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冕一個月賺多少
『壹』 儒林外史中王冕是個什麼樣的人
《儒林外史》王冕的相關內容就在第一回:說楔子敷陳大義 借名流隱括全文 。
主要情節概括如下:
王冕出身貧寒,七歲喪父,十歲便輟學給人放牛。東家給的點心錢,他都攢著來買書讀。後來,在放牛之際,靠自學畫得一手好荷花。靠這門手藝,王冕賣畫賺錢補貼家用,孝敬母親。王冕天性聰明,不滿二十歲,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學貫古今。但也性情孤傲,蔑視權貴,遠離富貴功名。知縣來請,王冕也不赴約;朝廷徵聘王冕做官,他連夜逃到會稽山,在此隱居終老。
相關延展:數扒第一回的原文如下,如有興趣,慢慢欣賞:
第一回 說楔子敷陳大義 借名流隱括全文
人生南北多歧路。將相神仙,也要凡人做。主
百代興亡朝復暮,江風吹倒前朝樹。知
功名富貴無憑據。費盡心情,總把流光誤。古
濁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謝知何處。齋
這一首詞也是個老生常談。不過說人生富貴功名是身外之物。但世人一見了功名,便舍著性命去求他,及至到手之後,味同嚼蠟。自古及今,那一個是看得破的?齋
雖然如此說,元朝末年也曾出了一個崎磊落的人。主
這人姓王名冕,在諸暨縣鄉村裡住,七歲上死了父親,他母親做些針指,供給他到村學堂里去讀書。看看三個年頭,王冕已是十歲了。母親喚他到面前來說道:「兒阿,不是我有心要耽誤你。只因你父親亡後,我一個寡婦人家,只有出去的,沒有進來的;年歲不好,柴米又貴,這幾件舊衣服和些舊傢伙,當的當了,賣的賣了。只靠著我替人家做些針指生活尋來的錢,如何供得你讀書?如今沒奈何,把你雇在間壁人家放牛,每月可以得他幾錢銀子,你又有現成飯吃,只在明日就要去了。」王冕道:「娘說的是。我在學堂里坐著,心裡也悶, 不如往他家放牛倒快活些。假如我要讀書,依舊可以帶幾本去讀。」當夜商議定了。主
第二日,母親同他到間壁秦老家。秦老留著他母子兩個吃了早飯,牽出一條水牛來交與王冕,指著門外道:「就在我這大門過去兩箭之地,便是七泖湖,湖邊一帶綠草,各家的牛都在那裡打睡。又有幾十棵合抱的垂楊樹,十分陰涼。牛要渴了,就在湖邊上飲水。小哥,你只在這一帶頑耍,不必遠去。我老漢每日兩餐小菜飯是不少的。每日早上,還折兩個錢與你買點心吃。只是百事勤謹些,休嫌怠慢。」他母親謝了擾,要回家去,王冕送出門來。母親替他理理衣服,口裡說道:「你在此須要小心,休惹人說不是;早出晚歸,免我懸望。」王冕應諾,母親含著兩眼眼淚去了。主
王冕自此只在秦家放牛。每到黃昏,回家跟著母親歇宿。或遇秦家煮些腌魚臘肉給他吃,他便拿塊荷葉包了來家,遞與母親。每日點心錢,他也不買了吃,聚到一兩個月,便偷個空,走到村學堂里,見那闖學堂的書客,就買幾本舊書。日逐把牛拴了,坐在柳陰樹下看。主
彈指又過了三四年。王冕看書,心下也著實明白了。那日正是黃梅時候,天氣煩躁,王冕放牛倦了,在綠草地上坐著。須臾,濃雲密布。一陣大雨過了,那黑雲邊上鑲著白雲,漸漸散去,透出一派日光來,照耀得滿湖通紅。湖邊上山,青一塊,紫一塊,綠一塊。樹枝上都像水洗過一番的,尤其綠得可愛。湖裡有十來枝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荷葉上水珠滾來滾去。王冕看了一回,心裡想道:「古人說『人在畫圖中』,其實不錯,薯檔昌可惜我這里沒有一個畫工,把這荷花畫他幾枝,也覺有趣。」又心裡想道:「天下那有個學不會的事,我何不自畫他幾枝?」齋
正存想間,只見遠遠的一個夯漢,挑了一擔食盒來。手裡提著一瓶酒,食盒上掛著一塊氈條,來到柳樹下,將氈鋪了,食盒打開。那邊走過三個人來,頭戴方巾,一個穿寶藍夾紗直裰,兩人穿元色直裰,都有四五十歲光景,手搖白紙扇,緩步而來。那穿寶藍直裰的是個胖子,來到樹下,尊那穿元色的一個鬍子坐在上面,那一個瘦子坐在對席。他想是主人了,坐在下面把酒來斟。吃了一回,那胖子開口道:「危老先生回來了,新買了住宅,比京里鍾樓街的房子還大些,值得二千兩銀子蠢渣。因老先生要買,房主人讓了幾十兩銀賣了,圖個各望體面。前月初十搬家,太尊、縣父母都親自到門來賀,留看吃酒到二三更天。街上的人那一個不敬!」那瘦子道:「縣尊是壬午舉人,乃危老先生門生,這是該來賀的。」那胖子道:「敝親家也是危老先生門生,而今在河南做知縣。前日小婿來家,帶二斤干鹿肉來見惠,這一盤就是了。這一回小婿再去,托敝親家寫一封字來,去晉遏晉謁危老先生。他若肯下鄉回拜,也免得這些鄉戶人家放了驢和豬在你我田裡吃糧食。」那瘦子道:「危老先生要算一個學者了。」那鬍子道:「聽見前日出京時,皇上親自送出城外,攜著手走了十幾步。危老先生再三打躬辭了,方才上轎回去。看這光景,莫不是就要做官?」三人你一句,我一句,說個不了。王冕見天色晚了,牽了牛回去。齋
自此,聚的錢不買書了,託人向城裡買些胭脂鉛粉之類,學畫荷花。主
初時,畫得不好。畫到三個月之後,那荷花精神、顏色無一不像,只多著一張紙,就像是湖裡長的,又像才從湖裡摘下來貼在紙上的。鄉間人見畫得好,也有拿錢來買的。王冕得了錢,買些好東好西孝敬母親。一傳兩,兩傳三,諸暨一縣都曉得是一個畫沒骨花卉的名筆,爭著來買。主
到了十七八歲,不在秦家了,每日畫幾筆畫,讀古人的詩文,漸漸不愁衣食,母親心裡歡喜。古
這王冕天性聰明,年紀不滿二十歲,就把那天文、地理、經史上的大學問,無一不貫通。但他性情不同,既不求官爵、又不交納朋友,終日閉戶讀書。又在《楚辭圖》上看見畫的屈原衣冠,他便自造一頂極高的帽子、一件極闊的衣服,遇著花明柳媚的時節,把一乘牛車載了母親,他便戴了高帽,穿了闊衣,執著鞭子,口裡唱著歌曲,在鄉村鎮上以及湖邊到處頑耍,惹的鄉下孩子們,三五成群跟著他笑,他也不放在意下。只有隔壁秦老,雖然務農,卻是個有意思的人。因自小看見他長大,如此不俗,所以敬他愛他,時時和他親熱,邀在草堂里坐著說話兒。古
一日,正和秦老坐著,只見外邊走進一個人來,頭戴瓦楞帽,身穿青布衣服。秦老迎接,敘禮坐下。這人姓翟,是諸暨縣一個頭役,又是買辦。因秦老的兒子秦大漢拜在他名下,叫他干爺,所以時常下鄉來看親家。秦老慌忙叫兒子烹茶、殺雞、煮肉款留他,就要王冕相陪。彼此道過姓名,那翟買辦道:「這位王相公,可就是會畫沒骨花的么?」秦老道:「便是了。親家,你怎得知道?」翟買辦道:「縣里人那個不曉得!因前日本縣老爺吩咐,要畫二十四幅花卉冊頁送上司,此事交在我身上。我聞有王相公的大名,故此一徑來尋親家。今日有緣,遇著王相公,是必費心大筆畫一畫。在下半個月後下鄉來取,老爺少不得還有幾兩潤筆的銀子,一並送來。」秦老在旁,著實攛掇。王冕屈不過秦老的情,只得應諾了。回家用心用意畫了二十四幅花卉,都題了詩在上面。翟頭役稟過了本官,那知縣時仁發出二十四兩銀子來。翟買辦扣克了十二兩,只拿十二兩銀子送與王冕,將冊頁取去。古
時知縣又辦了幾樣禮物,送與危素,作候問之禮。危素受了禮物,只把這本冊頁看了又看,愛玩不忍釋手。次日備了一席酒,請時知縣來家致謝。當下寒暄已畢,酒過數巡,危素道:「前日承老父台所惠冊頁花卉,還是古人的呢?還是現在人畫的?」時知縣不敢隱瞞,便道:「這就是門生治下一個鄉下農民,叫做王冕,年紀也不甚大。想是才學畫幾筆,難入老師的法眼。」危素嘆道:「我學生出門久了,故鄉有如此賢士,竟坐不知,可為慚愧。此兄不但才高,胸中見識,大是不同,將來名位不在你我之下。不知老父台可以約他來此相會一會么?」時知縣道:「這個何難?門生出去即遣人相約。他聽見老師相愛,自然喜出望外了。」說罷,辭了危素,回到衙門,差翟買辦持個侍生帖子去約王冕。齋
翟買辦飛奔下鄉到秦老家,邀王冕過來,一五一十向他說了。王冕笑道:「卻是起動頭翁,上復縣主老爺,說王冕乃一介農夫,不敢求見,這尊帖也不敢領。」翟買辦變了臉道:「老爺將帖請人,誰敢不去!況這件事原是我照顧你的;不然,老爺如何得知你會畫花?論理,見過老爺,還該重重的謝我一謝才是。如何定到這里,茶也不見你一杯,卻是推三阻四不肯去見,是何道理?叫我如何去回復得老爺!難道老爺一縣之主,叫不動一個百姓么?」王冕道:「頭翁你有所不知。假如我為了事,老爺拿票子傳我,我怎敢不去!如今將帖來請,原是不逼迫我的意思了。我不願去,老爺也可以相諒。」翟買辦道:「你這都說的是甚麼話?票子傳著倒要去,帖子請著倒不去,這不是不識抬舉了!」秦老勸道:「王相公,也罷,老爺拿帖子請你,自然是好意。你同親家去走一回罷!自古道:『滅門的知縣』,你和他拗些甚麼?」王冕道:「秦老爹,頭翁不知,你是聽見我說過的。不見那段干木、泄柳的故事么?我是不願去的。」翟買辦道:「你這是難題目與我做!叫拿甚麼話去回老爺?」秦老道:「這個果然也是兩難。若要去時,王相公又不肯;若要不去,親家又難回話。我如今倒有一法:親家回縣里,不要說王相公不肯;只說他抱病在家,不能就來,一兩日間好了就到。」翟買辦道:「害病,就要取四鄰的甘結!」彼此爭論了一番。秦老整治晚飯與他吃了,又暗叫了王冕出去問母親秤了三錢二分銀子,送與翟買辦做差錢。方才應諾去了,回復知縣。知
