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工資水平 » 上墳一年多少次

上墳一年多少次

發布時間: 2022-05-12 19:06:42

A. 長輩去逝後,按傳統觀念和習俗,多少年進行一次大的祭奠

1:一般祭奠過世老人有以下幾個日子:春節前、清明節、七月十五鬼節、十月初一燒寒衣、祭日;

2:補充介紹:
據我的了解,基本形式,老人以土葬為主,但火葬的比例近年來上升了不少,如果是土葬,家屬是需要自己想辦法找車找人找關系,在凌晨悄悄送出城區到鄉下安葬的,因為路上有檢查,畢竟都是省道國道的。但無論土葬火葬,絕大部分都會操辦一個風光的葬禮,停靈3、5、7天不等,以5天為多。第一天打靈堂,第二三天接受生前親友拜祭,第四天晚上開始鬧夜,一般是流行音樂演唱會,有職業的樂團主持人和歌手,大約三五人吧。第五天晚上繼續鬧夜,這是傳統的花鼓戲,中間孝子賢孫們要數次跟著腔調大哭,哭聲越響越好。然後凌晨出殯。禁忌很多,但都是常規的禁忌,不能穿紅,不能同時辦紅喜事,靈堂不能正對著院子大門,後人不能拒絕其他人的拜祭等等。夭折的小孩不能搭靈堂,是因為沒有成年,按照中國的傳統習俗,未成年而夭折者,不入祖墳,不上族譜,不進靈堂,這樣做是為了讓小孩子平安的走,早早托生,不會因為風光大葬而折了他的福。說白了,就是小孩子受不起。

