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蛾体长多少厘米
① 蚕蛾大约有多长
大约2公分吧,雌性蛾子体型略小于雄蛾。
② 蚕蛾的翅膀是由蚕蛹的那个部位发育成的
蚕蛾的翅膀是由蚕蛹的第2-7个腹节发育成的。
蚕蛹的体形粗短,像一个纺锤,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头部很小,长有复眼和触角;胸部长有胸足和翅;腹足、尾足消失。
蚕蛹鼓鼓的腹部长有9个体节,从第2-7个腹节两侧都有发达的气门。蚕蛹的身体与蚕相比较,身体缩短,颜色由白色变成了深褐色,还能找到眼睛和胸足,身体上的环节减少,腹部的足消失,但气门还在,已有翅的雏形,长出来复眼,出现了触角。
(2)蚕蛾体长多少厘米扩展阅读
蚕蛾的形态特征:
蚕蛾的成虫全身被白色鳞片和毛。头部小,复眼一对,触角羽毛状,口器退化,不能吃食物。胸部三对足,两对翅,由于人工长期饲养,飞行能力退化。雄蛾身体较雌蛾小,触角具有较长的羽状小支。
雌雄蛾全身均密被白色鳞片,体长1.6~2.3cm,翅展3.9~4.3cm。头部较小。复眼1对,黑色,呈半圆形,口器退化,下唇须细小。触角1对,羽毛状,基部粗,末端渐细。雌蛾的触角灰色,较短,雄者黑色,较雌者长。
前胸节和中胸节吻合。翅2对,均被有白色鳞片,前翅位于中胸部,呈三角形,较大,有3条淡暗色的横纹,后翅生于后胸,较小,略呈圆形,有2条较深色的平行线。足3对,跗节5节,具1对黑褐色的爪,有绵状毛。
③ 如何区分蚕蛾的公母
蚕蛾怎么分辨公母的方法如下:
1、雌蛾体大,爬动慢,雄蛾体小,爬动较快,翅膀飞快地振动。
2、雄蛾身体较雌蛾小,触角具有较长的羽状小支。
3、雌雄蛾全身均密被白色鳞片,体长1、6-2、3厘米,翅展3、9-4、3厘米,头部较小。
4、复眼1对,黑色,呈半圆形,口器退化,下唇须细小。
5、触角1对,羽毛状,基部粗,末端渐细,雌蛾的触角灰色,较短,雄者黑色,较雌者长。
6雌蛾腹部肥硕,末端钝圆,雄者腹部狭窄,末端稍尖。
④ 蚕蛾各部分有哪些器宫
家蚕蛾雌雄蛾全身均密被白色鳞片。
体长1.6~2.3厘米。
翅展3.9~4.3厘米。
头部较小。
复眼1对,黑色,呈半圆形。
口器退化,下唇须细小。
触角1对,羽毛状,基部粗,末端渐细,雌蛾的触角灰色,较短;雄者黑色,较雌者长。
前胸节和中胸节吻合,翅2对,均被有白色鳞片;前翅位于中胸部,呈三角形,较大,有3条淡暗色的横纹;后翅生于后胸,较小,略呈圆形,有2条较深色的平行线。足3对。跗节5节,具1对黑褐色的爪,有绵状毛。雌蛾腹部肥硕,末端钝圆;雄者腹部狭窄,末端稍尖。幼虫即家蚕。
蚕蛾、蚕蛹
圆筒形,灰白色,有暗色斑纹,全体疏生黄褐色短毛,除头部外,由13个环节组成。
头小而坚硬,有单眼,触角,唇、颚及吐丝管。
前3节为胸部,后10节为腹部;前胸节甚小,两侧有椭圆形的气门,中、后胸节膨大,外表有皱襞;胸足3对,腹足4对,尾足1对。
第8腹节背面中央有尾角1枚。
体内有丝腺,能分泌丝质,吐丝作茧。
幼虫以嫩桑叶为食,经5龄而作茧;渐次化蛹,成蛾。
蚕的发生次数,每年有一次及二次、四次等,故有一化蚕、二化蚕、四化蚕等名称,因发生时间不同,又有春蚕、夏蚕、秋蚕等分别,分布很广。中国大部地区,均有饲养。
本昆虫的病死幼虫(白僵蚕)、幼虫的蜕皮(蚕蜕)、蛹(蚕蛹)、卵子(原蚕子)、卵壳(蚕退纸)、茧壳(蚕茧)、幼虫的粪便(原蚕沙)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于夏季,取雄性蚕蛾,以沸水烫死,晒干。
【化学成分】蚕蛾含蛋白质及游离氨基酸,后者约有20种之多,但无α-氨基异丁酸、脯氨酸及胱氨酸,又只有雌蛾有鸟氨酸,又含脂肪油。有报道,雄蛾的脂肪油,性质极与蚕蛹油相似。