知縣心裡想道:「這小廝那裡害甚麼病!想是翟家這奴才走下鄉,狐假虎威,著實恐嚇了他一場。他從來不曾見過官府的人,害怕不敢來了。老師既把這個人托我,我若不把他就叫了來見老師,也惹得老師笑我做事疲軟,我不如竟自己下鄉去拜他。他看見賞他臉面,斷不是難為他的意思,自然大著膽見我。我就便帶了他來見老師,卻不是辦事勤敏?」又想道:「一個堂堂縣令,屈尊去拜一個鄉民,惹得衙役們笑話。」又想道:「老師前日口氣,甚是敬他。老師敬他十分,我就該敬他一百分。況且屈尊敬賢,將來志書上,少不得稱贊一篇,這是萬古千年不朽的勾當,有甚麼做不得?」當下定了主意。知
次早,傳齊轎夫,也不用全副執事,只帶八個紅黑帽夜役軍牢,翟買辦扶著轎子,一直下鄉來。齋
鄉里人聽見鑼響,一個個扶老攜幼,挨擠了看。轎子來到王冕門首,只見七八間草屋,一扇白板門緊緊關著。翟買辦搶上幾步忙去敲門。敲了一會,裡面一個婆婆拄著拐杖出來說道:「不在家了,從清早晨牽牛出去飲水,尚未回來。」翟買辦道:「老爺親自在這里傳你家兒子說話,怎的慢條斯理?快快說在那裡,我好去傳!」那婆婆道:「其實不在家了,不知在那裡。」說畢,關著門進去了。主
說話之間,知縣轎子已到。翟買辦跪在轎前稟道:「小的傳王冕,不在家裡。請老爺龍駕到公館里略坐一坐,小的再去傳。」扶著轎子過王冕屋後來。屋後橫七豎八幾棱窄田埂,遠遠的一面大塘,塘邊都栽滿了榆樹、桑樹。塘邊那一望無際的幾頃田地;又有一座山,雖不甚大,卻青蔥,樹木堆滿山上。約有一里多路,彼此叫呼還聽得見。知縣正走著,遠遠的有個牧童倒騎水牯牛,從山嘴邊轉了過來。翟買辦趕上去,問道:「秦小二漢,你看見你隔壁的王老大牽了牛在那裡飲水哩?」小二道:「王大叔么?他在二十里路外,王家集親家家吃酒去了。這牛就是他的,央及我替他趕了來家。」翟買辦如此這般稟了知縣。知縣變著臉道:「既然如此,不必進公館了!即回衙門去罷!」時知縣此時心中十分惱怒,本要立即差人拿了王冕來責懲一番,又想恐怕危老師說他暴躁,且忍口氣回去,慢慢向老師說明此人不中抬舉,再處置他也不遲。知縣去了。齋
王冕並不曾遠行,即時走了來家。秦老過來抱怨他道:「你方才也太執意了!他是一縣之主,你怎的這樣怠慢他?」王冕道:「老爹請坐,我告訴你:時知縣倚著危素的勢,要在這里酷虐小民,無所不為。這樣的人,我為甚麼要相與他?但他這一番回去,必定向危素說。危素老羞變怒,恐要和我計較起來。我如今辭別老爹,收拾行李,到別處去躲避幾時。只是母親在家,放心不下。」母親道:「我兒,你歷年賣詩賣畫,我也積聚下三五十兩銀子,柴米不愁沒有。我雖年老,又無疾病,你自放心出去躲避些時不妨。你又不曾犯罪,難道官府來拿你的母親去不成?」秦老道:「這也說得有理。況你埋沒在這鄉村鎮上,雖有才學,誰人是識得你的?此番到大邦去處,或者走出些遇合來,也不可知。你尊堂家下大小事故,一切都在我老漢身上,替你扶持便了。」王冕拜謝了秦老。秦老又走回家去。取了些酒餚來,替王冕送行,吃了半夜酒回去。次日五更,王冕起來收拾行李。吃了早飯,恰好秦老也到。王冕拜辭了母親,又拜了秦老兩拜。母子灑淚分手。王冕穿上麻鞋,背上行李。秦老手提一個小白燈籠,直送出村口,灑淚而別。秦老手拿燈籠,站著看著他走,走的望不著了,方才回去。知
王冕一路風餐露宿,九十里大站,七十里小站,一徑來到山東濟南府地方。這山東雖是近北省分,這會城卻也人物富庶,房舍稠密。王冕到了此處,盤費用盡了,只得租個小庵門面屋,賣卜測字,也畫兩張沒骨的花卉貼在那裡,賣與過往的人。每日問卜賣畫,倒也擠個不開。知
彈指間,過了半年光景。濟南府里有幾個俗財主,也愛王冕的畫,時常要買,又自己不來,遣幾個粗夯小廝,動不動大呼小叫,鬧的王冕不得安穩。王冕心不耐煩,就畫了一條大牛貼在那裡,又題幾句詩在上,含著譏刺,也怕從此有口舌,正思量搬移一個地方。知
那日清早,才坐在那裡,只見許多男女,啼啼哭哭,在街上過。也有挑著鍋的,也有籮擔內挑著孩子的,一個個面黃肌瘦,衣裳襤褸,過去一陣,又是一陣,把街上都塞滿了;也有坐在地上就化錢的。問其所為,都是黃河沿上的州縣被河水決了,田廬房舍盡行漂沒。這是些逃荒的百姓,官府又不管,只得四散覓食。王冕見此光景,過意不去,嘆了一口氣道:「河水北流,天下自此將大亂了。我還在這里做甚麼?」將些散碎銀子收拾好了,拴束行李仍舊回家。齋
入了浙江境,才打聽得危素已還朝了,時知縣也升任去了。因此放心回家,拜見母親。看見母親康健如常,心中歡喜。母親又向他說秦老許多好處。他慌忙打開行李,取出一匹繭綢、一包耿餅,拿過去拜謝秦老。秦老又備酒與他洗塵。自此,王冕依舊吟詩作畫,奉養母親。齋
又過了六年,母親老病卧床。王冕百方延醫調治,總不見效。一日母親吩咐王冕道:「我眼見得不濟事了。但這幾年來,人都在我耳根前說,你的學問有了,該勸你出去做官。做官怕不是榮宗耀祖的事。我看見這些做官的,都不得有甚好收場。況你的性情高傲,倘若弄出禍來,反為不美。我兒可聽我的遺言:將來娶妻生子,守著我的墳墓,不要出去做官。我死了,口眼也閉。」王冕哭著應諾。他母親淹淹一息,歸天去了。王冕擗踴哀號,哭得那鄰舍之人,無不落淚。又虧秦老一力幫襯,制備衣衾棺槨。王冕負土成墳,三年苫塊,不必細說。古
到了服闋之後,不過一年有餘,天下就大亂了。方國珍據了浙江,張士誠據了蘇州,陳友諒據了湖廣,都是些草竊的英雄。只有太祖皇帝,起兵滁陽,得了金陵,立為吳王,乃是王者之師。提兵破了方國珍,號令全浙,鄉村鎮市並無騷擾。古
一日,日中時分,王冕正從母親墳上拜掃回來,只見十幾騎馬,竟投他村裡來。為頭一人,頭戴武巾,身穿團花戰袍,白凈麵皮,三綹髭須,真有龍鳳之表!那人到門首下了馬,向王冕施禮道:「動問一聲,那裡是王冕先生家?」王冕道:「小人王冕。這里便是寒舍。」那人喜道:「如此甚妙,特來晉謁。」吩咐從人都下了馬,屯在外邊,把馬都系在湖邊柳樹上。那人獨和王冕攜手進到屋裡,分賓主施禮坐下。王冕道:「不敢拜問尊官尊姓大名?因甚降臨這鄉僻所在?」那人道:「我姓朱,先在江南起兵,號滁陽王,而今據有金陵,稱為吳王的便是。因平方國珍到此,特來拜訪先生。」王冕道:「鄉民肉眼不識,原來就是王爺。但鄉民一介愚人,怎敢勞王爺貴步?」吳王道:「孤是一個粗鹵漢子,今得見先生儒者氣像,不覺功利之見頓消。孤在江南,即慕大名。今來拜訪,要先生指示:浙人久反之後,何以能服其心?」王冕道:「大王是高明遠見的,不消鄉民多說。若以仁義服人,何人不服,豈但浙江?若以兵力服人,浙人雖弱,恐亦義不受辱,不見方國珍么?」吳王嘆息,點頭稱善。兩人促膝談到日暮。那些從者都帶有干糧。王冕自到廚下,烙了一斤面餅,炒了一盤韭菜,自捧出來陪著,吳王吃了,稱謝教誨,上馬去了。這日,秦老進城回來,問及此事,王冕也不曾說就是吳王,只說是軍中一個將官,向年在山東相識的,故此來看我一看。說著就罷了。古
不數年間,吳王削平禍亂,定鼎應天,天下一統,建國號大明,年號洪武。鄉村人各各安居樂業。到了洪武四年,秦老又進城裡,回來向王冕道:「危老爺已自問了罪,發在和州去了。我帶了一本邸抄來與你看。」王冕接過來看,才曉得危素歸降之後,妄自尊大,在太祖面前,自稱老臣。太祖大怒,發往和州守余闕墓去了。此一條之後,便是禮部議定取士之法:三年一科,用「五經」、「四書」、八股文。王冕指與秦老看,道:「這個法卻定的不好!將來讀書人既有此一條榮身之路,把那文行出處,都看得輕了。」說著,天色晚了下來。知
此時正是初夏,天時乍熱。秦老在打麥場上放下一張桌子,兩人小飲。須臾,東方月上,照耀得如同萬頃玻璃一般。那些眠鷗宿鷺,闃然無聲。王冕左手持杯,右手指著天上的星,向秦老道:「你看,貫索犯文昌,一代文人有厄!」話猶未了,忽然起一陣怪風,刮的樹木都颼颼的響,水面上的禽鳥,格格驚起了許多。王冕同秦老嚇的將衣袖蒙了臉。少頃,風聲略定。睜眼看時,只見天上紛紛有百十個小星,都墜向東南角上去了。王冕道:「天可憐見,降下這一夥星君去維持文運,我們是不及見了!」當夜收拾傢伙,各自歇息。主
自此以後,時常有人傳說:朝廷行文到浙江布政司,要徵聘王冕出來做官。初時不在意里,後來漸漸說的多了。王冕並不通知秦老,私自收拾,連夜逃往會稽山中。半年之後,朝廷果然遣一員官,捧著詔書,帶領許多人,將著彩緞表裡,來到秦老門首,見秦老八十多歲,須鬢皓然,手扶拄杖。那官與他施禮。秦老讓到草堂坐下。那官問道:「王冕先生就在這莊上么?而今皇恩授他咨議參軍之職,下官特地捧詔而來。」秦老道:「他雖是這里人,只是久矣不知去向了。」秦老獻過了茶,領那官員走到王冕家,推開了門,見蛸滿室,蓬蒿滿徑,知是果然去得久了。那官咨嗟嘆息了一回,仍舊捧詔回旨去了。主
王冕隱居在會稽山中,並不自言姓名。後來得病去世,山鄰斂些錢財,葬於會稽山下。是年秦老亦壽終於家。可笑近來文人學士,說著王冕,都稱他做王參軍。究竟王冕何曾做過一日官?所以表白一番。這不過是個楔子,下面還有正文。
