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漢騎多少錢一個月
⑴ 200分,並有加分---關於旅遊,對武漢熟悉的人請進!
武漢景點:東湖 歸元寺 黃鶴樓 龜山 古琴台 寶通寺 長春觀 晴川閣 龍泉山風景區 湖北省博物館 武漢長江大橋 新洲 荊州古城 紀南故城 鍾祥明顯陵 赤壁古戰場 咸寧溫泉 武漢國民政府舊址 辛亥革命軍政府舊址 珞珈山櫻花 武漢動物園 墨水湖 蓮溪寺 古德寺 卓刀泉 木蘭山 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 「八七」會議會址 洪山公園 龜山電視塔
素有「九省通衢」之稱的湖北省省會武漢位於長江和漢江的交匯處,因唐朝大詩人李白「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而又有「江城」的美名。這里四季分明,有著江漢平原典型的自然風光,市內100多處湖泊星羅棋布,數十座山峰蜿蜒其間,這里也是千年荊楚文化的發源地,具有濃郁的楚文化特色,是我國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武漢通常被稱為「武漢三鎮」,「三鎮」指的是武昌、漢口、漢陽這三塊被長江和漢江隔開的地方。漢口是武漢最繁華最熱鬧的商業區,也是華中地區商品集散的中心;武昌是武漢高等學府集中的文化區,是武漢現代城市文化的體現;漢陽則是市政府重點發展的開發區,凸現著武漢的未來。武漢的絕大部分景點都集中在武昌和漢陽,向中外遊客展現「江城」風情萬種的迷人風采和魅力。
武漢市旅遊部門整合全省的旅遊資源,開發了「一絕、兩特、三精」(一絕品即武當山,兩特品即楚文化、清江民俗風情,三精品即長江三峽、神農架、三國文化)特色旅遊項目,讓旅遊者在山、水、民風之間體驗楚文化的獨特風韻。
當地特色: 過早
武漢人稱吃早飯為「過早」,他們幾乎不自己做早餐吃,出門「過早」是一種深厚的地方習慣。
「過早」這一詞彙最早出現在清代道光年間的《漢口竹枝詞》中,那時人們為了早早到漢口趕集,總是在路上買著吃。時至今日,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加之人們工作、學習的場所與居住區距離的增大,這種「過早」的習俗呈增強的趨勢,所以武漢的小吃業極為發達,大街小巷無處不是生意興隆食客盈門的小吃店。
武漢的早點品種很多,匯集了南北方的各種口味,最具當地特點的早點有面窩、三鮮豆皮、熱乾麵、伏汁酒(一種用酒釀和雞蛋花沖成的甜湯),還有燒賣、湯包、牛肉線粉、炸醬面、豆絲、水餃、湯圓等,都是一些價廉物美的早點心。
最佳旅遊時間
武漢是長江沿岸有名的「火爐」,那裡的夏天非常悶熱,即使是站在長江邊,也沒有一絲風,整個夏季的會有十幾天四十度以上的酷暑天氣。所以到武漢旅遊一定要避開夏季,否則火辣辣的太陽會曬得你游興全無;而武漢的冬天又十分陰冷,也不適宜去。
所以,到武漢旅遊以春秋兩季為宜,春天(3、4月間)可以到位於武昌珞珈山上的武漢大學校園里賞櫻;秋天則適合到東湖湖畔的行吟閣下勉懷大詩人屈原。
住宿介紹
武漢市的住宿服務業較為發達,賓館、酒店隨處可見,星級賓館亦不在少數。可供廣大背包族旅遊者住宿的低檔賓館、招待所更是不勝枚舉。
其中比較有名氣的高檔賓館如東方大酒店、晴川假日酒店、長航大酒店、香格里拉大飯店、洪山賓館、帥府飯店、江城大酒店、江鷹大酒店等都可在攜程旅行網上直接預訂,當是商務旅遊和有閑階層休閑游的首選目的地。
特別推薦:位於漢陽區龜山腳下的晴川假日酒店不僅內部軟硬體不錯,周圍環境也很好,長江和漢水從該酒店旁邊流過,從那裡可以看見長江對岸的黃鶴樓。該酒店門口有旅遊專線車,可直達歸元寺、古琴台、東湖等武漢市著名的景點。
餐飲介紹
到了武漢一定要吃到這四樣東西:蔡林記的熱乾麵、老通城的三鮮豆皮、小桃園的瓦罐雞湯、四季美的湯包,這四家店都開在漢口的商業鬧市區,而且還開了不少分店,只要一打聽,每個武漢人都會很熱情地給你指路。此外,漢陽歸元寺里的素菜館也很有名。
武漢比較著名的家常菜有排骨湯和清蒸武昌魚,前者是用那種黑黑的大瓦鍋,將新鮮的排骨和蓮藕、海帶一起煨幾個小時,在沒有藕的季節則以土豆代之,這種湯醇白鮮香,十分好喝;吃武昌魚時請注意一定要吃清蒸的活魚,那樣才能品出正宗武昌魚的鮮味。
提示:武昌區的彭劉楊路(離黃鶴樓很近)上的武昌酒樓以烹制武昌魚著稱,可以去嘗一嘗。
娛樂介紹
武漢跟其他大城市一樣,夜晚也有不少燈紅酒綠的地方,在這些地方娛樂節目不外乎卡拉OK、迪斯科、保齡球之類的老一套。其實有這點時間,還不如到長江大橋上走走,在這座第一次由國內專家完成建造的大鋼鐵橋上看看長江的夜色。
購物介紹
到武漢來其實不用買東西帶回去,現在的商品流通很發達,當地賣的東西別的地方也都有;而傳統的土特產比如青山牌的麻烘糕、孝感麻糖之類的食品,以現在多數人的口味來看並不好吃,但除了這些東西以外,可以被稱為是武漢土特產的東西差不多也就沒有了。
如果你想去逛逛街,那麼漢口有不少繁華的商業路段,像漢正街、大夾街、六渡橋等地都是商家集中的街區,特別是漢正街,這是一條在全國都有名的商業街,以價廉物美而聞名,但是也得貨比三家,小心買到「水貨」。
交通介紹
武漢歷來有「九省通衢」之稱,是我國少有的集鐵路、水路、公路、航空於一體的交通樞紐。
航空:武漢的天河國際機場離市區有25分鍾的車程,機場每小時都有一班車發往市區的長途汽車站(就在漢口火車站附近),反之亦然,票價15元。民航每天都有直達北京、上海、南京、鄭州、廣州、南昌、福州、成都等國內主要城市及世界各大城市的航班。
船運:武漢是我國長江沿岸最大的中轉港之一,上游至重慶、下游至上海都有定班客輪往返。由於船運速度較慢,近年來乘船去武漢的旅客已明顯較少,因而現在的客輪班次也減少了很多,如果要乘長江客船的話最好問清情況。
武漢港長江客運航班表
終到站 開船時間 全程運行時間
上海 11:00、19:00 43個小時
