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類的標准供熱比是多少
⑴ 嬰兒熱能的需要量是多少
一般來說,年齡愈小,代謝愈旺盛。為了這種高代謝,就必須攝入大量熱能,以供生長發育需要。6個月以下的嬰兒,每天每千克體重需500千焦耳,7~12個月需420千焦耳。
嬰幼兒的熱能需要相對比成人高,因嬰幼兒的基礎代謝率高,活潑好動,耗能多。生長發育需要熱能要多,特別是嬰兒期與青春發育時期發育旺盛,長得快,需要熱能更多。孩子生長發育對蛋白質的需要多,消化蛋白質需要的熱能也比消化脂肪與糖類多。嬰兒期容易腹瀉,消耗的熱能也多。因消化器官還未發育成熟,飲食稍不注意,容易引起消化功能紊亂,致熱能不足,孩子消瘦,造成營養不良,患營養缺乏症。小兒生長發育快,活潑好動,喜愛體育運動的嬰幼兒和少年需要熱能多。病後康復期,熱能需要也多,應注意補充,可以多加一餐。
熱能的主要來源是糖類,糖類又稱碳水化合物。嬰幼兒膳食中糖類供熱一般應佔55%~60%為宜。應該根據嬰幼兒的需要選擇糖類。
嬰兒最初3個月是靠乳糖來滿足需要,乳糖含量母乳為6%~7%,牛奶為4%~5%。最初嬰兒僅能消化乳糖、蔗糖、葡萄糖、果糖,對澱粉不易消化,故澱粉食物應在3個月或4個月後才開始添加。周歲以內嬰兒每日每千克體重需糖類25~50克,摺合熱能為420~840千焦耳。由碳水化合物供給的熱能,約佔1日總熱量的50%。碳水化合物是主要的供能營養素,有助於完成脂肪氧化及節約蛋白質消耗,還是腦細胞代謝的基本物質,如長期供給不足可導致營養不良。但如碳水化合物進食過多,而蛋白質不夠,則嬰兒體重增加過快,發胖,肌肉鬆弛,平時抵抗力差,容易生病。4個月添加的各式粥類、飯類、面湯、餛飩、餃子、薯泥等,均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來源比較廣泛。
膳食纖維也為碳水化合物,故膳食中應有適量的谷類、蔬菜、水果,以提供膳食纖維,防止便秘。
⑵ 幼兒膳食中糖類所供熱量占熱能的
幼兒膳食中糖類所供熱量占熱能的55—60%。
膳食食物是指膳食纖維豐富的食物,種類非常多,常見的有谷薯類、蔬菜類、水果類等。建議個人根據自己的喜好適當選擇,沒有特殊的限制。
1、谷薯類:如大米、小麥、小米、玉米、蕎麥、燕麥、高粱、紅薯、山葯、土豆、芋頭等。谷薯類的食物一般含碳水化合物比較多,也可以同時補充能量;
除了以上食物,還有黃豆、黑豆、青豆、核桃、瓜子、開心果、板栗、菱角等,都含有膳食纖維。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胃腸道蠕動,幫助預防便秘。建議科學搭配,合理食用,避免挑食偏食,影響營養攝入。
合理膳食是指一日三餐所提供的營養必須滿足人體的生長、發育和各種生理、體力活動的需要。合理飲食可以達到顯著減肥的目的。
⑶ 蛋白質,糖類,油脂的熱值分別是多少
糖類的熱值為17.16J/g,脂肪的熱值約為38.9J/g,蛋白質的熱值約為17.16J/g
⑷ 蛋白質,糖類,油脂的熱值分別是多少
樓上的,單位錯了,應為kj/g,搞得我半天沒計算對,希望對後來的朋友有幫助。另,1千卡(kcal)=4.184千焦耳(kj)1千焦耳(kj)=0.239千卡(kcal)1卡=4.184焦耳1焦耳=0.239卡⑸ 糖的供給應占膳食中熱能的多少
