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工資水平 » 中醫衡量標準是多少

中醫衡量標準是多少

發布時間: 2022-05-05 05:30:43

Ⅰ 如何看一個人中醫水平高低。水平最高境界是什麼樣的

好中醫參考一:醫德高尚,淡泊名利。

無論中醫西醫,醫德高尚,都是從業者必不可少的一個基本要求,講求醫德,淡泊名利也是成為一個好中醫必不可少的素質。很多患者在選擇中醫時,往往喜歡查看中醫師的職稱、行政級別等,總覺得只有所謂的「教授」「主任」「專家」才能治好病,筆者以在醫療界近十年的經驗敬告各位,中國目前的醫療行政級別和職稱高低,往往並不能反映從醫之人的真實水平。所以往往一些職稱並不高,行政職務比較少的中醫師,才更有時間去研讀古醫書,感悟天人之道,從而提高臨床療效。

好中醫參考二:細心診治,慢速看病。

有人說,中醫師「慢郎中」,這個「慢」並非指的是中醫起效慢,而是指的中醫在診治疾病的時候,細心察驗,認真組方,往往看好一個病人需要近十分鍾左右才能完成。老病人可能時間會稍短一點,但也絕對不會兩三分鍾便了事。中醫界的鼻祖,漢代的張仲景就曾經批評當時的一些醫生「握手不及足,按脈不及尺」「相對斯須,便處湯葯」。

好中醫參考三:葯簡而精,價格便宜。

一些病人因為病急而希望速愈,因此央求醫生多開貴葯好葯,在潛意識里覺得貴葯就等同於是好葯,遇到開方便宜的醫生,甚至覺得醫生故意刁難自己,不捨得給自己用好葯,由此甚至產生醫患沖突。這種想法是十分可笑的。因為葯價的貴賤與療效並無直接關系,療效的好壞,主要取決於中醫生的辨證是否精當,用葯是否准確。並不是葯材越貴,療效就越好,葯價是由市場調節的,比如冬蟲夏草,本來是一位普通的補益肺腎的中葯材,十幾年前價格也沒有如今這樣貴,然而這些年來,由於媒體和市場的炒作,使得其價格迅速升溫,並且由一種補益肺腎的中葯材變成了無病不治的「神葯」。普通百姓難得一嘗,名門權貴趨之若鶩,一些重利的中醫師煽風點火,為了經濟效益,不管病人是否適合服用,也大量給病人開冬蟲夏草這味葯,造成了很大的資源浪費。

另外,葯少而精,一直以來便是中醫追求療效的一種手段。葯味錯雜,往往導致整張處方葯物作用相互抵消,無法發揮臨床療效。中醫經典書籍《傷寒論》里的大多數處方,都不會超過十味葯,不少處方甚至只有兩三味葯物,就很能說明這一問題。而目前的一些中醫師,處方用葯動輒二十多味,葯味混雜,不唯無益於病,亦且有害於身。醫生為人間司命,手握生死大權,如此處方以求利,不有愧乎?再此也提醒各位,遇到開貴方,大方的醫生,也還是躲著點好。

好中醫參考四:樸素真誠,不誇海口。

黃帝內經曰:「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樸素真誠,既是中醫經典上所認為的有道德修養的人之外在表現,也是一個好的中醫師所應該奉行和遵守的修身之道。可以想像,一個喜歡豪車、權力、前呼後擁、大講排場的人,不僅外在不符合一個中醫師應具有的儒雅氣質,內在也難於保持住純正的中醫靈魂。

中醫既是一門醫學,也是一種人生態度,一種修身之道,一個好的中醫,帶給人的氣場,必然是安靜、祥和的。古語有雲「巧言令色者鮮矣仁」,一代名醫張仲景,在年輕的時候給相面家何顒看相時,何顒就評論說「君用思精而韻不高,後將為良醫。」說張仲景想問題比較深入,但是人不是很高調,後來張仲景果如所言,成了一代名醫。可見,言辭滔滔不絕,口若懸河的人,動輒便給病人保證,並不符合傳統中醫師的氣質要求。莊子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中醫師所持的是天地之道,天地之大美無需言辭,同樣,醫生醫術的高低也無需多言,一切以病人服葯後所產生的療效為評判標准。氣質安靜、從容的中醫,往往醫術也會相對高一些。

好中醫參考五:不主動推薦西葯與中葯同時治療。

中醫與西醫是兩個不相融合的理論體系,至少在目前,中西醫結合的理論體系還遠遠未能構建起來。醫學博大精深,無論中醫西醫皆如此,因此,同時精通兩種醫學,並能夠融會貫通的醫生,還尚未出世。在這樣的情況下,中醫開中葯,西醫開西葯,大家各司其責,才是正道,不必越俎代庖。很多中醫師限於水平,在臨床效果不明顯的情況下,為了追求速效,往往推薦病人中西葯同時治療,這樣即使有了療效,也難於說清到底是中葯起效還是西葯起效,醫生的醫療水平也就無法提高。因此,一個有志於在中醫上有所成就的醫生,在內心上,大都是希望病人在服用自己所開的中葯之時,不要另外採用其他療法,這樣才能見到效果。而且,由於中西醫結合的理論基礎尚未建立,也建議大家,不要病急亂投醫,同時採用中葯西葯兩種療法,這樣對於患者的身體,也是存在風險的。

總得來說,評判一個好中醫的最終標准,還是臨床療效。求醫問道,並非一件容易之事,本文所述,主要是為大家提供一些在看病之前,辨別一個好中醫的竅門,希望大家能夠窺一斑而知全豹,不要為表象所迷惑,最終找到理想的中醫師。

