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生黃芩苗多少錢
⑴ 黃芩種子一畝地需要多少斤種植
種植黃芩能取得較高的經濟價值,關於黃芩的種植就要特別留意黃芩的種植密度,一般來說,種植黃芩一畝地需要用種子大約四斤左右,選擇品質比較好的黃芩種子直接播種就可以了,播種黃芩不難,但也要掌握一定的播種技巧,好的品質的黃芩種子可以少播種一些,這樣給以黃芩苗一個充足的生長空間。
⑵ 黃芩苗能栽嗎
只要有充分必要條件肯定能栽活。
⑶ 鋪膜種黃芩怕燙苗嗎
鋪膜種黃芩,當然怕燙苗。
黃芩,是唇形科黃芩屬植物。
多年生草本;根莖肥厚,肉質,徑達2厘米,伸長而分枝。莖基部伏地,上升,高30至120厘米,基部徑2.5至3毫米,鈍四棱形,具細條紋,近無毛或被上曲至開展的微柔毛,綠色或帶紫色,自基部多分枝。
葉堅紙質,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長1.5至4.5厘米,寬0.5至1.2厘米,頂端鈍,基部圓形,全緣,上面暗綠色,無毛或疏被貼生至開展的微柔毛,下面色較淡,無毛或沿中脈疏被微柔毛,密被下陷的腺點,側脈4對,與中脈上面下陷下面凸出;葉柄短,長2毫米,腹凹背凸,被微柔毛。
花序在莖及枝上頂生,總狀,長7至15厘米,常再於莖頂聚成圓錐花序;花梗長3毫米,與序軸均被微柔毛;苞片下部者似葉,上部者遠較小,卵圓狀披針形至披針形,長4至11毫米,近於無毛。花萼開花時長4毫米,盾片高1.5毫米,外面密被微柔毛,萼緣被疏柔毛,內面無毛,果時花萼長5毫米,有高4毫米的盾片。花冠紫、紫紅至藍色,長2.3至3厘米,外面密被具腺短柔毛,內面在囊狀膨大處被短柔毛;冠筒近基部明顯膝曲,中部徑1.5毫米,至喉部寬達6毫米;冠檐2唇形,上唇盔狀,先端微缺,下唇中裂片三角狀卵圓形,寬7.5毫米,兩側裂片向上唇靠合。雄蕊4,稍露出,前對較長,具半葯,退化半葯不明顯,後對較短,具全葯,葯室裂口具白色髯毛,背部具泡狀毛;花絲扁平,中部以下前對在內側後對在兩側被小疏柔毛。花柱細長,先端銳尖,微裂。花盤環狀,高0.75毫米,前方稍增大,後方延伸成極短子房柄。子房褐色,無毛。
小堅果卵球形,高1.5毫米,徑1毫米,黑褐色,具瘤,腹面近基部具果臍。花期7至8月,果期8至9月。
生長習性
根的生長:黃芩為直根系,主根在前三年生長正常,其主根長度、粗度、鮮重和乾重均逐年增加,主根中黃芩苷含量較高。第四年以後,生長速度開始變慢,部分主根開始出現枯心,以後逐年加重,八年生的家重黃芩幾乎所有主根及較粗的側根全部枯心,而且黃芩苷的含量也大幅度降低。
莖、葉生長:出苗後,主莖逐漸長高,葉數逐漸增加,隨後形成分枝並現蕾、開花、結實。5至6月為莖葉生長期,一年生黃芩主莖約可長出30對葉,其中前五對葉每4至6天長出1對,其後葉片每2至3天長出1對。
開花結果:一年生植株一般出苗後2個月開始現蕾,二年生及其以後的黃芩,多於返青出苗後70至80天開始現蕾,現蕾後10天左右開始開花,40天左右果實開始成熟,如環境條件適宜黃芩開花結實可持續到霜枯期。
生長環境
生於向陽草坡地、休荒地上,海拔60至2000米。
黃芩野生於山頂、山坡、林緣、路旁等向陽較乾燥的地方。喜溫暖,耐嚴寒,成年植株地下部分在零下35℃低溫下仍能順利越冬,35℃高溫仍可生長,但不能經受40℃以上連續高溫天氣。耐旱怕澇,地內積水或雨水過多,生長不良,重者爛根死掉。排水不良的土地不宜種植。土壤以壤土和沙質壤士,酸鹼度以中性和微鹼性為好,忌連作。
以根入葯,味苦、性寒,有清熱燥濕等功效。
⑷ 黃芩的育苗要怎樣移栽
1、選苗和定苗:
黃芩種子採用直播法的時候,當幼苗已經長到了4cm高我們就要剪去過密或者是瘦弱的小苗,按照每株的距離10cm進行定苗。當然如果是育苗地的話,就不需要進行這個步驟了,因為育苗地已經是正規的了。
⑸ 黃芩長啥樣
看看黃芩長什麼樣
黃芩的根入葯,味苦、性寒,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主治溫熱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熱咳嗽、濕熱黃膽、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動不安、高血壓、癰腫癤瘡等症。黃芩的臨床抗菌性比黃連好,而且不...
