綉娘一個月工資多少
⑴ 貴州:「好手藝」賦能鄉村振興
從未接觸過手工藝的彭乾香沒想到自己有一天會與布依族非遺——楓香染結緣。
2017年,易地搬遷到貴州省黔南州惠水縣明田街道新民社區後,彭乾香經過一個多月的就業技能培訓,順利在車間上崗。她說:「現在不僅學到了手藝,一個月還可以拿2000多塊的工資,既顧家又賺錢。」
近年來,貴州通過實施挖掘整理鄉村「好手藝」、提升鄉村文化產品供給與服務、發展文化內涵豐富的鄉村 旅遊 等舉措,讓文化紮根於鄉村振興的土壤,不僅鄉村優秀傳統文化得以保護和傳承、農民文化生活更加豐富,而且鄉村經濟也更加繁榮。
大山深處有條「非遺走廊」
黔東南州從江縣大歹村,坐落在苗嶺深處的山脊上,都柳江在山腳下緩緩流過。封閉的環境曾讓這里成為脫貧攻堅的難中之難——典型的深度貧困村,貧困發生率為52.56%。
2019年年底,一支「文軍」加入了大歹村的脫貧攻堅戰。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和傳統工藝貴州工作站組建了專門工作小組,多次組織專家團隊到大歹村進行文化資源的田野調查。
「通過調研,我們發現這個僅有2000多人的村子,除了非遺曲藝類代表性項目外,其他非遺9大類代表性項目竟然全都有。除此之外,附近的小村寨也有不少非遺項目。」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龍佑銘回憶。
工作小組提出了以非物質文化遺產整體性保護促進大歹村鄉村振興的保護思路,「山脊上的非遺走廊——大歹苗寨」的保護理念漸漸清晰起來。通過將各個村落的非遺項目「點」串聯起來,形成一條文化 旅遊 「非遺走廊」。
2020年4月,貴州省文化和 旅遊 廳組織專家到大歹村,對當地居民進行刺綉等傳統技藝培訓,建起了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和非遺扶貧家庭工坊。
「經過短短5天的培訓,村民就能呈現出跟之前完全不一樣的東西,而且這些讓人眼前一亮的手工藝產品很快就轉化為訂單。」龍佑銘說。
在系統性保護和傳承基礎上,越來越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正在從「指尖技藝」轉化為「指尖經濟」。據統計,截至2020年6月,貴州已建立3個非遺小鎮、10個非遺村落和10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上萬人依託傳統手工技藝就業和創業,成為非遺傳承人帶動更多群眾增收致富、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
洪江村裡的藝術家
「回到唐代,和李白喝酒,再去宋代,找東坡散步,不去別的地方,邀他們來荔波洪江……」
這是詩人雁西在詩歌《洪江的夏天》里發出的邀請。詩中的「洪江」位於被譽為「地球綠寶石」的黔南州荔波縣。這里曾是一個人口大量外流的「空心村」、深度貧困村,如今卻已成為人們尋找鄉愁和詩意棲居的理想之地。
故事要從2017年講起,洪江村充分利用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制度改革試點村政策,引進了各地藝術家來到洪江,將廢舊老房進行藝術工作坊兼居室改造,全面激活閑置資產。
據不完全統計,洪江村目前已有60餘棟由藝術家投資的建築陸續修復和建成,近百位來自全國各地的詩人、作家、畫家等藝術家先後入駐。
2017年,藝術家李向明懷著「如何將語言回歸泥土」的創作思考,從北京南下洪江村,僱傭本地村民將廢棄的破舊干欄式老民房進行改造,並將這個全新的建築空間命名為「土語南居」。
