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樹一年長多少片葉子
1. 檳榔屬於什麼種類
檳榔屬於棕櫚科檳榔屬植物。
檳榔樹(學名:Areca catechu)又稱賓門、檳楠、大白檳、仁頻、仁榔、洗瘴丹、仙瘴丹、螺果,是棕櫚科(Palmae)植物等,與椰子同屬棕(zōng)櫚(lǘ)科常綠喬木,主幹可長至二十米,樹干挺直,葉子集中生長在樹頂,在中國、印度、斯里蘭卡、泰國、馬來西亞和菲律賓都有栽培。樹干不分枝,高達12~15公尺。檳榔子是檳榔樹的種子。而檳榔葉是胡椒科(Piperaceae)蔞葉(Piper betle)的葉。檳榔果略小於雞蛋,果皮纖維質,內含一粒種子,即檳榔子。胚乳堅硬,具灰褐色斑點。於8~11月果實完全成熟之前即予採收,去皮,煮沸,切成薄片曬干,干後呈深褐色或黑色。咀嚼時可以蒟(ju)葉包覆。檳榔子是劣等兒茶的原料,其主要生物鹼是檳榔鹼,獸醫用作驅蟲葯。另有同名電影作品《檳榔》。另外的檳榔咀嚼物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列入一類致癌物名單。
檳榔原是重要葯用植物之一,在南方一些少數民族還有將果實作為一種咀嚼嗜好品[1] 。它是中國四大南葯之一(其它三種為益智、砂仁、巴戟),含有人體所需的多種營養元素和有益物質,具有消積、化痰、療瘧、殺蟲等功效,是歷代醫家治病的葯果。 剖開煮水喝可驅蛔蟲。
明朝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有記載如下:「嶺南人以檳榔代茶御瘴,其功有四。一曰:醒能使之醉。蓋食之久,則薰然頰赤,若飲酒然,蘇東坡所謂紅潮登頰醉檳榔也。二曰:醉能使之醒。蓋酒後嚼之,則寬氣下痰,餘酲頓解,朱晦庵所謂檳榔收得為去痰也。三曰:飢能使之飽。蓋空腹食之,則充然氣盛如飽。四曰飽能使之飢。飽後食之,則飲食快然易消。」
2. 檳榔有哪些特徵
(陳偉平、黃業松、樊瑛)
檳榔(Areca catechu L.) 別名檳榔子、青子。為棕櫚科常綠喬木。產於海南,雲南、台灣、福建、廣西等省區亦有少量栽培。以種子(榔玉)、果皮(大腹皮)及花入葯。種子主要含檳榔鹼及少量檳榔次鹼、去甲基檳榔鹼、去甲基檳榔次鹼、異去甲基檳榔次鹼、檳榔副鹼、高檳榔鹼等。此外,尚含鞣質、脂肪、氨基酸和糖類等。味苦、辛,性溫。種子有健胃、驅蟲、瀉下清腸、理腳氣、破積的功能,治食積腹痛、瘧疾、水腫脹滿、腳氣腫痛。是治療人畜體絛蟲的特效葯。果皮有行水、下氣寬中的功能,治胸腹脹、水腫腳氣腫等症。花有止咳嗽,驅痰,化氣,清熱暖胃的功能。
一、形態特徵
樹干筆直,圓柱形不分枝,胸徑約10—15cm,高10—13m以上。莖干有明顯的環狀葉痕,幼齡樹干呈綠色,隨樹齡的增長逐漸變為灰白色。葉叢生莖頂,羽狀復葉,長1.3—2m,葉柄三棱形,環包莖干。小葉長披針形,表面平滑無毛。肉穗花序,佛焰苞黃綠色;花單性,雌雄同株,花被6;雄花二列,互生於花序小穗頂端,花小而多,約2000餘朵;雌花著生於花序小穗基部,花大而少,約250—550朵。雄花有退化雌蕊3枚,雄蕊6枚多雌花有退化雄蕊6枚,花柱3枚,子房上位,一室。堅果,卵圓形;種子一粒,圓錐形(圖15—72)。
表15—51 檳榔果實不同催芽方法和溫度與萌芽和爛果的關系3.育苗
可用苗床和營養袋育苗。苗床育苗選地嚴格,管理和運輸不方便,定植時容易傷根,成活率不如營養袋育苗高。生產上較多採用營養袋育苗。育苗期間均需適當蔭蔽。
(1)營養袋育苗
採用塑料薄膜製成長25cm、寬18cm的營養袋(小一些的營養袋亦可,但養分供應較差),在袋下半部打4個小孔以便通氣透水。營養土按1∶1的表土與腐熟牛糞混勻,裝入袋中至4/5,再裝入河沙至滿袋,以免面土板結。每袋平放或立放已發芽種子一粒(芽點向上),種子入七深淺以蓋沒種子為度,淋透水。以後經常保持濕潤。
(2)苗床育苗
