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掌握文件的主題意思
『壹』 文章的主題是什麼意思
問題一:怎樣歸納文章主題? 我們知道,大家寫文章都是有目的的,這個目的就是想告訴讀者「什麼」,這個「什麼」其實就是「主題」,也就是我們在小學就已經聽老師說過的「中心思想」。作者寫一篇文章,總是要表達他的所見所聞所思,這樣,作者就把自己的「目的、感受或思想溶入一種感官媒介中,使讀者可以從中體驗到這種目的、感受或思想(H・帕克《美學原理》)」。與作者的寫作相反,閱讀對讀者來說則是一種逆向接受的過程,讀者要通過文字這一感官媒介去領會作者所要表現的目的、感受或思想(即主題),作者的表現(寫)與讀者的領會(看)構成一種雙向逆反的辯證過程,也就是說:主題是通過感受和理解而概括出來的。但概括主題需要掌握正確的方法。一、有感而悟之一篇文章,如果它的故事感動了你,那你在概括主題時,說「通過什麼什麼感人的故事,反映了一種什麼什麼感情或情操」,應該是不會錯。又如,我寫的《心系鄉村扶貧獻愛心》一文(《院訊》2011年第二期),主人公的故事令我感動,由於感動,我就這樣概括它的主題:主人公通過農村艱苦生活的磨練及院領導的教育,使其轉變觀念,一心撲在鄉村忘我地開展扶貧工作,反映了主人公對農民兄弟的高尚愛心,同時向人們闡明了一個人生的哲理:環境能鍛煉人,也能塑造人。二、標題分析法標題的擬定是作者思想內涵上、在文章形式上的精煉體現。對標題的分析往往可以輕而易舉地把握文章的主題,這是一種傳統的概括主題的方法。如《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文,這篇文章的標題已經明確告訴讀者,這篇文章的主題就是「誰是最可愛的人」,文章的內容只不過是闡述那些人為什麼可愛而已。但並不是所有的文章都可以從標題上去分析出主題,如魯迅的《一件小事》,如果不看內容,根本無法「猜出」主題。三、文脈把握法「文脈」主要是指線索性的詞語(表示時間、地點、邏輯關系的詞語),這些詞顯示了文章情感與理性思維的推進。在概括按「文脈」規律撰寫的文章的主題時,要有整體性觀念,關鍵是把握清楚文脈。亞里斯多德的美學思想里有一個最基本的內容――有機整體觀念,他說:「一個完善的整體之中各部分須緊密結合起來,如果任何一部分被刪去,就會拆散整體。」我們可以這樣通俗地理解:如果一篇文章是以某一時間或地點、邏輯關系為線索進行敘述,那麼在概括主題時,就可以這樣把握:文章通過(時間或地點、邏輯關系)闡述,提示或反映了「什麼」。四、關鍵詞把握法我相信很多人都讀過或學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這篇散文。(為了感悟文中的意景,我到北京旅遊時,還專門跑到清華大學的那個荷塘實地體會。)我們細讀《荷塘月色》時,就會發現一個幾乎在每一段都出現的詞-----「月」,這個「月」就是關鍵詞。你圍繞「月」字去概括主題肯定不會錯。有一個鑒賞家是這樣概括《荷塘月色》的主題的:文章借對「荷塘月色」的細膩描繪,含蓄而又委婉地抒發了作者不滿現實,渴望自由,想超脫現實而又不能自己的復雜的思想感情,為我們留下了舊中國正直知道識分子在苦難中徘徊前進的足跡。所以,想准確概括出文章的主題,必須掌握好正確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我們對文章的鑒賞能力。好的主題,容易感動人,具有鮮明的時代性,深刻的思想性,有力的教育性,但需要我們准確地概括。文學作品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它的目的就是表現生活,因此對「藝術」有這樣的定義:「藝術即是表現。」文章的使命就是去表現生活以及人在生活中的情感、思考及偉大的想像力,讀者的使命之一則是要把握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現的主題。
問題二:什麼是文章的主旨 主旨是構成文章內容的兩個基本要素之一(另一個是材料),其中主旨是文章的「靈魂」和「統帥」,材料是文章的「血肉」,兩者是有機統一的。所謂文章的「主旨」,也叫文章的主題,是指在文章中通過有組織的文字表現出來的目性,能反映出作者的某種思想、觀點和傾向。在不同的文體的文章中,主旨有不同的習慣叫法:在記敘文中叫中心思想,在說明文中叫說明中心或中心意思,在議論文中叫中心論點或基本觀點。
