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工資水平 » 唐代一年產多少大米

唐代一年產多少大米

發布時間: 2022-03-13 21:54:29

❶ 古代米價一斗(唐代)是多少錢

不同時間地點的價格都不一樣。下面是長安米價。

貞觀初年,斗米值匹絹,

貞觀三年(629)到麟德三年(666),米斗不到5錢。其中貞觀十五年米斗2錢。

從乾封三年(666)到開元元年(713)物價始終維持相當高的水準。
永淳元年(682)四月,關中米斗300。五月,米斗400。六月,長安米斗220文。
景龍三年(709)關中米斗百錢。

開元年間,物價又開始回落。
開元十三年(725),山東米斗13錢,青、齊谷斗5錢。長安、洛陽米斗不足20錢
開元二十八年(740),長安、洛陽米斗不到20錢
天寶五載(746),米斗13錢,青、齊間3錢

唐後期的變化似乎更加劇烈一些
乾元二年(759),長安及其附近地區米斗7000。
乾元三年(760),米斗1500。
寶應二年(763)京師米斗1000。
廣德(763左右)初,永嘉米貴,斗至萬錢。
永泰元年(765),米斗1000。長安一度至萬錢,之後米斗1400
大歷四年(769),「京師大雨水,斗米直八百。」
大歷五年(770)「七月,京畿飢,米斗千錢。」
建中元年(780)以後米斗200。
貞元初(785),「關輔宿兵,米斗千錢」
貞元三年(787),米斗150
貞元八年(792)江淮因為水災,米貴加倍,斗米150,京師米斗37,京畿附近不過70。而運到京師的江淮米每斗350。
元和三年(808)七月,宣州米斗200。
元和六年(811)米價格出現最低每斗2錢。
元和十五年(820),米一斗50
開成五年(840),青州北海縣,米一斗60
咸通九年(868),「淮南米斗直錢二百。」
光啟三年(887)四月,揚州米斗萬錢。
光啟三年(887)三、四月,揚州戰事,城中無食,米斗5萬錢。
光啟三年(887)四月揚州米斗4萬;十月,米價減至3000。
光啟三年(887)十月,米斗直錢5萬
光啟(885—887)中,潤州米斗500文。

❷ 唐朝人種植水稻嗎

唐朝人種水稻
唐朝的糧食以粟和稻穀為主,水稻廣泛採用育秧移植栽培技術,還大量栽種早稻,
農業產量比以往明顯增大。
各國稻米的文化與歷史
世界上所有的種植稻都是亞洲栽培稻。而亞洲栽培稻又起源於野生稻。在過去,學者通常認為最早的人工栽培稻是起源於印度到中國雲南一帶。自從1970年代浙江河姆渡遺址的稻穀出土以後,傳統的思想受到沖擊。也引發了一波古稻起源追尋的研究。
稻與中國相傳神農氏教會農民種稻的技術中國自古就是農業國家,而稻在3000多年前,就是中國人的主要糧食,時代約在商朝,當時稻這個字,只有類似臼字的字形,後來周朝種稻較為普及了,就加上了如稻穗挺立般的禾字。在金文當中,臼的上面加上了爪,形如迎風打稻,用手舂米。
至於「米」字在甲骨文中,原先只有六直點,上下三點,代表著米粒。後來將中間的點連起來,用以表示放米的架子隔板,就成了「米」字。而東漢許慎在其著作一本關於漢字的解說書《說文解字》中說到「米,穬粟實也。像禾實之形。」,後在漢字中也有將「粟米」稱為「小米」,「稻米」為「大米」。
透過文字可以看出中國種稻的歷史相當悠久是無容至疑的,但有不少學者依然希望找出最早的水稻或旱稻品種,
亞洲有很多考古地點曾陸續發現了一些早期的稻穀。如1995年在中國湖南道縣玉蟾岩遺址里,發現了四粒黃色的稻穀,測定年代為公元前一萬年前,據知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稻穀。此外在長江下遊河姆渡也曾出土有約7000年前的稻種殘留物;廣東英德出土的約一萬年前的人工栽培的水稻硅質體。中國的古稻有些甚至被科學家拿來重新種植,並加入雜交稻的品種當中。[來源請求]
目前中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產國家,佔全世界35%的產量。在中國的南方主要生產秈稻,北方生產粳稻。如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的內容就包括環繞的麥穗(嘉禾)。
中國南方俗稱稻為稻穀或穀子,脫殼為大米(多為白色,但亦有淡紅色(如胭脂米)、淡綠色(如碧粳米)和紫色(如雲南香米)甚至黑色的品種。煮熟的大米中國北方稱其為米飯,中國南方稱之為白飯,香港亦有俗稱靚仔(源自潮州話)。
近年來中國積極對水稻和旱稻進行研究,還發展最快的雜交稻米研究中心以推動中國農業來解決和幫助經濟、糧食等問題。

