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是怎樣組織的
❶ 操作系統對文件管理中文件在磁碟上是如何組織的
文件的邏輯組織 文件的邏輯組織通常分為兩種形式,即有結構文件(記錄文件)和無結構文件(字元流文件)。1)有結構文件又稱作記錄式文件,它在邏輯上可被看成一組連續記錄的集合,即文件是由若干個相關的記錄組成。每個記錄是一組相關的數據集合,用於描述一個對象某個方面的屬性。記錄式文件按其記錄的長度是否相同又可分為:定長記錄文件和變長記錄文件兩種。(1)定長記錄文件:指文件中所有記錄的長度都相同。文件的長度可用記錄的數目來表示。定長記錄處理方便,開銷小,被廣泛用於數據處理中。(2)變長記錄文件:指文件中各記錄的長度不相同。在處理之前每個記錄的長度是已知的。2)無結構文件無結構文件是指文件內部不再劃分記錄,它是由一組相關信息組成的有序字元流,即流式文件,其長度直接按位元組計算。如大量的源程序、可執行程序、庫函數等採用的文件形式是無結構文件形式。在UNIX系統中,所有的普通文件都被看做是流式文件,系統不對文件進行格式處理。 ●常用的記錄式結構有:連續結構、多重結構、轉置結構和順序結構。 ●常用的存取方法有順序存取法、隨機存取法(直接存取法)和按鍵存取法。 文件的物理組織 ●常用的文件物理結構有連續文件、串聯文件和索引文件。 1)連續文件連續文件(又稱做順序文件)是基於磁帶設備的最簡單的物理文件結構,它是把一個邏輯上連續的文件信息存放在連續編號的物理塊(或物理記錄)中。連續文件的優點是在順序存取時速度較快,常用於存放系統文件,如操作系統文件、編譯程序文件和其它由系統提供的實用程序文件,因為這類文件往往被從頭至尾依次存取。但連續文件也存在如下缺點:
(1)要求建立文件時就確定它的長度,依此來分配相應的存儲空間,這往往很難實現。
(2)不便於文件的動態擴充。
(3)可能出現外部碎片,就是在存儲介質上存在很多空閑塊,但它們都不連續,無法被連續的文件使用,從而造成浪費。 2)串聯文件為克服連續文件的缺點,可把一個邏輯上連續的文件分散存放在不同的物理塊中,這些物理塊不要求連續,也不必規則排列。為了使系統能找到下一個邏輯塊所在的物理塊,可在各物理塊中設立一個指針(稱為連接字),它指示該文件的下一個物理塊。串連文件克服了連續文件的缺點,但它又帶來新的問題:
(1)一般僅適於對信息的順序訪問,而不利於對文件的隨機存取。
(2)每個物理塊上增加一個連接字,為信息管理添加了一些麻煩。 FAT格式通過把文件分配表(FAT,File Allocation Table )放在一個內存表格中的方式加以克服串聯文件的缺點。 3)索引文件 索引文件是實現非連續分配的另一種方案:系統為每個文件建立一個索引表。其中的表項指出存放該文件的各個物理塊號,而整個索引表由文件說明項指出。這種結構除了具備串連文件的優點之外,還克服了它的缺點。它可以方便地進行隨機存取。但是這種組織形式需要增加索引表帶來的空間開銷。如果這些表格僅放在盤上,那麼在存取文件時首先得取出索引表,然後才能查表、得到物理塊號。這樣就至少增加了一次訪盤操作,從而降低了存取文件的速度,加重了 I/O負擔。一種改進辦法是同時把索引表部分或全部地放人內存。這是以內存空間為代價來換取存取速度的改善。 樹型目錄結構樹型目錄結構可能是目錄結構中,考的比較多的,考的也簡單。
❷ 如何實現物理文件的組織
文件組織方式是網上數字化信息資源的一種主要存儲形式。文件組織方式採用主題組織法的思想,以文件名標識信息內容,用文件夾組織信息資源,並通過網路共享實現信息傳播。文件伺服器(FTP)即以此方式組織網路信息資源(多為非結構化信息),用戶界面就是人們熟悉的文件夾窗口,瀏覽和下載信息操作簡便。還有索引鏈接文件、倒排文件等。索引鏈接文件是將索引方法和鏈接方法結合起來的一種組織方式,可用多碼檢索。倒排文件是一種處理多碼檢索的組織方式,它利用次鍵建立次索引表,便於文件記錄按各種屬性查找,但這種文件佔用較大的存儲空間。
❸ 計算機文件的組織方式有哪些
基本的組織方式有:順序組織、
索引組織
、
散列組織和鏈組織。順序文件,是按照從頭到尾的順序進行存取操作的,索引文件
是指在主文件之外再建立一個表示關鍵字與其物理記錄之間對應關系的表,稱為索引表。索引表與主文件共同構成索引文件。直接存取文件又稱為哈希(Hash)文件或散列文件,即利用哈希函數及其處理沖突的方法,把文件散列到外存上,通常是磁碟上。對直接存取文件進行查找時,首先根據哈希函數先求出哈希地址,再將數據讀入內存,然後在內存中進行順序查找。直接存取文件不能進行順序查找,但插入數據方便,存取速度快。如果邏輯文件中的各個邏輯記錄任意存放到一些磁碟塊中,再用指針把各個塊按邏輯記錄的順序鏈接起來,在文件目錄中只記錄第一塊的地址和最後一塊的地址,那麼這種文件組織方式就是鏈接結構。
