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区成年人身高是多少厘米
1. 中国平均身高是多少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中国成年男性平均身高为169.7厘米,女性为158厘米。
据介绍,中国18—44岁的男性和女性平均身高分别为169.7厘米和158厘米,与2015年相比分别增加1.2厘米和0.8厘米。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持续改善,比如6—17岁的男孩和女孩各年龄组身高平均分别增加1.6厘米和1厘米。
身高影响因素
身高、体重指标,不但反映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状况,而且与身体各组织器官的发育相吻合。身高是对人体纵向各部分的长度与比例而言,原于人体的纵向生长,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男性在20~24岁、女性在19~23岁,四肢长骨和脊椎骨均已完成骨化,身高就停止增长了。
影响身高的因素很多,如遗传、营养、体育运动、环境、生活习惯、种族、内分泌、性成熟早晚(初潮年龄18岁比11岁者平均高出5厘米)、远近亲婚配、医学进步等等。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身高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中国成人平均身高继续增长
2. 全国平均身高是多少
- 01
中国成年男性(老年人、中年人、年轻人)平均身高167.1cm,女性(老年人、中年人、年轻人)155.8cm,体重男性为66.2kg,女性为57.3kg。由于现代生活物质水平提高了,年轻一代人比上一代人相对要高,所以年轻人比中年人普遍要高,中年人比老年人普遍要高。
在2015年有关机构给出一组数据,数据中显示中国男生的平均身高是169.1cm,女性为160.8cm。中国各个省份的平均身高是不一样,北方相对来说要高一些,南方相对来说就要矮一些,我们以男生为例。
北京,辽宁以及山东这边的平均身高,算是比较高的。基本上都是在174左右,而比较矮的省份有广西,湖南和四川。这边的男人身高一般都是167左右,相对来说还算是比较矮的。
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我们在生活当中经常看到180以上,而平均身高又这么矮呢?其实原因还是比较简单的,因为我们的老一辈比较矮,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那一代都比较矮,这样平均下来的话平均值就下去了。
除此之外就算是我们的同龄人也有很多比较矮的,我个人是湖南这边的,我们这边不到170的一大把。特别是农村地区,超过170的都比较少,所以说并不是所有人都很高,哪怕在今天也有很多比较矮的人。
那为什么南方人没有北方人高呢?这一点相信大家都注意到了,南方物产丰富,应该不愁吃穿,为何还不如北方人高?其实这跟气候和食物都有关系,北方人吃的都是粗粮,而且北方人的饭量都比较大。
反之南方人的饭量都比较小,而且吃的东西也比较多,因此吃饭的时候就没有吃那么多。所以南方人的个子,一般都会比北方人小。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现在很多00后还是挺高的,180以上的同学还是比较多的。
3. 中国身高平均是多少
中国成年男性(老年人、中年人、年轻人)平均身高167.1cm,女性(老年人、中年人、年轻人)155.8cm,体重男性为66.2kg,女性为57.3kg。
由于现代生活物质水平提高了,年轻一代人比上一代人相对要高,所以年轻人比中年人普遍要高,中年人比老年人普遍要高。
大家都知道,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我国南北方地区的居民,身高都有所差距。比如东北地区、山东地区的居民,身高都比较高,但是四川和云南等地区的居民,身高都比较矮了,这可能就是因为地理位置和生活环境不同,导致的这种身高差。
根据2018年的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男性的身高为167.1厘米,女性平均身高为155.8厘米。这样看起来很符合中国人的逻辑,男性的身高普遍比女性的高,这似乎也是很合理的,顺便一提,还有平均体重,分别是57.3kg以及为66.2kg。过去了几年,这个数值应该会往上提个1-2cm的样子。
其实,对于世界各国的平均身高,很多研究组织都已经做出了调查了,并且也给出了较为准确的数据,在中国,男性的平均身高为171厘米,而女性则是159厘米,这其中,山东人的平均身高是全国最高的。
可能很多人都会对这个数据产生质疑,不过,各位高个子朋友不要忘了,这是13亿人口的平均身高,所以,出现这个数据也是可以理解的。看到全国的平均身高之后,没达到这个数,你可就拖后腿了。
目前我国的目标是要实现基本小康的宏伟目标,现在大部分地区已经是衣食无忧了,这时候人们就开始由物质生活的需求转变为了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关注自己的形象,目前来说身高也是择偶标准的重要标准之一。
虽然身高不一定有多好,但是目前社会的普遍现象就是这样,相对于一些身高偏矮的人来说身高比较高的人就是在相亲中的重要加分项,起码在我们中国这是很现实的事情。
4. 2021中国成年男性平均身高是多少