補充:
出殯次日清早,晉南聞喜等地講究家人送飯至墓前澆奠,表示清死者同家人再次共進便飯。翼城一帶,家人次日赴墳地致祭時,要用鍬往墳上添新土,使墳丘前後周正,不偏不斜,俗稱「扶山」。而太原一帶自安葬後,一直要等到三年之後清明祭掃時,才允許往墳丘上添土。兩地習俗,相異如此。
到新墳添土、奠紙 ,山西大部分地方是在死者安葬後第三天 ,稱為「復三」,又叫「圓墳」、「暖墓」。一般是死者的長子帶領全家去,有的地方是凡有「服」之親都去,如忻州河曲,親友帶上火鍋、柏柴去墳地匯聚,祭奠後食畢而歸。
從人死後算起,每七天必祭奠一次,稱為「做七」或「過七」。其中一七『稱「頭七」、三七又稱「散七」、五七、七七又稱「滿七」、「斷七」或「盡七」,較為重要。
「一七」,喪家設靈座,供牌位,舉行隆重儀式,受唁開吊。
「三七」,死者的子女要拿著香火,到三叉路口呼喚死者,或上墳焚香接引亡靈回家。
「五七」,民間認為這一天死者亡靈回家「 省親」 ,喪家除舉行祭奠,還要延請僧道誦經,親友均來弔唁。晉中祁縣一帶,面蒸供品中,男亡多蒸一份「蓮花」,女亡多蒸一份「如意」,並按亡者歲數扎制紙花、剪紙旗,另外再糊一口「升」,紙旗以穀草桿穿扎,沿路一直從家門口插到墳地。
「七七」,喪家舉行隆重祭奠,親友都來燒紙,或到墳前祭拜。
人死後或安葬 100天後,即「百日」,也是一個隆重的祭供日,又稱「百日祭」。到這天,容重孝服的要改穿常孝服,一般人多除去孝服。祁縣等地,紙扎要糊「斗」,俗話稱為「五七升,百日斗……」
一個人死後 ,其子女要服孝三年,俗稱「 服三」,滿一周年燒紙祭奠,叫「周年」或「 燒周年」,古代稱為「 小祥」。第二個周年叫「大祥」,也要去墳地致祭 。滿三周年燒紙祭奠 ,死者的親友畢至,各帶供品、紙扎。三周年過後,死者的子女即可脫去孝服,改換平常衣著。所以三周年又叫「脫服」或「除孝」,古代稱為「衤覃」(tan 坦)服。按照傳統的說法,喪葬禮儀至此才算正式結束。
值得一提的是,死者亡故次年的「清明」節當日或前一日,晉中一帶還有一種「燒心」的習俗。這一天,家人、親友,特別是出嫁的女兒須親至墳地供奠 。祭品除衣帽鞋襪各式紙扎外 ,還要蒸空心的面供和( huo活)「面心」。供畢埋於墓前。「燒心」又稱「安心」,其意在於告慰亡靈,從今以後勿須惦念陽世親人,盡可以安心陰間了。
「服三」之後,對死者的祭奠轉入普通的上墳,不再有特殊的忌日。上墳一年大致三次:即清明,舉新火;七月十五,嘗新谷;十月初一,送寒衣。也有一年五祭的,即除了以上三個節令外,再加上元旦和冬至。藉此,家人在悠長的歲月中繼續保持著同死者的「聯系」,並寄託自己綿長無盡的哀思。
由以上對山西各地喪葬禮儀的簡略縷析,可以看出,盡管每一地區都有許多獨特的習俗,但在種種迥異的形式外殼下,卻蘊含著共同的內涵,即通過喪葬禮儀的舉行,寄託對死者的哀悼和懷念,表達希望死者的靈魂得以安息和超度的虔誠心意。同時,喪葬禮儀反映人們對死亡的理解和態度,既不可避免地具有迷信的一面,又包含著樸素的唯物主義因素。正如論者所說:「喪葬禮儀是人生禮儀中一種獨特的方式。」盡管生者對死者的去世深感悲痛 ,但在民間觀念中 ,死與生一樣,是一種應時必至的現象,它對於死者來說,未必不是一種頗為有益的解脫。所以民間一貫把婚事和喪禮並稱為「紅白喜事」,在舉辦喪事的指導思想上,越熱鬧越好。這種看法對於紅紅火火辦喪事的民俗事象,可以說是提供了較為合理的解釋。
山西的喪葬禮儀,近幾十年來,在有關部門的倡導下,出現了一些新的風尚 ,不僅滌除了喪禮中迷信荒誕的成份 ,而且程式上有了很大的簡化,內容上也出現了很多的變化 :吊喪改為追悼會 ,披麻戴孝改為戴黑紗,各種紙扎改為花圈……火葬也得到了大力的推廣。這無疑是一種進步的表現。
江西一帶的葬禮儀式,一般要子女孫子孫女輩准備一雙鞋子子女輩秀白布孫子孫女輩秀白布+紅布。然後死者來年燒了去,來紀念死者~到了家鄉下葬的時候兒子和孫子是下葬的時候去祭拜。如果有橋的地方要下跪然後讓棺材從頭上過,女兒和孫女是第二天才能去山上祭拜.

B. 都說清明節、中元節、十月初一是上墳祭祖的日子,這是迷信嗎

迷信的人就是太年輕!等幾十年後失去親人、愛人、朋友就知道了個中復雜的滋味!

應該還加上個冬至節(有些地方冬至節也祭祖)。這幾個節日,表達出了中國人崇拜祖先的信仰!人們通過生產生活,往往意識到對失去親人,愛人,朋友後的無助狀態,有的是對失去的人表示敬意,失去人的一些見解現在才理解。有的表示懺悔,對逝去人在生之時未足夠尊重或孝敬!……等等。

百事孝為先 ,要知道沒有父母的生養,就沒有我們的現代,要懂得感恩,這幾個節日就很好的體現了我們對先輩的感恩。所以說他不是迷信,雖然有些人為了改變自己的一些生活困境和更好的願望給披上了一些迷信色彩,但改變不了祖先設立這些節日的初衷。

C. 每年都什麼時候上墳

1、中國有許多地方上墳都有講究,通常是在忌日、清明節、農歷七月十五、農歷十月一日以及大年三十或者正月初三。

2、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3、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

