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工資水平 » 生產規模一年可以增長多少

生產規模一年可以增長多少

發布時間: 2022-05-05 09:36:27

A. 華菱鋼鐵半年報分析華菱鋼鐵什麼價位了華菱鋼鐵還能漲多少

鋼鐵板塊屬於周期板塊,相當多投資者也比較喜歡去買周期股,作為鋼鐵的標桿華菱鋼鐵也是受到了非常多的關注,接著學姐就給大家分析一下華菱鋼鐵。


准備開始講華菱鋼鐵以前,我們先一塊來瞅瞅這份鋼鐵行業龍頭股名單,打開就能查閱:寶藏資料:鋼鐵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從公司角度來看


公司介紹: 華菱鋼鐵1999年8月在深交所正式進入市場,從上市至今,堅持不懈地進行做精做強戰略,貫穿"深耕行業、區域主導、領先半步"的營銷理念。公司以冷、熱軋超薄板、寬厚板、大小口徑齊全的無縫鋼管、精品線材等特色產品作為發展重點,如今已經形成擁有國內外先進裝備水平的板、管、線系列產品生產線。華菱湘鋼是全球排名數一數二的寬厚板製造基地,華菱各子公司的合理分工和專業化生產能力可以讓先進製造得到進一步發展。


公司實力可以說是很雄厚,我們下面就再來分析一下華菱鋼鐵是否值得投資。


亮點一:領先的生產規模與一流的裝備水平


公司具備的生產能力一年能生產2000萬噸左右的鋼材,並且還擁有湘潭、衡陽與婁底三大專業化分工的生產基地。其中,還有全球第一大單體中厚板生產企業-華菱湘鋼,華菱衡鋼是全國第二大無縫鋼管生產企業。此外通過高起點、高強度、大規模的技術改造,公司已形成以華菱湘鋼5米寬厚板、華菱漣鋼2250熱軋機、華菱衡鋼720大口徑軋管機組、VAMA高端汽車板等為代表的現代化生產線,工藝裝備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亮點二:顯著的市場優勢


公司處於我國中南地區,南接珠江三角洲,東臨長江三角洲擁有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區域市場優勢。從目前湖南省具備的生產能力來看,實際鋼材年產量基本穩定在2000萬噸上下,而鋼材消費總量在2800萬噸以上,就是一個鋼材凈流入省份。在中部崛起、長江經濟帶、"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的進一步推進的過程中,湖南及周邊地區特別是廣東、湖北、重慶等地工程機械、汽車、裝備製造等製造業發展迅速,鋼材需大且日漸增長。使得公司拓展湖南本土和周邊市場、加快產品升級和產業結構調整有了良好的戰略契機,有利於公司進一步強化區位市場優勢。


文章字數有限,還有其他很多與華菱鋼鐵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相關的內容,在這篇研報中有詳細介紹,點擊就可以查看:【深度研報】華菱鋼鐵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角度看


正因為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工業和重要支柱產業,鋼鐵行業與宏觀經濟運行緊緊聯系在一起。得益於國家對高端製造業的大力發展,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力度盡可能的加大,鋼材需求結構由建築業用鋼與製造業用鋼並舉的格局逐步向以製造業用鋼為主、建築業用鋼為輔的格局演變,鋼鐵行業的需求端目前很穩定,海工,能源,汽車,造船等方面的行業下游實際上需求的是穩中向好;同時國家陸續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嚴禁新增產能,嚴防"地條鋼"卷土重來,並且環保限產和環保督查力度也增強了,鋼材供給增長受到阻礙。


從行業上遊行情來分析,鐵礦石領域目前的格局正是供應大於需求,鋼鐵領域所具有的"話語權"和盈利能力出現了大幅度的提高。總的來說,華菱鋼鐵產品結構豐富,占據先天的地理位置,在雙重優勢的推動下,有望不斷保持盈利的提升,獲得高速發展。


不過文章存在延時性,大家要是想想了解一下華菱鋼鐵未來行情的話,點擊下面的鏈接查看,有專業的投顧幫助你診股價,看下華菱鋼鐵現在行情是否到買入或賣出的好時機:【免費】測一測華菱鋼鐵還有機會嗎?


應答時間:2021-10-28,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B. 華菱鋼鐵2021年股價能漲多少華菱鋼鐵股價歷史最高是多少元華菱鋼鐵股近期交易價格

鋼鐵板塊屬於周期板塊,很多投資者也喜歡買周期股,作為鋼鐵的龍頭華菱鋼鐵也是受到很多的關注,下面我給大家講講華菱鋼鐵。


在開始分析華菱鋼鐵前,各位先一起瀏覽一下這一份鋼鐵行業龍頭股名單,戳開即可知道:寶藏資料:鋼鐵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從公司角度來看


公司介紹: 華菱鋼鐵1999年8月在深交所正式進入市場,自打上市以來,一直落實做精做強戰略,主張"深耕行業、區域主導、領先半步"的營銷理念。公司以冷、熱軋超薄板、寬厚板、大小口徑齊全的無縫鋼管、精品線材等特色產品作為發展重點,目前已形成的板、管、線系列產品生產線是具有國內外先進裝備水平的。華菱湘鋼是全球排名居於前列的寬厚板製造基地,華菱各子公司的合理分工和專業化生產能力有利於先進製造的發展。