『貳』 牧童畫家王冕的一生是怎樣的
王冕字元章,是元代著名花烏畫家、詩人。
王冕出生於現在的浙江諸暨一個農家。家庭生活貧寒,家中沒有土地,靠父親做木工賺錢過活。
王冕七八歲時,因為家裡貧窮不能供他讀書,父親叫他在田埂上放牛,幫助補貼家裡。一天王冕從學堂路過,被裡面的琅琅讀書聲所吸引,就旅橋把牛拴住,偷偷趴在窗子外面聽老師講課,直到放學了才戀戀不合地離開。從此後王冕天天把牛拴在山坡上,在學堂外面聽課。
聽完了課,他就用樹枝在地上練習學過的字,就這樣,聰明而勤奮的他認識了不少字,還能背誦好多文章。但他怕爸爸會責備他,一直不敢告訴家裡。一天,他聽完課後發現牛不見了,只有一截斷了的韁繩扔在地上。他趕緊四處找,但到了天黑才找見了牛。回到家,父親認為他貪玩,責罵了他一頓。誰知,第二天鄰居找上門來,說王冕家的牛吃了他家的麥苗,父親要打王冕,王冕爭辯說:「我不是貪玩,是為了聽先生講書。」父親不信,王冕就給父親背書聽。父親看著背得頭頭是道的兒子,很心痛。摸著他的頭說:「好孩子,父親錯怪你了。」於是和母親商量,給王冕找個空閑時間多點的工作。
一天,父親告訴王冕:「廟里需要一個打雜的小孩,你可以去,能有點收入也有時間讀書,但就是要離開家裡,你願意嗎嗎?」王冕雖然很不願意和父母分開,但想到能讀書,就狠狠心答應了。來到廟里,王冕很勤快,老和尚很喜歡這個聰明伶俐的小孩,除去工錢外還給他一些小錢,王冕把這些錢都攢起來買書。一到夜裡,他就悄悄地走出來,坐在告鍵佛像的膝蓋上,手裡拿著書就著佛像前長明燈的燈光誦讀,有時甚至一直讀到天亮。
一天夜裡,王冕正在讀書,忽然狂風大作,他覺得很冷,就起身跺跺腳取暖。偶然一抬頭,忽然天上打了個閃電,他看見在燈火搖曳中一個個佛像面目猙獰,張口撲來。王冕終究是小孩,嚇得頭皮發麻,轉身就跑。但跑到門外才想起心愛的書還在裡面,於是就壯著膽去拾。這次他看見佛像面目如初,於是對著那些泥人揮揮拳說道:「你們都是泥作的,我不怕你們!」說著翻身坐到佛腿上繼續讀書。
時間過得很快,一晃幾年就過去了。就是這樣刻苦地、想方設法地學習,使得王冕認識了許多的字,關於畫畫他也多少憧了一些。有一年的夏天,正在湖邊放牛的王冕,因為天熱,口渴得透不過氣來。這時,天氣驟變,烏雲突起,狂風大作,閃電雷鳴,嘩啦啦下起了大暴雨。王冕來不及躲,渾身澆得濕透變成了落湯雞。他剛才還熱得要命,這下被雨淋得濕淋淋的,冷得發抖。老天的臉說變就變,一下又雨過天晴,雲開霧散,太陽又露出了笑臉。
剎那間,王冕被雨過天晴的景色迷住了。太陽撥開雲縫露出了笑臉,照得滿天滿地紅彤彤一片,那些沒有散去的烏雲被太陽照得有的青、有的紅、有的紫,五彩斑斕;湖邊的柳樹被雨洗過翠綠翠綠的,綠得晶瑩透明;湖裡的荷花粉紅粉紅的.花上滾動的雨珠閃閃發光;湖面上的鴨群自由自在地游著,不時發出「呷呷」的叫聲。多美的一幅畫呀!
面對著這么美妙的景色,王冕想:要是我能把它描繪下來,那該有多好哇!只可惜,自己還沒有畫這樣美景的本領呢。
於是從那天起,王冕下決心學畫畫,就從畫這湖裡的荷花開始。第二天,他就開始畫了。沒有筆,就拿樹枝當筆,用地做紙,面對著湖裡的荷花,在地上畫,畫的荷葉,該圓的畫不圓,該直的畫不直,總也畫不像。他就用腳毀掉,但是他一點也不灰心,再畫;不行再毀,再畫;一遍、兩遍……八遍、十遍;一天、兩天……一個月、兩個月,從不像到像,終於能拆友猛畫出一枝荷花了。他高興得不得了。
於是,王冕把媽媽糊窗戶剩下的紙拿來,和同學借了幾支不用的禿筆,搬了一張凳子。把紙鋪在凳子上,面對著湖中的荷花真的畫了起來。因為他已經有了在地上畫畫練下的功夫了,很快就畫出了一幅畫。自己看看還很滿意,興致上來了,一幅接一幅地畫呀畫,畫個不停。這時過路的人都停下來看,不一會兒就圍了一大群人。大家都誇他畫得好。
後來一個傳倆,倆傳仁,周圍村子的人都知道王冕畫荷花的事了。
這樣一來,遠遠近近的人都知道諸暨出了個畫荷花圖的能工巧匠。那麼買畫的人就多了。王冕把賣荷花圖的錢一部分用來貼補家用;一部分買紙、筆、顏料。從此,他畫畫就更認真了。
他不只是畫怒放的荷花,還練習畫風荷、雨荷、花蕾、凋謝的殘荷。……除此以外,他還學習畫山水、畫牛羊馬等動物、畫人物,……慢慢地不論什麼東西,他都能畫得很像很好看,這樣漸漸地王冕出名了,大家都稱他是畫家。
王冕畫畫是從畫荷花入手的,可實際上,他是非常喜歡梅花的。他喜歡梅花不畏嚴寒,喜歡梅花香自苦寒來,喜歡它不懼嚴寒傲視霜雪,開在百花之先的精神。而歷來眾多的畫家、詩人都喜歡歌頌梅花。於是王冕也開始畫梅花,後來,他畫得最多的還是梅花,尤其是畫墨梅。並以畫梅馳名於畫壇。他畫的墨梅具有獨特的風格,花密枝繁,墨色的濃淡相宜、花束疏密相間得當、栩栩如生、生機勃勃、遒勁挺拔,極具特色。
王冕曾畫過一幅《墨梅圖》,構圖別致,一枝茂盛的墨梅含苞欲放,橫斜在畫面,數尺長的枝幹傲然挺拔屹立中間,生機盎然。畫中只有濃淡的墨色,卻充分表現了梅花的傲骨。王冕在畫面的左上角題詩為:
吾家洗墨池頭樹,
個個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
只留清氣滿乾坤。
表現了王冕一生追求清廉傲骨,為人正直的高尚情操。
他一生淡泊名利,蔑視權貴,不求仕進,晚年避居會稽九里山,自築「梅花屋」,種粟養魚,以清貧生活了其餘生。王冕創立了在繪畫史上影響深遠的「墨梅流派」。他的「墨梅」構圖以密取勝,同時做到密而不亂,繁而有韻,令人感到風神綽約、奕奕有致。他筆下的梅花千蕊萬朵,含笑盈枝,香氣凌風,占滿在畫幅上,顯示了他的樂觀主義精神。王冕的墨梅具有「神韻秀逸」的獨特風格,對後代影響深遠,特別通過徐渭等人的發展與豐富,逐漸出現了大寫意與沒骨花卉繁榮並峙的局面。
『叄』 中國著名書畫家的故事
1、顧愷之
顧愷之出世沒多久,他的母親就去世了。顧愷之因其他小朋友都有母親,惟自己沒有。他便纏著父親不放,問:「我為什麼沒有母親?」父親說,你怎麼會沒有母親呢?顧愷之窮追不舍:「那我的母親長得什麼模樣?」
父親只好耐著心思給他描述。顧愷之就是憑借父親的描述,一次又一次地給母親畫像。每次畫好之後,他都要問父親像不像,父親總是在肯定之後,表示遺憾。但顧愷之不氣餒,仍然畫筆不輟,只到父親兩眼放光,說「像,像極了」,他才滿意地放下畫筆。他的母親就這樣在他的心裡永生了。
2、張僧繇
一天,張僧繇在金陵安樂寺的牆壁上畫了四條龍。這四條龍張牙舞爪,形象逼真,但奇怪的是都沒有畫上眼睛。遊客看了,覺得缺少神韻,很是惋惜,就請張僧繇把龍的眼睛補上去。張僧繇推辭說,畫上眼睛,龍就會飛走。遊客不信,都以為張僧繇在唬人。
大家一再要求,張僧繇只好提起筆來,輕輕一點。霎時間,只見雷鳴電閃,風雨交加,兩條巨龍撞毀牆壁,騰雲駕霧,凌空而起,飛向天空去了。沒有畫上眼睛的那兩條龍,依然留在牆壁上。 後來比喻作文或話時在關鍵處加上精闢的語句,使內容更加生動傳神。
3、展子虔
展子虔的繪畫題材廣泛,手法多變。他不僅善畫人物、車馬、山水、台閣,而且大都臻於精妙。在著色技巧上,他用青綠設色。
他的畫法為唐代繪畫名家李思訓、李昭道父子所宗法。他所畫之馬,神采飛揚,十分有神。他所畫「立馬而有走勢,其為卧馬則有騰驤起躍勢,若不可掩復也。」展子虔能夠抓住馬的瞬間神態,表現出整個綽約風姿,達到以形傳神,以神帶形,形神兼備,維妙維肖的藝術境界。
4、閻立本
閻立本成功地刻畫了這些帝王們的個人性格,畫中不僅表現了對他們的了解,並且表現了對於他們的評價。據史並猜書記載,魏文帝曹丕博聞強識扒汪,才藝兼備;晉武帝司馬炎深春蔽仔沉、有度量;北周武帝宇文邕粗野強梁,但很有策略能力。隋文帝楊堅表面平和,城府極深、多猜忌。
隋煬帝楊廣美姿容,很聰明,但又浮誇好享受。陳文帝陳衍也是美姿容,有學識才幹,很乾練,這一切都和閻立本的繪畫相符合。
5、吳道子
吳道子年幼家貧,外出謀生路經河北定州城外時,在「柏林寺」結緣一位老和尚,並拜其為師。
老和尚想畫一幅《江海奔騰圖》壁畫,但是怎麼都畫不好。於是,老和尚帶吳道子出遊觀察各地江河湖海,學習畫水。三年過去了,吳道子畫水很有長進。
回寺的第二天,老和尚竟病倒在床了。吳道子說:「師父,我願替您畫那幅《江海奔騰圖》。」老和尚見十五六歲的吳道子,竟說出這樣有志氣的話,當下就答應了。整整九個月,吳道子不出殿堂,精心構思壁畫。
直到深秋,吳道子才把這幅圖畫完,他對師父說:「師父,我已把《江海奔騰圖》畫出來了!請您去觀看。」老和尚聽後,病竟然全好了!老和尚站在殿門口,看著撲面而來的浪花仰天大笑,沖著吳道子說:「孩子,你畫的這幅《江海奔騰圖》成功啦!」
『肆』 儒林外史王冕人物形象分析及事件是什麼
王冕自幼好學,白天滲慎放牛。七八歲時,父親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進學堂,去聽學生念書。聽完以後,總是默默地記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記了。