4、晚輩們需要准備祭祀的用品(包括煙酒、饃、香、紙錢、鞭炮、花圈等)在上墳的時候燒給死去的親人進行祭祀,以表晚輩們對上輩人的思念之情。

(3)上墳一年多少次擴展閱讀

(一)簡介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掃墓祭祖的日子。

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經歷史的發展演變,清明具有極為豐富的內涵,各地都發展出了不同習俗,而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

清明節的名稱與此時氣象物侯的特點有關,據西漢時期的《淮南子·天文訓》載:「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清明風」即清爽明凈之風。

《歲時百問》則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歷書》:「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這一時節萬物「吐故納新」。

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時年八節」之一,一般是在公歷4月5號前後,節期很長,有10日前8日後及10日前10日後兩種說法,這近20天內均屬清明節。

清明節原是指春分後十五天,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明定4月5日為國定假日清明節,也叫做民族掃墓節。清明節與端午節、春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2006年5月20日,中國文化部申報的清明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類別:民俗;編號:Ⅹ-2)。

D. 每年祭祀的時間有哪些

1、春節:農歷正月初一

古老傳統節日的起源與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以及天象、歷法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有關。據現代人類學、考古學的研究成果,人類最原始的兩種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古老傳統節日多數形成於古人擇日祭祀,以謝天地神靈、祖先恩德的活動。

2、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

端午節,本是南方吳越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祈福辟邪的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

3、清明節:公歷4月4到6日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掃墓祭祖與踏青郊遊是清明節的兩大禮俗主題,這兩大傳統禮俗主題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4、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

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4)上墳一年多少次擴展閱讀

上古干支歷法的制訂為節日產生提供了前決條件,原始信仰與祭祀文化是歲節形成的重要因素。春節是由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上古時代人們於一歲(年)農事結束後在新一歲開端的歲首,舉行祭祀活動報祭天地眾神、祖先的恩德,祈求豐年。

古代的祭儀情形雖渺茫難曉,但還是可以從後世的節儀中尋找到一些古俗遺跡。如嶺南部分地區沿承有在新年初一拜歲的習俗,新年期間隆重盛大的拜神祭祖節儀活動,由此可見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的蛛絲馬跡。

E. 上墳的規矩有些啥,一年上墳可以上幾次

次數只能多不能少,春節、清明節、中元節、十月初一是必須要去的。上墳的規矩如下:

1、在上墳的時候,需要准備一些貢品的,這是從古代就延續下來的風俗,准備一些雞、鴨、蘋果等東西,這個一般都是需要提前准備好的。

2、在上墳的時候,還需要准備好一些酒、筷子等東西,還需要准備一些紙錢、鞭炮,一般在燒完紙錢之後就需要進行放鞭炮的,這是一種風俗。

3、在上墳的時候,需要用一顆真誠的心去上墳,上墳其實是對逝去的人一種紀念,有些人會找一些和尚去進行超度,這個其實是可以的,然後在燒完紙錢後去拜祭叩頭。



(5)上墳一年多少次擴展閱讀:

上墳的注意事項:

1、在上午9點至下午15點之間進行。

去墳地的時間不要太早,也不要太晚。十月初一的時候,天亮的比較晚,太陽落山卻比較早,上午9點到下午15點這段時間內,是一天中陽氣比較旺盛的時段,會加強自身陽氣。

2、身上帶—些紅色。

去墓地之前,在衣著方面有所准備,身上穿—件紅內衣、紅襪子,或者是紅帽子等。墳地的陰氣重,遵照紅色辟邪的講究,身上帶紅有助於自身平安。

3、身弱者佩戴護身符.