選靠近水源、土質疏鬆肥沃的砂質壤土或壤土為育苗地,經犁翻耙平後施下廄肥或塘泥作基肥,與土壤拌勻做畦,畦長4—5m,寬1m左右,高12—15cm。並在畦面上鋪一層厚約4cm的細沙,以免表土板結和有利幼苗生根。按20×30cm株行距挖穴,每穴放下已發芽種子一粒,覆土與種子頂平,並使幼芽剛露土面為宜。輕壓土面並蓋草澆水。待第一片小葉展開時可施以稀薄人糞尿或硫酸銨,每月1—2次,年除草及培土3—4次。
(二)選地與整地
宜選無低溫地區和潮濕疏鬆肥沃的土壤。如山丘下半部、河旁、田邊、村寨附近、房前屋後等。偶有低溫出現的地區應選南坡、東南坡的山腳地段,山谷及避西北風的地方。砍除雜草和過密灌木燒毀作肥料,保留適當的灌木作蔭蔽。坡度較大的可開行距3m的等高環山梯田。梯田面向坡內傾斜15度角左右。定植前1—2個月按株距2m挖穴,讓土壤充分風化。穴寬50cm,深40cm,每穴施土雜肥或廄肥10kg作基肥,同時回表土至滿穴。另外,可在行間種速生快長的飛機草或豆科植物作臨時蔭蔽,有抑制雜草叢生和保持土壤濕度的作用,日後還可當綠肥壓青。
(三)定植
檳榔苗生長約一年,高50—60cm,5—6片葉便可定植。海南以春季2—3月或秋季8—10月,雲南以5—6月,溫暖多雨時節定植為宜。最好選陰天定植,並在定植前1—2天澆透水。在運輸時切勿弄破營養袋;在苗床起苗時切勿傷根太多和盡量帶土以保護根系。定植時要棄除營養袋,栽植不宜過深,蓋草淋足定根水。以後保持蔭蔽和土壤濕潤。
(四)田間管理
1.除草培土
幼齡樹需要勤除草培土,至少每年除草2—4次,保持植株附近無雜草及土壤疏鬆,同時將雜草覆蓋檳榔頭部。春初結合除草進行培土,把露土的肉質不定根蓋上,檳榔的莖基節痕培土後常生長不定根,擴大根系吸收水分和養分。
2.追肥
以有機肥為主,配施化肥。幼齡期三年內每季度施肥一次,在樹冠外圍20cm處挖穴或開溝,按東南西北方向交替進行施肥。每次每株施人糞尿約5kg或硫酸銨25—50g,混合綠肥5kg,並覆土澆水。三齡以後至開花結果前每年春、秋季各施肥一次,每次每株施綠肥或廄肥10kg,混合硫酸銨100—150g,過磷酸鈣150—250g。開花結果樹每年3月及10月各施肥一次,每次每株施綠肥或廄肥10kg,加入尿素100—150g,過磷酸鈣250—500g,氯化鉀100—150g。
3.排灌
檳榔喜歡潮濕環境,但也不宜積水,故雨量少、旱季長的地區需要及時澆水以保證供給足量水分,雨季降水過多,易造成積水的地,應提前開掘好排水溝,以排除多餘水分,防止爛根和影響生長。
4.蔭蔽和間作
定植後3年為檳榔幼齡期,根系少而淺且幼嫩,經不起日曬土干,須有適量蔭蔽以保持土壤濕潤。行間可種植飛機草、日本青、木豆、山毛豆等綠肥作短期蔭蔽物,於種植的第二年再種上間作物,第三年砍除綠肥植物壓青。間作物可選灌木葯材如山梔子等;草本葯材如長春花、腎茶、益智、穿心蓮等;經濟作物如香蕉、菠蘿、胡椒、可可等。既可在檳榔開花結果前起一定蔭蔽作用,防止土壤沖刷,又可增加經濟收入。但要注意增施肥料,防止檳榔與間作物互爭養分,出現缺肥現象。檳榔開花結果樹上層需要陽光充足,此時,如有高於檳榔樹的間作物須截頂,隨著時間的增長,一般間作物不會長高於檳榔樹。
(五)病蟲害及其防治
1.葉斑病類
檳榔葉斑病種類較多,主要有以下幾種:葉點霉葉斑病(Phyllosticta arecae Diedecke),造成從葉尖向基部擴展的灰褐色不規則斑,具深褐色外圈。多毛孢屬葉斑病(Pestalotia palmarum Cooke),在葉尖、葉緣出現病斑,後致組織枯死。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 porioides Penz.),葉部呈不規則灰褐色斑,具輪紋。莖點霉葉斑病(Phoma camelliae Cooke),葉部具淺褐色不規則病斑,邊緣有深褐色環帶。防治方法:(1)注意清園,經常清除枯枝落葉燒毀,減少菌源;(2)發生期用1∶1∶150波爾多液噴霧或用瑞毒霉等防治;(3)苗期注意通風透光,不宜過密或蔭蔽過大。
2.果腐病
(Hyalodendron sp.)和Fusarium sp.