中醫的最高境界是養生,養生的最高境界是養心。所以,就養生而言,下士養身,中士養氣,上士養心。看一個人也是一樣,觀相不如觀氣,觀氣不如觀心。

Ⅱ 怎麼判斷中醫的水平,和知道他到底是不是騙子,我是外行,不懂他們到底說的是真是假,謝謝

一、愛心。
好的中醫不能說是心懷大愛,但至少要對患者一視同仁,對身邊的每個人都要有愛心,不能有所偏見。用愛心開出來的方子,自帶療愈作用。

二、高度。
中醫幾千年,最大的成就其實是包容,所有外來的醫學,都能夠被中醫包容進來。所以優秀的中醫,一定要站在全人類健康的高度,去看待身邊的患者。健康是人類永恆追求的話題,健康的密碼需要人類長期努力去追尋的,中醫也應站在這樣的高度,去了解更多的信息。
像現在非常流行的基因醫學,中醫師也應該了解。基因其實就是我們講的體質,每個人的先天基因決定了這個人的先天基礎,這與中醫里的體質養生觀不謀而合。

三、全面。
這是衡量一位中醫技能方面的重要指標。古時的中醫師,應該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包括五運六氣,經絡穴位,子午流注等,都要明白。
中醫,是不應該分科的, 真正優秀的中醫,應該兒科,婦科,內科,外傷什麼的都能看。而且開葯方的時候,不會局限於中葯,而是應該有飲食建議,穴位搭配等等,這些都掌握了才能算是一個真正優秀的中醫!

Ⅲ 衡量身體健康有哪些標准

「健康乃是一種在身體上,精神上的完滿狀態,以及良好的適應力,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衰弱的狀態。」這是世界衛生組織關於健康的定義。

而人們所說的身心健康,是指一個人在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都健全,才是完全健康的人。

一、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健康的十條標准:

(1)精力充沛,能從容不迫地應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壓力而不感到過分緊張。

(2)處事樂觀,態度積極,樂於承擔責任,事無巨細不挑剔。

(3)善於休息,睡眠良好。

(4)應變能力強,能適應環境的各種變化。

(5)能夠抵抗一般性感冒和傳染病。

(6)體重得當,身材均勻,站立時頭,肩,臂位置協調。

(7)眼睛明亮,反應敏銳,眼瞼不發炎。

(8)牙齒清潔,無空洞,無痛感;齒齦顏色正常,不出血。

(9)頭發有光澤,無頭屑。

(10)肌肉,皮膚富有彈性,走路輕松有力。

二、健康方式標准

萊斯特博士研究出一套簡明的,有助於健康的生活方式:

(1)每日保持7-8小時睡眠。

(2)有規律的早餐。

(3)少吃多餐(每日可吃4-6餐)。

(4)不吸煙。

(5)不飲或飲少量低度酒。

(6)控制體重(不低於標准體重10%,不高於20%)。

(7)規律的鍛煉(運動量適合本人的身體情況)。

此外,每年至少檢查一次身體。布萊斯諾博士指出,它適用於各種年齡的人,特別適用於身體功能處於下降階段的人。若能遵循上述7種習慣去生活,那麼將會使你終身受益。

三、中醫判斷是否健康的6大標准

中醫對於健康有非常明確且詳細的判斷准則,這里列出6大生活原則,可供大家自己判斷健康狀態。以便防微杜漸,及早治療。

1

第一個是:一覺到天亮。這是心氣平衡的表現。心主神,白天要工作,神當精神則精神,夜裡要睡覺,神當潛藏則潛藏。

但神的表現正常還要求五臟六腑都協調才行。那些睡覺有問題的人,都是神病了。

或是心腎不交,或是胃中不和,或是肝火上炎,或是病痛折磨,或者邪氣內擾,都關乎神。

一般不管什麼病,到了重症階段都有失眠,這其實是說明心神傷了。

不管什麼病,如果越治越睡得香,不用說,這個治病方法是對症的。如果越治越睡不著覺了,那就不妨停止這種治療。

2

第二個是:胃口正常。所謂正常的胃口不是暴飲暴食,是很正常的量吃下去,不是吃了很多,自覺不飽,還要再吃。

這表現為脾胃的中焦後天之本的功能正常。也與肝膽大小腸相關。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

為什麼有些病人不想吃飯呢?因為脾胃傷了。脾胃是什麼?

是後天之本,是我們賴以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求生根本。不能吃飯了,生命的過程也就出現麻煩了。

不管任何治療措施,應該讓病人胃口越來越好才對。否則,就是錯誤的。

3

第三個是: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上廁所,上完廁所才吃早餐。睡了一覺,人休息了,但身體可沒有休息。干什麼呢?

排毒。因此,早晨起床後上廁所可以把一夜儲積的有毒廢料排出體外,自然身體健康。注意,這里說的時間是早晨起床,不是半夜。

有些人每天半夜要起床上廁所小便,而且還不止一次。這是什麼?