公司實力可以說是很渾厚的,我們再繼續分析一下華菱鋼鐵的投資亮點。


亮點一:領先的生產規模與一流的裝備水平


公司具備的生產能力一年能生產2000萬噸左右的鋼材,其擁有的專業化分工的生產基地分別在湘潭、衡陽以及婁底。而其中的華菱湘鋼還是全球第一大單體中厚板生產企業,華菱衡鋼是全國第二大無縫鋼管生產企業。進行了高起點、高強度、大規模的技術改造之後,公司已形成以華菱湘鋼5米寬厚板、華菱漣鋼2250熱軋機、華菱衡鋼720大口徑軋管機組、VAMA高端汽車板等為代表的現代化生產線,工藝裝備水平全國領先。


亮點二:顯著的市場優勢


公司處在我國中南地區,南接珠江三角洲,東臨長江三角洲做到了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區域市場優勢。湖南省實際鋼材年產量基本為2000萬噸上下,而鋼材消費總量高達2800萬噸,變成了鋼材凈流入省份。因為中部崛起、長江經濟帶、"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的進一步推進,湖南及周邊地區特別是廣東、湖北、重慶等地工程機械、汽車、裝備製造等製造業發展迅速,鋼材需求旺盛並持續增長,給公司拓展湖南本土和周邊市場、加快產品升級和產業結構調整帶來了有利機會,對於公司進一步強化區位市場優勢有益。


由於字數限制,更多關於華菱鋼鐵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我都在這篇研報中給大家描述清楚了,點擊就可以查看:【深度研報】華菱鋼鐵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角度看


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工業和重要支柱產業,鋼鐵行業與宏觀經濟運行密不可分。好處在於國家大力促進高端製造業發展,加大在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方面的力度,鋼材需求結構由建築業用鋼與製造業用鋼並舉的格局逐步向以製造業用鋼為主、建築業用鋼為輔的格局演變,鋼鐵行業需求端保持平穩運行,造船,能源,汽車,海工行業下游需求已達到穩中向好的目的;同步國家不斷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嚴禁新增產能,嚴防"地條鋼"卷土重來,還增加了環保限產和環保督查力度,鋼材供給增長受到約束。


根據上遊行業的行情來看,鐵礦石的供應大於需求的市場格局已經形成,明顯提升了鋼鐵行業"話語權"和盈利能力。整體而言,華菱鋼鐵產品結構比較豐富,地理位置很不錯,雙重優勢下有望繼續保持盈利的增長,得到高速發展。


然而文章具有延遲性,大家如果想知道華菱鋼鐵未來行情,一定要點擊這個鏈接,有專業的投顧給你提供幫助,看下華菱鋼鐵現在行情是否到買入或賣出的好時機:【免費】測一測華菱鋼鐵還有機會嗎?


應答時間:2021-11-30,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C. 再生產的規模分類

再生產按其規模狀況,可以分為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兩大類。 擴大再生產,就是生產規模比原來擴大的再生產。具體來講,就是社會生產的新產品除了用於補償已消耗的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外,還有多餘的部分用於擴大生產的規模。
例如,一個皮鞋生產商,如果每年都用同樣多的工具、設備、原材料和勞動力,生產同樣多的皮鞋,這就是簡單再生產;如果他在第二年增加了工具、設備、原材料,也多僱傭了勞動力,生產的皮鞋也大大增加,這就是擴大再生產。
任何一個社會,要想取得發展,都必須採用擴大再生產的方法。但「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生產無論怎麼樣擴大,總是以原有規模為基礎和出發點,只有在完成簡單再生產的基礎上,才能進行擴大再生產。所以,簡單再生產是擴大再生產的前提和基礎,而擴大再生產則是簡單再生產的繼續和發展。
雖然所有的生產都是從簡單再生產開始的,但擴大再生產往往成為所有生產過程的主要特徵。一般說來,擴大再生產可分為兩種類型,即外延式的擴大再生產和內涵式的擴大再生產。
1)外延式的擴大再生產
外延式的擴大再生產是通過增加生產要素的數量而實現的擴大再生產。如上例中我們所舉的皮鞋生產商,如果他在生產技術、工藝水平、生產流程都不變的情況下,僅僅是靠增加工具、設備、勞動力等生產要素而形成的擴大再生產,就是外延式的擴大再生產。
2)內涵式的擴大再生產
內涵式的擴大再生產是通過提高生產要素的使用效率而實現的擴大再生產。就是在廠房、機器設備和勞動力等生產要素數量不增加的情況下,主要是通過技術進步、加強管理、提高生產要素的質量等方法,使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的再生產。
在現實生活中,外延式的擴大再生產同內涵式的擴大再生產往往是結合在一起的,很難把它們兩者完全獨立開來。比如採用外延式的擴大再生產時,隨著進行新的投資而增加機器、設備等生產要素的數量和規模時,往往伴隨著生產要素質量的提高;在採用內涵式的擴大再生產而進行技術改進或更新機器設備時,同樣需要增加新的投資,並或多或少伴隨著數量規模的擴大。但需要我們明確的一點是,隨著社會生產力水平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隨著可持續發展戰略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所採用,內涵式的擴大再生產在整個社會再生產中所佔的比重將越來越大,並將會成為擴大再生產的主要方式。
社會再生產,不論是簡單再生產還是擴大再生產,就其內容來說,既是物質資料的再生產,又是生產關系的再生產。一方面,再生產必須生產出一定的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用來補償或增加已經消耗的物質條件;另一方面,任何生產又都具有一定的社會形式,都是在一定的生產關系下進行的,隨著生產的不斷更新和重復,這種關系也不斷地被再生產出來。所以,任何社會的再生產都是物質資料再生產和生產關系再生產的統一。