問題三:主題和主旨區別 主題,一般理解為敘事類文章(如記敘文、散文、小說)所寫的「中心事件、人物」等以及此間蘊涵的作者的寫作意圖(如歌贊、批評、揭露等)。當然後者為核心。
主旨,文章的敘寫、議論目的。在記敘文類中,主旨與主題是相同的概念;在議論等類文章中,寫作意圖一般稱主旨,不稱主題。
問題四:什麼是文章的主旨 主旨是構成文章內容的兩個基本要素之一(另一個是材料),其中主旨是文章的「靈魂」和「統帥」,材料是文章的「血肉」,兩者是有機統一的。所謂文章的「主旨」,也叫文章的主題,是指在文章中通過有組織的文字表現出來的目性,能反映出作者的某種思想、觀點和傾向。在不同的文體的文章中,主旨有不同的習慣叫法:在記敘文中叫中心思想,在說明文中叫說明中心或中心意思,在議論文中叫中心論點或基本觀點。
問題五:怎樣歸納文章主題? 我們知道,大家寫文章都是有目的的,這個目的就是想告訴讀者「什麼」,這個「什麼」其實就是「主題」,也就是我們在小學就已經聽老師說過的「中心思想」。作者寫一篇文章,總是要表達他的所見所聞所思,這樣,作者就把自己的「目的、感受或思想溶入一種感官媒介中,使讀者可以從中體驗到這種目的、感受或思想(H・帕克《美學原理》)」。與作者的寫作相反,閱讀對讀者來說則是一種逆向接受的過程,讀者要通過文字這一感官媒介去領會作者所要表現的目的、感受或思想(即主題),作者的表現(寫)與讀者的領會(看)構成一種雙向逆反的辯證過程,也就是說:主題是通過感受和理解而概括出來的。但概括主題需要掌握正確的方法。一、有感而悟之一篇文章,如果它的故事感動了你,那你在概括主題時,說「通過什麼什麼感人的故事,反映了一種什麼什麼感情或情操」,應該是不會錯。又如,我寫的《心系鄉村扶貧獻愛心》一文(《院訊》2011年第二期),主人公的故事令我感動,由於感動,我就這樣概括它的主題:主人公通過農村艱苦生活的磨練及院領導的教育,使其轉變觀念,一心撲在鄉村忘我地開展扶貧工作,反映了主人公對農民兄弟的高尚愛心,同時向人們闡明了一個人生的哲理:環境能鍛煉人,也能塑造人。二、標題分析法標題的擬定是作者思想內涵上、在文章形式上的精煉體現。對標題的分析往往可以輕而易舉地把握文章的主題,這是一種傳統的概括主題的方法。如《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文,這篇文章的標題已經明確告訴讀者,這篇文章的主題就是「誰是最可愛的人」,文章的內容只不過是闡述那些人為什麼可愛而已。但並不是所有的文章都可以從標題上去分析出主題,如魯迅的《一件小事》,如果不看內容,根本無法「猜出」主題。三、文脈把握法「文脈」主要是指線索性的詞語(表示時間、地點、邏輯關系的詞語),這些詞顯示了文章情感與理性思維的推進。在概括按「文脈」規律撰寫的文章的主題時,要有整體性觀念,關鍵是把握清楚文脈。亞里斯多德的美學思想里有一個最基本的內容――有機整體觀念,他說:「一個完善的整體之中各部分須緊密結合起來,如果任何一部分被刪去,就會拆散整體。」我們可以這樣通俗地理解:如果一篇文章是以某一時間或地點、邏輯關系為線索進行敘述,那麼在概括主題時,就可以這樣把握:文章通過(時間或地點、邏輯關系)闡述,提示或反映了「什麼」。四、關鍵詞把握法我相信很多人都讀過或學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這篇散文。(為了感悟文中的意景,我到北京旅遊時,還專門跑到清華大學的那個荷塘實地體會。)我們細讀《荷塘月色》時,就會發現一個幾乎在每一段都出現的詞-----「月」,這個「月」就是關鍵詞。你圍繞「月」字去概括主題肯定不會錯。有一個鑒賞家是這樣概括《荷塘月色》的主題的:文章借對「荷塘月色」的細膩描繪,含蓄而又委婉地抒發了作者不滿現實,渴望自由,想超脫現實而又不能自己的復雜的思想感情,為我們留下了舊中國正直知道識分子在苦難中徘徊前進的足跡。所以,想准確概括出文章的主題,必須掌握好正確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我們對文章的鑒賞能力。好的主題,容易感動人,具有鮮明的時代性,深刻的思想性,有力的教育性,但需要我們准確地概括。文學作品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它的目的就是表現生活,因此對「藝術」有這樣的定義:「藝術即是表現。」文章的使命就是去表現生活以及人在生活中的情感、思考及偉大的想像力,讀者的使命之一則是要把握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現的主題。
