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黄体囊肿最大多少厘米
㈠ 黄体囊肿
黄体囊肿引起的原因: (一)发病原因 1.黄体囊肿发病因素 ①供应黄体的血管、淋巴系统发生了紊乱; ②由于植物神经系统的影响,使卵巢功能变化或卵巢酶系统功能过度增强,造成凝血机制障碍,呈出血倾向。因黄体出血过多形成黄体血肿,待血液吸收后清液滞留于黄体腔内,使黄体直径增大; ③垂体促性腺激素过度分泌,促使黄体过度发育。 2囊肿分类 ①功能性囊肿:类囊肿在生育年龄的女性最为常见,发生在排卵周期的育龄妇女,有卵泡囊肿、黄体囊肿、黄素囊肿、多囊卵巢,是由于内分泌机能失调、促黄体素分泌不足、药物刺激等造成的过度生理性反应所致。 ②出血性囊肿:有时滤泡囊肿及黄体囊肿生长过速,造成卵巢的组织牵扯而裂开流血。这些血液因没有出口出去而积在卵巢里,就称为出血性囊肿。 ③浆液性上皮囊肿及黏液性上皮囊肿:在观察三个月后,仍然存在的囊肿有可能是属于上皮卵巢囊肿,而非功能性囊肿。 (二)发病机制 1.肉眼形态 黄体囊肿为发生于单侧卵巢的孤立性囊肿,表面光滑,呈琥珀色,直径很少大于4cm,罕见超过8cm。但文献曾有报道达11cm。单房性,壁薄,半透明。切面可见中央腔内含有淡黄色、嗜红色液体或凝血块,囊壁部分或全部为黄色,有时卷曲成花环状。 2.组织形态 成年女性黄体大小外观差异很大。排卵后,黄体血肿立即封闭。如囊性黄体持续存在,或囊体血肿含血量较多,都可致黄体囊肿。妊娠期和非妊娠分为两种。 1、粒层黄体囊肿:此种最为常见,来自黄体的血肿,可发生于育龄期。直径2.5~6cm不等,最大可达11cm;大于4cm的少见,囊肿向卵巢表面突起,早期可似血肿,卵巢表面呈红褐色,内为透明或褐色浆液,囊壁浅黄色,呈特征性花环状。 2、卵泡膜黄素囊肿(黄素化卵泡膜囊肿)此囊肿也称高反应黄体,出现于视丘—垂体机能障碍,滤泡不排卵,也未破裂,故纯属黄素化的闭锁滤泡状改变。双侧黄素化卵泡囊肿,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因其常伴有滋养叶细胞病变(水泡状胎块,绒毛膜癌)。 黄体囊肿应该吃什么: 1.宜多吃具有抗肿瘤作用的食物:鲎、海马、鳖、龙珠茶、山楂。出血宜吃羊血、螺狮、淡菜、乌贼、荠菜、藕、蘑菇、马兰头、石耳、榧子、柿饼。感染宜吃鳗鱼、文蛤、水蛇、针鱼、鲤鱼、麒麟菜、芹菜、芝麻、荞麦、油菜、香椿、赤豆、绿豆。 2.饮食宜清淡,饮食应富含足够的营养,纠正偏食及不正常的饮食习惯,不宜常食刺激性、海产品等。 3.适宜食物:牛奶、菠菜、山药、白菜、油菜、香菇、瘦肉、鸡蛋、鲫鱼、苹果、鸭梨、大枣、花生、黑米等。 黄体囊肿预防:定期体检,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月经周期20~27天突然下腹疼痛等症状出现时要特别注意。积极治疗并发症,防止发生意外情况、做好随访。 黄体囊肿如何护理: 1.黄体囊肿多发生于生育年龄的妇女,但也见报道发生在12 岁少女的第1 次月经前和52 岁妇女的末次月经后第6 个月。 2.密切随访囊肿,4--6周后缩小或未增大,继续随访个月;若囊肿继续增大,尤其大于5厘米者,则应手术探查。每次随访时,应在月经干净后,并排空小便。 3.囊肿性质不明。暂缓受孕。肿瘤性者,应切除后、证实为良性者再生育。否则孕期易变恶性,或阻塞产道,且易扭转、破裂。 4.巧克力囊肿者,手术摘除后应尽快争取生育。黄体囊肿者,如由葡萄胎引起,则应2年后生育。 5.对于黄体囊肿,思想上应重视,不必忧虑、恐惧,行动上应与医生配合,定期随访。 黄体囊肿早期症状: 可发生于已婚或未婚妇女,以生育年龄妇女为最多见。有自发退化的趋势,而且多无症状,临床上也有极少数自行消失的病例。囊肿一旦破裂就会引起内出血或急腹症。 体征:妇科检查可扪及子宫一侧境界不清包块,触痛明显。 诊断:可根据临床表现、症状及以上相关检查做出诊断。血常规可见血红蛋白下降;B超可见患侧卵巢增大,腹腔积液;腹腔镜检可见卵巢破裂有活动性出血。 怀孕初期可以形成妊娠黄体囊肿 一般在怀孕三个月后可以自行消失 如果做人流了 应该下次月经后就没有了 可以观察一下 不是特别严重 正常来月经之后 排卵期排卵了 卵巢出血后形成的囊肿称为黄体囊肿 也是可以自行吸收的 都是生理性的囊肿 随月经周期出现或者自行消失 如果一直复查囊肿持续存在就需用药治疗了 一般情况下 囊肿的问题都不大 不需要太担心