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蛙一年需要多少黃蟲
① 蝗蟲用什麼方法可以滅它
除蝗蟲方法:
1、興修水利,做到旱澇無災。墾荒種植,改變蝗蟲的棲息環境,減少發生基地的面積。
2、在蝗災區,使用高效低毒的農業和生物農葯,保護蝗區的捕食性天敵。也可在山坡放養雞、鴨、鵝等家禽防治。
3、減少蝗蟲的食物源,很多種蝗蟲都吃玉米、小麥、高粱、水稻、穀子等,而不吃大豆、苜蓿、果樹等。因此在蝗蟲發生地盡量多種植大豆、苜蓿、果樹和其它林木,則可以防治蝗蟲。
4、減少蝗蟲的生存地,有些蝗蟲發生地地勢較低,我們可以把這樣的地塊改造成池塘,養魚、養蝦,這樣可以使蝗蟲的生存地大大減少,也會較好地防治蝗蟲。
(1)林蛙一年需要多少黃蟲擴展閱讀:
蝗蟲的天敵:
1、蛙類
幾乎所有蛙類都是蝗蟲的天敵,蛙類與蝗蟲生活在同一類型的生態環境中,凡長有蘆葦、雜草的低窪地、坑塘、溝渠等處,都是其良好的生存場所,所以蛙類是制約蝗蟲生息繁衍的先頭部隊。
2、蜘蛛
蜘蛛除南極洲以外,全世界分布,多以昆蟲、其他蜘蛛、多足類為食,對於蜘蛛而言,撞在它的陷阱上的蝗蟲和蒼蠅、蚊子沒多大區別。
3、鳥類
吃蝗蟲的鳥類有燕鴴、白翅浮鷗、田鷯等,尤以燕鴴最為突出。吃蝗蟲的鳥類在育雛階段,更需要捕食大量的蝗蟲,以普通燕子為例,一對親鳥和一窩雛鳥每月吃蝗蟲可達16200多隻。
② 養殖林蛙,需要什麼要求
近年來養殖業是非常掙錢的,而養殖林蛙對於養殖戶來說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養殖林蛙只要方法對就會產量很多,那你知道養殖林蛙需要什麼要求嗎?
三、養殖場的配套設施要健全因為林蛙的後肢發達,所以跳躍能力非常強,養殖場周圍的圍牆或養殖池要修建的比較高,這樣可以防止林蛙逃跑。這些圍牆也可以防止一些野生的青蛙或者小動物進入養殖場內,避免養殖林蛙和飼料受到傷害。並且養殖場的配套設施一定也要建好,比如說倉房和水電設施。健全這些基礎設施,可以使林蛙的運輸和銷售更加方便,也便於對林蛙進行管理。並且養殖林蛙還要配備一定的證件,具體什麼證件可以咨詢當地的樹木局,因為每個地方可能需要不同的手續。
③ 如何治理蝗災
1、環境保護
蝗災的發生,自然因素是主要的,但不可否認的是,有相當一部分人為因素。蝗蟲必須在植被覆蓋率低於50%的土地上產卵,如果一個地方山清水秀,沒有裸露的土地,蝗蟲就無法繁衍。
現在有些地方的生態意識不強,有的單純認為治理污染才是保護環境,而對於改善蝗蟲適生區的植被、土壤和小氣候等工作,由於短期內看不到效益,並不重視。
2、葯劑防治
建議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對口農葯,如5%銳勁特懸浮劑,每畝用20—30毫升兌水50—60公斤噴施。
也可以在蝗蝻(蝗蟲若蟲)出土10日內,用敵百蟲粉撒於小竹、雜草上,或用敵敵畏煙劑熏殺。施葯後還要加強監測,在一周內迅速檢查防治效果,對漏治和防效差的地段及時補施葯一次。
還可使用誘殺法:將稻草切成四五寸長,放入用人尿50公斤,加入50%可濕性敵百蟲0.05-0.l公斤配製的葯液中,浸沒8小時,於晴天早晨分散堆放於蝗蟲多處。
目前,最有效的滅殺蝗蟲辦法是用飛機噴灑農葯,該法殺蟲率高、滅殺范圍廣,但成本高,而且以化學防治為主的防治方式只能應一時之需,不能保證長治久安。
3、天敵防治