是腎氣不足,不能氣化水液了,也就是俗稱的腎虛,是先天之本虧虛了。

不管任何病,如果你原來半夜不用起床小便,在生病治療過程中出現了夜裡要起床小便,那就表示你的腎氣傷了。

反之亦然,如果越治夜裡起床小便的次數越少,那就說明使用了正確的治療方法。

4

第四個是:一天三到七次小便,小便的量大,顏色要淡黃。這里的前提是正常飲水,每天要保證至少1升的飲水量。

小便正常排出了,表示腎的功能正常。如果你不停地小便,那就可能有問題。

最常見的是腎陽不足,氣化不利,水液不能得到氣化,當然就只好排出了。導致的結果是喝水不少,但全排出去,沒有得到應有的利用。

5

第五個是:一年四季,不管春夏秋冬,不管你在哪裡,永遠都是頭面身體冷,手腳溫熱。

這表現為陽氣的充足。但現在社會上不少人永遠都是手腳冰涼的,夏天涼,冬天更涼,習慣了,反而不以為病,照樣拚命喝涼茶、喝冰飲料。

不知這是機體內部陽氣不足的一個信號,告訴你應該需要顧護陽氣,不能再傷害它。

另一方面,體會四肢溫涼變化,可以幫助認識身體的狀態。

比如,你生病了,不管是什麼病,肯定要去接受治療,任何治療方法,如果越治手腳越冷,可能代表你選擇了錯誤的治療方案。

如果吃了葯以後,本來腳是冷的,後來變成溫暖的,代表治療方法是正確的。

6

第六個是:男人女人都有,叫做早上的陽反應。女人早上起來的時候,胸部很敏感,男人生殖器會勃起,也叫晨勃反應。

一般男人到了十幾二十歲都會有正常反應,到了五六十歲就沒有了。因為它表示著你體內的陽氣充足。

如果你在吃降血壓、降血糖的葯,或是降膽固醇、降甘油三脂的葯,容易會導致早晨的陽事不舉。

所以,不管什麼病找醫生治療、吃葯,如果越來越不舉了,晨勃反應也沒有了,要注意治療方案的問題了。

Ⅳ 中醫經常說幾錢,那麼5錢等於多少斤呢,怎樣換算

原中醫使用是十六兩制的稱,所以換算過來是一兩=500/16=31.5克,現代國家中葯重量的標準是一兩30克,一錢3克,但一般三錢就用10克。
所以5錢就是15克

Ⅳ 中葯有效嗎如何評價

中醫葯是否有效?應該如何來評價? 從國內中葯的市場效應來說,似乎是有效的。理由是如果沒有效,怎麼產品屢賣不衰?沒有效的東西,誰會吃了再吃,買了再買? 從中醫的行醫經驗和病人的反映來說,也是有效的。因為確實有病人在看了中醫之後病好了。 然而當國內的中葯拿到美國,按美國葯監局FDA的科學評價標准去進行臨床評價的時候,就被宣布無效了。 為什麼?是美國人不講道理?是美國人歧視我們中國人和我們的中醫葯? 仔細分析一下,原來是兩國的評價標准不一樣。 美國人是什麼標准?美國人的標準是世界統一的科學的標准。是用安慰劑做對照、病人醫生雙盲實驗的評價標准。 中葯從上世紀80年代末就陸續被介紹到美國做臨床實驗的評價。所有的中葯都是一個命運,做到臨床實驗II期就做不下去了。 臨床實驗I期都沒有問題。當然不會有問題,臨床I期檢驗的是安全性。這些草葯是我們老祖宗「神龍院士」當年自己拿嘴巴開發出來,我們中國人又用了數千年和數千億的人去做臨床I期,當然安全。 可是美國FDA標準的臨床II期的後期和III期要看有效性,還要拿安慰劑來做對照,用統計學去計算。 這么一來,中葯就遇到麻煩了。按照科學方法這么一計算,就看不到中葯在統計學意義上的有效性了。 什麼意思? 中葯不是沒有效,是不比安慰劑更有效。 可能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許多的疾病,不治療,也有接近30%的自愈率。 這里就出現了一個評價標準的問題。我們中國人為什麼說中葯有效呢?我們中醫的評價標準是什麼呢?我們的老祖宗是如何評價中醫中葯的呢? 我們的老祖宗和我們現在的中醫用的是現在正在時髦起來的一個科學名詞:「個性化」標准,即極具個性化的「表揚信」。 我們老祖宗用的是個性化治療,評價當然也要個性化。中醫的精髓就是個體化:個體化診斷,個體化治療。它的評判也應當個體化。中醫治療的效果比西醫更依賴於個體醫生。 中醫是葯物治療和心理治療的綜合。中葯的配方里充滿了具中國文化特色的心理治療的元素。同時中醫在用葯時是不斷變化的。因此,以目前FDA審查西葯的標准來衡量中葯,很難取得理想的效果。而以個體醫生治療的效果來對中醫葯治療效果進行綜合的評價,才是一個全面和科學的評價。 希望熱愛中醫中葯的科研人員和政策制定者好好想一想這個問題,制定符合中醫葯特點的方案來評價中草葯,以此推動中醫葯科學化,走向國際。

Ⅵ 中醫理論與西醫理論有什麼區別用什麼標准衡量到底什麼是真正的科學

這個問題困惑了太多人,有必要好好探討。
(一)追本溯源看理論基礎:
中醫——在古代哲學思想的影響下,經過長期的臨床實踐發展起來,並在漫長的實踐中得到驗證。基本特點是整體觀念和辯證論治。哲學基礎的核心理論是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運用的思維方法包括比較、演繹、類比、以表知里、試探和反證等。
西醫——理論來源於實驗科學的發展,它嚴格依賴於實驗的數據和結果,對實驗對象進行細致縝密的觀察,依據嚴密的邏輯思維推導出結論。
(二)和諧對抗看治療過程:
中醫——中醫治病自然採用天地大自然中的草葯和食物,同時採用其他輔助療法如刮痧、推拿、針灸等。傳統中醫不採用人工合成化學手段。中醫講求的是陰陽平衡,其治療目的是要幫助機體重新恢復平衡,達到內外的和諧狀態。
西醫——過去西醫理論上病菌與西葯一一對應的關系已經不成立,很多傳統疾病用一種過去非常有效的西葯,今天已經無法奏效。 西葯葯性不斷升級,大自然細菌也不斷演化,變成了人類造葯與大自然對抗日益加劇的惡性循環局面。西醫講求的是與疾病的對抗,其治療目的是要消滅疾病。
(三)治本治標看治病結果:
中醫——具有整體觀念的治療理論。認為某一臟器的疾病並不單純由它本身而引起,而與其他臟器密切相關,人體與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亦存在密不可分的聯系,是一個整體。故而要從整體考慮,綜合論治。中醫的治療通常可以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西醫——具有還原論和微觀化的治療理論。能夠詳細的審查某一臟器的結構特點,進而採取相應的葯物,予以精確地靶向治療。能夠詳細判斷造成感染的微生物性質,繼而應用相對應的抗生素進行治療。能夠對壞死和病變器官實施精確地手術治療。西醫的治療靶向精確,但常常無法標本兼治,具有復發性。