王冕的父親大怒,打了王冕一頓。過後,他仍是這樣。他的母親說:「這孩子想讀書這樣入迷,何不由著他呢?」王冕從此以後就離開家,寄住在寺廟里。一到夜裡,他就暗暗地走出來,坐在佛像的膝蓋上,手裡拿著書就著佛像前長明燈的燈光誦讀,書聲琅琅一直讀到天亮。
佛像多是泥塑的,一個個面目猙獰凶惡,令人害怕。王冕雖是小孩,卻神色安然,好像沒有看見似的。安陽的韓性聽說,覺得他與眾不同,將他收作學生,王冕於是學成了博學多能的儒生。但屢應旦散試不第,遂將舉業文章付之一炬。
(4)王冕一個月賺多少擴展閱讀:
借燈讀書
王冕小的時候,求知慾很旺盛,好奇心也很強。有一天,他的父親叫他去放牛,他把牛放在草地上,自己就溜到私塾里去聽村童讀書,傍晚回來時,發現牛不見了,被他父親狠狠地打了一頓。可是他並不因此而罷,過了幾天,他又到廟里坐在菩薩的膝上,借長明燈讀書認字。
《儒林外史》一開始描寫王冕放牛的故事,也可能是叢遲敬根據這件事寫的。不過查考有關他的傳記資料,王冕並不曾替別家放牛,也並不是幼年喪父。吳敬梓把王冕寫成幼年喪父,從十歲上雇給人家放牛,經過這樣的加工,使王冕作為一個農民藝術家形象就更加突出,性格也更鮮明,所以王冕的故事流傳至今,仍然膾炙人口。
『伍』 王冕的主要事跡有哪些
儒林外史王冕主升譽要事跡
王冕出身貧寒,七歲喪父,十歲便輟學給人放牛,因為家窮不能上學,他便偷偷地跑進學堂,去備笑辯聽學生念書,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記了,後來王冕離開家寄宿在寺廟中,晚上到寺院長明燈下證書上,安陽的大學問家韓性,聽說這個人後感到驚異,於是反把他收錄為弟子,最後王冕為著名的畫家、詩人。
王冕出身貧寒,七歲喪父,十歲輟學給人放牛。東家給的點心錢,她都贊著來買書讀。後來,再放牛之際,靠自學畫得一手好荷花。靠這門手藝,王冕賣畫賺錢補貼家用,孝敬父母。王冕天性聰明,不滿二十歲,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學貫古今。但也性格孤傲,蔑視權貴,遠離富貴功名。知縣開請,王冕也不赴約;朝廷徵聘王冕做官,他連夜逃到會稽山,在此隱居終老。
性格特點:
懂事孝順,勤奮好學:體諒母親的苦衷,順從母親的決定,輟學給人放牛;把好吃的拿荷葉包了帶給母親吃;把每日的點心錢攢下來買書看,買顏料畫荷花;總賣畫得來的💰買好東西孝敬母親;
這篇文章告訴我們:古代的王冕之所以成為著名的畫家、詩人,其根本原因在於王冕幼時讀書專心致志,好學不倦,並且達到入迷的程度。這種堅定的志向,頑強的學習精神,是他後來成功的基石。我們從中可以受到啟發,得到啟迪「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我們要珍惜青春年華,發奮學習知識,為將來報效祖國奠定仿缺堅實的基礎。
『陸』 王冕是怎麼樣的人
王冕出身貧寒,七歲喪父,十歲便輟學給人放牛王冕儒林外史。東家給的點心錢,他都攢著來買書讀。後來,在放牛之際,靠自學畫得一手好荷花。靠這門手藝,王冕賣畫賺錢補貼家用,孝敬母親。
王冕天性聰明物局,不滿二十歲,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學貫古今。但也性情孤傲,蔑視權貴,遠離富貴功名。知縣來請,王冕也不赴約;朝廷徵聘王冕做官,他連夜逃到會稽山,在此隱居終老。
王冕是作者在作品中樹立的一個標桿,設置的一面鏡子,與書中那些被科舉制度引入歧途的追名逐利、迂腐固陋之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寄託了作者的理想。
儒林外史王冕主要情節
輟學放牛、湖邊畫荷、拒赴官約、指陳八股之弊、躲官會稽山
儒林外史王冕性格特點
一、懂事孝順,勤奮好學
1、體諒母親的苦衷,順從母親的決定,輟學給人放牛;
2、把好吃的拿荷葉包慶亂了帶給母親吃;
3、把每日的點心錢攢下來買書看,買顏料畫荷花;
4、用賣畫得來的錢買好東西孝敬母親;
5、不滿二十歲,就天文、地理、經史上的大學問,無不貫通;
6、靠自學,畫得一手好荷花。
二、性情孤傲,蔑視權貴
1、既不求官爵,又不交納朋友,終日閉戶讀書;
2、模仿屈原衣冠,帶著母親到處玩耍,對別人的取笑不以為意;
3、京官危素想約會王冕,翟買辦請不動,時知縣親自來拜,王冕離鄉躲避;
4、朱元璋慕名拜訪,王冕講以仁義服人的道理。後來朝廷徵聘王冕出來做官,他卻早早地逃到會稽山,隱居終老;
5、指出八股取士之法會讓讀書人看輕文行出處,預言一代文人有厄。
儒林外史主要人物介紹:
1、王冕
王冕性格孤傲,鄙視權貴,詩作多同情人民苦難、譴責豪門權貴、輕視功名利祿、描寫田園隱逸生活之作。
有《竹齋集》3卷,續集2卷。一生愛好梅花,種梅、詠梅,又攻畫梅。所畫梅花花密枝繁,生意盎然,勁健有力,對後世影響較大。存世畫跡有《南枝春早圖》《墨梅圖》《三君子圖》等。能治印,創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絕妙。
2、周進
一個皓首窮經、迷信經典、沉溺於制藝難以自拔的人。周進生活窮困潦倒,不得不忍受著士林人物的羞辱和市井小民的輕蔑。但始終堅信科舉是自己唯一的救命稻草。
3、范進
范進是一個熱衷科舉,深受封建教育毒害的下層知識分子。他將自己的青春年華全耗在科舉上,將中舉取得功名利祿當作唯一的奮斗目標,幾十年屢試不第,也不願從事勞動養家糊口,其靈魂完全罩差讓被科舉的鎖鏈縛住了。
范進中了舉,雖然物質富有了社會地位提高了,但其靈魂完全被科舉毒化了,他與張靜齋稱兄道弟,說明他中舉後也成了封建統治階級中的一員,也會與其他統治者一樣欺壓百姓的。
4、嚴致和
嚴致中是一個貢生,經考選等方式進入設於京師的國子學以後就稱為貢生。這類人社會地位相對較高,嚴貢生也是因為自己是個貢生而瞧不起自己的胞弟嚴監生,入監者一般要求「學行端莊,文理悠長」,但是在作者筆下的嚴貢生卻恰恰相反,是一個十足的衣冠禽獸。
儒林外史第一回:王冕性格特點
一、懂事孝順,勤奮好學
1、體諒母親的苦衷,順從母親的決定,輟學給人放牛;
2、把好吃的拿荷葉包了帶給母親吃;
3、把每日的點心錢攢下來買書看,買顏料畫荷花;
4、用賣畫得來的錢買好東西孝敬母親;
5、不滿二十歲,就天文、地理、經史上的大學問,無不貫通;
6、靠自學,畫得一手好荷花。
二、性情孤傲,蔑視權貴
1、既不求官爵,又不交納朋友,終日閉戶讀書;
2、模仿屈原衣冠,帶著母親到處玩耍,對別人的取笑不以為意;
3、京官危素想約會王冕,翟買辦請不動,時知縣親自來拜,王冕離鄉躲避;
4、朱元璋慕名拜訪,王冕講以仁義服人的道理。後來朝廷徵聘王冕出來做官,他卻早早地逃到會稽山,隱居終老;
5、指出八股取士之法會讓讀書人看輕文行出處,預言一代文人有厄。
『柒』 《儒林外史》讀後感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儒林外史》讀後感500字(通用1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儒林外史》讀後感1
《儒林外史》是一本長篇諷刺小說,主要寫了清朝的一些讀書人觀念是讀書只為了當官,心中只認為「書中自有黃金屋」,所以,只有極少的官是清官。
《儒林外史》中,我最喜歡的是「王冕的故事」,「王冕的故事」主要寫了山冊空元朝末年,有一個人叫王冕,在諸暨縣鄉村居住;七歲時死了父親,他母親做些針線活,供給他到村學堂里去讀書。王冕在隔壁人家放牛,每月給他幾錢銀子,還一邊放牛一邊讀書,在這樣的環境下,他12歲,就對天文、地理、經詩、了如指掌,無所不通。
一天雨後,王冕來到湖邊,湖裡有十來枝荷花,花苞上清水滴滴,荷葉上水珠滾來滾去。王冕一看從此對畫畫感興趣了,初時畫得不好,畫到三個月之後,那荷花精神、顏色無一不像,就像是湖裡長的。路人見畫得好,也有拿錢來買的。王冕得了錢,買些好東西孝敬母親。
長大後,朝廷讓王冕當官,王冕執意不去,躲在了深山。我覺得王冕清高孤傲,不同留和污。有的古代姿液把讀書當成敲門磚——「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圓如意,書中自有……」。為了財富,他們可以廢寢忘食地讀書,可以從黑發考到白發:八十歲才中了狀元的梁灝,花白鬍子的周進,考了幾十年一朝中榜;歡喜瘋了的范進……而王冕他不求名利,不為金錢,不為財富,這是一般人無法控制的。
今天,我讀了——《儒林外史》這本書,使我深有感處。是的,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我們的生活中是離不開書的!
