷

深藏高柳背斜暉,能軫孤愁減昔圍。

猶畏旅人頭不白,再三移樹帶聲飛。
6.所有關於蟬的詩句
原發布者:杏貓網

關於描寫蟬的詩句1、莫侵殘日噪,正在異鄉聽。——五代楚·劉昭禹《聞蟬》2、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蟬》3、門柳不連野,乍聞為早蟬。遊人無定處,入耳更應先。——《早蟬》4、蟬發一聲時,槐花帶兩枝。只應催我老,兼遣報君知。——《聞新蟬贈劉二十八》5、一聲初應候,萬木已西風。偏感異鄉客,先於離塞鴻。——《聞蟬》6、秋來吟更苦,半咽半隨風。——唐·姚合(《聞蟬寄賈島》)7、早蟬孤抱芳槐葉,噪向殘陽意度秋。也任一聲催我老,堪聽兩耳畏吟休。得非下第無高韻,須是青山隱白頭。——《早蟬》8、日夕涼風至,聞蟬但益悲。——唐·孟浩然《秦中寄遠上人》9、飲露身何潔,吟風韻更長。斜陽千萬樹,無處避螳螂。——《畫蟬》10、落日早蟬急,客心聞更愁。一聲來枕上,夢里故園秋。——《聞早蟬》11、一聞愁意結,再聽鄉心起。渭上新蟬聲,先聽渾相似。——衡門有誰聽?日暮槐花里。——唐·白居易《早蟬》12、鬢蟬似羽。輕紈低映嬌嫵。憑闌看花,仰蜂粘絮。春未許。寶箏閑玉柱。東風暮。——《垂絲釣》13、新蟬忽發最高枝,不覺立聽無限時。正遇友人來告別,一心分作兩般悲。——《聞蟬感懷》14、火雲初似滅,曉角欲微清。故國行千里,新蟬忽數聲。——《聞蟬》15、紅樹蟬聲滿夕陽,白頭相送悲相傷。——唐·元稹《送盧詩》16、蕭條旅舍客心驚,斷續僧房靜又清。借問蟬聲何所為,人家古寺兩般聲。
7.關於牧童的詩句
牧童見人俱不識,盡著芒鞋戴箬笠。

過驪山作 牧童火入九泉底,燒作灰時猶未枯。 九日進茱萸山詩五首 菊酒攜山客,萸囊系牧童。

村行 曖曖村煙暮,牧童出深塢。 牧童詞 所念牛馴擾,不亂牧童心。

重幸武功 駐蹕撫田畯,回輿訪牧童。 牧童 牧童見客拜,山果懷中落。

蒿里 牛羊窸窣,時見牧童兒,弄枯骨。 金陵懷古 御路疊民冢,台基聚牧童。

牧童 誰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橫眠秋聽深。 汧陽間(一作汧陽縣閣) 牧童何處吹羌笛,一曲梅花出塞聲。

山中 無奈牧童何,放牛吃我竹。 鄴都懷古 芳草自生宮殿處,牧童誰識帝王城。

蓮塘霽望 遠岸牧童吹短笛,蓼花深處信牛行。 田家元日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山村曉思 牧童披短蓑,腰笛期煙渚。 倚瑟行 泉宮一閉秦國喪,牧童弄火驪山上。

春晚書山家屋壁二首 蠶娘洗繭前溪淥,牧童吹笛和衣浴。 渭川田家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橋山懷古 哀喧叫笑牧童戲,陰天月落狐狸游。 淇上田園即事 牧童望村去,獵犬隨人還。

漫歌八曲·將牛何處去二首 相伴有田父,相歡惟牧童。 相和歌辭·蒿里 時見牧童兒,弄枯骨。

空靈山應田叟 牧童唱巴歌,野老亦獻嘲。 途中春 牧童向日眠春草,漁父隈岩避晚風。

清溪江令公宅 還有往年金甃井,牧童樵叟等閑窺。 登石壁禪師水閣有作 漁父晚船分浦釣,牧童寒笛倚牛吹。

藍田山石門精舍 道心及牧童,世事問樵客。 從驛次草堂復至東屯二首 牧童斯在眼,田父實為鄰。

春雨 老農私與牧童論,紛紛便是倉箱本。 岳陽別張祜 半夜州符喚牧童,虛教衰病生驚怕。

石鼓歌 牧童敲火牛礪角,誰復著手為摩挲。 閑步 樵人相見指驚麏,牧童四散收嘶馬。

題故人廢宅二首 樵叟和巢伐桃李,牧童兼草踏蘭蓀。 雨 餉婦寥翹布領寒,牧童擁腫蓑衣濕。
8.有哪些跟「牧童」有關的詩句
跟「牧童」有關的詩句有:宋代 詩人黃庭堅的《牧童》、清代詩人袁枚《所見》、唐代詩人杜牧《清明》、清代詩人袁枚《題畫》、唐代詩人呂岩《牧童》。