命理比較弱的人,不要單獨—人去墳地,請身旺的人士陪同。特別是需要合葬、遷墳的話,預先有一些防護措施。

有條件的,可以請其他人代為在墓穴中撿拾先人骨殖等,減少自己在墓穴中的時間。而佩戴清專業人士畫就的護身符,可以增強自身陽氣,保護自己不受墳地陰氣所侵。

F. 一年之內可以二次去掃墓嗎

一年之內可以多次去掃墓,只要你有心並且有時間。一般清明和農歷七月中都可以掃墓。

什麼是掃墓

掃墓,是指到墓地祭祀祖先表達祭祀者的孝道和對先人的思念之情,屬於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一種文化傳統。

按照習俗,一般在上午出發掃墓,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修整墳墓、培添新土、清除雜草,將食物供祭在祖先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然後叩頭行禮祭拜。

中國人受傳統文化心理的影響,有著強烈的家庭觀念,尤其重視家族、祖先,對祖先的崇拜、返本歸宗的意識特別濃厚,在祭掃祖先是對先人的特殊緬懷方式。

網路掃墓的簡介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環保觀念的深入人心,網路掃墓開始興起,但較多用於較大型的紀念活動,如紀念烈士等等。

網友可在專門的網路紀念館發表留言寄託哀思和祝福。一些華人表示,不太能接受時髦的"網上祭拜"方式,如果條件允許,一定要親自到先人墓前磕頭。

即使是接受西方教育的新加坡年輕華人對清明節也不敢怠慢,因為崇祖、祭祖是流傳數千年的華人傳統。

二維碼掃墓

用智能手機掃描一下可以看到逝者照片或視頻,了解他的生平事跡。逝者家人還可以對網頁內容更新維護。

家屬可為隱私設密碼

二維碼墓碑起源於英國,外地墓葬園在推廣二維碼時,還會在未售出的墓地上鑲嵌二維碼,內容包括墓碑的價格、方位、面積、綠化、設計理念等。

對於掃描之後能看到哪些內容,親屬可根據自己的要求,在祭祀主頁設置相應的選項,即哪些信息是完全公開的,哪些部分是隱私要通過密碼查看。保護逝者的個人隱私。

一般來說,普通弔唁者都可通過二維碼訪問逝者紀念館,可獻花、留言,與更多在紀念館祭祀的親朋互動,也可將網址分享給親人、朋友用於祭祀和留言。

網路掃墓的意義

1、促進和諧

網路紀念館是一個超時空的網路祭奠和溝通平台。

用戶不僅可以向先人表達敬意和孝思,而且可以利用這個平台加強家庭、家族成員之間的溝通,增進了解、強化親情、維護團結,增強凝聚力,從而有利於促進社會和諧。

2、激勵後代

在這個虛擬的紀念空間里永久記載著祖祖輩輩的光榮歷史,讓散居在全球的後人都可在這個平台上了解祖輩光輝業績及其未竟之業,以此激勵後代不斷追求和努力奮進。

G. 一年能多次祭祖嗎只能在清明期間拜祭嗎

四次:春節、清明節、七月十五、十月初一;
掃墓,即為「墓祭」,也是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北方叫上墳,有的地方將掃墓稱之為「掃山」或「拜山」等,南方部分地區稱之為「掛山或「掛紙」。
拜的「山」分兩種:一種是自父母上溯至祖宗三代之內的祖輩,稱「家山」,拜祭家山稱「家祭」;另一種是對宗族祖先的拜祭,稱 「祖山」、「大眾山」,拜祭祖山稱「掃大眾山」。

H. 2020年什麼時候可以開始掃墓

最佳時間是4月5號清明節前的一周。

中國有許多地方上墳都有講究,通常是在忌日、清明節、農歷七月十五、農歷十月一日以及大年三十或者正月初三。

中國人講究慎終追遠,與此觀念相適應的有關祭祀活動曾多得不勝枚舉。隨著歷史的推移,這類活動現已大多式微,唯有清明時節的掃墓,傳承至今依舊不衰,因而被專家視為生命力量最為悠久的民俗事象之一。

(8)上墳一年多少次擴展閱讀:

掃墓表達祭祀者的孝道和對先人的思念之情,屬於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一種文化傳統。按照習俗,一般在上午出發掃墓,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修整墳墓、培添新土、清除雜草,將食物供祭在祖先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然後叩頭行禮祭拜。

中國人受傳統文化心理的影響,有著強烈的家庭觀念,尤其重視家族、祖先,對祖先的崇拜、返本歸宗的意識特別濃厚,在祭掃祖先是對先人的特殊緬懷方式。

I. 每年過年都要上墳(祭祖),這個時間有沒有具體的

具體時間要看各地的情況來定。有的地方在除夕夜子時前後祭拜;有的地方在初一早上開家門前祭拜;而台灣地區是在除夕午後,進行一年中最後一次祭拜祖先。還有的地方初一在家裡祭拜之後,還要去祠堂祭祖。也有上墳祭祖的,俗稱墓祭,主要是在墳地燒香、上供、叩拜。近代一般是到親人的墓地祭拜。

過年上墳 俗稱『墓祭』,是祭奠先祖的形式之一。中國人有慎終追遠的傳統,過節總不會忘記祭拜死去的先人,春節更不例外。供奉食物或鮮花以表心意,是中國普遍採用的儀式,祭祖的形式或許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紀念祖先的意義卻是相同的。家庭祭祀活動最主要的內容之一。

因為列祖列宗的「在天之靈」,時時刻刻的在關心和注視著後代的子孫們,塵世的人要通過祭祀來祈求和報答他們的庇護和保佑。 春節時必須祭祖,緬懷自己的祖先,激勵後人。

祭祖掃墓禁忌:

一,不可在墓地拍照。

祭祀先人,貴在一個誠字。祖宗先人已經離我們遠去,我們心中無限悲傷思念,此時應該心懷敬意,追憶先人之德,保持嚴肅恭敬。如果在墓地拍照,拍合影,抱著玩世不恭,娛樂的心情,這就不合時宜了,是對祖宗先人的大不敬,還不如不去。

二,孕婦盡量避免掃墓。

孕婦最好避免清明節的掃墓活動,一來古人講墳場的陰氣比較重,而胎兒又是純陽之體,不適合去這種場合;二來清明節人多擁擠,道路難行,孕婦身體多有不便,為了不影響胎兒以及孕婦的健康安全,還是不要參加的為好。

三,不要穿大紅大紫的衣服。

清明節祭祖是憶念祖宗先人的時候,是讓人傷心難過的時候,不是辦喜事,這時候穿大紅大紫的衣服,就會顯得格格不入,對祖宗先人不尊,外人看到,也會說是不懂事,這點一定要注意。

四,外人不要參與。

清明節是祭祀自家祖宗先人的時候,外人最好不要參與。《論語.為政》上說:「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不是你的祖宗,你連認識都不認識,就跟著人家一塊去祭奠,這就有諂媚討好的嫌疑了。當然,如果是歷史上的偉人名士,後人因為敬仰而去祭拜,這是正常的。

J. 俗語「一月不上兩次墳,一人不上兩年墳」,什麼意思

農村流傳至今的規矩講究在現在有很多看起來都是有著一定的迷信的色彩的, 但是卻一直被農村的人們牢牢遵守著!

「一月不上兩次墳」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一個月之內,不能去上兩次墳。正如有些人說的「一月不送兩門親」這種風俗一樣,農村的確有些地區有這樣的風俗習慣,但是這種風習卻不是普遍性的,只有少數的一些人才會遵守。

喪事到:而死亡對於一個人來說代表一生已經結束,所以農村和逝去之人之間無論生前有著什麼樣的矛盾,在這種時候都會選擇忘記。鄰里之間不用邀請也都會自發的前來燒紙弔唁,也會搭把手看看能不能幫到一些忙,讓逝者的葬禮舉辦的非常順利,不出現任何的麻煩。其實這時候往往也能讓之前的矛盾釋懷,增加鄰里之間的感情。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1865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336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621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702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465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1787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1923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568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546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