南京 20:00、21:00 25小時
重慶 18:30 60小時
九江 18:00 9小時30分
九江 8:30、13:30 4小時(高速船)
鐵路:武漢距北京1209公里,離廣州1104公里,每天在這里進出的快車有30列以上。市內的大部分列車都由漢口站和武昌站發出,在買好車票後一定要仔細看清楚票上註明的是從哪個車站上車的。
公路:武漢成為華中第一大交通港站。鐵路京廣線、襄渝線、焦柳線、漢丹線和武大線交織通往全國各地。公路也四通八達。
市內交通:漢口、漢陽和武昌分別被江漢大橋、二橋、三橋、四橋以及長江大橋、二橋連接了起來,使得人們在三鎮之間往來方便了很多;當地還開通了一些旅遊專線車,將主要的景點都網羅了進去,如果你想省錢的話,可以找這種車坐,但是時間較長,因為站站都停。比較好的有旅遊一號線,到達武漢的大部分景點。
401旅遊線路(全長36公里,共19個景(站)點)
二七紀念館-古德寺-八路軍辦事處-八七會址=勝利飯店-武漢客運港-江漢路步行街-龍王廟-銅人像-古琴台-歸元寺-龜山電視塔-黃鶴樓-紅樓-長春觀-寶通寺-東湖梅園-磨山楚城-東湖沙灘浴場
402旅遊線路(全長48公里,共17個景(站)點)
武昌火車站-紅樓-黃鶴樓-龜山電視塔-古琴台-武漢客運港-八七會址-濱江公園-解放公園-東湖梨園-鳥語林-省博物館-東湖梅嶺-放鷹台-東湖梅園-武漢植物園-東湖釣魚台
普通車票2元,限乘一次有效 通票5元,全天不限次數乘車 ,車上代售打折景點門票
車型:新型雙層觀光巴士
市內沿江觀景游
武漢客運港碼頭乘「新鑫」號遊船,沿江一日游,白沙洲長江大橋-晴川閣-龍王廟-楊泗港-黃鶴樓-武昌觀江平台-長江大橋-長江二橋
市郊旅遊1路 武漢客運港-黃陂木蘭山-木蘭胡 票價:16元/人
市郊旅遊2路 武漢客運港-現代蔬菜園-新洲道觀河風景區 票價:18元/人
市郊旅遊3路 武漢客運港-蔡甸野生動物園 票價:12元/人
市郊旅遊4路 武漢客運港- 武漢民族文化村-華泰山莊湯孫湖度假村-龍泉山風景區 票價:10元/人
市郊嵩陽森林公園旅遊線路:漢陽文化宮-蔡甸鎮-索河鎮-嵩陽山莊
市郊九真山森林公園旅遊線路:漢口新華路-永安鎮
⑵ 騎自行車從武漢到荊門要多久
看你怎麼騎啦,如果是飛快的話,也得半天吧,因為坐車都得2個多小時奧,
不過我建議你還是別騎的好,鍛煉身體也不需要這樣吧?
嘻嘻,
荊門現轄京山縣、沙洋縣、鍾祥市、東寶區、掇刀區、屈家嶺管理區6個縣、市、區,其中鎮50個,鄉1個,街道辦事處5個,農業辦事處、農(牧)場、水庫單位等11個,省級經濟(高新)技術開發區4個。總人口300萬人。「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荊門位於湖北省中部,東通孝感下漢瀘,與安陸、應城接壤,距武漢市217公里;南連荊州通湘粵,與江陵、潛江、天門毗鄰,距荊州市80公里;西扼宜昌接渝蜀,與南漳、遠安、當陽交界,距宜昌市120公里;北望襄樊達中原,與宜城、隨州相連,距襄樊市111公里,是溝通南北、連接東西的重要交通樞紐,素有「荊楚門戶」之稱,歷來為兵家和商家必爭之地
⑶ 武漢木蘭草原是不是可以騎馬我好想騎馬哦...那怎麼收費的
可以的,但是真沒什麼意思,為了安全不會讓你飛馳,,很小的一個操場,和學校的差不多,費用去年是15現在多少,不知了
⑷ 武漢跑滴滴打車一個月毛收入可以跑多少啊
當作主業跑的話,一天200到400不等;如果只是兼職的話,100左右吧。武漢滴滴司機也很多的!
⑸ 武漢市和西安市,誰更發達
從小在西安長大,剛上小學時隨父母來到了武漢,在武漢一待就是四十多年。其實還是很懷念小時候,70年代的西安可以說是「夜不閉戶、路不拾遺」,文化氛圍在當時的武漢是找不到的,這個感覺若沒有親身體驗是不會理解的,…開始對武漢沒什麼好感,被武漢人的舉止搞怕了!不過,上學…工作…成家…習慣了武漢的生活後反倒覺得別的地方呆不習慣了!而且對武漢有了特殊的感情,武漢是個需要適應能力特別強的人才能融入的地方,我就是其中一個,不知不覺中自己也成了地地道道的武漢人。以前,西安與武漢這兩個城市太不一樣了:一個是歷史文化城市、一個是工業城市;兩個地方百姓的生活習慣、城市面貌大不相同。記得九幾年曾回到西安市東四路原來住過的地方,變化太大,原來安靜的街巷變化成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的景象,城區面積擴張得很大,武漢也是這樣,看來隨著經濟發展,世界大同了。已找不到兒時的感覺了!言歸正傳,要說哪個城市更有成為一線城市的潛力?從兩個城市自身特點角度分析,我謹慎的說:應該是武漢吧,武漢最大的特點是資源型城市,先不談財力,人力資源和水資源是未來城市發展的最大潛力,武漢得益於湖泊,也稱得上是「魚米之鄉」。西安因為歷史太悠久,受保護的地域眾多,這也是西安受局限的地方。其實,成為一線城市也就是領導面子上的事,跟老百姓沒多大關系
⑹ 本人五一假期要去武漢,知道武漢的人來說一下,先謝過了
武漢人的性格代表著這座城市的性格。而城市的性格是由它的文化背景和生存環境雕塑而成。
武漢是座古老的商業都市,交通發達,往來便利,諸多年前便已是南人北客與本地土著混雜而居,真正的武漢本地人已難以成為大多數了。武漢有一本關於漢口舊事的書,名為《漢口竹枝詞》,其中寫道:「此地從來無土著,九分商賈一分民」。
在武漢,我們能看到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但凡匯入武漢居民的外鄉人,初來乍到時,多也對武漢人的性格大有牢騷。然則不多時日,這些發牢騷者自己的性格也都迅速為武漢人所同化,一改他們原先自認為有別於武漢人的地方。
原因何在呢?蓋實為武漢根深蒂固底蘊厚重的市井文化也。這種市井文化有著極強的溶解力,輕易就將外來的東西消化掉了,並將外來者塑造成自己所需要的角色。武漢人不像上海廣州人那麼排外,彷彿跟外來人比跟本地人更能友好相處,大約相當的程度也是因為自己多半來自外地。