黃芩的根入葯,味苦、性寒,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主治溫熱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熱咳嗽、濕熱黃膽、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動不安、高血壓、癰腫癤瘡等症。黃芩的臨床抗菌性比黃連好,而且不產生抗葯性。下面讓我們來看看黃芩圖片,看看黃芩到底長什麼樣?
一、黃芩圖片
1、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根莖肥厚,肉質,徑達2厘米,伸長而分枝。莖基部伏地,上升,高30~120厘米,基部徑2.5-3毫米,鈍四棱形,具細條紋,近無毛或被上曲至開展的微柔毛,綠色或帶紫色,自基部多分枝。葉堅紙質,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長1.5~4.5厘米,寬0.5~1.2厘米,頂端鈍,基部圓形,全緣,上面暗綠色,無毛或疏被貼生至開展的微柔毛,下面色較淡,無毛或沿中脈疏被微柔毛,密被下陷的腺點,側脈4對,與中脈上面下陷下面凸出;葉柄短,長2毫米,腹凹背凸,被微柔毛。花序在莖及枝上頂生,總狀,長7~15厘米,常再於莖頂聚成圓錐花序;花梗長3毫米,與序軸均被微柔毛;苞片下部者似葉,上部者遠較小,卵圓狀披針形至披針形,長4~11毫米,近於無毛。花萼開花時長4毫米,盾片高1.5毫米,外面密被微柔毛,萼緣被疏柔毛,內面無毛,果時花萼長5毫米,有高4毫米的盾片。花冠紫、紫紅至藍色,長2.3~3厘米,外面密被具腺短柔毛,內面在囊狀膨大處被短柔毛;冠筒近基部明顯膝曲,中部徑1.5毫米,至喉部寬達6毫米;冠檐2唇形,上唇盔狀,先端微缺,下唇中裂片三角狀卵圓形,寬7.5毫米,兩側裂片向上唇靠合。雄蕊4,稍露出,前對較長,具半葯,退化半葯不明顯,後對較短,具全葯,葯室裂口具白色髯毛,背部具泡狀毛;花絲扁平,中部以下前對在內側後對在兩側被小疏柔毛。花柱細長,先端銳尖,微裂。花盤環狀,高0.75毫米,前方稍增大,後方延伸成極短子房柄。子房褐色,無毛。小堅果卵球形,高1.5毫米,徑1毫米,黑褐色,具瘤,腹面近基部具果臍。花期7-8月,果期8-9月。
2、生長習性1)根的生長:黃芩為直根系,主根在前三年生長正常,其主根長度、粗度、鮮重和乾重均逐年增加,主根中黃芩苷含量較高。第四年以後,生長速度開始變慢,部分主根開始出現枯心,以後逐年加重,八年生的家重黃芩幾乎所有主根及較粗的側根全部枯心,而且黃芩苷的含量也大幅度降低。2)莖、葉生長:出苗後,主莖逐漸長高,葉數逐漸增加,隨後形成分枝並現蕾、開花、結實。5~6月為莖葉生長期,一年生黃芩主莖約可長出30對葉,其中前五對葉每4~6天長出1對,其後葉片每2~3天長出1對。3)開花結果:一年生植株一般出苗後2個月開始現蕾,二年生及其以後的黃芩,多於返青出苗後70~80天開始現蕾,現蕾後10天左右開始開花,40天左右果實開始成熟,如環境條件適宜黃芩開花結實可持續到霜枯期。