❸ 唐朝人主要吃那些主食

隋唐時期,人們吃「飯」主要以稻米飯、粟米飯(小米飯)、麥飯為主。

1、稻米飯也就是大米飯,在隋唐時期的各類糧食中,稻米的產量最高,食用量也最大,稻米適合煮飯和熬粥,所以廣受歡迎,但稻米飯至古以來主要種植在南方,所以稻米飯是南方人的日常主食,在當時,稻米飯被北方人視為細糧,非常受歡迎。

看了唐朝日常食用的飯食,下面我們再介紹幾種不常見的飯食。

1、蔬飯,唐朝人將廉價的蔬菜和米混在一起烹飪而成,加入蔬菜是為了彌補糧食的不足。

2、橡飯,是用橡實做成的飯,這種飯並不是常見的飯食,也只有在災荒之年,百姓飢餓難耐,充飢活命的救急飯。

3、清風飯,是唐朝夏天消暑的一種飯,是富貴人家中才可見的一種飯,據記載,清風飯是用水晶飯、龍睛粉、龍腦末、牛酪漿製成,製成後再將飯放到冰池冰鎮,待涼透後方可食用,有消暑的功效,但這種飯也只也只有在宮中和富貴人家享用,無法普及和推廣。

❹ 唐代一石大米為現在的多少斤.

重量單位:一百二十斤為一石。

❺ 古代糧食產量有多少

一、秦漢

那時候北方耕種技術發達,畝產量高;南方還沒開發,技術落後,水稻剛進入百姓的視野,畝產量低。

南方大米:《淮南子·主術訓》提到「十畝之田,率歲之收,不過四十石。」相當於稻穀的畝產量為4石,折成大米為2.4石。

北方小麥:《後漢書·仲長統傳》提到「通肥饒之率,計稼牆之入,畝收三石。」即小麥的畝產量為3石。

秦漢時期1石為14公斤,1畝為0.69市畝。因此,秦漢時期的糧食畝產量為:北方小麥,120斤/市畝;南方大米,96斤/市畝。

二、隋唐

國家重歸統一,加上南朝對南方的開發,為水稻畝產量的提高創造了條件。

南方大米:從狄仁傑《乞免民租疏》推算,大米的畝產量為1.5石。

北方粟米:《新唐書·食貨志》記載「一頃百畝,出米五十餘斛(石)。」粟米的畝產為5斗多,如果摺合成小麥的話,約為1石(小麥不用脫殼)。

隋唐的1石為42公斤,1畝為0.8市畝。因此,隋唐時期的糧食畝產量為:北方小麥,105斤/市畝;南方大米,157斤/市畝。

三、兩宋

農業繼續南移,兩宋在南方大量興建水利設施,糧食產量提升,環太湖的江浙地區逐漸成為宋朝的糧倉,並奠定後世1000年的糧食種植格局。

南方大米:范仲淹《答手詔陳十事》提到「中稔之利,每畝得米二至三石。」朱熹在《奏救荒事宜狀》提到「每畝出米二石。」南方水稻的畝產應該為2石大米。

北方小麥:范仲淹《上執政書》提到「竊以中田一畝,取粟不過一斛(石)。」大致看出粟的畝產為1石,小麥類似。

兩宋的1石為49公斤,1畝為0.9市畝。因此,宋代的糧食畝產量為:北方小麥,110斤/市畝;南方大米,220斤/市畝。

四、明清

湖廣熟、天下足,已經成為共識,雙季稻、麥稻兩熟的輪作制都在這個時代被推廣開來,農業科技達到高峰,糧食畝產量小農經濟的高峰。

南方大米:顧炎武《日知錄》提到「小民佃租富室田,畝出私租一石。」租稅為50%,即畝產為2石米。

北方小麥:《河間志》記載「一夫耕田三五十畝,畝收麥一石以上。」小麥的產量超過1石。

明清的1石為70公斤,1畝為0.92市畝。因此,明清的糧食畝產量為:北方小麥,155斤/市畝;南方大米,305斤/市畝。

(5)唐代一年產多少大米擴展閱讀

古代關於畝產的記載都非常粗略,沒有足夠的樣本數據考證,所以誤差較大。比如,畝產2石,也可能是1.8石,誤差10%,古代一般會提整數、半數,不注視其它數據的精確性,所以文中的數據只能反映大概。

按吳慧之《中國歷代糧食畝產研究》,研究歷代的畝產,可以從幾方面著手,一是從歷代史書中有文字記載的畝產多少來入手,一是可以從租稅記載去倒推或復核畝產。

雖然數據並不精準,但糧食畝產量在主要的統一朝代仍是增長的,體現了技術進步,而且每個朝代都會在前人基礎上興修水利、改進工藝,從而提高糧食畝產。

❻ 中國最珍貴的大米之一,從唐代到清代都是貢米,現在也是國宴大米的是

《新唐書·渤海傳》記載,當時渤海國進貢給唐王朝的貢品之中,就有響水大米。由此可見,歷史上響水大米的名聲之盛。
自唐代以來,至宋、元、明、清,響水大米始終是歷朝貢米,為皇室所享用。
新中國成立後,響水大米又成為人民大會堂的國宴用米