與此同時,武漢又是個地處於南北夾縫中的城市。這種地位令武漢生出諸多尷尬。對於北方,武漢的冬天有著它的寒冷,氣溫可達零下好幾度,而在夏天卻絕無它的涼爽,當北方人夏夜蓋著薄被睡覺時,武漢人卻只能把床搬到露天以便能熬過一個悶熱得幾近殘酷的夜晚。對於南方,武漢的夏天有著它的濕熱,溫度高可達40度甚至更高,而冬天卻又絕無它的溫暖,當南方人穿著毛衣過春節時,武漢人卻不得不在家裡燃著爐火以便取暖。
於是乎,武漢這地方便兼有了南北方各自的短處:夏天的高溫濕熱和冬天的天寒地凍。要命的是武漢偏偏地處南北之間,南方認為你是北方,北方認為你是南方。在南方的辦公室里裝冷氣時,武漢被認作是北方了;在北方的家中設暖氣時,武漢又被當作了南方。
萬般無奈的武漢人,只好冷時比北方冷,熱時比南方熱。為此,武漢人的性格便也呈南北兼容之狀:既有北方人之豪爽,亦有南方人之聰慧;換一種詞彙,也可謂既有北人之蠻,亦有南人之狡。
大熱大冷的生存環境,自是讓人的性格亦大起大落。所以武漢人易暴易怒,但也易解積怨,不計前嫌。正所謂來得快去得快。來此長居的外地人,亦同樣擺脫不了這氣候的壓迫,於是身不由己地武漢化了。而僅到此一游的外地人,則只撞得見武漢人的易暴易怒這一個環節,卻見不到武漢人於一笑中盡釋前嫌的環節,由此而容易對武漢人懷有偏見。
所以我說,與武漢人相處時間短的人,多半會對武漢人持貶意評價;但同武漢人相處時間長的人卻一定會體會到武漢人性格的可愛。
武漢是一個有爭議的城市。人們談到武漢,掛在嘴上的總是三個字,「大」,「亂」,「熱」。
說到大,武漢肯定不是中國最大的城市。論城市人口,它比不上北京,上海,也比不上天津;論面積,雖然它也算是中國最大的城市之一,但一個巨大的東湖之外,它的建成區與天津的建成區不相上下,並不能同京滬兩市相匹敵。但奇怪的是,在中國,只有兩個城市的前面曾被冠以「大」名,其一是上海,其二就是武漢。
武漢之「大」,或許是因為它的地域特徵給人以「大氣」的感覺,或許也是因為三鎮隔江相望的城市結構造就了一種雄偉的印象。武漢雄踞江漢平原,在這座城市裡,既有大江大河,也有大湖和山陵。茫茫長江縱貫市區,串聯起武漢三鎮,滔滔漢水分割漢口漢陽,這里可能也算是中國湖泊最多的大城市之一,沙湖、南湖,東湖等大湖分布於城區,周圍還有不計其數的小型湖泊,其中的東湖是中國最大的城中湖。整個城市具有一種左擁兩漢(漢口漢陽),右抱武昌,城中有湖,湖畔繞城的格局,顯得一望無際,浩浩盪盪。
武漢三鎮中,如果把武昌和漢口兩鎮分別擱在其它地方就已經可以算是兩座大城市了,何況它們還連成一體,於是就簡直是城市中的龐然大物了。南京與武漢,都是長江邊的大城市,但與武漢相比,南京就顯得很小了。記得曾經騎自行車去看南京長江大橋,橋東市聲繁華,一派都市景象,但往橋西一望,則是一片莽原,就有一種繁華將盡的凄涼感。而你在武漢就不會產生這種印象,無論站在武漢長江大橋或者長江二橋的橋頭上,兩頭都是一望無盡的繁華城市景色。夜晚經過長江大橋,但見車燈流如梭,兩岸燈火輝煌,那邊是漢口林立的高樓,這邊橋下是司門口商業區的閃耀的霓虹燈。假如你從漢口火車站下車,乘上去往武昌俞家山下華中理工大學的公共汽車,需要將近一個半小時的時間。無怪第一次來武漢的人,對這個城市的第一印象就是大。
說到亂,似乎與武漢的性格有關。與長江邊上的所有城市一樣,武漢也有著它獨特的魅力。站在黃鶴樓上俯瞰武漢三鎮,你會深深地被這座城市秀美的容顏所吸引,近處,長江如玉帶飄然東去,虹橋飛架,車輛穿梭,龜蛇二山,遙遙對視,北岸的漢口高樓林立,商業繁盛,南岸的武昌秀麗沉靜,文質彬彬,遠處的東湖若隱若現。其實,在大城市中,還沒有哪一座城市像武漢這樣風光如畫的。武漢打出的口號是「建設山水園林城市」,我覺得,與一些根本缺乏這類資源的城市相比,這種口號並不顯得矯情和誇張。但是,武漢人雖有「九頭鳥」的精明,卻在精明之外,自有一種放達不羈,豪爽沖動的氣質。因此就顯得大大咧咧。並不像某些自然環境不好的城市那樣善於藏拙。所以武漢不像北京那樣宏偉整齊,也不像上海那樣精緻洋氣。當你走進武漢的街道,就會產生「亂」的感覺。
火車站是人對城市產生第一印象的地方。但從武昌火車站出來,你看到的卻是一片亂糟糟的景象:四處遊走的人群,凌亂而擁擠的建築,堵滿車輛的道路,都給人以亂的感覺。在武昌主幹道之一的武珞路上,水泥路面因為年久失修而顯得破落,坐在公共汽車上,顛簸得一塌糊塗。兩邊的建築紛亂,店鋪雜然,即使有鱗次櫛比的高樓,也掩飾不住這條大街的雜亂無章。漢口的中山大道,解放大道高樓林立,洋溢著活力與繁華,但也同樣顯得紛亂擁擠。不過,如果你以為武漢也就這樣子,那麼你就錯了。武漢就像武漢人的性格一樣對比強烈,破舊的地方破舊依然,可它也常常會出現一些讓人眼前一亮的都市風景,在武昌的中南大道、東湖路,漢口的中山大道(六渡橋以西)、江漢路等路段,你都能夠看到一些精緻漂亮的街景,不亞於中國任何的現代都市。因此,這些地方也成為武漢城市形象的代表。入夜時分,走在武漢街頭,眾多的娛樂場所和閃耀的霓虹燈,讓武漢流光溢彩,繁華而充滿了活力。
武漢的司機也大大咧咧,尊章意識不強,即使有警察,他們也不很在意。開起車來又「猛」又「刁」。「猛」是說他們性子急,喜歡開飛車,只要路況允許,他們就會把車開得讓人提心吊膽。「刁」是說他們在擁堵的車道上善於「鑽空子」,只要有點空隙,他們就會設法讓自己的車立刻補上。因此,在武漢的街道上,經常可以見到汽車你追我趕。就連公共汽車在路上遇到乘客招手,只要沒有警察,也敢隨便停車。武漢的公共汽車班次很多,各個站點上常常被各種車輛擠得滿滿的。為了爭乘客,各個車的售票員都在那裡拉開嗓門喊「司門口!」、「武珞路!」「武漢關!」。由於武漢街頭上供行人過街的天橋和隧道都不多(但比天津還是要強一些),因此,行人亂穿馬路的現象也很普遍。