衡量的標準是什麼?真正的科學是什麼?在西醫一統天下的局面里,主流的聲音主張必須要通過實驗的驗證和邏輯思維的嚴密推導,才可以稱之為科學。然而,中醫療效數千年的實踐驗證是無法抹殺的,在未知領域里盲目的否定才是不科學的態度。我們需要的是重建現代中醫學體系,使之與現代科學接軌,但並不是用「西醫的標准」去判定中醫是否科學!

Ⅶ 衡量身體是否健康的標準是什麼

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會有不同程度的變化,這里提供了檢驗身體狀況的6個指標,大家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來判斷身體狀況如何。

指標一:血壓。

高血壓本身是一種疾病,也是諸多慢性病的危險因素。建議日常生活中要積極改變生活方式,比如限鹽、減重、戒煙、運動等,以預防高血壓;35歲以上的人要定期測量血壓,一旦超過140/90毫米汞柱,就要去正規醫院就醫,尤其有高血壓家族史的人更應注意;接受治療的高血壓患者,一定要堅持治療和監測血壓,將其控制在正常范圍內,切忌盲目自行停葯或減量。

指標二:體溫。

體溫反映新陳代謝的強弱。正常人腋下溫度為36℃~37℃,一天中略有波動,早晨略低,下午略高,一般相差不超過1℃。體溫還與年齡有關,一般兒童體溫較高,新生兒和老年人較低。運動、進食後,女性月經前或妊娠期體溫稍高,情緒激動、精神緊張等對體溫也有影響。建議,每個家庭都要有一個體溫表,及時監測體溫,一旦出現發熱要及時就醫。老年人對體溫變化的敏感性大不如前,很多時候感覺不到自己發燒了。因此,當精神不濟、沒有食慾、反應能力變差時,最好先量量體溫。

指標三:呼吸速率。

相對來說,呼吸越快、越短促,說明心肺功能越差;呼吸越慢、越深長,則心肺功能越好。一個人每天大約呼吸1.7萬次,每分鍾進入肺部的空氣約為0.946升,但真正進入肺部的空氣遠低於這個數字。人的壽命與心肺功能關系密切。深呼吸時吸入氧氣更多,器官利用率更高,甚至能讓人多活幾年。要想減緩呼吸速率,一方面要加強體育鍛煉,增加肺活量;另一方面可以練習深呼吸。可採取「吸-停(屏氣10~20秒鍾)-呼」的方式,吸氣時盡量用鼻子均勻緩慢地深吸,呼氣時要用力往外吐,最大限度排出廢氣。每次深呼吸練習3~10分鍾,每天2~3次。

指標四:心率。

一般來說,正常人的心率在每分鍾60~100次。多項研究發現,心率越快預期壽命越短,心率每分鍾小於90次的人不易得心臟病。冠心病患者心率越快,出現心血管事件的幾率越大,死亡風險也越高,把心率控制在每分鍾60~74次,生命最安全。生活中應加強運動,改掉抽煙、酗酒、熬夜等壞習慣,同時保證充足睡眠、保持好心態、避免發怒,有助於穩定心率。運動對心臟的益處是長期且效果最好的,堅持運動能讓心率慢慢降下來。冠心病患者更要將心率減慢,除了適當運動,還可藉助葯物控制。需要注意的是,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病的老年人,心率容易因活動量的增加而變快,最好選擇中等強度的緩和運動。

指標五:疼痛感。

疼痛是身體不適時發出的最直接信號,是一種自我保護機能。在醫學界,疼痛被認為是重要的生命體征之一。很多人對疼痛見怪不怪,主要應對手段以「忍」為主,殊不知疼痛不僅是一些疾病表現出的症狀,本身也是一種病。嚴重慢性疼痛會導致各系統功能失調,甚至危及生命。建議一旦出現疼痛要立即去醫院診治,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葯物,不要亂吃止痛葯,以免掩蓋原有疾病症狀。

指標六:走路速度。

走路速度是提示健康狀況的重要標志,算得上檢測老年人身體機能下降情況的一盞「指示燈」,普通人的走路速度是0.9米/秒,低於0.6米/秒的人死亡風險增加,超過1米/秒的人壽命較長。生活中應注意觀察家中老人的走路速度,如果突然減緩,應去醫院做相關檢查。如果老人的常規步速小於0.8米/秒,也就是5秒內走不到4米,說明肌肉力量萎縮較嚴重,有可能發生了肌肉減少症。要想保證走路速度,增加日常鍛煉必不可少,快步走就是不錯的選擇。建議快步走每次持續40~60分鍾,剛開始鍛煉的人可以從快走半小時起,然後逐漸延長時間。快走時,一般應使心率維持在每分鍾120~140次,身體微微出汗為宜。