引起青果蒂褐色腐爛,導致落果。防治方法同葉斑病。
3.果穗枯萎病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為害果穗、果實,使其呈褐色腐爛,上生小黑點(病原菌分生孢子器)。防治方法:即時清除地面落果落葉,集中燒毀,幼果、青果期間用炭疽福美、多菌靈噴霧防治。
4.根腐病
(Phytophthora sp.)
為害苗,使其根莖部呈黑褐色腐爛,以致死亡。防治方法:控制土壤濕度;發生期用5%多菌靈可濕性粉800—1000倍液灌根;發現病株即時拔除並用石灰消毒病穴。
5.紅脈穗螟
(Tirathaba rufivena Walker)
是檳榔重要害蟲,此外還為害椰子和油棕。成蟲產卵於花苞裂縫、傷口、花苞片、果蒂等縫穴、皺褶處。初孵幼蟲即蛀食花果,可將花穗吃光,果仁吃空。幼蟲吐絲結綴蟲糞和嚙屑作成蟲道,隱身其中。花期、幼果期為害最烈,造成落果。該蟲在海南檳榔產區普遍發生,剛結果幼齡樹為害尤重,對產量造成直接威脅,據粗略估計,因此蟲造成的損失,重者可高達40%以上。在海南檳榔上年生八代以上,無明顯的越冬越夏階段。秋冬季檳榔收獲青果後,在飼料條件不佳的情況下,可為害心葉,造成禿頂或枯死。防治方法:(1)注意隨時拾揀落果,尤其是秋冬收果後,結合清園,將落果和枯枝落葉清出園外燒毀,以減少蟲源。(2)在發生嚴重的地塊,春季3、4月份結合施肥施3%呋喃丹顆粒劑0.25kg/株(小樹酌減),基本可控制花期和幼果期為害,並可兼治其它害蟲。施葯方法是在根際挖深約10cm的半環溝,將葯施入並覆土壓實,或於4、5月和8、9月噴葯兩次,葯劑用Bt乳劑100倍液加3%苦楝油或Bt乳劑100倍液加10%滅百可10ppm噴霧。
四、採收與加工
(一)採收
因商品規格要求不同其採收時期不同。一般採收分兩個時期。第一個時期,11—12月採收青果加工成榔干。以採收長橢圓形或橢圓形,基部帶宿萼,剖開內有未成熟瘦長形種子的青果加工成榔干品質為佳。第二個時期,3—6月採收熟果加工成榔玉。以採收圓形或卵形橙黃或鮮紅色、剖開內有飽滿種子的成熟果實加工成榔玉為佳品。採收方法都用鋒利鐮刀綁緊在所需高度的竹竿上,按每株檳榔的果托順序由下而上將果托基部割下,最好有人在樹旁將割下的果實接住,以免果實摔在地上使部分果實的果萼脫落,影響加工後的榔干質量。切割時勿割傷莖干或果托基部下面的葉柄,以免影響生長。
(二)加工
商品規格不同,其加工方法亦不同。
1.榔玉
將成熟果實曬1—2天,然後放在烤灶內用乾柴火慢慢烤乾,約烤7—10天取出待冷,用小鐵錘敲破果皮取出榔玉再曬1—2天即成商品。一般100kg鮮果可加工成榔玉17—19kg。
2.榔干
將採下的青果去掉果枝,然後置果實於鍋內加水煮沸約30分鍾,撈出涼干,再將果實放置於烤灶內用濕柴文火烘烤。約烤2—3天翻動一次,連翻兩次便可。約烤8—10天用木棒從上面直插底層,如一插便入,說明底層已干,此時取出即成榔干。烤好的榔干以果萼不脫落,兩頭不蓬鬆,黑褐色而有光澤,搖動時有響聲者為佳品。一般100kg鮮果可烤得榔干20—25kg。
3.大腹皮
將成熟果實縱剖成半剝下果皮,曬干,打松乾燥即得。
4.檳榔花
取尚未開放的雄花乾燥而成。以土黃色或淡棕色為佳品。
3. 包檳榔的葉子是什麼植物的葉
包檳榔的葉子是蔞葉。
蔞葉是胡椒科的藤類植物,其藤謂荖藤亦可食。荖葉藤本,建株蕭毛。雄穗長7.5~15cm, 雌穗懸垂,長3~12cm, 在台灣常栽培其莖、葉與花序,用以和檳榔嚼食。葉可供嚼食,有辛辣味。