武漢的亂還與這個城市中各種鋌而走險的人物有關。作為九省通衢的武漢是個大碼頭,各色人等聚集的環境造就了武漢人的江湖氣,更重要的是,它雖然在地理上位居中國中部,卻遠離政治中心,很少受到庄嚴典雅的廟堂束縛,因此,武漢人在保有一種楚人蠻氣的同時,也保有了一份楚人的靈氣。「蠻氣」使他們尚自由,愛沖動,無拘束,說話大聲武氣,做事豪放灑脫,性格火辣,沖動起來天王老子都不在話下,這種性格使武漢歷來都是一個容易「著火」的城市,從武昌首義到二七罷工,從二十年代的大革命到六十年代的「百萬雄師」,武漢人都淋漓盡致地表現了他們身上那種火辣沖動的性格。外地人到武漢,總是對武漢人那種粗大的嗓門印象深刻,讓人覺得武漢人不好打交道。就連一般在中國總是被人高看的外國人在武漢也領教過武漢人的厲害。當年上英語口語課,一位外教曾經說起他在漢口的經歷還耿耿於懷,他在中山大道上走路不小心,踩了一位年輕人的腳,連聲對他說對不起,可那位年輕人橫眉冷對半天,堅決不買帳,反過來踩了他一腳這才悻悻然地走了。武漢的犯罪率高大約也與這種愛冒險、易偏激的性格有關。
說到武漢的熱,盡人皆知。武漢是全國著名的三大「火爐」城市之一,它從二三月份變暖,進入萬紫千紅的春天,到五月份開始轉熱,到七月八月九月開始大熱,在此期間,武漢一直是象是被浸潤在熱水中。熱得讓人透不過氣來。而從十二月份開始,武漢又轉入了冷。這里不像北方,冬天沒有暖氣,人們也沒有烤火的習慣。雖然氣溫不像北方城市那麼低,但由於氣候相對潮濕,所以顯得陰冷,在這樣的氣候中,凍瘡是經常發生的。這種大起大落的氣候,許多外地人是很難適應的。但武漢人卻依然過得優哉游哉。武漢人那種大起大落的脾氣,恐怕也與這種氣候不無關系。
武漢是一個四季分明的城市,武漢市民性格也與它的氣候一樣多彩多姿,春天花繁葉茂,武漢人特別喜歡郊遊,在東湖邊上,珞珈山旁,到處都可以看到賞花、野餐的人群,在其他地方,像東湖這樣的美麗風景區,早就被圈上圍牆,變成公園收費賺錢的地方,但武漢卻把東湖的大部分區域向市民免費開放,這也可以算做武漢人的一種福氣了。
不過,最能體現武漢的城市性格的,還要算夏天,武漢的夏天,熱浪滾滾,在這種氣候中,一個外地人是不敢輕易出門的。但夏天卻給武漢人在長江戲水、在東湖游泳提供了機會,因此,武漢的水邊上,總是熱浪滾滾,各路游泳高手,都在這里盡顯風姿。顯示著武漢人的豪情。而等到夕陽西下之後,幾乎所有的武漢人都會走出家門,要麼找地方歇涼、聊天,要麼搬一支竹床放在外面,要麼邀朋請友尋個小攤盡情夜宵。於是,白天是太陽的熱,晚間是人潮的熱。使整個武漢的夏夜,都人聲鼎沸,在這種夏夜的生活中,武漢人火爆性格後的另一面,也盡情展露。他們顯得機敏、聰慧,見多識廣,頭腦清楚。而許多浪漫和不那麼浪漫的愛情故事,也多在這樣的時候發生。
武漢是一座熱辣辣的城市,它充滿一種平民城市的激情和活力。它坦盪而不做作,懶散而富有情趣,它不排外,你在這里幾乎沒有外鄉人的感覺;它有個性,你在這里可以聽見尖銳而爽直的言談,卻很少聽到肉麻的諛詞,它見多識廣,又經常沉溺於自我的冥想,很少有自吹自擂的愚蠢的虛榮心。
武漢飲食文化
傳統小吃
「不需考究食單方,冬月人家食品良,米酒湯圓宵夜好,毋魚肥美菜莖香。」清代道光年間(1821-1850年)的這首《漢口竹枝詞》,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武漢的食俗及其特有的風味小吃。武漢的風味小吃品種很多,歷史悠久,如源於戰國時期偽清水棕、南北朝時的春餅邊、隋唐時的綠豆皮、宋元時的油果、明清時的米酒、面窩和近代出現的三鮮豆皮、湯包、熱乾麵,等等……
老通城豆皮
「老通城」是坐落在漢口中山大道大智路口一家大型酒樓的名字,以經營著名小吃三鮮豆皮馳名,有「豆皮大王」之稱。這家酒樓創辦於1931年,原位於古漢口城堡大智門外,為城鄉通道,故名通城甜食店,抗日勝利後復業,改稱老通城甜食店。該店仿照湖北民間的傳統小吃豆皮,銳意改進,配合甜食應市,頗受歡迎。其製法是將綠豆、大米混合磨漿,在鍋里攤成薄皮,內包煮熟的糯米、肉丁等餡料,用油煎好。特級廚師高金安精益求精,以鮮肉、鮮蛋、鮮蝦仁為主製作餡料,創制出三鮮豆皮,皮包金黃發亮,入口酥鬆嫩香,更加燴炙人口。
四季美湯包
「四季美」是坐落在漢口中山大道江漢路口附近的一家小吃店的店名,意為一年四季都有美食供應,如春炸春卷、夏賣冷食、秋炒毛蟹、冬打酥餅等。1927年開業,生意興隆,後有特級廚師鍾生楚等在該店製作江蘇風味武漢化的小籠湯包應市,受到顧客的好評,被譽為「湯包大王」,使該店變為主要供應小籠湯包的湯包館。其制餡講究,選料嚴格,先將鮮豬腿肉剁成肉泥,然後拌上肉凍和其他佐料,包在薄薄的麵皮里,上籠蒸熟,肉凍成湯,肉泥鮮嫩,七個一籠,佐以姜絲醬醋,異常鮮美。為了滿足不同顧客的需要,除鮮肉湯包外,他們還應時製作蟹黃湯包、蝦仁湯包、香菇湯包、雞茸湯包和什錦湯包等。
小桃園煨湯
「小桃園」是坐落在漢口勝利街蘭陵路口的一家小吃店的店名,該店創始於1946年,有陶、袁兩個小販在這里搭棚設攤,經營油條、豆漿之類的小吃,後來兩家合作,經營煨湯,店名「筱陶袁」,解放後諧音化為「小桃園」,是著名的「煨湯專家」。該店經營的主要品種有瓦罐雞湯、排骨湯、蹄膀湯、八封湯、腳魚湯、牛肉湯、鴨湯等,以瓦罐雞湯最馳名。其原料為黃波孝感一帶一斤半重以上的肥嫩母雞,剁成雞塊,先入油鋸爆炒,再倒入內有沸水的瓦罐內,用旺火糧熟,小火煨透,湯鮮肉爛,原計原味,營養豐富,是老人、病人、產婦的滋補上品。八封湯和其他糧湯也都各具特色,鮮香可口,深受食客喜愛。
談炎記水餃
談炎記水餃館坐落在漢口中山大道384號,距利濟路口不遠,1920年由黃陂人談志祥創辦,專門經營水餃近八十年,有獨到的製作水餃技藝。從選肉、配料、點味、制餡、制皮到包制、熬湯、煮熟等各道工序,都有嚴格的標准,如以鮮豬腿、黃牛腿肉制餡,豬蹄熬湯,配上蝦米、香菇、香菜、蔥花等佐料,使水餃的餡嫩、湯鮮、形美、皮薄,吃起來爽口潤腹,余香滿口,吃後留有餘味,使人吃了還想吃。除了傳統的鮮肉水餃,名師談銀山近幾年還陸續研製出冬菇水餃、廠米水餃、三鮮水餃、雞茸水餃、蝦仁水餃等新的品種,適應不同食客的口味。
蔡林記熱乾麵