Ⅷ 中醫一分等於多少克

中葯、黃金
的中國計量單位是
「兩」,是按照1958年以前是
16
兩一斤的標准計量

一兩就是
31.25

,一錢就是
3.125克
,一分就是
0.3125克
,一厘就是
0.03125克

Ⅸ 古代中醫是怎麼衡量什麼葯該用多少葯量的呢

中葯離不開實踐,至於湯劑的形成是伊尹之後,方劑的形成也是在不斷嘗試單味葯的基礎上開始嘗試配合使用,比如內經里產生的十三方,還有最早的五十二病方。另外產生了七方、八陣二十二門等制方原則,最後產生比較成熟的君臣佐使的配伍結構。你提到的古代人研究中葯、配置方劑的研究方法應該有很多種途徑,從原始的口嘗、親身嘗試到練習氣功調息狀態下體驗葯物的作用歸經,如現不可考的《胎臚經》,就是在類似胎息狀態下的道家內證體驗,此外還有術數原理,從河圖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術數里悟出的配葯比例而研發出的六一散;以及直覺思維等的探索。必須要說明的是,方劑里的用葯量是一個范圍,而不是一個單一的數值,這樣,才可能為辯證論治和臨證加減提供一個參考,而不是一張一成不變的處方。
以上為自己手打,下面提供一點發展史