從長遠看,要有效防治蝗災,必須著眼於生態建設,要實行植物保護、生物保護、資源保護和環境保護四結合。特別是要確保生物的多樣性,保護好蝗蟲的天敵。據統計,我國目前有68種蝗蟲的天敵,包括鳥類、兩棲類、爬行類等,它們對控制蝗蟲的數量具有重要作用。
(3)林蛙一年需要多少黃蟲擴展閱讀:
災害物種:
蝗災的致災物種主要為蝗蟲。蝗蟲屬於節肢動物門、昆蟲綱、直翅目、蝗科,身體一般綠色或黃褐色,咀嚼式口器,後足大,適於跳躍,不完全變態。
其幼蟲稱為「蝻」,主要以禾本科植物為食,種類很多,世界上共約有1萬余種,在我國就有300餘種,如飛蝗、稻蝗、竹蝗、義大利蝗、蔗蝗、棉蝗等是農林業的主要害蟲。
蝗蟲在後腿的某一部位受到觸碰時,蝗蟲就會改變原來獨來獨往的習慣,變得喜歡群居。蝗蟲通常膽小、喜歡獨居,危害有限。但它們有時候會改變習性,喜歡群聚生活,最終大量聚集、集體遷飛,形成令人生畏的蝗災,對農業造成極大損害。
④ 養殖林蛙,需要什麼條件呢
選擇林木繁茂,水充足,面積在100~200公頃以上的流域,建立青蛙養殖場。在養殖場,每10公頃建1,2個月洞池塘。池塘表面要有排水口和排水溝。月洞池塘的面積是100米2,水深1。必須是5米以上。水質清新。孵化場要選擇兩面,面積因地而異,最好選擇靠近森林的位置。最好能讓小青蛙變態後及時上山。用塑料薄膜、磚、鍍鋅板、石棉瓦建造青蛙,防止青蛙逃跑。柵欄養殖青蛙,冬季青蛙回到池塘過冬時,池塘的水溫保持在4以下,月洞池塘里放入稻草、樹枝等隱蔽物,使李林蛙冬眠。擴張資料:生活習性青蛙與其他青蛙類的生活習慣不同,每年的生活周期可以分為水生活力和陸生活力兩個階段。
少數養殖場用水可能與農田灌溉水源有關,應考慮兩者之間是否存在矛盾,並在發生乾旱或排水時做好適當准備,避免不必要的損失。選擇誘餌豐富的地方,可以提供浮游生物、昆蟲、蝸牛、泥鰍、雜魚蝦等多種自然食品來源,從而有限度地降低飼料成本。或者該地區有生產豐富廉價飼料的原料和土地。例如,周圍有很多牲畜家禽養殖場、動物糞便供應、食品加工站,銷售下腳料,附近有青蛙的合成誘餌生產,使用起來更方便。野外養殖業應考慮為防止逃跑設施的建設提供便利。
⑤ 什麼時候可以吃到林蛙
林蛙主要收獲於每年10月份前後,也就是中秋節前後,這時的林蛙個頭肥大,油多,味道比較鮮美,但是近幾年林蛙主要用於葯材和滋補方面,所以與林蛙油(雪蛤)相比,林蛙肉的價值被大大降低,人們捕捉林蛙主要是用於晾曬後取油,不知道你是想吃林蛙還是林蛙油,如果是林蛙就要10月份前後,如果是林蛙油那一年四季都有,但是市面上假貨相當後,從1元錢一克到10幾元一克的都有,現在林蛙油的市場價一般在7到8元之間,由林蛙油的干度不同,成色不同等諸多原因包決定,太便宜的一般是假貨,而太貴的又可以花了不少冤枉錢,所以在選購的時候要多看看。以免上當受騙。建議你搜索「小輝滋補養生館」看看,這里的價錢合理,而且全部都是東北長白山亞種林蛙,葯用價值比較高。
⑥ 林蛙一宿憋死了還能吃么
中國林蛙在不同生長發育時期食性差別很大,蝌蚪期食性為雜食,動物性餌料和植物性餌料均可;變態以後只食用活的動物性餌料。
(一) 蝌蚪的食性
在自然狀態下,蝌蚪屬於雜食性動物,其食物成分可分為動物性和植物性。蝌蚪對動物性食物的喜愛程度遠遠高於植物性食物,但是從蝌蚪消化系統的解剖結構和生理功能上分析,蝌蚪具有發達的消化管,其長度為體長的7~8倍,對植物性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比較強。這主要是由於在自然狀態下,蝌蚪捕食能力不強,獲得動物性食物的機會比較少,只能以植物性食物為主,這樣在長期進化過程中便形成了與植物性食物消化吸收相適應的解剖結構和生理功能。