蔡林記熱乾麵館坐落在漢口中山大道854號,面對水塔,生意興隆,日銷量約15000碗,接待品食者萬人以上。熱乾麵與山西刀削麵、兩廣伊府麵、四川擔擔面、北方炸醬面並稱為我國五大名面,它既不同於涼面,又不同於湯面,製作的方法是先把面條基本煮熟,然後攜起來排油攤涼,吃時再在開水內滾燙幾下,瀝水,加上芝麻醬、蝦米、蔥花、醬蘿卜丁、小麻油和醋等作料拌勻,上口時香氣撲鼻,耐嚼有味。現在武漢的大街小巷到處都有熱乾麵館和攤點,熱乾麵已成為武漢人早晨愛吃的早點小吃之一。
老謙記牛肉豆絲
老謙記是坐落在武昌司門口的一家風味小吃店,主要經營牛肉豆絲,兼管牛肉湯菜,隨意小酌。
豆絲是以綠豆、大米等為原料,磨碎成漿,在鍋里攤成皮,切成絲,武漢人很愛吃,有湯豆絲、干豆絲、炒豆絲等多種吃法。老謙記經營的是炒牛肉豆絲,炒時按顧客要求,可以枯炒,也可軟炒,味道各有千秋,區別只在火候。主要原料都是黃牛眉子百溝、濕豆絲、水發香菇、玉蘭片等,外加調味佐料,用麻油煎爐炒熟。吃起來牛肉酥滑鮮嫩,豆絲綿軟滋潤,牛肉與豆絲的味道交合在一起,別有風味。
面 窩
面窩和熱乾麵一樣,也是武漢人愛吃的早點之一,製作簡單,遍及武漢三鎮的大街小巷,多為攤點經營或由飲食店兼管。面窩是武漢特有的,創始於清光緒年間(1875-1909年)。當時漢口漢正街集稼咀附近有個賣燒餅的叫昌智仁,看到賣燒餅生意不好,就想辦法創制新的早點品種,經過反復琢磨,他請鐵匠打制干把窩形中凸的鐵勺,內澆用大米、黃豆混合磨成的米漿,撒上黑芝麻,放到油鍋里炸,很快就作出一個個邊厚中空、色黃脆香的圓形米餅。吃起來厚處松軟,薄處酥脆,很有味道。
特色菜餚
與小吃相對的武漢大菜是榮列全國十大菜系的鄂菜之精華和代表,它源於古代楚國的佳餚,經過兩千多年的發展,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風味和一批名菜,如清蒸武昌魚、臘肉炒菜薹等……
清蒸武昌魚
武昌魚是馳名中外的水產,盛產於武昌縣和鄂州市共管的梁子湖中,封建時代是貢品,現在是席上珍饈。其烹制方法多種多樣,十分講究,最負盛名的是清蒸武昌魚,製作最佳的菜館是武昌大中華酒樓。這家酒樓由安徽人集資,創辦於1933年,以擅長烹制武昌魚著稱。由於清蒸的方法最具代表性,通常以武昌魚作為清蒸武昌魚的品名。他們一般用一公斤左右的鮮活樊口鯨魚作主料,輔以火腿、香菇、冬筍、雞湯等十多種配料調料,上籠清蒸,嚴格控制火候,使之恰到好處。蒸好後再在魚上綴上紅、綠、黃各色菜絲,使之色彩艷麗,香味撲鼻,魚肉細嫩,湯質鮮美。除清蒸外,他們還運用油燜、紅燒、花釀等法創制三十多種魚饌。
黃燜甲魚
湖北人吃甲魚至少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黃燜甲魚是楚鄉名菜。甲魚也叫團魚、元魚、雷、鱉,俗稱王八,營養豐富,有滋陰補腎的功能,其甲其肉均可食,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還視之為葯物。武漢大中華、老大興園和雲鶴等酒樓將甲魚黃燜,配上香菇、雞湯等調料,鮮美香糯。
皮條鱔魚
皮條鱔是從荊州、沙市傳入武漢市的傳統名菜,荊州地區己經食用數百年了。鱔魚味美,且有葯用價值,《名醫別錄》說它有補五臟、療虛損的功效。皮條鱔魚以老骨後切成長條,制熟後猶如皮條而得名,又因形如竹節,也叫竹節鱔魚。漢口雲鶴酒樓、老大興園酒樓和老會賓酒樓烹制的皮條鱔魚都很考究,製法是用二道不同溫度的油余炸至皮酥,再掛上糖醋黃汁,色澤金黃,外酥內嫩。
老大興鯉魚
「老大興」是坐落在漢口利濟北路靠近解放大道航空路口的老大興園酒樓的簡稱,這家己有一百四十多年歷史的酒樓以烹制蛔魚著稱,享有「蛔魚大王」之譽,與「豆皮大王」、「湯包大王」、「喂湯專家」並稱為武漢風味的「三王一專」。
蛔魚即長吻鮭魚,又名江團、白吉,魚體圓長,口在頭下,呈新月形,全身無鱗,多產於長江中游。這家酒樓的著名廚師劉開榜在抗日戰爭前後烹制出紅燒蛔魚,使他本人和酒樓獲得「鱗魚大王」的榮譽。這一稱號經過第二代曹雨庭傳到第三代江顯山,使傳統技藝有了新的發展,創制了清燭蛔魚、網油蛔魚、粉蒸蛔魚和氽蛔魚等新的品種,色、香、味、形俱佳。
洪山菜苔炒臘肉
洪山菜薹即產於武昌洪山一帶的紅菜薹,顏色紫紅,脆嫩清香,營養豐富,常食不厭,是武漢人冬春兩季的家常菜之一,同武昌魚一起被譽為楚天兩大名菜。
洪山菜薹炒臘肉,做法很講究。菜薹要選洪山寶通寺周圍種植的,要既鮮且嫩,主要吃薹,薹用手摺,長約寸許,洗凈瀝干備用。臘肉也要切成一寸長的薄片,先放進鍋里煸妙,然後撈起,再炒菜薹,最後把臘肉摻入,起鍋裝盤。吃時菜薹鮮嫩脆香,臘肉醇美柔潤,別有風味。
東坡肉
位於漢口解放大道中段的雲鶴酒樓有一種用冬筍、菠菜、五花豬肉烹制而成的名菜,以「冬」諧「東」、「菠」諧「坡」而稱為東坡肉,味道鮮美,香氣撲鼻,頗受食客的歡迎。此菜源於湖北黃州,與北宋文學家蘇東坡謫居黃州有關。1080年蘇軾被貶到黃州,躬耕於東坡,自號東坡居士。當時黃州肉賤,但烹調不好,味道不鮮。蘇東坡經過試驗,摸索出一套燉制五花內的方法,燉出來的肉色澤紅艷,味醇可口,後人就把這種燉肉叫做東坡肉,在黃州地區流傳九百多年。後來傳到武漢時,烹飪技術上有改進,味道更加鮮美。
無獨有偶,在蘇軾生活過的四川、浙江也都有風味不同的東坡肉。更有趣的是雲南大理的少數民族在結婚時,還有新郎新娘合吃東坡肉的習俗。
黃陂三合
黃陂三合是武漢市郊縣黃陂民間的傳統佳餚,已經流傳數百年。三合是魚丸、肉丸、肉糕三樣菜餚合而為一的統稱,當地群眾又稱之為三鮮,他們把三鮮作為品評筵席的起碼標准,有「沒有三鮮不稱席,三鮮不鮮不算好」之說。
三鮮各有其製作傳統技藝,魚丸選用鰓魚剁茸,配上蛋清、蔥白、薑汁、豬油等余制而成;肉丸選用豬腿夾肉剁碎,配上魚茸和各種調料,酥炸而成;肉糕的原料和肉丸相同,但作成糕狀,蒸制而成。三菜合燒,魚有肉味,肉有魚香,別有風味。由於三菜中有魚、丸、糕三字,魚與余諧音,龍的方音為圓,糕與高同音,人們便賦三合以年年有餘、家家團圓、步步高升的寓意,為圖吉慶,年節必備。1941年黃陂人在漢口打銅街開設黃陂合記餐館,把黃陂三合傳到武漢,把鄉土菜的質量進一步提高,使得魚丸滑嫩、肉丸松泡、肉糕軟柔,頗受歡迎。後來隨著武鋼的建設,合記餐館遷到青山建設七路,改名解放酒樓,繼續精製此菜。