D. 我國汽車每年的增長率是多少…

近來,國家發改委在《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中提出,取消一切不合理的限制低油耗、小排量、低排放汽車使用和運營的規定。這意味著多年來飽受各地不公正待遇的小排量微型車,如雨後沐浴春風,多方突圍之後終於步入了一個充滿陽光和希望的季節。作為「國情車」的微型汽車憑借其價格低廉、省油、費用低、用途廣泛適應百姓需求,在近10年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然而,近年來,各地「限微」政策時常見諸於報端,微型車行業的表現和市場走勢卻不禁人意,遠遠落後於整個汽車行業的發展。隨著《汽車產業發展政策》的頒布實施、國際原油市場價格一路攀登、燃油稅即將開征之際,關於微型汽車的發展問題再次引起國人的關注。那麼,我國微型汽車的發展能否再現春天呢?我們拭目以待。一、我國必須大力發展微型汽車的原因分析我國微型汽車的發展是一部新產品不斷推出、滿足市場需求、發展壯大的歷史。在未經國家多少支持、在夾縫中生存的微型車行業在經歷了20世紀90年代的高度增長後,克服了1997年以來在各地不斷蔓延的限制政策,近幾年依然保持兩位數的較高的增長勢頭。但其增長率從2000年開始已低於全國汽車的增長率,同時,其佔全國汽車的比率也在逐步下降,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市場地位正在削弱,自2002年以後,無論是政策因素還是行業內部的諸多變化,都給一直相對穩定的微型車市場掀起層層波瀾。盡管微型車的發展一波三折,但在我國仍然必須大力發展微型汽車。1、我國特殊的國情決定的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生產力發展水平極不平衡,城市化水平低、農業人口占據絕大多數等,這些國情決定了不能要求全國都去發展排氣量大、技術含量高的中高級轎車工業。而微型車由於其省油、價廉、佔地小等優點很適合目前我國中小城市和農村發展的需求。因此,在我國大力發展微型汽車是它的發展既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重要推動力量,對加速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2、解決能源和環保壓力的需要我國雖然幅員遼闊,但資源十分有限,特別是關繫到國計民生的石油資源。從1993年起,我國就成為純石油進口國,2000年全國石油進口量達到7000萬噸,2004年達1.2億噸,預計2005年,我國石油進口量將達到1.5億噸,因此,石油問題關繫到我國未來的發展,已經成為我國戰略性的能源。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增長,石油的需求量將逐步加大,其汽車消耗的石油佔全部總消耗量的2/3,給我國造成了很大的能源壓力,嚴重的威脅我國的能源安全。與此同時,我國每年因嚴重的大氣污染造成的損失達到1000億元以上,世界10大污染城市中我國就有7個。根據國家環保中心的預測,2010年空氣污染源的64%來自汽車尾氣的排放。而微型車具有能耗小、排放量低的優點。所以,為了解決能源和環保兩大難題,也必須大力發展微型汽車。3、加入WTO後參與國際競爭的需要當前我國汽車工業整體水平落後,與汽車發達國家有巨大的差距,加入WTO後將面臨著國際汽車巨頭的嚴重沖擊。而只有在微型汽車領域,我國與國外差距不大,並且微型汽車成為我國汽車工業發展速度最快的行業之一,在汽車行業的比重已經增加到35.6%。總體講,目前,我國微型汽車已經形成產業結構較為合理,生產集中度高(前5家的生產集中度已達96%以上),行業發展較為健康的良好態勢和低廉的價格,依靠廣闊的市場,將使我國微型汽車在同國際汽車巨頭的競爭中占據有利的地位,使其能夠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保持不敗,並逐步發展壯大。4、借鑒發達國家經驗的需要一國汽車工業發展的經驗對別的國家來說有重要的借鑒意義。我國汽車工業的發展也應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日本政府在50年代為了發展本國的汽車工業,先後專門制訂了《輕四輪車法》(日本的輕四輪車即微型車,發動機排量在0.66L以下),從稅收等方面鼓勵發展微型車,促進了日本汽車工業的騰飛。在美國,採用「油老虎稅法」處罰大排量汽車,鼓勵使用耗能少、排氣量小的汽車。這是因為發展微型汽車,不僅可以在國民收入較低的時期促進汽車產業的發展,而是在國民收入提高到一定程度、汽車工業發達的今天,作為節省燃料、節省能源、節省停車場所、使用方便的汽車,微型車的重要性也越來越突出。由於日本政府一貫重視、提倡使用微型汽車,日本的微型汽車市場所以能夠形成今天這樣的規模。所以,我國汽車工業的發展中也應借鑒日本經驗,鼓勵使用節能和低污染汽車產品,盡快出台《小排量汽車法》,並在車輛購置附加稅,稅費、停車費、過路過橋費及領取牌照等方面給予優惠,依法保護微型汽車的發展。5、微型汽車具有無法比擬的優點首先,價格最便宜、使用費用低。