蔞葉(學名:Piper betleL.)是胡椒科、胡椒屬的攀援藤本植物;枝稍帶木質,節上生根。葉片紙質至近革質,闊卵形至卵狀長圓形,頂端漸尖,兩側相等至稍不等,腹面無毛,葉脈最上1對通常對生,網狀脈明顯;
葉柄被極細的粉狀短柔毛;花單性,雌雄異株,聚集成與葉對生的穗狀花序。總花梗與葉柄近等長,花序軸被短柔毛;苞片圓形或近圓形,無柄,盾狀,花葯腎形,花絲粗,子房下部嵌生於肉質花序軸中並與其合生,漿果頂端稍凸,5-7月開花。
(3)檳榔樹一年長多少片葉子擴展閱讀:
蔞葉主要價值
葯用
莖、葉、果實:辛、微甘,溫。溫中行氣,祛風散寒,消腫止痛,化痰止癢。用於風寒咳嗽,胃寒痛,消化不良,腹脹,瘡癤,濕疹。
其他
⑴該種提取的芳香油為蒟醬油,可作調香原料。東南亞不少民族喜以其葉包古賁灰與檳榔作咀嚼嗜好品。
⑵ 制酒麴。劉歆期《交州記》雲:「今蜀人惟取萎葉作酒麴,雲香美。」
⑶我國某些地方傳統粽子餡佐料。陽江市等一些地方傳統粽子製作時,用來包裹豬肉(一般為肥肉或五花肉),然後與綠豆、鹹蛋黃等共同充當咸餡料。
這樣的粽子吃起來不但有蔞葉的清香,更重要的是不會感覺到肉的肥膩,口感非常不錯,甚是受歡迎。
蔞葉分布於中國東起台灣,經東南至西南部各省區均有栽培。印度、斯里蘭卡、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及馬達加斯加亦有分布。
該種提取的芳香油為蒟醬油,可作調香原料。莖、葉入葯,治胃寒痛、風寒咳嗽、瘡癤、濕疹等。東南亞不少民族喜以其葉包石灰與檳榔作咀嚼嗜好品。
4. 什麼是檳榔
「高高的樹上結檳榔,誰先爬上誰先嘗」。這是一首大陸和台灣都熟悉的情歌。含蓄的歌詞表現出青年男女對愛情的渴望和追求。
在台灣,檳榔樹隨處可見,特別是在鄉鎮和山村,成片成林。台灣人歷來就有嚼檳榔的習慣,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台灣當局將檳榔樹作為經濟作物大力推廣,檳榔的種植和銷售更成為一種蓬勃的產業。近些年雖然有所限制,但在台灣的東西海岸和中央山脈,依然可以看見大片檳榔樹。檳榔樹外觀很像椰子樹,筆直的樹干,頂上有一簇葉子,但檳榔樹干比椰子樹細,看上去更清秀。台灣氣候溫暖,檳榔樹一年四季都結果,一團一簇掛在樹頂。
沒吃過檳榔的人對嚼檳榔很好奇,在熱心的計程車司機的帶領下,我們也作了嘗試。小檳榔店裡50台幣(4元台幣約合1元人民幣)一包,大約八九粒。據別人講,這個價格不貴。檳榔個頭兒如棗子大小,外麵包一層綠色「檳榔葉」。說是檳榔葉,其實是另一種植物的葉子,既然用來包檳榔,也就稱作檳榔葉了。吃時先咬去一端吐掉,放在口中咀嚼,感覺是苦澀的味道,我想這就是不會吸煙的人吸煙的感覺吧。長時間咀嚼唾液增多,呈菊紅色,連口腔都染成紅色。檳榔纖維粗糙,反復咀嚼也不會融化在口中。我自己的感覺是實在不能恭維,就像外地人到北京喝豆汁。
嚼檳榔能夠生津發熱,勞作大眾辛苦之際,嚼一嚼檳榔能夠提神。檳榔吃久了會上癮,所以常看到有些人口中一天到晚總在動個不停。在台東到枋寮的火車上,我看到一位阿婆,半個小時內吃了兩次檳榔,每次兩粒,口中的蠕動一直沒有停止。阿婆是一位非常典型的檳榔「愛好者」,隨身攜帶全套工具,自己動手加工檳榔。她讓我們了解吃檳榔的完整過程:阿婆從小袋子中拿出兩粒檳榔,用小刀切去首尾,又打開一隻類似化妝品的小盒子,用刀子剜出少許白泥膏,平攤在檳榔葉上,將檳榔分別包裹起來放入口中。趁著阿婆嚼檳榔的時機,一打聽,才曉得白膏即石灰一類的東西,可以降低檳榔的不良刺激,改善口味。兩三個小時的路程結束時,阿婆依然在嚼檳榔。