《儒林外史》讀後感2
假期里,我從書店裡買來了一本《儒林外史》。
記得裡面有一篇寫的極好:嚴監生大限將至,全家老小都圍在他的床邊,但他卻遲遲不肯閉眼,並且用手指做出了「二」的手型。全家老小都開始猜測這個「二」是什麼意思。大侄子猜是因為還有兩個人未到,嚴監生搖了搖頭;二侄子猜是因為有兩筆銀子藏著在,要告訴他們,嚴監生又搖了搖頭;奶逗瞎媽猜是因為有兩位舅爺不在眼前,在想念他們,嚴監生還是搖了搖頭。趙氏走到嚴監生的床前,說道:「老爺,別人說的都不相干,只有我曉得你的意思,你是為那燈盞裡面點的是兩莖燈草,不放心,恐費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莖就是。」說完走過去,挑掉一莖燈草。這一段嚴重的諷刺了那些吝嗇鬼。
趙本山在小品《不差錢》裡面說的好:人世間最痛苦的事就是人死了,錢還沒有花完。要那麼多錢有什麼用?用錢就能買到全世界嗎?顯然不能!雖然錢很重要,但是一個人的品質比錢要重要的多。你就算有一千萬又能怎麼樣?一個人一輩子空守著你這堆財產?但如果你能用這些錢去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人,那麼你的錢就是用到了正確的地方。
如果你身無分文,但是卻有個好的品質。那麼你等於有了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金礦。只要你是金子,無論是在哪都一定會發光,一定會遇見你的伯樂。
東西,一個人拿著永遠不會覺得快樂,只有和大家一起分享,才能真正感到樂趣。
所以,就算是做一個身無分無但有一個好品質的窮死鬼,也絕不做一個身纏萬貫的守財奴。
《儒林外史》讀後感3
這學期,我讀過許多書,但是在這么多的書中,唯有《儒林外史》使我記憶猶新,書中的故事一直讓我念念不忘。
《儒林外史》是一部長篇諷刺小說,他描寫了許許多多的人物,並通過用生動的形象,去反映了末期社會上的不好風氣,同時也揭露了當時反動統治的罪惡,還揭露了一些讀書人的卑鄙手段和作為,可以說是可笑,可鄙,甚至於惡急的地步。
雖然《儒林外史》是一部諷刺小說,講了一些腐朽之士,但是文中也講了一些文雅令人佩服之士,如王冕,蕭雲仙等等,其中我最佩服王冕,因為因為他小時候家裡窮,上不起學,母親只得讓他去給鄰家放牛。懂事的王冕了解家裡的情況,便答應下來。他每天都去放牛,一直到長大之後,他學會了畫荷花,才靠畫畫維持家庭生活,但他一直在為窮人作畫。後來,有一位官府的人請他作畫,他猶豫再三,才勉強答應。……就是他這種孝順,懂事,潔身自好,不畏權貴的精神,就如他在《墨梅》中所說:「吾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他這幾種品德不正是咱們給學習的嗎?從小體諒母親和家庭的難處和細想,遇到困難時,應該堅強起來,不應該貪圖富貴,對那些無恥的人,應該敢於去職責教導。面對有困難的人,應該去幫助他們給予鼓勵和愛心給他們。正所說「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這本書十分精彩,我把這本書推薦給大家,希望大家也來讀讀這本書。
《儒林外史》讀後感4
這個寒假,老師讓我們讀一本書——《儒林外史》,我讀了這本書後深受啟發。
它通過生動的藝術形象,反映了封建社會末期腐朽黑暗的社會現實,批判了八股科舉制度,揭露了反動統治的罪惡和虛偽。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王冕的故事》,它主要講了在元朝末年,有一個王冕和他的母親日子過得很艱難,於是他母親讓他去鄰居家放牛,鄰居很同情王冕,讓他一日二餐在他家吃。在一天,王冕在放牛看到了雨後美麗的荷花,想把荷花畫下來,於是他託人去城裡買紙和胭脂鉛粉之類學畫荷花。開始的時候畫得不好,畫到三個月之後,王冕畫荷花畫得栩栩如生,然後靠畫畫賺點錢過日子,後來一位王爺請王冕到他家去,他不肯去,王冕怕那位王爺對他不利,就到外面躲避一陣子。母親見他性情高傲,當官可能會闖禍,叫他千萬不要去做官。後來,時常有人傳說,朝廷要徵召王冕出來做官,王冕聽說後,急忙收拾好行李,連夜逃往會稽山中,最後,王冕因病而死。
讀了這篇課文,讓我想到了自己的生活,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多麼的幸福,有書讀,每天好吃好喝,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而王冕小時候卻不能這樣,只能從小給別人幹活、做事情來掙錢養活自己與家人。所以,我要好好讀書,將來能為社會做出貢獻。
《儒林外史》讀後感5
今天,我讀了一本諷刺小說,那就是在清代遠近聞名的《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主要說了在舊時代時,各類人士對功名富貴的不同表現。描寫了一些深受八股科舉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當時不良的世俗風氣。
在《儒林外史》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吝嗇鬼—嚴監生。他是一個膽小而有錢的人。他最令人深刻的.那件事就是嚴監生疾終正寢。這件事充分表現嚴監生吝嗇,愛錢如命,我覺得這樣的人不值得我們去學習。相反,我們在生活中學會大方,如果不大方,下場就是和嚴監生一樣。而嚴監生的另外一件事——悼念亡妻中知道,嚴監生吝嗇到連給親人花一點錢都不肯,充分得體現出嚴監生愛錢如命。而《儒林外史》開篇詞中一個生於鄉村的王冕,因家裡沒錢,就去放牛,但他喜歡讀書,所以每天賺的錢都去買書看。最後功夫不負有心人,成了縣內的名人,許多人聘他做官,他都不接受,他逃到山中,過著隱居的生活。說明他討厭做官的昏晦的生活。
在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人。我們經常在電視上看到一些官員為了錢和權力,不顧人民利益,而做一些損人不利己的事,最終和嚴監生的下場一樣。這些現實的事情告訴我們做人不能貪小便宜,要大方,不能愛錢如命。
《儒林外史》教會了我要大方,不能貪小便宜。
《儒林外史》讀後感6
《儒林外史》這本書,我相信大家都知道。它的作者就是吳敬梓。這本書是一本主角不斷變換的長篇小說。書中寫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應此,這本書就非常貼合生活,讓人們都愛不釋手。這本書的作者利用諷刺的手法揭露了社會的混亂與黑暗。這本書以栩栩如生的人物塑造、優美細膩的景物描寫,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儒林外史》曾經被大文豪魯迅先生,給予了「偉大」的美稱。書中的主見都備注中了他的:自吹自擂、自以為是、自作聰明、弄巧成拙的一面。透視了人的內心的黑暗。在書中講述了很多故事。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個故事就是《布衣畫家王冕》了!裡面主要講了:王冕是一個鄉下人,他在放牛的時候看見了荷花,就畫了一幅《荷花圖》,他認為畫的還不錯就託人把它送給了知府。知府見這幅畫畫的栩栩如生,就要召見那個畫家,但他卻不來,因為王冕的母親再三地提醒他不要做官、不要做官,所以他才沒去。為了不纏上不必要的麻煩,他就隱居山林,再也不出來了!
從這個故事我知道了當時官場上的黑暗是多麼可怕!王母權王冕不要當官也是有原因,真可謂是: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呀!但逃避也不是一種辦法,只要人心齊就一定能打倒黑暗!
《儒林外史》讀後感7
暑假中,我讀了《儒林外史》、《紅樓夢》、《會飛的教室》等書,其中令我感觸頗深的是《儒林外史》中的第一章節。
第一章節寫的王冕的故事,王冕從小沒了父親,由母親拉扯大,10歲那年他不得以輟學,替秦家放牛,他白天放牛,黃昏是才回家。每逢秦家煮些腌魚、臘肉,他就拿荷葉包了帶回家,留給母親吃。
每天的工錢,王冕也捨不得花,攢到一兩個月,就去村學堂買幾本舊書。每天一邊放牛,一邊看書。
三四年後,王冕在放牛時下起了大雨,王冕在樹下歇息,雨停後,透出日頭來,照耀得滿湖通紅。王冕心想:古人說""人在畫圖中""果然不錯,我把這荷花畫下來,一定很有趣。
從此,王冕不再讀書,而是學畫荷花,起初畫得不好,三個月後畫得栩栩如生,王冕就成了有名的畫家,從此,他不在為生活問題擔憂,經常用牛車載著母親到處玩耍。
王冕性情高傲,不願為那些動不動就大呼小叫的達官顯貴作畫,他母親幾年後因年邁多病,不久就離開了人世,王冕守孝三年。
一天,朱元璋來了,王冕與朱元璋促膝談心,直到日暮才罷休。
幾年後,朱元璋平定了禍亂,有人說朝廷要王冕出來做官,王冕憤世嫉俗,不願做官在山中隱居。
王冕很刻苦,邊放牛邊看書,並且很孝順,把好吃的給母親吃。不像有人一味沉溺游戲之中,我們應當向王冕學習。
《儒林外史》讀後感8
初識吳敬梓寫的《儒林外史》是我們上學期學得課文《少年王冕》。學這篇課文時,我就很好奇:《儒林外史》究竟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呢?
寒假時,我在電腦上搜索了《儒林外史》這本書有滋有味地看了起來。這本書開頭有一首詞,其中:「功名富貴無憑據,費盡心情,總把流光誤。濁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謝知何處。」可以說是整本書的靈魂。
這本書給我印象深刻的有兩個人:第一位就是我們課本上的王冕了。王冕淡泊名利、刻苦好學、孝順長輩。有一次,王冕得知:朝廷行文到江浙政司,要徵聘王冕出來做官。要是別人肯定很高興,可是王冕呢?他一聲不響的連夜收拾行李逃往會稽山隱居。
第二位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秀才范進。范進可不像王冕那樣淡泊名利。他為了中舉一直考舉人考到了五十多歲。不過令我印象很深刻的不光是范進還有他的岳父胡屠戶。范進中舉前,他的岳父是一直罵他,打他。可范進中舉後呢?范進因為太高興,瘋了。眾人讓胡屠戶把他打醒。胡屠戶怎麼也不敢打,在眾人勸說下,胡屠戶喝了兩碗酒打了范進一下。可他打了一下,手就顫了起來,不敢再打了。由此可見當時的人是多麼勢力。
看了《儒林外史》這本書我知道了學習知識不是為了陞官發財,而是為了充實自己。
《儒林外史》讀後感9
讀了《儒林外史》的第四回,張師陸是南海縣人,也是高要縣縣令湯奉的世侄,一次,他和湯奉的門生范進相約去高要看望湯奉,剛剛互相問候坐下,忽然有一個老人在門口求見,老人說:「當今天子不允許吃牛肉,但我們家剛好是以賣牛肉為生的,如果我家不能賣牛肉,那還怎麼活啊?