問題六:主題是什麼意思啊 也叫「主題思想」。文藝作品中所蘊含的中心思想。是作品內容的主體和核心。
一部作品可以有一個主題,也可以有多個主題。
文學作品通過社會生活的描寫和藝術形象的塑造所顯示出來的、並貫穿於全篇的基本思想。
主題一詞源於德國,最初是一個音樂術語,指樂曲中最具特徵並處於優越地位的那一段旋律――主旋律。它表現一個完整的音樂思想,是樂曲的核心。後來這個術語才被廣泛用於一切文學藝術的創作之中。日本將這個概念譯為「主題」,我國從日本翻譯它時就借用了過來。我國古代對主題的稱呼是「意」、「主意」、「立意」、「旨」、「主旨」、「主腦」等。主題是作者對現實的觀察、體驗、分析、研究以及對材料的處理、提煉而得出的思想結晶。它既包含所反映的現實生活本身所蘊含的客觀意義,又集中體現了作者對客觀事物的主觀認識、理解和評價。
主題是作者在文章中通過各種材料所表達的中心意思.它滲透、貫穿於文章的全部內容,體現著作者寫作的主要意圖,包含著作者對文章中所反應的客觀事物的基本認識、理解、和評價。如果換一個角度來說,主題是讀者對文章中心內涵的一種獨特理解。
【其他解釋】
在WINDOWS操作系統中,「主題」一詞特指WINDOWS的視覺外觀。WINDOWS主題決定整個系統的視覺樣式,一般情況下,主題文件夾裡面的文件應該包括兩個部分:一個是.msstyles可視化風格文件,一個是shell文件夾。有的則只有.msstyles文件而沒有shell文件夾。WINDOWS系統如果想使用第三方主題,必須安裝WINDOWS 系統應用第三方主題的 uxtheme.dll補丁,同時確認系統「管理工具-服務」中的Themes服務已經開啟並處於自動狀態。Windows 每年都在更新主題
【音樂知識】
音樂術語。具有相對完整和獨立意義的樂曲旋律。主題有自己的特徵,能表達一定思想感情、性格特點,並可用作樂曲發展的基礎。在些樂曲由一個主題發展而成,有些大型樂曲則往往由數個主題交叉疊置發展形成。在賦格曲中,「主題」是「答題」的對稱,用主調陳述主題,用屬調式其它調陳述答題
『貳』 紅頭文件主題詞如何確定
主題詞主要是幫助看文件的人先對文件內容有個大體概念,需要就細細看,只要將文件的幾個關鍵詞粘貼過來即可。
主題詞以及印發單位、印發日期等統稱為版記。《國家行政機關公文格式》國家標准規定,「版記應置於公文最後一面(封四),版記的最後一個要素置於最後一行」。
比如,當正文三頁半的時候,版記正好會與印章同在第四頁上,但是正文占兩頁半的時候,印章在第三頁,而版記仍然在第四頁。
另外,不管是單體或多體,也不論有多少附件,只要是合並裝訂的,版記都在封底,或稱封四,這個描述是唯一的。
(2)怎樣掌握文件的主題意思擴展閱讀:
1、嚴格執行規范性文件制定程序。為了規范規章、法規的制定程序,國務院頒布了《規章制定程序條例》,許多部門也制定了本部門的規章制定辦法,對於規范性文件的制定也應符合一定的操作規程,經歷必要的程序和合理的步驟,使行政機關這種抽象行政行為做到針對性強,更加科學合理。
2、落實公開、公正制度。在制定規范性文件時應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涉及對外有普遍約束力的規范性文件還應當聽取管理相對人的意見,增加規范性文件的透明度。規范性文件形成後還應及時公布,便於貫徹執行,更有利於群眾的參與和監督。
3、嚴格劃分制定許可權。對不屬本級管理的事務不得越權制定文件,對需要部門協調的及時相互溝通,對屬於上級許可權的應及時請示。
對本部門需要創立規章的不應以規范性文件代替,同時在制定規范性文件時應當加強內部職能部門的協調,建立嚴格的會簽制度,對涉及法規性內容應當有法制工作部門的意見。
4、加強對規范性文件的監督檢查。對於規范性文件的監督有行政監督、司法監督和社會監督。上級行政機關應經常檢查所屬部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對不合法的文件應當撤銷或變更。行政機關內部法制工作機構應當定期對本部門的文件進行清理,建立規范性文件報送備案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