現代人圖省事,吃檳榔都是到小店中買包好綠葉的成品。所以台灣的城鎮隨處可見檳榔店,星羅棋布的形容恰如其分。檳榔店不論在台北還是在台南,都有一種顯著標志:管狀霓虹燈成放射的扇形排開,夜間非常醒目。公路邊的小店更具特色,不足10平米的透明玻璃小房子孤立在路邊(如圖)。夜色中很遠就能看到霓虹燈,店內的一切清晰醒目。台灣一年之中炎熱時間長,所以檳榔店除了銷售檳榔,還兼賣飲料、香煙。各家「專業檳榔」店的名字五花八門:小寶貝、兔女郎、雙子星……招牌下還有介紹:零售、批發、一粒兩剖、白泥紅泥雙包等等。
以前吃檳榔的人數眾多,檳榔店的生意興隆,檳榔樹也種植得非常普遍。但是由於這種樹根系淺,固土能力差,遇到大雨就會造成水土流失,引發山洪;又因為嚼檳榔刺激口腔,容易引發口腔癌,所以近些年檳榔的銷售不如先前,競爭激烈。即使這樣,檳榔店中負責加工、銷售的「檳榔妹」的底薪也要一萬多新台幣,還要分提成。競爭激烈帶來的就是花樣百出:公路邊店中「檳榔妹」的穿著日益單薄,甚至上身只戴胸罩,下面只著短裙,即使在冬季也是如此。有特色的東西價格自然不菲,據說能賣到百元一粒。台灣報界形容這些「美麗凍人」的女孩子穿著「清涼、火爆」,批評「買一粒,送兩粒」作法過分色情。民眾抱怨聲四起,不時搞得沸沸揚揚。
檳榔西施就是賣檳榔的辣妹~
滿意請採納。
5. 種植檳榔技術與管理
種植技術
1、選地整地:苗圃地宜選擇靠近水源,有一定樹遮陰,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經深耕細耙作畦。種植地宜選擇海拔300m以下的丘陵南坡、山谷或河岸兩旁背風的地方。如坡度較大,應按水平帶狀整地,帶寬3m,帶面向內傾斜,帶內側挖一條蓄水溝,溝寬30cm,深25~30cm。整後按株行距2m×3m挖穴,穴為60cmX 60cmX10cm,待植。
2、種植方法:
(1)種子育苗:
①選種:選擇生長15~20年,莖幹上下粗細一致,節間均勻,開花早,花序長而稍下垂,年生有3個以上花序結果的無病植株作留種母樹。於5~6月採摘果實,挑選呈卵形或橢圓形,外果皮金黃色,光滑無斑紋狀裂痕,大小均勻,飽滿,核堅硬,果仁重,每千克鮮果18~22個以下的無病蟲果作種。
②催芽:果實採摘後,應置陽光下曬1~2天,吸收熱量,有利於種子發芽。隨後進行催芽處理,其方法一是堆積催芽法。在靠近水源並有蔭蔽的樹底下或通風的室內,地面鋪一層沙,把果實堆成20cm高的小堆,保持濕潤,在溫度35℃左右,經7~10天,外果皮開始發酵腐爛,及時打開稻草,取出果實,用水洗凈,放陽光下曬1~2天,曬時要注意經常翻動,以提高發芽溫度,保證發芽整齊。然後再重新堆放、蓋草、淋水,同時要注意防止害蟲為害。18~28天後,每天要定時剝開果蒂檢查,如有色芽白點出現,即可取出進行育苗。二是籮筐催芽法。如種量不多,可將果實裝在籮筐內,用稻草封籮筐口,置屋內保溫,淋水。待果皮發酵腐爛時,將籮筐連同果實一起放在流水中將果皮洗擦乾凈,然後重新裝在籮筐內放於屋內,當有白色芽點出現時取出播種育苗。此外,還有苗床催苗法,因佔地面積大,出苗不整齊,產地較少採用。