1、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隴聞。——黃庭堅《牧童》

釋義:牧童騎著牛遠遠地經過山村,他把短笛橫吹著,我隔著田隴就能聽到。

2、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袁枚《所見》

釋義: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林中回盪。

3、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釋義:借問當地之人何處買酒澆愁?牧童笑而不答遙指杏花山村。

4、牧童何處去?牛背一鷗眠。——袁枚《題畫》

釋義:放牛的孩子跑到什麼地方去了呢?你看落在牛背上的一隻鷗鳥已經睡著了

5、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雷震 《村晚 》

釋義:放牛的孩子橫坐在牛背上,隨意地用短笛吹奏著不成調的樂曲。

6、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卧月明。——呂岩《牧童》

釋義:牧童放牧歸來,在吃飽晚飯後的晚霞時分。

他連蓑衣都沒脫,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圓月。
9.關於蟬的詩句10句
詠蟬 作者:駱賓王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蟬 作者:虞世南 垂蕊飲清露, 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 非是藉秋風。

「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玄鳥,即燕子)(《古詩十九首?明月皎夜光》) 「鳴蟬厲寒音,時菊耀秋華」(潘岳《河陽縣作二首) 「 哀蟬無留響,叢雁鳴雲霄。」(陶淵明《己酉歲九月九日》) 「園柳吟涼久,嘶蟬應序驚」(隋 王由禮《賦得高柳鳴蟬》) 「造化生微物,常能應候鳴」(唐 許裳《聞蟬》) 「高蟬多遠韻,茂樹有餘音」(宋 朱熹《南安道中 》) 「流音繞叢藿,余響徹高軒」(南朝 蕭子范《後堂聽蟬》) 「清吟曉露葉,愁噪夕陽枝。

忽爾弦斷絕,俄聞管參差」 (唐 劉禹錫《酬令孤相公新蟬見寄》) 「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泉溜潛幽咽,琴鳴乍往還。長風剪不斷,還在樹枝間。」

(唐 盧仝《新蟬》)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宋 辛棄疾《西江月?月夜行黃沙道中》) 「得飲玄天露,何辭高柳寒」(南朝陳?劉刪《詠蟬詩》) 「飲露身何潔,吟風韻更長」(唐?戴叔倫《畫蟬》) 「聽秋蟬,秋蟬非一處。

細柳高飛夕,長楊明月曙;歷亂起秋聲,參差攪人慮。單吟如轉簫,群噪學調笙;風飄流曼響,多含斷絕聲。

……」 「聽鳴蟬,此聽悲無極。群嘶玉樹里,回噪金門側;長風送晚聲,清露供朝食。

晚風朝露實多宜,秋日高鳴獨見知。輕身蔽數葉,哀鳴抱一枝。

……」(隋 盧思道 《和陽納言聽鳴蟬篇》) (2)蟬本無知,然許多詩人卻聞蟬而愁,只因為詩人自己心中有愁,「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國維《人間詞話》)。正如 宋代詩人楊萬里所說:「蟬聲無一添煩惱,自是愁人在斷腸」(《聽蟬》)。

唐 司空曙「今朝蟬忽鳴,遷客若為情?便覺一年老,能令萬感生」(《新蟬》); 唐 白居易 :「一聞愁意結,再聽鄉心起。渭上新蟬聲,先聽渾相似。

衡門有誰聽?日暮槐花里」(《早蟬》); 唐 劉禹錫 :「蟬聲未發前,已自感流年。一入凄涼耳,如聞斷續弦」(《答白刑部聞新蟬》); 唐 孟浩然:「日夕涼風至,聞蟬但益悲」(《秦中寄遠上人》), 唐 元稹:「紅樹蟬聲滿夕陽,白頭相送悲相傷」(《送盧詩》)。

唐 雍裕之:「一聲清溽暑,幾處促流身。志士心偏苦,初聞獨泫然」(《早蟬》); 五代楚 劉昭禹:「莫侵殘日噪,正在異鄉聽」(《聞蟬》); 唐 盧殷:「深藏高柳背斜暉,能軫孤愁感昔圍。

猶畏旅人頭不白,再三移樹帶聲飛」(《晚蟬》); 唐 姚合:「秋來吟更苦,半咽半隨風」(《聞蟬寄賈島》); 宋 柳永:「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息。」(《雨霖鈴》); 宋 劉克庄「何必雍門彈一曲,蟬聲極意說凄涼」 《三月二十五日飲方校書園》。

Ⅳ 描寫了兒童捕蟬前的專注的詩句是什麼

1. 關於兒童捕蟬專注的詩句

2. 關於兒童專注捕蟬的詩句
關於兒童捕蟬專注的詩句 1.寫出孩童捕蟬時專注的詩句有什麼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寫出了兒童捕蟬前的專注