3、生長環境生於向陽草坡地、休荒地上,海拔60~1300(1700~2000)米。黃芩野生於山頂、山坡、林緣、路旁等向陽較乾燥的地方。喜溫暖,耐嚴寒,成年植株地下部分在-35℃低溫下仍能安全越冬,35℃高溫不致枯死,但不能經受40℃以上連續高溫天氣。耐旱怕澇,地內積水或雨水過多,生長不良,重者爛根死亡。排水不良的土地不宜種植。土壤以壤土和沙質壤士,酸鹼度以中性和微鹼性為好,忌連作。
二、中葯黃芩圖片為唇形科植物黃芩ScutellariacalensisGeorgi的乾燥根。主產於河北、山西、內蒙古、河南、陝西等地。春、秋兩季採挖,去除須根及泥沙,曬後撞去粗皮,蒸透或開水潤透切片,曬干。生用、酒炙或炒炭用。【葯性】苦,寒。歸肺、膽、脾、胃、大腸、小腸經。【功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應用】1.濕溫、暑濕、胸悶嘔惡,濕熱痞滿、黃疸瀉痢。本品性味苦寒,功能清熱燥濕,善清肺胃膽及大腸之濕熱,尤長於清中上焦濕熱。治濕溫、暑濕證,濕熱阻遏氣機而致胸悶惡心嘔吐、身熱不揚、舌苔黃膩者,常配滑石、白豆蔻、通草等葯用,如黃芩滑石湯(《溫病條辨》);若配黃連、乾薑、半夏等,可治濕熱中阻,痞滿嘔吐,如半夏瀉心湯(《傷寒論》);若配黃連、葛根等葯用,可治大腸濕熱之泄瀉、痢疾,如葛根黃芩黃連湯(《傷寒論》);若配茵陳、梔子,可治濕熱黃疸。2.肺熱咳嗽、高熱煩渴。本品主入肺經,善清瀉肺火及上焦實熱,用治肺熱壅遏所致咳嗽痰稠,可單用,如清金丸(《丹溪心法》);若配苦杏仁、桑白皮、蘇子,可治肺熱咳嗽氣喘,如清肺湯(《萬病回春》);若配法夏,可治肺熱咳嗽痰多,如黃芩半夏丸(《袖珍方大全》)。本品苦寒,清熱瀉火力強,配薄荷、梔子、大黃等,可用治外感熱病,中上焦熱盛所致之高熱煩渴、面赤唇燥、尿赤便秘、苔黃脈數者,如涼膈散(《和劑局方》)。3.血熱吐衄。本品能清熱瀉火以涼血止血,可用治火毒熾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等證,常配大黃用,如大黃湯(《聖濟總錄》)。本品經配伍,也可用治其他出血證,如配地榆、槐花,用治血熱便血;配當歸,用治崩漏,如子芩丸(《古今醫鑒》)。4.癰腫瘡毒。本品有清熱瀉火,清解熱毒的作用,可用治火毒熾盛之癰腫瘡毒,常與黃連、黃柏、梔子配伍,如黃連解毒湯(《外台秘要》)。若治熱毒壅滯痔瘡熱痛,則常配黃連、大黃、槐花等葯用。5.胎動不安。本品具清熱安胎之功,用治血熱胎動不安,可配生地黃、黃柏等葯用,如保陰煎(《景岳全書》);若配白術用,可治氣虛血熱胎動不安,如芩術湯(《醫學入門》);若配熟地黃、續斷、人參等葯用,可治腎虛有熱胎動不安,如泰山磐石散(《景岳全書》)。
【用法用量】煎服,3~10g。清熱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熱可酒炙用,止血可炒炭用。【使用注意】本品苦寒傷胃,脾胃虛寒者不宜使用。【鑒別用葯】黃芩分枯芩與子芩。枯芩為生長年久的宿根,中空而枯,體輕主浮,善清上焦肺火,主治肺熱咳嗽痰黃;子芩為生長年少的子根,體實而堅,質重主降,善瀉大腸濕熱,主治濕熱瀉痢腹痛。【古籍摘要】1.《神農本草經》:「主諸熱黃疸,腸澼泄痢,逐水,下血閉,惡瘡疽蝕火瘍。」2.《滇南本草》:「上行瀉肺火,下行瀉膀胱火,男子五淋,女子暴崩,調經清熱,胎有火熱不安,清胎熱,除六經實火實熱。」3.《本草正》:「枯者清上焦之火,消痰利氣,定喘咳,止失血,退往來寒熱,風熱濕熱,頭痛,解瘟疫,清咽,療肺萎、乳癰發背,尤祛肌表之熱,故治斑疹、鼠瘺、瘡瘍、赤眼;實者涼下焦之熱,能除赤痢,熱蓄膀胱,五淋澀痛,大腸閉結,便血,漏血。」