另附一些資料,供您瀏覽參考:
方劑的形成發展:方劑形成很早,具體是何時,何人所為,尚不能查。從歷料上看,方劑的發展至少在周以前,在發展葯物治病後,積累經驗,從單味發展為多味治病,在多味治病中逐步摸索出一些東西,知道了如何配伍治療最好,這是第一個前提,第二個前提是方劑形成離不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有一定的知識、工具,才能有方劑的產生,從生食到熟食,有這些條件為方劑的形成提供基礎,在周休《禮記》「君有疾飲葯,臣先償之,親有疾飲葯,子先償之」。可見當時已葯煎後飲用,也說明當時人們對葯有無毒性,嘗不明了,故先用人償之。《史記·倉公列傳》及《流沙陰簡》中見出有方,如長桑君教扁鵲以「禁方」,禁方乃自己的積累的方劑,不輕易傳與人,扁鵲治病人假死時,用了「八 」之劑和煮之,說明當時方劑已具備了一定的形式,也有一定的道理,證明這些方不將葯物草率的堆切,而是有一定的規律和目的,更主要證明了這一問題。在《內經》中,關於治療原則、方法、方劑配伍組合的一些理論,都有很多記載,說明到了《內經》時代,方劑的理論已經成熟了,此處成熟並不意味完善,從開始到定形,已經把它當中經驗的東西抽取出來,總結成為比較有系統的理論,所以說它是成熟的,在《內經》雖只記載了十個方,但這十三方還是相當原始的,有的還是單味葯,有些方用葯簡單,從此可能會疑問,理論發展到這樣地步,為什麼沒有方?因為古代著作,從《漢書·藝文志》中看出,它是分開的。《內經》是醫經,有七家,經方比它多,有十一家,所以在《內經》中少,還有更多的,雖沒傳下來,但有記載,在那裡已積累相當的資料,形成了理論,在此以後,更進一步是張仲景的著作,記載了相當多的方,有314方(除去重復及後世的附方),從方的數量、葯的數量及劑型上,都說明在這一時期又有很大的發展。應特別指出的是,仲景方有它的特點,非常精練嚴謹,針對性強,換一葯便是另一方名,加減一些劑量是另一方名,證有所不同,方便有了改變,而經過後人的研究,這些方的配伍當中,有相當的經驗和道理,從方劑來說,它的立法、用葯非常精練、嚴謹,針對性強,為我們後人學習和研究方劑提供了很寶貴的東西,後人不僅尊之為「醫聖」,而且稱其書為「方書之祖」。
從發病原因分析、探討,對病因病機,隋代的巢元方《諸病源侯論》側重談病的發生、特殊症狀,由於這樣的發展,促進了臨床各科的發展,促進了用葯物治病的發展,在這樣的情況下,方就更多了,這是一方面,另一個是到了後來,在這些方書里有一些可以明顯地看出來是海外來的,如婆羅門,它不是咱們的名字,是南洋的,由於交通的發達,中外的交流,各種各樣的文化、物產,也擴大交流,包括了外來的醫葯葯方。在祖國醫學的遺產中,包括了一個部分是吸收了外來的東西在裡面,在這些外來的東西不是拿來的,而是融合起來的,是融合在祖國醫學的系統裡面,很明顯,不僅善於吸收,而且善於有機地將其融合要一起也是中醫的一個傳統。
唐《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將他們能收集對的,經它們的選擇加以分類整理,另外引用歷代著作的理論,《內》《難》《傷》《金匱》《巢氏病源》等加以論述,還有一些他們自己 的,是現在可以看到的專門的方劑書籍,當中可以看出用葯的精神與傷寒沒有太大的變化,《傷》側重用辛溫,「寒為陰邪,傷人之陽,保護陽氣」,用溫熱,這是現在可以看到的,《傷》的六經辨證,辨證論治,有理到法,從法到方,從方到葯,理法方葯全了,而這里著重談方,這是主要的方書。《肘後方》比較簡單,用葯基本上跟《傷》精神沒有太大的變化 ,是治療表證,但已經用清熱葯與其配合,也開始有了一些清熱解毒的方劑。從這里可以看到用葯的發展,結合葯物的發展,由於治療中積累經驗,由於葯物的不斷發現,使用葯物的增多,使用葯物的方法理論更加發展,到這時基本沒有太大的變化。方劑的形成發現,也有個「風格」的變化,最明顯從宋代開始,習慣上講金元四大家的學說,另外還有對葯物理論的研究,從宋開始,對這個問題比較重視,從張元素開始研究,過去說葯物的性味、歸經、功用,但它為什麼產生這些功用,為什麼能歸經,對這理論的闡發從宋開始。宋時戰亂多,生活不穩定,病的情況比較復雜,對人體的影響也有了不同的變化,還有就是宋封建統治階級對這也比較重視,知心民眾,實質上是為了長生,講究煉丹、服石,同時收集了民間各種有效方劑。從宋中葉開始,將葯材作為封建統治的專利、專賣、壟斷,隨著醫學的發展,積累了相當的經驗,在這樣的基礎上,有了新的發展。從整個醫學的發展中,方劑也得了相應的發展,而由於方劑的發展,又促進了醫學理論和臨床各科的發展。在醫療實踐中,方劑的發展使得方法更多了,在這時期,辛涼解表的方劑開始形成,表裡同治的方劑比較多見,《傷》仲景是先表後里,是非常嚴格的,表證先需解表,張也提到表裡同治,辛溫加辛涼的問題,如加石膏等,但這些方面的應用比較少,不像在宋代比較多,不僅是辛溫與石膏等的配伍,而且發現的葯物增多,也開始用辛涼解表的葯物治療,由病理、人的體質、人們對病的認識的深入,在用葯上看起來味數多了,但它的主治配伍還是比較嚴格的,不是隨便的加減,它還是有機的配伍,葯多理不亂,由於對疾病的認識深化了,考慮的面比較全了。宋開始對過去的方進行了理論分析,成無已對《傷寒》進了解釋,在《傷寒明理論》中講了20多首方,完全用《內》的理論來解釋,說明這方為什麼能治這病,這方為什麼這樣組成,它的配伍的道理是什麼,它內在葯物與葯物之間的聯系有什麼東西作了一些說明,從這以後方劑的理論研究更加深入,更加廣泛了,對方劑理論分析的書籍多起來了。宋以來的方書多,不單是時代性問題,也由於印刷術的進步,書流傳的比較多。另外,促使方劑的發展還有一個原因是溫病學說開始萌芽,方劑的治療方面的問題也有所不同,在溫病當中強調的是陰液,特別強調的是救陰液、保陰液,與《傷》保陽氣不同,保陰液並不是否定保陽氣,救陰液也不否定護衛氣,只是側重面不所不同,由於接觸的病接觸的具體情況,具體實踐的對象不同了,所以強調的側重面不同了,正因為這樣,促使了方劑的進一步發展。金元四大家在他們各自的學說當中,有它獨特的發展,劉河間善用清熱,他研究《內》結合當時的實踐,認為病機十九條不出一個火字,「六氣皆從火化,皆從熱化」,主張用寒涼,用寒涼並不等於它不用別的葯物治病,而是他有用寒涼治病中他在自己獨特的經驗,從理論到實踐他有自己獨特的經驗,也就是在理法方葯都有特長,如地黃飲子,不僅是寒涼的問題;張子和主張用汗、吐、下,人稱「攻下派」;李東垣主張調脾胃,從脾胃立論,側重五臟六腑的功能,以後天為本,認為人的飲食亦為氣血,人體的營養從脾胃而來,先天所有的東西很有限,而人所傷,脾胃為主,創立了脾胃學說,同時創立了許多方,具有代表性的是補中益氣湯,也就是在臨床上提出的「甘溫除大熱」的問題,這對後來治療內傷雜病影響很大,在這個學說上確有成就,除此之外,他也擅長治外科病;朱丹溪特別強調相火,他對相火的研究比較深,強調「陽常有餘,陰常不足」,一水不 二火(君相二火)或五火(五臟之火),主張滋陰降火,與其說其為滋陰派,不如說其為降火派,用一黃柏就是大補陰丸,從這一角度,他認為降火就是滋陰。