「路人借問遙招手, 怕得魚驚不應人。」寫出了垂釣時怕魚兒嚇走時的擔心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寫出了兒童放風箏時的天真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寫出了兒童剝蓮蓬時的稚態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寫出了兒童模仿大人種瓜時的討人喜歡的樣子

我還想到了描寫兒童的這樣一句詩「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兒童是那樣天真可愛。「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寫出了兒童捕蟬前的專注,「路人借問遙招手, 怕得魚驚不應人。」寫出了垂釣時怕魚兒嚇走時的擔心;「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寫出了兒童放風箏時的天真,「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寫出了兒童剝蓮蓬時的稚態,「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寫出了兒童模仿大人種瓜時的討人喜歡的樣子。我還想到了描寫兒童的這樣一句詩「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2.描寫兒童捕蟬前專注的詩句
兒童是那樣天真可愛。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寫出了兒童捕蟬前的專注,「路人借問遙招手, 怕得魚驚不應人。」

寫出了垂釣時怕魚兒嚇走時的擔心;「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寫出了兒童放風箏時的天真,「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寫出了兒童剝蓮蓬時的稚態,「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寫出了兒童模仿大人種瓜時的討人喜歡的樣子。

我還想到了描寫兒童的這樣一句詩「小娃撐小艇專,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屬道開。」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3.寫出了兒童捕蟬前的專注有什麼詩句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譯文:想要去捕捉鳴叫的蟬,趕緊把嘴巴閉上,一動也不動。

寫出了兒童的天真,以及兒童對於捕蟬前的專注。

出處:《所見》

作者:袁枚

朝代:清

原文: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原文譯文:

放牛的兒童正騎著黃牛,正在高聲的歌唱,聽見蟬叫後,想要去捕捉,趕緊把嘴巴閉上,拉住牛,一動也不動。

通過前後對比,描寫出了兒童的天真活潑,對於捕蟬的專注。

(5)捕蟬人工資多少錢擴展閱讀:

作者簡介與創作背景:

袁枚熱愛生活,辭官後僑居江寧,「小住倉山畔,悠悠三十年」(《松下作》),其主張抒寫性情,所寫多為士大夫的閑情逸致,空靈流利,新奇眩目。此詩也即是詩人在生活中看見一個牧童騎著牛、唱著歌,忽然聽到蟬的叫聲後停住歌聲准備捕捉蟬的這一幕場景後,詩興大發而創作。

此詩寫了作者偶然所見牧童騎牛唱歌想捕捉知了的一件小事,通過對牧童的動作神態變化的描寫,表現了牧童天真活潑機智靈活的性格和熱愛大自然情趣的特點。描繪了一幅林中牧童一派天真快樂的畫面,表達了作者對田園風光的喜愛之情。

全詩通過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活的描寫,直接抒發生活的感受,看似閑情逸致,實則寄託情思,用語活潑自由、淺顯明了。
4.關於「兒童捕蟬」的詩句有哪些
1、《所見》

清 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2、《新蟬》

宋 李復

病耳不堪聽,仍悉露下時。才能升木杪,便解入雲吹。

漫有真仙契,猶多風樹悲。美陰如可托,後患亦須知。

3、《浣溪沙》

宋 晏殊

湖上西風急暮蟬,夜來清露濕紅蓮。

少留歸騎促歌筵。為別莫辭金盞酒,

入朝須近玉爐煙。不知重會是何年。

4、《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

宋 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5、《蝶戀花·梨葉疏紅蟬韻歇》

宋 晏殊

梨葉初紅蟬韻歇。銀漢風高,玉管聲凄切。

枕簟乍涼銅漏徹。誰教社燕輕離別。

草際蟲吟秋露結。宿酒醒來,不記歸時節。

多少衷腸猶未說。珠簾夜夜朦朧月。

關於兒童專注捕蟬的詩句 1.寫出孩童捕蟬時專注的詩句有什麼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寫出了兒童捕蟬前的專注

「路人借問遙招手, 怕得魚驚不應人。」寫出了垂釣時怕魚兒嚇走時的擔心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寫出了兒童放風箏時的天真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寫出了兒童剝蓮蓬時的稚態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寫出了兒童模仿大人種瓜時的討人喜歡的樣子

我還想到了描寫兒童的這樣一句詩「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兒童是那樣天真可愛。「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寫出了兒童捕蟬前的專注,「路人借問遙招手, 怕得魚驚不應人。」寫出了垂釣時怕魚兒嚇走時的擔心;「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寫出了兒童放風箏時的天真,「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寫出了兒童剝蓮蓬時的稚態,「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寫出了兒童模仿大人種瓜時的討人喜歡的樣子。我還想到了描寫兒童的這樣一句詩「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2.描寫兒童捕蟬前專注的詩句
兒童是那樣天真可愛。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寫出了兒童捕蟬前的專注,「路人借問遙招手, 怕得魚驚不應人。」