中國目前價格在3萬以內微型轎車有3款,這也已經實實在在地突破了購買者的心裡底線。同時,微型車的年均養車費用也較低,不超過2000元。其次,應付交通擁擠游刃有餘。雖然微型轎車內部空間略顯局促,動力也不夠充沛,但至少微型轎車具備了一定的舒適性和代步功能,而且它小巧的車身在交通日益擁擠的城市行駛起來游刃有餘。再次,微型汽車省油、低污染。在全球性石油供應緊張和油價持續增長的今天,人們每當給汽車加油時就發現,應付油價攀升的開支越來越不能小視。二、當前微型汽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1、整體參與國際競爭能力較弱據國家有關部門分析表明,目前我國微型車行業還存在諸多發展瓶頸,具體表現在:行業組織運行能力不強,體制和資本結構不夠完善,成本支出有待進一步壓縮;行業結構不合理,零部件生產企業集中度低,絕大部分難以達到經濟生產規模,難以向技術含量高的產業升級;產品研發能力不強,無法滿足新的消費需求;模塊化和系統化供貨渠道尚不成熟等。整體參與國際競爭能力較弱的現狀決定了在當前我國汽車市場競爭激烈,特別是在在加入WTO後,微型車的發展將處於更加不利的地位中,因此,當前加快提高微型車行業競爭力和滿足市場需求的能力是當務之急。2、對微型汽車發展不利的各種因素的存在近幾年來,國內微型汽車行業遇到了二十年發展歷程中最嚴峻的外部市場環境。首先,環保和安全政策法規更加苛刻,國家經貿委頒布了41號文件《關於微型車執行新標准有關事項的通知》規定化油器微型汽車2003年5月31日後停止生產, 12月31日後停止銷售;凡未通過正面碰撞試驗的平頭微型客貨車,2004年起停止生產和銷售。其次,國家實施嚴格的機動車排放標准,也制約了微型車的發展。再次,各大中城市以環保、安全為借口,對小排量的微型轎車和「6」字頭的微型客車壓縮銷售和生存空間,甚至「封殺」,完全禁止銷售,對小排量微型汽車的歧視和禁行有增無減,使微型汽車的發展受到重大的挫折。最後,隨著我國汽車工業的發展,轎車價格水平的急劇下降,嚴重擠壓和制約了微型汽車的價格優勢和市場佔有率。3、國家的有關政策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和落實2004年6月1日,國家發改委頒布實施了《汽車產業發展政策》,該政策明確規定鼓勵消費者購買和使用低能耗、低污染、小排量、新能源的汽車,以便促進微型汽車的發展。同年,《乘用車燃油消耗量限值》正式出台。這些政策都客觀上有利於微型汽車的發展。然而全國各地在貫徹執行國家有關政策、法規的同時往往並沒有到位,國家關於發展小型汽車的政策不能落實,甚至一些地方在落實政策時陰奉陽違,自己另搞一套。如,2004年,有些地方還在頒布實施限制微型汽車通行的禁令,嚴重阻礙了國家政策的落實和微型汽車的發展。三、採取多種手段促進微型汽車的發展1、從國家戰略高度制定中國的《微型汽車法》我國應借鑒日本發展微型車(輕四輪車)的經驗,盡快制定我國的《微型汽車法》。一方面通過法律確立對購買和使用微型汽車在減稅、減費等政策上的支持,以保證鼓勵購買和使用微型汽車政策的權威性和連續性,另一方面將發展微型汽車上升為國家意志,通過國家立法的形式確保微型汽車快速健康發展。只有制定了與國際接軌的、完善的法規制度,才能促進中央和地方的政策相統一,區域、部門間政策和標准相統一,消除對微型車多層管理、多頭管理的弊端,杜絕對微型車生產、使用的區域歧視政策,鼓勵生產和使用微型車產品,提高我國微型車行業的國際競爭力。同時國家可在稅收、市場進入、政策支持等方面給予傾斜,如目前國家在汽車消費稅上,已經按不同的車型進行分檔,按其排量分別適用8%、5%和3%的稅率,鼓勵小型車的發展。2、應積極支持微車企業加快形成自主開發能力微型汽車與其他車型相比,技術難度相對較低,研發投入相對較少,形成自主開發能力相對較為容易,在我國汽車工業領域中微型汽車將最有可能率先實現自主開發。因此,國家應高度重視微型車自主開發能力的建設。一方面,國家、社會和企業集中優勢資源實施重點項目的攻關,爭取重點關鍵技術的突破。另一方面微車企業也應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實現自主開發。再一方面,國家應對微車企業自主開發的產品給予適當的稅收優惠政策,加大對產品開發的優惠政策的支持力度,提高自主開發能力。最後,可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組建企業集團,發揮集團集體攻關的優勢,提高整體的技術水平。3、嚴格落實和實施國家有關微型汽車發展的政策和法規當前,我國微型汽車的發展問題已經引起國家有關單位和部門的關注和重視,同時,國家也出台了一些促進微型汽車發展的政策和法規,為我國微型汽車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場環境和社會氛圍。但是,由於各種原因各地在貫徹、執行中出現了許多問題,導致微型汽車不能得到有效的發展。因此,國家應當加大政策和法規執行、落實的檢查力度,同時還應該出台與政策、法規相配套的一些優惠措施,確保各項政策、法規的貫徹和執行,為微型汽車的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E. 什麼叫做規模增長