❹ 文件組織的介紹
文件組織是指文件的構造方式。文件用戶按照自己的使用要求,把構成文件的元素組織起來,文件的這種結構叫文件邏輯結構。文件系統一方面要使文件滿足用戶對邏輯文件的使用要求,更重要的要關注如何按照存貯設備特徵、文件的存取方式來組織文件,保證文件有效地存貯、檢索,也就是說,文件系統主要關注的是文件的物理結構。
❺ 306.【操作系統】文件的結構和組織
文件的結構是指文件的組織形式。 從用戶角度看到的文件組織形式成為文件的邏輯結構,文件系統的用戶只要知道所需文件的文件名就可以存取文件中的信息,而無須知道這些文件究竟存放在什麼地方 。從實現的角度看,文件在文件存儲器上的存取方式稱為文件的物理結構。
文件體為位元組流,不劃分記錄。無結構的流式文件通常採用順序訪問方式,並且每次讀寫訪問可以指定任意數據長度,其長度以位元組為單位。對於流式文件訪問,是利用讀/寫指針指出下一個要訪問的字元。可以把流式文件看作是流式文件,即使是有結構的文件,也被視為流式文件,系統不對文件進行格式處理。
文件的物理結構是指文件的內部組織形式,即**文件在物理存儲設備上的存放方法。由於文件的物理結構決定了文件在存儲設備上的存放位置,所以文件的邏輯塊號到物理塊號的轉換也是由文件的物理結構決定的。
在 UNIX 文件系統中採用的是三級索引結構,在文件系統中 inode 是基本的構件,它表示文件系統樹型結構的結點。UNIX 文件索引表項分 4 種定址方式:直接定址、一級間接定址、二級間接定址和三級間接定址。
❻ 文件組織的文件組織-物理組織
一個文件的物理組織就是根據記錄的排列和存儲介質的特性來組織文件。
在一個磁介質的磁碟上,文件組織可以是下面3種方法中的一種:順序存儲,直接存儲,和順序索引。為了選擇最好的方法,程序員或者分析員必須要考慮下面特性的實際:
數據的揮發性——添加和刪除的頻率
文件的行為——在一個運行中,被處理的記錄的百分比
❼ 各種文件組織方式的特徵是什麼
各種文件組織方式的特徵
1)順序文件:存儲在順序存儲器上時,只能按順序掃描法存取;存儲在隨機存取存儲器上時,還可以按分塊查找法或折半查找法進行存取。
2)索引文件:分為索引區和數據區,索引表的索引項按順序排列,數據文件本身可以按順序或不按順序排列。
3)直接存取文件:①直接地址法:存取機構動作簡單,使用方便,不會產生重號;不易記憶。
②相對鍵法:搜索時間短,處理速度快;若有空號,造成空間浪費;需要佔用一個連續的地址塊,空間利用率低。
公式:(100為假設的記錄長度,400為假設的文件存儲起點地址)
③雜湊法公式:存取速度快,節約存儲空間;不易找到一個良好的演算法,有時碰撞現象發生過多時,會加長存取時間。
存儲單元數:(N記錄總數,n單位存儲記錄數)
質數除法公式:(K需要轉變的鍵號,P接近存儲單元的質數,INT表示取整)
❽ 在計算機的數據處理中,文件的組織方式可以分為哪三種
1.人工管理階段 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前,計算機主要用於數值計算,只能使用卡片、紙帶、磁帶等存儲數據。數據的輸入、輸出和使用應隨程序一起調入內存,用完撤出。造成數據冗餘度大!而且,數據的存儲格式、存取方式、輸入輸出方式都要由程序員自行設計!2、文件系統階段 20世紀60年代中期,大量大容量的存儲設備出現,使數據不再是程序的組成部分,它可以直接存儲在外存儲器上,通過文件名來調入使用。但是除了對數據的存取由文件系統來完成以外,數據的內部結構、數據的維護卻仍由程序來定義和完成!因而,數據文件與使用數據的程序之間仍存在很強的依賴關系。3、資料庫系統階段 20世紀60年代後期,大容量磁碟的使用和數據處理的急劇增長,使聯機存儲大量數據成為可能,為了解決數據的獨立性問題,實現數據的統一管理,達到數據共享的目的,資料庫得到了極大的發展,進入資料庫系統階段
❾ 常見的文件組織方式有哪些各有什麼特點
1.順序文件:文件中數據記錄的物理順序和邏輯數據一致。它的優點是連續存取、速度快,主要用於順序存取、批量修改。
2.索引文件:由主文件和索引兩部分組成。主文件由文件的各記錄組成,索引表由記錄的關鍵字值及物理地址構成。
3.鏈表文件:在鏈表中,用指針建立記錄之間的邏輯聯系,以適應多變情況下文件記錄的檢索。記錄的指針在文件組織中用一個數據項表示,數據項的內容指向下一個相關記錄的地址。
4.倒排文件:對每一個輔關鍵字都設立一個索引,每種關鍵字值對應一個索引項,將具有相同關鍵字值記錄地址都保存在相應的索引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