在老房修復與日常交往中,李向明直觀感受到了村民們的變化:當他第一次到洪江村時,村民老遠就躲進家裡,眼神大多是木訥;現在,村民都很熱情,眼裡閃爍出光芒。
在洪江,詩人雁西在修繕後的老房子里教孩子們讀詩、寫詩;有過職業足球運動生涯的畫家李慧熙和策展人徐濤夫婦在村裡成立了兒童足球隊,帶領孩子們踢球、參加比賽;還有村民在藝術家和駐村幹部的鼓勵下,回村開設了陶藝館……
「『振興』二字,振的是精神世界,興的是產業發展。」李向明表示,希望通過藝術家與村民的合作,將新的理念注入鄉村,讓村民在精神、文化層面發生變化,激發出大家參與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
如今,洪江村正在 探索 走出一條藝術鄉建助力鄉村文化振興的新路。2019年以來,洪江村外出務工迴流就近就業500餘人,戶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今年,洪江村「藝旅融合 探索 鄉村扶貧新路徑」案例入選《2021世界 旅遊 聯盟—— 旅遊 助力鄉村振興案例》。
苗綉闖市場,手藝顯活力
在黔東南州台江縣姊妹街浩鄧苗族民間博物館里,各種樣式的苗綉成品琳琅滿目,還有一面牆壁掛滿了榮譽證書和榮譽牌匾。
博物館的主人叫石傳英,她從小跟隨母親走村入寨收集刺綉,再拿去周邊城鎮擺地攤。她一直有一個願望:讓苗綉走得更遠,讓更多人了解和喜愛這門傳統技藝和苗族文化。從2000年開始,她帶著綉娘們跑遍了大半個中國。
「外面的市場更廣!」石傳英說。2016年,她決定返鄉注冊成立公司,將傳統苗族破線綉技藝與現代工藝和服飾文化元素相融合,並根據客戶需求開發出苗綉工藝包、圍巾、抱枕等系列產品。
2019年,石傳英又與義大利OTB集團達成合作,共同開發新的苗綉 時尚 產品。開發推廣階段的120萬元訂單完成後,參加項目的260名綉娘收到了27.6萬元工資,也讓石傳英的苗綉產品成功打入歐洲市場。
為拓寬苗族文化產品銷售渠道,自2019年5月開始,杭州市餘杭區先後投入300萬元幫扶資金,為台江縣引入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媽媽製造」項目,先後與多家線上平台開展合作,實現500名以上貧困綉娘就近就業,人均年增收15000元以上。
今年以來,貴州省制定出台了《關於加快推進貴州苗綉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方案》。在貴州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印發的《貴州省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培育實施方案》中,也將符合條件的苗綉企業納入培育范圍,同時投入資金590萬元用於支持苗綉、貴銀、蠟染等民族手工藝培訓項目,投入資金390萬元支持苗綉等特色 旅遊 商品項目。
⑵ 我要找個蘇綉的綉娘
我也想找個蘇綉娘,工資3000元/月,包吃住
⑶ 蘇秀一件蟒袍需要多少錢價 (京劇服裝)
一個綉娘費時近六個月一件蟒袍售價僅六七千「綉奶奶」撐起最後的戲裝製作
一件戲曲舞台上的蟒袍一個綉娘要綉四個半月,加上前後各工序總共要費時近6個月,售價一般在六七千元。一件靠以一個工人計算需費時七個半月,售價一般也在萬元以內……昨天,記者來到為上海戲麴院團製作戲裝的「後花園」蘇州劇裝戲具公司,聽負責人李榮森「嘆苦經」上世紀八十年代為廠里綉戲裝的綉娘隊伍有近2萬人,到如今僅剩約800人,而且因為工資太低,現在綉娘越來越老化,都是「綉奶奶」了。
最懂你的交友平台,一秒匹配和你最契合的人
廣告
圖片
戲裝很難掙錢