寫出了垂釣時怕魚兒嚇走時的擔心;「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寫出了兒童放風箏時的天真,「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寫出了兒童剝蓮蓬時的稚態,「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寫出了兒童模仿大人種瓜時的討人喜歡的樣子。

我還想到了描寫兒童的這樣一句詩「小娃撐小艇專,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屬道開。」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3.寫出了兒童捕蟬前的專注有什麼詩句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譯文:想要去捕捉鳴叫的蟬,趕緊把嘴巴閉上,一動也不動。

寫出了兒童的天真,以及兒童對於捕蟬前的專注。

出處:《所見》

作者:袁枚

朝代:清

原文: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原文譯文:

放牛的兒童正騎著黃牛,正在高聲的歌唱,聽見蟬叫後,想要去捕捉,趕緊把嘴巴閉上,拉住牛,一動也不動。

通過前後對比,描寫出了兒童的天真活潑,對於捕蟬的專注。

(5)捕蟬人工資多少錢擴展閱讀:

作者簡介與創作背景:

袁枚熱愛生活,辭官後僑居江寧,「小住倉山畔,悠悠三十年」(《松下作》),其主張抒寫性情,所寫多為士大夫的閑情逸致,空靈流利,新奇眩目。此詩也即是詩人在生活中看見一個牧童騎著牛、唱著歌,忽然聽到蟬的叫聲後停住歌聲准備捕捉蟬的這一幕場景後,詩興大發而創作。

此詩寫了作者偶然所見牧童騎牛唱歌想捕捉知了的一件小事,通過對牧童的動作神態變化的描寫,表現了牧童天真活潑機智靈活的性格和熱愛大自然情趣的特點。描繪了一幅林中牧童一派天真快樂的畫面,表達了作者對田園風光的喜愛之情。

全詩通過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活的描寫,直接抒發生活的感受,看似閑情逸致,實則寄託情思,用語活潑自由、淺顯明了。
4.關於「兒童捕蟬」的詩句有哪些
1、《所見》

清 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2、《新蟬》

宋 李復

病耳不堪聽,仍悉露下時。才能升木杪,便解入雲吹。

漫有真仙契,猶多風樹悲。美陰如可托,後患亦須知。

3、《浣溪沙》

宋 晏殊

湖上西風急暮蟬,夜來清露濕紅蓮。

少留歸騎促歌筵。為別莫辭金盞酒,

入朝須近玉爐煙。不知重會是何年。

4、《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

宋 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5、《蝶戀花·梨葉疏紅蟬韻歇》

宋 晏殊

梨葉初紅蟬韻歇。銀漢風高,玉管聲凄切。

枕簟乍涼銅漏徹。誰教社燕輕離別。

草際蟲吟秋露結。宿酒醒來,不記歸時節。

多少衷腸猶未說。珠簾夜夜朦朧月。

Ⅵ 莊子講故事《捕蟬老人》

莊子講故事,莊子講過一篇孔子遇見補蟬老人的故事。

有一年夏天,孔子帶著學生來到楚國。一次,他們經過一片樹林,看見一個老漢站在樹下用頂尖塗著樹膠的竹竿捉蟬。

他一粘一隻,就像抬手撿東西那麼容易。孔子和學生都看得入了迷。

孔子對老漢說:「您捉蟬的本領真高明,能給我們講講道理嗎?」

老漢回答說:「我捉了幾十年的蟬了,自然也摸出了一套辦法。蟬很機靈,稍有動靜 ,它就飛了。要捉住它,就先得練手腕,一直練到手拿竹竿一點都不晃動。如果在竹竿頂上放兩顆小球不掉下來,捉蟬就有了一定把握,放三顆不掉,捉十隻也不過逃走一隻,如果放五顆也掉不下來,捉蟬就會像從地上撿東西那樣容易了。不過,只是這樣還不行,還必須會隱蔽自己。你看,我站在樹下,就像半截樹樁子,舉著竹竿的胳膊,就像枯樹枝一樣。還有一點最重要的是思想要集中。我捉蟬的時候,只看見蟬的翅膀,不管周圍發生了什麼事。這樣,還捉不到蟬嗎?」

孔子邊聽邊不住的點頭。聽完,他語重心長地對弟子們說:「這位老人講得多好啊!我們學習,也要像老人一樣,勤學苦練,專心致志,才能獲得高深的學問,做起事來才會得心應手。」