【現代研究】1.化學成分:本品含黃芩苷元、黃芩苷、漢黃芩素、漢黃芩苷、黃芩新素、苯乙酮、棕櫚酸、油酸、脯氨酸、苯甲酸、黃芩酶、β-谷甾醇等。2.葯理作用:黃芩煎劑在體外對痢疾桿菌、白喉桿菌、綠膿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變形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腦膜炎球菌、霍亂弧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製作用;黃芩苷、黃芩苷元對豚鼠離體氣管過敏性收縮及整體動物過敏性氣喘,均有緩解作用,並與麻黃鹼有協同作用,能降低小鼠耳毛細血管通透性;本品還有解熱、降壓、鎮靜、保肝、利膽、抑制腸管蠕動、降血脂、抗氧化、調節cAMP水平、抗腫瘤等作用;黃芩水提物對前列腺素生物合成有抑製作用。3.臨床研究:結合傳統用本品治療肺熱咳嗽,現代臨床常用以治療小兒肺炎、支氣管炎等;用黃芩、金銀花,水煎服,治療麥粒腫150例,一般1—2日即愈(山東醫葯,1989,1:22);用雙黃連粉針劑(由黃芩、金銀花、連翹組成),加入生理鹽水中緩慢靜脈滴注,治療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33例,痊癒30例(中華皮膚科雜志,1999,6:412);用以黃芩為主葯,配玄參、麥冬、石斛、三棱製成的皰疹I號口服液口服,治療帶狀皰疹157例,其疼痛緩解及消失時間明顯短於龍膽瀉肝顆粒對照組,後遺症的發生率亦少於對照組(南京中醫葯大學學報,2001,6:388);此外,臨床上還用黃芩等制劑治療高血壓、病毒性肝炎、流腦帶菌者、沙眼等。
⑹ 黃芩的種植方法
中葯材黃芩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葯,有抗菌消炎、降壓利尿、解毒利膽等作用,也是一種常用中葯。產於河北、遼寧、陝西、山東、內蒙古、黑龍江等地區,我國北方多數地區都可種植。
黃芩喜溫暖,耐嚴寒,地下部可忍受-30℃的低溫;耐旱怕凍,在排水不良或多雨地區種植,生長不良,容易引起爛根。
(1)種植方法
黃芩主要用種子繁殖,也可用扦插和分根繁殖。
①種子繁殖:一般採用直播,因種子細小,出苗比較困難,必須把地整好。整地前每畝施腐熟廄肥2000~3000千克,深耕細耙,畦面要求細、平,無灌溉條件的山坡地可以不做畦。春播在3、4月,夏播可於雨季播種,也可冬播,以春播的產量最高,無灌溉條件的地方,應於雨季播種。一般採用條播,按行距25~30厘米,開2~3厘米深的淺溝,將種子均勻播入溝內,覆土約1厘米厚,播後輕輕鎮壓,每畝播種量0.50~1千克。因種子小,為避免播種不均勻,播種時可摻5~10倍細沙拌勻後播種。播後及時澆水,經常保持表土濕潤,大約15天即可出苗,出苗後要間去過密的弱苗,當苗高6~7厘米時,按株距12~15厘米定苗,並對缺苗的地方進行補苗,補苗時一定要帶土移栽,可把過密的苗移來補,栽後澆水,以利成活。