我為此懇求知縣能夠網開一面,不追究我賣牛肉的事情,我願意准備五十斤牛肉贈與大人。」湯奉想張師陸以前做過幾日小官,於是叫那個送牛肉的人先下去,然後對張師陸說:「,小侄,你以前曾經做過小官,你一定知道怎麼處理這件事情。」「依小人愚見,應該這樣做……才能證明你的為官清廉。」張師陸說道。湯奉聽了,連聲贊道:「妙!實在是妙!」第二天上堂,那老人為了請求縣官老爺同意他上街賣牛肉,以維持生計,咬咬牙,提來了五十斤牛肉送與湯奉,沒想到湯奉不僅沒有接受,還大喊一聲:「大膽!竟敢賄賂於我們!」後又命令手下人把老人用大枷鎖住,將牛肉放在枷上,沿街示眾,因時值夏天,天氣特別悶熱,時間一長,牛肉開始變臭,到了第三天,那老人經不住這烈日暴曬,活活地被湯奉折磨而死。
湯奉為了在百姓面前假裝自己的清廉,竟然以老人的一條性命作為代價。想不到,後來這個偽君子居然落了一個為官清廉的好名聲,被提升為了知府,看了《儒林外史》第四回,我為這世道不公而深感憤憤然,更想在湯奉之類的偽君子身上吐他一臉的唾沫星子!
《儒林外史》讀後感10
在這漫長的暑假期間,在老師的規定下,我閱讀了《儒林外史》一書,這本書是吳敬梓寫的中國古代小說名著,它還是一篇諷刺小說。
《儒林外史》主要講了在舊時代時,各類人土對功名富貴的不同現象,描寫了一些深受八股科舉制度毒害的儒生現象,反映了當時不良的世俗風氣。在《儒林外史》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人就是吝嗇鬼——嚴監生。他是一個十分膽小而又十分有錢的人,他最令人深刻的那件事就是嚴監生疾終正寢。這件事充分表現了嚴監生,吝嗇,愛才如命。但是我覺得像嚴監生這樣的人不值得我們去學習,反而我們在生活中要做一個大方的人,如果不做大方的人,下場就和嚴監生一樣。而嚴監生另外一件事悼念王妻中知道,嚴監生吝嗇到連給自己的親人花一分錢都不願意,從中也可以充分的表現出嚴監生愛才如命,而《儒林外史》開篇詞中一個生於鄉村的王冕,因為家裡沒錢所以就去放牛,但是他非常喜歡讀書,所以每一天賺的錢她都不浪費,而是去買書看。最後功夫不負有心人,她成了縣內的名人,很多人聘他去做官,他都不接受,於是他就逃到了山中,過著隱居的生活。說明王冕討厭做官的生活。
然而在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人,有些做官員的人,為了錢和權利,根本不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上,而去做一些損人不利己的事,最終和嚴監生一樣的下場。
讀了這本書讓我明白了做人不能貪小便宜,要大方。
《儒林外史》讀後感11
最近我讀了《儒林外史》這本書,書中的英雄好漢令我敬佩不已。
《儒林外史》這本書共有五十六回,寫了近四萬字,描寫了近兩百個人物的故事。這一整本書以寫實、諷刺和批判性的筆調,寫出了許多文人在科舉制度傷害下的悲摻命運。在這個制度下士子文人性格扭曲,靈魂變得丑惡。他們可笑、可悲的虛偽與罪惡。同時,作者也熱情歌頌了善良、公正與善良的人物,寫出了作者對自己改良社會的美好理想。
書中,有些人和事總是讓我無法忘懷。如范進,周進對做官如痴如醉,結果被折磨得人鬼難分。但中舉後,他們在人們心中的地位迅速上升,當了大官,別人對他們也越來越好。
其中有個叫匡超人,原先是一個很純朴的青年,但是中了八股文的毒害以後,很快就墮落為一個坑蒙拐騙,甚至是出賣自己靈魂的惡少。其實,文人一旦中舉成功,便會有許多人墮落為貪得無厭,毫無廉恥的貪官污吏和土豪劣紳。
這本書運用了諷刺的修辭手法,通過傳神的描寫,把要諷刺的對象或明或暗的變現出來,讓我們讀者去細細品讀。作者只用了三言兩語,就能把一個人的形象,性格,栩栩如生的描畫出來。
另外,我建議你們去看看《儒林外史》,去看看貪官污吏的下場,去看看吝嗇的嚴監生、陰險刁滑的嚴貢生……
《儒林外史》讀後感12
《儒林外史》這本書是吳敬梓寫的,寫成於清朝,作者吳敬梓以寫「儒林」二字為中心這本書是吳敬梓寫的,寫成於清朝,作者吳敬梓以寫「儒林」二字為中心,旁及當時的宦海沉浮和時代風尚。對以八股取士的科舉制度進行了無情的批判和抨擊,將封建末世的倫理道德、文化生活,官場腐朽黑暗活生生的展現給了咱們。
《儒林外史》的批判矛頭直指八股取士的科舉制度,作品塑造了一群熱衷科舉,追求功名富貴的讀書人形象,尖酸地諷刺了因謀取功名富貴而造成的極端虛偽、丑惡的社會風氣。
《儒林外史》刻畫人物細致入微,故事深刻,鞭辟入裡。其中,我最喜歡的一段的內容大概是:嚴監生就要死了,可他卻遲遲不肯斷氣,原來他有一樁心事未了。因為氣息奄奄,已說不出話來,只好從被單里伸出兩個手指頭,讓別人去猜。大侄子、二侄子猜的都不對,嚴監生豎著兩個手指頭怎麼都不肯閉眼。還是小老婆知道他的用意,他是嫌油用兩根燈草,太費油了。這樣的手法值得咱們學習,生動地刻畫出了一個吝嗇鬼的形象,真是栩栩如生,令人嘆為觀止!
另外,《儒林外史》是一部時代的縮影。它時間跨度大,一部書中濃縮了一百多年的事情,塑造了二百多個人物。通過各類「儒林」人物被愚弄、被腐蝕、被消磨,深刻的揭露了封建末世文化教育和精神道德的嚴重危機。作者用長篇小說的這種藝術形式深刻的反映了「一代文人」受苦受難、不得重用的歷程。
讀了這本《儒林外史》,真的是讓我受益匪淺!
《儒林外史》讀後感13
責任在教育我關心父母,體貼父母,愛護家庭。玉帝知道這個情況後,想: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但管得太嚴又不行,只能是該嚴管的嚴管,該寬容的寬容,可誰能擔此重任呢。一天放學後,我們學校給我們每個同學都發了一個健康學習的網站卡,一回家我就讓媽媽打開網站看裡面的內容;
流花謝知何處。"這是《儒林外史》開頭的幾句。可以說,這也是整本書的靈魂所在。
當然,"世人皆醉我獨醒,舉世渾濁我獨清"的人在儒林中也不是沒有。王冕就是其中的一個。他從小就因為家境貧寒而為鄰人放牛。在牛背上,他仍舊博覽群書,更自學成為了畫沒骨花卉的名筆。此後,下到平民百姓,上到知縣財主都來索畫。但王冕性情不同,不求官爵。朝廷行文到浙江政司,要徵聘王冕出來做官,他卻隱居在會稽山。後人提到王冕時,常常稱其為王參軍。但王冕何曾做過一日官
能在功名面前,心如止水,不為所動,也只有王冕這些儒林中的鳳毛鱗角了。
幾百年後的今天,捧起《儒林外史》細細品讀。時而為當時士人名流的庸俗可笑而嘆息,時而又為污吏的卑鄙丑惡而憤怒。吳敬梓以其幽默詼諧的語言,把封建社會科舉制度的腐朽黑暗面刻畫的入木三分。難怪後人有"慎勿讀《儒林外史》,讀竟乃覺日用酬酢之間,無往而非《儒林外史》"之嘆。
《儒林外史》讀後感14
俗話說:「衣帶漸寬終不悔」,這本是贊揚一個人勤勉的話,但如果說某個人為了錢財而讀書,那就含有貶義了。
《儒林外史》是諷刺這些人的小說。有的人做的某些事情並非完全是正確的。作者一開頭就寫王冕,贊揚他孝順母親,勤奮學畫,不願為官,其原因是因為害怕官場的黑暗,看不慣官員欺壓百姓,所以不願為了錢而為官。做官並非什麼不好的事,只要他自己不收賄賂,兩袖清風,造福百姓,也不是不可以。他從小就看慣了官員跋扈,便認為無官不貪,但是我認為,國家對他恩重如山,是生他養他的地方,所以,他如果做官還可以為國效力。
這些只是我個人的觀點。當時國家想招攬人才,所以規定只有參加科舉才能進入仕途。才華橫溢的當大官,才華稀疏的當小官。有些考生想發財,便「衣帶漸寬終不悔」。國家的用意並非不好,只是方法不對。我認為國家應該廢除八股,號召考生都來當官。如果為官不能做到清廉,就像秦王對商君那樣,保其法而殺之,但對國家有益的思想依然要保留並發揚光大。清廉的官應受賞,但不宜過分倚重,免得其終有一日權傾朝野。
以上就是我對《儒林外史》這本書的看法,因每個人的需求不同,所以有些事情並不是絕對的,可以變通著來解決。但如果你真的沒有才華去做你做不到事情,也別「衣帶漸寬終不悔」,做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儒林外史》讀後感15
那裡的許多故事講述了清朝科舉制度腐敗、八股文考試弊端百出,能夠行賄,能夠冒名頂替,書中也有這樣的描述。當安東向升為安慶知府後,他到察院去考察童生時,看到那些童生有代筆的,有傳考卷的,有丟紙團、扔磚頭的,擠眉弄眼的,無所不為,甚至還有一個童生,借者出去方便的機會,走到土牆根前,竟把土牆挖了個洞,伸手要到外頭去接文章。這樣的環境能出什麼樣的人才官吏,又怎樣能使清政府千秋萬代呢,那裡體現出了清滅亡的實質漏洞。
在這本書中作者筆下的人物無論是孝子還是逆子,無論是陞官者還是罷官者,無論是翰林學士還是侍讀,都寫得形象逼真,美醜可見。這本書的語言也是很有藝術的,經常三言兩語就使人物「窮形盡相」。沒有藝術的語言便不是文學,文學就應是語言藝術的寶塔。它的任何部位都應閃爍著語言藝術的光澤,《儒林外傳》全然到達了這一標准。這本書的藝術結構很獨創,沒有貫穿始終的事件,沒有貫穿始終的人物,但卻有貫穿始終的思想。用功名富貴引出不同的各類人物,藉以否定了那時的科舉社會制度,並且批判了政府。
《儒林外史》不僅僅有豐富的深刻的思想,還有卓越獨特的藝術風格,通篇貫穿了「諷刺」藝術的技巧,它的諷刺藝術幾乎到達了超及古人,後無來者的地步。所以我更加喜歡這本書,它的語言藝術、文學藝術都是堪稱一流的。相信這本文學經典會一向傳承下去!