規模增長是指由於規模效應帶來的增長,規模效應又稱規模經濟,即因規模增大帶來的經濟效益提高,但是規模過大可能產生信息傳遞速度慢且造成信息失真、管理官僚化等弊端,反而產生「規模不經濟」。規模效應是一個經濟學上研究的課題,即生產要達到或超過盈虧平衡點,即規模效益。經濟學中的規模效應是根據邊際成本遞減推導出來的,就是說企業的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混合成本則可以分解為這兩種成本,在生產規模擴大後,變動成本同比例增加而固定成本不增加,所以單位產品成本就會下降,企業的銷售利潤率就會上升。

F. 設計生產規模怎麼寫

設計生產規模每個公司都不一樣的,要根據公司實際寫的,設計一般考核的是企業有沒有設計實力,能不能設計投標要求的設備,生產規模考核的是企業生產能力,適應不適應投標要求。比如我們是生產緊固件的,設計能力就是有多少工程師,有沒有特別的設計部,生產能力就是能否在規定時間生產出所需的螺絲螺母。

G. 經濟新常態下社會生產規模的變化

從國內看,我國經濟持續30多年高速增長後,無論是從消費需求、投資需求、國際出口和國際收支方面看,還是從生產能力和產業組織方式、生產要素相對優勢、市場競爭特點、資源環境約束、經濟風險積累與化解、資源配置模式和宏觀調控等方面看,都將出現一些重大的趨勢性變化。這些趨勢性變化表明,我國經濟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將從增量擴能為主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整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常態演化。在這變化的關鍵時期,我國經濟要激發新活力、釋放新推力、重塑新動力,進一步實現可持續發展,創新驅動成為必然的現實抉擇。
從國際看,世界經濟仍處在國際金融危機後的深度調整期,經濟總體復甦動力不足近期難有明顯改觀,世界各國都在加緊尋找產業新動力、更新增長「發動機」。發達國家致力於改變過度依賴金融創新和信貸消費的狀況,加快以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和新興產業興起,新興市場國家也紛紛選擇重點、加快布局,都在努力形成新的戰略性經濟增長模式。現在看來,國際金融危機不僅催生了一場新的產業革命,更發動了一場涉及經濟、技術、環境和社會廣泛領域的新的革命,也勢必改變世界經濟的增長軌跡和傳統格局。在這個比拼新動力的國際賽場上,要搶占科技與產業發展制高點,加快實現經濟轉型升級,占據世界經濟格局變遷中的有利位置,把握經濟發展主動權,關鍵就看我們能否在創新驅動上有所作為。

H. 經濟學_資生堂生產規模

摘要 5月12日,資生堂集團發布了2021年第一季度決算速報。財報顯示,一季度資生堂實現銷售額2440億日元,同比增加6.0%;營業利潤實現109億日元,同比增加67.6%。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季度凈利潤方面,除了結構改革等以外,在現有業務基礎上達到138億日元。

I. GDP增長多少是正常的

從流量到存量:中國經濟高增長中的低經濟福利問題

王樹同/趙振軍

原載《河北學刊》2005年第4期

「作者」

「作者簡介」

王樹同(1972—),男,河北省徐水縣人,經濟學博士,河北師范大學商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宏觀經濟研究。河北,石家莊,050091

趙振軍(1955—),男,河北省徐水縣人,《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副編審,主要從事經濟學研究。

「內容提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在二十多年的高速增長中一直伴隨較低的經濟福利轉化,表現為社會發展支出佔GDP 比重低,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大量重復建設和銀行巨額不良貸款。其根源在於產權不清以及過分注重經濟增長速度。