沔陽三蒸
沔陽是江漢平原上的一個大縣,歷史上包括今洪湖市,近年改制為仙桃市。這一帶水面較多,物產豐富,為魚米之鄉,人民愛吃蒸菜,有「無菜不蒸」的食俗,被稱為蒸菜之鄉。三蒸即三樣蒸菜,有的說指蒸魚、蒸肉、蒸雞,有的說指蒸魚、蒸肉.蒸丸子,有的說指粉蒸肉、蒸珍珠丸子、蒸白丸。所謂蒸珍珠丸子,是將魚、肉剁茸加料,擠成丸子,放大篩內滾粘糯米,然後上籠蒸熟,熟後的糯米晶瑩透明,猶如珍珠。如不滾粘糯米蒸制,就叫蒸白丸。1931年漢口民生路開辦了一家沔陽飯店,以善制三蒸馳名,五十年代隨武鋼建設遷至青山工人村60號營業。
沔陽三蒸至少有六百多年的歷史,相傳元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友諒揭竿起義,一舉攻下沔陽縣城。陳的妻子潘氏(一說羅氏)夫人親自掌廚,將魚、肉、藕等拌上米粉,配上其他佐料,裝碗蒸制,犒賞起義農民。大家吃了,嘖嘖稱贊,此後即世代相傳,喜食蒸菜成習。
蟠龍卷切
蟠龍卷切又名蟠龍菜,是漢口雲鶴酒樓、老會賓酒樓經營的楚鄉名菜之一,源於湖北鍾祥縣,見於鍾祥縣志,有百多年的歷史。當地有多種傳說,均與明代嘉靖皇帝有關。1521年,正德皇帝朱厚照病逝,既無子嗣,又無嫡親兄弟,便由封於承天府(鍾祥)的興獻王之子朱厚璁繼位。傳說朱厚璁怕其他藩封在外的叔伯兄弟先期到達北京,搶占皇位,便裝扮成解京囚犯,日夜兼程進京,餓了就吃套在頸上的一種環狀食品:外為雞蛋皮,內包魚、肉餡,蒸熟成形,吃時方便,味道鮮美,爽口不膩。一說朱厚璁赴京前向他的老師辭行,老師與廚師商量做一道別出心裁的佳餚款待這位即將登基的皇帝,便以雞蛋作皮、魚肉作餡,捲成長條,蒸熟後再切成薄片,碼於盤內,使成龍形,稱為吃肉不見肉的蟠龍卷切。也有人說是朱厚璁繼位後回鍾祥為父親造陵時順便看望老師,老師為他設計此菜的。後來流傳開來,持久不衰。武漢的餐館、酒樓在民間製法的基礎加以改進,使之成為色、香、味、形俱佳的著名鄂菜。
老會賓葵花豆腐
「老會賓」是老會賓酒樓的簡稱,1929年開業,以烹制鄂菜著稱,並能兼采京蘇大菜之長。坐落於漢口三民路,在六渡橋鬧市區。葵花豆腐是這家酒樓獨創的名菜,創於特級廚師宗良植、高級廚師宗良松兄弟之手。他們在四十年代即師承胡承藩師傅的技藝,製作出別具風味的一品豆腐。製作方法是把鮮嫩豆腐去皮擦碎,摻入魚茸、蝦仁、火腿等配料,精心烹制而成,名曰豆腐,實乃上等佳餚。應市後轟動武漢三鎮,許多美食家專到這家酒樓點食此菜。廚師們精益求精,又設計改進一品豆腐的造型,在作好的一品豆腐上飾雞蛋皮絲,周圍鑲上綠色菜葉,使之狀如葵花,改名葵花豆腐。這一名菜引起心向祖國的一對天沔籍華僑夫婦的極大興趣,他們在品嘗以後即興題詩說「葵花豆腐奶菜心,令人懷念老會賓,楚鄉佳看風味濃,品過倍感家鄉親。」
⑺ 漢朝史官寫下的漢騎滿萬則無敵現象,這個是真的嗎
這個問題從某種程度上,雖有誇大的成分,但是也有其合理性。從主觀角度上來說,當時漢武帝貴為九五之尊,在抗擊匈奴的戰爭上去的豐功偉業,彰顯了其優秀的軍事領導才能,正是因為漢武帝的領導才從根本上保證了大漢王朝的安寧。
所以說史館這樣寫並不是沒有道理,而是符合當時歷史發展的背景。對於這個問題,我們更多過的要結合當時的社會歷史環境,當時北方游牧民族的騷擾,很大程度上就是由於擁有強大的騎兵,機動性強,要想從根本上消滅只有騎兵相對應,才能夠取勝。綜合說明,漢朝史官這樣說,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可以是真的。
⑻ 武漢為什麼有這么好的條件但是沒有發展好
中國城市批判——無情撕開中國城市面紗
中國第一部城市文化反思與命運拯救讀本。
槍打出頭鳥 無情撕開中國城市面紗
快刀斬亂麻 深層解剖中國城市軟肋
作者海默從當代中國具有代表性的16個城市的文化個性和城市傷口切入,對每個城市的文化與命運進行鞭辟入裡地剖析、反思和批判,人文與經濟並舉,文理與哲思輝映,嬉笑怒罵、詼諧幽默,亦庄亦諧,是中國城市現代化進程中第一部城市文化反思與命運拯救的驚世之作,被稱為「來自中國民間最尖銳的聲音」。
煩躁而麻木的武漢:我們恨「鳥」不成「鳳」
基本特徵
文化符號
江城 武昌起義 二七大罷工 九省通衢 《知音》 《今古傳奇》 熱乾麵
經濟符號
東風汽車公司 健民葯業 絲寶集團 漢正街
城市定位
中國光谷、華中地區中心城市
重要高校
武漢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
旅遊去處
江漢路步行街 東湖 黃鶴樓 歸元寺
負面聯想
悶熱 服務質量差 排外
近年來,武漢在各種版本的城市競爭力排行榜上節節敗退,排行名次雖然沒有墮落到最後,但與「大武漢」的身份令人吃驚地不符。2002年,《經濟日報》上公布的中國內地24個城市競爭力排行榜上,武漢排名第14位,被廈門、無錫和大連這樣的地級城市擠出「十強」,甚至排在了後起之秀東莞、珠海和青島的後面。在2003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版的第二屆中國24個城市競爭力排行榜上,武漢又一次羞愧地坐在了第14號的位子上,名不見經傳的寧波和蘇州再次沖到了武漢的前面,一直逃不過這個不祥的數字,不知是天意還是巧合?無論怎樣,這一切對武漢來講,肯定是一個可怕的信號,世人不禁要問:「武漢,你的那點老本還能啃幾年?」
武漢似乎正在無可挽回地蛻變成一座缺少活力的城市。在20世紀後期中國急遽前行的城市現代化步伐中,武漢似乎一直處於「匿名」狀態。它總是那麼盲目、隨意、滯後,像一個老態龍鍾的人那樣暮氣沉沉,而缺少20世紀初武漢人那種「敢為天下先」的火辣辣的魄力和勇氣。
武漢的道路和建築是順著長江和漢水而建,所以傾斜,所以雜亂,所以沒有明確的方向。許多城市的公共汽車站牌上都標有方向,而武漢沒有,一個沒有方向的城市能走多遠?