《儒林外史》讀後感16
寒假期間,老師讓我們讀了《儒林外史》,我深受啟發。這是一部激勵人上進和批判科舉制度的好書,它讓我們看到了書中當時不良的世俗風氣和一些文人在科舉制度毒害下的悲慘命運……
開篇王冕的故事給我的印象比較深刻,可能我和他一樣也喜歡畫畫的緣故吧。故事發生在元朝末年,有一個叫王冕的人和他的母親日子過得很艱難,於是母親讓他去鄰居家放牛,鄰居同情王冕就收留了他。王冕就一邊放牛一邊不忘看書。有一天,王冕在放牛時看到了雨後美麗的荷花,特別想把它畫下來。於是,他託人去城裡買畫筆和鉛粉,學畫荷花。開始的時候畫得不好,但畫了三個月以後,他畫的荷花已經栩栩如生了,然後他就靠賣畫賺錢奉養母親。這讓我想到「滴水穿石」的啟示,水能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滴穿石頭,也就是說無論做什麼事情,只要目標專一,持之以恆就以一定能做好。王冕出名後,有王爺請他做客,他不去,而是外出躲避。母親見他性情孤傲,做官可能會得罪人,便叫他千萬不能做官。後來時常有人傳說朝廷要徵召王冕做官,王冕聽說後,趕忙收拾行李,連夜逃往會稽山,從此過著隱居的生活。這充分說明他討厭當時官場的黑暗。
讀了這個故事,我想到自己的生活是多麼的幸福,不用整天為生活煩惱,有長輩的關心,有這么多可愛的同學相伴,還有老師的諄諄教導,我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呢。
《儒林外史》讀後感17
暑假的一天,媽媽拗不過我的軟磨硬泡,只好答應給我買了本我期待以久的《儒林外史》。一拿到書,我便迫不及待地看了起來。裡面有一個王冕的故事很吸引人,看完這個故事後,我被王冕的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給震撼了。
故事講的是,古時候,某縣鄉村有個人叫王冕,自幼喪父,母親把他送往鄰居秦老家放牛。一次,王冕正在放牛,忽然下起了大雨,不一會兒,雨便停了。雨後的樹葉象被水洗過一樣綠得可愛。湖裡有十來朵荷花,荷葉上的水珠滾來滾去。看到這么美麗的景色,王冕心想:古人說『人在畫中』果然不錯,我何不把荷花畫下來呢?從此,王冕便把放牛的工錢省下來,託人到城裡買些顏料和紙,學畫荷花。王冕開始畫得不好,但是王冕並不灰心,堅持畫畫,大約過了兩三個月之後,王冕畫得荷花就象是剛從池裡摘來的一樣,像極了。
看到這兒,我不禁想起了自己,以前我的意志很不堅定,做什麼事都不能有始有終,堅持下來。就說前幾天吧,我制定了一張對我來說非常嚴格的計劃表,打算堅持到學期期末。結果不到兩天,我就想打退堂鼓了。我想,王冕之所以能把荷花畫得栩栩如生,是因為他遇到挫折、失敗不退縮,仍然堅持不懈。我終於明白了:做任何事都要持之以恆,不要輕言放棄,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成功。
『捌』 儒林外史中朱元璋派官員請誰出來做官他不愛做官後來去了什麼山
《儒林外史》中朱元璋派官員請王冕出來做官,他不愛做官後來去了會稽山。
王冕家境貧寒,父親早逝,母親靠給人做針線難以維持他在私塾讀書,不得以母親讓他給鄰居老秦去放牛來賺取微薄的生活費,靠著生活費王冕買書自己學習天文、地理、經史,無一不貫通。
一天,王冕在野外放牛,轎純慧突降大雨,大雨過後,天地清新盈然,他想:要是有一枝筆將這美景畫下來多好。於是,他買來胭脂鉛粉,自己學畫荷花,幾月之後,畫的很好,大家爭著來買。王冕的畫出名後,朝中大臣危素派時知縣請王冕到府上相會,王冕不見,因為他知道他們酷吏百姓,無所不為,這樣的人,王冕不願與他們相見,獨自一人跑到山東隱藏起來。
幾年後,朱元璋建立了明朝,知道王冕通曉天文地理史學,派人請王冕出來做官,王冕連夜逃往浙江的會稽山,隱姓埋名,不願意做官。閉答
《儒林外史》王冕人物形象分析
王冕之所以能放在第一回,是因為他不但有才,而且品性很好。王冕身上有一種超凡脫俗的氣質。這一回開篇說「人生富貴功名,是褲啟身外之物;但世人一見了功名,便舍著性命去求他。」王冕卻不是這樣,他看得很透,像他母親所說的那樣不去做官,而是繼續當平民。
在談論科舉制時,王冕也有不同的見地。古人以孔孟之道為範本,在漢朝大一統後的數千年裡,基本上只有闡述、論證、解釋這些觀點的,很少出現跳出來批駁的人。因為在古代,這些是正統思想,凡是懷疑的人都會有懲戒發生。
『玖』 儒林外史個人讀書筆記
儒林外史個人讀書筆記5篇
賞讀完儒林外史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寫一篇儒林外史讀書筆記好好地作記錄了。下面是我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儒林外史個人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儒林外史個人讀書筆記篇1
吳敬梓出生在一個高官家庭,但是家庭的不斷衰敗和自己的揮霍,家況成下降態勢。在這一路上,他目睹了許多從士林上層到貧民百姓的各色人士,飽嘗了世間的辛酸和炎涼。他被視為游戲人生的敗家子。但是他始終保留著一顆充滿正義感和社會使命感的心,《儒林外史》用了他人生最後的20年世間寫成。這部看似充滿戲言的描寫世間丑態的書,其實懷著改良世界的用心。雖然改良社會的想法最終破滅了,但是書中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一個個故事,卻真實反映了康乾時期官場、士林之間的腐敗和丑惡,鞭撻了世間的不平和官員的醜陋行徑,有著警世的作用,被魯迅稱作一部"偉大"的書。
《儒林外史》中,刻畫了200多個人物,無論是貪贓枉法的官員、迂腐的秀才、不知廉恥的社會蛀蟲、行為特異的民間人士,還是平明市井的百姓,都刻畫得充滿個性色彩,並不"刻板化",而是有著十足的個性刻畫,顯得栩栩如生。無論是因為一朝中舉而發瘋發狂的可笑的范進,還是從一個朴實青年變為衣冠禽獸的匡超人,還是讓女兒殉節又失聲哭泣的窮秀才王玉輝,還是"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官員,在吳敬梓的筆下,都栩栩如生,記錄了當時世間的種種令人震驚的丑惡和腐敗,也預示著清政府封建科舉制度的腐朽衰敗和罪惡。
中國的科舉制度森扮宴,自隋朝開始,一時確實起過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在漫長的封建歷史中,尤其是明代以後,逐漸以八股文等束縛人的思想,科舉成為了統治者禁錮愚化人民的重要手段。在封建社會中,文人拋棄了儒家"修身治國"的高遠理想,學習知識的目的就是為了在科舉考試中求得一席官位,陞官發財。時間長了,科舉選官制度就成為了貪腐的巢穴,滋養了一批又一批殘害人民的蛀蟲。人的思想漸漸地被異化。從先秦以來,學術界和有志分子就積極探索人生宇宙真諦、在魏晉時代,嵇康等人"越名教而任自然",也追尋世間的公理,唐時代為國建功立業的高歌激昂,這些,無不閃爍著積極的為國為民和探求真理的思想。而到了明清時代,中國閉關鎖國,在西方走向資本主義時代的時候,中國的封建統治反而進一步加強。為了禁錮人們的思想,八股制的科舉制度成為了束縛文化人思維的最好武器。在這種毫無生氣毫無意義的知識的熏陶下,一批批的愚儒如范進的人產生了。哪怕在康乾"盛世",社會上這樣的丑惡姿態仍然比比皆是,《儒林外史》以一個清醒的眼光為我們記錄和揭露了著一切。
中國開始落後於西方,始於明清。之所以落後這么多,之所以在清末被西方所宰割,一個千年大國,曾是世界文明中心的大國,幾乎滅國,直至今日仍在各方面遠遠落後於西方國家,跟明清幾代的黑暗歷史是分不開的。一個國家,一個社會,如果人們都是在做一些毫無益處的爾虞我詐、道德淪喪,真理盡失,不求缺慎上進,這樣的社會是不會前進,只會倒退的。《儒林外史》像是一部錄像帶,為我們記錄下了當時的一切,揭示了中國落後衰敗的答案,其資料和批判意義是十分重大此銀的。
在晚清這樣的封建社會里,人心不古,社會丑惡敗陋。但是也有少數的有些許清醒意識的人存在。比如書中的"四大奇人",他們還保留著些許道德。但是他們的力量在封建統治前又是多麼的薄弱。這些"奇人"有著正直的意識,卻又是現實中最為落魄的人。而那些陞官發財錦衣玉食的人,卻恰恰是最缺德的人。而這一片顛倒荒唐的丑惡社會中,也有一些點滴的良知,這些良知在現在看來是多麼的珍貴讓人唏噓啊。
在那個年代,吳敬梓也曾尋找過解決的出路,他曾經寄希望於一些士大夫,但是希望最終破滅了。究竟什麼才能救中國,這個問題留給了近代的中國人,為了國家的存亡,文化的興衰、民族的血脈,一代代先烈拋頭顱撒熱血,終於共產黨以社會主義的方式迎來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初步繁榮。
離吳敬梓那個年代已經很遠,生活在這個時代是我們的幸福。但是強國興民的任務還任重道遠。無論是追求真理的學術界還是創造社會價值的人們,都不要忘記保留一份愛國的熱誠,一份對於社會的責任感。《儒林外史》的作者吳敬梓就是抱有這樣一份對於國家社會的責任感,才寫了這部經典的書。社會時代的進步,國家的富強,人民的幸福,跟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作為當代的大學生更要記住這一點,為國做貢獻不是一句空話。
儒林外史個人讀書筆記篇2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叫《儒林外史》,這本書是清朝的吳敬梓寫的。在我看第一章的時候,我就喜歡上了這本書。
第一章寫的是王冕畫荷花。王冕的母親靠手工活賺錢,來供王冕上學。幾年靠這些手工錢遠遠不夠交學費。於是就到秦大爺家放牛,早上給錢買一點點心,中午在秦大爺家煮些腌魚臘肉,他總是捨不得吃,用荷葉包了回家孝敬母親。每天給的點心錢,他總是捨不得花,合攢一個月,他就掏空去買兩本書。白天牛吃飽了,王冕就坐在柳樹下看書。不知不覺三四年過去了,王冕也懂了不少知識。一天,正值黃梅時節,天氣悶熱,王冕放牛累了,便在綠草上坐著。轉眼間,一場大雨過後天空中黑雲邊上鑲著白雲,陽光透出來了,照的水通紅。山上青一塊,紫一塊;山下樹木蔥蘢,青翠欲滴,樹枝像水洗過一般,綠的可愛。湖裡有十來枝荷花,花苞上雨水點非常美麗。古人說:「人在畫里一點不錯,可惜沒有一點畫工,天下哪有學不會之事?』』王冕想了想便拿起筆畫了起來,以後王冕每攢一個月就去買紙和顏料。起初畫的不好,過了三四個月後,王冕畫的荷花形態逼真。後來他就靠畫荷花,幾年他不在給秦家放牛,而是賣畫,這讓母親十分歡喜。
讀了這本書,我知道了要學習王冕孝敬母親,勇敢挑戰、吃苦好學的精神。幾百年後的今天,再次捧起《儒林外史》細細品讀,因為現在科技發達有一些人忘記了這些雖然科技發達但我們還是不能忘記吃苦耐勞的精神。所以要傳承古代人吃苦好學的精神,這是一件多麼快樂的事情呀!