在綠色食品中的六大營養中,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是產熱營養素,是機體熱能的主要來源。合理膳食中三大產熱營養素的比例應該是:蛋白質所供熱量占總熱量的10%~15%,脂肪所供熱量占總熱量的20%~25%,碳水化合物所供熱量占總熱量的60%~70%。三大產熱營養素在某些情況下可以互相轉化,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供應不足時,蛋白質也可供給熱量;當膳食中供給充足的糖和脂肪時,可使蛋白質免於為供給熱量而被消耗,而用於機體最需要、最適宜的地方,並且有利於體內的氮平_衡,增加體內的氮儲留量。這叫做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對蛋白質的保護作用(或節省作用)。由此可見,碳水化合物、脂肪與蛋白質,必須都達到適當的供應量,以相互配合,發揮協同作用。在日常食物中,雞、魚、豬肉及蛋、奶等提供動物蛋白;豆類、米、薯、麥等則提供植物蛋白;動物脂肪主要來自動物的肥肉;植物油脂來自黃且、芝麻、油菜、花生等;碳水化合物則來自谷類、薯類和糖類水果之中。因此,為了保證產熱營養素之間的協同和平衡,住飲食中必須葷素搭配,達到膳食平衡。
⑹ 簡述平衡膳食中供能營養素的供能比和三餐的供能比
1、平衡膳食中供能營養素的供能比:
糖類、脂肪、蛋白質均能給機體提供熱量,故稱為熱量營養素,平衡膳食的關鍵不僅取決於這三大營養素的攝入量。人體熱能的60%至70%來自於糖分,10%至15%來自於蛋白質,20%至25%來自於脂肪。
2、三餐的供能比:
根據平衡膳食寶塔,合理營養包括合理的用膳制度和科學的食譜.每天要一日三餐,按時進餐,合理膳食要求早、中、晚餐的能量攝入分別佔30%、40%、30%.因此,每天攝入的總能量中,早、中、晚三餐比例為3:4:3。
(6)糖類的標准供熱比是多少擴展閱讀:
平衡膳食的合理搭配:
真正健康的膳食不可忽視飲食的合理搭配。
主食,即每日三餐的米、面、饅頭等。副食,泛指米、面以外的,具有增強營養、刺激食慾、調節機體功能作用的飲食,包括菜餚、奶類、水果及一些休閑食品等。
主食與副食,各有所含的營養素,如副食中含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等,遠比主食中的含量高,且副食的烹調方式多種多樣,更能刺激人的感官,增進食慾。所以,為保證人們得到所需的全部營養,又便於其消化、吸收,增強體質,抗衰延年,最好將主食與副食搭配食用。
⑺ 三大生熱營養素供能比和生熱系數
三大生熱營養素占總熱能的比例為:蛋白質10%~15%、脂肪20%~25%、碳水化物60%~70%,這是典型的東方人膳食,既經濟實惠又有利於健康。脂肪熱能總熱能的百分比,成年20%~25%,兒童少年25%~30%,嬰兒30%~45%,(不分性別)。
當膳食蛋白質來源適宜時,機體蛋白質代謝處於平衡狀態,氮的攝入量與氮的排出量相等稱為氮平衡(nitrogen balance)、應當供給兒童青少年較多的蛋白質,使體內有較多的儲留氮,以保證生長發育。即要求氮的攝入量大於氮的排出量,達到正氮平衡。
(7)糖類的標准供熱比是多少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在正常的生理條件下。營養素在體內既互相配合,又相互制約,如糖類不僅僅與蛋白質、脂肪的代謝有密切的關系,而且直接或間接受多種營養素的影響,如在吸收過程中受腸道中鈉離子的影響。
2、在糖酵解過程中,受許多含維生素酶的作用,有些氨基酸在特殊的情況下,可以生成糖,上述過程中許多酶還受鈣、鎂、錳等離子的激活。
3、營養素在體內的吸收和利用與其它各種營養素密切相關。因此認識和研究各種營養素的相互關系和適量配合,對平衡膳食的配製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⑻ 蛋白質糖類脂肪的供熱比
脂肪每千克所供能量是糖類和蛋白質的兩倍,但糖類是人體主要供能物質,糖類不夠消耗時才消耗脂肪,所以脂肪所供能量比糖類少,而蛋白質是人體細胞組成和修復的主要物質,一般不以供能用.
故選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