以長江為界,武漢既不屬於江南,也不屬於江北,同樣,武漢人既不是南方人,也不是北方人,武漢人既沒有學會北方人的豪爽,也沒有煉出南方人的精明。武漢是一個騎在江上的城市,然而它卻沒有隨著奔騰咆哮的江水走出中原,走向世界。
武漢在歷史上最紅火的時期是清末著名的洋務派首領張之洞督鄂18年(1889-1907),那時的武漢對外貿易是「駕乎津門(天津),直追滬上(上海)」,成為內陸地區當之無愧的金融中心,在當時的中國乃至東亞地區名聲赫赫。可近100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武漢沒有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一直在「啃老本」,大武漢給人大而無當的空洞感。
1992年鄧小平南巡第一站就在武漢的武昌,並發表了重要講話,可武漢並沒有藉此發力,當廣州和深圳以超常的敏感性率先領悟和實踐著南巡講話精神的時候,武漢卻無動於衷,依然整天發著牢騷,怨天尤人。
湖北曾有「千湖之省」的美譽,武漢東湖更是因毛澤東多次下榻而聞名全國。湖是武漢這個城市最寶貴的一筆財富,這筆財富是上蒼給予的,然而武漢卻不珍惜,像敗家子一樣把它廉價地變賣成了花花綠綠的鈔票。在武漢市內,曾經有許多面積大小不一的湖,但近十幾年來,由於城市建設上的急功近利,武漢對湖的填埋行徑令人吃驚。目前武漢著名的東西湖區僅有湖泊20個,總面積13.2平方公里,僅剩1960年的13.6%。由於大面積地填湖建房、建魚池、建廣場,致使目前在武漢市內很難找到一個環境優美的湖。「填湖運動」的惡果不僅破壞了城市環境,更具破壞性的是,對於城市排水能力本身就差的武漢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武漢人最怕下暴雨,只要一下暴雨,不到20分鍾,城市交通馬上堵塞,如果下暴雨的時間超過1個小時,武漢就會變成中國的威尼斯水城。「大東湖區」是武漢的文化之「根」和「文脈」所在,「大東湖區」的治污問題與發展問題既是矛盾的又是統一的,武漢似乎還沒有找到平衡二者關系的上策。
武漢擁有冗長的鐵路線和堪稱黃金水道的水上交通,造就了一副過於發達以致良莠不分的胃口,負荷太重的血管喪失了良好的流通功能。走在這座大而無當的城市裡,你就像置身於一座雜亂無章的巨型集貿市場,隨時都能發現一些在別的城市似曾相識的東西(仿製幾乎是這座城市最為出色的一種能力),惟獨看不到武漢自己。
轟動全國的「武漢外灘」上的「炸樓事件」雖然大快人心,但這么大的影響防洪的違章建築是怎麼出籠的?到底誰應該站出來為此事負責,給業主造成的經濟損失和心理傷害暫且不提,給國家造成的巨大經濟損失將用什麼去彌補?不僅如此,對於一個焦躁不安的武漢來說,在城市建設上的敗筆還在續寫。武漢長江大橋頭上有一座著名的龜山,在山上建了一座巨大的「計謀殿」,在山的西邊又建了一個巨大的現代化建築——赤壁畫館。從視覺上看,與山上高大的電視塔極不協調,整個龜山的自然風光被破壞得盪然無存。現在武漢城市輕軌建設項目也已啟動,在緊靠水廠車站的一個「十過九堵」的十字路口規劃了一個輕軌車站,不知決策者是如何考慮的,群眾議論紛紛。
武漢素有「九省通衢」之稱,容納百川,包羅萬象,良莠不分,對異質文化具有驚人的消化力,也許正因如此,它幾乎變成了一個大雜燴。各種劣質文化和優質文化在這里進行嫁接、融合、雜交,進而形成一種不倫不類、平庸無奇的「四不像」文化。武漢給外地人的感覺好象就是大、空、臟、亂、熱,駁雜、中庸、模糊,很難一語道出它的個性特徵。在武漢,喊叫的是烤羊肉串,給你上來的卻是豬肉串;好不容易找到自認為比較正宗的湘菜館,竟然沒有湘菜中最常見也是必須有的醬板鴨。武漢什麼都有,天南海北的各種商品各種菜餚各 種流行時尚,應有盡有,但武漢又是什麼都沒有,你在武漢很難買到正宗的名牌商品,很難吃到正宗的傳統八大菜系中的菜餚,除了能吃到正宗的熱乾麵,很難找到能代表武漢優秀文化的東西。
據本人考證,「水貨」一詞的專利權擁有者就是武漢,武漢位於長江和漢水交匯處,水資源非常豐富,武漢人形容一個人「假」就說是個「水貨」,很形象、很准確,同時也透視出武漢對人類生命血液——「水」的不尊重。武漢的「水貨」成堆,什麼都有假,解放前還有故事說武漢一商人為了騙取別人的貨物弄個假老娘作抵押的事。
車站和廁所是透視一個城市文明程度的窗口。武漢有個全國有名的武昌火車站,外地人只要想到那個車站,心裡就開始發毛,並同時伴隨強烈的不安。去車站坐車時,一下計程車就有臟兮兮的半大孩子幫你開車門,然後拽住你的衣服要錢。售票大廳里有票販子常兜售車票、幫你插隊、帶你進站,火車站門口的食品和水果也常常缺斤少兩。武漢是一個標準的「農民城市」,「臟、亂、差」早已聞名全國,社會風氣不好也是聞名遐邇,2003年5月,武漢漢口園林部門為美化城市氣氛,在漢口的繁華街頭擺放了數百盆應景的鮮花,沒幾天就因無人看管而遭路人哄搶一空。
武漢似乎正在無可挽回地蛻變成一座缺少活力的城市。在20世紀後期中國急遽前行的城市現代化步伐中,武漢似乎一直處於「匿名」狀態。它總是那麼盲目、隨意、滯後,像一個老態龍鍾的人那樣暮氣沉沉,而缺少20世紀初武漢人那種「敢為天下先」的火辣辣的魄力和勇氣。
「武漢不好!」這句話基本上是武漢人和非武漢人的共同評價,甚至武漢人提起武漢來顯得更加義憤填膺。武漢有什麼不好?好多到過武漢的人都搶著說,這也不好,那也不好。其實,武漢自古以來的名氣都很大,武漢的發展優勢自古以來也都是明擺著的,武漢應該「很好」。