蝌蚪的植物性食物種類主要包括藻類、水生植物的嫩芽、落於水中的嫩草、爛葉等;動物性餌料種類包括動物屍體如死蛙、死魚、死河蛙、死昆蟲等(不食浮游生物)。
(二) 蛙的食性
幼蛙個體小,跳躍力差,所選擇的食物種類也少,所以,在幼蛙食物中蚊蚋類,小型蜂類及小型昆蟲、蟻類較多,而成蛙多捕捉較大的蝗蟲,蚯蚓及飛蟲類,這可提高覓食效率,對其生長和繁殖也很有利。
中國林蛙在北方林區生活,其視覺器官只能對活動的物體產生反應,自然條件下中國林蛙主要捕食的是活動的昆蟲。根據朴仁珠(1985年)在黑龍江尚志縣等地對501隻中國林蛙胃內容物的分析,中國林蛙的食物種類達6綱13目近60種,其中以昆蟲為主,其次為蚯蚓、蜘蛛和軟體動物蝸牛等。中國林蛙捕食量很大,其食物重量可達體重的1.6%~16.3%。鞘翅目的昆蟲主要為步甲科、葉甲科、瓢蟲科,還有少量葬甲科及吉丁蟲科。直翅目的昆蟲主要為蝗科,其中絕大多數是中華蚱蜢。同翅目主要為蚜科和蟬科,其中蚜科昆蟲的出現率很高,數量亦很大,但個體微小,占食物總重量很小一部分。雙翅目和膜翅目中既有成蟲也有幼蟲,主要有蚊科的成蟲和幼蟲,蚋科,蠅科的成蟲及幼蟲,還有虻科和牛虻科的昆蟲。半翅目主要為柳蝽。蛛形綱蜘蛛目的幾種蜘蛛及環節動物蚯蚓也佔一定比例,特別是在晚秋,蜘蛛和蚯蚓出現的較多。軟體動物多半是蝸牛、蛞蝓等,它們和中國林蛙一樣,對潮濕具有較強的趨向性,故在中國林蛙胃中的出現率較高,可達18.4%。
⑦ 林蛙是怎麼養殖的
野外半人工(散放)養殖林蛙是當前東北地區發展較快的一個產業,很多養殖戶通過在生產實踐中的摸索,掌握了獨到的養殖方法和經驗,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 1、同時孵化由於蛙卵產出時間不一致,在卵團孵化過程中,往往同一池中的蝌蚪大小不一,容易出現大蝌蚪食小蝌蚪、小蝌蚪食未孵化的卵團及卵膠膜的現象。為了避免這種情況,養殖場採用將同期產的卵集中放在同一池中的辦法,但林蛙產卵期長達15天左右,每天產量不等,有時1~2天所產的卵團才能裝滿 1個孵化池,有時不夠,這樣所需孵化池的數量就要多,耗費大量人力來分池。在飼喂蝌蚪過程中,還要分池投放適合不同階段蝌蚪的餌料。汪清林業局養殖戶在實際生產中,採用集中管理、同時孵化的辦法,效果較理想,值得一試。做法如下:在倉庫(東北叫倉房)中,掘一深坑(長、寬、深度靈活掌握),用不漏氣的塑料薄膜平鋪在裡面,將每天所收集的卵團集中到這里,灌水,水深以浸沒卵團為宜,坑上覆蓋不透光的物品,如麻袋等。之所以選在倉庫里,是因為倉庫不透光,而且溫度適宜。只要不見陽光,這些卵團可保存長達十幾天,等到數量攢足時,再一起移送至孵化池中進行同時孵化。2、光碟驚鴨目前,困擾林蛙養殖戶的難題之一就是天敵。野鴨就是林蛙蝌蚪期的主要天敵,成群的野鴨飛到孵化池中,肆無忌憚吞食蝌蚪,有時幾只野鴨半天時間就可以將整個池中的蝌蚪全部食光,危害嚴重。而野鴨又是國家保護野生動物,明令禁止捕捉。有的養殖戶用稻草人、人攆、下粘網,都無大效。鞭炮比較有效,但蝌蚪期又是森林防火期,嚴禁用火。有一個方法可試:在孵化池四周攔上細繩,高度1m以上,將廢光碟用細鐵絲掛在繩上,距離不等,10m左右掛1個,光面朝向池面。