在劇裝廠位於蘇州郊區簡陋的廠區里,記者注意到大部分工作人員年紀都已不輕,本地人居多。李榮森告訴記者,他們在市中心還有一個老廠,之所以新廠要搬到郊區,是因為在當地招工費用可以低一點,廠房等的開銷也比市區低不少。李榮森說,他們廠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就承接了87版《紅樓夢》、老版《水滸》等電視劇的服裝製作,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廠里製作的影視劇服裝數量甚至一度超過戲曲服裝,現在還會有韓國的古裝影視劇來訂服裝。李榮森坦言,如果要掙錢,戲曲服裝最好不做,或者大規模縮減,留20人左右製作戲曲服裝,那些不賺錢的品種都不做。不過作為劇裝戲具製作技藝的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李榮森說自己有一份責任和義務把劇裝戲具製作這門傳統的工藝傳承下去。
綉娘嚴重老化
近年廠里製作戲曲服裝的比例又高了起來,有時甚至來不及做。但銷量是一回事,因為成本太高製作戲裝依然不是賺錢的事。李榮森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前一個老師傅一年的工資基本上是一件蟒袍的價格,現在一件蟒袍的基本售價在六七千元,而以一個工人來計算需費時近6個月,在這種情況下綉娘的工資自然不可能高。不少綉戲裝的綉娘一天的收入不過二三十元至五十元,一個月3000元收入的綉娘基本是一天綉10個小時、365天天在綉。李榮森直言,綉戲裝的綉娘收入確實低,低到自己都不太好意思的程度。
兩頭都在叫苦
戲裝曾經是一個戲班最主要的財產,名角兒更是有各種考究的行頭。但如今劇團製作一個新戲時戲裝只佔其成本很少的一部分,其他如請名編劇名導演、製作復雜的舞美布景等可能花費更多。而另一方面,傳統戲曲服裝是固定的,一套好的行頭用上十年二十年都不是什麼特別的事,甚至可以父傳子、師傳徒。但現在新編戲的服裝幾乎都是唯一的,這個戲用完了就再也沒用了,這也決定了如今的戲裝難以像當年那樣考究。在劇裝戲具廠,記者也看到了一些綉工十分考究的作品,李榮森說,若綉制精細,用一根絲線的十六分之一來綉制一方小小的「補子」,售價可能要十萬元,但現在恐怕很少有劇團和演員會去製作這樣的東西了。
於是現在的戲裝製作就出現了這樣一種奇怪的現象,一方面劇團為了製作戲裝難而「嘆苦經」上海京劇院副院長曾祖德就告訴記者,他們曾在蘇州劇裝戲具廠訂制一批數量較大的傳統戲裝,等了兩三年才做齊。而上海昆劇團也有為新戲製作戲裝「求爺爺告奶奶」的經歷,到臨近出發去中國台灣地區前一天才拿到所有新戲的服裝。至於工藝上的精細,因為價格的關系自然也就很難要求了。
⑷ 請問在微信上招綉娘有,交押金,綉完有工費是真的嗎
假的,所有招綉娘的都是騙子,能收到畫的算你幸運,花高價買副畫,有的交完押金直接給你拉黑。
⑸ 學蘇綉後一個月收入
學蘇綉後一個月收入一兩千塊錢。
適合學習蘇綉技能的主要人群:一、對蘇綉藝術有著強烈的愛好,作為業餘生活的一種興趣而學姿高薯習;二、視蘇綉藝術技能為一門手藝,看中它工作環境干凈、安靜、又富有創造性的特點而學習;三、本身具有較好的美術基礎,又熱愛蘇綉這念巧門藝術,以期跳出競爭相對激烈的行業環境,在蘇綉行業謀得一席之地而學習的愛好者。網上有賣《跟我學蘇綉》蘇綉教程光碟和刺綉書籍的,很多愛好者要求我們也能提供這樣的教程和書籍。做為我們來說,我們只能是很負責任的告訴廣大的蘇綉愛好者,如果您想學些簡單的花草、諸如用於枕套、被單上面綉花,那您可以買幾本書或光碟,配合您比較高的天賦,照著練習或許能學到些皮毛。但是您想學好這門手藝,那就必須需要系統的教學了。不是因為我們開辦了蘇綉培訓班而這樣說,而是蘇綉流傳千年的技藝,如果光憑幾張光碟,幾本書就能學會、學好的話,那蘇綉價值也就不值得追捧,也不會有如今日漸升溫的局面了。還有一個跡者情況需要給廣大蘇綉愛好者提個醒,目前情況下,據我們所知,在蘇州以外的地區,也有開辦蘇綉培訓班,但是根據我們從各方面信息渠道的匯總來說,蘇州以外地區辦蘇綉培訓班,多數技術條件不成熟,如有愛好者打算就近學習蘇綉,請一定要調查仔細。蘇州江南綉庄。