「關鍵詞」經濟增長/經濟福利/重復建設/產權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歷經二十多年經濟高速增長。據統計,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年均增長率從改革前(1953—1978)的6.1%,提高到改革期間(1978—1997)的9.4%;人均GDP增長率由改革前的4.0%,提高到改革期間的7.8%或8.3%。2003年,中國GDP為11萬億元,人均GDP 超過1000美元,排在美、日、德、英、法之後,經濟總量居世界第六位。如此高的經濟增長速度已經成為世界輿論關注的焦點。盡管對中國經濟統計數據仍存在一些爭論和疑點,但是在更多的是感受到經濟增長驕人業績的同時,卻忽略了自改革開放以來就被忽略的經濟增長中的經濟福利問題。筆者認為,結合經濟福利水平來討論經濟增長,比單純探討經濟增長數據的可信性更有現實實際意義,因為經濟增長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全社會的福利水平。



(一)經濟增長和國民收入核算體系

討論一定時期內經濟增長問題通常要包括以下內容:經濟增長的速度,投入和產出,消費和積累等問題。這些內容可以通過國民收入核算體系(SNA )的一系列指標體現出來。

國民收入核算體系是一個完整描述經濟總體運行過程及結果的核算框架,包括國內生產總值(GDP )、國內生產凈值(NDP )、國民收入(NI)和個人可支配收入等。這些指標既相互聯系,有各自所代表的具體的經濟含義。GDP 是計算期內生產的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總和,是一個流量概念;流量是在一定時期內發生的變數,是相對於存量而言的。GDP 通常有兩種計算方法:支出法和收入法。支出法計算的是在一定時期內消費者、投資者、政府購買的最終產品的價值和國外進口的本國商品的凈值,可以表示為:

GDP=C+I+G+(X-M )

收入法核算的國內生產總值計算的是期內的要素(勞動、資本、土地等)收入,可表示為:

GDP=工資+利息+利潤+租金+間接稅和企業轉移支付+折舊

國民生產總值中的「總」字,意味著在計算各個生產單位產出時,未扣除當期的資本耗費,是通常所說的「毛」值,而非「凈」值;如果扣除掉資本耗費,即是國內生產凈值。因此,國內生產總值不反映資本耗費量。這樣,在一定時間內就有可能出現較低的國內生產凈值和較高國內生產總值並存的狀況,而較高的國內生產總值有可能是較高的資本耗費的結果。因此,國內生產總值不一定和經濟福利同方向變動,因為資本耗費量越大,居民所得到的經濟福利就越少。

國民收入(NI)是指按生產要素報酬計算的國民收入。從國內生產凈值中扣除間接稅和企業轉移支付加政府補助金,即可得到一國生產要素在一定時期內提供的生產性服務所得到的報酬,包括工資、利息、租金、利潤的總和意義上的國民收入。

相對於總體意義上的國民收入(NI),個人可支配收入(DPI )表示的是交納個人所得稅以後的個人收入,即人們可用來進行消費和儲蓄的收入。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以GDP 為核心指標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是一種適應市場經濟運行、以量化指標為特徵的指標體系。它體現了在核算期內,經濟總體中各單位、各部門及其之間的經濟關系,如產出、投入、效益之間的生產關系,收入分配與再分配關系,消費與積累的關系,儲蓄、實物投資與資金融通的關系,資產、負債及凈值之間的變動關系等。這些指標密切相關、相輔相成,構成完整反映國民經濟運行的指標體系。

然而,現實中存在的問題是對中國國民經濟運行的度量。由於種種原因,並未使用這一完整的指標鏈,而是在大多數情況下主要使用了GDP 指標作為衡量經濟活動的標准。單憑GDP增長來衡量經濟活動是片面的,並不足以說明經濟發展的有效程度,不能說明生產單位GDP所耗費的資本量的多少。如果不結合資產的數量及其結構變化,就會失去對增長成因的深入分析,不利於增長中經濟福利的有效形成。

(二)經濟增長和經濟福利之間的關系

經濟福利是一個存量指標,指經濟增長過程中財富的持續積累。每一年的經濟增長成果都有一部分國民收入沉澱下來,成為居民所享有的經濟福利。它包括居民所能夠使用的社會公共產品和由於個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所帶來的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經濟增長和經濟福利相輔相成,密切聯系。沒有穩定而持續的經濟增長,就不會有持續的福利轉化,也就不會有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只有整個經濟福利不斷提高下的經濟增長才是可持續的經濟增長,經濟增長是手段,經濟福利提高是目的。因此,如何實現國內生產總值這一流量有效率地向經濟福利存量轉化是任何一個國家經濟發展中面臨的關鍵問題。

片面地使用GDP 指標來衡量經濟總體活動,把GDP 增長速度的快慢和經濟福利提高等同起來是中國經濟發展中長期存在的誤區。在實踐中導致由於過分注重經濟增長速度,以速度指標代替福利指標,GDP 數字的高低成為衡量發展業績的標准。然而,經濟增長並非總是和經濟福利同方向變動的。新中國成立之初的20世紀50—70年代,由於經濟發展戰略的偏差和「超英趕美」等冒進思想的指導,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比較高,但是經濟福利和人民生活水平未有大的改善,不少地區還呈現下降趨勢。即便二者是同方向變動的,變動的幅度也不相同,一定量的經濟增長可以轉化成不同量的經濟福利;反之,一定量的經濟福利則完全可以在不同的經濟增長速度下取得。因此,經濟增長並非完全等於經濟福利的提高。