當有風吹過時,池水與光碟相互映射,光芒四射,野鴨便不敢靠近。3、不翻卵團很多養殖戶誤認為卵團需要陽光,就經常性地翻動孵化池中的卵團,以使卵團全部都能吸收到陽光,這是一個錯誤的做法。卵團在產下時就已經明確哪面朝下,哪面朝上,朝上的面叫陽極,朝下的面叫陰極。卵團放入孵化池中應按自然規律,不要人為地改變,否則,會降低孵化率。只有沾上泥沙沉底的卵團,才可以翻動以順應正確的朝向。4、旱網捕蛙每到深秋,大量的林蛙從山上下來,直接進入附近的越冬池,有的越冬池較深,把水全部放干不太容易,捕撈難度大。這時應考慮使用旱網,所謂旱網是把原本下到水中的網下到陸地上。具體做法:在距離越冬池1m左右的地方,用地膜將越冬池圍起來,立地膜的方法與擋趟子捕捉林蛙的方法一樣,支撐木棍放在圈裡。並在地膜上留幾個口,留口的地方以及附近要平坦、潮氣大、植被完整,也就是平常所說的「林蛙道」。口的多少視越冬池周圍「林蛙道」的多少,一般1000平方米的越冬池留6個。口寬50cm左右,放上直徑60cm、網眼3cm左右、長3~4m的網,(養殖戶平常在溪流中捕捉林蛙的尼龍網),網口兩側要與地膜緊密連接,並用木棍支住,底部要平整,埋在土下,網除留在陸地上1m外,其餘的放在越冬池水裡。這樣林蛙秋季下山時,就會進入網內,下到越冬池內,小林蛙會穿過網眼進入池中,商品林蛙則鑽不出去。下網後要經常檢查,特別是雨後要及時收網,將商品蛙移人貯蛙池中,防止網內林蛙過多造成擠壓。5、春季購蛙有的養殖戶剛開始養殖,蛙場自產的卵團不夠,每年春季都要購進卵團。其實,購買成蛙效益更高。一些養殖場為滿足市場需要或其他原因,春季也大量銷售雌蛙,這時可購人投放到養殖場。春季的雌蛙由於蛙油和卵混在一起,每公斤不超過120元,每隻雌蛙4元左右,到養殖場後可產下卵團,每隻價值1.5元左右。這種外購的雌蛙產後死亡率高、當年回捕率低,按60%的回捕率計算,秋季每隻雌蛙銷售價最低8元,每投放1隻外購雌蛙,可獲直接產值0.8元,加上1個卵團,可產出2.3元左右。
⑧ 林蛙多長時間繁殖一次
在每年的春季繁殖,一年就這一次。
市場所進行的商業蠱惑經常提到可以提高林蛙的生產性能達到每年兩次的水平,這是把林蛙的基本生理特性丟掉了在說話。
林蛙懷卵確實是在春季開始到了秋季就成熟了。但是,林蛙要產卵則必須連同輸卵管也發育成熟。然而在秋季林蛙輸卵管雖然膨脹,但還需要經過充血過程才能完成生產准備。可是這個時候林蛙也已經進入冬眠的准備過程,生理上不具備進行生產的「欲求」,嚴酷的冬季也不適合卵的孵化和蝌蚪的生長。在千萬年的進化中,林蛙這個野生物種養成適應大自然的生存之道是不可能改變的。
有人曾多年嘗試無冬眠養殖,意圖通過延長的活動期使得林蛙發生生產行為。結果發現,不僅在冬季中林蛙不會發情產卵,由於內分泌系統受到嚴重擾亂,連同第二年的春季也不會發生產卵行為。
從理論上分析,林蛙之所以不會發生一年生產兩次的行為,關鍵的因素不是溫度決定了產卵而是太陽的光照強度,而太陽的光照強度是無法人為營造的。即便能夠r人工營造,其成本也將是驚人的,這和林蛙一年中生產兩次所能夠帶來的效益是不能相對應而語,由此不可能加以實施的。
⑨ 東北林蛙第二年能張多大
回答問題之前首先搞清楚,提問者說的是山林放養,還是目前開展的全人工林蛙養殖。
前者;第一年的林蛙一般只有3到6克左右,第二年大約有15到28左右,後者;第一年生長5到30左右,第二年一般是25到40以上。
⑩ 我家住在哈爾濱家裡有7隻林蛙,怎麼養啊吃什麼我抓不到活昆蟲,現在是秋天
