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縣財政一年多少
『壹』 佳縣的教育
清嘉慶十四年(1809)《葭州志》載,「郡邑建學自宋迄明始備」。明洪武十五年(1382),重修學宮,儒學更盛。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在州城創立正鄉書院。光緒三十二年(1906),行新法,廢歲科,將州城書院、講堂擴建為高等小學堂,鄉間私塾稱為初等小學堂。1912年,學堂改稱學校。
民國初,實施「強迫教育」,開始普及城鄉初級小學。至民國17年(1928),縣內共建立初級小學84所(其中女子小學1所),高級小學5所,學生747人。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教育事業發展較快。1953年,烏鎮中學建成,境內始有初級中學。至1958年,初級中學增至7所(其中職業中學1所),小學306所,學生近2萬人。1959年,烏鎮初級中學成為完全中學,縣城創辦初級師范學校。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教師受到沖擊、迫害,教育事業經歷了一場浩劫。「文化大革命」後期,又出現盲目升格辦學現象,1971年,古城辦起了毛澤東思想大學。至1976年,佳縣有中學166所,其中生產大隊自辦「戴帽中學」達158所。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教育事業蓬勃發展,普通教育、專業教育、成人教育形式多樣。1987年基本普及了初等教育。1994~2001年,政府、群眾投入教育建設資金近7000萬元。2003~2004年,教育經費支出占佳縣財政總支出的37%,教育建設投資達3537萬元。
2005年,佳縣共有各類學校319所(含私立學校4所),其中中學17所,小學302所,幼兒園6所,教師進修學校1所。學生42501人,教職工2828人。中學教師學歷達標率88%。
『貳』 中國哪些地方有貧困山區
中國的貧困山區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區以及西南地區,包括湖北、四川、廣西、甘肅、貴州等省份的部分山區。
貧困地區的特點如下:
1、面積廣
2011年,國家確定的14個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覆蓋我國680個縣,覆蓋的面積占我國國土面積的42%左右,覆蓋人群大概2億多人口。
2、在貧困地區中,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生態脆弱地區、邊疆地區佔主體,這些地區在國家整體發展當中相對脆弱。
3、貧困地區往往人口貧困與生態脆弱相交織
沿用傳統的以開發為主的方式發展,可能會影響我國的整體生態結構。
貧困人口的特徵如下:
1、分布廣
從建檔立卡的情況來看,貧困人口分布在2200多個縣,12.8萬個村。
2、既相對集中,又分散
所謂相對集中,貧困人口主要集中在832個片區縣和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所謂分散,是指除了這些集中區域外,還有1000多個縣也有貧困人口。
3、在現有貧困人口當中,中西部佔了大約93%,東部佔百分之六點多。
4、貧困人口中少數民族人口佔比大,老年人貧困問題突出,個體特徵致貧的情況也越來越凸顯。
(2)佳縣財政一年多少擴展閱讀
全國共有485個國家貧困縣(包括縣級行政單位區、旗、縣級市)。
國家為扶持貧困地區,設立國家級貧困縣標准,資格經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認定,審批工作共進行過三次。少數民族自治地區有不同評定標准,稱民族自治地方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
國家級貧困縣分布於中國22個省級行政區內,在所有省份中,貧困縣數量前九均分布在西部地區,其中以西藏自治區最多,其後分別為貴州省、甘肅省、雲南省、內蒙古自治區、陝西省、四川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2012年3月,國家級貧困縣調整名單出爐,調出38區縣,但總數不變。2014年10月17日是我國第一個扶貧日。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我國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