橫向比較來看,中國經濟增長的福利轉化水平是比較低的。雖然中國經濟總量已經超過了一些發達國家,但是這些國家的民眾從經濟增長中所得到的福利相比中國要高許多。究其原因,這些國家的經濟存量比較大,數百年前經濟增長所帶來的福利存量(表現為店堂館所、堤壩、公路、房屋等一些公共設施)仍然為現在的民眾所享用。因此,盡管這些國家的經濟年均增長只有2%左右,但是並不會對居民生活有明顯的不利影響。中國則不然,經濟高增長帶來的經濟福利存量一直很低;如果經濟低增長,經濟福利就更低。因此,保持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一直是中國政府追求的主要目標之一。中國經濟增長的福利轉化度可以通過以下方面表現出來。

(一)社會發展支出佔GDP 的比例

社會發展支出是指用在文教、衛生、體育、科研等的事業費用和投資,這部分投資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一國居民所能享受到的福利的多少,因此,每年GDP 的一部分應該用來進行社會發展投資。正常情況下,經濟增長速度越高,用來進行該部分投資的費用也應該隨之增加,這樣,廣大居民從經濟增長中獲得的福利存量就會隨之增加。從表1可以看出,社會發展總支出的絕對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與經濟發展相比較,比例很低;而且,從「五五計劃」一直到2002年,基本都保持在4%~5%左右,最高時的2002年也不超過6%。在2002年,全國1.7667萬億元的基建投資中,用於社會發展的基本建設投資僅有1643億元,占總投資的9.3%。長期以來,社會發展與經濟建設投資比例平均保持在1∶13左右,經濟建設的投資規模遠遠超出社會發展支出規模,經濟和社會發展呈現不協調的狀態。

(二)高經濟增長過程中的大量重復建設

一個經濟體本期創造的財富總會有一部分用來進行投資,形成一定的生產能力,以便為未來居民消費服務;投資越多,居民當前消費也就越少。如果投資是重復投資,意味著居民創造的價值的浪費,是一種福利損失。

1.重復建設的含義和類型。重復建設是一個動態過程,它包括業以形成的重復建設存量、即將形成的重復建設增量和重復建設項目與合理建設項目的動態轉化。重復建設大致可以分為兩類,過度市場競爭型重復建設和政府主導型重復建設。在這兩種重復建設中,第二種重復建設造成的福利損失要高於第一種。競爭是市場經濟運行的常態,過度競爭雖然可以在一定階段內造成資源的浪費,但是最終那些沒有利潤或低利潤的企業會從該行業中退出,是市場經濟自身的一種調整過程,對消費者造成的福利損失不大,甚至還會提高消費者福利。政府幹預型重復建設則不然,由於政府可以為已經是重復建設的項目進行融資,並且獲得這些資金的企業存在預算軟約束,沒有還貸的壓力和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動力,可以在沒有正常利潤或者低利潤的情況下繼續存在下去。

2.重復建設是一系列的事。說重復建設是一系列的事,是指由於中國經濟增長過程一直存在著內需不足,一旦出現新的經濟增長點,即新的國內需求,由於存在地方市場分割,就會出現一哄而上的情況,很快在該產業形成過剩的生產能力。如果該產業是下游產業,那麼上游企業也相應出現過剩的狀況。以汽車產業為例,中國目前存在著嚴重的汽車產能過剩——汽車整車製造業已經達123家,27個省市生產汽車,17個省市生產轎車,23個省市建成轎車生產線;作為上游企業的鋼鐵業,也相應地形成重復建設。房地產業過熱,就會在鋼材、混凝土等建材的生產上出現重復投資。當前,中國存在重復建設的行業除汽車外,還有機械、冶金、電子工業、醫葯、食品、紡織等,重復建設的范圍較廣。

3.重復建設的結果:一方面表現為經濟增長的高速度;另一方面表現為較大數量的資源消耗。以2003年為例,國民經濟增長達到8.5%以上,GDP 總量達到11萬億元人民幣,而在這個增長過程中,所消耗的鋼材是世界該年消耗量的1/3,所消耗的水泥佔世界水泥消耗量的1/2,所消耗的煤炭佔世界煤炭消耗量的30%,用電量為世界用電量的13%;而11萬億元的GDP 還不到世界經濟總量的1/30[1].經濟增長過程中重復建設導致的資源浪費,不僅是居民當前福利的損失,而且還是未來福利的損失。

(三)高經濟增長、高儲蓄率和巨額銀行壞賬並存

在每年的經濟增長中,居民將收入的一部分存入銀行,中國的儲蓄率不僅大大高於發達國家,而且也大大高於許多發展中國家。截至2003年8月底,居民儲蓄存款余額已經超過10萬億元人民幣,接近國民生產總值。從跨期消費的角度來看,假定當前利率水平為r ,居民通過犧牲當前1單位的消費可以獲得未來(1+r )單位的消費,是一種福利的增加。在這一過程中,金融中介銀行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銀行能夠通過貸款的方式將資金投向有經濟效益的生產項目,那麼,一方面居民能夠在未來獲得(1+r )單位的收益;另一方面可以將現在的經濟剩餘轉化為未來的生產能力,保證使消費者持續獲得經濟福利,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將經濟流量轉變為存量的過程。只有這個過程進行的順利,居民才可能在將來得到更多的經濟福利;否則,人們犧牲了當前的福利也未能得到未來的福利,這便成了凈福利損失。中國國有商業銀行貸款活動中形成的大量不良貸款即是經濟流量向經濟存量轉變受阻的表現。銀行不良貸款的數量規模即意味著居民福利損失的程度。根據中國官方的統計,四家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比例為25.37%。其中實際已形成的損失約佔全部貸款的7%左右[2].