估計是你找昆蟲、抓昆蟲的本領太差了……
去雜草叢里或草地(不是人工照料的)里去搜一搜,也許有螞蚱、蝗蟲、草蛉、飛蛾之類的。你們那裡有蛐蛐嗎?就是半夜在草叢中叫的,捉那種蟲子最好打著手電筒,在天黑時去鄰近草地的水泥地上搜,也許能逮著幾只。
捉活昆蟲的法子太累了,我們家只養了一隻螳螂我就已經受不了了,我把他放了。建議你最好把它們放生或把他們吃了,否則太累人了
這還有一篇文章你看一下:
中國林蛙在不同生長發育時期食性差別很大,蝌蚪期食性為雜食,動物性餌料和植物性餌料均可;變態以後只食用活的動物性餌料。
(一) 蝌蚪的食性
在自然狀態下,蝌蚪屬於雜食性動物,其食物成分可分為動物性和植物性。蝌蚪對動物性食物的喜愛程度遠遠高於植物性食物,但是從蝌蚪消化系統的解剖結構和生理功能上分析,蝌蚪具有發達的消化管,其長度為體長的7~8倍,對植物性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比較強。這主要是由於在自然狀態下,蝌蚪捕食能力不強,獲得動物性食物的機會比較少,只能以植物性食物為主,這樣在長期進化過程中便形成了與植物性食物消化吸收相適應的解剖結構和生理功能。
蝌蚪的植物性食物種類主要包括藻類、水生植物的嫩芽、落於水中的嫩草、爛葉等;動物性餌料種類包括動物屍體如死蛙、死魚、死河蛙、死昆蟲等(不食浮游生物)。
(二) 蛙的食性
幼蛙個體小,跳躍力差,所選擇的食物種類也少,所以,在幼蛙食物中蚊蚋類,小型蜂類及小型昆蟲、蟻類較多,而成蛙多捕捉較大的蝗蟲,蚯蚓及飛蟲類,這可提高覓食效率,對其生長和繁殖也很有利。
中國林蛙在北方林區生活,其視覺器官只能對活動的物體產生反應,自然條件下中國林蛙主要捕食的是活動的昆蟲。根據朴仁珠(1985年)在黑龍江尚志縣等地對501隻中國林蛙胃內容物的分析,中國林蛙的食物種類達6綱13目近60種,其中以昆蟲為主,其次為蚯蚓、蜘蛛和軟體動物蝸牛等。中國林蛙捕食量很大,其食物重量可達體重的1.6%~16.3%。鞘翅目的昆蟲主要為步甲科、葉甲科、瓢蟲科,還有少量葬甲科及吉丁蟲科。直翅目的昆蟲主要為蝗科,其中絕大多數是中華蚱蜢。同翅目主要為蚜科和蟬科,其中蚜科昆蟲的出現率很高,數量亦很大,但個體微小,占食物總重量很小一部分。雙翅目和膜翅目中既有成蟲也有幼蟲,主要有蚊科的成蟲和幼蟲,蚋科,蠅科的成蟲及幼蟲,還有虻科和牛虻科的昆蟲。半翅目主要為柳蝽。蛛形綱蜘蛛目的幾種蜘蛛及環節動物蚯蚓也佔一定比例,特別是在晚秋,蜘蛛和蚯蚓出現的較多。軟體動物多半是蝸牛、蛞蝓等,它們和中國林蛙一樣,對潮濕具有較強的趨向性,故在中國林蛙胃中的出現率較高,可達18.4%。
不同月份的林蛙食性出現一些差異,這與當地昆蟲的相繼發生有關。故較早出現在林蛙胃中的食物有以幼蟲越冬的鱗翅目舞毒蛾幼蟲及落葉松毛蟲,兼有少量以成蟲越冬的甲蟲,還有蝸牛和螞蟻等,6月份及7月初松毛蟲出現率最高,蚯蚓在林蛙胃內出現得較晚,至雨季到來後的晚秋才出現,且不同地區依其土壤類型的不同有不同的出現率。
雌性中國林蛙和雄性中國林蛙的食性在種類上未見顯著差異,只是攝食量或多或少,中國林蛙的食性很雜,幾乎不加選擇的捕獲力所能及的一切昆蟲。所以,中國林蛙的食性主要與當地昆蟲區系相關而與蛙的性別無關。
中國林蛙胃中偶見沙粒及草屑,這是中國林蛙捕食昆蟲時混入的。中國林蛙無飲水習慣,水的補充是通過食物和體表滲透來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