Ⅶ 螳螂捕蟬文言文讀音翻譯

1. 螳螂捕蟬文言文每個字的讀音

文言文讀音:

wu wang yu fa jing, gao qi zuo you yue:「gan you jian zhe si!」。she ren you shao ru zi zhe yu jia bu gan,ze huai wan cao dan,you yu hou yuan,lu zhan qi yi,ru shi zhe san dan。wu wang yue:「zi lai,he ku zhan yi ru ci?」

i yue:「yuan zhong you shu,qi shang you chan,chan gao ju bei ming yin lu,bu tang lang zai qi hou ye!tang lang wei shen qu fu,yu qu chan,er bu huang que zai qi pang ye;huang que yan jing,yu zhuo tang lang,er bu dan wan zai qi xia ye!ci san zhe jie yu wu de qi qian li,er bu gu qi hou you huan ye。」

wu wang yue:「shan zai!」nai ba qi bing。

典出《說苑·正諫》,原文如下:

吳王欲伐荊,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諫不敢,則懷丸操彈,游於後園,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吳王曰:「子來,何苦沾衣如此?」

對曰:「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後之有患也。」

吳王曰:」善哉!「乃罷其兵。

白話釋義:

吳王想要討伐楚國,告訴左右大臣說:「我會殺死所有敢勸諫我不出兵的人!」吳王的侍從中有個年輕人想要勸諫吳王卻不敢,就懷里藏著彈丸,手裡拿著彈弓,在後院游盪,露水沾濕了他的衣服,這樣做了幾天。吳王說:「你,為什麼要這樣辛苦地沾濕衣服?」

年輕人回答說:「園子里有一棵樹,樹上有一隻蟬,蟬處在高處一邊放聲叫著一邊吮吸著露水,卻不知道螳螂在它的後面;螳螂彎曲身子貼緊前肢想要取蟬,卻不知道黃雀在它的旁邊;黃雀伸長脖子想要啄螳螂,卻不知道彈弓和彈丸在它的下面。這三者都必定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卻不考慮身後的隱患。」

吳王說:「好啊!」於是吳王便打消了出兵的念頭。

(7)捕蟬人工資多少錢擴展閱讀:

螳螂捕蟬的近義詞:

鼠目寸光、急功近利、後發制人、坐收漁利、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螳螂捕蟬的反義詞:

瞻前顧後、深謀遠慮。

2. 螳螂捕蟬古文注音版

【原文】

吳王欲伐⑦荊①,告其左右曰:「敢有諫⑧者死!」舍人②有少孺子③欲諫不敢,則懷丸操彈,游於後園,露沾其衣,如是者再三。吳王曰:「子來,何苦沾衣如此!」,對曰:「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螂委身曲附④,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⑤也;黃雀延頸⑥,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後之有患也。」吳王曰:「善哉!」乃罷其兵。(劉向《說苑·正諫》)

【注釋】

①荊:楚國

②舍人:宮廷侍從

③少孺子:年輕人

④委身曲附:彎著身子,屈著前腳

⑤傍:通「旁」

⑥延頸:伸長著頭頸

⑦伐:進攻

⑧諫:規勸君主、尊長或朋友,使之改正錯誤和過失

⑨罷:停止

⑩則:就。

11.三:多次

12.子:你

13.委:縮

【譯文】

吳王要進攻楚國,向左右大臣警告道:「如有人敢於進諫,就叫他死!」有一位年輕的宮廷侍從,想諫又不敢,他就懷揣彈弓到後花園去,露水灑濕了衣裳,他像這樣子了多(三:虛詞即為多次)個早晨。吳王知道後說:「你來,何苦把衣裳淋濕成這個樣子?」他回答道:「園子里有樹,樹上有蟬,蟬在高高的樹枝上一邊放聲得叫著一邊吸飲著露水,不知螳螂就在它的身後。螳螂縮著身子貼緊樹枝向前爬去想要捉蟬,而不知黃雀在它身旁。黃雀伸長脖子想要啄螳螂,而不知在它的下面有我手中張開的彈丸。這三者都想得到它們眼前的好處,卻沒有想到它們身後的災禍!」吳王說:「好啊!」於是停止用兵。

吳國國君執意要攻打楚國,大臣們紛紛表示反對,國君竟然大怒道:「誰反對,我就處死誰!」此語一出,大臣們當然驚慌起來:再勸說會遭到殺身之禍;不阻止又所國家遭殃。這時,有個侍衛小官想了個辦法,天天拿著彈弓在國君的花園里轉來轉去,引起君王注意。君王終於問他:「你干什麼呢?露水把衣服打濕了還在轉。」侍衛回答道:「你看花園中有個蟬,它爬在樹梢上,一邊吃著露水一邊唱,叫得很歡卻沒發現有隻螳螂正向它靠近。螳螂只顧捕食鳴蟬美餐一頓,可哪知道旁邊逼近的黃雀正要撲向自己。黃雀想吃螳螂之際,怎知我的彈弓已經瞄準了這只黃雀呀!這三個傢伙,都只知道他們眼前的那一點甜頭而已,看不到自己身後潛伏的災難殺機呀!」