③育苗:苗圃地按株行距30cm×30cm開穴,施入基肥。每穴放入1粒催過芽的種子,覆土3~5cm,輕壓實後,蓋上稻草或雜草,淋水。1個月左右,小苗陸續出土,定期進行苗期管理,經1~2年的培育,苗高達60cm左右時可起苗移栽。
目前,主產區多採用營養袋育苗。用農用薄膜做成,直徑25cm,高30cm左右的2袋,內袋泥土,腐熟的牛糞各1份混勻的營養土。再放入催芽的種子,每袋1粒,蓋土1cm,上面再蓋塘泥或河沙少許,以防板結,再用草覆蓋,淋水至濕。袋底穿2~4個小孔。此法移植成活率高。
(2)移栽:於春季3~4月,秋季8~10月栽植,選雨後或陰天進行。起苗時要注意保護根系,苗要帶土,並剪去部分老葉,栽植不宜太深,覆土壓實後淋定根水,並用雜草覆蓋穴面,或在四周插上小樹枝遮陰,以減少水分蒸發,提高成活率。若用營養袋育苗,栽植時去掉薄膜袋。一般每667㎡栽100株。
栽培管理
1、苗圃管理:育苗時要用稻草或雜草覆蓋;若無自然蔭蔽條件,還需搭設陰棚遮陰。旱天要注意淋水,保持苗床濕潤,但水分不能過多,否則易導致種子霉爛。當幼苗第1片真葉展開時,即可開始施肥,以稀薄人糞尿為主,以後每隔20~25天施1次,濃度逐次加大。若施用化肥,應在土壤潮濕時在植株側邊施入,小苗每株2g,苗長4~5片葉時,可在幼苗四周撒施硫酸銨,每株約4g。切忌撒到葉面上,以免灼傷幼苗。同時要及時除草,並將雜草曬干後蓋在小苗莖基周圍。
2、大田管理:在開墾植地時,留適當的樹木作蔭蔽樹,使蔭蔽度達到40%~50%,或在檳榔行間種飛機草、山毛豆等植物。也可間種一些木薯、花生等經濟作物或山梔子
、非洲蘿芙木等葯材。在河旁、屋前屋後種植的,可與稀疏的香蕉或椰樹套作。在開花結果期,應砍去高大的蔭蔽樹,或收獲間(套)種的經濟作物。但應保留樹干周圍的矮小物為覆蓋物,形成一個樹冠上部有充足陽光、下部蔭蔽覆蓋的生長環境。
3、除草培土與施肥:幼齡期要勤除草,每年2~4次,於春秋兩季進行,除凈周圍的雜草,並曬干蓋於莖干基部。除草時結合培土,把露在土面的根埋入土中。施肥:幼樹每年施肥3~4次,第1年每667㎡施有機肥250~500kg,第2、第3年每667㎡施500~1000kg,加尿素5kg、磷肥10kg,在植株周圍開穴或半月形淺溝施入後覆土。成齡結果樹每年施肥2次,第1次於2~3月在苞開放前,每株施入糞尿5~10kg,或硫酸銨100g,以促進早開花;第2次於9~10月,每株施綠肥或廄肥15kg,並加入過磷酸鈣100g,或火燒土5kg,以促進幼果生長。少雨季節應及時澆水或灌溉;多雨季節注意排水,以防積水。並防止牲畜踐踏植物根部,影響正常生長。秋冬季應注意防寒害。
6. 檳榔是什麼
「高高的樹上結檳榔,誰先爬上誰先嘗」。這是一首大陸和台灣都熟悉的情歌。含蓄的歌詞表現出青年男女對愛情的渴望和追求。
在台灣,檳榔樹隨處可見,特別是在鄉鎮和山村,成片成林。台灣人歷來就有嚼檳榔的習慣,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台灣當局將檳榔樹作為經濟作物大力推廣,檳榔的種植和銷售更成為一種蓬勃的產業。近些年雖然有所限制,但在台灣的東西海岸和中央山脈,依然可以看見大片檳榔樹。檳榔樹外觀很像椰子樹,筆直的樹干,頂上有一簇葉子,但檳榔樹干比椰子樹細,看上去更清秀。台灣氣候溫暖,檳榔樹一年四季都結果,一團一簇掛在樹頂。