⑹ 手工活外發哪家靠譜
一般說來,如果是由你家附近的工廠外發出來的,大部分是靠譜的。因為,現在人工工資都要3000元左右了,有些普通工人的工資都要4000多元,工廠還要負責工人的吃,住,管理,保險等等,有時還受生產產地制約,成本非常高。
手工活外發防騙的方法:認真察看對方的營業執照合法性;通過網路察看該公司的相關信息;仔細研究和推敲對方產品的市場需求情況;從側面調查該公司的背景和誠信度;現場勘察對方的規模實力,原料庫和已經交回的成品庫;就是多走幾家相似的公司進行對照和比較;不要沖動之下立刻做決定,多和周圍的朋友和有社會經驗人士請教。
⑺ 綉庄詳細資料大全
綉坊是由僱主為首的2至6人組成的一個小團隊。綉娘多為村莊裡面的剩餘勞動力。僱主按時給綉工發放工資。綉娘分為固定綉娘和臨時綉娘兩種。固定綉娘指固定在綉庄工作的綉工;臨時綉娘指當綉庄生意繁忙時找來接貨的綉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 :綉庄
- 人數 :2至6人
- 結算方式 :「計時制」和「計件制」
- 規模 :10平方米到30平方米
結鍵鎮算方式
結算方式分為「計時制」和「計件制」兩種方式。固定綉娘採用「計時制」結算方式。纖猛「計時制」是指以實際工作小時計算應得的工錢,按照8小時工作時間,保質保量完成綉品的加工。報酬是以月結工資的形式。臨時綉娘採用「計件制」結算方式。「計件制」即是以「件」為單位,將綉品底料交於綉工,幫其配好綉線並指定質量標准,並約定好完工日期的一種生產方式,俗稱「放單」。綉工完全可以在家加工,不受地點約束,不受專人監督,但即使實際工時超出,手工工費也基本不變動。規模大小
綉庄的規模在10平方米到30平方米。綉庄設在僱主的家庭裡面,地方簡陋。有3至5個綳架,固定稿豎粗綉娘每天要工作10至12小時,而月工資不足千元。作品產銷
綉庄的作品大批量生產,大都用來提供批發。或者提供給經銷商銷售。經營模式
綉庄是一種生產代工型經營模式。它和公司的經營模式的區別在於它沒有獨立開發的能力。沒有雄厚的資金。所謂的「接活」就是指一種純粹的代加工的生產關系。僱主在接到客戶的單子後才能動工。運轉的好的僱主有4至6個綉娘。而運轉一般的僱主只能有2至4名綉娘。綉庄不能夠投入過多的人力、才力進去。它只能是小規模的手工作坊。
⑻ 在家可以做的手工兼職
在家可以做的手工有很多種,比如:
1、綉十字綉,網上有專門招綉娘的門店。綉好了她們回收。普通的一副畫的手工費大概是30--200之間。喜歡綉十字綉的可以嘗試。注意區分騙子,手工費高得離奇的都是騙人的,微信里招綉娘的也都是騙人的。
2、串珠賺錢,串珠串的主要是汽車掛件。家裡的擺件什麼的,這個一般都是按一組算的,串一組出來多少錢,這個做起來非常慢,很耗費時間。串一組出來一百到兩百的手工費,喜歡干這個的人可以嘗試一下。注意區分詐騙,需要交押金的都是騙人的。
⑼ 古代綉娘一個月能掙幾兩銀子
一兩左右,工資不是很高謹則凱,綉娘是指掌握一定刺綉技藝的工人,因女性較多故稱為綉娘。隨著祥喚時代的發展,許多男性也加入到綉娘隊伍中,如南方某些具有悠久歷史的刺綉世家,只有男性才能獲得綉法盯廳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