四家各有特點,但本身的學說獨特於一個面,並不局限於這一方面,它整個是從《內》《難》開始,到後世的一些著作,對葯物的研究,四家學派的產生跟當時的葯物研究有很大的關系,對葯物的分析,比以前來說更加細致,這就給後來留下有用的東西。就是他們的學術之爭,如果用得不恰當,也會造成一些壞處,偏執一見,在臨床中都是錯誤的,我們要辨證論治,不能證病跟學派來生、按我的擅長來生,而應根據病人的病來分析、來治療,對四家要有正確的認識,把其長處結合起來,不能抓一家,否定其他家,而就其本身的學說,也不是完全完整的,特別剛才提到的丹溪的降火滋陰的問題,張子和汗吐下三法,他認為治療以攻邪為主,邪去正自安,實際上三法包括很多內容,常超出此三法的內容,正如我們講八法,細分很多法,只是歸納起來而已,簡單理解是不行的。
自宋以後,方書更多,論方劑理論的書如《醫方考》,對《傷》方闡述的醫家也很多。歷史上最大的方書是《普濟方》,《本草綱目》方劑也很多,它不僅闡述了一些方劑理論,對葯的解釋中論到方的理論。
方的理論在《內經》里很多,有一些是治則、治法,過去在名詞上沒有區分,現在我們對這兩個概念加以區分。治則指治療疾病當中都必須遵循的東西,如在基礎理論中,治病必求於本,正治、反治、標本、因時因人因地制宜,這些不管治療那一個病,都需以此為原則來加以考慮。治法是針對具體證、具體病來進行的,法可分很多,***下有許多小法,把汗法說成解表法還是不恰切的,汗法中有許多方法來發汗,在《內》中就有不用葯物的發汗法,「漬形以為汗」,可能用熱水,可能用葯煎,對虛人感冒,補中益氣湯方歌中,「陽虛外感此方施」,通過扶正的途經治療,現在有扶正解表,法有大有小,法針對性很強,有具體的對象,治法與所辨得的證應是相對應的,表證解表,表寒辛溫解表,表熱辛涼解表,是對應的,氣虛外感,則益氣解表,陽虛外感助陽解表,再小的一個方子都有它的治法;也可以包括幾個法在里,瀉下救陰時用大承氣湯,黃龍湯既益氣又補血,既有人參,又用當歸,是補法加瀉法。到了後世,邪實正虛可用扶正葯加入,加用益氣養血葯,也可用清熱滋陰葯,或者益氣滋陰同時用,這是從《傷》三承氣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如感冒,表證固然有典型的表寒表熱證,表寒用辛溫,表熱用辛涼,可是也有一些由於人的生理條件不同,自然條件不同,往往在疾病過程中不能辨是表寒或表熱,因此在用的時候當寒熱相配,而在《傷寒》中用麻黃,桂枝,或者大青龍,那裡沒有一種辛涼解表,而現在大青龍等用的少,是因為其他的葯豐富了,這些問題說明方劑是發展的。
經方、時方的問題。對經方,一說仲景為經方,一說唐以前的方為經方,對此了解一個概念就行。自唐以後用葯的風格,隨葯物的豐富,理論的提高,疾病的變化,開始不同,各有所宜。
方劑理論,在《內》里很多,有的是治則,有的是治法,專門對一個方劑進行理論性解釋始於成無已在《傷寒明理論》中把20個方作了細致的理論性的論述,這可以說是方劑理論著作的第一篇,從這以後逐漸多了。對《傷》證所對應的方也多了,對這也有了爭鳴,實際上也就是方劑的發展。《醫方考》專門解釋方劑,針對證解釋方,有其特點,也有不足之處,同樣的方可用於不同的證,可以說是異病同治,實際上用於不同的證、不同的人,它的配伍用量、配伍的君臣佐使上總是有所變化的,吳昆在後一問題上說明白的,在前一個問題還不夠,從這兒開始可以說是方劑發展過程中的又一次飛躍,加強了方劑的論理性,是把方劑的配伍組成,從理論上說得更清楚。從這以後,便多了起來,《名醫方論》《絳雪園》等,從明以後多,這與歷史的發展相應。
方書爭論最大的難點是方書分類問題,時至今日,仍未解決,從已有的分類方法看,主要有幾種。《五十二病方》所謂分類,既無順序,也無分類,到《千金》《外台》既有病科分類,又有臟腑分類,《千金》分小嬰兒方、婦科、大臟六腑、虛熱寒實;按病:《傷寒》,從此方劑分類有了框架,後世分類大體上在此基礎上變化。另有分類是按治法,這種分類的書不多,如明《景岳全書》有古方八陣、新方八陣,用葯如用兵,葯就是兵,遣兵調將布陣,講究王者之師,講究王道,這在中醫治病中是一個特色,也是個優勢,是根據中醫整個理論特點而來的,它不是治病,而是治病人,在從《內》理論中明確看到,它治的不是機械的人,不是自然人,而是社會人,簡單地說,中醫強調七情為病,與社會發生關系。中醫的整體觀,人是一個整體,社會自然又是一個整體。中醫的特點在於它治療的是社會人,因此不是以單一的治病為目的,既要治病,還要治好人,不能為了治這個病同而造成另一個病,不能因為治療這個病,而造成他的生長發育障礙,不應給他其它各個方面造成損害,這 是中醫治病的一個基本思路。當然在搶救危重的病證,在治標時,那又是一種情況。但總的來說,中醫講治標不忘本,主導思想是不離開人。如五味子仁可降轉氨酶,但從觀念的整體來說,也造成害處,就是一停葯就反跳,反而比以前還高,加大量可再退,反復幾次最後就無效,給其他葯治療也造成困難,對病也是愈反復愈加重,這就相類似如鎮痛既止痛,是為有效,但並不是所有使用鎮痛劑止痛都是有效的,很明顯的闌尾炎腹痛用鎮痛劑是危險的,說不定要出醫療事故的,因為掩蓋了他的症狀;而中醫不是這樣,辨證審因,而後來論治。張景岳引用王元正的「見熱不表熱,無汗不發汗,見血不止血,見痰休治痰」,強調仍是治病求本,講的是更深一層的道理。我們在臨床上治病,已不單純是科學性的問題,已上升為藝術性的問題,中醫處方往往不能統一,在過去往往是一種說不清的怨枉,實際上這正是中醫的一個特點,一個優勢,內容豐富,方法多樣手段各種各樣,雖人所掌握的方法不同,但它可達到相同的效果,而臨床上辨證後,他要精雕細啄,不僅要對病清楚,而且對人也要搞清楚。過去醫時,對此不理解,明明把燒退了還要挨批評,過去講傷寒病現在講溫病,在看這種病時,不是看你是多快退燒的,不是看這個病的全過程是多長時間,把病治好後3個月的情況如何,還要把這個病人原來的病合並治療,病好以後的身體比以前還要健康。這里著重強調治病不要忘了人,用葯不要只取一時之效,治病必求於本,盡管我是針對某一個問題,但不忘他的本質所在,我當前解決的只是一個問題,特別現在內科復雜的病又特別多,我們要逐步解決,總的我們要知道他的本在哪裡。