沒吃過檳榔的人對嚼檳榔很好奇,在熱心的計程車司機的帶領下,我們也作了嘗試。小檳榔店裡50台幣(4元台幣約合1元人民幣)一包,大約八九粒。據別人講,這個價格不貴。檳榔個頭兒如棗子大小,外麵包一層綠色「檳榔葉」。說是檳榔葉,其實是另一種植物的葉子,既然用來包檳榔,也就稱作檳榔葉了。吃時先咬去一端吐掉,放在口中咀嚼,感覺是苦澀的味道,我想這就是不會吸煙的人吸煙的感覺吧。長時間咀嚼唾液增多,呈菊紅色,連口腔都染成紅色。檳榔纖維粗糙,反復咀嚼也不會融化在口中。我自己的感覺是實在不能恭維,就像外地人到北京喝豆汁。
嚼檳榔能夠生津發熱,勞作大眾辛苦之際,嚼一嚼檳榔能夠提神。檳榔吃久了會上癮,所以常看到有些人口中一天到晚總在動個不停。在台東到枋寮的火車上,我看到一位阿婆,半個小時內吃了兩次檳榔,每次兩粒,口中的蠕動一直沒有停止。阿婆是一位非常典型的檳榔「愛好者」,隨身攜帶全套工具,自己動手加工檳榔。她讓我們了解吃檳榔的完整過程:阿婆從小袋子中拿出兩粒檳榔,用小刀切去首尾,又打開一隻類似化妝品的小盒子,用刀子剜出少許白泥膏,平攤在檳榔葉上,將檳榔分別包裹起來放入口中。趁著阿婆嚼檳榔的時機,一打聽,才曉得白膏即石灰一類的東西,可以降低檳榔的不良刺激,改善口味。兩三個小時的路程結束時,阿婆依然在嚼檳榔。
現代人圖省事,吃檳榔都是到小店中買包好綠葉的成品。所以台灣的城鎮隨處可見檳榔店,星羅棋布的形容恰如其分。檳榔店不論在台北還是在台南,都有一種顯著標志:管狀霓虹燈成放射的扇形排開,夜間非常醒目。公路邊的小店更具特色,不足10平米的透明玻璃小房子孤立在路邊(如圖)。夜色中很遠就能看到霓虹燈,店內的一切清晰醒目。台灣一年之中炎熱時間長,所以檳榔店除了銷售檳榔,還兼賣飲料、香煙。各家「專業檳榔」店的名字五花八門:小寶貝、兔女郎、雙子星……招牌下還有介紹:零售、批發、一粒兩剖、白泥紅泥雙包等等。
以前吃檳榔的人數眾多,檳榔店的生意興隆,檳榔樹也種植得非常普遍。但是由於這種樹根系淺,固土能力差,遇到大雨就會造成水土流失,引發山洪;又因為嚼檳榔刺激口腔,容易引發口腔癌,所以近些年檳榔的銷售不如先前,競爭激烈。即使這樣,檳榔店中負責加工、銷售的「檳榔妹」的底薪也要一萬多新台幣,還要分提成。競爭激烈帶來的就是花樣百出:公路邊店中「檳榔妹」的穿著日益單薄,甚至上身只戴胸罩,下面只著短裙,即使在冬季也是如此。有特色的東西價格自然不菲,據說能賣到百元一粒。台灣報界形容這些「美麗凍人」的女孩子穿著「清涼、火爆」,批評「買一粒,送兩粒」作法過分色情。民眾抱怨聲四起,不時搞得沸沸揚揚。
檳榔西施就是賣檳榔的辣妹~
7. 湖南張百年檳榔一顆檳榔樹上面可以長出多少個
您好
正常來說,一顆檳榔樹一年能開4苞,每苞平均80顆的話,大概有300顆鮮果吧。其中一般100
千克鮮果可加工成榔玉17~19千克;100千克鮮果可烤得20~25千克榔干。
8. 檳榔樹要怎麼種植怎麼養好
栽培技術1.選地與整地宜選無低溫地區和潮濕疏鬆肥沃的土壤。坡變較大的可開行距3米的等高環山梯田。梯田面向坡內傾斜角15°左右。定植前1~2個月按株距2米挖穴。讓土壤充分風化。穴寬50厘米,深40厘米,每穴施土雜肥或廄肥10千克 作基肥,同時回表土至滿穴。另外,可在行間種速生快長的飛機草或豆科植物作臨時蔭蔽,有抑雜草生和保土壤濕度作用。
2.繁殖方法
(1)選種母樹應選擇15~30年生,結果正常無病蟲害,單株結果不少於300個,果托不少於3托,葉片8片以上,莖幹上部節間較短的植株。一般選第二、第三托的果實作種適宜。成熟的果實以卵形、橢圓形為好,果熟時呈金黃色為最佳。