我国18-44岁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身高分别为169.7厘米和158.0厘米,与2015年发布结果相比分别增加1.2厘米和0.8厘米,但居民超重肥胖问题不断凸显。
18岁及以上居民男性和女性的平均体重分别为69.6千克和59千克,与2015年发布结果相比分别增加3.4千克和1.7千克。城乡各年龄组居民超重肥胖率继续上升,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
影响身高的因素很多
如遗传、营养、体育运动、环境、生活习惯、种族、内分泌、性成熟早晚(初潮年龄18岁比11岁者平均高出5厘米)、远近亲婚配、医学进步等等。
人体从一个单细胞的受精卵发育成一个复杂的多细胞个体,从一个幼小的胎儿发育成一个体格健壮的个体,均受遗传基因的控制。体长的遗传力高达0.75~0.92,尤其对女儿的影响更大,遗传力高达0.85~0.92。即是说,男身高有75%~92%、女有85%~92%,受到遗传变异的影响。
5. 中国男人的平均身高
截止到2019年,中国男人18岁及以上成年男性平均身高是167.1cm,女性的平均身高为155.8cm。2012年我国18岁及以上成年男性平均身高167.1cm,女性155.8cm,体重男为66.2公斤女为57.3公斤。与2002年相比,居民的身高和体重均有所增长。
身高、体重指标,不但反映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状况,而且与身体各组织器官的发育相吻合。身高是对人体纵向各部分的长度与比例而言,原于人体的纵向生长,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男性在20~24岁、女性在19~23岁,四肢长骨和脊椎骨均已完成骨化,身高就停止增长了。
(5)中国地区成年人身高是多少厘米扩展阅读:
影响因素:
1、遗传:
人体从一个单细胞的受精卵发育成一个复杂的多细胞个体,从一个幼小的胎儿发育成一个体格健壮的个体,均受遗传基因的控制。体长的遗传力高达0.75~0.92,尤其对女儿的影响更大,遗传力高达0.85~0.92。证明遗传对子女身高起极为重要的作用。
2、营养:
营养是人类赖以生存,即维持正常生命、发展身体、从事活动等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特别是人体两次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内,保证供给质优量足的营养,并使维生素和矿物质(钙、磷、锌等)平衡是非常重要的。
我国城市儿童青少年比农村同龄人平均高出2~4厘米,原因之一是城市营养好于农村。仅以蛋白质为例,身高的营养特别是由蛋白质“堆起来的”。营养不良既会影响生长发育,又会影响大脑细胞的数量和质量;相反,营养过剩,会导致肥胖症,同样有损于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3、体育运动:
在诸多影响身高的后天因素中,最积极而又有效的因素莫过于体育运动。影响儿童青少年体格发育的是肌肉衰弱。因而体育运动是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推动力。
国内外大量调查资料都证明,坚持运动的儿童青少年与不运动或缺少运动的同龄儿童青少年相比,胸围、肺活量、握力分别增加5~8厘米,500~1500毫升、4.6~5.7千克,坚持锻炼有助于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体育运动不但能促使长高,而且还影响身体机能的改善与运动能力的提高。
4、环境: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环境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人体生长发育,以环境基本因素中自然环境(人类生态系统中围绕着人类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对身高的影响为例,一般来说,热带和温带的儿童青少年性成熟较早,身体发育水平稍差一些。
心理因素也会影响生长发育。心理因素可以说是情绪的总和,喜、怒、哀、乐、悲、恐、惊七情就是情绪的表露。突然的、强烈的、持久的情感刺激就会影响人体的脏腑、气血的活动、大脑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忧伤、压抑、生闷气等就容易使儿童青少年患各种疾病而影响生长发育。临床观察证明,精神受过严重刺激的儿童,不但容易患各种疾病,而且生长发育迟缓,甚至停滞,造成未老先衰。这就是不良的心理因素影响了大脑和内分泌的功能的结果。
5、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的内容包括极广,如饮食、运动、卫生、睡眠、作息制度、劳逸结合情况等等。据有关资料报道,日本国民从 1892~1926的34年之间,平均身高增加了2.23厘米。主要原因在于过去绝大多数国民有盘膝而坐的习惯,盘膝而坐逐渐被坐椅子所代替,这就促使了下肢骨骼的生长以育。
身体姿势也影响身高,有些儿童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不太注意站、坐、行、读、写的正确姿势,老是习惯性地低头、端肩、含胸、驼背,致使脊柱变形,会影响长高1~5厘米。
6. 中国男生的标准身高是多少
成年男性身高标准为167.1cm,均值休重各自为66.2kg。全国性18岁及以上成年男性和女士的身高标准各自为167.1cm和155.8cm,均值休重各自为66.2kg和57.3kg,与2002年对比,住户个子、休重均有一定的增长,尤其是6-17岁少年儿童青少年身高、休重增长幅度更加明显。