八陣是按治法分類,真正的八法,作為分類,象張景岳歸納這么多的方子方書還少,八法很早有人提出來,在註解傷寒論時就有人提,在一些理論性書中已經提到了。
要明白一個概念,以法統方並不是指方劑的分類,它是指「方從法出,法隨證立」,統是統帥,是指導用葯。
《和劑局方》是稱門,補益門、火門、風疾門等,他也是很難把所有的方劑包括進去,它還是有兒科、婦科,現在成葯中還有沿用這樣的方法。《局方》是歷史上國家頒布的成葯典,從解放後到50年代末,60年代初,才有葯典,才有中葯的葯典,宋當時將葯典發到各個行政區去,醫生按此用葯無誤,葯鋪按此配成散劑、丸劑等,《局方》特點:其中絕大多數方劑雖然不都是古方,它是通過從各地徵集而來,都是行之有效的,缺點是適應證寫的比較復雜,甚至帶有宣傳性質,或者是廣告性質。今後在研究方劑時,看《局方》應注意這一點。但也有一些方子比較荒誕,有一些所謂的怪葯如烏鴉等。
還有一分類法就是作用的分類法,它既包括了治法,又包括了病因,如風寒暑濕燥火,清熱祛炎,清熱解暑,痰,祛痰,祛蟲,這是跟治法又不完全一樣。徐靈胎在《靈台軌范》中又有一法是通治法。分類難就難在方劑特別多,《普濟方》就有6萬多,《本草綱目》中也有1萬多,現在運行教材用這種分類方法,是走過彎路的,一開始在南京編第一本教材時,也不用這個方法,後來又搞了個八法,回過來也不行,因為這門學科,更接近臨床,與臨床結合緊密,這樣以汪昂《醫方考》為藍本,以便於學習。這里還強調教材用什麼方法分類,更適合學習,將來從這出發研究,我們不要想一下子把幾十萬,成百萬方給他們理出一個科學的分類方法。
方劑的參考書是非常廣泛的,理論散在各家著作中,特別是各人的方子,在他的方子里注重他的思想,並沒有給這些方寫一個論述,如補中益氣湯,他寫了很多加減在其中,他並沒有把這個方子進行詳細的註解,方子治療的證他也沒有去闡述、歸納,該方很好,他的思想也表現得很突出。《綱目》一看都認為是一本葯書,實質上很多地方是方,如講麻黃,其下就有麻黃湯,就有它的解釋,所以我們深入的研究方劑,就要看這些書,現在活血化瘀的方就有很大的發展,無論是在理論上、應用上,活血化瘀在《傷》就有該類方劑,王清任在《醫林改錯》中著重從活血化瘀著手,如逐瘀湯、補陽還五湯等,有些方劑,從它的方名可以知道它的作用,或者它提供的線索,它或者在臟腑分類里,或者在治法分類里,或者在病證分類里。
方劑歌訣,從汪昂《湯頭歌訣》,歌訣高度概括出方的主要內容,大部分方歌對幫助記憶有一定好處,但他不代表方劑的全部內容。
方劑學是從有了學院以後才提出來的,既然有了「學」就要有系統的理論,這里的知識很多,但很散在,如何進行理論系統化,在編第一部講義時開始把基本理論系統化,所以說「方劑學」是一門年輕的學科。
方劑不是葯物的隨意組合,而是有目的的、有理論指導的配伍,通過配伍組合以後,這些葯就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因此它不是葯效的相加。
重視方劑更好的提高,提高不僅是為了方劑學的本身,而是為應用,通過提高,對新發現的病要提供有效的方劑。如肝硬化,類似它所處的階段和它所出現的證,以及它後來的發展,直至肝硬化,或繼發肝癌,中醫都有類似的記載。現在艾滋病更是這樣,它所涉及的問題我們從中醫角度考慮,以及現在西醫療效,我們相信會找到一個方法治療,我們知道它是一個獲得性免疫缺陷性疾病,從病因病源學說上來說,剛剛對其進行研究,它是一種什麼樣的病,有什麼特性,有什麼規律,有些人可帶病毒若干年不發病,有些人發病很急,但從我們中醫治病毒性疾病來看,如果它合並細菌性疾病,並駕齊驅,運用抑制病毒的方法。和中醫治療一個病,方法有不同,該病就是造成人體免疫系統的破壞,現在通過好多葯物證明,能夠提高人體的自身免疫力,從這兩個特點來說,治療艾滋病會有辦法的。我們既要研究它的病,又要研究它的葯,怎樣來配伍應用,治法與方劑要引起大家重視。
五行學說,用以闡明臟腑之間的關系,由於這個關系非常復雜,又不能單純用相生相剋來說明,於是又有了反侮,來補充,若不懂其中道理的人便問:一會正的,一會反的,到底誰對,可是現在開始發現,肺不僅是呼吸系統,也不僅僅是循環系統,它有內分泌的互相作用的關系在內。我們要不斷地發現問題,而我們過去講臟腑之間的關系用來治療,不僅是實則瀉子,虛則補母,還可以隔二隔三,你可以補後天,我可以補先天,還可以通過不同的方法,其效果是殊途同功,要完全解釋其中的道理,還要應用現代科學方法,還有很多道理有待科學的進步方可解釋。經絡已被證明與過去畫的圖相似,有些理論按照原來的說法,證明確實是行之有效的東西,我們暫時就那麼認為,這里指的是真正的東西,如氣功,魚龍混雜,但真正的氣功,它確實有效,象用氣功帶功麻醉進行甲狀腺手術等。
原來有十種,後來有「十劑」,後世有發展,有的加成十二劑,十四劑,甚至加成二十八劑,這種分類方法在方書中很少,只是陳修園《醫方妙用》《時方歌括》用的十二劑,他只是歸納一部分方劑,這種分類爭論很多。汪昂分類方法比較好,但也有問題,有的方劑分在兩類里,如補益劑有了,又放在理氣劑里,這種分類方的方法,方劑與治法的關系,有的方不是針對單純的病證,往往有的方包括了幾個方面,分類時可放這兒,也可放在那兒,方劑放在這兒合適,要看它的病理的解釋與劑相合 是可以的,相同的方劑放在不同的章節,具體如礞石滾痰丸,是可放在瀉下劑,也可放在祛痰劑里,該方特殊在有瀉下祛痰的功用,針對食積和水飲這樣的病證,在學習中概念必須清楚。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1856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327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613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692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456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1778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1912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560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537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