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的工資要交多少稅
A. 工資達到5000需要交多少稅
法律分析:我們國家規定的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是5000元,所以5000元的工資是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三條 個人所得稅的稅率:
(一)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後);
(二)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後);
(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B. 5000的工資要交多少個人所得稅呢如果上五險一金最低檔的要扣多少錢北京的
工資-(不征稅所得、免徵稅所得)-3500元=X,X再按照個稅規定的公式計算,得到的最後數值就是所要繳納的個稅。
不征稅所得、免徵稅所得一般是指定扣除標准,「五險一金」:
1、養老保險:單位每個月為你繳納21%,你自己繳納8%;
2、醫療保險:單位每個月為你繳納9%,你自己繳納2%外加10塊錢的大病統籌(大病統籌主要管住院這塊);
3、失業保險:單位每個月為你繳納2%,你自己繳納1%;
4、工傷保險:單位每個月為你繳納0.5%,你自己一分錢也不要繳;
5、生育保險:單位每個月為你繳納0.8%,你自己一分錢也不要繳;
6、住房公積金:單位每個月為你繳納8%,你自己繳納8%
你自己每個月為你繳納的「五險一金」比例應該是8%+2%+10塊+1%+8%=19%+10塊
2011年9月1日起調整後的7級超額累進稅率: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元)
不超過1500元3%0
超過1500元至4500元10%105
超過4500元至9000元20%555
超過9000元至35000元25%1005
超過35000元至55000元30%2755
超過55000元至80000元35%5505
超過80000元45%13505
以上「五險一金」扣除為全國統一基礎標准,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可根據各自的財政狀況可適當提高標准。如果按照以上標准計算,5000工資扣除「五險一金」,也就是:5000×19%+10=960元,需要交納個人所得稅:5000-960-3500=540元,沒有超過1500元,應交納個人所得稅:540×3%-0=16.20元,所以,扣除「五險一金」、交納個人所得稅後,實際到手的錢是:5000-960-16.20=4023.80元。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C. 5000元的工資要扣多少稅
不用交稅,因為超過5000元的2777元稅率為3%。速算扣除數速算扣除數才處於個人所得稅的第一檔,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應納稅所得額=工資收入金額-各項社會保險費(五險一金等)-起征點(3500元)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
工資超過5000納稅案例計算舉例:某人每月得到的工資為1萬元,那麼新個稅起征點變為5000元以後,應該繳納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工資納稅金額=(工資所得-五險一金-專項扣除金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要注意的是專項扣除項雖然為新個稅的新增內容,但目前仍舊沒有具體的實施方案。
D. 工資5000要交個人所得稅嗎
工資剛好5000,一般不要扣稅。個人的工資收入的起征點是5000元,如果超出該范圍的,需要按照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來繳稅;如果低於或者等於5000原的,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二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五)經營所得;
(九)偶然所得。
第三條
個人所得稅的稅率:
(一)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
(二)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
(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第六條
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一)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E. 工資5000需要交多少稅
法律分析:工資5000是不用交稅了。因為,個稅起征點上調至5000了。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如下:應納稅所得額=工資收入金額-各項社會保險費-起征點(5000元)。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x稅率-速算扣除數。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第一條 為了加強稅收徵收管理,規范稅收徵收和繳納行為,保障國家稅收收入,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凡依法由稅務機關徵收的各種稅收的徵收管理,均適用本法。
第三條 稅收的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依照法律的規定執行;法律授權國務院規定的,依照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任何機關、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擅自作出稅收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和其他同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決定。
第四條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納稅人。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扣繳義務人。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繳納稅款、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
F. 5000元工資要交多少個人所得稅
法律分析:繳納個人所得稅是我們每個公民應該履行的義務,自從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草案決定顯示提高個稅起征點,按照每年6萬,每月5000元計算以後,原本收入5000元需要繳納45元的個稅,現在收入5000元是完全不需要交稅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第一條 為了加強稅收徵收管理,規范稅收徵收和繳納行為,保障國家稅收收入,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凡依法由稅務機關徵收的各種稅收的徵收管理,均適用本法。
第三條 稅收的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依照法律的規定執行;法律授權國務院規定的,依照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
任何機關、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擅自作出稅收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和其他同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決定。
第四條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納稅人。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扣繳義務人。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繳納稅款、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
G. 5000元工資應該交多少稅
5000元的工資不需要納稅。根據新的個人所得稅標准,起征點調整為5000元。收入5000元減5000元正好在第一檔,個人所得稅繳納金額=(5萬元-5000)×3%-0=0元。工資稅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工資薪金所得 -免徵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
H. 5000的工資交多少稅
法律分析:工資5000是不用交稅了。因為,個稅起征點上調至5000了。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如下:
應納稅所得額=工資收入金額-各項社會保險費-起征點(5000元)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x稅率-速算扣除數
根據公式,工資5000應該交的稅=(5000-5000) 乘以 3%-0=0元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 ?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一)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二)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三)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四)財產租賃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五)財產轉讓所得,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後的余額為收入額。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
個人將其所得對教育、扶貧、濟困等公益慈善事業進行捐贈,捐贈額未超過納稅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國務院規定對公益慈善事業捐贈實行全額稅前扣除的,從其規定。
I. 工資5000元要交多少稅
工資5000元不用交稅。對個人的稿酬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按次計算徵收個人所得稅,適用20%的比例稅率。其中,對稿酬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並按應納稅額減征30%;對勞務報酬所得一次性收入畸高的,除按20%征稅外,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萬元至5萬元的部分,依照稅法規定計算應納稅額後再按照應納稅額加征五成;超過5萬元的部分,加征十成。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第三十條
扣繳義務人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履行代扣、代收稅款的義務。對法律、行政法規沒有規定負有代扣、代收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稅務機關不得要求其履行代扣、代收稅款義務。扣繳義務人依法履行代扣、代收稅款義務時,納稅人不得拒絕。納稅人拒絕的,扣繳義務人應當及時報告稅務機關處理。稅務機關按照規定付給扣繳義務人代扣、代收手續費。
J. 5000工資要交稅多少
法律分析:我們國家規定的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是5000元,所以5000元的工資是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的。工資范圍在1-5000元之間的,包括5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0%。
法律依據:《個人所得稅法》第二條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五)經營所得;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七)財產租賃所得;
(八)財產轉讓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並計算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取得前款第五項至第九項所得,依照本法規定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