(2)催芽產區多採用堆積催芽法。果實採下後曬1~2天,果皮剪去1/4。然後在選好的地上堆種,一般堆種厚度20厘米以下,若種子多應每隔1~1.2米留一條人行小道,以便淋水、檢查等管理工作。堆好後,蓋上一層稻草保溫,經15~20日後每7~8日檢查1次發芽情況,同時揀出發芽種子育苗。苗床日平均溫度低於36.1℃。日最高溫度低於36.5為宜。若超過上述溫度時就可能爛果。
(3)育苗
①營養袋育苗營養袋為長25厘米、寬18厘米的塑料薄膜製成。袋下有4個小孔以便通氣透水。營養土按1:1的表土與腐熟牛糞混勻,占袋4/5,再裝入河沙至滿袋,以免表面土板結,每袋放1粒種子,淋透水,保持濕潤。
②苗床育苗選近水源土質疏鬆肥沃砂質壤土或壤土為育苗地,經犁翻耙平施下廄肥或塘泥作基肥與土壤拌勻做畦,畦長4~5米,寬1米左右,高12~15厘米,並在畦面鋪一層4厘米的細沙。按20厘米×30厘米株行距挖穴,每穴1粒種子。待第一片小葉展開時施稀薄人糞尿或硫酸銨,每月1~2次,年除草及培土3~4次。
③定植檳榔苗生長約1年,高50~60厘米,5~6片葉便可定植。海南以春季2~3月或秋季8~10月,雲南以5~6月,溫暖多雨時節定植。最好選陰天定植,定植前1~2天澆透水。定植時去營養袋,蓋草、淋足定根水,保持蔭蔽和土壤濕潤。
3.田間管理
(1)幼齡樹每年除草2~4次,並進行培土。
(2)追肥以有機肥為主,配施化肥。幼齡期3年內每季度施肥1次,在樹冠外圍挖穴或開溝,按四個方向交替施肥。每次每株施人糞尿約5千克或硫酸銨25~50千克,混合綠肥5千克,並覆土澆水。3齡以後呈開花結果前每年春、秋季各施肥1次,每次每株施綠肥或廄肥10千克,混合硫酸銨100~150克、過磷酸鈣150~250克。開花結果樹每年3月及10月各施肥1次,每次每株施綠肥或廄肥10千克,加入尿素100~150克、過磷酸鈣250~500克、氯化鉀100~150克。
(3)排灌檳榔喜潮濕環境,但不要積水,以防爛根。
(4)蔭蔽定植後3年為檳榔幼齡期,需蔭蔽以保濕。間作物可選灌木葯材,但要增施肥料,保證其茁壯成長。
4.病蟲害及其防治
(1)葉斑病主要有以下幾種:葉點霉葉斑病(Phylio-sticta arecae Diedecke.),多毛孢屬葉斑病
(2)果腐病(Hyalodendron sp.)和(Fusarium sp.)引起青果蒂褐色腐爛,導致落果。防治同上。
(3)果穗枯萎病(Colletotri 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為害果穗、果實。防治方法:清除落果落葉,集中燒毀。幼果、青果期間用炭疽福美、多霉靈噴霧防治。
(4)根腐病(Phytophthora sp.)為害苗。防治方法:控制土壤濕度;發生期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800~1000倍液灌根;發現病株即時拔除並用石灰消毒病穴。
(5)紅脈穗螟(Tirathaba rufivena Walker.)是檳榔主要害蟲。防治方法:清園,春季3、4月結合施肥施3%呋喃丹顆粒劑0.25千克/株,施在根際挖深約10厘米半環溝,並覆土壓實,或於4、5月和8、9月噴葯兩次,葯劑用Bt乳劑100倍液加3%苦楝油或Bt乳劑100倍液加10%可百可乳油10毫克/升噴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