从蛾翅曾分离三种萤光物质,其中主要者为青萤光物质,它是一种喋呤,定名萤光青,据称与鱼类组织中的萤光青是同一物质。
蛾又含细胞色素C,它与脊椎动物、酵母等中的细胞色素C相同,初出蚕蛾一公斤,可分离出细胞色素C结晶70毫克。蚕蛾(及蚕蛹)含变态激素α-脱皮松及β-脱皮松,其中主要的是α-脱皮松。
雌蛾有性诱腺,含引诱雄蛾的物质,它们曾被称为性诱色素,都是萤光性色素,见光则分解。蚕蛾含维生素B12, 每1000个蛾曾分离维生素B12_17毫克(蛹含36毫克,蚕含75毫克)。又含菸酸。初出的蛾,每天排泄的尿中含菸酸7.2微克。
⑤ 绿尾大蚕蛾的形态特征是怎样的
绿尾大蚕蛾的成虫:体长32~38mm,体豆绿色,密布白色鳞毛。翅粉绿色,前翅前缘紫褐色,前后翅中央各有一椭圆形斑纹,外侧有1条黄褐色波纹,后翅尾状,特长。
卵:扁圆形,初产绿色,后变为褐色,直径约2mm。
幼虫:体长80~100mm。黄绿色,粗壮,体节有4~8个毛瘤,上生黑色短刺。
蛹:长约40mm,紫褐色,外包有黄褐色茧。
⑥ 蚕蛾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它是昆虫吗
蚕蛾是昆虫,蚕蛾是鳞翅目蚕蛾科的通称。
蚕蛾可以是指整个鳞翅目有喙亚目内孔次目蚕蛾总科蚕蛾科昆虫的总称,有100多种。大多数是会飞的,常见的有野蚕,桑蟥等。
蚕蛾还可以单指家蚕的成虫,它们的祖先是会飞的,但现已经退化的不会飞了。由于被人类长期驯化的结果,它们的身体庞大,而两对翅较小,因此已失去飞翔能力,声明:它们拍打翅膀不代表是在飞翔。
蚕蛾,在古代又别名原蚕蛾、晚蚕蛾,属食疗同源昆虫。蚕蛾食用历史悠久,早在唐宋时期,就被皇室视为一种珍贵补品。蚕蛾作为中药最早记载于《名医别录》,谓之“原蚕”。
蚕蛾的成虫全身被白色鳞片和毛。头部小,复眼一对,触角羽毛状,口器退化,不能吃食物。胸部三对足,两对翅,由于人工长期饲养,飞行能力退化。雄蛾身体较雌蛾小,触角具有较长的羽状小支。
幼虫叫桑蚕,又叫家蚕,身体有13个体节,体色青白或微红,有斑或无斑。口器咀嚼式;下唇中央有一小孔,叫吐丝孔。胸部有足三对,能把持桑叶;腹部有足五对,前四对能使身体前进,最后一对叫尾足,能使身体固定在桑叶上。胸、腹部两侧有许多气门,是体内呼吸系统通外界的门户。以桑叶为主要食料。经四次蜕皮后成熟,停止进食,吐丝作茧,在茧内化蛹。蛹羽化成蛾,破茧而出。蚕茧可以缫丝,中国是养蚕和利用蚕丝最早的国家。
成虫中型。体粗壮。无喙,不取食。雌、雄触角均为栉状。足有绵毛。幼虫身体光滑,第8腹节背面有一短角突,化蛹前幼虫吐丝结茧。蚕是世界丝蚕,原产中国,已传布世界各地。由野生驯化为家饲,在中国已有4000多年历史。各地已育种分化为许多品种,丝色有白有黄。寄主为桑。
雌雄蛾全身均密被白色鳞片,体长1.6~2.3cm,翅展3.9~4.3cm。头部较小。复眼1对,黑色,呈半圆形,口器退化,下唇须细小。触角1对,羽毛状,基部粗,末端渐细。雌蛾的触角灰色,较短,雄者黑色,较雌者长。前胸节和中胸节吻合。翅2对,均被有白色鳞片,前翅位于中胸部,呈三角形,较大,有3条淡暗色的横纹,后翅生于后胸,较小,略呈圆形,有2条较深色的平行线。足3对,跗节5节,具1对黑褐色的爪,有绵状毛。雌蛾腹部肥硕,末端钝圆,雄者腹部狭窄,末端稍尖。幼虫即家蚕,圆筒形,灰白色,有暗色斑纹,全体疏生黄褐色短毛,除头部外,由13个环节组成,头小而坚硬,有单眼,触角,唇,颚及吐丝管。前3节为胸部,后10节为腹部。前胸节甚小,两侧有椭圆形的气门,中、后胸节膨大,外表有皱襞。胸足3对,腹足4对,尾足1对。第8节背面中央有尾角1枚。体内有丝腺,能分泌丝质,吐丝作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