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雪深度达到多少厘米设置监测点
㈠ 15厘米厚的雪降水量是多少
降雪量简介
降雪量,在气象上是有严格的规定的,它与降雨量的标准截然不同。降雪量是根据气象观测者,用一定标准的容器,将收集到的雪融化后测量出的量度。
降雪量单位
降雪量的单位是:毫米或升/平方米
降雪量是将雪转化成等量的水的深度,与积雪厚度可按照1:15的比例换算。
在天气预报中,不同强度的降雪主要以降雪量来衡量,一般有小雪、中雪、大雪、暴雪四个级别:
12小时内
●零星:小于0.1毫米
●小雪:0.1到0.25毫米
●中雪:0.25到3.0毫米
●大雪:3.0到5.0毫米
●暴雪:5.0毫米以上 24小时内
●小雪:0.1至2.4毫米
●中雪:2.5至4.9毫米
●大雪:5.0至9.9毫米
●暴雪:大于等于10毫米
㈡ 降雪量怎么定义的
降雪量是气象观测人员用标准容器将12小时或24小时内采集到的雪化成水后,测量得到的数值,以毫米为单位表示.
量降雪量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雨量筒接雪,然后将筒中的雪融化成水,用雨量杯测量,以毫米为单位;另一种是用专用仪器称重,然后换算成毫米单位.结果都一样.
注意:降雪量和积雪深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积雪深度是通过测量气象观测场上未融化的积雪得到的,取的是从积雪面到地面的垂直深度,以厘米为单位;而降雪量是得融化以后再测.
在天气预报中,不同强度的降雪主要以降雪量来衡量,一般有小雪、中雪、大雪、暴雪四个级别:
小雪:12小时内降雪量小于1.0mm(折合为融化后的雨水量, 下同)或24小时内降雪量小于2.5mm的降雪过程.
中雪:12小时内降雪量1.0~3.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 2.5 ~5.0mm或积雪深度达3CM的降雪过程.
大雪:12小时内降雪量3.0~6.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 5.0 ~10.0mm或积雪深度达5CM的降雪过程.
暴雪:12小时内降雪量大于6.0 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大于 10.0mm或积雪深度达8CM的降雪过程.
在很多地方,有时降雪量会远大于10毫米,因此很多地方和预报也参照大暴雨和特大暴雨这两个等级引入了大暴雪和特大暴雪这两个概念.
大暴雪: 24小时内降雪量20.0~30.0mm的降雪过程.
特大暴雪:24小时内降雪量30mm以上的降雪过程.
好吧,我承认我网络的.
㈢ 气象学是如何定义降雪量什么是“积雪深度”
“降雪量”是气象人员用标准容器在12小时或24小时内采集的眼睛溶解在水里后,用再用杯子测量的数值,以毫米为单位测量。气象学上,天上云下的雨(液体)和雪、冰雹(固体)都被称为降水,降水的量被称为降水。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水深)。根据从天而降的雨、雪、冰雹等融化后蒸发、渗透、无损地堆积在地面上的深度计算。“眼睛深度”是从眼睛表面垂直下降到地面的实际眼睛厚度(厘米)。
每次下雪,含水量不同,温度条件不同,所以雪的深度也不同。一般来说,当降雪降临地面后不融化时,北方地区降雪量为1毫米时,可以形成的积雪深度为8 ~ 10毫米,南方地区的积雪深度为6 ~ 8毫米。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观测设备逐渐取代了人工观测。计量降水传感器可以自动测定降水量。超声波眼睛深度探测器可以利用超声波距离测量自动持续观测眼睛深度,使观测数据更加准确和连续。
㈣ 中雪指的是多厚呢
中雪指的是日降雪量(融化成水)2.5-4.9毫米,积雪深度约3~5厘米。
中国积雪的厚度普遍都在1米以内,所以我们的卫星可以测量整个中国的积雪深度。另外,中国有2000多个站点都有观测积雪的能力。
干雪一般多分布在东北、新疆等地,雪中只是冰和空气,没有水,这种雪就是干雪;而湿雪多为南方产,指的是雪中水的含量超过5%的雪。
积雪监测的意义
1、对气候:积雪的多少对中长期预报有很大意义,尤其是青藏高原的积雪与大气环流、东亚季风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对干旱:积雪多寡对北方干旱地区有着显着影响,人工灌溉能力较弱地区如新疆伊犁河谷如果积雪量少会影响第二年作物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