❼ 唐代的糧食產量有多少

通鑒上是這么說的:元和中,振武墾田四千八百頃,收谷四十餘萬斛,畝產約1石

❽ 一般古代一畝地出多少糧食

據《史記·河渠書》記載:凡受鄭國渠水灌溉的土地,每畝可收一鍾,折今畝產三石八斗四升。到了漢朝時畝產3石(摺合今量281市斤)粟,是漢代文獻公認的。當然這是漢代北方普通田地的產量。
到了中國小說經常描寫的宋明時期,由於鐵器大量使用,北方畝產略有提高,約300斤。
而南方由於是水稻,最晚從明代開始兩季耕種,一季不到300斤,兩季就是500斤左右。解放前中國南方的水稻畝產就是500斤左右,良田可能有600斤,而山地梯田一年只有不到400斤的收成。《紅樓夢》記載,寧榮兩府在南方的田產一年的地租是一畝地一兩銀子,還不算上繳的各種肉類和糧食,這樣算下來一畝地的地租至少是1兩一錢,也就是要交120斤大米。而明末清初100斤大米才能賣不到1兩銀子,如果按照一些人胡說的南方畝產一年只有300斤不到,交租就要交一半,再算上官府收的稅,還讓不讓活了?因為他們是北方思維,以為南方畝產低。實際南方水稻畝產是小麥的兩倍左右,普遍可以輕松達到500斤,折銀5兩,交租120斤,再扣除稅收,自己還能剩下一半多,一家人租種5畝地,一年糧食還能剩下1300-1400斤,1000斤用來吃飯,400斤折銀4兩換其他生活用品,還是能保溫飽的。
正是因為南方畝產更高,獲利更大,從宋元代開始,南方經濟開始超越北方。因為糧食產量高,意味著不僅收成好,百姓富足,也可以養活更多工商人員,刺激經濟進一步發展。

❾ 古代的稻穀,小麥一般畝產能達到多少公斤

1、戰國前期的糧食多為粟,折成今量畝產粟205.8市斤。

2、戰國後期畝產粟合今量畝產247市斤。戰國時代是「菽粟」並提的時代,因此,在計算產量時,還必須注意到戰國時代「菽」的比例。據《汜勝之書》說:古時(應指戰國時期)「種大豆,率人五畝」,五口之家種大豆25畝,佔25%。假定大豆畝產為粟畝產的一半,即一石半,摺合今市制為畝產123.5斤。與粟加權平均(75%×3小石+25%小石=2.625小石),摺合今市制為畝產216斤。

3、漢代畝產粟摺合今市制畝產281斤;漢代粟豆平均畝產摺合今市制畝產 264斤。

4、魏晉南北朝,南方水稻耕作尚較粗放,畝產水平不高,與漢代相當。北方旱地的畝產也維持著同樣畝產水平。

5、唐代在中國歷史上是與漢代並稱的繁榮時期,唐量畝產再考慮到種豆等因素,與漢一樣,打九四折,,摺合今市制為畝產334斤。

6、宋代南方水稻的畝產摺合今市制畝產381斤,但北方產量較差,宋代南北方糧食平均畝產合今市制畝產309斤。

7、元代北方糧食產量有所恢復,南北方糧食平均畝產摺合今市制為畝產338斤。

8、明代的耕作水平又有提高,生產經驗更為豐富,糧食畝產比宋元有所提高。
北方的糧食畝產夏麥秋粟合起合今市制畝產300斤。南方稻穀摺合今市制畝產577斤。

9、清代的糧食畝產
清代前期,南方一季晚稻摺合今市制畝產397斤或 438斤,北方旱地的糧食摺合今市制約為畝產303斤。
清代後期糧食畝產清代後期的糧食畝產,由於推廣雙季稻以及玉米、甘薯等作物,單位面積產量有了一定的提高。,清代的平均畝產比明代(畝產346斤)共增加21斤,為367斤。

❿ 在古代的唐宋元明的一萬畝地一年能產大米和小麥多少斤

:1、戰國前期的糧食畝產 有關戰國前期糧食畝產的典型資料,主要有以下幾條:(1)《漢書·食貨志》載李悝這言:「今一夫挾五口,治田百 畝,歲收一石半。」這是指畝產粟1.5石。(2)《管子·輕重甲》說:「一農之事,終歲耕百畝,百畝之收,不過二十鍾.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1869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341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624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705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468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1790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1926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573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550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