黃芩種子小,播種時覆土又淺,常因土壤乾旱或表土不平,土粒較大,出苗困難,而導致大量缺苗。解決辦法:首先,整地一定要整細整平;其次,播種後要及時澆水,經常保持土壤濕潤直到出苗;最後,旱地種植,應選雨季播種,也可用塑料薄膜覆蓋或用草覆蓋保墒,出苗後即可揭去覆蓋物。這樣就可以保證出苗一致整齊。
②扦插繁殖:最適宜扦插期為5月、6月,植株正處於旺盛的營養生長期,剪取莖枝上端半木質化的幼嫩部分(莖的中下部做插條成活率很低),剪成6~10厘米長,再把下面2節的葉去掉,保留上面葉片。插床最好用沙,或比較疏鬆的沙壤土也行。一般應隨剪隨插,按行株距10厘米×5厘米插於床內,插後及時澆水,並搭棚遮陽,要經常噴水保持土壤濕潤,但不宜太濕,否則插條會變黑腐爛。管理得當,成活率可達90%以上,插後40天即可移栽。
③分根繁殖:在收獲時注意選高產優質植株,把根剪下供葯用,留下根莖部分繁殖材料用。如冬季挖收,把根莖埋於室內陰涼處,第2年春再分根栽種;如春季收獲,則隨挖、隨栽,把根莖分開為若干塊,每塊都帶有幾個芽眼,再按行株距30厘米×20厘米種於大田。山坡地採用此法栽種成活率較高,栽後同一般管理。
(2)田間管理
在出苗期應經常保持土壤濕潤,土干要及時澆水,成株以後抗旱力增強,可少澆水,雨季還要注意排水防澇。平時也要注意隨時進行鬆土除草。除加強一般管理外,還要注意施肥,在第一年,定苗後要進行第一次施肥,每畝施稀的人糞尿500千克或尿素3~5千克,於6~7月追施磷銨30千克。第2年和第3年返青後施腐熟餅肥40~50千克,6月下旬封壟前施磷銨顆料肥30~40千克。施肥時應開溝施入,施後蓋土並澆水。
(3)採收與加工
栽後2~3年收獲。一般於秋末莖葉枯萎後或春解凍後、萌芽前採挖,因根長得深,要深挖,防止斷根。根挖出來後,要抖去泥土,剪去莖葉,曬至半干,撞去外皮,再迅速曬干或烘乾。也可切片後再曬干,但不可用水洗,也不可趁鮮切片,否則在破皮處會變綠色。
在晾曬時應避免在強光下曝曬,因曝曬過度會使黃變紅。同時還要防止被雨淋濕,因受雨淋後黃芩的根先變綠後變黑,都會影響質量。成品以堅實無孔洞,內部呈鮮黃色的為上品。一般3~4千克鮮根可加工成1千克干貨。畝產干貨200~300千克,高者可達380千克以上。
⑺ 黃芩要怎樣定苗
黃芩的中耕除草及定苗:無論是直播或育苗移栽,黃芩幼苗生長較緩慢,出苗後至田間封壟,要鬆土除草3~4次。第一次在齊苗後,宜淺,以免埋苗;第二次於定苗後,仍不宜深,以後視雜草生長等情況再中耕除草1~2次。以上兩次除草,黃芩均處幼苗期,植株較弱,除草時最好用手將靠近幼苗的雜草拔掉,其餘雜草可用鋤除掉。
到第二、三年,每年春季返青前要清潔田間,摟地鬆土;返青反至封壟前,仍要中耕除草2~3次,以免影響黃芩生長。
結束中耕除草,要對黃芩及時進行間苗、定苗與補苗,齊苗後對過密部位及時進行疏苗;苗高5厘米時,按株距10厘米左右進行定苗,並對缺苗部位進行移栽補苗。要帶土移栽,栽後及時澆水,以利成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