在文壇上,湖南、四川、陝西等省甚至邊遠的廣西都舉著湘軍、川軍、陝軍和桂軍的大旗,搖旗吶喊,拼搏嘶殺,然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的湖北卻沒有舉起「鄂軍」的大旗,建國以來文藝創作成績一直平平。作為湖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武漢在波濤洶涌的文壇上一直「波瀾不驚」。
在文化上,武漢與北京、上海、廣州甚至長沙比起來,它就像是一片「文化沙漠」。盡管也有長江文藝出版社、《今古傳奇》、《知音》等幾塊「綠洲」,也有徐遲、曾卓、周韶華、周百義、池莉、鄧一光、劉醒龍、方方等幾匹「駱駝」在跋涉,但他們畢竟是在「沙漠」上跋涉。京劇、豫劇、越劇在全國都擁有廣大的觀眾,但歷史悠久的漢劇和楚劇對全國的觀眾來說還很陌生。
曾經有人「莫須有」地將武漢稱為「東方芝加哥」,極言其繁華。可惜「叫了幾次沒什麼人響應,也就沒有叫開來」(方方《武漢這個地方》),武漢人還說,武漢話差一點成了普通話,道理很簡單:中國人是「漢人」,漢人不說「漢語」說什麼?這話的可笑之處是,把「武漢話」簡化為「漢話」,又把「漢話」等同於「漢語」,整個一個「自戀綜合症」。
在舊中國,十大商幫中的「湖廣商人」在生意場上名聲一直欠佳,有位學者經研究發現,湖北人(主要指武漢人)聰明過了頭,處處對人設防,顯得太「*」。是不是變得「蠢」一些,才更有利於自己的發展,因為外省人怕跟他們做生意。京貨、滬貨、港貨和廣貨風靡全國,但同樣久負盛名的漢貨在全國卻難大行其道。
武漢的城市文化缺少自己的鮮明特色,北京有「京派文化」、上海有「海派文化」、廣州有「粵派文化」、成都有「休閑文化」,甚至連山西的平遙、湖南的鳳凰這些縣級小城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然堂堂的歷史悠久的大武漢卻很難說出有什麼特色,實屬不可思議。武漢,它不俗也不雅,不前衛也不古樸,面對這種尷尬狀況,歷來特別「講味」的武漢人不知做何感想?最愛說「差火」一詞的武漢人在建設和塑造自已的城市文化個性時,的確還「差」了一把「火」。
「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 。所謂「湖北佬」,實際上主要指的就是武漢人。世人偏見固然有之,但歷史絕不會無緣無故地開個什麼玩笑。當我們回過頭來面對悠久的歷史、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平穩的發展現狀的時候,出於一種真誠的熱愛,我們對武漢的確有一種「恨鳥不成鳳」的感覺。
作家易中天在《讀城記》中說武漢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是最好也最壞,即「左右逢源、腹背受敵、亦南亦北、不三不四」,也就是說,這種亦好亦壞的地理位置和地形,註定了武漢一直要在兩種命運之間徘徊和抉擇,如果充分利用了它的優勢,就會前途無量,否則,這種獨特的地理位置就會形成阻礙和困擾武漢發展的路障和壁壘。武漢特定的地理位置,沒有使武漢在優勢互補中練就出優秀的人格力量,長期艱難的生存環境和廣泛的流動性,反而使武漢人既不像北方人那樣講義氣,也不像南方人那樣講信用,對武漢人來講,這世界上沒有什麼能讓人肅然起敬的東西,一切都在濃郁的物質氣息中喪失了崇高感。
武漢是三個鎮(武昌、漢口、漢陽)組成的城市,直快列車可以在市內停站三次,這在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的,武漢之大可見一斑。六十年代武漢建起了長江第一橋,讓武漢人神氣了很多年。「大武漢」名副其實,它是國內少數幾個可以和北京、上海比大的城市,可惜的是大武漢並未乾出無愧於這一稱號的「大事業」。
北京是「城」,上海是「灘」,而武漢是「鎮」。鎮,重兵駐守且兵家必爭之天險也。武漢地處北上南下、西進東征的咽喉要道,武漢歷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所以武漢人好象總有一種好戰心理,同時也是一種戒備心理。在與他人(尤其是陌生人和外地人)交往時,總是擔心對方占上風而自己吃虧。公共汽車上的磕磕絆絆,買東西時的討價還價,稍不注意,雙方就會拉開架勢,准備吵架,而且往往是理虧的一方常常以攻為守先發制人,擺出一副好鬥的姿勢。武漢人擠車靠「勇」,老人、婦女、兒童的權益往往難以得到保障。在北京的公共汽車上經常看到有人站起來給老、弱、病、殘、孕者讓座,而在武漢這種現象較為鮮見。
⑼ 武漢這個城市怎麼樣
武漢我是在秋天去的,那時候,似乎已經過了火爐的季節。但是,我武漢的同學告訴我,在武漢,夏天的時候,白天他們是不願出門的。所以,那傢伙總是大半夜的,發個朋友圈,或是給人聯系事情,讓我們嫌棄了很久。同學還和我說,在夏天白天出門實在太熱,所以,武漢的夜生活是很豐富的。因為晚上沒那麼曬,沒那麼熱,大家就都出動了,不只是他這樣。他身邊的很多人都是這樣的。也許這也是武漢人熱辣的性格,熱辣的食物的原因吧。
原來讀書的時候,這家店是只有武漢有的,現在全國大中城市或是網上銷售,也是隨處可見了。那時候,回了武漢的同學,會給我帶他家的零食。於是後來看到還是會買一些,因為小包好帶,方便食用。武漢地方特色的什麼辣鴨脖,鹵肉小包的也有,其他的零食也有。當時還感慨,武漢人真會吃,又吃的這么方便。
武漢還是很值得去旅遊的城市,去了當地好好的吃吃武昌魚,看看東湖景色。在對的時間去對的地方,自有一番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