吳王聽了,自愧自悔只看小利而忽略了大禍,斷然停止了攻楚的計劃。

3. 螳螂捕蟬 文言文翻譯

《螳螂捕蟬》

吳王欲伐荊,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死!」舍人有少孺子欲諫不敢,則懷丸操彈,游於後園,露沾其衣,如是者再三。吳王曰:「子來,何苦沾衣如此!」,對曰:「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不知黃雀在其旁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後之有患也。」吳王曰:「善哉!」乃罷其兵。

翻譯:

吳王要進攻楚國,向左右大臣警告道:「如有人敢於進諫,就叫他死!」有一位年輕的宮廷侍從,想諫又不敢,他就懷揣彈弓到後花園去,露水灑濕了衣裳,這樣過了三個清晨。吳王知道後說:「你來,何苦把衣裳淋濕成這個樣子?」他回答道:「園子里有樹,樹上有蟬,蟬在高高的樹枝上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就在它的身後。螳螂俯著身子向前爬去要捉蟬,而不知黃雀在它身旁。黃雀伸著頭頸要啄螳螂,而不知在它的下面有我手中張開的彈丸。這三者都想得到自己的好處,而不顧身後隱藏著禍患啊!」吳王說:「您說得好啊!」於是停止用兵。

整體含義

這個成語諷刺了那些只顧眼前利益,不顧身後禍患的人。文言文《螳螂捕蟬》原文翻譯及道理。對鼠目寸光、利令智昏、不顧後患這類人提出警告。也比喻有人一心想暗算別人,卻沒想到有人也想暗算他。 告訴我們在考慮問題、處理事情時,要深思熟慮,考慮後果,不要只顧眼前利益,而不顧後患。

4. 螳螂捕蟬,文言文翻譯及注釋

譯文

吳王要攻打荊地,警告左右大臣說:「誰敢勸阻就處死誰!」一個年輕侍從官員想要勸吳王卻不敢,便每天拿著彈弓、彈丸在後花園轉來轉去,露水濕透他的衣鞋,接連三個早上都像這樣。吳王覺得奇怪:「你為什麼要像這樣打濕衣服呢?」侍衛對吳王回答道:「園里有一棵樹,樹上有一隻蟬。

蟬停留在高高的樹上一邊放聲地叫著一邊吸飲著露水,卻不知道有隻螳螂在自己的身後;螳螂彎曲著身體貼在樹上,想撲上去獵取它,但卻不知道有隻黃雀在自己身旁;黃雀伸長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卻不知道有個人舉著彈弓在樹下要射它。

這三個傢伙,都極力想要得到它們眼前的利益,卻沒有考慮到它們身後有隱伏的禍患。」吳王聽後,說:「好啊!」隨後取消了這次軍事行動。

原文

吳王欲伐荊⑴,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⑵死!」舍人⑶有少孺子⑷者欲諫不敢,則懷丸操彈⑸,游於後園,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⑹。吳王曰:「子⑺來,何苦沾衣如此?」對曰:「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⑻,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螂委身曲附⑼,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⑽也;黃雀延頸⑾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⑿,而不顧⒀其後之患⒁也。」吳王曰:「善哉⒂。」乃罷(16)其兵。

注釋

(1)吳王:指吳王闔閭。欲:想要。伐:征討,討伐。荊,指楚國。

(2)諫:規勸。以下勸上為諫。

(3)舍人:門客

(4)少孺子:年輕人。

(5)懷丸操彈:懷揣子彈,手拿彈弓。操:持、拿。

(6)三旦:三個早晨,三天。三,泛指多次。天,古漢語里「旦」就是「早晨」的意思。

(7)子:你。

(8)悲鳴飲露:一邊放聲地叫著一邊吸飲著露水。古漢語中悲並不一定指代「悲傷」。

(9)委身曲附:縮著身子緊貼樹枝,彎起了前肢。附即「跗」,腳背,這里代腳。委:曲折。曲:彎曲

(10)傍:同「旁」,旁邊。

(11)延頸:伸長脖子。延,伸長。頸,脖子

(12)務欲得其前利:力求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務:一定,必須。利:利益。

(13)顧:考慮。

(14)患:憂患、災禍。

(15)善哉:好

(16)罷:停止

6個「其」的意思

園中有樹,其①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②後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顧知黃雀在其③傍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④下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⑤前利,而不顧其⑥後之有患也.」

①樹②蟬③螳螂④黃雀⑤他們(泛指前面所提的)⑥他們(泛指前面所提的).