高增長和低福利帶來的直接後果是投資飢渴症,主要表現為固定資產投資的迅速增加。固定資產投資從2000年開始加速,增長率由1999年的5.1%上升到10.3%;2001年上升到13%;2002年又升至16.1%;2003年前8個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2.2364萬億元,比2002年同期增長32.4%[3],是近十年速度最快的時期,直接導致固定資產投資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明顯上升。固定資產投資的年均增長率也高於GDP 的年均增長率,1999—2000年間,固定資產的年均實際增長率高達14%,而同期的GDP 的年均實際增長率僅約10%[4].

靠大量投資帶動的經濟增長很容易陷入惡性循環。由於福利轉化率低,社會必須以高於正常的經濟增長速度來得到正常的、或者低於正常的福利改進;維持高增長需要更高的投入;由於導致福利轉化低下的根本原因沒有得到解決,於是高投入變成了高浪費。如此循環往復,造成社會資源的巨大浪費。

造成高增長低福利的深層原因源自於不合理的產權制度安排,它主要體現在地方政府、銀行和企業三個層面上的產權約束上。

隨著中國改革的深化和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央政府控制下的可配置資源不斷減少,地方政府配置資源的權力不斷加強。地方政府面臨的約束條件是現行的政績考核制度,包括任期內的經濟增長速度、招商引資情況、財政收入等指標。這樣的約束條件就決定了地方政府為了緩解地方就業壓力、增加財政收入、表現幹部政績等目標,往往以扭曲的價格將一些重要的生產資源廉價提供給企業。比如,作為經濟發展的主要資源——土地近兩年被大量徵用並廉價轉讓給私人投資者,被稱為中國式「圈地運動」;或者將征來的土地用於搞形象工程,修廣場,建辦公樓等,使得稀缺資源的配置完全按照地方政府的意願進行,而非按照市場的運行規律進行。由於政府對資源的配置沒有成本的概念,導致投資不以未來收益為標准而失去了合理性。

對於銀行來說,其產權也是不清晰的。銀行一直存有大量不良銀行貸款,降低不良貸款數量是現有銀行行為的約束條件。正常情況下,銀行可以通過減少對效益差的企業貸款來減少不良貸款數量;但是,由於國有商業銀行的產權不清,缺乏真正的所有者,在對銀行行為監督成本很高的情況下,銀行行為失去約束,銀行不是減少貸款的數量,反而是增加貸款的數量。因為貸款數量增加後,不良貸款在貸款總量中的比重就會下降,銀行的管理者還可以在貸款的活動中獲得一定的租金收益。

從企業的角度來說,在投資收益給定的條件下,投資規模決定於貸款和一些重要的生產資源比如土地的成本高低。由於國有企業產權不清,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企業,不以追逐企業最大利潤為目標,擴大企業的盤子是企業管理層獲得收益的渠道。因此,國有企業一直存在投資最大化的傾向,而這種傾向在地方政府和銀行的鼓勵下變成現實。

這樣,地方政府、銀行、企業的行為邏輯達成一致:地方政府在政績的約束下,向企業低價提供重要的生產資源;銀行有做大分母減少不良貸款的需要;企業的最優選擇是理所當然地增加投資。這就必然出現上面所論述的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現象,結果表現為較低福利水平的高速經濟增長。

GDP 的增長是一種流量游戲,其增長完全可以建立在資源的低效使用、重復建設上;重復建設和過度投資雖然可以在短期內創造出很好的宏觀數據,但是微觀層面上的經濟福利則很難得到保證。因此,從宏觀上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淡化GDP 指標,注重投資質量和效益;從微觀上進一步完善市場經濟體系,建立產權清晰的現代企業制度,是中國經濟走出高增長、低福利的關鍵環節,也是貫徹實施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

「參考文獻」

[1]姚景源。三大問題困擾中國經濟進一步增長[J].財經界,2004(2)。

[2]聶慶平。我國銀行不良貸款與銀行改革政策建議[J].經濟科學,2003(3)。

[3]李善同,劉雲中。對當前經濟形式的判斷和展望[N].中國經濟時報,2004-01-13.

[4]秦朵,宋海岩。過度投資需求和效率損失[J].經濟學季刊,第2卷4期,2003.

除特別聲明外,本站不擁有文章版權。如引用,請註明原始出處。
please quote the original source if you are going to use this paper

文章來源:原載《河北學刊》2005年第4期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1856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327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613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692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456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1778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1912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560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537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