儒林外史個人讀書筆記篇3
《儒林外史》是我國傑出的諷刺小說,作者吳敬梓以誇張辛辣的手法描寫了不同層次的知識分子的不同心態,展現了中國封建社會制度下,文人窮極一生只為模仿八股文,以便考中飛黃騰達,除此之外什麼也不知道的愚昧心理。
作者吳敬梓出自書香世家,本來是極其相信科舉制的,但死板木訥的八股文和族兄好友的經歷讓他漸漸失望,原來所謂的科舉制只是幫助讀書人構建自己的關系網,腐敗不堪,到了晚年,吳敬梓從絕望走向清醒,寫出了《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通過辛辣的諷刺,以筆為刀,刻畫了一系列丑惡的人物。如范進,從黑發垂髫到花甲之年考了二十餘次仍然不中,終於他中舉了,卻又因為過度興奮「痰迷心竅」發瘋,丑態百出。如匡超人,他原來孝順勤快,是個繼承了中華傳統美德的淳樸青年,但在瘋狂追逐名利富貴的世風和腐朽科舉制度的荼毒下,他追名逐利,賣友求榮,忘恩負義,甚至停妻再娶,漸漸從一個老實淳樸的青年變成不擇手段的勢利小人。
但在諷刺之餘,吳敬梓還包含了對灰暗社會的期望,如開篇描寫的王冕,他淡泊名利,追求高潔傲岸的情操,官府讓他當官,他卻躲了起來,不為功名利祿所動。再比如「散盡千金付之一笑」的杜少卿,他輕財仗義,不滿八股取士制度,不願受封建禮教的約束。
科舉制從隋朝開始,唐代發展到巔峰,到明清時漸漸衰落,最後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科舉制是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它培育維系了傳統文化,推動了教育的發展,培養了一大批人才,但隨著時間的流逝,科舉制的弊端顯現了出來,到明清時期,科舉制已經成為文化發展的桎梏,變為扼殺人才的工具。
《儒林外傳》里的封建社會的科舉制荼毒著文人的心靈,而現代的應試教育又何嘗不是呢?
「這個星期的作文是《讓我最感動的一件事》。」全班一片哀嚎,我咬著筆頭苦惱不已,上次我已經寫了媽媽送我去醫院,上上次我寫了下雨天時同桌和我一起撐傘,上上上次是成績不好老師鼓勵我,這回我該寫些什麼呢?「這個題目都出了多少次了?老師也不出些別的,我直接上網抄算了。」同桌抱怨道。我默默嘆氣,不語。「今天我們來上《古詩三首》,大家一定要背好,考試肯定會考的。」一聽見「背」我就煩了,乾巴巴的古詩意思更讓我無心聽下去。寫作文是為了考試,學古詩也是為了考試,那麼讀書又是為了什麼?
在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下,學校教育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評價往往存在著弊端,而現在的中國教育界還處於轉型階段,一方面,應試教育抑制了學生的天性和潛力;另一方面,素質教育不一定能得高分考上名牌大學,教育界也分成了兩派爭論不休。而在我看來,現在我們要做的不是爭吵,要是要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點,取長補短,讓「教改」的春風吹遍中國的每個角落,不讓「吃人」的封建制度再次出現!
「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讓我們以史為鑒,不故作目傲清高,也不隨波逐流,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識,明白讀書的目的和意義,最終成為自己理想的樣子。
儒林外史個人讀書筆記篇4
最近我讀了《儒林外史》這本書,我頗為喜歡。為什麼喜歡這本書呢?原因還是很多的!
《儒林外史》是中國四大諷刺小說之一,我之所以喜歡這本書還是緣於它給了人一種真實的感覺,在《儒林外史》的眾多人物大都有真人真事的影子。但作者卻又巧妙的把故事推向了前朝,避開了統制者殘酷的文字獄,這是很有勇氣的。並且對於這本書的主題閑齋老人的《儒林外史序》又講的非常清楚:「其書以功名富貴為一篇之骨。有心艷功名富貴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貴而驕人鬧人者;有假託無意功名富貴自以為高被人看破恥笑者;乃終以辭卻功名富貴,品第最上一層為中流砥柱。」全書正是以反對科舉和功名富貴為中心抨擊當時的官僚制度,人倫關系以及整個社會風尚的,這是它獨特的亮點。
還有這本書中作者的創作意圖,人物形象都是清晰的,作者贊揚什麼反對什麼都用作品中的人物語言一一道了出來,一點也不做作。因為作者不喜歡做官所以在第一回「楔子」里就寫了王冕母親臨死時勸說兒子的話:「做官怕不是榮宗耀祖的!我看見這些做官的都不得有什麽好收場;況你的性情高傲倘若弄出禍來反為不美,我兒可聽我遺言,將來要娶妻生子,守著我的墳墓,不要出去做官我死了口眼也閉。」而匡超人的父親臨死時也有類似的遺言:「功名到底是身外之物,德行是要緊的。」這些都體現出作者的坦盪。
關於這本書的主旨是通過一個個的小故事講述出來的:比如王冕棄官隱居,匡超人的背棄遺訓混官場,周進對於仕途的情有獨鍾,范進中舉等等。我比較佩服王冕的身處誘惑時表現出來的堅定。唾棄匡超人、周進、范進等人的不知廉恥。
王冕是個農民出身的放牛娃,他憑借聰明好學,不僅精通經史子集,還自學得到了畫荷花的絕招,但從來沒有邁進科舉的軌道,從不被功名富貴所連累,憑借著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孝敬母親自食其力,當他得知朝廷要他出來做官時,他卻連夜逃到了會稽山隱居。因為他知道任何一個人,無論是什麼出身,一旦身登官位就身不由己了。不能有自己的思想與活動,只能做一名沒有靈魂的奴才了。他最終成了一個磊落瀟灑的人。
匡超人是一個敦厚朴實的貧苦孩子出身,由於對於仕途的追求背棄了父親的遺訓,一心貪圖功名不顧德行變成一個毒辣涼薄趨炎附勢的統制者的打手,終生痛苦沒了人樣。六十多歲的周進,因為未曾進學不得不卑躬屈節,忍著新進學的梅三相公的嘲笑,還替前朝新中的王舉人掃了一早晨的垃圾,到後來連教館的職位也給丟了,只得給商人記賬,還哭的死去活來最後商人給他捐了個監生,他竟沒了尊嚴爬到地上給他們磕頭說他們是在生父母做牛做馬也要報答。要知道那時商人地位何等低下而周進不顧一切卻恭維他們是多麼可笑。還有范進,他是連考二十多次都不中的老童生,後來終於上榜了,發榜的那天家裡連米都沒了就抱著正下蛋的母雞到集上去賣了,當他的知中舉後拍手大笑歡喜的瘋了,直到挨了丈人胡屠戶的耳光才清醒過來,後來平步登天,還有許多人來奉承他,轉眼間房屋田產、奴僕丫鬟什麼都有了。
這里的許多故事講述了清朝科舉制度糜爛、八股文考試弊端百出,書中也有這樣的描寫。當安東向升為安慶知府後,他到察院去考察童生時,看到那些童生有代筆的,有傳考卷的,有丟紙團、扔磚頭的,擠眉弄眼的,無所不為,甚至還有一個童生,借者出去方便的機會,走到土牆根前,竟把土牆挖了個洞,伸手要到外頭去接文章。這樣的環境能出什麼樣的人才官吏,又怎麼能使清政府千秋萬代呢,這里體現出了清滅亡的實質漏洞。
在這本書中作者筆下的人物無論是孝子還是逆子,無論是陞官者還是罷官者,無論是翰林學士還是侍讀,都寫得形象逼真,美醜可見。這本書的語言也是很有藝術的,經常三言兩語就使人物「窮形盡相」。沒有藝術的語言便不是文學,文學應該是語言藝術的寶塔。它的任何部位都應閃爍著語言藝術的光澤,《儒林外傳》全然達到了這一標准。這本書的藝術結構很獨創,沒有貫穿始終的事件,沒有貫穿始終的人物,但卻有貫穿始終的思想。用功名富貴引出不同的各類人物,藉以否定了那時的科舉社會制度,並且批判了政府。
《儒林外史》不僅有豐富的深刻的思想,還有卓越獨特的藝術風格,通篇貫穿了「諷刺」藝術的技巧,它的諷刺藝術幾乎達到了超及古人,後無來者的地步。所以我更加喜歡這本書,它的語言藝術、文學藝術都是堪稱一流的。相信這本文學經典會一直傳承下去!
儒林外史個人讀書筆記篇5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叫《儒林外史》,這本書是清朝的吳敬梓寫的。在我看第一章的時候,我就喜歡上了這本書。
第一章寫的是王冕畫荷花。王冕的母親靠手工活賺錢,來供王冕上學。幾年靠這些手工錢遠遠不夠交學費。於是就到秦大爺家放牛,早上給錢買一點點心,中午在秦大爺家煮些腌魚臘肉,他總是捨不得吃,用荷葉包了回家孝敬母親。每天給的點心錢,他總是捨不得花,合攢一個月,他就掏空去買兩本書。白天牛吃飽了,王冕就坐在柳樹下看書。不知不覺三四年過去了,王冕也懂了不少知識。一天,正值黃梅時節,天氣悶熱,王冕放牛累了,便在綠草上坐著。轉眼間,一場大雨過後天空中黑雲邊上鑲著白雲,陽光透出來了,照的水通紅。山上青一塊,紫一塊;山下樹木蔥蘢,青翠欲滴,樹枝像水洗過一般,綠的可愛。湖裡有十來枝荷花,花苞上雨水點非常美麗。古人說:「人在畫里一點不錯,可惜沒有一點畫工,天下哪有學不會之事?』』王冕想了想便拿起筆畫了起來,以後王冕每攢一個月就去買紙和顏料。起初畫的不好,過了三四個月後,王冕畫的荷花形態逼真。後來他就靠畫荷花,幾年他不在給秦家放牛,而是賣畫,這讓母親十分歡喜。
讀了這本書,我知道了要學習王冕孝敬母親,勇敢挑戰、吃苦好學的精神。幾百年後的今天,再次捧起《儒林外史》細細品讀,因為現在科技發達有一些人忘記了這些雖然科技發達但我們還是不能忘記吃苦耐勞的精神。所以要傳承古代人吃苦好學的精神,這是一件多麼快樂的事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