(7)捕蟬人工資多少錢擴展閱讀

螳螂捕蟬 (成語)

螳螂捕蟬是成語,拼音táng láng bǔ chán,指人目光短淺,沒有遠見,只顧追求眼前的利益。

作者信息

劉向(約前77—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沛縣(今屬江蘇)人。楚元王劉交四世孫。宣帝時,為諫大夫。元帝時,任宗正。以反對宦官弘恭、石顯下獄,旋得釋。後又以反對恭、顯下獄,免為庶人。成帝即位後,得進用,任光祿大夫,改名為「向」,官至中壘。

曾奉命領校秘書,所撰《別錄》,為我國目錄學之祖。治《春秋彀梁傳》。據《漢書·藝文志》載,劉向有辭賦33篇,今僅存《九嘆》一篇。今存《新序》、《說苑》、《戰國策》、《列女傳》等書,《五經通義》有清人馬國翰輯本。原有集,已佚,明人輯為《劉中壘集》。

《楚辭》是劉向在前人基礎上輯錄的一部「楚辭」體的詩歌總集,收入戰國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漢代賈誼、淮南小山、庄忌、東方朔、王褒、劉向諸人的仿騷作品。

5. 【古文螳螂捕蟬翻譯】

吳王欲伐荊,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死!」此時,其下有一年少者,自知人微言輕,諫必無用,徒遭橫死.惟日懷彈弓,游於後園,露沾其衣,如是者三.吳王問之,對曰:「後園有樹,上有蟬正飲露,不知螳螂在後欲捕之也!而螳螂作勢欲撲,竟不知黃雀躡其旁也!黃雀伸頸僅顧啄螳螂,而不知樹下之彈弓也!彼皆欲得前利而不顧後患也!」吳王聽後,甚覺有理,乃不出兵. 注釋 吳王:指吳王闔閭. 欲:想要. 螳螂捕蟬實拍圖片 諫:直言勸阻. 三旦:三,多次 .天,古漢語里「旦」就是「天」的意思,三旦 即三天. 躡:停留. 作勢欲撲:彎起前肢,想要撲上去捕捉. 顧:考慮. 患:災禍. 伐:征討,討伐. 徒:枉. 舍人:國王的侍從. 荊,楚國.伐:進攻. 諫:規勸君主、尊長或朋友,使之改正錯誤和過失. 舍人,宮廷侍從;少孺子,年輕人. 懷丸操彈:懷揣著子彈持著彈弓. 操:持、拿 子:你. 委身曲附:彎曲著身體,屈著前肢.「附」同「跗」,腳背骨.委:縮. 延頸:伸長頭頸.引:拉開;伸長 延,伸長; 傍:通「旁」. 務欲:一心想要. 前利:眼前的利益. 罷:停止. 則:就. 翻譯 春秋時期,吳國國王闔閭准備攻打荊地(楚國),遭到大臣的反對.吳王很惱火,在召見群臣的會上警告:「誰敢勸阻就處死誰!」盡管如此,還是有人想阻止吳王出兵.王宮中一個青年侍衛知道自己身份卑微說話沒有分量,想要規勸吳王可是不敢,便想出一個好辦法:每天早晨,他拿著彈弓、彈丸在王宮後花園轉來轉去,露水濕透他的衣鞋,接連三天如此.吳王很奇怪,便問他為什麼這樣做,侍衛道:「後園里有一棵樹,樹上有一隻知了,知了停息在樹上吸飲著露水,卻不知道有隻螳螂就在知了的身後;螳螂彎起了前肢,想撲上去捕捉知了,卻不知道有隻黃雀就在螳螂身旁;黃雀伸長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卻不知道有個人舉著彈弓在樹下要射它.這三個東西,都極力想要得到它們眼前的利益,卻沒有考慮到它們身後有隱伏的禍患.」吳王聽後,覺得很有道理,於是放棄了攻打楚國的打算. 寓意 諷刺了那些只顧眼前利益,不顧身後禍患的人. 教導我們在考慮問題,處理事情時,要通盤謀劃,近憂遠慮,居安思危,不能顧此失彼.。

6. 螳螂捕蟬文言文翻譯朗誦視頻

園中有樹,其上有蟬①,蟬高居、悲鳴②、飲露,不知螳螂③在其後也。

螳螂委身④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⑤在其下也。 (選自《說苑·正諫》) [註解]①蟬:昆蟲,又叫知了。

②悲鳴:動聽地鳴叫。③螳螂:昆蟲,又叫刀螳,臂長,善捕小蟲。

④委身:曲身。⑤彈丸:彈弓鐵丸。

這里指拿彈弓的人。 參考譯文:園子里有棵樹,樹上有隻蟬,這蟬高踞枝頭,動聽地鳴叫,飲食露珠,卻不知螳螂在它的身後。

螳螂彎曲身肢,要去捕蟬,卻不知黃雀在它旁邊。黃雀伸出脖子要去啄食螳螂,卻不知手拿彈弓鐵丸的人正在它的下面。

讀後啟示: ⑴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顧身後的危險。 ⑵不能見利而忘害,居安而忘危。