全国性18岁及以上成年人超载比率30.1%,吸烟率为11.9%,比2002年升高了7.3和4.8个百分之,6-17岁少年儿童青少年儿童超载比率9.6%,吸烟率为6.4%。
在一切一个年龄层,我国南方汉族的个子都小于日本的人们和日本人。20岁组的我国南方汉人男士身高标准为168.2公分,同年龄层日本男士为172公分,日本国为171.7公分。20岁组我国南方汉人女士的身高标准为156.5公分,日本为159公分,日本国为159.1公分。
人类身体素质受基因遗传与自然环境双向要素影响,环境要素包含气侯、地貌、地形地貌、饮食搭配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准等。30很多年来,在我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改变,人的身体素质也随着产生很大转变。获得当今汉人身体素质数据信息,针对国防科技、道路运输、建筑规划设计、刑事科学技术、诊疗、文化教育、体育文化、招兵、招收甚至服饰和家俱的制做,都具备使用价值。
大家广泛认为休重变化快,因此常见休重的调整做为鉴定身心健康的客观性标准。实际上,用个子增长来鉴定发肓、身体状况和疲惫水平其精确性也不逊于休重。
少年儿童青少年儿童阶段,每一年精确测量1~2次(最好是一个季度精确测量一次)个子是立即把握发肓情况的关键方式之一。个子增长一切正常,表明发肓优良;个子增长迟缓、基本不长、乃至终止增长就需要剖析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对策开展目的性挽救。
中老年常常测量身高,在一定水平上还可鉴定衰退水平。个子随年纪增长而减少,平常人以20~30岁为高峰值,从40岁刚开始,年纪每提升10岁,个子就减少1~2公分。男士老人的个子均值要减少2.25%,女士均值要减少2.5%。从40岁到90岁,身体个子可降低7~9公分,乃至出现显着的驼背。身体这一生理学转变,别名“老缩”。
7. 中国人正常身高是多少
国男女性平均身高体重数据公布
中国成年男性平均身高为一米六九点七,成年女性平均身高一米五八点六。监测公报显示,中国人的身高在二十至二十九岁期间呈现出稳定状态,同时处于最高阶段,男性平均身高一米六九点七,女性平均身高一米五八点六;中国男性的体重三十五岁后趋于稳定,四十岁至六十九岁达到最大,平均为六十七点七公斤,女性体重四十岁后趋于稳定,五十至五十四岁达到最大,为五十九点六公斤;中国男性的胸围三十五岁后趋于稳定,平均为九十点五厘米,女性胸围四十五岁后趋于稳定,平均八十八点五厘米。
接受本次监测的不同年龄组的人群在身体形态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差异和地域差异。所有年龄段的城市人群的身高、体重和胸围均明显大于同龄的农村人群;山东、北京、天津、内蒙古和辽宁等北方地区的成年男性的平均身高在一米七一以上,而云南、广西、贵州、海南等南方地区成年男性的相应值在一米六八以下。
除身体形态外,本次监测的内容还包括各年龄段人群的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情况。本次国民体质监测是二十世纪末中国最大规模的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卫生部、国家计委等十一个部委联合进行。
这次国民体质监测的对象为全国三十一个省市区的三至六十九岁的中国公民。监测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共获取四个不同年龄段的有效样本五十三万三千九百多个。
8. 中国标准身高体重表是什么
中国人身高体重标准:
1、女标准体重=(身高cm-70)*60%
2、男标准体重=(身高cm-80)*70%,计算得到了。
数值上下浮动10%左右都属于正常值。
轻度肥胖或过轻:标准体重正负10%-20%。
重度肥胖或过轻:标准体重正负20%
不同的肥胖标准
1、肥胖的亚洲标准:
亚洲人体格偏小,用肥胖的世界标准来衡量就不适宜。比如:日本人当BMI为24.9时,高血压危险就增加3倍;香港地区的中国人,BMI在23.7时死亡率最低,越高时便开始上升。专家们认为,亚洲人的肥胖标准应该是BMI在18.5-22.9时为正常水平,BMI大于23为超重,BMI大于30为肥胖。
2、肥胖的中国标准:
我国专家认为,中国人虽属于亚洲人种,体重指数的正常范围上限应该比亚洲标准低些。有专家建议,中国人体重指数的最佳值应该是20-22,BMI大于22.6为超重,BMI大于30为肥胖。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标准体重
9. 中国成人平均身高为多少
男性:167.1厘米,女性:155.8厘米,这是全国18岁及以上成年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身高。
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十年间,我国成年男性居民平均身高长高0.4厘米,平均体重增加3.5千克。此外,成人肥胖问题凸显,超重率达30.1%。
新版报告显示,全国18岁及以上成年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身高分别为167.1厘米和155.8厘米,平均体重分别为66.2千克和57.3千克。与2002年相比,成年男性平均身高增长了0.4厘米,成年女性平均身高增长了0.7厘米。成年男性平均体重十年间增加了3.5千克,女性增加了2.9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