⑶看問題要全面,不能主觀片面。

7. 古文《螳螂捕蟬》的意思要正確無誤

原文:吳王欲伐荊,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諫不敢,則懷丸操彈於後園,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吳王曰:「子來,何苦沾衣如此?」對曰:「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後也!螳螂委身曲附,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後之有患也.」吳王曰:「善哉!」乃罷出兵.譯文:吳王要進攻楚國,向左右大臣警告道:「如有人敢於進諫,就叫他死!」有一位舍人名叫少孺子,想諫又不敢,他就懷揣彈弓到後花園去,露水灑濕了衣裳,這樣過了三個清晨.吳王知道後說:「你來,何苦把衣裳淋濕成這個樣子?」少孺子回答道:「園子里有樹,樹上有蟬,蟬在高高的樹枝上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就在它的身後.螳螂俯著身子向前爬去要捉蟬,而不知黃雀在它身傍.黃雀伸著頭頸要啄螳螂,而不知在它的下面有我手中張開的彈丸.這三者都想得到自己的好處,而不顧身後隱藏著禍患啊!」吳王說:「您說得好啊!」於是停止用兵.。

8. 螳螂捕蟬文言文(原文)只要原文,不要翻譯

《說宛·正諫》:「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方奮翼悲鳴,欲飲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後,曲其頸,欲攫而食之也,而不知黃雀在後欲啄而食之也.黃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子挾彈丸在榆下,迎而欲彈之.童子方欲彈黃雀,不知前有深坑,後有掘株也.此皆貪前之利,而不顧後害者也.」《說宛·正諫》:「睹一蟬,方得美蔭而忘其身,螳螂執翳(yi)而搏之,見得而忘其形;異鵲從而利之,見利而忘其真.」漢·韓嬰《韓詩外傳》:「螳螂方欲食蟬,而不知黃雀在後,舉其頸欲啄而食之也.上文翻譯 螳螂捕蟬實拍圖片吳王決定去攻打楚國,他對左右的人說:「誰敢勸阻就處死誰!」一個年輕侍從官員想要勸吳王卻不敢,便每天拿著彈弓、彈丸在後花園轉來轉去,露水濕透他的衣鞋,接連三個早上都像這樣.吳王覺得奇怪:「你為什麼要像這樣打濕衣服呢?」侍衛對吳王回答道:「園里有一棵樹,樹上有一隻蟬.蟬停留在高高的樹上一邊放聲地叫著一邊吸飲著露水,卻不知道有隻螳螂在自己的身後;螳螂彎曲著身體貼在樹上,想撲上去獵取它,但卻不知道有隻黃雀在自己身旁;黃雀伸長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卻不知道有個人舉著彈弓在樹下要射它.這三個傢伙,都極力想要得到它們眼前的利益,卻沒有考慮到它們身後有隱伏的禍患.」吳王聽後,說:「好啊!」隨後取消了這次軍事行動.主要文言文翻譯 蟬在一邊鳴叫,一邊喝著樹上的露水,卻《成語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王建峰 繪不知道螳螂在蟬身後,它縮著身子緊貼樹枝,彎起前肢想要捉蟬,卻不知道黃雀在它身旁也想要吃它,黃雀正伸長脖子,想捉螳螂,卻不知大樹下有人正准備拿彈弓射它.。

9. 螳螂捕蟬文言文解釋

吳王決定去攻打楚國,他對左右的人說:「誰敢勸阻就處死誰!」吳王的侍從官中有個年輕人想要勸說吳王放棄攻楚的打算,但又不敢直說,就拿著彈弓,帶著彈丸,一連三天早晨,在王宮後面的花園里走來走去,露水打濕了衣服,也全不在意。

吳王問他:「你這是為什麼呢?衣服都被露水打濕了。」少年說:「園中有棵樹,樹上有一隻蟬,它停在高高的樹上歡快地叫著,飲著露水,不知道有隻螳螂在它的身後想要吃掉它;螳螂屈著身子靠近蟬,想捕捉它,卻沒想到黃雀就在自己身旁;黃雀伸長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卻不知道有人在樹下舉著彈弓瞄準自己。

這三個小動物,都力求得到它們眼前的利益,卻沒有考慮它們身後隱伏的禍患。」吳王想了想說:「你講的很好!」於是放棄了攻打楚國的打算。

Ⅷ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一共有幾個幾個人物

3個。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一共有3個人物,分別是螳螂、蟬、黃雀,,意思是螳螂一意捕蟬,不防身後的黃雀又來捕它,比喻人往往只圖眼前的利益,而不顧身後的禍患。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1813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295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578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663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421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1747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1879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526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501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